《左傳》善于描寫戰(zhàn)爭和記述外交辭令,記事條理清楚,詳略得當(dāng);寫人簡潔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歷代散文的典范。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
按年月日(年代)順序編寫的史書體裁。如《春秋》《左傳》《資治通鑒》等。
分不同的國家編寫的史書體裁。如《國語》《戰(zhàn)國策》等。
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史書體裁。如《史記》《三國志》等。
通史:不間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斷代史: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漢書》。
文化積累(1)公、侯、伯、子公: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稱公,所見有周公、召公、畢公、明公、井公、毛公、芮公等。侯:西周春秋時代行用最普遍的爵稱是侯。稱侯的異姓國君,除與周室關(guān)系非同尋常的姜齊以及取而代之的田齊外,大都是周初褒封的前代帝王之后,或者早已存在的“先封”之國,有鑄、陳、紀等。伯:西周時代稱伯的諸侯,多為文獻記載較少的小國之君,有的是畿內(nèi)封君,如榮伯、井伯、杜伯、單伯、散伯、徵伯、過伯、夷伯等。春秋時代明確稱伯的國君,主要有鄭伯和曹伯。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2)執(zhí)事執(zhí)事:在古代有多種意思:①從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職守之人,即官員;③指供役使者,仆從;④對對方的敬稱;⑤侍從。本文指對辦事的官吏的敬稱。(3)寡人寡人:即為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
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在這之前,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當(dāng)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結(jié)果城濮之戰(zhàn)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jié)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終也沒能感化晉國。晉文公為了爭奪霸權(quán)的需要,還是在兩年后發(fā)動了這次戰(zhàn)爭。
第2段:燭之武臨危受命
課文緊緊圍繞“退”字展開,請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大意。 退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于:對。無禮于晉:狀語后置。
貳于楚:狀語后置。貳,從屬二主。數(shù)→動
晉文公、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在與晉國結(jié)盟 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jié)盟。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南。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鄭國得罪晉國,秦晉圍鄭,鄭國危在旦夕
一、重耳過鄭 晉國內(nèi)亂,重耳逃亡,途經(jīng)鄭國,鄭文公以“諸侯亡公子過此者眾,安可盡禮!”為由,對晉不以禮相待。二、城濮之戰(zhàn) 鄭幫助楚對抗晉,楚敗, 鄭文公內(nèi)心恐懼,又派人到晉請罪求和。
第一段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
佚之狐對鄭伯說:“我國處于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编嵅饬恕?br/>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無能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為:做(什么)已,同“矣”
是寡人之過也:是,代詞,這。過,過錯。
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编嵨墓f:“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xiàn)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yīng)了。
第二段
佚之狐 鄭伯 燭之武 言于 從之,說服 辭,許之
一、燭之武是誰?
在馮夢龍的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燭之武的名字被寫作燭武。小說中他是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升官,在鄭國一直擔(dān)任“圉正”(養(yǎng)馬的長官),大概相當(dāng)于《西游記》里所說的“弼馬溫”吧。被舉薦使秦時,已年過七十,須發(fā)皆白,身子傴僂,步履蹣跚。
年老體弱、不受重用、深明大義、智退秦軍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其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縋:用繩子拴著從城墻上往下吊。
夜:n→狀語。在夜里;
亡:使…滅亡。 使動用法。
執(zhí)事:執(zhí)行事務(wù)的人,對對方的敬稱
鄙:把…當(dāng)作(邊邑)n的意v用法。
焉:哪里,怎么。以:連詞,表目的,“來”。陪:增加
行李:出使的人,使者。之:主謂之間。
以(之)為;東道主: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共:同“供”。乏困:物資。adj→n
夜晚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什么好處, 那就煩勞您了。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很難的,你何必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你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你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么害處。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
嘗,曾經(jīng)。為,給予。賜,恩惠。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濟,渡河。設(shè)版,指筑墻。
有何厭之,“之”,賓語前置的標志?!皡挕?,滿足。
東:向東。封:疆界,使……成為疆界。
唯:句首語氣詞,表示希望。圖:考慮。
而且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晉惠公曾經(jīng)答應(yīng)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何時才能滿足呢?(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往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侵損秦國,將從哪里得到它所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很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杞子、逢孫、楊孫守衛(wèi)鄭國,于是秦國就撤軍了。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
4.晉忘恩負義,不可共事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微:假如沒有。夫人:那人。
其:表商量語氣,還是。
子犯請求晉文公下令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依靠了別人的力量而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以混亂代替聯(lián)合一致,這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這樣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第四段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1、年老體弱,不受重用2、深明大義,國家危難時刻挺身而出3、智勇雙全勸退秦軍
1、有眼光識人才,伯樂相馬2、側(cè)面烘托出燭之武有才能
1、勇于認錯,自責(zé)。2、坦誠相待,情真意切
1、詳略得當(dāng) 這篇課文主要表現(xiàn)燭之武怎樣說退秦師的,所以對“退秦師”的前因后果只作簡略交代,其它枝節(jié)更是只字未提。從而做到繁而不雜,層次井然。 2、伏筆與照應(yīng) 這篇文章雖短,但在敘述故事時,卻能夠處處注意伏筆與照應(yīng)。例如,在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時,說是“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說明沒有太多的矛盾沖突。這就為下文燭之武說退秦軍埋下了伏筆。3、波瀾起伏 這篇課文波瀾起伏,生動活潑。從大軍壓境到最后的平息,課文都是有張有弛,曲折有致,增強了文章的藝術(shù)感染力。
1、重點虛詞2、重點實詞3、詞類活用4、通假字5、古今異義6、文言句式 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省略句、判斷句
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②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③若亡鄭而有利于君。(表順承,連詞)④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表轉(zhuǎn)折,連詞)
1、以以其無禮于晉。(因為,連詞)敢以煩執(zhí)事。(拿,用,介詞)焉用亡鄭以陪鄰?(表順承,連詞)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
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表陳述)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么)③永之人爭奔走焉。(兼詞,于此)④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里)⑤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代詞,之)⑥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副詞,表商量或希望語氣,還是
之    ①公從之 (代詞,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是寡人之過也 (的)    ③行李之往來 (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④何厭之有 (賓語前置,有何厭之)    ⑤鄰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1、晉軍函陵。(名詞作動詞)2、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鄭亡,動詞使動用法)3、越國以鄙遠。(鄙,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鄙;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地)4、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朝”、“夕”,名詞活用作時間副詞)5、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東” 方位名詞作狀語;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為疆界”。)
1、焉用亡鄭以陪鄰?(陪,通“倍”)2、共其乏困?!  ?共,通“供”)3、秦伯說?!   ?說,通“悅”)4、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①行李之往來。(行李,古義:出行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般人的。)④亦去之。(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相關(guān)課件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xué)ppt課件: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xué)ppt課件,文件包含2燭之武退秦師第一課時教學(xué)課件-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pptx、2燭之武退秦師第二課時教學(xué)課件-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ppt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PPT共71頁, 歡迎下載使用。

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2 燭之武退秦師評課課件ppt:

這是一份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2 燭之武退秦師評課課件ppt,共2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燭之武退秦師,《左傳》,《左傳》簡介,為下文埋下了伏筆,燭之武的游說藝術(shù),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語文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xué)ppt課件:

這是一份語文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xué)ppt課件,共2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導(dǎo)入,《左傳》簡介,《左傳》的文字價值,了解《左傳》,時代背景,秦晉之好,初讀課文,重點字音,疏通文意,再讀課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課件 更多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xué)課件ppt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xué)課件ppt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xué)ppt課件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xué)ppt課件

2021學(xué)年2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xué)課件ppt

2021學(xué)年2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xué)課件ppt

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優(yōu)秀教學(xué)ppt課件

必修 下冊2 燭之武退秦師優(yōu)秀教學(xué)ppt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xí)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電子課本

2 燭之武退秦師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必修 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xué)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xí)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xí)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