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如圖所示的工具中,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
A. 開瓶器開瓶蓋 B. 筷子夾食物
C. 定滑輪提升物體 D. 天平稱物體質(zhì)量
【答案】B。
【解析】A、開瓶器在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A錯誤;
B、筷子夾食物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B正確;
C、定滑輪的實質(zhì)是等臂杠桿,故C錯誤;
D、天平在使用時,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桿,故D錯誤。 故選:B。
2.如圖所示,O點為杠桿支點,在杠桿右端施加力F,某同學(xué)畫出力F的力臂l,其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即力臂與力F的作用線垂直,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3.如圖是小華在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中體驗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耕“舂稻谷”的示意圖。小華若要更省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支點不動,腳在桿上的位置前移;
B.將支點靠近人,腳在桿上的位置不動;
C.將支點靠近人,同時腳在桿上的位置前移;
D.將支點遠(yuǎn)離人,同時腳在桿上的位置后移
【答案】D。
【解析】A、支點不動,腳在桿上的位置前移,此時阻力、阻力臂不變,動力臂變小,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動力變大,不能省力,故A錯誤;
B、將支點靠近人,腳在桿上的位置不動,此時阻力不變,阻力臂變大,動力臂變小,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動力變大,不能省力,故B錯誤;
C、將支點靠近人,同時腳在桿上的位置前移,阻力不變,阻力臂變大,動力臂變小,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動力變大,不能省力,故C錯誤;
D、將支點遠(yuǎn)離人,同時腳在桿上的位置后移,阻力不變,阻力臂變小,動力臂變大,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動力變小,能省力,故D正確。故選:D。
4.如圖所示,重力不計的杠桿OA,O為支點,用力F提起重為30N的物體,恰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OA=80cm,AB=50cm,杠桿與轉(zhuǎn)軸間摩擦忽略不計,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利用該機(jī)械提起重物時不能省功;
B.拉力F的力臂為40cm;
C.拉力F的大小為22.5N;
D.拉力F為作用在A點的最小動力
【答案】D。
【解析】A.根據(jù)功的原理可知:使用任何機(jī)械都不省功;所以,利用該機(jī)械提起重物時不能省功,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如圖,在中,知道∠CAO=30°,則拉力F的力臂為
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根據(jù)題意可知,重力的力臂為OB=OA-AB=80cm-50cm=30cm
又G=30N
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得
即有
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在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況下,動力臂越大,動力將越小。由圖示可知
當(dāng)OA為動力臂時,作用在A點的動力最小,即力垂直于杠桿向上,故現(xiàn)在的拉力F不是最小作用力,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
5.如圖所示,快遞小哥為了把較重的貨物裝入運輸車,用同樣的器材設(shè)計了甲、乙兩種方式提升貨物。若把同一貨物勻速提升到同一高度,忽略繩重和摩擦,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甲方式可以省力 B.乙方式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C.乙方式可以省力 D.甲方式可以省功
【答案】C。
【解析】A.甲中為兩個定滑輪,定滑輪的本質(zhì)是等臂杠桿,不能省力,故A錯誤;
BC.乙中為一個動滑輪和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不僅可以省力,還可以改變力的方向,故B錯誤,C正確;
D.由功的原理可知,使用任何機(jī)械都不能省功,故D錯誤。故選C。
6.工人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種滑輪把同樣一袋沙提升相同的高度,已知沙和袋總重為100N,滑輪重20N(繩重和摩擦力不計),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比乙更省力 B. 甲做的總功比乙的多
C. 甲做的有用功比乙的多 D. 甲的機(jī)械效率比乙的高
【答案】D。
【解析】A、由圖可知,甲滑輪是定滑輪,繩重和摩擦不計,使用該滑輪不省力,所以拉力等于物體的重力,為100N;乙滑輪是動滑輪,繩重和摩擦不計,使用該滑輪可以省一半的力,即拉力等于物體和滑輪總重力的一半,則,所以,F(xiàn)甲〉F乙;故A錯誤;
BCD、兩幅圖中的W有是克服物體重力做的功,由于勻速提升相同物體到相同的高度,則有用功是相同的,但乙圖中拉力做功要克服動滑輪的重力做功,比甲圖中做的總功要多,
所以結(jié)合機(jī)械效率公式可知,有用功相同時,總功越大的,機(jī)械效率越小,所以W甲〉W乙,故BC錯誤,D正確。故選:D。
7.下列關(guān)于功、功率、機(jī)械效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功率大的機(jī)器,做功可能少;
B. 機(jī)械效率越高的機(jī)器,功率越大;
C. 省力越多的的機(jī)器,機(jī)械效率越高;
D.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越大,對物體所做的功越多
【答案】A。
【解析】A做功時間未知,由W=Pt可知,功率大的機(jī)器,做功可能少,故A正確;
B、機(jī)械效率和功率兩者沒有因果關(guān)系,如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可到80%,起重機(jī)的效率只有40%左右,但是起重機(jī)做功卻比滑輪組快得多。所以機(jī)械效率高,功率不一定大,故B錯誤;
C、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機(jī)械效率,與機(jī)械省力的多少沒有關(guān)系,故C錯誤;
D、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越大,對物體所做的功不一定越多,因為在力方向上的距離不明確,故D錯誤。
故選:A。
8.用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先后組成如圖甲、乙所示的滑輪組,分別用它們將同一重物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忽略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滑輪組提起物體的力大 B. 甲滑輪組提起物體做的有用功多
C. 甲滑輪組提起物體做的總功少D. 甲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高
【答案】A。
【解析】根據(jù)題意可知,兩滑輪組提升重物的重力相同,提升的高度相同;
A、由圖知,n甲=2,n乙=3,
忽略繩重和摩擦,由可得,
繩端的拉力分別為: ,,
所以,故A正確;
BC、由題知,動滑輪重相同,提升的物體重和高度均相同,忽略繩重和摩擦,
根據(jù)、
可知,利用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相同、額外功相同,則總功相同,故BC錯誤;
D、因有用功相同、總功也相同,由
可知,兩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相同,故D錯誤。故選:A。
9.如圖所示,已知固定斜面長6m,傾角為30°,木箱重200N。某同學(xué)用大小為150N的推力沿斜面向上推木箱,使木箱沿斜面勻速從底端運動到頂端的過程中,關(guān)于木箱所受的力對木箱做的功,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木箱克服斜面摩擦力大小為50N;
B.木箱克服重力做功的大小為900J;
C.推力做功的大小為1200J;
D.斜面支持力做功的大小為600J
【答案】A。
【解析】B.由題意知,木箱的重力G=200N,斜面高
木箱克服重力做功W有用=Gh=200N×3m=600J,故B錯誤;
C.推力F做的功W總=Fs=150N×6m=900J,故C錯誤;
A.克服摩擦力做的額外功W額=W總﹣W有用=900J﹣600J=300J
摩擦力,故A正確;
D.木箱移動方向與支持力方向垂直,沒有在支持力的方向上移動距離,所以斜面的支持力做功為零,故D錯誤。故選A。
10.質(zhì)量為60kg的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利用如圖滑輪組豎直向下拉動繩子自由端,將一質(zhì)量為80kg的重物A以0.2m/s的速度勻速上升1m,此時該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為80%(g取10N/kg)。對此工作過程及裝置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動滑輪重為200N B.拉力F的功率為100W
C.工人對繩的拉力做功1000J D.工人對地面的壓力為100N
【答案】B
【解析】A.由圖中滑輪組的結(jié)構(gòu)知道 n=2,物體A的質(zhì)量m=80kg,則A的重力GA=mg=80kg×10N/kg=800N
不計繩重和摩擦?xí)r,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
解得G動=200N
故A正確;
C.工人對繩子的拉力為
則工人對繩的拉力做的功為W=Fs=F×2h=500N×2×1m=1000J,故C正確;
B.已知物體A移動的速度vA=0.2m/s,則工人拉繩子的速度v人=2vA=2×0.2m/s=0.4m/s
則拉力F的功率為,故B錯誤;
D.工人對繩子的拉力和繩子對人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則繩子對人的拉力為F人=F=500N
工人的質(zhì)量m人=600kg
工人的重力為G人=m人g=600kg×10N/kg=600N
則地面對人的支持力為F支=G人-F人=600N-500N=100N
則人對地面的壓力為F壓=F支=100N,故D正確。故選B。
二、填空題(6小題,每空2分,共30分)
11.杠桿是我們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簡單機(jī)械,如圖所示,輕質(zhì)杠桿OA可繞O點無摩擦轉(zhuǎn)動,A點懸掛一個重為20N的物體,B點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拉力F,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且OB:AB=2:1。則F= N,此杠桿是 杠桿。
【答案】30;費力。
【解析】杠桿水平平衡時,A端受到的阻力大小FA=G物=20N,動力F的力臂為OB,阻力FA的力臂為OA,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得:F?OB=FA?OA,因為OB<OA,所以F>FA,即杠桿為費力杠桿;
因為OB=2AB,所以O(shè)A=OB+AB=3AB,即OB:OA=2:3,
由F?OB=FA?OA可得F的大小為:。
故答案為:30;費力。
12.如圖是一輛行李的手推車,當(dāng)前輪遇到障礙物A時,推車人向下壓扶手,這時手推車可看作杠桿,支點在___________(填字母)。當(dāng)后輪遇到障礙物時,推車人向上提扶手,這時支點是___________點(填字母),與前輪遇到障礙物時相比,此時較___________(選填“省”或“費”)力。
【答案】C;B ;省。
【詳解】[1]當(dāng)前輪遇障礙物A時,推車人向下壓扶手,車?yán)@C點轉(zhuǎn)動,這時手推車可看成杠桿,支點是C點。
[2][3]當(dāng)后輪遇到障礙物A時,推車人向上提扶手,車?yán)@B點轉(zhuǎn)動,這時支點是B點,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此時手推車可看成是省力杠桿,因此比較省力。
13.如圖,在建筑工地上,工人借助相同的滑輪和繩用甲、乙兩種方式分別將相同物料提起來(忽略摩擦力的影響),其中可以省力的是 ______ ,機(jī)械效率較高的是 ______ 。
【答案】乙;甲。
【解析】由圖可知,甲是定滑輪,乙是動滑輪,不計繩重及摩擦,
使用定滑輪的拉力F1=G物;
使用動滑輪的拉力;
F2〈F1,故使用乙省力;
提升的物體重和高度相同,由W有用=G物h可知做的有用功相同;
忽略摩擦力的影響,則使用定滑輪時做的額外功為零,使用動滑輪時需要克服動滑輪重力做功,即額外功為,
由機(jī)械效率公式
可知,使用定滑輪的機(jī)械效率大于使用動滑輪的機(jī)械效率,故甲的機(jī)械效率較高。
故答案為:乙;甲。
14.如圖所示,斜面長s=1m,高h(yuǎn)=0.3m,用力F的拉力沿斜面將一重G=50N的木塊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木塊受到的摩擦力f=5N,木塊克服重力做的功W=_____J,拉力做的功為________J。
【答案】15;20。
【解析】[1]由于木塊的重力為G=50N,木塊上升的高度為h=0.3m,所以木塊克服重力做的有用功為
[2]木塊受到的摩擦力f=5N,斜面長s=1m,木塊克服摩擦力做的額外功為
拉力對木塊做的總功為。
15.如圖所示,在5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重200N的物體沿水平地面向左勻速直線運動了2m,物體與地面的滑動摩擦力為120N,該物體克服摩擦力做功是______J,使用滑輪組的拉力做功為______J,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為______。
【答案】240;300;80%。
【解析】[1]物體勻速運動,受到的拉力與摩擦力相等。則克服摩擦力做的有用功為
[2]由圖可知,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
拉力做的總功為
[3]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為。
16.如圖所示,工人們用同一滑輪組,根據(jù)需要用兩種方式來提起等重的建筑材料,若不計摩擦和繩重,則F1________F2,機(jī)械效率ηA_________ηB(兩空均選填“>”“=”或“<”),摩擦及繩重忽略不計,影響滑輪組機(jī)械效率的原因有 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
【答案】<;=;所提建筑材料的重力。
【解析】[1]工人們用同一滑輪組,根據(jù)需要有兩種方式來提起等重的建筑材料,由圖知n分別為3、2,不計摩擦及繩重,提升等重的建筑材料時拉力分別為,
比較可知F1<F2;
[2]因不計摩擦及繩重,額外功的來源是克服動滑輪自重做的功,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
因動滑輪的重力不變、提起物體的重力相同,故
[3]摩擦及繩重忽略不計,影響滑輪組機(jī)械效率的原因有所提建筑材料的重力和動滑輪得的重力等。
三、作圖題(2小題,每題3分,共6分)
17.按照要求作圖。畫出圖中提起重物最省力的繞繩。
【解析】從動滑輪的掛鉤開始依次繞繩子,最后有三段繩子承擔(dān)物重,這就是最省力的繞法。如圖所示:
18.如圖所示,輕質(zhì)杠桿OAB上掛一物體,拉力F使杠桿在圖中位置平衡,請在圖中畫出力F的力臂L和物體所受的重力示意圖。
【解析】過物體的重心,向豎直向下方向畫一條有向線段,用G表示物體所受重力;由支點O向F的作用線作垂線,垂線段的長度為F的力臂L,如圖所示:
四、實驗題(2小題,共15分)
19.(6分)如圖是小明利用刻度均勻的均質(zhì)杠桿進(jìn)行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實驗前為方便___________,應(yīng)將杠桿調(diào)節(jié)到水平位置平衡,將杠桿的中點置于支架上,當(dāng)杠桿靜止時,發(fā)現(xiàn)杠桿左端下沉,這時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端調(diào)節(jié);
(2)調(diào)節(jié)平衡后,在杠桿B點處掛6個鉤碼,如圖甲所示,則在A點處應(yīng)掛___________個同樣的鉤碼,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
(3)圖乙是小明利用彈簧測力計做某次實驗的情景,部分?jǐn)?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已知杠桿每格長5cm,鉤碼每個重0.5N,請你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填入表中:
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不符合杠桿平衡條件,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如圖丙所示,當(dāng)彈簧測力計由位置1轉(zhuǎn)至位置2的過程中,杠桿在水平位置始終保持平衡,測力計示數(shù)將__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先變大再變小”或“先變小再變大”)。
【答案】測量力臂;右;4;3.8;動力臂測量錯誤;先變小后變大。
【解析】(1)[1]將杠桿調(diào)節(jié)到水平位置平衡,是為了更容易測量力臂,直接在杠桿上讀數(shù)。
[2]杠桿左端下沉,這時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
(2)[3]由杠桿平衡原理可知,3格×4個鉤碼=2格×6個鉤碼,所以在A點處應(yīng)掛4個相同鉤碼。
(3)[4]由圖中的彈簧測力計可知,分度值為0.2N,根據(jù)指針位置,讀出示數(shù)為3.8N。
[5]由于圖中彈簧測力計斜著拉杠桿,所以杠桿上的刻度,不是此時拉力的力臂。
(4)[6]彈簧測力計由位置1轉(zhuǎn)至位置2的過程中,力臂先變大后變小,由杠桿平衡原理可知,力的大小是先變小后變大。
20.(9分)某實驗小組在測滑輪組機(jī)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本實驗原理是______;需要測量工具有______和______;
(2)實驗中應(yīng)沿豎直方向______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上升;
(3)通過表中數(shù)據(jù)可分析出第2次實驗是用______(選填“甲”或“乙”)圖所示裝置的實驗;
(4)通過第1次實驗和第2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出結(jié)論: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動滑輪的個數(shù)越多(動滑輪的質(zhì)量越大),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______(選填“越高”、“不變”或“越低”);
(5)小組同學(xué)再用第1次實驗中使用的裝置做第3次試驗,表中第3次實驗的機(jī)械效率為=______。額外功為______ J;
(7)比較第1次實驗和第3次實驗可得出結(jié)論:使用同一滑輪輪輪組______。
【答案】;彈簧測力計;刻度尺;勻速;乙;越低;83.3%;0.12;提升的重物越重,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越高。
【解析】(1)[1]測量機(jī)械效率的公式及測量原理
[2][3]根據(jù)知,所以要用到彈簧測力計測量G、F,用刻度尺測量h、s。
(2)[4]在測滑輪組機(jī)械效率的實驗中需要沿豎直方向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
(3)[5]根據(jù)可知,第2次實驗中,繩子的有效段數(shù)
因此選擇乙裝置進(jìn)行實驗。
(4)[6]根據(jù)可知,第1次實驗繩子的有效段數(shù)為3,故通過第1次實驗和第2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出結(jié)論: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時,動滑輪的個數(shù)越多動滑輪的質(zhì)量越大,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越低。
(5)[7] 第3次實驗的機(jī)械效率為
[8]額外功為
(6)[9]因第1、3次實驗用同一滑輪組做的實驗,故比較第1次實驗和第3次實驗可得出結(jié)論: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物體的重力越大,機(jī)械效率越高。
五、綜合題(3小題,共19分)
21.(7分)建筑工地的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來提升重物。已知重物G=900N,不計繩重和摩擦,當(dāng)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400N時,可將重物勻速提升2m。在此過程中,試求:
(1)拉力F做了多少功?
(2)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是多少?
(3)若將該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提高5%,需要用此滑輪組提升多重的重物?
【答案】(1)2400J;(2)75%;(3)1200N
【解析】(1)由圖可知,滑輪組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n=3,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拉力F做功
(2)拉力做的有用功
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
(3)不計繩重和摩擦,由
可得,動滑輪的重力
將該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提高5%時,其機(jī)械效率為,設(shè)提升重物的重力為G′,因克服重物重力所做功為有用功,克服重物重力和動滑輪重力做的功為總功,所以,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
解得
答:(1)拉力F做功2400J;(2)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是75%;(3)若將該滑輪組的機(jī)械效率提高5%,需要用此滑輪組提升1200N的重物。
22.(8分)如圖甲為小明家一搬花神器,用它抬起花盆,相當(dāng)于一個繞O點轉(zhuǎn)動的杠桿,簡化示意圖如圖乙,神器自身質(zhì)量約為7kg,O到其自身重力作用線距離約為55cm。使用時,在把手A處施加力F1,O到F1作用線距離約為110cm。(g=10N/kg)
(1)不放花盆,抬起神器至少需要多大力?
(2)某次搬花,花與盆總質(zhì)量為80kg,重心在B點,花盆對神器的壓力為F2,O到F2作用線距離約為33cm,花盆被抬起高度約為10cm。
①克服花與盆重力做了多少功?
②放入這盆花后,小明爸爸需要比抬起空的搬花神器多施加多少力?
【答案】(1)35N;(2)①80J,②240N。
【解析】(1)根據(jù)題意可知,神器的重力為G=mg=7kg×10N/kg=70N
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F1L1=GL2,則不放花盆,抬起神器至少需要
(2)根據(jù)題意可知,花與盆的總重力為
①克服花與盆重力做功為
②花盆對神器的壓力為F2等于花與盆的總重力,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
則抬起神器至少需要
放入這盆花后,小明爸爸需要比抬起空的搬花神器多施加為。
答:(1)不放花盆,抬起神器至少需要35N;(2)①克服花與盆重力做了80J;②放入這盆花后,小明爸爸需要比抬起空的搬花神器多施加240N。
23.(4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低頭族
近年來,智能手機(jī)的普及使“低頭族”應(yīng)運而生,隨時隨地低頭看手機(jī)成了很多人的習(xí)慣。有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玩手機(jī)時姿勢不當(dāng),就有可能讓頸椎承受多達(dá)27kg的質(zhì)量,低頭相當(dāng)于給頸椎掛倆大西瓜。不當(dāng)?shù)耐媸謾C(jī)姿勢與一系列健康問題存在關(guān)聯(lián),如背痛、體重增加、便秘、胃痛、偏頭痛和呼吸道疾病。還有新西蘭的一項研究指出,常常低垂著頭看手機(jī)會影響心理健康,如變得沮喪、憤怒等。
科研人員對低頭玩手機(jī)進(jìn)行了研究:制作頭部模型,如圖甲所示,頭部可繞固定點 (頸椎)轉(zhuǎn)動,轉(zhuǎn)動角度通過固定在上面的量角器測量,將一個小球掛在模型內(nèi),其重為5N模擬頭部的重,頭部后面綁一根繩子模擬肌肉,繩子上系一測力計,固定點(頸椎)承受的壓力約為頭部重與繩子拉力之和,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1)日常生活中,當(dāng)頭部繞頸椎勻速圓周轉(zhuǎn)動時,頭部受______(選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
(2)如圖甲、乙所示,頭部模型相當(dāng)于簡單機(jī)械中的______。如圖乙所示,當(dāng)?shù)皖^角度增大時,頭部重心向左移動,拉力F變大,請分析拉力F變大的原因______;
(3)為有更好地保護(hù)頸椎,請你寫出一條有效的辦法:______ 。
【答案】非平衡力;杠桿;當(dāng)?shù)皖^角度變大時,重力的力臂變大;不要長時間低頭看手機(jī)。
【解析】(1)[1]當(dāng)頭部繞頸椎勻速圓周轉(zhuǎn)動時,頭的方向時刻改變,所以受到的力為非平衡力。
(2)[2][3]如圖甲、乙所示,頭部模型相當(dāng)于簡單機(jī)械中的杠桿;由圖乙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知道
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當(dāng)?shù)皖^角度變大時,重力的力臂變大,不變,故拉力F變大。
(3)[4]不要長時間低頭看手機(jī)或適當(dāng)抬高手機(jī)屏幕,減小低頭角度或低頭看書久了應(yīng)適當(dāng)抬頭,以緩解頸椎承受的壓力。
實驗序號
動力F1/N
動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______
0.15
3.0
0.10
物理量
1
2
3
鉤碼重G/N
4
4
6
鉤碼上升的高度h/m
0.1
0.1
0.1
繩端拉力F/N
1.8
1.4
2.4
繩端移動的距離s/m
0.3
0.5
0.3
機(jī)械效率
74%
57%
低頭角度
繩子拉力F拉
頸椎承受的壓力F壓
0
5
5
10
9
14
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檢測卷專題20 電與磁(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檢測卷專題20電與磁解析版docx、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檢測卷專題20電與磁學(xué)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檢測卷專題11 浮力(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檢測卷專題11浮力解析版docx、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檢測卷專題11浮力學(xué)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檢測卷專題10 壓強(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檢測卷專題10壓強解析版docx、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檢測卷專題10壓強學(xué)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24頁, 歡迎下載使用。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