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點聚焦
1. 溫度:2024山東日照、2024江蘇連云港
2. 熔化和凝固:2024廣西、2024山東泰安
3. 汽化和液化:2024寧夏、2024江蘇宿遷
4. 升華和凝華:2024山東德州、2024江蘇常州
1. 溫度
(1)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符號t或T。
(2)溫度計:液體溫度計的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
(3)攝氏溫度:①單位:攝氏度,符號℃;②規(guī)定: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為100℃;③讀法:3℃讀作3攝氏度;-3℃讀作負3攝氏度,或零下3攝氏度;④常見的溫度:正常人的體溫為37℃左右,洗澡水的溫度約為40多攝氏度,冰箱冷藏室的溫度為5℃左右,冷凍室的溫度為-15℃左右等等。
若在0℃和100℃中間有n格,則每格表示的溫度值為。
(4)溫度計的使用:①選用合適測量范圍和分度值的溫度計;②溫度計的玻璃泡應該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溫度計的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后要稍微等一會,待溫度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④讀數(shù)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讀數(shù)時,要先判斷是零上還是零下,刻度值向上增大則為零上,讀數(shù)時從下向上讀;刻度值向上減小則為零下,讀數(shù)時從上往下讀。
(5)體溫計:具有特殊結構——縮口(狹道),所以若使用后不甩,則其示數(shù)可以升高或不變,不能降低。另外可以拿出來讀數(shù)。
2. 熔化和凝固
(1)物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是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tài)。
(2)物態(tài)變化:物質各種狀態(tài)間的變化。
(3)熔化和凝固:①熔化:物質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做熔化;②凝固: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做凝固。
(4)熔點和凝固點:①晶體:熔化時有固定溫度的固體叫做晶體,如海波、金屬、冰、奈等;②非晶體:熔化時沒有固定溫度的固體叫做非晶體,如松香、石蠟、玻璃、瀝青等;③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該晶體的熔點;④凝固點:液體凝固成晶體時的溫度叫做凝固點。同種物質相同條件下,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5)熔化的條件:達到熔點,持續(xù)吸熱;凝固的的條件:達到凝固點,持續(xù)放熱。
(6)凝固吸熱、熔化放熱。
3. 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①汽化: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叫做汽化;②液化:物質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做液化。
(2)沸騰:液體內(nèi)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汽化現(xiàn)象。
(3)蒸發(fā):①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的汽化現(xiàn)象。只發(fā)生在液體表面;②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溫度、液體表面積、液體表面上方空氣流速等;③蒸發(fā)和沸騰是汽化的兩種形式;④蒸發(fā)吸熱。
(4)液化的方法:壓縮體積、降低溫度。
白氣問題:白氣是液態(tài)的小水珠,開水壺壺口冒出的白氣是壺中的水蒸氣液化而成的;冰棒周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而成的。白氣附在溫度高的一側。
4. 升華和凝華
(1)升華:物質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叫做升華。如樟腦丸變小、冰凍的衣服變干、干冰升華等。
(2)凝華:物質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做凝華。如霜、雪、霧凇、冰花的形成等。
(3)物態(tài)變化及吸放熱小結
判斷某種現(xiàn)象涉及的物態(tài)變化時,應先找到初、末狀態(tài),再進行判斷。
5. 重點實驗01:研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
(1)酒精燈用外焰加熱——安裝時,應點燃酒精燈;儀器安裝順序為自下而上(還有一個原因是溫度計玻璃泡要浸沒在待測物質中且不能接觸容器底部)。
(2)石棉網(wǎng)的作用:使燒杯受熱均勻。
(3)水浴法加熱、固體用碎塊、攪拌器的作用:使物質受熱均勻。
(4)測量工具:溫度計、秒表。
(5)結論:晶體熔化時持續(xù)吸熱,溫度保持不變。非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6)晶體熔化、凝固時的圖像

6. 重點實驗02: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
(1)杯蓋的作用:減少熱量散失,縮短加熱時間。
(2)縮短加熱時間的方法:加杯蓋、減少水量(溫度-時間圖像傾斜程度越大,水量越少;若兩圖線平行,則水的質量相同)、提高水的初溫(溫度-時間圖像初始溫度不同)。
(3)杯蓋上的小孔的作用:使燒杯內(nèi)外氣壓相同。
(4)氣泡:①沸騰前:下大上小。原因是下部溫度高,氣泡膨脹。②沸騰時:下小上大。原因是氣泡上升過程中,水蒸氣不斷進入其中。
(5)結論:沸騰前,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6)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持續(xù)吸熱。
(7)圖像
(8)海拔越高,氣壓越低,沸點越低.
強化點一 刻度均勻但讀數(shù)不準的溫度計的有關計算
例:李明有一支溫度計、它的玻璃管內(nèi)徑和刻度都是均勻的標度卻不準確,將它的玻璃泡浸沒在一標準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中讀數(shù)是-7℃,將它的玻璃泡浸沒在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中讀數(shù)是103℃。
(1)這支溫度計的分度值是多少?
(2)當它指示溫度是15℃時,實際溫度是多少?
(3)當它實際氣溫是45℃時指示溫度是多少?
(4)當多少℃時,指示溫度等于實際溫度。
1. 確定該溫度計的分度值
因為玻璃管的內(nèi)徑和刻度都是均勻的,這支溫度計在-7~103℃之間一共是110格,表示0~100℃,故這支溫度計的分度值為
2. 根據(jù)該溫度計的示數(shù)計算實際溫度
當它度數(shù)是15℃時,實際的溫度應該是
3. 根據(jù)實際溫度計算該溫度計的示數(shù)
當它實際氣溫是45℃時指示溫度是
設指示溫度等于實際溫度時,溫度為t,則
解得
強化點二 物態(tài)變化及吸放熱的辨別
1. 找準初、末狀態(tài);
如霧凇的初狀態(tài)為氣態(tài),末狀態(tài)為固態(tài)。
2. 根據(jù)初末狀態(tài)確定物態(tài)變化及吸放熱情況。
霧凇的形成是由氣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所以是凝固,而凝固放熱。
真題感知
1.(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下面四幅圖中,操作正確的是( )
A.B.
C.D.
【答案】C
【詳解】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時,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2024·山東日照·中考真題)利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冰的熔化規(guī)律,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冰熔化過程的“溫度—時間”圖像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試管中裝上適量碎冰進行實驗,因為碎冰比大塊冰的比熱容小,熔化的更快
B.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說明冰的熔點為-3℃
C.由圖乙可知,在的時間內(nèi)碎冰停止吸熱
D.時間內(nèi)的溫度變化比時刻后的溫度變化快,原因是水的比熱容比冰的大
【答案】D
【詳解】A.將裝有適量碎冰的試管置于燒杯內(nèi)的溫水中,這樣做不僅可以使碎冰受熱均勻,而且便于記錄各時刻的溫度并觀察冰的狀態(tài),故A錯誤;
B.圖丙中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0刻度以下第3格,所以讀數(shù)為-3℃,說明某時刻冰的溫度是-3℃,而不是冰的熔點為-3℃,故B錯誤;
C.圖乙中的時間內(nèi),冰在熔化過程中,冰在吸收熱量,溫度保持0℃不變,故C錯誤;
D.取0至t1時段與t2時刻后一段相等時間觀察,則吸熱相等,物質由固態(tài)冰變?yōu)橐簯B(tài)水的過程中質量保持不變,水的比熱容比冰大,由 知道,升高的溫度不同,水升溫比冰要慢,故D正確。
故選D。
3.(2024·安徽·中考真題)我國古代科技著作《天工開物》里記載了鑄造“萬鈞鐘”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黃蠟附其上數(shù)寸”,在油蠟上刻上各種圖案(如圖),然后在油蠟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殼。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蠟”,油蠟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銅液,待銅液冷卻后,“鐘鼎成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炙化其中油蠟”是升華過程B.“炙化其中油蠟”是液化過程
C.銅液冷卻成鐘鼎是凝固過程D.銅液冷卻成鐘鼎是凝華過程
【答案】C
【詳解】AB.“炙化其中油蠟”是固態(tài)的油蠟變成液態(tài)的蠟水,因此是熔化的過程,故AB錯誤;
CD.銅液冷卻成鐘鼎是液態(tài)的銅液變成固態(tài)的銅,因此是凝固的過程,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4.(2024·四川樂山·中考真題)愛閱讀的樂樂同學了解到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形容沸騰的水“勢如奔濤”,他利用圖示裝置再次對水沸騰前后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了觀察記錄。以下現(xiàn)象記錄正確的是( )
①沸騰前,水持續(xù)吸熱,溫度升高;
②沸騰時,水中不斷有大量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
③沸騰時,燒杯上方有大量“白氣”,這些“白氣”是水蒸氣;
④沸騰后,不移走酒精燈,水的溫度保持不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C
【詳解】①沸騰是液體內(nèi)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沸騰過程中需要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因此,在沸騰前,水會持續(xù)吸熱,并且由于還沒有達到沸點,所以溫度會持續(xù)升高。故①正確;
②沸騰時,水的內(nèi)部和表面都在劇烈地汽化,產(chǎn)生大量的氣泡。這些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由于周圍的水不斷汽化成水蒸氣進入氣泡,所以氣泡會不斷變大。當氣泡上升到水面時,氣泡會破裂,釋放出大量的水蒸氣。故②正確;
③沸騰時,燒杯上方出現(xiàn)的“白氣”并不是水蒸氣,而是水蒸氣遇冷后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因為水蒸氣是無色透明的,我們看不到,而“白氣”是我們能看到的,所以它是液態(tài)的小水滴。故③錯誤;
④沸騰是液體在一定溫度下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這個溫度就是液體的沸點。在沸騰過程中,雖然水在持續(xù)吸熱,但溫度會保持在沸點不變。因此,即使不移走酒精燈,水的溫度也會保持不變。故④正確。
綜上所述,正確的有①②④,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5.(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盆栽養(yǎng)護應遵循“土壤含水不澆水,土壤干時要澆水”的原則.春季,小明自制“土壤含水顯示儀”,探測花盆內(nèi)土壤是否含液態(tài)水.如圖所示,中午將試管倒插入土壤深處,傍晚發(fā)現(xiàn)試管內(nèi)上端出現(xiàn)水珠,說明土壤含液態(tài)水.從土壤含液態(tài)水到試管內(nèi)出現(xiàn)水珠,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先升華后液化D.先升華后凝華
【答案】A
【詳解】中午將試管倒插入土壤深處,由于中午土壤溫度較高,土壤中的水分蒸發(fā)進入試管;傍晚溫度降低,試管中的水蒸氣液化附著在試管壁上,試管內(nèi)上端出現(xiàn)水珠,說明土壤含液態(tài)水。從土壤含液態(tài)水到試管內(nèi)出現(xiàn)水珠,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先汽化后液化,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6.(2024·山東德州·中考真題)“諺語”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霜降有霜,米谷滿倉——霜的形成是凝華現(xiàn)象,需要吸熱
B.白露種高山,秋分種平川——露的形成是液化現(xiàn)象,需要放熱
C.大霧不過晌,過晌聽雨響——霧的形成是汽化現(xiàn)象,需要吸熱
D.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麥子無處放——冰雪消融是熔化現(xiàn)象,需要放熱
【答案】B
【詳解】A.霜是由水蒸氣變成的小冰晶,是凝華現(xiàn)象,需要放熱,故A錯誤;
B.露是由水蒸氣變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現(xiàn)象,需要放熱,故B正確;
C.霧是由水蒸氣變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現(xiàn)象,需要放熱,故C錯誤;
D.冰雪消融是冰雪變成水,是熔化現(xiàn)象,需要吸熱,故D錯誤。
故選B。
7.(2024·內(nèi)蒙古·中考真題)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戶外的人不斷呼出“白氣”,這里“白氣”的形成屬于( )
A.汽化B.升華C.熔化D.液化
【答案】D
【詳解】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戶外的人不斷呼出“白氣”,“白氣”是人呼出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小水滴,屬于液化現(xiàn)象。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8.(2024·江蘇鎮(zhèn)江·中考真題)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熔化的是( )
A.鐵網(wǎng)凝霜B.霧的形成
C.冰雪消融D.河面結冰
【答案】C
【詳解】A.鐵網(wǎng)凝霜。這里的“霜”是水蒸氣在低溫條件下直接凝華成的小冰晶,附著在鐵網(wǎng)上。故A不符合題意;
B.霧的形成。霧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懸浮在空中形成的。故B不符合題意;
C.冰雪消融。這里的“消融”指的是冰雪(固態(tài)的水)在溫度升高時變?yōu)橐簯B(tài)的水的過程,即熔化過程。故C符合題意;
D.河面結冰。這是水在低溫條件下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稱為凝固,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9.(2024·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題)關于3D打印,其過程是:將固態(tài)材料在高溫下變成液態(tài)材料,噴頭按照3D圖紙設計軌跡運動,將液態(tài)材料噴出,材料迅速冷卻后形成立體實物。以上描述的打印過程中,涉及到的物態(tài)變化和吸放熱,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先熔化放熱,后凝固吸熱
B.先升華放熱,后液化吸熱
C.先熔化吸熱,后凝固放熱
D.先液化吸熱,后凝華放熱
【答案】C
【詳解】將固態(tài)材料在高溫下變成液態(tài)材料,屬于熔化過程,熔化需要吸收熱量;將液態(tài)材料噴出,材料迅速冷卻后形成立體實物,屬于凝固過程,凝固過程需要放出熱量。
故選C。
10.(2024·陜西·中考真題)中國古代青銅器鑄造技術十分發(fā)達,其中制作模具時常用到“失蠟法”,具體做法是,用固態(tài)蜂蠟雕刻成鑄件模型,再將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熱后蜂蠟變成液體流失,模具便做好了。該過程中蜂蠟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
A.液化B.升華C.熔化D.凝固
【答案】C
【詳解】物體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熔化。根據(jù)題意知,用固態(tài)蜂蠟雕刻成鑄件模型,再將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熱后蜂蠟變成液體流失,該過程中蜂蠟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熔化。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11.(2024·江蘇鎮(zhèn)江·中考真題)小李用圖1所示裝置觀察水的沸騰,正確實驗并采集數(shù)據(jù)后,繪制出如圖2所示的圖像。關于本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沸騰時溫度保持100℃不變B.水面上方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
C.內(nèi)水不需要吸收熱量D.杯口的“白氣”是蒸發(fā)形成的
【答案】B
【詳解】A.如圖,水沸騰時,溫度保持在98℃不變,故A錯誤;
B.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由A可知,水的沸點是98℃,因氣壓越低,沸點越低,所以水面上方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故B正確;
C.內(nèi),水是沸騰的,根據(jù)沸騰的條件可知,水沸騰時雖然溫度保持不變,但需要吸收熱量,故C錯誤;
D.杯口的“白氣”是燒杯中的水汽化的水蒸發(fā)在空氣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錯誤。
故選B。
12.(2024·江蘇宿遷·中考真題)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水沸騰的特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示情景,說明水還沒有沸騰
B.調節(jié)鐵圈B高度時,不用點燃酒精燈
C.水沸騰時有大量氣泡冒出,說明水內(nèi)部也在汽化
D.移去酒精燈,水沒有立即停止沸騰,說明沸騰不需要吸熱
【答案】C
【詳解】A.水沸騰時,從水底冒出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有水蒸氣進入氣泡內(nèi),同時水壓減小,所以氣泡會不斷變大,升到水面破裂,釋放水蒸氣,所以圖示情景,說明水正在沸騰,故A錯誤;
B.為確保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調節(jié)鐵圈B高度時,要點燃酒精燈,故B錯誤;
C.沸騰是液體內(nèi)部和表面同時汽化,水沸騰時有大量氣泡冒出,說明水內(nèi)部也在汽化,故C正確;
D.液體沸騰時需要持續(xù)吸熱,移去酒精燈,水沒有立即停止沸騰,是因為可以繼續(xù)從燒杯底部吸收熱量,故D錯誤。
故選C。
13.(2024·寧夏·中考真題)下列廚房中的物態(tài)變化,屬于液化的是( )
A.濕抹布變干B.放入飲料中的冰塊消失
C.新鮮肉放入冰箱冷凍室變硬D.從冰箱冷藏室中拿出的西紅柿表面變濕
【答案】D
【詳解】A.濕抹布變干,由液態(tài)的水變成氣態(tài)的水蒸氣,是汽化現(xiàn)象,故A不符合題意;
B.加在飲料中的冰塊化為水,由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是熔化現(xiàn)象,故B不符合題意;
C.新鮮肉放入冰箱冷凍室變硬,是肉中的液態(tài)水變成固體的冰,是凝固現(xiàn)象,故C不符合題意;
D.從冰箱冷藏室中拿出的西紅柿,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西紅柿,變成小水珠附在西紅柿表面,是液化現(xiàn)象,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14.(2024·黑龍江哈爾濱·中考真題)如圖是探究“晶體熔化規(guī)律”和“液體沸騰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實驗用“水浴加熱法”可以使試管中的物質受熱均勻
B.為了得到普遍規(guī)律,兩個實驗均應進行多次實驗
C.兩個實驗都需要記錄加熱時間
D.甲實驗裝置可以探究所有金屬的熔化特點
【答案】D
【詳解】A.圖甲中,使用水浴法對物質加熱,是為了使物質受熱均勻,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兩個實驗需要進行多次實驗,可以得到普遍規(guī)律,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探究“晶體熔化規(guī)律”需要記錄不同時間物質的狀態(tài),探究“液體沸騰規(guī)律”需要記錄不同時間水的溫度,兩個實驗都需要記錄加熱時間,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大多數(shù)金屬的熔點高于水的沸點,甲實驗裝置不可以探究所有金屬的熔化特點,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 D。
15.(2024·山東日照·中考真題)小明用裝滿水的玻璃瓶、橡皮塞和細玻璃管制作了一個簡易溫度計,如圖所示。將此裝置放入熱水中,由于液體 ,細玻璃管內(nèi)液面會上升;將裝置取出,細玻璃管內(nèi)液面將 。
【答案】 熱脹冷縮 下降
【詳解】[1][2]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將此裝置放入熱水中,此裝置內(nèi)的水會受熱膨脹,體積變大,所以細玻璃管內(nèi)液面會上升;將裝置取出,由于環(huán)境溫度降低,此裝置內(nèi)的水會遇冷收縮,體積變小,所以細玻璃管內(nèi)液面將下降。
16.(2024·山東東營·中考真題)下列熱現(xiàn)象:①雪糕周圍的“白氣”;②草葉上的露珠;③樹枝上的霧凇;④燃燒蠟燭流的“淚”;⑤瓦房房頂?shù)乃虎抟睙捰玫摹拌F水”。形成過程屬于液化的有 ;屬于吸熱過程的有 。(兩空均選填序號)
【答案】 ①② ④⑥
【詳解】[1][2]①雪糕周圍的“白氣”是雪糕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熱;
②露珠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熱;
③霧凇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小冰晶,凝華放熱;
④燃燒蠟燭流的“淚”是固態(tài)蠟燭熔化形成的,熔化吸熱;
⑤霜是由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小冰晶,凝華放熱;
⑥冶煉用的“鐵水”是固態(tài)鐵熔化形成的,熔化吸熱;故①②為液化現(xiàn)象,屬于吸熱過程的是④⑥。
17.(2024·江蘇常州·中考真題)密封的錘形玻璃泡內(nèi)有少量碘顆粒,如圖所示,將玻璃泡浸入熱水中,玻璃泡內(nèi)碘顆粒逐漸消失、同時出現(xiàn)紫紅色碘蒸氣,這是 (物態(tài)變化名)過程,需要 (吸/放)熱.將玻璃泡從水中取出后,碘蒸氣逐漸消失、同時出現(xiàn)碘顆粒,這是 (物態(tài)變化名)過程。
【答案】 升華 吸 凝華
【詳解】[1][2]如圖所示,將玻璃泡浸入熱水中,玻璃泡內(nèi)碘顆粒吸收玻璃泡傳遞的熱量逐漸消失、變成紫紅色碘蒸氣,這是升華過程,此過程需要吸熱。
[3]將玻璃泡從水中取出后,玻璃泡溫度降低,放出熱量,碘蒸氣逐漸消失變成碘顆粒,這是凝華現(xiàn)象。
18.(2024·廣西·中考真題)在探究晶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此時溫度計的讀數(shù)為 ℃。觀察到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說明晶體在熔化過程中 (選填“有”或“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
【答案】 45 有
【詳解】[1]由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此時溫度計的讀數(shù)為45℃。
[2]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說明說明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溫度。
19.(2024·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題)小邵同學用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1)某一時刻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此時的溫度為 °C;
(2)下列措施中能使冰均勻受熱的是__________(選填序號);
A.用酒精燈外焰加熱
B.通過水浴法來加熱試管中的物質
(3)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出冰的溫度一時間圖像,老師發(fā)現(xiàn)小邵和小高兩位同學的圖像略有不同,如圖丙所示,不可能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__________(選填序號)。
A.冰的質量不同B.酒精燈火焰不同
C.燒杯中水的質量不同D.冰的初溫不同
【答案】(1)-14
(2)B
(3)D
【詳解】(1)如圖甲,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液面在零刻線下,讀數(shù)為-14℃。
(2)A. 用酒精燈外焰加熱,是因為外焰溫度高,不能使冰均勻受熱,故A不符合題意;
B.通過水浴法來加熱試管中的物質,物質和熱源的接觸面較大,能均勻受熱,故B符合題意。
故選B。
(3)ABC.由圖像可知,冰的初溫相同,開始熔化的時間、熔化時間不同,說明冰的質量可能不同,也可能是冰的質量相同,酒精燈火焰不同或燒杯中水的質量不同,故ABC不符合題意;
D.由圖像可知,冰的初溫相同。假使冰的質量相同、初溫不同,則冰開始熔化前的加熱時間不同,熔化時間相同,而圖中熔化時間也不同。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20.(2024·山東泰安·中考真題)小文同學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用溫度計分別測量a、b兩種物質的溫度,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
(1)由實驗可知, (選填“a”或“b”)物質是晶體。
(2)在第時,物質的狀態(tài)是 (選填“固態(tài)”“液態(tài)”或“固液共存狀態(tài)”)。
(3)某時刻測量物質的溫度計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則示數(shù)為 。
(4)在加熱過程中,物質的內(nèi)能 (選填“增加”“減少”或“保持不變”)。
【答案】(1)a
(2)固液共存狀態(tài)
(3)43
(4)增加
【詳解】(1)由圖乙可知,兩種物質在熔化時吸熱,但物質有段時間溫度不變,說明該物質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是晶體。
(2)a物質在4~8min時間內(nèi)處于熔化過程,在第6分鐘時,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熔化過程共持續(xù)了4分鐘。
(3)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故讀數(shù)為43℃。
(4)在加熱過程中,a物質持續(xù)吸熱,故內(nèi)能增加。
21.(2024·山東菏澤·中考真題)物理學習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請完成下列問題:
(1)安裝實驗裝置時先固定鐵圈 (選填“A”或“B”);
(2)用酒精燈對水加熱時,燒杯上方有“白氣”產(chǎn)生,這是 現(xiàn)象(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
(3)根據(jù)水在沸騰前后記錄的數(shù)據(jù),該組同學繪制出如圖乙所示的圖像,分析圖像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4)對實驗進行評估時,小明指出水加熱至沸騰用時過長。為了節(jié)省時間,請你提出一條合理建議: 。
【答案】 B 液化 不變 減少水量
【詳解】(1)[1] 為確保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應自下而上安裝器材,所以安裝實驗裝置時先固定鐵圈A。
(2)[2] 實驗過程中,燒杯口出現(xiàn)的“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水珠。
(3)[3] 由圖像可知,水沸騰前溫度不斷升高,沸騰后溫度保持沸點98℃不變。
(4)[4] 為了減小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可以減少水的質量、提高水的初溫、加大火力。
22.(2024·山東棗莊·中考真題)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所用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安裝如圖甲所示裝置時,應該先確定鐵圈A的位置,確定其高度時,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點燃酒精燈;
(2)小明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水在沸騰前,吸收熱量,溫度 ;水在沸騰過程后,吸收熱量,溫度 。此時當?shù)氐拇髿鈮?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個標準大氣壓;
(3)小明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的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中的a所示。如果同組的小紅減少燒杯中水的質量,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可能是圖乙中的 (選填“b”“c”或“d”);
(4)星期天小明在家燒水煮餃子,當水燒開準備下餃子時,媽媽提醒他鍋里的水有點少,于是小明又往鍋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鍋里少),用同樣大的火直至將水再次燒開。下面能說明其整個燒水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 (填字母)。
【答案】 需要 升高 保持不變(或)不變 低于 c D
【詳解】(1)[1]由于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所以需先根據(jù)酒精燈外焰的高度固定A的高度,所以組裝器材時,需要將酒精燈點燃。
(2)[2]從表格中知道,從1到5分鐘,是水在沸騰前,根據(jù)實驗知道,燃燒酒精釋放能量,水吸收熱量而溫度升高。
[3][4]由表格中數(shù)據(jù)知道,水的溫度保持98℃不變,所以可以看出水的沸點是98℃;因水的沸點隨氣壓的降低而降低,所以,由此可知此時的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
(3)[5]在同樣加熱的情況下,增加水的質量,水升溫較慢,沸點不變,水沸騰時圖像可能是圖乙中的c。
(4)[6]水沸騰之后,溫度保持不變,當向鍋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鍋內(nèi)水的溫度快速下降,然后在加熱過程中,水吸熱溫度上升,達到沸點繼續(xù)沸騰,在此過程中,水面上的氣壓不變,所以水的沸點與原來相同,據(jù)此分析可知;D圖像符合題意,BC圖像的沸點與原來不同,不符合題意;A圖象中水的溫度下降緩慢升溫快速,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D。
23.(2024·遼寧·中考真題)某小組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
(1)組裝圖(a)的器材應按照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順序;
(2)用酒精燈加熱,當水溫接近70℃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同時觀察水中的氣泡情況。直至5min后觀察到水中形成大量的氣泡不斷上升、變大,說明水 (填“尚未”或“正在”)沸騰;
(3)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繪制的水溫與時間關系的圖像如圖(b)所示。
結合實驗現(xiàn)象,分析圖像可以得出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
①水在沸騰前,溫度 ;
②水在沸騰時,溫度 。
(4)同學們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有時看不清溫度計的示數(shù),交流后找到的原因是水蒸氣在溫度計表面發(fā)生了 現(xiàn)象。
【答案】 自下而上 正在 不斷升高 不變 液化
【詳解】(1)[1]由圖甲可知,安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目的是使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因為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
(2)[2]水沸騰時會形成大量的氣泡不斷上升、變大,所以5min后觀察到水中形成大量的氣泡不斷上升、變大,則水正在沸騰。
(3)①[3]由圖(b)可知,水沸騰前,溫度不斷升高。
②[4]由圖(b)可知,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4)[5]實驗中發(fā)現(xiàn)有時看不清溫度計的示數(shù),原因是水蒸氣在溫度計表面發(fā)生了液化現(xiàn)象。
提升專練
24.(2024·江蘇南通·中考真題)學校文藝演出時,為渲染氣氛,老師將一些干冰放入水中,舞臺上瞬間彌漫了大量“白霧”,同學們對此很好奇。
(1)“白霧”是什么?大家討論后認為“白霧”是小水滴和二氧化碳,不是水蒸氣和二氧化碳,依據(jù)是 。
(2)“白霧”中的小水滴是怎么形成的?同學們提出了兩種猜想。
猜想1: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猜想2:杯中的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①為驗證猜想1,小明取3小塊相同的干冰片,一片輕放在水面上,另外兩片分別放在漂浮的塑料片和硬紙片上,現(xiàn)象如圖甲,說明猜想1是 的。
②為驗證猜想2,小華先用溫度計測出放入干冰前杯中水的溫度,如圖乙所示,為 ℃,用電子秤測出杯子和水的總質量;再測出 杯子和水的總質量及水的溫度,發(fā)現(xiàn)。小華據(jù)此判斷小水滴來自杯中的水,但不贊同猜想2,因為干冰升華時,不可能導致大量的水汽化。小華的判斷得到大家的認可,理由是 。
(3)小水滴是怎樣形成的?小芳查閱資料了解到干冰在水中升華釋放氣體時,會產(chǎn)生劇烈振蕩,把干冰附近的水擊碎成微小水滴,形成“霧化”的效果。
①為驗證這一觀點,小芳在三個相同的杯內(nèi)分別放入溫度、體積相同的水或食用油,取三份等量的干冰,兩份直接放入水和油中,另一份用紗布包裹起來放入水中,現(xiàn)象如圖丙。比較 兩圖,證明這一觀點是正確的。
②列舉一個日常生活中支持這一觀點的現(xiàn)象或設備: 。
【答案】(1)小水滴看得見,而水蒸氣、二氧化碳氣體看不見
(2) 錯誤 26 干冰升華結束后 干冰升華需要吸熱,使水溫下降,不可能導致大量水吸熱汽化
(3) A、C 現(xiàn)象:瀑布前有大量水霧;設備:霧炮車、超聲波霧化器、噴霧器等
【詳解】(1)“白霧”主要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其依據(jù)是小水滴看得見,而水蒸氣、二氧化碳氣體是透明的,人眼看不見。
(2)[1]漂浮的塑料片和硬紙片可減慢杯中水的蒸發(fā),減少水蒸氣的產(chǎn)生,則放入干冰后產(chǎn)生的白霧少,而三者上方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幾乎是相同的,因此,白霧不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即猜想1錯誤。
[2]由圖乙知道,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讀數(shù)為26℃。
[3]為判斷水蒸氣是否來于杯內(nèi)的水,應比較干冰升華前后杯內(nèi)水的質量是否變化,所以需要測出干冰升華結束后杯子和水的總質量m2及水的溫度t2。
[4]因干冰升華需要吸熱,使水溫下降,所以不可能導致大量水吸熱汽化。
(3)①[1] A、C實驗中,干冰都放在水中,干冰直接放入水中時,會產(chǎn)生大量白霧;而用紗布裹著的干冰產(chǎn)生的白霧很少,因此,比較A、C兩圖可證明是干冰把附近的水擊碎成微小水滴,形成“霧化”的效果。
②[2]日常生活中支持這一觀點的現(xiàn)象:瀑布前有大量水霧;對應的設備有:霧炮車、超聲波霧化器、噴霧器等。
25.(2024·貴州·中考真題)中國鑄幣發(fā)展史源遠流長,如圖所示,“錢范”是古代鑄造錢幣所用的模具,由正、背兩塊組成,內(nèi)部均刻有圖文。鑄幣時,合上正、背兩塊,將液態(tài)金屬灌入其內(nèi),待液態(tài)金屬凝固后取出,即可得到金屬錢幣。下表提供兩種材料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熔點,請回答:
(1)已知銅的熔點為1083℃,若想復刻鑄造純銅錢幣,應選擇表中哪種材料制作“錢范”?
(2)根據(jù)所選“錢范”的材料,寫出所灌注銅液的溫度不能超過多少攝氏度?為什么?
【答案】(1)見解析;(2)見解析
【詳解】解:(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鋁的熔點為660℃,鐵的熔點為1525℃,而銅的熔點為1083℃,因此若用鋁制作“錢范”,當銅水倒入時,“錢范”將會熔化,不能達到鑄造的目的,因此應選用鐵制作“錢范”。
(2)因選用鐵制作“錢范”,鐵的熔點為1525℃,因此所灌注銅液的溫度不能超過1525℃,因為如果超過1525℃,則高于鐵的熔點,會導致“錢范”將會熔化,不能達到鑄造的目的。
26.(2024·廣東·中考真題)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會影響腳的舒適感。透水汽性是指單位時間內(nèi)透過單位面積的水蒸氣質量。為比較兩款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小明用如圖所示的兩個裝置進行實驗。在相同規(guī)格的容器中盛放等質量的水,用恒溫裝置維持水溫不變,面料與容器口緊密貼合。容器口的面積為,裝置甲中的水溫為37℃,實驗室溫度為23℃。
(1)實驗中,裝置乙中的水溫應為 ℃;
(2)分別測出兩裝置中容器、水和面料的總質量;30min后,再次測出相應的總質量,數(shù)據(jù)記錄見表。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
①裝置甲中透過面料1的水蒸氣質量為 g;
②面料 的透水汽性更大;
③兩種面料的透水汽性之差為 ;
(3)實驗過程中,容器的 (選填“內(nèi)”或“外”)表面會有小水珠形成;
(4)請舉出1個生活中選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強舒適感的實例: 。
【答案】 37 1.88 2 22 內(nèi) 夏季的床單選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強舒適感
【詳解】(1)[1]為比較兩款鞋子面料的透水汽性,變量是面料,其它關鍵性的量,需要保持相同,故裝置乙中的水溫應與裝置甲中水的溫度相同,為37℃。
(2)①[2]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裝置甲中透過面料1的水蒸氣質量為
②[3]裝置乙中透過面料2的水蒸氣質量為
相同的時間內(nèi),透過面料2的水蒸氣的質量比較多,故面料2透水汽性更大。
③[4]兩種面料的透過水蒸氣的質量之差為
兩種面料的透水汽性之差為
(3)[5]實驗過程中,由于水蒸氣集中在容器內(nèi),小水珠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故在容器的內(nèi)表面會有小水珠形成。
(4)[6]夏季的床單選用透水汽性大的材料而增強舒適感。
考點聚焦:復習要點+知識網(wǎng)絡,有的放矢
重點專攻:知識點和關鍵點梳理,查漏補缺
難點強化:難點內(nèi)容標注與講解,能力提升
提升專練:真題感知+提升專練,全面突破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
溫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材料
熔點t/℃

660

1525
實驗裝置
總質量/g
總質量/g

225.00
223.12

235.00
232.68

相關試卷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預習)第10講 壓強(2份,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預習)第10講 壓強(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預習第10講壓強原卷版docx、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預習第10講壓強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7頁, 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預習)第03講 重力(2份,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預習)第03講 重力(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預習第03講重力原卷版docx、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預習第03講重力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2頁, 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預習)第02講 彈力(2份,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預習)第02講 彈力(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預習第02講彈力原卷版docx、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預習第02講彈力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4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預習)第01講 力(2份,原卷版+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預習)第01講 力(2份,原卷版+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復習)第04講 光現(xiàn)象(2份,原卷版+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復習)第04講 光現(xiàn)象(2份,原卷版+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復習)第02講 聲現(xiàn)象(2份,原卷版+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復習)第02講 聲現(xiàn)象(2份,原卷版+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復習)第01講 機械運動(2份,原卷版+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寒假提升講義(復習)第01講 機械運動(2份,原卷版+解析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寒假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