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于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么要出生的原因。
B.她不是那種光會理解兒子而不懂得疼愛兒子的母親。她知道我心里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結果會更糟。
C.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么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D.史鐵生是中國作家中少數(shù)甚至唯一堅持寫作的人,幾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生存體驗上。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我為什么要出生的原因”句式雜糅,“為什么”和“……的原因”雜糅,應去掉“的原因”。
B.“光會理解兒子而不懂得疼愛兒子”不合邏輯,“光會理解兒子而不慬得疼愛兒子”應改為“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
D.“史鐵生……幾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生存體驗上”偷換主語,后一分句的主語不是“史鐵生”,而是“作品”,應在“幾乎”前加“他的作品”。
故選C。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地壇離我家很近?;蛘哒f我家離地壇很近??傊?,只好認為這是緣分。地壇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 在那兒了,而自從我的祖母年輕時帶著我父親來到北京,就一直住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五十多年間搬過幾次家,可搬來搬去總是在它周圍,而且是越搬離它越近了。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緣分: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 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那時,太陽循著 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 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
2.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矗立 失魂落魄 一成不變 彌散
B.坐落 魂不守舍 亙古不變 彌散
C.坐落 失魂落魄 亙古不變 彌漫
D.矗立 魂不守舍 一成不變 彌漫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
A.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地說:“唉,天可真涼了——”“可不是嗎?一層秋雨一層涼啦!”
B.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
C.今天天氣好冷啊!——你什么時候去北京?
D.前些年一家有影響的報紙在頭版刊登了一篇貶斥雜交水稻的文章,說雜交稻是“三不稻”——“米不養(yǎng)人,糠不養(yǎng)豬,草不養(yǎng)牛”。
4.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成“四百多年里,一段段高墻坍圮了,玉砌雕欄散落了,古殿檐頭的琉璃剝蝕了,門壁上的朱紅淡褪了”,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效果更好?
【答案】2.C 3.D 4.①修辭上,原句運用擬人的手法,將地壇擬人化,化被動為主動,將地壇歷滄桑后的荒蕪巧妙地通過“地壇”這個主語表現(xiàn)出來,更好地烘托作者的失魂落魄。②句式上,原句一反常規(guī)的表達,強調了“剝蝕”“淡褪”這些動作以及這些動作的發(fā)出者——地壇,更加突出了地壇的滄桑變化,強化了一種凋零衰亡的味道,這也映照了作者的遭遇與心境。③邏輯語序上,原句的四個詞的先后順序呈遞進關系,“剝蝕”和“淡褪”是表面的外在的,“坍圮”就是一種質的毀滅,而“散落”則是一地殘破,零落衰亡了。而改后的句子缺乏內在邏輯。④用詞上,用“浮夸”“炫耀”修飾“琉璃”和“朱紅”,用詞準確生動,兩個形容詞感情色彩強烈,在矛盾對立中產(chǎn)生強烈的效果,過去愈顯輝煌宏大,愈見今日地壇之荒蕪蕭索。這樣一來,四百多年前地壇華麗輝煌的風貌,更反襯出它后面的荒蕪與衰敗。
【解析】2.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
第一處,矗立:高聳地立著。坐落:土地或建筑物的位置(在某處)。語境中“地壇”并非“高聳”,應選“坐落”。
第二處,失魂落魄:形容極度驚慌、心神不寧的樣子?;瓴皇厣幔红`魂離開了軀殼,指人之將死,也形容精神恍惚。文中是說史鐵生由于雙腿殘廢而失去了精神,心神不寧,對生活產(chǎn)生了絕望。所以應選“失魂落魄”。
第三處,一成不變:一經(jīng)形成,不再改變。亦泛指墨守成規(guī),不知變通,含貶義。亙古不變:從古到今,沒有變化?!疤栄蛔兊穆吠尽辈缓H義,應選“亙古不變”。
第四處,彌散:指煙霧、氣味等向四周擴散,分散開。彌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文中是說園中充滿了光芒,應選“彌漫”。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破折號)的能力。
文中的破折號是對上文的解釋說明。
A.破折號表示聲音延長;
B.破折號表示總結上文;
C.破折號表話題的轉換;
D.破折號表對上文的解釋說明。
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品味語言表達效果的能力。
首先要找出兩者的不同之處,如修辭上、句式上、語序上、用詞上,然后從這幾個角度分析文中的表達效果。
從語序上來看,原句和改句的句子順序不一致,原句為“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是一種外在的東西,“坍圮了一段段高墻”代表的是一種質的消失,“又散落了玉砌雕欄”表明了連細小的東西也衰亡了,這幾個句子的是按照遞進關系排列的。
從修辭手法來看,原句和改句使用的修辭手法是不一致的,原句采用了排比和擬人,而改句僅使用了排比句。原句中“浮夸”“炫耀”修飾“琉璃”和“朱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地壇的衰敗。
從句式上來看,原句將“剝蝕”“淡褪”“坍圮”“散落”放在“琉璃”“朱紅”“高墻”“玉砌雕欄”等的前面,突出強調了動作和“地壇”,更加突出表現(xiàn)了地壇的衰敗,恰好也表現(xiàn)出作者內心的傷感。
從用詞來看,文中用“浮夸”來形容“琉璃”,用“炫耀”來形容“朱紅”,可以展現(xiàn)過去地壇的輝煌,而現(xiàn)在這樣的輝煌“剝蝕”“淡褪”,前后形成鮮明對比,在對比之中凸顯現(xiàn)在的地壇的荒蕪蕭索。
題型二:課內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我與地壇(節(jié)選)
史鐵生

①地壇離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傊?,只好認為這是緣分。地壇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兒了,而自從我的祖母年輕時帶著我父親來到北京,就一直住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五十多年間搬過幾次家,可搬來搬去總是在它周圍,而且是越搬離它越近了。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
②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那時,太陽循著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
③自從那個下午我無意中進了這園子,就再沒長久地離開過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圖。正如我在一篇小說中所說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這樣一個寧靜的去處,像是上天的苦心安排?!?br>④兩條腿殘廢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我在那篇小說中寫道:“沒處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這園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樣,別人去上班我就搖了輪椅到這兒來?!薄皥@子無人看管,上下班時間有些抄近路的人們從園中穿過,園子里活躍一陣,過后便沉寂下來?!薄皥@墻在金晃晃的空氣中斜切下一溜蔭涼,我把輪椅開進去,把椅背放倒,坐著或是躺著,看書或者想事,撅一杈樹枝左右拍打,驅趕那些和我一樣不明白為什么要來這世上的小昆蟲。”“蜂兒如一朵小霧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干上留著一只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薄皾M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边@都是真實的記錄,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
⑤除去幾座殿堂我無法進去,除去那座祭壇我不能上去而只能從各個角度張望它,地壇的每一棵樹下我都去過,差不多它的每一平米草地上都有過我的車輪印。無論是什么季節(jié),什么天氣,什么時間,我都在這園子里待過。有時候呆一會兒就回家,有時候就呆到滿地上都亮起月光。記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于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么要出生。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后事情終于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天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天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jīng)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這樣想過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準備考試的時候,忽然想起有一個長長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會不會覺得輕松一點?并且慶幸并且感激這樣的安排?
⑥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在某一個瞬間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夠一次性解決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終生的魔鬼或戀人。所以,十五年了,我還是總得到那古園里去,去它的老樹下或荒草邊或頹墻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開耳邊的嘈雜理一理紛亂的思緒,去窺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這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東西是任誰也不能改變它的。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一群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人猜想他們是誰,曾在哪兒做過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兒去了;譬如那些蒼黑的古柏,你憂郁的時候它們鎮(zhèn)靜地站在那兒,你欣喜的時候它們依然鎮(zhèn)靜地站在那兒,它們沒日沒夜地站在那兒,從你沒有出生一直站到這個世界上又沒了你的時候;譬如暴雨驟臨園中,激起一陣陣灼烈而清純的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讓人想起無數(shù)個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風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滿園中播散著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說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寫只能聞,要你身臨其境去聞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難于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園子里去。

⑦現(xiàn)在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jīng)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
⑧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知道我心里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結果會更糟,但她又擔心我一個人在那荒僻的園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時脾氣壞到極點,經(jīng)常是發(fā)了瘋一樣地離開家,從那園子里回來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話都不說。母親知道有些事不宜問,便猶猶豫豫地想問而終于不敢問,因為她自己心里也沒有答案。她料想我不會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從未這樣要求過,她知道得給我一點獨處的時間,得有這樣一段過程。她只是不知道這過程得要多久,和這過程的盡頭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動身時,她便無言地幫我準備,幫助我上了輪椅車,看著我搖車拐出小院;這以后她會怎樣,當年我不曾想過。
5.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②段中劃線的“剝蝕”“淡褪”“坍圮”“散落”這四個動詞的使用,賦予地壇以主動性,仿佛這一切動作都是地壇有意為之。
B.第④段中劃線的“耗”字,表明作者在兩條腿殘廢之后的最初幾年里,無事可干,沒有方向,只能煎熬地挨著時間、拖著生命。
C.第④段中,作者以一篇小說中的描寫,反映自己兩條腿殘廢后最初幾年的境遇,借古園的荒蕪沉寂來映襯自己當時苦悶迷惘的心境。
D.文章多次強調母親“知道”,這與“不知道”兩相對照,充分表現(xiàn)了母親對“我”的充分理解以及母親內心矛盾糾結的心理。
6.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引用的文字既有寫景又有敘事,把自然景物的描寫與自身的感受結合起來,隱含著作者對生命、人生和世界的感悟和看法。
B.第⑤段中畫線部分文字表現(xiàn)出了作者強烈地想進入那幾座殿堂、登上那座祭壇的愿望,及苦于雙腿殘廢而不能實現(xiàn)的遺憾之情。
C.第⑥段中畫線部分文字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反復地寫地壇中那些蒼黑的古柏“鎮(zhèn)靜地站在那兒”的姿態(tài),任誰也不能改變它。
D.文章用第三人稱指稱母親,并不意味著作者對母親的疏遠,而是出于理性而抑制自己的感情,對事實進行客觀、冷靜的描述。
7.作者賦予地壇這個古老皇家園林怎樣的象征意義?請結合本文簡要分析。
8.史鐵生先是雙腿癱瘓,接著是腎病發(fā)展為尿毒癥,依靠透析維持生命,命運不斷捉弄他,但他最終大有成就。有人說“苦難是人生的財富”。你是否贊同這種觀點?請結合原文和現(xiàn)實人生,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5.C 6.B 7.①地壇是“我”的心靈避難所。在“我”苦悶茫然的時候,地壇使我得以躲避現(xiàn)實世界。②地壇是“我”的精神家園?!拔摇睆牡貕氖弲s不衰敗的景象中獲得生命的啟示。③地壇是母親讓我重獲新生的搖籃。母親一次次默默地送“我”前往地壇,無言之中給予“我”理解,幫”我”走出困境。 8.觀點一:認同這種觀點??嚯y的確成就了史鐵生。在狂妄的年齡失去了雙腿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而絕望的他在荒蕪但并不衰敗的地壇里懂得了生命的真諦: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之事,一個人更應該去思考活著的意義和方式。走出心靈困境的史鐵生,致力于寫作,成就非凡。他不僅實現(xiàn)了自己生命的價值,更是以其作品給更多處在困境中的人帶來了精神上的指引。
觀點二:不認同這種觀點??嚯y并非史鐵生想要的,而是現(xiàn)實迫使他不得不面對的。如果沒有疾病在他狂妄的年齡奪去他的雙腿,在安寧和平的正常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中,在極為需要人才的那個時代,史鐵生同樣可以有所作為。
觀點三:辯證理解??嚯y本身不是財富,苦難通過心靈轉化才能成為人生財富;此外,苦難分自然、經(jīng)濟、政治、社會等等多種情況,它給人的影響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借古園的荒蕪沉寂來映襯自己當時苦悶迷惘的心境”錯誤,古園的“荒蕪但不衰敗”,它觸發(fā)了“我”對生命的領悟。
故選C。
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B.“表現(xiàn)出了作者強烈地想進入那幾座殿堂、登上那座祭壇的愿望,及苦于雙腿殘廢而不能實現(xiàn)的遺憾之情”錯誤,第⑤段中畫線部分文字只是客觀地道出作者自己因為身體條件的限制而沒有進入那幾座殿堂、登上那座祭壇,并不包含想進入那幾座殿堂、登上那座祭壇的“愿望”,也并沒有什么“遺憾之情”;其作用是為突出下文的“地壇的每一棵樹下我都去過,差不多它的每一平米草地上都有過我的車輪印”。
故選B。
7.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的能力。
解答本題,要注意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礎上作答。
“兩條腿殘廢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園墻在金晃晃的空氣中斜切下一溜蔭涼,我把輪椅開進去,把椅背放倒,坐著或是躺著,看書或者想事,撅一杈樹枝左右拍打,驅趕那些和我一樣不明白為什么要來這世上的小昆蟲”表明地壇是我苦悶時的避難所,在“我”苦悶茫然的時候,地壇使我得以躲避現(xiàn)實世界。
“蜂兒如一朵小霧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干上留著一只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薄啊疂M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這都是真實的記錄,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我”從地壇荒蕪卻不衰敗的景象中看到了生命的力量,生命之美,受到了啟發(fā)??梢哉f地壇是醫(yī)治我心靈傷痛的理療所,是拯救我生命的精神家園。
選文第二部分,寫母親在地壇守護我,給我無言的關愛,我從母親身上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和無私,讓我重新獲得生命的陽光,重獲新生。地壇是母親讓我重獲新生的搖籃。
8.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
認同這種觀點?!皟蓷l腿殘廢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史鐵生在狂妄的年齡失去了雙腿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但荒蕪但并不衰敗的地壇讓史鐵生懂得了生命的真諦: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之事,一個人更應該去思考活著的意義和方式。最后他走出心靈困境,致力于寫作,成就非凡。在地壇的思考不僅醫(yī)治好了巨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而且實現(xiàn)了自己生命的價值,更是以其作品給更多處在困境中的人帶來了精神上的指引,苦難成就了史鐵生,成為了他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不認同這種觀點。在史鐵生人生美好的年齡段,如果不是疾病奪去了他的雙腿,在安寧和平的正常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中,在極為需要人才的那個時代,史鐵生作為一個佼佼者,可以有所作為,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取得成就。但是命運跟他開了一個玩笑,苦難并不是他想要的,苦難使他頹廢了很長時間。
第三種態(tài)度還可以辯證理解??嚯y本身不是財富,誰也不想面對苦難,但是如果苦難來臨,我們可以通過心靈轉化使它成為人生財富苦難,苦難給人的影響不同,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關鍵是我們自己的態(tài)度和做法。
回答時,首先要表明態(tài)度,再結合文章和現(xiàn)實實際闡述理由,做到自圓其說。
題型三:課外閱讀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想念地壇
史鐵生
①想念地壇,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靜。
②坐在那園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個角落,任何地方,喧囂都在遠處。近旁只有荒藤老樹,只有棲居了鳥兒的廢殿頹檐、長滿了野草的殘墻斷壁,暮鴉吵鬧著歸來,雨燕盤桓吟唱,風過檐鈴,雨落空林,蜂飛蝶舞,草動蟲鳴……四季的歌詠此起彼伏從不間斷。地壇的安靜并非無聲。
③一進園門,心便安穩(wěn)。有一條界線似的,邁過它,只要一邁過它便有清純之氣撲來,悠遠、渾厚。于是時間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電影中的慢鏡頭,人便不那么慌張了,可以放下心來把你的每一個動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絲風飛葉動,每一縷憤懣和妄想,盼念與惶茫,總之把你所有的心緒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壇的安靜,也不是與世隔離。
④記得我在那園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兒呆坐,張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嘆,在那兒睡了又醒,醒了看幾頁書……然后在那兒想:“好吧好吧,我看你還能怎樣!”這念頭不覺出聲,如空谷回音。
⑤誰?誰還能怎樣?我,我自己。
⑥我??茨莻€輪椅上的人,和輪椅下他的影子,心說我怎么會是他呢?怎么會和他一塊坐在了這兒?我仔細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點,或還將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終于怎樣去死,赴死之途莫非還有絕路?那日何日?我記得忽然我有一種放棄的心情,仿佛我已經(jīng)消失,已經(jīng)不在,惟一縷輕魂在園中游蕩,剎那間清風朗月,如沐慈悲。于是乎我聽見了那恒久而遼闊的安靜。
⑦我記得于是我鋪開一張紙,覺得確乎有些什么東西最好是寫下來。不考慮詞句,不過問技巧,也不以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場,只是寫,只是看有些路單靠腿(輪椅)去走明顯是不夠的。寫,真是個辦法,是條條絕路之后的一條路。
⑧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書上讀到了一種說法:寫作的零度。我想,寫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點,寫作由之出發(fā)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難,寫作之終于的尋求,即靈魂最初的眺望。
⑨否則,寫作,你尋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榮,棄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問,豈不還是阿Q的傳統(tǒng)?倘寫作變成瀟灑,變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資,它就不要嘲笑喧囂,它已經(jīng)加入喧囂。尤其,寫作要是愛上了比賽、擂臺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譴責什么“霸權”?它自己已經(jīng)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時不時地拋出一份名單,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將,被排者爭風吃醋,排者乘機拿走的是權力。
⑩想念地壇,就是不斷地回望零度。放棄強力,當然還有阿諛?,F(xiàn)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鮮稱帝,狗肉稱王,人呢?名人,強人,人物??赡憧吹貕缫逊艞壩羧諛s華,一天天在風雨中放棄,五百年,安靜了安靜得草木葳蕤,生氣盎然。土地,要你氣熏煙蒸地去恭維它嗎?萬物,是你雕欄玉砌就可以挾持的?瘋話。
?有人跟我說,曾去地壇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與地壇》去那兒尋找安靜??梢粊砟?,我搬家搬得離地壇遠了,不常去了。二來我偶爾請朋友開車送我去看它,發(fā)現(xiàn)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壇尋找安靜,莫如在安靜中尋找地壇?,F(xiàn)在我看虛空中便有一條界線,靠想念去邁過它,只要一邁過它便有清純之氣撲面而來。我已經(jīng)不在地壇,地壇在我。
(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地壇里沒有人世間的喧囂,卻不乏大自然四季的歌詠,作者喜愛的正是這種“鳥鳴山更幽”的安靜。
B.“好吧好吧,我看你還能怎樣!”“誰?誰還能怎樣?我,我自己”等句,流露出作者對自己命運的叩問。
C.“否則,寫作,你尋的是什么根?”中,作者尋的根是生命最本真的意義或靈魂最初的眺望。
D.地壇在作者心中已成為一種象征,作者想念地壇,實際上是對一種遠離塵囂的精神境界的想念。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①段,“想念地壇,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靜”既照應了標題,也引出了作者對“安靜”的思考。
B.第②段畫線句子運用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描繪了荒藤老樹、殘墻斷壁、暮鴉等自然之景,說明了地壇的安靜并非無聲。
C.第⑩段中“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鮮稱帝,狗肉稱王”,此句句式整齊,簡潔有力,對虛假的不正當競爭給予了批判。
D.本文綜合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在樸實而真摯的表達中,蘊含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3)文中提到“比賽、擂臺和排名榜”的作用是什么?
(4)縱觀全文,地壇的“安靜”具有怎樣的特點?
【答案】(1)A (2)C (3)批評現(xiàn)實中文學界爭名奪利的喧囂;表明倡導“安靜”、回歸“零度”的重要性,增強文章的現(xiàn)實性(或針對性)。
(4)①遠離喧器(“地壇的安靜并非無聲”亦可);②不與世隔離;③恒久而遼闊;④放棄榮華,漠視恭維與強權。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從全文看,作者喜愛的不是“這種‘鳥鳴山更幽’的安靜”,而是一種超越了現(xiàn)實功利的安靜,所以結尾才說“地壇在我”。故選A。
(2)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C.“對虛假的不正當競爭給予了批判”錯誤,它批判的是世人追逐強權和豪華的心態(tài)。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能力。文中提到“比賽、擂臺排名榜”,需要注意從語境入手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考慮其作用。下文“排名的用意”描述的內容就是“現(xiàn)實中文學界爭名奪利的喧器”的表現(xiàn),從作者的敘述中可體會到作者的批評態(tài)度;文章前面圍繞地壇的“安靜”來描述,“安靜”自然與此社會現(xiàn)象形成鮮明的對比,自然流露出作者在文學界的主張:倡導“安靜”、回歸“零度”。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對于地壇的“安靜”的特點要注意從多角度分析,即從表面的現(xiàn)象特點和內在的深層含義兩個角度入手。表面的特點在文章②③⑥段可找到概括性的語句“喧囂都在遠處”“地壇的安靜并非無聲”“因而地壇的安靜,也不是與世隔離”“那恒久而遼闊的安靜”,提煉關鍵詞即為:遠離喧囂,不與世隔離,恒久而遼闊;內在的深層含義與本文主題相聯(lián)系,與作者的心境相契合,即“放棄榮華,漠視恭維與強權”。

相關試卷

人教統(tǒng)編版第七單元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隨堂練習題: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第七單元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隨堂練習題,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文學類閱讀-單文本,選擇題,選擇 簡答,語言表達,小閱讀-課內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同步達標檢測題:

這是一份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同步達標檢測題,文件包含第15課《我與地壇節(jié)選》同步檢測原卷版docx、第15課《我與地壇節(jié)選》同步檢測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課時作業(y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課時作業(yè),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語文必修 上冊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優(yōu)秀當堂達標檢測題

語文必修 上冊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優(yōu)秀當堂達標檢測題

2020-2021學年第七單元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達標測試

2020-2021學年第七單元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達標測試

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綜合訓練題

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綜合訓練題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課時練習

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課時練習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電子課本

15 我與地壇(節(jié)選)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必修 上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