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學目標
《商山早行》是唐代詩人溫庭筠的一首羈旅思鄉(xiāng)詩,通過描繪早行的景象,抒發(fā)了詩人旅途的艱辛和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思念。在教學這首詩歌時,應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
- 學生能夠準確理解詩歌內(nèi)容,掌握詩中描繪的早行景象及思鄉(xiāng)情感。
- 學生能夠背誦并默寫《商山早行》,這是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 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讓他們學會分析詩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
- 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創(chuàng)作能力,鼓勵他們嘗試創(chuàng)作簡單的詩歌。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 通過誦讀、想象、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 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和情感美。
-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 讓學生感受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 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感悟自然的能力,以及珍惜親情、思鄉(xiāng)愛國的情感。
- 引導學生體會詩歌中蘊含的哲理,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和人文情懷。
二、教學重點
1. 理解詩歌內(nèi)容
- 學生需要準確理解詩歌中的每一個詞句,把握詩歌的整體意思。
- 通過注釋和教師的講解,學生能夠理解詩歌中描繪的早行景象,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等。
2. 感受早行景象及思鄉(xiāng)情感
- 學生需要能夠感受到詩歌中描繪的早行景象的凄涼和孤獨,以及詩人由此引發(fā)的思鄉(xiāng)之情。
-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通過景物描寫所傳達的情感,如“客行悲故鄉(xiāng)”所表達的悲涼和無奈。
3. 學習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
- 學生需要掌握詩歌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如意象疊加、虛實結合、襯托等。
- 通過分析詩歌中的具體例子,學生能夠理解這些表現(xiàn)手法在詩歌中的運用及其效果。
三、教學難點
1. 賞析詩歌的藝術特色
- 學生需要能夠賞析詩歌的藝術特色,如語言的精煉、意境的深遠等。
-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等方法,理解詩歌中藝術特色的獨特之處。
2. 體會詩人的情感
- 學生需要能夠深入體會詩人的情感,理解詩人思鄉(xiāng)之情的深刻內(nèi)涵。
- 通過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談談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加深對詩人情感的理解。
3. 運用所學的表現(xiàn)手法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
- 學生需要能夠運用所學的表現(xiàn)手法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提高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能力。
- 通過創(chuàng)作實踐,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并能夠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以運用。
四、教學方法
1. 誦讀法
- 讓學生反復誦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韻律美。通過多次誦讀,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和情感。
- 教師范讀,注意字音、節(jié)奏和情感的表達。學生自由誦讀,然后個別學生朗讀,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2. 討論法
- 組織學生討論詩歌中的畫面和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通過討論,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意象和意境。
-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每組派代表發(fā)言,分享小組的討論結果。
3. 情境教學法
-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如播放清晨山村景色的視頻,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如播放清晨的鳥鳴聲和風聲,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的情境。
4. 啟發(fā)式教學法
- 通過提問和引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自主探究。通過提問,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感。
- 提問如“詩中的哪些景物讓你感受到了早行的艱辛?”“你從詩中感受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等。
5. 實踐教學法
- 讓學生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作能力。通過創(chuàng)作實踐,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并能夠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以運用。
- 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一首簡單的思鄉(xiāng)詩。
五、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 通過播放一段關于清晨山村景色的視頻或音頻,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的情境。
- 提問:“同學們,看到這樣的畫面,你們會想到什么?”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2. 作者及背景介紹
- 介紹溫庭筠的生平事跡和創(chuàng)作風格,讓學生了解他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經(jīng)歷。
- 講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明白詩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感。如溫庭筠在仕途上的失意,以及他遠離家鄉(xiāng)、漂泊異鄉(xiāng)的艱辛經(jīng)歷。
3. 詩歌誦讀與理解
- 教師范讀詩歌,注意字音、節(jié)奏和情感的表達。
- 學生自由誦讀詩歌,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 請學生個別朗讀,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通過朗讀和評價,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和情感。
4. 詩歌賞析
- 逐句分析詩歌,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描繪的畫面。
- 重點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所營造的凄涼和孤獨的氛圍。
- 分析詩歌中的表現(xiàn)手法,如意象疊加、虛實結合、襯托等。通過具體例子,讓學生理解這些表現(xiàn)手法在詩歌中的運用及其效果。
5. 情感體會
- 提問:“你從詩中感受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談談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 通過討論和分享,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詩人的情感,并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6. 背誦默寫
- 讓學生反復誦讀詩歌,直至能夠背誦。
- 進行默寫練習,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通過背誦和默寫,學生能夠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
7. 課堂小結
- 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強調(diào)詩歌的主題和藝術特色。
- 強調(diào)詩歌中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和情感的表達,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8. 布置作業(yè)
- 背誦并默寫《商山早行》。
- 寫一篇短文或讀后感,談談自己對《商山早行》這首詩歌的理解和感悟。
- 收集其他思鄉(xiāng)題材的詩歌,下節(jié)課進行交流分享。
9. 拓展延伸
- 介紹羈旅詩的特點和常見意象,讓學生了解這類詩歌的共性和特點。
- 引導學生思考: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是否也會經(jīng)歷類似的思鄉(xiāng)之情?如何表達我們的思鄉(xiāng)之情?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調(diào)整。如學生在理解詩歌內(nèi)容或表現(xiàn)手法上存在困難,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講解、舉例等方式進行引導和幫助。同時,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表達,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如增加一些與詩歌相關的背景知識、文化內(nèi)涵等,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或者采用更多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通過以上教學設計,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商山早行》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情感和藝術特色,提高他們的詩歌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同時,通過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理解詩歌中的哲理,學生還能夠培養(yǎng)家國情懷和人文情懷,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
七、作者介紹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晚唐著名詩人、詞人,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他出身于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為唐初宰相溫彥博的后裔。溫庭筠自幼便展現(xiàn)出極高的文學天賦,文思敏捷,才華橫溢。每入試,他都能迅速成章,八叉手而成八韻,因此獲得了“溫八叉”或“溫八吟”的美譽。
然而,盡管才華橫溢,溫庭筠的仕途卻充滿了坎坷。他性格恃才不羈,喜歡譏諷權貴,因此多次觸犯忌諱,得罪了不少權貴,導致科舉屢試不第,一生坎坷潦倒。唐宣宗朝試宏辭時,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被貶為隋縣尉。后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又離開襄陽,客居江陵。唐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
溫庭筠精通音律,詩詞兼工,在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他的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聲情,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被尊為“花間派”之鼻祖,對詞的發(fā)展影響很大。在詞史上,他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同時,他的文筆也與李商隱、段成式齊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稱“三十六體”。
溫庭筠的詩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溫飛卿集箋注》。其詞今存七十余首,收錄于《花間集》《金荃詞》等書中。他的作品不僅在當時受到贊譽,而且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八、生字詞解析
1. 商山:山名,在今陜西商洛東南。商山早行,即清晨從商山出發(fā)的旅途。
2. 征鐸(duó):遠行車馬所掛的鈴鐺。鐸,即大鈴。在古代,車馬出行時,為了避免行人或牲畜突然闖入,會在車馬上掛上鈴鐺,以鈴聲作為警示。
3. 槲(hú):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呈橢圓形或卵圓形,邊緣有波狀或鈍齒,秋天葉子會變成黃色或紅色,非常美麗。
4. 枳(zhǐ):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果實呈球形或扁球形,味酸澀,可入藥。枳花,即枳樹的花,呈白色或淡黃色,香氣濃郁。
5. 鳧(fú):野鴨,是一種水禽,善于游泳和潛水。
6. 回塘:邊沿曲折的池塘。在古代,人們常常在池塘邊種植柳樹等植物,形成美麗的風景。
九、原文及譯文
原文: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譯文:
黎明時分,我起床整理行裝,車馬的鈴鐺已經(jīng)響起,標志著我即將踏上遠行的路途。作為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每當離開故鄉(xiāng)時,心中總是充滿了無盡的悲傷和不舍。
在清晨的寂靜中,雞鳴聲打破了茅店的寧靜,一輪殘月還懸掛在天邊,照亮了茅店外的景象。我踏上木板橋,發(fā)現(xiàn)橋面上已經(jīng)覆蓋了一層薄薄的寒霜,而橋面上也留下了行人的足跡。這些足跡和寒霜,仿佛在訴說著早行的艱辛和孤獨。
沿著山路前行,我看到枯敗的槲葉隨風飄落,鋪滿了整個山路。而在驛站的泥墻上,淡白的枳花卻開得正艷,它們仿佛在向我展示著生命的頑強和美麗。
此時,我不禁想起了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象。在夢中,我回到了杜陵,回到了那個充滿溫暖和回憶的地方。我看到彎彎的池塘邊,一群群野鴨和鵝正在自由自在地嬉戲和游泳。這些景象如此真實而美好,讓我仿佛又回到了故鄉(xiāng)的懷抱。
然而,當我從夢中醒來,卻發(fā)現(xiàn)自己仍然身處異鄉(xiāng),仍然要面對早行的艱辛和孤獨。這種從夢中回到現(xiàn)實的落差,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思鄉(xiāng)之情的沉重和無奈。
十、詩歌解讀
《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羈旅詩之一,也是溫庭筠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以早行為背景,通過描繪清晨的景色和詩人的感受,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和對人生的感慨。
首聯(lián)“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直接點明了主題,即早行和思鄉(xiāng)。詩人用“晨起”和“征鐸”兩個詞,生動地描繪了清晨出發(fā)的場景,同時也為全詩定下了基調(diào)。接著用“客行”和“悲故鄉(xiāng)”兩個詞,表達了詩人作為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和不舍。
頷聯(lián)“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是詩中最為著名的兩句,也是最能體現(xiàn)詩人藝術才華的句子。詩人用精煉的詞語和繪畫般的技法,細膩而精致地描繪了清晨的景色。雞鳴聲、茅店、殘月、板橋、寒霜等意象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幅凄清而又有致的晨景圖。同時,這些意象也寓意著詩人早行的艱辛和孤獨。
頸聯(lián)“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繼續(xù)描繪早行的景色??輸〉拈稳~和鮮艷的枳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既表現(xiàn)了旅途的艱辛和荒涼,又展示了生命的頑強和美麗。這種對比和反差,使得詩句更加富有張力和感染力。
尾聯(lián)“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則是詩人情感的升華和爆發(fā)。詩人通過回憶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象,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和向往。同時,這種思念也轉化為一種對人生的感慨和反思。詩人意識到,盡管自己身處異鄉(xiāng),但故鄉(xiāng)的溫暖和回憶卻永遠伴隨著自己。這種情感上的共鳴和升華,使得全詩更加具有深度和內(nèi)涵。
總的來說,《商山早行》是一首充滿情感和哲理的羈旅詩。詩人通過描繪清晨的景色和表達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和對人生的感慨。同時,這首詩也展現(xiàn)了詩人高超的藝術才華和獨特的審美風格。在溫庭筠的筆下,早行的艱辛和孤獨、故鄉(xiāng)的溫暖和回憶、人生的感慨和反思都被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使得全詩充滿了感染力和震撼力。
十一、知識支架
1. 作者背景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和詞人。他出身于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自幼便展現(xiàn)出極高的文學天賦,文思敏捷,詩詞兼工。然而,盡管才華橫溢,溫庭筠的仕途卻充滿了坎坷。他性格恃才不羈,喜歡譏諷權貴,因此多次觸犯忌諱,得罪了不少權貴,導致科舉屢試不第,一生坎坷潦倒。
溫庭筠精通音律,詩詞作品情感細膩,辭藻華麗,尤其擅長描繪女性情感和自然景物。他的詞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聲情,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被尊為“花間派”之鼻祖,對詞的發(fā)展影響很大。在詞史上,他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同時,他的文筆也與李商隱、段成式齊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稱“三十六體”。
2. 詩歌背景
《商山早行》是溫庭筠在人生低谷時期,離開繁華的長安,踏上前往襄陽投奔友人的漫漫旅途,途經(jīng)商山時所作。商山,這座位于今陜西省商洛市境內(nèi)的古老山脈,見證了無數(shù)行人的匆匆腳步與無盡思緒。此時的溫庭筠,已年近五旬,飽經(jīng)風霜,面對旅途的艱辛與未來的未知,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感慨與哀愁。
3. 詩歌體裁與風格
《商山早行》是一首五言律詩,共八句四十字,遵循了嚴格的平仄和押韻規(guī)則。溫庭筠的詩歌風格以婉約細膩、情感豐富著稱,尤其擅長通過描繪自然景物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在這首詩中,他巧妙地運用了自然景象與人文情感的融合,營造出一種既真實又富有詩意的氛圍。
4. 生字詞與意象
- 商山:山名,在今陜西商洛東南。
- 征鐸:遠行車馬所掛的鈴鐺。
- 槲:一種落葉喬木,葉子呈橢圓形或卵圓形,秋天葉子會變成黃色或紅色。
- 枳: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果實呈球形或扁球形,味酸澀,可入藥。
- 鳧:野鴨,是一種水禽,善于游泳和潛水。
- 回塘:邊沿曲折的池塘。
這些意象在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們不僅構成了詩歌的畫面感,還寓意著詩人的情感和思緒。例如,“槲葉落山路”和“枳花明驛墻”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變化,表現(xiàn)了旅途的艱辛和時間的流逝;“鳧雁滿回塘”則通過描繪水禽嬉戲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和向往。
5. 詩歌主題
《商山早行》的主題是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思念和羈旅在外的孤獨、愁苦之情。詩人通過描繪清晨的景色和表達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感慨。同時,這首詩也展現(xiàn)了詩人高超的藝術才華和獨特的審美風格。
十二、整體感知
1. 詩歌結構
《商山早行》全詩共八句,分為四聯(lián)。首聯(lián)“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直接點明了主題,即早行和思鄉(xiāng)。頷聯(lián)“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是詩中最為著名的兩句,通過精煉的詞語和繪畫般的技法,細膩地描繪了清晨的景色。頸聯(lián)“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繼續(xù)描繪早行的景色,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表現(xiàn)了旅途的艱辛和時間的流逝。尾聯(lián)“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則是詩人情感的升華和爆發(fā),通過回憶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象,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和向往。
2. 詩歌意境
《商山早行》的意境深遠而豐富。詩人通過描繪清晨的景色和表達自己的感受,營造出一種既真實又富有詩意的氛圍。在詩中,我們可以看到清晨的寂靜與喧囂、寒冷與溫暖、荒涼與生機等相互交織的意象。這些意象不僅構成了詩歌的畫面感,還寓意著詩人的情感和思緒。例如,“雞聲茅店月”描繪了清晨的寂靜與喧囂交織的場景,而“人跡板橋霜”則表現(xiàn)了旅途的艱辛和孤獨。同時,“槲葉落山路”和“枳花明驛墻”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變化,也表現(xiàn)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頑強。
3. 詩歌情感
《商山早行》的情感真摯而深沉。詩人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描繪,將自己內(nèi)心的無奈與哀愁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在詩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和對人生的感慨。這種情感不僅讓詩人自己深感痛苦與無助,也讓后世無數(shù)讀者在品讀這首詩時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與感動。同時,詩人也通過回憶昨夜在夢中出現(xiàn)的故鄉(xiāng)景象,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向往和眷戀之情。這種情感上的共鳴和升華,使得全詩更加具有深度和內(nèi)涵。
4. 詩歌藝術特色
《商山早行》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首先,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自然景象與人文情感的融合,營造出一種既真實又富有詩意的氛圍。在詩中,我們可以看到自然景物與詩人情感的相互映襯和交織,使得全詩更加生動感人。其次,詩人運用了精煉的語言和繪畫般的技法來描繪清晨的景色和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些語言不僅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事物的本質特征,還通過它們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與對比構建出一種獨特的語言風格和韻味悠長的藝術效果。最后,詩人在詩中巧妙地運用了意象和象征手法來寓意自己的情感和思緒。這些意象和象征不僅豐富了詩歌的內(nèi)涵和深度,還使得全詩更加具有象征意義和隱喻性。
5. 詩歌價值
《商山早行》作為唐代詩歌中的佳作之一,不僅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詩歌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情感內(nèi)涵成為了后世文人墨客學習和借鑒的典范。同時,《商山早行》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唐代社會生活和文人心態(tài)的重要窗口。通過品讀這首詩,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審美追求以及他們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和感悟。此外,《商山早行》還以其精湛的藝術造詣和深邃的情感底蘊贏得了后世無數(shù)讀者的心弦共鳴和贊譽,成為了中國古代詩歌寶庫中的瑰寶之一。
綜上所述,《商山早行》是一首充滿情感和哲理的羈旅詩。詩人通過描繪清晨的景色和表達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感慨。同時這首詩也展現(xiàn)了詩人高超的藝術才華和獨特的審美風格以及深刻的情感內(nèi)涵和豐富的象征意義。在品讀這首詩時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的無奈與哀愁以及他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和向往之情。
十三、課文分析
《商山早行》是唐代詩人溫庭筠的一首羈旅詩,全詩通過描繪清晨出行的所見所感,表達了游子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感慨。這首詩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已不可考,但據(jù)夏承燾《溫飛卿系年》,可能是溫庭筠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離開長安赴襄陽投奔徐商時所作。
全詩如下:
```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
首聯(lián):“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br>清晨,詩人早早起床,車馬的鈴鐺聲在寂靜的山間回蕩。這一聯(lián)點明了詩題“早行”,同時表達了詩人客居他鄉(xiāng)、思念故鄉(xiāng)的悲涼心緒。一個“悲”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透露出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戀。
頷聯(lián):“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這兩句詩是全詩的名句,通過雞鳴聲和板橋上的霜,描繪了一幅清晨的鄉(xiāng)村畫卷。雞鳴聲和茅店、殘月等意象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渲染了早行的凄清氛圍。人跡和板橋霜則進一步突出了早行的艱辛。這兩句詩運用白描手法,選擇富有特征的意象,構成了一幅荒山早行圖,凄清、寂寞的環(huán)境有力地烘托了出行的艱辛,襯托了思鄉(xiāng)的深切。
頸聯(lián):“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br>這兩句詩描寫了早行商山路上的自然景色。槲樹的葉子在春天才飄落,而枳樹的花則在驛站墻邊盛開,顯得格外明艷。這里,“明”字生動傳神,點染事物,寓情于景,描繪了枳花照亮驛墻的景象,襯托出拂曉前的黑暗,突出了行之“早”。
尾聯(lián):“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br>詩人因看到驛站墻邊的枳花,觸景生情,想起了在長安時的夢境。夢中仿佛看到野鴨和大雁在曲折的湖塘中游來游去,營造了一種寧靜而美好的氛圍。這一聯(lián)虛實結合,眼前的“客行”與心中的“故鄉(xiāng)”交織疊加,反襯出旅居在外的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十四、文本探究
1. 意象的選擇與組合
溫庭筠在《商山早行》中巧妙地選擇了“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枳花”、“杜陵夢”、“鳧雁”、“回塘”等意象,這些意象既富有特征,又相互關聯(lián),構成了一幅完整的荒山早行圖。這些意象的選擇和組合,不僅描繪了早行的情景,還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
例如,“雞聲茅店月”一句,通過雞鳴聲和茅店、殘月的組合,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凄清的氛圍。而“人跡板橋霜”一句,則通過人跡和板橋霜的組合,突出了早行的艱辛。這些意象的巧妙組合,使得全詩在情感表達上更加凝練和深刻。
2. 情感的抒發(fā)與表達
《商山早行》全詩字里行間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詩人通過描繪清晨出行的所見所感,將內(nèi)心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例如,“客行悲故鄉(xiāng)”一句,直接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悲涼心緒。而“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一句,則通過夢境的描繪,進一步抒發(fā)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和向往。這些情感的抒發(fā)和表達,使得全詩在情感上更加飽滿和動人。
3. 語言的運用與特色
溫庭筠在《商山早行》中運用了精煉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使得全詩在表達上更加凝練和形象。同時,詩人還巧妙地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將眼前的景物與心中的情感交織在一起,使得全詩在意境上更加深遠和豐富。
例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句,通過精煉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構成了一幅荒山早行圖。而“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一句,則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將眼前的景物與心中的夢境交織在一起,使得全詩在意境上更加深遠和豐富。
4. 藝術手法的創(chuàng)新
溫庭筠在《商山早行》中首創(chuàng)了一種用“特寫鏡頭”敘事的詩語方式,這種藝術手法在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句,就是直接用特寫鏡頭把月、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這六個最令人觸目動情的現(xiàn)場景物客觀地陳列出來,達到了“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的藝術效果。
這種藝術手法的創(chuàng)新,不僅使得全詩在表達上更加凝練和形象,還為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鑒。例如,元代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受到了溫庭筠這種藝術手法的影響,寫出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等名句。
十五、課文小結
《商山早行》是唐代詩人溫庭筠的一首羈旅詩,全詩通過描繪清晨出行的所見所感,表達了游子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感慨。全詩語言精煉、意象生動、情感飽滿、意境深遠,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溫庭筠巧妙地選擇了富有特征的意象,并巧妙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完整的荒山早行圖。同時,詩人還運用了精煉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使得全詩在表達上更加凝練和形象。此外,溫庭筠還首創(chuàng)了一種用“特寫鏡頭”敘事的詩語方式,這種藝術手法在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情感表達上,《商山早行》字里行間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詩人通過描繪清晨出行的所見所感,將內(nèi)心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這種情感表達方式使得全詩在情感上更加飽滿和動人。
總的來說,《商山早行》是一首優(yōu)秀的羈旅詩,它不僅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魅力,還在情感表達上具有深刻的內(nèi)涵。通過這首詩的學習,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詩歌的特點和魅力,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游子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感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九年級上冊醉翁亭記教案及反思,共1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歐陽修作者介紹,生字詞解析,原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2024)九年級上冊岳陽樓記教學設計及反思,共1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作者介紹,生字詞解析,原文及譯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2024)九年級上冊行路難其一教案,共1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結語,教學過程,作者介紹,生字詞解析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