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 掌握詩歌中重點字詞的讀音和解釋,理解詩句的內容。
- 了解王勃的生平及文學成就,理解唐代送別詩的背景與特點。
-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并熟練背誦全詩。
2. 過程與方法
- 通過朗讀法、合作探究法,理解詩歌的表層意義和深層情感。
- 運用“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詩歌的背景、情感及意境。
- 借助“起承轉合”的結構分析法,深入理解詩歌的結構與主題。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 體會詩人對朋友的真摯情感,感悟詩人豁達的胸襟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 培養(yǎng)學生珍視友誼、樂觀面對離別的情感觀和價值觀。
- 通過詩歌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
二、教學重點
1. 理解詩歌內容
- 通過反復誦讀,準確理解詩歌中的字詞含義和詩句內容。
- 把握詩歌中的關鍵意象,如“城闕”、“風煙”、“宦游”等,理解其在詩歌中的作用。
2. 品味詩歌情感
- 體會詩人與杜少府之間的離別之情,理解詩人通過詩歌表達的對友人的真摯情感。
- 分析詩人如何運用語言技巧,如夸張、對比等,來增強詩歌的情感表達。
3. 感悟詩歌意境
- 感受詩歌所描繪的離別場景,理解詩人通過詩歌營造的開闊意境。
- 體會詩歌中蘊含的哲理,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所表達的超越時空的友情觀。
三、教學難點
1. 體會詩歌意境
-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中描繪的離別場景,感受詩人通過詩歌營造的意境美。
- 幫助學生理解詩歌中蘊含的哲理,如詩人如何通過離別來表達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未來的樂觀態(tài)度。
2. 感悟詩人情感
- 引導學生通過詩歌的語言、意象等,深入理解詩人對友人的真摯情感。
- 幫助學生理解詩人如何在詩歌中表達自己對離別的看法,以及如何通過詩歌來寬慰友人。
3. 掌握詩歌技巧
- 引導學生掌握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等技巧,通過反復誦讀來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 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結構特點,如“起承轉合”等,并學會運用這些結構特點來分析詩歌。
四、教學方法
1. 朗讀法
- 通過自由朗讀、齊讀、分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
- 引導學生注意詩歌中的韻腳、平仄等語音特點,通過朗讀來體會詩歌的韻律變化。
2. 合作探究法
- 將學生分成小組,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共同分析詩歌的內容、情感、意境等。
- 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合作能力。
3. 講解分析法
- 教師通過講解詩歌的背景、作者生平、詩歌內容等,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表層意義和深層情感。
- 運用“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和意境。
4. 情境模擬法
- 通過模擬離別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詩歌所描繪的離別氛圍。
- 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詩歌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和內心世界。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引入離別話題
- 提問學生是否有過離別的經歷,并請他們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歷。
- 引導學生思考離別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以及離別時人們通常會表達的情感。
2. 介紹詩歌背景
- 講解唐代送別詩的背景和特點,以及王勃的生平和文學成就。
- 引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歌,并簡要介紹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主題。
二、初讀詩歌,理解內容
1. 自由朗讀
- 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字音和節(jié)奏。
- 引導學生注意詩歌中的韻腳和平仄變化,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2. 疏通詩意
- 講解詩歌中的重點字詞和意象,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
- 引導學生分析詩歌的“起承轉合”結構,理解詩歌的層次和主題。
3. 提出疑問
- 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在朗讀和理解過程中遇到的疑問。
- 通過小組討論或全班交流的方式,共同解決疑問,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三、品讀詩歌,感悟情感
1. 分析情感變化
- 引導學生分析詩歌中詩人情感的變化過程,從離別時的不舍到對友人的寬慰和祝福。
- 通過分析詩歌中的關鍵意象和語句,深入理解詩人的情感表達。
2. 體會意境美
- 引導學生感受詩歌中描繪的離別場景和意境美。
- 通過分析詩歌中的夸張、對比等修辭手法,理解詩人如何營造詩歌的意境。
3. 感悟哲理
- 引導學生理解詩歌中蘊含的哲理,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所表達的超越時空的友情觀。
- 通過討論和交流,引導學生思考離別在人生中的意義和價值。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 比較閱讀
- 引導學生比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其他送別詩在內容、情感、意境等方面的異同。
- 通過比較閱讀,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唐代送別詩的特點和風格。
2. 創(chuàng)作實踐
- 鼓勵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一首送別詩,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看法。
- 通過創(chuàng)作實踐,提高學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總結回顧,布置作業(yè)
1. 總結回顧
- 總結本課的學習內容和重點,強調詩歌的內容、情感、意境等方面的理解。
- 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獲,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
2. 布置作業(yè)
- 要求學生背誦并默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歌。
- 鼓勵學生繼續(xù)閱讀唐代送別詩,加深對唐代文學的理解和認識。
- 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離別的小短文,表達自己對離別的看法和感受。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通過反復誦讀和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的內容、情感和意境。同時,我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創(chuàng)作實踐等方式,提高學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部分學生在理解詩歌意境和情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進一步加強引導和幫助。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
六、王勃作者介紹
王勃(649或650年—676或675年),字子安,漢族,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著名詩人。他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聰穎,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才華橫溢,被譽為“神童”。然而,他的仕途并不平坦,一生短暫而坎坷。
王勃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詩歌和駢文上。他的詩歌擅長五律和五絕,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富有感情。而他的駢文更是被譽為“初唐駢文之冠”,數(shù)量和質量都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有《滕王閣序》等。然而,王勃的才華并未得到朝廷的充分賞識,他一生多次被貶謫,仕途不順。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在探望父親的歸途中,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年僅27歲。他的去世,無疑是唐代文壇的一大損失。但王勃的文學遺產,卻永遠地留在了人們的心中,他的詩歌和駢文,至今仍被廣泛傳頌。
王勃的詩歌,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情感表達,影響了后世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不僅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遠行的留戀之情,同時也勉勵朋友樂觀進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體現(xiàn)了作者寬闊的胸懷和遠大抱負。
七、生字詞解析
1. 少府:官名,唐代對縣尉的通稱。
2. 城闕(què):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闕,古代宮殿、祠廟或陵墓前的高臺,通常左右各一,臺上起樓觀,二闕之間有道路。
3. 輔:護衛(wèi)。
4. 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今陜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qū),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
5. 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
6. 宦游:出外做官。
7. 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huán)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8. 天涯:天邊,這里比喻極遠的地方。
9. 歧路:岔路。
10. 沾巾:淚水沾濕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
八、原文與譯文
原文:
```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譯文:
(版本一)
三秦之地護衛(wèi)著巍巍長安,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蜀川。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如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戀愛中的青年男女那樣悲傷得淚濕衣巾。
(版本二)
雄偉的長安城有輔佐的三秦之地,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別的情意,因為都是離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內有一知己朋友,縱使遠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衣巾。
(版本三)
三秦之地護衛(wèi)著長安城,你要奔赴的蜀地,卻是一片風煙迷茫。
離別時,不由得生出無限的感慨,你我都是遠離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間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似在身邊。
不要在分手時徘徊憂傷,像多情的兒女一樣,任淚水打濕衣裳。
(版本四)
(即將告別)由三秦環(huán)繞護衛(wèi)著的都城長安,(透過迷漫的)風煙(似乎能)望見(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同您(此時)都懷有惜別的心情,(因為我們)都是離鄉(xiāng)在外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內有著知心朋友,(即使)遠隔萬里(也)如近在咫尺。
(我們)絕不要在分手的歧路上,像小兒女那樣悲傷地揮淚告別。
九、詩歌賞析
首聯(lián):“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br>首句寫送別之地長安被遼闊的三秦地區(qū)所“輔”,突出了雄渾闊大的氣勢。第二句點出友人“之任”的處所——風煙迷蒙的蜀地。詩人巧用一個“望”字,將秦蜀二地聯(lián)系起來,好似詩人站在三秦護衛(wèi)下的長安,遙望千里之外的蜀地,這就暗喻了惜別的情意?!巴弊植粌H拓寬了詩的意境,使讀者的視野一下子鋪開,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兩地的距離,使人感覺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為離別而憂傷。這一開筆創(chuàng)造出雄渾壯闊的氣象,使人有一種天空寥廓、意境高遠的感受,為全詩鎖定了豪壯的感情基調。
頷聯(lián):“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br>詩人勸慰友人:我和你都是離鄉(xiāng)遠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異,但宦游他鄉(xiāng)、客居他鄉(xiāng)的處境和情懷卻是相同的。因此,“離別意”不僅僅是惜別之情,更是宦游異鄉(xiāng)的感慨和共鳴。詩人用兩人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來寬慰朋友,借此減輕友人的悲涼和孤獨之感。惜別中更見詩人曠達的胸襟。
頸聯(lián):“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br>這一聯(lián)是全詩的靈魂所在,它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詩人以四海為家,視友情為生命,認為只要彼此心心相印,即使遠隔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咫尺。這種超越時空限制的友情觀,不僅體現(xiàn)了詩人樂觀寬廣的胸襟,更道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限制的哲理,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尾聯(lián):“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詩人以幽默的口吻勸慰對方,不要在告別的岔路口像普通青年男女那樣悲傷得淚濕衣巾。這里,“無為”是勸勉的語氣,意思是不要;“歧路”是分別的地點,照應題目中的“送”字;“兒女”是青年男女的代稱,這里用來形容多愁善感、容易悲傷的人;“共沾巾”則是揮淚告別的情景。詩人以豁達的態(tài)度對待離別,認為離別是人生的常態(tài),不必過于悲傷。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不僅是對友人的鼓勵,更是對自己人生態(tài)度的表白。
五、總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遠行的留戀之情和勉勵之情。全詩以雄渾壯闊的氣勢開篇,以豁達樂觀的情懷收尾,中間穿插著對友情的深情厚誼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這首詩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更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友情觀。通過學習這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王勃的文學才華和豁達胸襟,也可以從中汲取到面對人生離別的勇氣和力量。

十、王勃知識支架
1. 王勃文學成就
王勃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詩歌和駢文上。他的詩歌擅長五律和五絕,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富有感情。他的駢文更是被譽為“初唐駢文之冠”,數(shù)量和質量都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有《滕王閣序》等。王勃的文學作品不僅在當時廣為流傳,而且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了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2. 王勃的創(chuàng)作風格
王勃的詩歌和駢文都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情感表達而著稱。他的詩歌語言質樸自然,意境開闊,情感真摯,富有感染力。他的駢文則以其辭藻華麗、結構嚴謹、情感真摯而備受贊譽。王勃的作品不僅注重形式美,更注重內容美,通過生動的描繪和深刻的感悟,將自然景物與人生哲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3. 詩歌藝術特色
意境開闊:詩歌開篇即以壯闊的地理環(huán)境寫起,長安城的雄偉壯麗與蜀地的風煙迷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營造出一種雄渾而又略帶惆悵的氛圍。這種意境的開闊不僅為全詩奠定了基調,也為后文的情感抒發(f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情感真摯:詩歌中的情感表達真摯而深沉。詩人通過直接抒發(fā)與友人分別時的不舍之情,以及用“同是宦游人”來寬慰友人,展現(xiàn)了他們共同的人生經歷和情感體驗。同時,詩人還通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詩句,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
語言質樸:詩歌的語言質樸自然,毫無雕琢之感。詩人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將送別時的景象和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這種質樸的語言風格不僅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也使其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哲理深刻:詩歌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詩人通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詩句,表達了對友情的堅定信念和對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這種哲理的深刻性不僅使詩歌具有更高的思想價值,也使其更加具有啟迪意義。
4. 詩歌影響與啟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為王勃的代表作之一,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所表達的對友情的堅定信念和豁達胸懷,成為了中國文化中關于友情和離別的經典作品。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在送別友人時,都會引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首詩不僅展現(xiàn)了王勃的文學才華和豁達胸襟,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人生啟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珍惜身邊的友情和親情,用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和困難。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寬容和理解他人,用真誠和善良去感動和溫暖周圍的人。
綜上所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充滿情感與哲理的送別詩。它不僅展現(xiàn)了王勃的文學才華和豁達胸襟,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人生啟示。通過深入學習和理解這首詩,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友情的珍貴和人生的意義,從而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和困難。
十一、文本探究
通過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深入探究,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王勃的文學才華和人生哲學。以下是對這首詩的幾個方面的深入探討:
1. 友情主題的深化與升華
友情是這首詩的核心主題之一。詩人通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詩句,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堅定信念。這種對友情的深情厚誼不僅體現(xiàn)在對友人的不舍和寬慰上,更體現(xiàn)在對友情的超越時空的肯定和堅信上。詩人認為,真正的友情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的,只要心中有愛,即使遠在天涯海角也能感受到彼此的溫暖和陪伴。這種對友情的深化與升華,使詩歌具有更高的思想價值和情感深度。
2. 人生哲學的體現(xiàn)與啟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不僅是一首送別詩,更是一首充滿人生哲理的詩篇。詩人通過這首詩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獨特感悟和積極態(tài)度。他認為,人生雖然充滿了離別和漂泊,但只要心中有愛和信念,就能超越這些痛苦和困難,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這種對人生的樂觀態(tài)度和積極追求,不僅是對友人的勉勵和鼓勵,也是對自己人生哲學的表白和堅守。
3. 藝術手法的運用與創(chuàng)新
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巧妙地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來增強詩歌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他通過描繪壯闊的地理環(huán)境和細膩的情感體驗來營造出一種雄渾而又略帶惆悵的氛圍;他通過直接抒發(fā)與友人分別時的不舍之情來展現(xiàn)自己真摯的情感表達;他通過運用富有哲理的詩句來深化詩歌的思想內涵和啟迪意義。這些藝術手法的運用與創(chuàng)新不僅使詩歌更加生動和感人,也使其更加具有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
十二、課文小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詩人王勃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這首詩以深情的筆觸、開闊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展現(xiàn)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人生別離的獨特感悟。通過對這首詩的深入分析和探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王勃的文學才華和人生哲學。
首先,這首詩以壯闊的地理環(huán)境和細膩的情感體驗為背景描繪出了一幅送別時的動人畫面。詩人通過“城闕輔三秦”和“風煙望五津”等詩句展現(xiàn)出了長安城的雄偉壯麗和蜀地的風煙迷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詩人還通過“與君離別意”和“同是宦游人”等詩句表達出了與友人分別時的不舍之情和相互理解的情感體驗。
其次,這首詩以深刻的哲理和真摯的情感為核心主題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詩人通過“海內存知己”和“天涯若比鄰”等詩句表達了對友情的堅定信念和超越時空的肯定。他認為真正的友情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的只要心中有愛就能感受到彼此的溫暖和陪伴。同時詩人還通過勸慰友人不要悲傷哭泣來表達了對人生的樂觀態(tài)度和積極追求。
最后,這首詩以獨特的藝術手法和精湛的語言表達增強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詩人通過描繪壯闊的地理環(huán)境和細膩的情感體驗來營造出一種雄渾而又略帶惆悵的氛圍;他通過直接抒發(fā)與友人分別時的不舍之情來展現(xiàn)自己真摯的情感表達;他通過運用富有哲理的詩句來深化詩歌的思想內涵和啟迪意義。這些藝術手法的運用與創(chuàng)新不僅使詩歌更加生動和感人,也使其更加具有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
綜上所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充滿情感與哲理的送別詩。它不僅展現(xiàn)了王勃的文學才華和人生哲學,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人生啟示和情感體驗。通過深入學習和理解這首詩,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友情的珍貴和人生的意義,從而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和困難。

相關教案

人教部編版(2024)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2《詩經》二首蒹葭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2024)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2《詩經》二首蒹葭教學設計,共10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初步感知,深入學習,拓展延伸,總結回顧,課后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人教部編版(2024)關雎教案: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編版(2024)關雎教案,共1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初讀感知,細讀品析,深化理解,拓展應用,作業(yè)布置,總結與反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語文八年級下冊核舟記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語文八年級下冊核舟記教學設計,共11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作業(yè)布置,生字詞解析,原文和譯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八年級下冊關雎教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八年級下冊關雎教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八年級下冊核舟記教學設計及反思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八年級下冊核舟記教學設計及反思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設計及反思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設計及反思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10 小石潭記教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10 小石潭記教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八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版本: 人教部編版(2024)

年級: 八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