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情山水,歸隱田園。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自然往往不是作為人對立面的客觀世界,而是一個能夠用來作為情感寄托,甚至能和人溝通情感的靈性世界??鬃釉唬骸爸钦邩匪收邩飞健!毙煜伎偷桥R黃山,寫下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蘇軾漫步西湖,寫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杜甫面對泰山,寫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 --《文心雕龍神思》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任務活動一 :總體閱讀兩篇文章,整體把握。
元豐五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因烏臺詩案(元豐二年)被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
月光下的江面及聯(lián)想歷史人物
日落與日出的壯美及人文景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丁未
姚鼐因自己病羸、雙親高齡需奉養(yǎng)為由致仕。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任務活動二 月照為玉,日出為明——賞析散文寫景
京師(乘、歷、穿、越)→泰安(由)南麓(循)中谷(越)中嶺(天門)(復循)西谷(遂至)山巔
遠;高;險壯闊;雄渾高峻
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色彩濃烈變化多端雄偉壯闊
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道中石刻
暫將心靈寄山水,神與物契我自安。
蘇軾“夜游赤壁”——對比—— 姚鼐“登山臨雪”
蘇軾被貶黃州,仕途坎坷,人生低谷,夜游赤壁, 把悲喜之情與超然物外的人生之理融入赤壁“水月”中 , 實現(xiàn)了樂觀豁達的精神突圍。
任務活動三:情感變化,蘊含的哲理,創(chuàng)作目的
蘇軾:在矛盾中走向理性 曠達姚鼐:在激蕩中走向淡定 自足
在山水中寄托了蘇軾和姚鼐經(jīng)歷人生大轉(zhuǎn)折時,復雜而深邃的思考和感悟。
1. 《赤壁賦》:主客問答,儒道對話。儒:積極入世,憂國憂民,平生傾慕賈誼。佛:精通佛理,不計得失,常與僧人來往。道:順其自然,齊萬物,一死生,追求內(nèi)心調(diào)和
儒家的積極入世態(tài)度與佛道的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態(tài)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統(tǒng)一在蘇軾身上。當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時,蘇軾卻能峰回路轉(zhuǎn),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歸宿。
任務活動四 : 賦體游記,各臻其妙
2.《登泰山記》:學者游記,豐贍博雅 姚鼐在《惜報尺牘與陳碩士》中說:“以考證累其文,則是弊耳;以考證助文之境,正有佳處。”桐城派的文章有“重學問和考據(jù)”的特色,這是一篇學者游記,請找出文中的考證文字,并說明其作用。
桐城派主張義理、考據(jù)、文章缺一不可。在這篇文章中,這點體現(xiàn)得是很好的。單說考據(jù),文中處處可見。“古長城”、“三谷”、“環(huán)水”、“東谷”、“石刻”、“天門”等都是作者考證的內(nèi)容。
1.《赤壁賦》呈現(xiàn)的美是多方面的,請你就語言方面來簡單談談本文之美。
(1)駢散相間形成句式參差之美。(2)比喻連綴形成情感流轉(zhuǎn)之美。
任務活動五:體味散文的語言特色。
(3)反問疊用形成文勢起伏之美?!昂螢槠淙灰玻俊敝魅说陌l(fā)問引起了客人的滔滔議論。該段議論中三個反問句蟬聯(lián)疊用,結(jié)構上形成排比,文筆一氣而下,縱橫馳騁,全力以赴鋪陳曹操英姿勃發(fā)、躊躇滿志的形象。
(4)關聯(lián)相扣形成音節(jié)鏗鏘之美??偷淖h論自然引發(fā)了主人的人生感慨。在這段本該枯燥的議論性文字中,作者巧妙運用了“而”“蓋”“則”“且夫”“茍非”“雖”等關聯(lián)詞語,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氣勢。
(5)前后呼應形成文脈貫通之美。文末“客喜而笑”的“喜”和“笑”,與前文“飲酒樂甚”的“樂”,以及“怨”“慕”“泣”“訴”“愀然”“哀”“羨”等描寫感情變化的詞語是聯(lián)屬一氣的。此乃全文情感發(fā)展的線索,直貫通篇。
2.《登泰山記》在桐城派古文中風格獨具,這和姚鼐對語言的靈活運用是分不開的,請分析本文的語言特色。
(1)善用傳神的動詞。如“乘風雪”的“乘”字,從人身不由己,只能隨風雪而行的動作里,渲染了風狂雪緊的隆冬景象和風雪的巨大威力?!白浴薄皻v”“穿”“越”“至”幾個動詞蟬聯(lián)而下,既吻合描寫對象,又充分表現(xiàn)了旅途的艱苦,活畫出了作者風塵仆仆的神態(tài),寫出了他急于登泰山的濃厚游興。(2)善用準確、凝練的語言。作者善于把握住泰山獨特的自然景象,選用準確的詞語表達出來。如文中寫傍晚雪山的光亮是“明燭天南”,而寫夕陽余輝則稱“晚日照城郭”,一個“燭”字,一個“照”字,很細致地區(qū)分出兩種不同光亮的強弱。
(3)善用修辭,巧于襯托、照應。文中所記多為靜景,但作者往往能運用修辭來化靜為動。如白雪覆蓋著山峰,是一幅靜謐的圖景,作者卻稱之為“蒼山負雪”,賦予了它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再如以夕陽晚照的幽靜美來襯托日出的雄奇美,以旅途的艱辛、氣候的惡劣來反襯游志之堅。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14.2 *荷塘月色教學ppt課件,共2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尋物篇,析景篇,詩化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成稿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6.1 芣苢優(yōu)質(zhì)課件ppt,共2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勞動與詩歌的關系,預習搶答,茂盛的樣子,拾取摘取,從西周到春秋,《詩》,《詩三百》,賦比興,四言為主重章反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2.2 紅燭試講課ppt課件,共2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一單元學習任務,紅燭聞一多,小結(jié)1,摒棄塵土,小結(jié)2,課后作業(y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