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學生能夠全面、深入地了解可能面臨的各種危險,包括身體傷害、心理傷害、網絡安全威脅等,明確不同危險的特點和表現(xiàn)形式。
2. 熟練掌握多種實用的自我保護方法和技能,如應對陌生人的技巧、防范校園欺凌的策略、網絡信息安全的維護方法等,并能根據(jù)不同情境迅速、準確地運用這些方法進行自我保護。
3. 學會識別危險信號,提高危險感知能力,能夠敏銳地察覺潛在的危險,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如案例分析、模擬演練、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游戲競賽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親身體驗中深刻理解自我保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護的實踐能力。
2.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溝通協(xié)作能力。讓學生在觀察生活中的危險場景、分析案例中的問題、解決模擬演練中的困境等過程中,不斷提升綜合素質。
3. 通過情景再現(xiàn)和互動交流,幫助學生學會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與他人有效溝通,爭取幫助,增強學生在危險情境中的應對能力和求助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 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我保護是保障自身安全和健康成長的重要前提,樹立正確的安全觀念。
2. 培養(yǎng)學生勇敢、冷靜、自信的品質,讓學生在面對危險時能夠保持鎮(zhèn)定,勇敢地采取行動保護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各種危險情況。
3. 引導學生關愛他人,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明白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要關注他人的安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他人,共同營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全面、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各種可能面臨的危險知識,包括危險的類型、來源、危害等,讓學生對危險有清晰、準確的認識。
2. 詳細講解并示范各種實用的自我保護方法和技能,如身體防衛(wèi)技巧、心理調適方法、信息保護措施等,通過反復練習和實踐,確保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并運用這些方法。
3. 培養(yǎng)學生的危險意識和敏銳的感知能力,讓學生學會從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中識別潛在的危險信號,提前做好防范準備。
教學難點
1. 如何引導學生在復雜多變的現(xiàn)實生活中,準確判斷危險情境,并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所學的自我保護方法和技能,做出最恰當?shù)姆磻?br>2. 幫助學生克服在面對危險時可能產生的恐懼、緊張等負面情緒,保持冷靜和理智,確保在危險時刻能夠有效地實施自我保護行為。
3. 如何讓學生將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行為內化為長期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始終保持警惕,自覺主動地采取自我保護措施,而不僅僅是在課堂學習時才關注自我保護。
三、教學方法
1. 案例分析法:收集豐富的真實案例,通過多媒體展示、故事講述等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引導學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危險、受害者的應對方式以及結果,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提高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2. 模擬演練法:創(chuàng)設各種逼真的危險情境,讓學生在模擬環(huán)境中親身經歷危險,鍛煉他們運用自我保護技能的能力,提高學生在實際危險中的應對能力和心理素質。
3. 小組討論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與自我保護相關的話題,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經驗和困惑,促進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相互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維。
4. 角色扮演法: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不同危險場景中的角色互動,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體驗危險情境,學會如何與他人溝通、求助和應對,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應變能力。
5. 游戲競賽法:設計有趣的游戲和競賽活動,將自我保護知識融入其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四、教學準備
1. 制作教學課件:收集與自我保護相關的圖片、視頻、文字資料等,制作成內容豐富、生動形象的教學課件。課件中要包含各種危險案例、自我保護方法的講解、模擬演練的場景介紹等內容,以便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和講解。
2. 準備教學道具:準備用于模擬演練和角色扮演的道具,如模擬陌生人的服裝、道具武器、模擬危險場景的布置道具等,為學生提供真實的體驗環(huán)境。
3. 設計調查問卷:圍繞學生對自我保護的認知、經歷、需求等方面,設計一份詳細的調查問卷,在課前發(fā)放給學生,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為教學提供有針對性的依據(jù)。
4. 安排教學場地:根據(jù)教學活動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學場地。如果進行模擬演練和角色扮演,需要選擇較大的空間,并進行相應的場景布置;如果進行小組討論和游戲競賽,需要調整桌椅布局,營造舒適、互動的氛圍。
5. 聯(lián)系校外資源:聯(lián)系當?shù)氐木?、消防員、安全專家等專業(yè)人士,邀請他們到學校為學生進行講座或指導模擬演練,增強教學的專業(yè)性和權威性。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程導入
1. 教師開場: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平安、快樂的,但也存在著一些潛在的危險。這些危險可能會對我們的身體、心理造成傷害,所以學會保護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如何保護好自己,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健康、快樂地成長。(板書:保護好自己)
2. 危險圖片展示:教師通過課件展示一系列與危險相關的圖片,如交通事故現(xiàn)場、陌生人搭訕、網絡詐騙頁面、校園欺凌場景等。在展示圖片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內容,并提問:“同學們,看到這些圖片,你們有什么感受?你們覺得這些圖片中都存在哪些危險?”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分享自己的觀察和想法。通過圖片展示,引起學生對危險的關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認識危險
1. 危險類型講解:教師結合圖片和學生的發(fā)言,詳細講解生活中常見的危險類型,包括身體安全危險(如交通事故、意外傷害、暴力侵害等)、心理安全危險(如被嘲笑、被孤立、遭受心理壓力等)、網絡安全危險(如網絡詐騙、信息泄露、不良信息影響等)。在講解過程中,教師通過具體的案例和數(shù)據(jù),讓學生了解每種危險的危害和發(fā)生頻率,使學生對危險有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2. 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組織學生討論在自己的生活中還遇到過哪些類型的危險,以及當時的感受和應對方法。教師巡視各小組,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傾聽學生的分享,適時給予指導和鼓勵。討論結束后,各小組選派代表發(fā)言,向全班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一步認識危險的多樣性和普遍性。
(三)危險的危害
1. 案例分析: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幾個典型的因未做好自我保護而遭受嚴重危害的案例,如一個孩子因為輕信陌生人被拐騙、一個學生因為遭受校園欺凌而產生心理問題等。在展示案例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案例內容,分析案例中受害者遭受的危害,包括身體傷害、心理創(chuàng)傷、學業(yè)影響、家庭破裂等方面。
2. 小組討論:組織學生針對案例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問題包括:“這些案例中的受害者為什么會受到傷害?”“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來避免這些傷害?”“這些危害對受害者的生活產生了哪些長期影響?”教師巡視各小組,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危險的危害,以及自我保護的重要性。
3. 總結強調:各小組討論結束后,選派代表發(fā)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總結和歸納,強調危險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嚴重后果,讓學生明白保護好自己是至關重要的。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保持警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四)自我保護方法之應對陌生人
1. 方法講解:教師講解應對陌生人的自我保護方法,如不與陌生人單獨相處、不接受陌生人的禮物和食物、不隨意透露個人信息等。通過具體的案例和情景演示,詳細介紹每種方法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例如,教師可以模擬一個陌生人試圖搭訕的場景,向學生展示如何禮貌而堅定地拒絕陌生人的邀請。
2. 角色扮演: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不同的陌生人搭訕場景,如在街頭、商場、學校門口等。讓一部分學生扮演陌生人,另一部分學生扮演學生,進行互動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教師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適時給予指導和糾正。表演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在角色扮演中哪些應對方法是有效的,哪些還需要改進。
3. 總結歸納:教師對學生的角色扮演和討論進行總結,再次強調應對陌生人的關鍵要點和注意事項。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遇到陌生人時,要保持冷靜和警惕,運用所學的方法保護自己。
(五)自我保護方法之防范校園欺凌
1. 校園欺凌介紹:教師通過課件展示一些校園欺凌的圖片和視頻,向學生介紹校園欺凌的定義、表現(xiàn)形式和危害。讓學生了解校園欺凌不僅包括身體上的攻擊,還包括語言上的侮辱、社交上的孤立等行為。同時,教師通過具體的案例,讓學生認識到校園欺凌對受害者和欺凌者雙方都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2. 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組織學生討論防范校園欺凌的方法。討論問題包括:“如果你是受害者,你會怎么做?”“如果你是旁觀者,你應該如何做?”“如何從根本上預防校園欺凌的發(fā)生?”教師巡視各小組,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防范校園欺凌的策略。
3. 方法總結:各小組討論結束后,選派代表發(fā)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總結和歸納,總結出防范校園欺凌的有效方法,如及時向老師和家長報告、增強自信和勇氣、與同學友好相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等。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要積極行動起來,共同防范校園欺凌,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六)課堂總結
1. 教師總結: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回顧認識危險、危險的危害以及應對陌生人、防范校園欺凌等自我保護方法等重點知識。強調自我保護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技能,希望同學們能夠牢記所學的方法,在生活中時刻保持警惕,保護好自己。
2. 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回家后,與家長一起討論生活中還可能存在哪些危險,以及如何防范這些危險。并記錄下來,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分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 回顧上節(jié)課內容:教師提問:“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很多關于保護好自己的知識,誰能來回顧一下應對陌生人的方法有哪些?防范校園欺凌我們可以怎么做?”邀請幾位學生回答,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的重點知識。
2. 分享家庭討論結果:請幾位學生分享他們與家長一起討論生活中危險及防范方法的結果。教師對學生的分享進行點評和鼓勵,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和方法。
(二)自我保護方法之網絡安全
1. 網絡安全知識講解:教師通過課件展示一些網絡安全相關的圖片和案例,如網絡詐騙、信息泄露、網絡暴力等,向學生講解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和常見的網絡安全威脅。介紹網絡安全的基本知識,如個人信息保護、密碼安全、網絡社交注意事項等。在講解過程中,教師結合具體的案例,讓學生了解網絡安全威脅的危害和防范方法。
2. 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組織學生討論在網絡環(huán)境中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討論問題包括:“在使用網絡時,你遇到過哪些安全問題?”“你是如何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的?”“如何避免受到網絡詐騙和不良信息的影響?”教師巡視各小組,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網絡使用經驗,總結網絡安全的防范方法。
3. 方法總結:各小組討論結束后,選派代表發(fā)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總結和歸納,總結出網絡安全的防范方法,如不隨意透露個人信息、不輕易點擊可疑鏈接、設置強密碼、謹慎交友等。同時,教師提醒學生要合理使用網絡,避免沉迷網絡,保護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三)模擬演練
1. 演練場景設置:教師設置三個模擬演練場景,分別是“街頭遭遇陌生人糾纏”“校園欺凌現(xiàn)場”“網絡詐騙陷阱”。每個場景安排一組學生進行演練,其他學生作為觀眾觀看。在每個場景演練前,教師向學生介紹場景背景和要求,讓學生明確演練的任務和目標。
2. 模擬演練進行:學生分組進行模擬演練。在演練過程中,扮演危險角色的學生要盡量逼真地表現(xiàn)出危險情境,扮演被保護角色的學生要運用所學的自我保護方法進行應對。教師在一旁觀察學生的演練情況,適時給予指導和提示,確保演練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3. 演練總結與點評:每個場景演練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點評。先由參與演練的學生分享自己在演練中的感受和體會,以及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然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和建議,提出更好的應對策略。教師對學生的演練和討論進行總結,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
(四)危險信號識別與應對決策
1. 危險信號講解:教師通過課件展示一些常見的危險信號,如陌生人的異常行為、校園中的沖突跡象、網絡上的可疑信息等。向學生講解如何識別這些危險信號,以及這些信號背后可能隱藏的危險。引導學生學會從細節(jié)入手,觀察周圍環(huán)境和人的行為,提高危險感知能力。
2. 案例分析:教師展示幾個包含危險信號的案例,讓學生分析案例中存在哪些危險信號,以及應該如何應對。在學生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不同危險信號對應的應對方法,以及在做出應對決策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3. 小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組織學生討論在生活中還遇到過哪些危險信號,以及自己是如何應對的。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教訓,互相學習和借鑒。教師巡視各小組,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引導學生總結危險信號識別和應對決策的方法和技巧。
(五)情感與責任培養(yǎng)(
1. 情感引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面對危險時,除了保護好自己,還會有哪些情感體驗,如恐懼、憤怒、同情等。讓學生討論如何正確對待這些情感,以及如何在危險情境中保持冷靜和理智。通過情感引導,幫助學生認識到情感在自我保護中的作用,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更好地應對危險。
2. 社會責任培養(yǎng):教師提出問題:“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我們還能為他人做些什么?”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社會中的責任和義務。鼓勵學生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他人避免危險,共同營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通過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關愛他人的意識。
(六)課堂總結
1. 教師總結: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全面總結,回顧網絡安全、模擬演練、危險信號識別、情感與責任培養(yǎng)等重點環(huán)節(jié)。強調自我保護不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意識和責任,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不斷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同時關心他人,共同為創(chuàng)建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努力。
2. 結束語:同學們,保護好自己是我們一生的課題。希望你們能將今天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時刻保持警惕,勇敢面對危險。讓我們一起努力,讓自己的生活充滿陽光和安全。下課!
六、教學延伸
1. 在班級中設立“安全小衛(wèi)士”崗位,每天安排一名學生擔任“安全小衛(wèi)士”,負責提醒同學們注意安全,發(fā)現(xiàn)潛在的危險并及時報告老師。
2. 開展“自我保護知識手抄報”活動,讓學生通過制作手抄報,進一步鞏固所學的自我保護知識,提高安全意識。
3. 與家長保持密切聯(lián)系,定期向家長反饋學生在學校的自我保護教育情況,同時要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共同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4. 組織學生參觀當?shù)氐南谰?、警察局等安全機構,讓學生親身體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學習專業(yè)的安全知識和技能。
這是一份小學心理健康北師大版 (2013)三年級上冊第十八課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案設計,共1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作業(yè)與延伸,評估方式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北師大版 (2013)五年級上冊第十四課 相信自己教學設計,共9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延伸,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心理健康第三十四課 保護好自己優(yōu)秀教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新課講解,課堂小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