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真閱讀第八單元“詞語積累與詞語解釋”中的“學習活動”與“學習資源”兩部分,根據(jù)教材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整理必修上冊第一至七單元中的詞語(可以是成語),并將整理的結果以詞語卡片的形式呈現(xiàn)。
課時安排:4課時。
設計意圖
作為活動單元,任務一給學生預留了充分的發(fā)揮空間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自主選擇角度,進行詞語整理,學生靈活發(fā)揮的空間更大。
活動一:閱讀第八單元,完成學習筆記
認真閱讀教材第八單元,進行圈點批注,理解教材內容,閱讀過程中如有疑問,可以提出來與老師、同學們探討。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教材的閱讀明確詞語積累的學習目標,理解為什么要進行詞語積累與梳理,如何進行詞語的積累與梳理。請同學們根據(jù)教材內容,總結積累、梳理詞語的價值意義,概括梳理詞語的方法,完成學習筆記。
有的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自己的學習成果,有的以筆記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
學生學習筆記示例:
活動二:重讀課文,任選角度整理、積累詞語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必修上冊第一至七單元中的文章,邊讀邊圈畫出文章中最具特色或最能打動你的詞語。也可以小組合作,每位組員閱讀一個單元的文章,圈畫出相關詞語,然后匯總在一起。
2.根據(jù)第八單元的內容,分析圈畫或匯總的詞語,小組同學一起,討論確定整理詞語的角度,互相交流、啟發(fā)。
3.在討論的基礎上,每位同學選取一個角度,整理出相關詞語,并陳述你選取角度的理由。
提示:
部分同學在整理詞語的過程中,對詞語進行了簡單的分類與列舉,如只是找出教材中的一些動詞、形容詞、關聯(lián)詞等,并未對其使用效果進行深入分析。還有一些同學在分類的同時,對詞語的使用進行了深入的鑒賞。
學生理由
陳述示例一:
我打算從偏正式的名詞入手來進行整理。現(xiàn)舉三個例子:
若要從這些文章中找出一個最具特色的詞語,杜甫的《登高》中的“落木”可謂當之無愧。我們曾在之前的語文課上學過《說“木葉”》一文,在那篇文章里,我們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落木”的意象是來自于屈原的作品《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一句。不過,雖然杜甫的確采用了這個意象,但他還是讓這首詩從一干直接使用“木葉”一詞的文人墨客中脫穎而出,這不由得讓我感嘆他杰出的煉字能力。這當然不僅僅是因為他把一個“落”字加在了“木”前面那么簡單,否則的話,詩圣也不至于被稱為詩圣了。
《說“木葉”》中提到,“木”是樹的意思,于是“木葉”便該是樹葉的意思了。所以,杜甫詩中的“落木”一詞便想當然是落葉的意思。那么,為什么就非得是“落木”呢?既然“葉”本身也有葉子的意思,為什么不直接使用“落葉”呢?不論如何,總不至于是為了看起來高深和押韻這么簡單。我們看“落木”有些奇怪的部分原因是這個詞是古今異義,它并不是字面意義上的“落下的木頭”,而是“落葉”的意思。那么,既然含義沒問題,作者又為什么舍棄了更加直白的“葉”而選擇了“木”呢?這大概也因為詩人寫這詩的時候正值秋季。在我看來,無論什么季節(jié)都是會有“落葉”的:春天剛長出的嫩芽有可能被小蟲咬斷了葉柄而落下,夏天的葉子也有可能被一場迅疾猛烈的暴雨擊落在地。想到葉子,我們也不止會想到落葉或是枯葉,而還會想到綠葉、黃葉、紅葉、嫩葉等等??墒牵奥淠尽辈灰粯??!澳尽边@個字帶給我們的感受更像是枯黃的、干燥的、缺少水分的,它更容易讓我們聯(lián)想到“秋天”這一季節(jié)。于是,當我們看到“無邊落木蕭蕭下”這句詩的時候,腦海中立刻會浮現(xiàn)出光禿禿的樹干上有枯葉飄落的場景,與詩本身的場景和氛圍不謀而合了,證實了“落木”這個詞的確有很重要的運用價值。可以說,“落木”是讓詩中場景在我們腦內生動地具象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細節(jié)。而這也間接證明了作者的詞語積累之豐富,使用之熟練??捎靡粋€簡簡單單的詞語,使這首詩擁有這樣棒的效果。顯然,作者對這詞語的理解,是遠超于他人的。
教師點評:限于篇幅,我們這里只選取了學生分析的“木葉”一詞。這份作品側重于對偏正式名詞的分析,分析較為深入,而且意識到了詞語使用與文本解讀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抓住了詞語學習的關鍵,值得肯定。
我們發(fā)現(xiàn),從學生活動完成的結果來看,個別同學只整理了一個詞語。這或許與活動要求中的“文章中最具特色的或最能打動你的詞語”這個表述有關,為了讓活動的指向性更清晰,下次實施時更加順暢,或許可以對活動要求進行如下修改:“再次翻閱必修上冊第一至七單元中的文章,邊讀邊圈畫出文章中最具特色的或最能打動你的一些詞語,并根據(jù)第八單元的內容,確定整理詞語的角度(整理時應該有詞語歸類意識),陳述你的理由。
設計意圖
這個活動意在讓學生在品鑒詞語的過程中,初步認識詞語的表達效果與運用價值。通過本活動,可以強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積累詞語的意識。
活動三:設計、制作詞語卡片,有效積累詞語
1.學生自己設計、制作詞語卡片,要求須包括兩個部分:卡片名稱,以顯示分類的角度或類型;按照一定的順序工整抄寫詞語,并對卡片詞語選擇角度作簡要的說明。學生作品示例:
教師點評:從積累的效率上來說,稍顯不足,此外,積累的角度還不夠明確。在一張卡片上做幾個同類詞語的積累,可以提高積累效率。
從學生作品整體呈現(xiàn)出來的情況看,部分學生詞語分類的意識不夠,他們只是散亂地列舉了一些詞語。這與活動二的引導有關系,也與學生詞語積累與解釋的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固有關。教師在學生積累詞語時,應該更強調分類意識,相信活動的完成度會更好。還可以在整個活動實施前,帶著學生學習一些詞語積累與解釋方面的知識。
2.課堂展示交流卡片,在與教師、同學探討以后,課下修改卡片,并再次提交修改后的卡片。
任務提示:卡片數(shù)量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可多可少,所整理的詞語可覆蓋第一至七單元所有的文章,也可以只涉及其中的部分文章。
學生作品示例:
修改前卡片:
修改后卡片:
修改理由:
之前的卡片只是將詞語抄寫了一遍,而且比較散亂,規(guī)律性不強。修改后對詞語做了進一步分類,并將它們出現(xiàn)的語境一并摘錄下來,方便積累。
設計意圖
制作詞語卡片是為了讓學生進行詞語的有序積累,掌握詞語積累的方法養(yǎng)成積累詞語的習慣,同時方便日常翻閱。
教師小結
指導學生梳理詞語。首先,讓他們認真閱讀第八單元的內容,對詞語的整理角度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閱讀第一至七單元的文章,邊閱讀邊對詞語進行圈點批注。最后,對這些詞語進行分類處理。這樣才能使整個梳理呈現(xiàn)得更加清晰。
通過制作卡片,學生獲得了詞匯學習的方法,同時,將詞匯梳理的成果固化,便于日常查閱。卡片上一定要有整理的角度,有詞語出現(xiàn)的語境(可以摘錄整句話,也可以摘錄上下文中的幾個詞語),為了提高積累的效率,一張卡片上最好能呈現(xiàn)一組詞語。
在設計完任務后,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多是由任務指令不夠清楚造成的,因而,在撰寫方案時,我們呈現(xiàn)了方案的修改過程,以便老師們在參考本方案時,能注意相關問題。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一 豐富詞語積累教案,共2頁。
這是一份語文必修 上冊一 豐富詞語積累教案,共2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單元知能對標,課文內容分析,學情整體分析,教學活動準備,教學活動設計,多媒體展示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第八單元詞語積累與詞語解釋學習活動一 豐富詞語積累教學設計及反思,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過程,搜腸潤吻,茶余飯后,茶飯無心,三茶六禮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