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層 鞏固提升練(5大考點)
考點一 活潑的金屬單質——鈉
考點二 氧化鈉和過氧化鈉
考點三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考點四 侯氏制堿法
考點五 焰色試驗
?第二層 能力提升練
?第三層 拓展突破練
活潑的金屬單質——鈉
?積累與運用
鈉的物理性質
顏色
狀態(tài)
硬度
熔點、沸點
密度
導電性
銀白色金屬光澤
固體
質軟
較低
良導體
鈉的化學性質
鈉與氧氣的反應
常溫下: (生成物為 固體)
加熱時: (生成物為 固體)
Na與Cl2在點燃條件下可發(fā)生反應,化學方程式: 。
鈉與水的反應化學方程式是
鈉與鹽溶液反應
(1)鈉與熔融鹽反應: 。
鈉與鹽溶液反應:Na與CuSO4溶液反應: 。
1.(24-25高一上·山東棗莊·期中)化學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下列情境中涉及的原理錯誤的是
2.(24-25高一上·福建三明·期中)下列有關鈉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鈉與熔融反應冶煉鈦,其中鈉被還原,具有還原性
B.等質量的、與足量鹽酸反應,前者比后者劇烈,且產生的氣體也更多
C.將一小塊鈉投入溶液中,既有氣體產生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D.將和混合物充分加熱,質量由ag減為bg,由a、b可求的質量
3.(24-25高一上·安徽·期中)從單質到鹽存在物質轉化關系:,如在氧氣中加熱鈉生成過氧化鈉,過氧化鈉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且物質X為二氧化碳。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中陰陽離子數(shù)目相等
B.NaOH和都是強堿
C.若單質為Na,且CO2過量,則鹽為
D.若單質是Cu,上述轉化關系也能成立
4.(24-25高一上·湖南湘西·期中)下面關于金屬鈉的描述正確的是
A.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在自然界里不能以游離態(tài)存在
B.鈉離子性質很活潑
C.鈉很軟,在新材料領域沒有用途
D.少量鈉應保存在水中
氧化鈉和過氧化鈉
?積累與運用
氧化鈉與過氧化鈉的比較
物質
氧化納(Na2O)
過氧化鈉(Na2O2)
色、態(tài)
氧元素化合價
陰、陽離子個數(shù)比
是否為堿性氧化物
是
否
化學
性質
相同點
都能與水反應生成NaOH,都能與CO2反應生成Na2CO3
不同點
過氧化鈉與水、二氧化碳反應有氧氣產生,具有強氧化性,而Na2O不具有強氧化性
Na2O可以轉化為Na2O2: (因此從這個角度講 Na2O2比Na2O更穩(wěn)定 )
過氧化鈉的化學性質
Na2O2與水反應 ,化學方程式為::
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氧化鈉的化學性質
氧化鈉與水反應:: 。
氧化鈉與鹽酸反應:: 。
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 。
5.(24-25高一上·湖南長沙·期中)已知可以吸收和,某粉末可能由、、、、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將該粉末與足量的鹽酸反應有氣體X逸出,X通過足量的溶液后體積縮小(同溫、同壓下測定)。若將原來混合粉末在空氣中用酒精燈加熱,也有氣體放出,且剩余固體的質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質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粉末中一定有、、
B.氣體X是
C.粉末中一定不含有和
D.粉末中含有,但無法確定
6.(24-25高一上·湖南長沙·期中)下列關于Na2O和Na2O2的敘述正確的是
A.等質量的Na2O2分別與足量H2O、CO2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相同
B.Na2O、Na2O2都是白色固體
C.Na2O、Na2O2都能與酸反應,故都是堿性氧化物
D.Na2O2只能作氧化劑
7.(24-25高一上·四川廣元·期中)下列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與“結論”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8.(24-25高一上·北京·期中)某溶液中含有、、、、五種離子,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固體后,溶液中離子數(shù)目不變的是
A.B.C.D.
(24-25高二上·上海閔行·期中)類比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過氧化鈣(CaO2)與Na2O2在結構和性質上相似。
CaO2是一種新型水產養(yǎng)殖增氧劑,常用于鮮活水產品的運輸。已知過氧化鈣能緩慢與水反應。
根據(jù)2Na2O2+2H2O=4NaOH+O2↑,寫出過氧化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運輸鮮活水產品時應選擇 (填“CaO2”或“Na2O2”)放入水中,理由不可能的是 。
A.Na2O2與水反應劇烈
B.等質量Na2O2放出氧氣更多
C.過氧化鈣在水中溶解緩慢,供氧時間長
D.氫氧化鈣微溶于水,氫氧化鈉易溶于水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積累與運用
碳酸鈉、碳酸氫鈉均: 溶于水,水溶液均顯 性,但
Na2CO3很 ,受熱_ ___;NaHCO3 ,分解 分解?;瘜W方程式:
碳酸鈉、碳酸氫鈉與酸、堿的反應
(1)與過量鹽酸的反應(寫離子方程式,下同):
①碳酸鈉: ;
②碳酸氫鈉: 。
(2)與NaOH溶液的反應:
①碳酸鈉:不反應;
②碳酸氫鈉: 。
(3)與某些鹽溶液的反應(如CaCl2):
①碳酸鈉: ;
②碳酸氫鈉:不反應。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應用
Na2CO3和NaHCO3的 均顯 ,可作為食用堿或工業(yè)用堿。Na2CO3的主要用途為紡織、制皂、造紙、制玻璃等;NaHCO3的主要用途為制藥、焙制糕點等。
10.(24-25高一上·江蘇南通·期中)某種天然堿的化學式為,取一定質量該天然堿溶于水,逐滴加入稀鹽酸,溶液中的的物質的量與加入的物質的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B.P點處溶液中
C.若Q點時溶液體積為5L,溶液中的濃度為
D.將該天然堿溶液和一定量鹽酸混合,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不可能是:
11.(24-25高一上·云南昆明·期中)下列各組物質中,因為反應物的用量或反應條件不同而發(fā)生不同化學反應的是
①Na與;②與;③與;④NaOH溶液與;⑤溶液與鹽酸;⑥溶液與鹽酸;⑦溶液與溶液
A.除①②⑤外B.除②③⑥外C.除③④⑧外D.除②③⑦外
12.(24-25高一上·廣東揭陽·期中)下列關于和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為了將固體中的固體除去可以采用加熱的方法
B.向飽和溶液中通入過量,最終有白色沉淀生成
C.和與鹽酸反應產生等量的二氧化碳,消耗鹽酸多
D.質量相同的和與足量鹽酸反應時,所產生的多
13.(24-25高一上·天津·期中)向和混合溶液滴加鹽酸,的生成量與加入鹽酸的物質的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在范圍內,只發(fā)生中和反應
B.ab段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C.
D.原混合溶液中與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侯氏制堿法
?積累與運用
(1)反應原理:
①
②
過程的注意事項:
①侯氏制堿法的堿是指 。
②反應過程中 這樣可以充分吸收CO2,提高CO2的利用率
③該過程利用了 原理進行制備。
14.(2024·陜西·一模)我國化學家侯德榜先生創(chuàng)立了著名的“侯氏制堿法”(流程簡圖如圖),促進了世界制堿技術的發(fā)展。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NH3和CO2的通入順序可以調換
B.實驗室中反應(2)應在坩堝中進行
C.侯氏制堿法的主要原理是相同條件下Na2CO3易溶于水,NaHCO3難溶于水
D.操作X為過濾,在實驗室中為加快過濾速率用玻璃棒攪拌
15.(23-24高一上·浙江寧波·期中)1943年我國化學工程專家侯德榜發(fā)明了侯氏制堿法,又稱聯(lián)合制堿法,為我國化工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其部分工藝流程如下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母液中含有較多的NH4Cl、Na2CO3等物質,可以循環(huán)利用
B.氣體a是溶液中溶解度更大的NH3,可以吸收大量的氣體b
C.實驗室中的過濾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儀器是燒杯、漏斗、玻璃棒
D.副產物NH4Cl可用于化肥工業(yè)
16.(24-25高三上·吉林白城·階段練習)為侯氏制堿法的反應原理,制備過程如下所示:
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把純堿及第Ⅲ步得到的晶體與某些固體酸性物質(如酒石酸)混合可制得發(fā)酵粉
B.第Ⅳ步操作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C.A氣體是,B氣體是
D.純堿可廣泛地用于玻璃、制皂、造紙、紡織等工業(yè)中
焰色試驗
?積累與運用
1.概念
很多 在灼燒時都會使火焰呈現(xiàn)出特征顏色。根據(jù)火焰呈現(xiàn)的特征顏色,可以判斷試樣所含的 ,化學上把這樣的定性分析操作稱為焰色試驗。
操作
①洗——將鉑絲(或光潔無銹的鐵絲)用 洗凈。
②燒——將洗凈的鉑絲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至與 。
③蘸——蘸取 。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燒——在外焰上灼燒,并觀察 。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洗——將鉑絲(或光潔無銹的鐵絲)用 洗凈。
3.幾種金屬元素的焰色
金屬元素
鋰
鈉
鉀
銣
鈣
鍶
鋇
銅
顏色
色
色
色
色
色
色
色
色
鉀的顏色呈紫色,但是必須要透過 去觀察。藍色玻璃的作用:可以濾去黃光,便于對鉀元素焰色的觀察。
17.(24-25高一上·山東淄博·期中)下列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與“結論”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18.(24-25高一上·廣東深圳·期中)下列關于焰色試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可用稀硫酸代替鹽酸清洗鉑絲
B.蘸取待測液前,鉑絲應灼燒至與原來火焰顏色相同為止
C.某溶液火焰顏色為黃色,證明該溶液中一定含有NaOH
D.用焰色試驗鑒別Na2CO3與K2CO3溶液,利用了Na2CO3與K2CO3化學性質的不同
19.(24-25高一上·云南昆明·期中)近年來,我國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文化自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場景描述主要是化學變化
B.成語“百煉成鋼”“水滴石穿”中均涉及了氧化還原反應
C.“紛紛燦爛如星隕,耀耀喧似火攻”中燦爛美麗的煙花是某些金屬的焰色試驗,不屬于化學變化
D.《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中的“青霧”屬于膠體
20.(24-25高一上·湖南長沙·期中)紅色信號彈的主要成分為、、鎂粉、聚氯乙烯,而紅色發(fā)光劑的主要成分為、鎂粉、鋁粉。由此可判斷產生紅色的元素是
A.B.C.KD.
1.(24-25高一上·山東煙臺·階段練習)將一定量的CO2氣體通入2L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中,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至過量,并將溶液加熱,產生的氣體與HCl的物質的量的關系如圖所示(忽略氣體的溶解和HCl的揮發(f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Oa段發(fā)生的反應:NaOH+HCl=NaCl+H2O
B.O點溶液中所含溶質的化學式為NaHCO3、Na2CO3
C.標準狀況下,通入CO2的體積為4.48L
D.原NaOH溶液的溶質的物質的量為5ml
2.(24-25高一上·湖北·期中)將和的固體混合物xg在密閉容器中加熱至250℃,充分反應后排出氣體A。將反應后的固體溶于水無氣體放出,再逐滴加入鹽酸,產生氣體(假設氣體全部逸出溶液)的質量與所加鹽酸中HCl的物質的量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中P點,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
B.反應后固體的成分為NaOH與
C.密閉容器中排出氣體A的成分為和
D.x的數(shù)值為2.675
3.(24-25高一上·山東濟寧·期中)實驗室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有和NaCl中的一種或多種。下列根據(jù)實驗事實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A.取一定量固體,溶解,向溶液中滴入滴酚酞溶液,溶液變成淺紅色,說明原固體中一定含有
B.取一定量固體,溶解,向溶液中加入適量CaO粉末,充分反應后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原固體中一定含有
C.取一定量固體,溶解,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后再加入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原固體中一定含有NaCl
D.稱取3.80g固體,加熱至恒重,質量減少了0.620g,用足量稀鹽酸溶解殘留固體,充分反應后,收集到0.880g氣體,說明原固體中只含有
4.(24-25高一上·江西上饒·期中)葡萄糖在足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將生成物全部通入到足量的過氧化鈉中充分吸收,固體質量增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B.反應后的固體是混合物
C.生成的的質量為
D.上述生成物與過氧化鈉反應的產物之一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5.(24-25高一上·山東濟南·階段練習)某化學小組欲通過下列實驗來測定已變質的樣品中的含量(假設無其它雜質,Q為彈性良好的氣囊,忽略氣體在Ⅱ和Ⅳ中的溶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測量氣體總體積時需關閉,打開
B.可以通過b中堿石灰的增重來計算樣品中的含量
C.若量筒Ⅱ收集到氣體,則變質的樣品中的質量分數(shù)為22%
D.讀完氣體總體積后,關閉,打開后再緩緩打開,可觀察到Q氣球慢慢縮小
6.(24-25高一上·北京·期中)鈉是一種非?;顫?、具有廣泛應用的金屬。
(1)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鈉在反應中容易 電子(填“得到”或“失去”)。
(2)金屬鈉非?;顫?,通常保存在 里,以隔絕空氣。
(3)汽車安全氣囊的氣體發(fā)生劑可由金屬鈉生產。某汽車安全氣囊內含、和等物質。
?。斊嚢l(fā)生較嚴重的碰撞時,引發(fā)分解:,從而為氣囊充氣。該反應中生成與轉移的電子個數(shù)比為 。
ⅱ.產生的Na立即與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化學方程式是 。
(4)工業(yè)通過電解NaCl生產金屬鈉:(熔融),過程如下:
已知:電解時需要將加熱至熔融狀態(tài)。的熔點為,為降低能耗,通常加入從而把熔點降至約。
①把固體加熱至熔融狀態(tài),目的是 。
②電解時,要避免產生的Na與接觸而重新生成。寫出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用單線橋標出電子轉移的數(shù)目和方向 。
③粗鈉中含有少量雜質Ca,過程Ⅱ除去Ca的化學方程式是 。
④過程Ⅰ中,能發(fā)生像NaCl那樣的電解反應而被消耗。但在過程Ⅰ中卻不斷地被重新生成,原因是 。
7.(24-25高一上·天津·期中)I.有與的混合氣體共,其物質的量為。代表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
(1)的摩爾質量為 ,混合氣體中含有分子數(shù)為 。
(2)混合氣體緩慢通過溶液的洗氣瓶,其中含有,經充分吸收,所得溶液的溶質為(注明溶質的成分與相應物質的量) 。
(3)該混合氣體與足量充分反應,所得氣體被固體充分吸收,與固體反應化學方程式 ,反應前后固體增重 ,反應中轉移電子數(shù)為 。
II.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離子中的幾種、、、、(不考慮溶液中少量的和),取該溶液,分為兩等份進行下列實驗。
實驗1: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燒堿溶液并加熱,產生氣體
實驗2: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鹽酸,無現(xiàn)象,再加入足量的溶液,得到固體。
(4)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離子是 。
(5)該溶液中肯定含有陽離子有(注明相應離子的物質的量) 。
8.(24-25高一上·甘肅酒泉·期中)過氧化鈉常用作漂白劑、殺菌劑、消毒劑,能與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質發(fā)生反應,保存不當時容易變質。某實驗小組以過氧化鈉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如下實驗。
(1)探究一包樣品是否已經變質為碳酸鈉:取少量樣品,加水將其溶解,加入 (填化學式)溶液,充分振蕩后有白色沉淀,證明已經變質。
(2)該實驗小組為粗略測定過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稱取g樣品,并設計下圖裝置來測定過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
①裝置A中盛放鹽酸的儀器名稱是 ,有同學提出該實驗裝置A、C之間沒必要增加盛有飽和溶液的洗氣瓶,該同學想法是否有道理,并說明理由: 。
②將儀器連接好以后,必須進行的操作是 。
③寫出裝置C中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④實驗結束后,讀取量筒中液體體積時,你認為合理的是 (填字母)。
a.讀取體積時,需冷卻至室溫 b.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
c.把量筒拿起來與視線保持相平
⑤實驗結束后折算出氧氣的體積為V,已知氧氣的密度為,樣品中的質量分數(shù)為
(用含、m、V的代數(shù)式表示)。
(3)有同學提出過氧化鈉變質除了含有碳酸鈉雜質,還可能含有 ,理由是 。
1.(新考法——深入探究反應的本質)(24-25高一上·北京·階段練習)某學習小組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可與水反應制備氧氣,欲探究其反應原理,設計實驗如下。下列分析錯誤的是(已知:、)
A.②、⑤中產生的氣體都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B.②中和⑤中的所起的作用不同
C.通過③能比較酸性:
D.④中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和復分解反應
2.(新考法——運用熟悉的物質轉化為陌生物質進行性質討論)(24-25高一上·遼寧大連·期中)超氧化鉀可用作潛水或宇航裝置中吸收劑和供氧劑,反應為,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含有的分子數(shù)為
B.固體中含有離子的數(shù)目為
C.溶液中含有氧原子的數(shù)目為
D.該反應中每轉移1ml電子生成的數(shù)目為
3.(新考法——考慮物質接觸多和產物再反應問題)(24-25高一上·山東濟南·階段練習)將投入到下列溶液中,溶液質量增加的是
①溶液 ②溶液 ③飽和溶液 ④溶液
A.①B.②C.③D.④
選項
生產生活情境
原理
A
金屬鈉應保存在煤油中隔絕空氣
鈉單質還原性很強,易與空氣中的O2、H2O等反應
B
為增強漂白能力向漂白粉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
醋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強
C
ClO2可用于自來水的消毒
ClO2有強氧化性
D
Na2O2常用作呼吸面具和潛水艇中的供氧劑
Na2O2是堿性氧化物,能與CO2、H2O反應生成O2
選項
操作和現(xiàn)象
結論
A
取少量固體放在脫脂棉上,再向棉花上滴幾滴水,棉花立刻燃燒
與反應放熱,且有生成
B
室溫下,分別取相同濃度的溶液于試管中,各滴入2~3滴酚酞試液,溶液紅色較深
相同溫度和濃度時,溶液的堿性強于溶液
C
向盛有約1g碳酸鈉粉末的試管中滴加5滴水,碳酸鈉結塊變成晶體
碳酸鈉粉末遇水生成水合碳酸鈉
D
金屬Na久置空氣中最終成為白色粉末狀物質
白色粉末為
選項
操作和現(xiàn)象
結論
A
用紅色激光筆分別照射溶液和膠體,觀察到后者中出現(xiàn)一條光亮的“通路”
溶液和膠體的本質區(qū)別是能否產生丁達爾效應
B
向久置的粉末中加過量的鹽酸,產生無色氣體
無法證明已經變質
C
向盛有約碳酸鈉粉末的試管中滴加5滴水,碳酸鈉結塊變成晶體
碳酸鈉粉末遇水生成水合碳酸鈉
D
用潔凈的鉑絲蘸取某溶液進行焰色試驗,其火焰呈黃色
原溶液中有,不能確定是否有
這是一份③寒假提升練-專題07 鐵及其化合物-2025年高一化學寒假銜接講練 (人教版),文件包含③寒假提升練-專題07鐵及其化合物教師版-2025年高一化學寒假銜接講練人教版docx、③寒假提升練-專題07鐵及其化合物學生版-2025年高一化學寒假銜接講練人教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③寒假提升練-專題06 物質的量-2025年高一化學寒假銜接講練 (人教版),文件包含③寒假提升練-專題06物質的量教師版-2025年高一化學寒假銜接講練人教版docx、③寒假提升練-專題06物質的量學生版-2025年高一化學寒假銜接講練人教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③寒假提升練-專題05 氯及其化合物-2025年高一化學寒假銜接講練 (人教版),文件包含③寒假提升練-專題05氯及其化合物教師版-2025年高一化學寒假銜接講練人教版docx、③寒假提升練-專題05氯及其化合物學生版-2025年高一化學寒假銜接講練人教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1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