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技巧
(建議用時:50分鐘)
基礎過關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材料一:
初,魯肅聞劉表卒,言于孫權曰:“荊州與國鄰接,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xié),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xié)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睓嗉辞裁C行。到夏口,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備南走肅徑迎之與備會于當陽長坂。肅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曰:“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咸歸附之,已據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立事。今為君計,莫若遣腹心自結于東,以共濟世業(yè)?!眰渖鯋偂CC又謂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備用肅計,進住鄂縣之樊口。
(節(jié)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
材料二:
仲謀之聽子敬,不如其信瑜、蒙,先主之任孔明,而終不違關、張之客氣,天下之終歸于曹氏也,誰使之然也?或曰:操漢賊也,權亦漢賊也,拒操而睦權,非義也。夫茍充類至盡以言義,則紛爭之世,無一人之不可誅矣。權逆未成,視操之握死獻帝于其掌中,則有間矣。使核其隱微以求冰霜之操,則昭烈①不與孔北海同死,而北奔袁紹,抑豈以純忠至孝立大節(jié)者乎?故孫、劉之不可不合,二子②之見義為已審也。其信也,近于義而可終身守者也。先主沒,諸葛遽修好于吳,所惜者,肅先亡耳,不然,尚其有濟也。乃其無濟矣,二子之惇信,固以存人道于變故繁興之世者也。
(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
材料三:
(《吳書》載)劉備與權并力,共拒中國,皆肅之本謀。又語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則亮已亟聞肅言矣。而《蜀書·亮傳》曰:“亮以連橫之略說權,權乃大喜?!比缢拼擞?,始出于亮。若二國史官,各記所聞,競欲稱揚本國容美,各取其功;今此二書,同出一人,而舛互若此,非載述之體也。
(節(jié)選自裴松之《三國志注》)
【注】①昭烈:劉備謚號昭烈皇帝。②二子:指魯肅和諸葛亮。
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而琮已降A備B南走C肅D徑迎之E與備F會G于當陽長坂。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資,憑借,與《歸去來兮辭(并序)》“生生所資”的“資”意思相同。
B.吊,慰問,與《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的“吊”意思相同。
C.北,向北,名詞作狀語,與《阿房宮賦》“驪山北構而西折”的“北”用法不同。
D.說,音shuì,勸說,與《鴻門宴》“而聽細說”的“說”音義都不同。
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魯肅向孫權進言說,荊州地理、經濟條件優(yōu)越,可趁劉表去世之際占據此地,然后與劉備結為盟好,共同對付曹操,這個時機一定要把握住。
B.孫權聽取魯肅的建議,派魯肅前去夏口,見到劉備后,魯肅與他分析天下形勢,表達熱情周到之意。裴松之也認為孫劉聯(lián)合都是魯肅的主意。
C.為使孫劉聯(lián)盟更加牢固,魯肅還向諸葛亮表明自己是諸葛亮哥哥諸葛子瑜的朋友,關于這一點,在陳壽的史書《三國志》中也有相同的記載。
D.王夫之認為,如果魯肅不過早去世的話,孫劉聯(lián)合共圖大業(yè)的計劃有可能實現(xiàn);但不管怎樣,魯肅與諸葛亮對信義的重視還是值得稱道的。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xié),軍中諸將,各有彼此。
(2)或曰:操漢賊也,權亦漢賊也,拒操而睦權,非義也。
5.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談到了魯肅與諸葛亮在孫劉聯(lián)合抗曹中的作用,但落腳點不同,請簡要說明。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是時袁紹既并公孫瓚,兼四州之地,眾十余萬,將進軍攻許,諸將以為不可敵,公曰:“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鼻锞旁?,公還許,分兵守官渡。十二月,公軍官渡。
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于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說公曰:“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后者,紹必西應之,然后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禽也。”公從之。紹聞兵渡,即分兵西應之。公乃引軍兼行趣白馬,未至十余里,良大驚,來逆戰(zhàn)。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遂解白馬圍,徙其民,循河而西。紹于是渡河追公軍,至延津南。公勒兵駐營南阪下,使登壘望之,曰:“可五六百騎?!庇许?,復白:“騎稍多,步兵不可勝數?!惫唬骸拔饛桶??!蹦肆铗T解鞍放馬。是時,白馬輜重就道。諸將以為敵騎多,不如還保營。荀攸曰:“此所以餌敵,如何去之!”紹騎將文丑與劉備將五六千騎前后至。諸將復白:“可上馬?!惫唬骸拔匆病!庇许暎T至稍多,或分趣輜重。公曰:“可矣?!蹦私陨像R。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丑。良、丑皆紹名將也,再戰(zhàn),悉禽,紹軍大震。公還軍官渡。紹進保陽武。關羽亡歸劉備。
八月,紹連營稍前,依沙塠為屯,東西數十里。公亦分營與相當,合戰(zhàn)不利。時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紹復進臨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于內作之以相應。紹射營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眾大懼時公糧少與荀彧書議欲還許。彧以為“紹悉眾聚官渡,欲與公決勝敗。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且紹,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輔以大順,何向而不濟!”公從之。
(節(jié)選自《三國志·武帝本紀一》)
材料二:
[注三]臣松之以為魏武初起兵,已有眾五千,自后百戰(zhàn)百勝,敗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黃巾,受降卒三十余方,余所吞并,不可悉紀;雖征戰(zhàn)損傷,未應如此之少也。夫結營相守,異于摧鋒決戰(zhàn)?!侗炯o》云:“紹眾十余萬,屯營東西數十里?!币詳登е?,魏太祖雖機變無方,略不世出,安得逾時相抗者哉?以理而言,竊謂不然。
(節(jié)選自《三國志·武帝本紀一》裴松之注)
6.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所應斷句處的字母寫到答題卡相應題號上。
眾大懼A時公B糧少C與荀彧D書E議F欲還許。
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軍,駐軍,用作動詞,與《蘇武傳》“輿歸營”的“輿”用法相同。
B.亡,逃跑,與《過秦論》“追亡逐北”的“亡”意思和用法都不同。
C.濟,成功,與《燭之武退秦師》“朝濟而夕設版焉”的“濟”意思相同。
D.以,按照,依照,與《屈原列傳》“以浮游塵埃之外”的“以”意思不同。
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荀攸向曹操進謀:到延津后,假意派兵渡河,佯攻袁紹后方,以逼使其向西應戰(zhàn),從而分其兵力。
B.曹操與荀彧二人都認為袁紹只是平庸的領袖,他的軍隊雖人數眾多,但他不善用人,不應懼怕他。
C.顏良、文丑都是袁紹麾下的名將,然而在白馬的戰(zhàn)役中,他們都被當時身在曹營的關羽斬于馬下。
D.袁紹后來再次領兵逼近官渡,他堆壘土山挖掘地道。曹操也于本營內堆山挖溝,與袁紹針鋒相對。
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公乃引軍兼行趣白馬,未至十余里,良大驚,來逆戰(zhàn)。
(2)魏太祖雖機變無方,略不世出,安得逾時相抗者哉?
10.《三國志·武帝本紀一》記載官渡之戰(zhàn)時,操軍不滿萬人,而裴松之卻以為不然。裴松之依據的理由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元鼎五年冬十月,上行自云陽,北歷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于臺,至朔方,臨北河。還,祭黃帝冢橋山,釋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公孫卿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思慕,葬其衣冠?!鄙蠂@曰:“吾后升天,群臣亦當葬吾衣冠于東陵乎?”乃還甘泉,類祠太一。初,司馬相如病且死,有遺書頌功德,言符瑞,勸上封泰山。上感其言,會得寶鼎,上乃與公卿諸生議封禪。封禪用希曠絕,莫知其儀。而諸方士又言:“封禪者,合不死之名也。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鄙嫌谑悄肆钪T儒采《尚書》《周官》《王制》之文,草封禪儀,數年不成。上以問左內史兒寬,寬曰:“封泰山,禪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節(jié)也,然享薦之義,不著于經。臣以為封禪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祇,唯圣主所由制定其當,非群臣之所能列。今將舉大事,優(yōu)游數年,使群臣得人人自盡,終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金聲而玉振之,以順成天慶,垂萬世之基?!鄙夏俗灾苾x,頗采儒術以文之。上為封禪祠器,以示群儒,或曰“不與古同”,于是盡罷諸儒不用。上又以古者先振兵釋旅,然后封禪。元封元年春正月,上行幸緱氏,禮祭中岳太室,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者三。詔祠官加增太室祠,禁無伐其草木,以山下戶三百為之奉邑。夏四月,還至奉高,禮祠地主于梁父①。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縉紳,射牛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書秘。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都尉霍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丙辰,禪泰山下址東北肅然山,如祭后土禮,天子皆親拜見。天子從禪還,坐明堂,群臣更上壽頌功德。又以五載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諸侯各治邸泰山下。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漢武帝封禪》)
材料二:
武帝之淫祠以求長生,方士言之,巫言之耳。兒寬,儒者也,其言王道也,瑯瑯乎大言之無慚矣;乃附會緣飾,以贊封禪之舉,與公孫卿之流相為表里。武帝利賴其說,采儒術以文其淫誕,先王之道,一同于后世緇黃之徒,而滅裂極矣。
(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
【注】①梁父,即梁父山,位于泰山東南。據史籍記載,上古至秦漢時期歷代帝王君主封泰山必禪梁父,有“地神”之稱。
11.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禮畢A天子B獨與侍中奉車C都尉霍子侯D上泰山E亦有封F其事G皆禁。
1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A.“臨北河”與“州司臨門”(《陳情表》)兩句中的“臨”字含義不同。
B.“即無風雨”與“即捕得三兩頭”(《促織》)兩句中的“即”字含義相同。
C.“封禪”,中國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一般由帝王親自到泰山舉行。
D.“群臣更上壽頌功德”與“良庖歲更刀”(《庖丁解?!罚﹥删渲械摹案弊趾x相同。
13.下列對材料中有關內容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 )
A.漢武帝在祭祀黃帝陵時,對于黃帝陵墓的存在有所不解并向大臣詢問,在得知此處僅為衣冠冢時,認為群臣也必會效仿黃帝之臣。
B.漢武帝被司馬相如臨終頌功德、言符瑞的遺書打動,又恰逢得到寶鼎,便動了到泰山封禪祭祀的念頭,并與公卿大臣進行商議。
C.漢武帝采納了兒寬的建議,自己制定了封禪用的祭器,并于元封元年春正月進行了封禪大典。封禪結束后,群臣都歌頌漢武帝的功德。
D.王夫之對于漢武帝封禪之舉是不認同的,認為他受到了方士和巫師的欺蒙,并認為漢武帝過度祭祀的行為導致了國運衰敗。
1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還,祭黃帝冢橋山,釋兵須如。
(2)上乃自制儀,頗采儒術以文之。
15.關于封禪,左內史兒寬有何主張?由此,王夫之是怎么評價兒寬的?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能力提升練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人來承示近日所為文數首,并以為文之道殷殷下問。余學殖荒落,安有以發(fā)足下者耶?顧其平日頗有志不肯為世間言語既辱二生之問其曷敢以匿?
蓋余苦嘗讀道家之書矣。凡養(yǎng)生之徒,從事神仙之術,吐納以為生,咀嚼以為養(yǎng),蓋其說有三:曰精,曰氣,曰神。此三者,煉之凝之而渾于一,于是外形骸,凌云氣,飄飄乎御風而行,遺世而遠舉。余嘗欲學其術而不知所從,乃竊以其術而用之于文章。
古之作者,未有不得是術者也。太史公纂《五帝本紀》,擇其言尤雅者,蔡邕曰:“煉余心兮浸太清?!狈蛭┭徘仪鍎t精。精則糟粕、渣滓與剽賊,皆刊削而靡存,夫如是之為精也。而有物焉,陰驅而潛率之,動如風雨,靜如山岳,無窮如天地,不竭如山河。是物也,杰然有以充塞乎兩間,而益冒乎萬有。嗚呼!此為氣之大過人者,豈非然哉!今夫語言文字,文也,而非所以文也;行墨蹊徑,文也,而非所以文也。文之為文,必有出乎語言文字之外,而居乎行墨蹊徑之先。蓋昔有千里馬,牝而黃,伯樂使九方皋視之。九方皋曰:“牡而驪。”伯樂曰:“此真知馬者矣!”夫非有聲色臭味足以娛悅人之耳目口鼻,而其致悠然以深、油然以感,尋之無端而出之無跡者,吾不得而言之也。夫惟不可得而言,此其所以為神也。
二生好學甚篤,所為文章,意思蕭然,既閑且遠。蓋有得于吾之云云者,而世俗之人不識也,吾故書以告焉。吾聞為神仙遺形骸解銷化,其術秘不傳;即傳,其術不能通。嗚呼!遇之而傳、傳之而通者,非二生,吾誰望之?
(節(jié)選自戴名世《答張、伍兩生書》)
材料二:
穆公不悅,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謂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志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馬,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節(jié)選自《列子·說符》)
16.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顧其平日A頗有志B不肯為C世間D言語E既辱F二生之G問H其曷I敢以匿?
1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形骸,人的軀體,與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放浪形骸”的“形骸”意思相同。
B.率,遵行,遵循,與林覺民《與妻書》中“率性就死不顧”的“率”意思不同。
C.所以,原因,與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今具道所以”的“所以”意思相同。
D.一,副詞,乃,競,與《荀子·勸學》“用心一也”的“一”意思及用法不同。
1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在引述道家關于精氣神的學說的時候,化用了蘇軾《赤壁賦》中的句子,為文章增添了文采。
B.戴名世認為,寫文章不能只在外在的語言文字、行墨蹊徑上下功夫,更應該重視內在的思想感情。
C.戴名世既為自己的文學主張不為世俗理解而慨嘆,又為能得到張、伍二生這樣的優(yōu)秀傳人而欣慰。
D.伯樂認為,九方皋相馬關注的是馬的內在素質而忘記了它的外表,這正是九方皋勝過自己的地方。
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精則糟粕、渣滓與剽賊,皆刊削而靡存,夫如是之為精也。
(2)二生好學甚篤,所為文章,意思蕭然,既閑且遠。
20.戴名世是如何闡述自己的文學主張的?
五、(2023·新課標全國I卷·真題再現(xiàn))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襄子①圍于晉陽中,出圍,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張孟談曰:“晉陽之事,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事,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敝倌崧勚?,曰:“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被蛟唬褐倌岵恢瀑p矣。夫善賞罰者,百官不敢侵職,群臣不敢失禮。上設其法,而下無奸詐之心。如此,則可謂善賞罰矣。襄子有君臣親之澤,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猶有驕侮之臣,是襄子失罰也。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則賞。今赫僅不驕侮,而襄子賞之,是失賞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賞。
(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一》)
材料二:
陳人有武臣,謂子鮒②曰:“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遏奸勸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韓非者,亦當世之圣人也?!弊吁V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蔽涑荚唬骸爸Z。”子鮒曰:“乃者趙、韓共并知氏,趙襄子之行賞,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韓非書云夫子善之引以張本然后難之豈有不似哉?然實詐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陳恒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遠,而韓非公稱之,曾無怍意。是則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矇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br>(節(jié)選自《孔叢子·答問》)
【注】①襄子:趙襄子。春秋末年,知、趙、韓、魏四家把持晉國國政,稱“晉四卿”。晉陽之戰(zhàn),知氏(荀瑤)聯(lián)合韓、魏攻趙,反被趙襄子聯(lián)合韓、魏滅殺。②子鮒:即孔鮒,孔子八世孫。
21.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韓非書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F后難之G豈有H不似哉?
2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圍,指被圍困,“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舉”表示被選拔,兩者用法相同。
B.勸,指鼓勵、勸勉,與《兼愛》“不可以不勸愛人”中的“勸”詞義不相同。
C.具臣,文中與“有功”相對,是指沒有功勞的一般人臣,具體就是指高赫。
D.誣說,指沒有事實依據的胡說妄言,與現(xiàn)在所說的“誣蔑之辭”并不一樣。
2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主上設置有關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職侵權,也沒有了奸詐之心,他們履職行事,有了功勞就能得到賞賜,韓非認為這樣才叫“善賞罰”。
B.在武臣看來,韓非與孔子觀點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勸善等方面,韓非不一定就不對,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韓非也可以稱得上是當世圣人。
C.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比,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他們常通過引經據典、援用圣賢來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
D.子鮒對韓非之類的諸子學說閉口不言,充耳不聞,而武臣卻深信不疑,進而懷疑圣人,子鮒對此深感失望,認為武臣是見識短淺,不明大道。
2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
(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
25.子鮒用以批駁韓非的事實依據是什么?
六、(2023·新課標全國II卷·真題再現(xiàn))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凡戰(zhàn),若我眾敵寡,不可戰(zhàn)于險阻之間,須要平易寬廣之地。聞鼓則進,聞金則止,無有不勝。法曰:“用眾進止?!睍x太元時,秦苻堅進屯壽陽,列陣淝水,與晉將謝玄相拒。玄使謂苻堅曰:“君遠涉吾境,而臨水為陣,是不欲速戰(zhàn)。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堅眾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眾彼寡,勢必萬全?!眻栽唬骸暗珔s軍,令得過,而我以鐵騎數十萬向水,逼而殺之?!比谝嘁詾槿?。遂麾兵卻,眾因亂而不能止。于是,玄與謝琰、桓伊等,以精銳八千渡淝水。玄、琰進兵大戰(zhàn)淝水南,堅眾大潰。
(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戰(zhàn)斗,多是以小術而勝無術,以片善而勝無善,斯安足以論兵法也?若謝玄之破苻堅,非謝玄之善也,蓋苻堅之不善也?!碧陬櫴坛紮z《謝玄傳》閱之,曰:“苻堅甚處是不善?”靖曰:“臣觀《苻堅載記》曰:‘秦諸軍皆潰敗,唯慕容垂一軍獨全。堅以千余騎赴之,垂子寶勸垂殺堅,不果?!擞幸砸娗貛熤畞y。慕容垂獨全,蓋堅為垂所陷明矣。夫為人所陷而欲勝敵不亦難乎臣故曰無術焉苻堅之類是也?!碧谠唬骸氨蟹志郏髻F適宜。前代事跡,孰為善此者?”靖曰:“苻堅總百萬之眾而敗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吳漢討公孫述,與副將劉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來攻漢,尚出合擊,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碧谠唬骸叭弧5檬论E,足為萬代鑒。”
(節(jié)選自《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將,封衛(wèi)國公,世稱李衛(wèi)公。
26.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夫為人A所B陷C而欲勝D敵E不亦難乎F臣故曰無術焉G苻堅之類H是也。
2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溫和。
B.聞金則止,金指敲擊刁斗發(fā)出的聲音,古代軍隊行動中聽到鳴金信號就停止前進。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長處,其中的“片”與成語“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實現(xiàn)、成為事實,與《桃花源記》中“未果,尋病終”的“果”意思相同。
2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苻堅與謝玄隔淝水列陣,苻堅的部下認為,應當在淝水阻擊,不讓晉軍渡河,苻堅則想讓晉軍先渡河上岸,再以鐵騎逼殺晉軍。
B.苻堅的大軍在后撤過程中發(fā)生了混亂,不受控制,謝玄等人乘機率八千精兵渡河,兩軍大戰(zhàn)于淝水之南,苻堅的部隊潰敗。
C.苻堅全軍大敗,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隊得到保全,苻堅帶領殘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兒子慕容寶勸他乘機殺掉苻堅。
D.李靖認為,吳漢善于用兵,在討伐公孫述的戰(zhàn)斗中,分兵合擊,最終取得了勝利;唐太宗認為,吳漢戰(zhàn)例的得失可以作為萬代借鑒。
2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
(2)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
30.材料二中,李靖認為淝水之戰(zhàn)苻堅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卷別
提問方式
設題角度
2024年
新高考I卷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
C.李陵投降后,武帝大怒,司馬遷竭力替李陵辯白。王夫之認為,司馬遷這樣做的原因,是擔心如果不及時為李陵掩飾罪過,就會損害李廣的聲譽。
曲解文意
2024年
新高考II卷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C.四位賢人表示太子仁孝愛士,漢高祖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希望他們好好輔助太子;四人本是留侯親自招來的,這也是沒有另立太子的一個因素。
張冠李戴
2023年
新高考I卷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C. 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比,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他們常通過引經據典、援用圣賢來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
擴大范圍
2023年
新高考Ⅱ卷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D. 李靖認為,吳漢善于用兵,在討伐公孫述的戰(zhàn)斗中,分兵合擊,最終取得了勝利;唐太宗認為,吳漢戰(zhàn)例的得失可以作為萬代借鑒。
以偏概全
2022年新高考I卷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
A.魏王受到強秦武力威脅之際,連夜向孟嘗君問計,孟嘗君表示有了諸侯的幫助,國家就可以存續(xù)下來,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搬取救兵。
曲解文意
2022年新高考II卷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
D.吳漢處世儉樸恭敬謹慎,不置田產,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時家人曾置買一些田產宅業(yè),他歸來后全部都分送給了故舊部署。
曲解文意
2025年考向預測:
文本內容的概述與分析,是每年的必考題,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xiàn),設誤類型是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擴大范圍等,四個選項基本按照行文順序設置,選項內容大多是對原文的概括、轉述或分析。按照行文順序設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區(qū)間,進行文題比對。另外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錯誤,且該錯誤選項也非全錯,而是某一點錯。
選項常見的設誤手段主要有曲解文意、無中生有、時空有誤、混淆關系等。

相關試卷

重難點16 文本內容的分析概括及論證思路(文言文本閱讀)-2025年高考語文 熱點 重點 難點 專練(新高考通用):

這是一份重難點16 文本內容的分析概括及論證思路(文言文本閱讀)-2025年高考語文 熱點 重點 難點 專練(新高考通用),共1頁。

重難點15 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文言文本閱讀)-2025年高考語文 熱點 重點 難點 專練(新高考通用):

這是一份重難點15 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文言文本閱讀)-2025年高考語文 熱點 重點 難點 專練(新高考通用),共1頁。

重難點13 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文言文本閱讀)-2025年高考語文 熱點 重點 難點 專練(新高考通用):

這是一份重難點13 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文言文本閱讀)-2025年高考語文 熱點 重點 難點 專練(新高考通用),共1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重難點12  斷句練習(文言文本閱讀)-2025年高考語文 熱點 重點 難點 專練(新高考通用)

重難點12 斷句練習(文言文本閱讀)-2025年高考語文 熱點 重點 難點 專練(新高考通用)

重難點3 文本結構與論證分析(信息類文本閱讀)-2025年高考語文 熱點 重點 難點 專練(新高考通用)

重難點3 文本結構與論證分析(信息類文本閱讀)-2025年高考語文 熱點 重點 難點 專練(新高考通用)

高考語文【熱點?重點?難點】專練(全國通用)重難點01論述類文本閱讀之論證分析(原卷版+解析)

高考語文【熱點?重點?難點】專練(全國通用)重難點01論述類文本閱讀之論證分析(原卷版+解析)

重難點14 文言文文本內容的概述與分析2024年高考語文專練(新高考專用)

重難點14 文言文文本內容的概述與分析2024年高考語文專練(新高考專用)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