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陸游的《書憤》在今昔對比中強烈地抒發(fā)了歲月蹉跎、壯志難酬情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陸游的《書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構(gòu)成一幅幅浩浩蕩蕩軍容畫面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陸游的《書憤》中用典明志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書 憤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的首聯(lián)回憶過去,塑造了詩人早年的形象。那時他遙望被金人占領(lǐng)的北方,滿腔憤恨,氣勢如山,渴望一舉收復(fù)故土,卻不懂得世道的艱難。
B.詩的頸聯(lián)運用了虛實相生的表現(xiàn)手法,上句“塞上長城”,從大處,遠(yuǎn)處寫,寫理想,是實寫;下句“鏡中衰鬢”,從近處、細(xì)處描寫,寫目前,是虛寫。
C.這首詩以“憤”為意脈,全詩感情沉郁,氣韻渾厚。頷聯(lián)尤其寫得大氣磅礴,筆力雄健,是廣為傳誦的名句。
D.尾聯(lián)詩人表明自己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以諸葛亮為榜樣,鞠躬盡瘁,至死不放棄恢復(fù)中原之志,立志干一番報國大業(yè)。
2.結(jié)合全詩,應(yīng)如何理解“書憤”之“憤”?它包含哪些感情?請簡析。
(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書憤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蜀相⑴
丞相祠堂何處尋⑵?錦官城外柏森森⑶。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⑷。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⑸。
⑴蜀相:三國蜀漢丞相,指諸葛亮(孔明)。⑵丞相祠堂:即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區(qū)。⑶錦官城:成都的別名。⑷兩朝開濟:指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chuàng)帝業(yè),后又輔佐劉禪。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開:開創(chuàng)。濟:扶助。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出師還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淚滿衣襟。指諸葛亮多次出師伐魏,未能取勝,至蜀建興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軍中。
3.這兩首詩的體裁是 _____________。
4.下列關(guān)于陸游《書憤》一詩的解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回顧年少時氣涌如山,立下恢復(fù)中原的雄心壯志,如今看來,深感此志難成。
B.頷聯(lián)一方面贊揚歷史上兩次輝煌的勝利,一方面追述平生最難忘的兩段征戰(zhàn)生涯。
C.頸聯(lián)意氣風(fēng)發(fā),暗用邊塞名將李廣自比,對于能夠保國御敵,深感自豪。
D.全詩緊扣住一“憤”字抒發(fā)情懷,整首詩意境開闊,感情沉郁,氣韻渾厚。
5.兩首詩的尾聯(lián)都使用了諸葛亮的典故,請問所表達(dá)的對于諸葛亮的情感有何不同?
【提升閱讀】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陸游字務(wù)觀,名游,山陰人。蓋母氏夢秦少游①而生公,故以秦名為字而字其名?;蛟还缴儆握咭?。紹興末始賜第。學(xué)詩于茶山曾文清公。嘗從紫巖張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資慷慨,喜任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結(jié)中原豪杰以滅敵。自商賈、仙釋、詩人、劍客,無不徧交游?;聞δ?,作為歌詩,皆寄意恢復(fù)。書肆流傳,或得之以御孝宗。上乙②其處而韙之,旋除刪定官。或疑其交游非類,為論者所斥。上憐其才,旋即復(fù)用。上手批以出,陸游除禮部郎。上之除目,自公而止,其得上眷如此。公早求退,往來若耶、云門,留賓款洽,以觴詠自娛。官已階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復(fù)出。韓侂胄固欲其出,公勉為之出。韓喜陸附己,至出所愛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為詞,有“飛上錦裀紅縐”之語。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開成道士題名,韓求陸記,記極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盡一瓢,惟游盡勺,且謂掛冠復(fù)出,不惟有愧于斯泉,且有愧于開成道士云。先是,慈福賜韓以南園,韓求記于公。公記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處。公之自處與上之倚公,本自不侔③。”蓋寓微詞也。又云:“游老,謝事山陰澤中。公以手書來,曰:‘子為我作《南園記》?!M取其無諛言,無侈辭,足以導(dǎo)公之志歟!”公已賜丙第,人謂公探孝宗恢復(fù)之志,故作為歌詩,以恢復(fù)自期。至公之終,猶留詩以示其家云:“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眲t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簀④之時矣。
(選自葉紹翁《四朝聞見錄·陸放翁》,有刪節(jié))
(注)①秦少游:宋代詞人,名觀,字少游。②乙:畫“乙”字形狀的記號,從前讀書時常用到,主要用來表示停頓或修改。③侔:音móu,相等。④易簀:指彌留之際。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旋除刪定官 解除
B.其得上眷如此 親屬
C.蓋寓微詞也 細(xì)微
D.方暴白于易簀之時矣 顯露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
A.且好結(jié)中原豪杰以滅敵 猶留詩以示其家云
B.為論者所斥 公勉為之出
C.上之除目,自公而止 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處
D.其得上眷如此 韓侂胄固欲其出
9.下列各句,都能表現(xiàn)陸放翁以“克復(fù)中原”為己任的一組是( )
①嘗從紫巖張公游,具知西北事
②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結(jié)中原豪杰以滅敵
③上手批以出,陸游除禮部郎
④留賓款洽,以觴詠自娛
⑤慈福賜韓以南園,韓求記于公
⑥至公之終,猶留詩以示其家云
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④D.③⑤⑥
10.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有人說,陸游的母親在生他前夢見了秦少游,所以就用秦少游的名和字分別作為陸游的字和名。
B.孝宗皇帝喜歡陸游的詩作,愛惜他的才華,不顧朝廷中一些官員的反對,仍然任用陸游為官。
C.陸游官至中大夫之后,為了進(jìn)一步實現(xiàn)自己抗金的愿望,他與韓侂胄聯(lián)合起來,共同商討計策。
D.韓侂胄親自寫信請求陸游為南園撰寫題記,陸游寫下了《南園記》,當(dāng)中隱含了對韓侂胄的不滿。
1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天資慷慨,喜任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結(jié)中原豪杰以滅敵。
(2)官已階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復(fù)出。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史記·李將軍列傳》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各題。
浣溪沙 和無咎①韻
陸游
懶向沙頭醉玉瓶,喚君同賞小窗明。夕陽吹角最關(guān)情。
忙日苦多閑日少,新愁常續(xù)舊愁生??椭袩o伴怕君行。
(注)①無咎:韓元吉,字無咎,南宋許昌人,與陸游關(guān)系甚好。陸游通判鎮(zhèn)江時,韓無咎從江西來鎮(zhèn)江探母,陸游與其交游兩月。
12.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和無咎韻”表明這首詞是陸游與韓無咎的彼此唱和之作,寫于韓無咎即將離別之際。
B.“夕陽吹角”營造了一種凄涼的氛圍,“最關(guān)情”表明吹起的角聲勾起了離別的傷感情緒。
C.“新愁常續(xù)舊愁生”表明陸游常是舊愁未去又添新愁,故而對韓無咎的陪伴充滿感激。
D.這首詞上片表現(xiàn)了作者與韓無咎真摯的友情,下片寫客中送客,表現(xiàn)了作者的孤寂心緒。
13.結(jié)合全詞分析,撩撥作者“愁”的因素有哪些?
(三)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
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①
陸 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guān)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注)①師伯渾:陸游的友人。
14(1)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dá)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
(2)梁啟超稱贊陸游:“辜負(fù)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請結(jié)合全詩,談?wù)勀銓@一評價的理解。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陸游的作品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悲憤激昂,要為國家報仇雪恥,恢復(fù)喪失的疆土,解放淪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閑適細(xì)膩,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帖出當(dāng)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狀。一個宋代遺老表揚他:“前輩評宋渡南后詩,以陸務(wù)觀擬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與拜鵑心事實同?!比欢?,陸游全靠那第二方面去打動后世好幾百年的讀者,像清初楊大鶴的選本,方文等人的模仿,《紅樓夢》香菱的摘句,無數(shù)書房和花園掛的陸游詩聯(lián)都是例證。就此造成了陸游是個“老清客”的印象。這個偏向到清末才矯正過來,讀者痛心國勢的衰弱,憤恨帝國主義的壓迫,對陸游第一方面的作品作了極熱烈的贊揚,如:“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
“掃胡塵”、“靖國難”的詩歌在北宋初就出現(xiàn)過。靖康之變后,宋人的愛國作品增加了,不過,陳與義、呂本中等人在這方面跟陸游顯然不同。他們只表達(dá)了對國事的憂憤或希望,并沒有投身在災(zāi)難里、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給國家去支配的壯志和弘愿;只束手無策地嘆息或伸手求助地呼吁,并沒有說自己也要來動手,要“從戎”,要“上馬擊賊”,能夠“慷慨欲忘身”,愿意“擁馬橫戈”、“手梟逆賊清舊京”。陸游不但寫愛國、憂國的情緒,并且聲明救國、衛(wèi)國的膽量和決心。譬如劉子翚的詩里說“中興將士才無雙”“男兒取封侯,赴敵如饑渴”,語氣已經(jīng)算比較雄壯了,然而講的是別人,是那些“將士”和“男兒”。陸游的“鴨綠桑干盡漢天,傳烽自合過祁連。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無人快著鞭”,盡管他把自己擱后,口吻已經(jīng)很含蓄溫和,然而明明在這一場英雄事業(yè)里準(zhǔn)備有自己的份兒的。這是《詩經(jīng)·秦風(fēng)·無衣》的意境,是杜牧《聞慶州趙縱使君中箭身死長句》的意境,也是岳飛《滿江紅》的意境;在北宋像蘇舜欽和郭祥正的詩里,在南北宋之交像韓駒的詩里,也偶然流露過這種“修我戈矛,與子同仇”的氣魄和心情,可是從沒有人像陸游那樣把它發(fā)揮得淋漓酣暢。這也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說陸游“與拜鵑心事實同”還不算很確切,還沒有認(rèn)識他別開生面的地方。愛國情緒飽和在陸游的整個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畫馬,碰見幾朵鮮花,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寫幾行草書,都會惹起報國仇、雪國恥的心事,這也是在旁人的詩集里找不到的。
劉克莊說陸游記聞廣博,善于運用古典,組織成為工致的對偶,甚至說“古人好對偶被放翁用盡”。可陸游時常覺得尋章摘句的作詩方法是不妥的,盡管他自己改不掉那種習(xí)氣。他說:“我初學(xué)詩日,但欲工藻繪;中年始少悟,漸若窺弘大?!旯麑W(xué)詩,工夫在詩外?!彼轴槍Α岸旁姛o一字無來處”的議論說:“今人解杜詩,但尋出處,如《西昆酬唱集》中詩何嘗有一字無出處?且今人作詩亦未嘗無出處,但不妨其為惡詩耳!”劉克莊賞識的恰恰是陸游認(rèn)為詩家的窮途末路。什么是“詩外”的“工夫”呢?陸游說:“法不孤生自古同,癡人乃欲鏤虛空!君詩妙處吾能識,正在山程水驛中?!币龊迷?,該跟外面的世界接觸,該走出書本的字里行間,跳出蠹魚蛀孔那種陷人坑。詩人決不可以關(guān)起門來空想,只有從游歷和閱歷里,在生活的體驗里,跟現(xiàn)實碰面,才會獲得新鮮的詩思。像他自己那種獨開生面的、具有英雄氣概的愛國詩歌,也是到西北去參與軍機以后開始寫的。
(選自錢鍾書《宋詩選注》,有刪改)
15.下列有關(guān)文章內(nèi)容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無論選本還是摘句,清末以前的讀者偏重陸游咀嚼出日常生活滋味的詩歌,就此造成了陸游是“老清客”的印象。
B.從陸游開始,文人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才有了“修我戈矛,與子同仇”的氣概和心情,有了“掃胡塵”“靖國難”的凌云壯志。
C.愛國情緒飽和在陸游的整個生命里,在他的作品集中,每首詩歌無一例外地表明了他報國仇、雪國恥的心事。
D.陸游認(rèn)為《西昆酬唱集》那種無一字無出處的創(chuàng)作方式,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窮途末路。劉克莊賞識的正是陸游的這一觀點。
16.依據(jù)本文,下列詩句不能體現(xiàn)陸游“拜鵑心事”的一項是( )
A.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xì)看。
B.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
C.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D.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17.下列關(guān)于陸游詩歌的創(chuàng)作特色的表述,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項是( )
A.陸游有著廣泛的閱讀面,善于用典故,卻又不推崇多用典故。
B.陸游在詩中寄寓了投身沙場之志,與杜甫的詩歌意境相吻合。
C.陸游在早期詩歌創(chuàng)作中一味追求文辭華麗,以對偶工致著稱。
D.陸游認(rèn)為只有體驗過豐富的現(xiàn)實生活,才能創(chuàng)作優(yōu)秀的詩歌。
18.下面是一則征稿啟事,存在四處語病,請找出并加以改正。
說起陸游,對同學(xué)們一定不會陌生,他一生留下大約9000多首詩歌。本小組擬將陸游詩歌作為研究重點,以學(xué)習(xí)詩歌寫作,陶冶性情,放飛心靈。
誠邀熱愛詩歌并對陸游有所了解的同學(xué)加盟參加。
請于本月15日前,將自薦信投入圖書館大廳里的“陸游研究”信箱。
陸游研究小組
2010年1月5日【片斷表達(dá)】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李憑箜篌引綜合訓(xùn)練題,共8頁。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中冊錦瑟一課一練,共8頁。
這是一份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古詩詞誦讀書憤同步測試題,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請對以上材料內(nèi)容進(jìn)行概括,書憤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