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默寫。
(1) 此中有真意, ______ 。(《飲酒》)
(2) ______ ,驚起沙禽掠岸飛。(《采桑子》)
(2) 寡助之至, ______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小文閱讀戰(zhàn)爭書籍,讀到將士們冒著嚴寒星夜進軍的情形時,不禁想起《雁門太守行》中的詩句“ ______ , ______ ”。
二、名著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共8分。
2.學校開展了“培育科學素養(yǎng),科技實現(xiàn)夢想”為主題的科普節(jié)活動。請你參與完成有關《昆蟲記》的活動任務:
(1) 任務一:探?昆蟲知識
請你結合書中內容,完成讀書卡片。
(2) 任務二:思?科學精神
請你結合閱讀《昆蟲記》的體會,談談對下列文字的理解。
??“你們把昆蟲變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憐的東西,而我則使得人們喜歡它們;你們在酷刑室和碎尸場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藍的天空下,在昆蟲的歌聲中觀察;你們用試劑測試蜂房和原生質,而我卻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現(xiàn);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探究生命?!?
——法布爾
三、現(xiàn)代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共28分。
3.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背影
朱自清
??①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③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fù xián。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④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么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⑤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⑥我說道:“爸爸,你走吧?!彼囃饪戳丝凑f:“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钡人谋秤盎烊雭韥硗娜死?,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⑦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發(fā)之于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后,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 “我身體平安,唯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蔽易x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1) 根據拼音寫漢字。
fù xián ______
(2) 結合第④段和第⑤段的內容,完成以下題目。
A概括這兩段中父親送“我”時的具體表現(xiàn)。
① ______ →②父親為我的行李,和腳夫談價錢?!?______
B結合上下文,分析這兩段在文中的作用。
(3) 聯(lián)系全文,分析第⑦段畫線句的言外之意:
① ______
② ______
(4)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______
A.第②段“我”因祖母過世和家庭的變故流下了悲傷的眼淚。
B.第⑥段“我”因目睹父親為“我”爬月臺買橘子感動落淚。
B.第⑦段兩個“自然”寫出“我”不理解父親,覺得他暴怒無常。
C.第⑤段“太”和“過分”修飾聰明,強化了“我”的愧疚之情。
4.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嬌氣的荔枝
??①我國本土的水果王者,非荔枝莫屬。無論是名氣、身價,還是口味接受程度,都相當高。
??②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栽培荔枝了。長期栽培過程中,培育成了眾多優(yōu)秀荔枝品種,市場上常見的妃子笑、桂味、糯米糍和仙進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們可以根據果皮顏色、裂片形狀和果肉味道不同來加以區(qū)分。
??③妃子笑,是上市最早、產量最大的荔枝,青綠色的果皮上有一些稀疏的紅暈,乍看之下,還以為果子沒有成熟。桂味,有典型的荔枝香氣,濃甜中摻雜著一點微酸,味道濃郁而不甜膩,果肉比較爽脆。糯米糍,真的有點像糯米糕的感覺,果肉又軟又厚;味道甜到發(fā)膩,但是仍然有荔枝香氣。
??④荔枝的嬌氣也相當出名。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這樣評價荔枝:“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边@種特性是由荔枝果實的結構和生理特性所決定的。
??⑤荔枝的可食用部位并不是像桃子那樣的果皮,而是一個叫“假種皮”的結構,這個結構與外皮之間并沒有直接的維管束相連,當外皮失水的時候,不能從果肉處獲得補充。另外,荔枝的外皮雖然看起來非常堅硬,但其實空隙不少,很容易喪失水分。
??⑥既然荔枝這么嬌氣,那么住在長安城里的楊貴妃吃的荔枝從哪兒來?不少人認為是從嶺南送過去的。實際上,嶺南與長安相距遙遠,即便是按照今天的高速公路里程,從廣州到西安也約有1800千米。唐朝的1里約相當于今天的450米,那么即便是日行500里的快馬跑到長安也至少需要7天。而按照當時的道路情況,運送時間至少要兩三倍于此,送到長安,荔枝早不新鮮了。
??⑦楊貴妃吃的荔枝是來自四川的。唐朝的氣溫比現(xiàn)今高1-2℃,所以可以在四川大量種植荔枝。運送荔枝的關鍵則是適當的保鮮方法。當時的運輸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工匠們會把挑選好的荔枝樹栽種在大木桶里,等到果實即將成熟時,就會連樹帶桶裝車一起運往長安。第二步,到了需要翻越秦嶺、大車不便通行時,荔枝恰好成熟,此時把采收好的荔枝封在新鮮竹子做成的竹筒中,一日就可以送到長安。這樣,楊貴妃就可以嘗到新鮮、甘甜的荔枝了。
??⑧那么,如何判別荔枝的新鮮程度?首先,殼要飽滿、有彈性,外形要“尖嘴猴腮”的,如果已經貼在果子上,就不太新鮮了。其次,顏色要鮮亮而不暗淡。外皮顏色暗淡,說明已經摘下來太久了。再者,新鮮的荔枝有香氣,如果聞不到,說明不是最新鮮的荔枝。
(選自《科學世界》 2022.06有改動)
(1) 第④段加點詞“嬌氣”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 。
(2) 根據文章內容,完成表格:
① ______
② ______
(3)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______
A.第②段“常見”一詞表明妃子笑、桂味等荔枝在我國市場很受歡迎。
B.第③段介紹三種荔枝的不同特點,告訴我們常見荔枝品種的區(qū)分方法。
C.第⑤段指出荔枝的“假種皮”結構不能直接從果肉里補充所需水分。
D.第⑦段介紹荔枝從四川進長安的保鮮方法是先快馬運果再大車運樹。
(4) 下面這段文字,你認為應放在第幾段后面?請簡述理由。
??荔枝果實的呼吸強度很高,會導致果實品質急劇下降。植物的果實同我們一樣需要呼吸,在呼吸過程中,糖類物質被分解。如果氧氣充足,會轉化為二氧化碳,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則會產生一些影響風味的醇、醛類物質。荔枝的呼吸強度是蘋果和梨的4倍以上,所以容易變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另外,荔枝自身還會不斷產生乙烯,而乙烯是加速果實成熟甚至腐爛的信號分子,這么一來,荔枝自然更容易變質。
放在第 ______ 段后面,理由: ______
四、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共12分。
5.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甲】周亞夫軍細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庇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碧熳訛閯?,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呼,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乙】企生赴死
??桓南郡①既破殷荊州,收殷部下十許人,咨議羅企生②亦在焉?;杆卮笊?,將有所戮,先遣人語云:“若謝我,當釋罪?!逼笊鹪唬骸盀橐笄G州吏,今荊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顏謝桓公!”
??既出市③,桓又使人問:“欲何言?”答曰:“昔晉文王殺嵇康,而嵇紹④為晉忠臣。從公乞一弟以養(yǎng)老母?!被敢嗳缪藻盯葜?。
(選自《世說新語》略有刪改)
【注釋】①桓南郡:即桓玄,桓楚開國皇帝。②羅企生:時任咨議參軍。③市:刑場。④嵇紹:嵇康的兒子。嵇康被誣害處死,但嵇紹累升至散騎常侍。⑤宥:寬恕,赦免。
(1) 【甲】文選自我國第一部 ______ 體通史《史記》,作者是漢代的 ______ (人名)。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①已而之細柳軍 ______
②桓又使人問 ______
(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4)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______
A.【甲】文寫三軍的情況意在突出霸上、棘門軍隊戒備松弛。
B.【乙】文企生引述嵇紹的故事是希望桓玄不要傷害他弟弟。
C.【甲】文結尾漢文帝稱贊周亞夫,表現(xiàn)他的開明、識大體。
D.【乙】文桓玄因為待企生厚,殺之前兩次遣人問話羅企生。
(5) 兩文都與“拒絕”有關:【甲】文周亞夫的軍隊“拒絕”隨意打開營門,側面體現(xiàn)了周亞夫① ______ 、② ______ 的“真將軍”形象;【乙】文羅企生寧可赴死也要“拒絕”篡權者桓玄的謝罪求生,表現(xiàn)出羅企生③ ______ 的精神品質。
五、詩歌鑒賞: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
6.閱讀下列詩文,完成問題。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朝的 ______ (人名),詩中的“周郎”指 ______ (人名)。
(2) 下列對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______
A.詩人借古物“折戟”引出對歷史的感嘆。
B.前兩句暗含著歲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受。
C.后兩句從正面指出東風幫助周郎取得勝利。
D.詩中“二喬”的命運折射出東吳的命運。
六、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共40分。
7.味道,通常指味覺所體會到的滋味,也可指抽象的情味、意味、趣味。
??請以“特別的味道”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2)不得抄襲。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題1】欲辨已忘言,微動漣漪
【小題2】親戚畔之
【小題3】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解析】答案:
(1)欲辨已忘言(注意“辨”“已”的寫法)
(2)微動漣漪(注意“漣漪”的寫法)
(3)親戚畔之(注意“畔”的寫法)
(4)半卷紅旗臨易水 霜重鼓寒聲不起(注意“旗”“重”的寫法)
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xiàn)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
為了保證在默寫名句時不出錯,關鍵還是平時要加強背誦和記憶,準確書寫。下面幾種方法可供借鑒。1.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培養(yǎng)識記興趣。2.多種方式相結合,提高識記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鞏固識記成果。4.留心特別詞句,規(guī)避識記誤區(qū)。
2.【答案】【小題1】昆蟲的史詩,法國,蟬,螳螂
【小題2】略
【解析】(1)①本題考查對名著常識的把握?!独ハx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②本題考查對名著常識的把握。法布爾是法國人。
③本題考查對名著情節(jié)的把握。根據“它的幼蟲在地下要待四年,才出洞蛻變;只能在陽光下活五個多星期;被稱為‘夏天陽光下的歌唱家’”,可以判斷出:這是蟬。
④本題考查對名著情節(jié)的把握。根據“脖頸柔軟,大腿上又鋒利的齒刺;喜歡吃活食,嗜肉成性;善于利用‘心理戰(zhàn)術’制服敵人;交配之后,雌性經常吃掉雄性;產卵時身體倒掛,一邊制造泡沫一邊產卵”,可以判斷出:這是螳螂。
(2)本題考查對名著評價的把握。根據“使得人們喜歡它們”“在蔚藍的天空下,在昆蟲的歌聲中觀察”“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現(xiàn)”“探究生命”,可以判斷出:“我”跟其他人的研究方法不一樣,采用野外觀察和實驗的方法研究昆蟲的習性。
答案:
(1)①昆蟲的史詩
②法國
③蟬
④螳螂
(2)他一反常規(guī),用野外觀察和實驗的方法來研究昆蟲的本能和習性。他的名著《昆蟲記》,堪稱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范,贏得了“昆蟲的史詩”的美譽。
《昆蟲記》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征、習性和婚習的昆蟲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學寶藏。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語調輕松幽默詼諧,基于事實的故事情節(jié)曲折奇異。作者將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生命尊敬與熱愛。
閱讀名著要注意積累的廣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識,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還要知道一些細節(jié),并且及時做筆記,做到積少成多,常讀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題時才能信手拈來,得心應手。
3.【答案】【小題1】賦閑
【小題2】父親幫“我”照看行李。,父親為“我”揀定座位,囑咐“我”警醒些,囑托茶房照看“我”。
【小題3】“我”快入士了,爺倆相處日子不久矣,不要再怨怨憤憤,冷面相對。,老父若有錯,你也該原諒“我”這個快要“大去’的人。
【小題4】C
【解析】(1)本題考查字形。
賦閑
(2)本題考查信息篩選能力及段落的作用分析。
A:①根據“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可概括我:父親幫“我”照看行李。
③根據“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可概括為:父親為“我”揀定座位,囑咐“我”警醒些,囑托茶房照看“我”。
B:這兩段所寫內容皆是細瑣之事,這正是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即父親為兒子所做之事的細碎,這些細瑣之事體現(xiàn)父親的關懷,但此時我還年輕不太理解。全文先鋪墊家里所遭變故,在此情況下二選一父親會矛盾,但父親依然選擇為子送行且路上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有這些鋪墊再到后來父親為“我,買橘時串聯(lián)起這一系列的事情,情緒的轉變顯得真摯自然。
(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分析理解。
父親來信的背后,遮遮掩掩之間,隱藏著父子之間的一場“情感戰(zhàn)爭”。相關資料:1917年,父親失業(yè),祖母去世,家庭經濟陷入困頓。朱自清弟幾乎失學?!侗秤啊返墓适戮桶l(fā)生在這一年。1921年,朱自清北大畢業(yè)參加工作,父親為了緩解家庭經濟緊張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資。父子發(fā)生劇烈矛盾。朱自清離家出走。1922年,朱自清帶兒子回家,父親不準他進門只能悵然離開。1923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親不搭理他。父子開始長達多年的冷戰(zhàn)。1925年,朱自清父親寫信給兒子,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在淚水中完成了《背影》??芍?,父子間的鬧矛盾已多年,朱自清十分執(zhí)拗,不肯向父親主動表達親密、消除隔閡;父親來信中“膀子疼“舉箸提筆不便”“大去之期不遠矣”,是父親在向兒子求和,有故意夸大之嫌疑,是希望得到兒子的原諒。父親的心思不能明說,只好借此話,表達對兒子的想念,希望兒子回家,消除心結。
(4)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
ABD.正確。
C.有誤,結合文章可知第⑦段中的兩個“自然”,表達了“我”現(xiàn)在對父親的理解。
故選:C。
答案:
(1)賦閑
(2)A:①父親幫“我”照看行李。
③父親為“我”揀定座位,囑咐“我”警醒些,囑托茶房照看“我”。
B:這兩段所寫內容皆是細瑣之事,既表現(xiàn)在描寫本身的“細碎”上,也體現(xiàn)在所寫事情的“瑛碎”上,與后面對集中描寫的背影相比,這里寫的內容是一種鋪墊,也是一種反差。用“碎”來表現(xiàn)“我”對父親的猶豫、“遷”的不理解、不認同,為下文寫自己被父親的背影感動蓄勢。
(3)①“我”快入士了,爺倆相處日子不久矣,不要再怨怨憤憤,冷面相對。
②老父若有錯,你也該原諒“我”這個快要“大去’的人。
(4)C
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車站,照料他上車,并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腦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xiàn)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
閱讀分析題是語文學科中常見的題目類型,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要認真閱讀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內容及主題,然后結合所給題目分析完成。
4.【答案】【小題1】荔枝被摘下后顏色、香氣、味道很快變壞,貯存時間很短
【小題2】荔枝很嬌氣,荔枝新鮮程度的判斷方法
【小題3】D
【小題4】④,第④段說明了荔枝嬌氣的特點,荔枝色香味容易失去的嬌氣特點,荔枝的不易貯存的原因:果實的結構和生理特性。題干中所給內容是從荔枝的結構和生理特性介紹荔枝的色香味容易變質。
【解析】(1)本題考查詞語解釋。
結合“荔枝的嬌氣也相當出名。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這樣評價荔枝:‘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種特性是由荔枝果實的結構和生理特性所決定的”句可知,“嬌氣”的意思是:荔枝被摘下后顏色、香氣、味道很快變壞,貯存時間很短。
(2)本題考查內容的梳理和概括。
①段引出荔枝。②③段“長期栽培過程中,培育成了眾多優(yōu)秀荔枝品種,市場上常見的妃子笑、桂味、糯米糍和仙進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們可以根據果皮顏色、裂片形狀和果肉味道不同來加以區(qū)分。妃子笑,是上市最早、產量最大的荔枝,青綠色的果皮上有一些稀疏的紅暈,乍看之下,還以為果子沒有成熟。桂味,有典型的荔枝香氣,濃甜中摻雜著一點微酸,味道濃郁而不甜膩,果肉比較爽脆。糯米糍,真的有點像糯米糕的感覺,果肉又軟又厚;味道甜到發(fā)膩,但是仍然有荔枝香氣”句介紹的事荔枝的優(yōu)秀品種很多。④⑤段“荔枝的嬌氣也相當出名。荔枝的可食用部位并不是像桃子那樣的果皮,而是一個叫“假種皮”的結構,這個結構與外皮之間并沒有直接的維管束相連,當外皮失水的時候,不能從果肉處獲得補充。另外,荔枝的外皮雖然看起來非常堅硬,但其實空隙不少,很容易喪失水分”句介紹的是荔枝的嬌氣。⑥⑦段“按照當時的道路情況,運送時間至少要兩三倍于此,送到長安,荔枝早不新鮮了。楊貴妃吃的荔枝是來自四川的。運送荔枝的關鍵則是適當的保鮮方法。當時的運輸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工匠們會把挑選好的荔枝樹栽種在大木桶里,等到果實即將成熟時,就會連樹帶桶裝車一起運往長安。第二步,到了需要翻越秦嶺、大車不便通行時,荔枝恰好成熟,此時把采收好的荔枝封在新鮮竹子做成的竹筒中,一日就可以送到長安。這樣,楊貴妃就可以嘗到新鮮、甘甜的荔枝了”句介紹貴妃荔枝的貨源地和保鮮方法。⑧段“那么,如何判別荔枝的新鮮程度?首先,殼要飽滿、有彈性,外形要‘尖嘴猴腮’的,如果已經貼在果子上,就不太新鮮了。其次,顏色要鮮亮而不暗淡。外皮顏色暗淡,說明已經摘下來太久了。再者,新鮮的荔枝有香氣,如果聞不到,說明不是最新鮮的荔枝”句可知,介紹的是荔枝新鮮程度的判斷方法。由此得出答案。
(3)本題考內容的理解。
ABC.正確。
D.有誤,由原文“第一步,工匠們會把挑選好的荔枝樹栽種在大木桶里,等到果實即將成熟時,就會連樹帶桶裝車一起運往長安。第二步,到了需要翻越秦嶺、大車不便通行時,荔枝恰好成熟,此時把采收好的荔枝封在新鮮竹子做成的竹筒中,一日就可以送到長安”句可知,先運送樹,在運送果。
故選:D。
(4)本題考查內容的銜接。
選文第④段“荔枝的嬌氣也相當出名”句說明了荔枝嬌氣的特點。“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這樣評價荔枝:‘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句用白居易的評價介紹了荔枝色香味容易失去的嬌氣特點?!斑@種特性是由荔枝果實的結構和生理特性所決定的”句介紹荔枝的不易貯存的原因:果實的結構和生理特性。題干中所給內容“植物的果實同我們一樣需要呼吸,在呼吸過程中,糖類物質被分解。如果氧氣充足,會轉化為二氧化碳,在氧氣不足的情況下,則會產生一些影響風味的醇、醛類物質。荔枝的呼吸強度是蘋果和梨的4倍以上,所以容易變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另外,荔枝自身還會不斷產生乙烯,而乙烯是加速果實成熟甚至腐爛的信號分子,這么一來,荔枝自然更容易變質”是從荔枝的結構和生理特性介紹荔枝的色香味容易變質。所以應放在第④段后。
答案:
(1)荔枝被摘下后顏色、香氣、味道很快變壞,貯存時間很短。
(2)①荔枝很嬌氣②荔枝新鮮程度的判斷方法
(3)D
(4)第④段說明了荔枝嬌氣的特點,荔枝色香味容易失去的嬌氣特點,荔枝的不易貯存的原因:果實的結構和生理特性。題干中所給內容是從荔枝的結構和生理特性介紹荔枝的色香味容易變質。所以應放在第④段后。
文章①段引出荔枝。②③段介紹的事荔枝的優(yōu)秀品種很多。④⑤段介紹的是荔枝的嬌氣。⑥⑦段介紹貴妃荔枝的貨源地和保鮮方法。⑧段介紹的是荔枝新鮮程度的判斷方法。
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內容,才能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5.【答案】【小題1】紀傳體,司馬遷
【小題2】到,派
【小題3】略
【小題4】D
【小題5】治軍嚴明,忠于職守,為國盡忠
【解析】(1)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炯住课倪x自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作者是漢代的司馬遷。
(2)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解釋。
①句意:隨即來到了細柳軍營。之:動詞,到。
②句意:桓玄又派人問羅企生。使:派。
(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
重點詞語:固,完全,本來。而,表順承,不譯。句意: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里的將軍。
(4)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ABC.正確;
D.有誤,桓玄是因為希望企生向他認罪,才兩次遣人問話羅企生。
故選:D。
(5)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甲文細柳軍戒備森嚴,皇帝也被拒之門外,直到皇帝派使者持詔召見將軍才打開營門,與“直馳入”形成鮮明對比,側面體現(xiàn)周亞夫的治軍有方,軍紀嚴明。由乙文“為殷荊州吏,今荊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顏謝桓公”可知,羅企生寧可赴死也要“拒絕”篡權者桓玄的謝罪求生,表現(xiàn)出羅企生為國盡忠的精神品質。
答案:
(1)紀傳體 司馬遷
(2)①動詞,到;②派。
(3)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里的將軍。
(4)D
(5)治軍嚴明 忠于職守 為國盡忠
【參考譯文】
【甲】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規(guī)模侵入漢朝邊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委派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侵擾。
皇上親自去慰勞軍隊。到了灞上和棘門的軍營,直接驅車而入,將士都下馬迎送皇帝。隨即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開弓搭箭,弓拉滿月,戒備森嚴。皇上的先行衛(wèi)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wèi)隊說:“皇上將要駕到?!辨?zhèn)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边^了不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在這種情況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節(jié)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敝軄喎蜻@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wèi)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驅車奔馳。于是皇上的車隊也只好拉住韁繩,慢慢前行。到了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穿戴著盔甲之將不行跪拜禮,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被噬弦虼硕袆?,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橫木上,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后辭去。
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里的將軍,至于周亞夫,難道能夠侵犯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
【乙】桓玄擊敗荊州刺史殷仲堪以后,逮捕了殷仲堪的將領和僚屬十來人,咨議參軍羅企生也在其中。桓玄一向待羅企生不錯,當他打算殺掉一些人的時候,先派人對羅企生說:“如果向我認罪,我就赦免你?!绷_企生答道:“我是殷荊州的官吏,現(xiàn)在殷荊州正走向滅亡,存亡不能預判,我有何臉面向桓公謝罪。”綁赴刑場以后,桓玄又派人問羅企生:“還有什么要說嗎?”羅企生回答說:“從前晉文王殺了嵇康,而嵇康的兒子嵇紹卻做了晉室的忠臣。因此,我請求桓公留下我一個弟弟來奉養(yǎng)我的老母親?!被感桶凑樟_企生的要求饒恕了他的弟弟。
文言文內容理解分析題,解題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
3.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
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6.【答案】【小題1】杜牧,周瑜
【小題2】C
【解析】(1)本題考查詩歌常識?!冻啾凇返淖髡呤翘瞥娙硕拍?;詩中的“周郎”指周瑜。
(2)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ABD.正確;
C.有誤,后兩句從反面指出東風幫助周郎取得勝利。
故選:C。
答案:
(1)杜牧周瑜
(2)C
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fā)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這大內容、大主題卻是通過“小物”“小事”來顯示的。詩的開頭兩句借物起興由一個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漢末分裂動亂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戰(zhàn)的風云人物,慨嘆前朝人物事跡。后二句議論:赤壁大戰(zhàn),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
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chuàng)作的風格流派。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并進而領悟詩詞意境。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
7.【答案】特別的味道 一縷陽光,照亮了你前進的方向;家是一個港灣,等待著你回來停靠;家更是你人生中的依靠,酸甜苦辣,才是家的味道。
一碗白米飯,幾盤小菜,就能使你放下手中的事情,坐在桌邊,與家人一起津津樂道。也許飯菜并沒有餐廳酒店的那般美味精致;也許碗筷也沒有飯館旅店的那樣精致光滑,但是當你用起那無比熟悉的餐具,吃起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普通食物,你會感覺到一種特殊的溫暖。這種溫暖潤澤了你的心靈,洗凈了你身上一天的塵土,仿佛還有陣陣清風吹在了你的心間,令你癡迷。
家里的瓜籽,是一種令人留戀的小食。坐在沙發(fā)上,看著電視,母親這時便會拿出一袋瓜籽,緊接著便是那“咔嚓、咔嚓”熟悉的聲音,從那灰黑的外殼中露出來的是飽滿而金黃的果仁。父母親總是嗑,但他們嗑出來的瓜籽仁都要一顆不剩地塞在了我的手中,吃著香氣四溢的瓜籽仁,我的心也暖了。
就連家中的爭吵,也會有再熟悉不過的味道。母親與父親爭執(zhí)的是父親不太主動做家務,母親與我爭執(zhí)的是我缺乏主動性,而我與妹妹爭執(zhí)的往往是學習上的問題。在爭吵之后,總會有那么一段時間兩人不說話,但不久還是免不了有個人主動要求和好,另一個人也早想和好,兩人便又重歸于好了!
我坐在椅子上,一邊喝著湯一邊看著父母忙碌的身影,心里的疲憊一掃而空。嗯,沒錯了,這就是家的味道。
家,是我們避風的港灣,是我們休息的地方,有家人的地方便是家,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份獨屬于家的味道,就像是五味瓶,酸甜苦辣各有各的一種滋味,但在這濃郁的家的氣息中,包含著家中每個人的愛,讓這個家庭充滿著的,是愛的味道,是一種特別的味道!
【解析】這是一篇命題作文。請以“特別的味道”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審題可知,首先我們要明確特別的味道是什么味道,是“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奶奶的味道”?或者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或“酸、甜、苦、辣”等,或者是“成功”“失敗”等具體的感覺。我們以“家的味道”為主題行文,“家的味道”就是充滿“愛”的味道。我們在外面忍受了風吹雨打,回到家中,一杯熱茶,一頓熱飯,一句關心的話語讓人感到溫馨,感到溫暖,這就是“家的味道”。這個題目主要突出家人對我們的“愛”即可。選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見大,突出中心。好的文章都滲透著作者濃濃的情感,所以情感的抒發(fā)要真切,要細膩,只有寫出真情實感,才能打動讀者。
本文開篇用一組排比句引出中心“家的味道”,文中以并列段落寫出了“家的味道”就是“一碗白米飯,幾盤小菜”“家里的瓜籽”“家中的爭吵”,就是一種“愛”的味道。文中主題突出,思路清晰。文末照應開頭,再次點題,總結全文。讀書卡片
書本基本情況
書名
《昆蟲記》
評價
這本書被譽為“① ______ ”
作者
② ______ (國家)法布爾
書中主要內容
昆蟲名稱
昆蟲習性
③ ______
它的幼蟲在地下要待四年,才出洞蛻變;只能在陽光下活五個多星期;被稱為“夏天陽光下的歌唱家”。
④ ______
脖頸柔軟,大腿上又鋒利的齒刺;喜歡吃活食,嗜肉成性;善于利用“心理戰(zhàn)術”制服敵人;交配之后,雌性經常吃掉雄性;產卵時身體倒掛,一邊制造泡沫一邊產卵。
……
……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上海市靜安區(qū)七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默寫,現(xiàn)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詩歌鑒賞,作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上海市青浦區(qū)七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默寫,綜合性學習,現(xiàn)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作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上海市松江區(qū)七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默寫,綜合性學習,現(xiàn)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詩歌鑒賞,作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