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1.結(jié)合詩歌寫作背景,理解詩歌的主旨與情感。2.分析詩歌的語言,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畫面感。3.對比閱讀這幾首詩,理解早期白話新詩的共同特點。
卞之琳(1910-2000),生于江蘇海門,現(xiàn)當代詩人(“漢園三詩人”之一)、文學評論家、翻譯家。被公認為是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和現(xiàn)代派的代表詩人。他是徐志摩的學生。主要作品有:《漢園集》《雕蟲紀歷》《十年詩草》莎士比亞悲劇四種》《英國詩選》等。
整體感知——作者介紹
本詩選自卞之琳的《魚目集》,寫于1935年10月,是詩人的重要代表作。據(jù)詩人自己說,這首詩本來是一首詩中的四句,因只有這四句詩人感到滿意才保留下來,自成一篇,標題即由此而來。不料這首詩竟成了詩人流傳最廣,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詩。詩歌雖僅短短四行,卻用簡明的意象闡釋了深刻的哲理。
在身體或物體的表面加些附屬的東西,使美觀。
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這首詩由哪些意象構(gòu)成了一種朦朧的意境?
“站在橋上的你”“樓上看風景的人” “橋”“樓”“明月”“窗子”。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第一句中,“你”是看的主體,周圍的風景都是客體。
“看”與“被看”主客流轉(zhuǎn),富有意趣。
第一節(jié):第一個畫面,由“看”和“風景”構(gòu)成聯(lián)系,表達相對、平衡的概念。
第二句中,主客體轉(zhuǎn)換,“你”成了“看風景人”眼中的風景。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1935年10月
第二節(jié):第二個畫面,由“裝飾”建立關聯(lián),借助“明月”“窗子”“夢”,再一次表達相對、平衡的概念。
但此刻“你”的整個形象或許又進入了“別人”的夢中,成為別人夢中的“裝飾”,那個夢見“你”的“別人”成了主體,而變?yōu)閴糁腥说摹澳恪庇肿兂闪丝腕w。
怎樣理解詩中“人”與“風景”的關系?
“人”不僅是看風景的主體,有時也會成為別人眼中的“風景”,成為欣賞“風景”的客體。
“風景”有了“人”,“風景”才會有靈氣,才更生動。
怎么理解詩歌中的“你”?
“你”不再指詩歌情境中具體的個體,而是可以指稱任何人、人類的全體——“你”既可以是樓上的人,也可以是橋上的人;既可以是讀者,也可以是沒讀過詩的蕓蕓眾生?!澳恪薄ⅰ皹巧先恕?、無數(shù)個“你”,無數(shù)個“樓上人”,共同組成這個世界。
這首詩描繪了哪些畫面?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詩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疊的,由這些意象組合成了四個美麗而形象的畫面。這四個畫面又有什么聯(lián)系呢?
前兩個畫面,“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因為“看風景”這個動作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 后兩個畫面,“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在“裝飾”這一點上又產(chǎn)生了聯(lián)系。
看到的風景,進入夢里,將四個畫面交疊在一起。那橋、那水、那樓、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這一片淡雅、輕柔、迷蒙、縹緲的如織月色之中顯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愜意,充溢著奇幻色彩、蕩漾著溫馨情調(diào)。
從詩人描繪的四個相互聯(lián)系的畫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可以看風景,也可以成為風景;明月可以裝飾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裝飾別人的夢,人生可以互相裝飾。
這首詩蘊含著怎樣的哲理?
世間萬物本來就是相對的,互相依存,息息相關。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不論自覺與不自覺,都可能發(fā)生這樣或那樣的相對關系。
《斷章》一詩借助如此平常的現(xiàn)象,容納了如此豐富的內(nèi)容。學完詩歌,你獲得了怎樣的啟迪?
詩人通過描繪四幅人物與事物之間的剪影,帶給我們豐富的哲思。啟迪我們: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zhuǎn)化,并不是絕對和孤立存在的。
語言清新平淡,意蘊含蓄深遠。
四行詩寫了四個十分平常卻生動形象的生活畫面,幾個毫不相干的事物經(jīng)過詩人的精心構(gòu)思與組合,變得十分耐人尋味:人可以看風景,也可以成為別人的風景;明月可以裝飾你的窗子,反過來,你也可以裝飾別人的夢,可見宇宙萬物是相互依存、息息相關的。詩歌通過這些平淡易懂的句子,闡釋了豐富的哲理。
建筑美 第一句:8個字第二句:9個字第三句:9個字第四句:8個字
整首詩從形式上構(gòu)成了兩個對稱的梯形圖案,如一條中軸線兩邊排列著兩棟建筑,完整、協(xié)調(diào),詩歌形式給人莊重統(tǒng)一的感覺。
語言美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和“看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看”這一動詞沒有變,而看到的主體或客體卻發(fā)生了互換;“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和“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也是同樣的句法。這種類似“頂針”的手法,不僅使詩句的首尾相聯(lián),加強了詩句的銜接和語言的密度,主語和賓語、主體意象和客體意象互換,增強了詩畫意境的統(tǒng)一,造成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情調(diào)。
畫面美 詩歌雖沒有對風景著力描繪,但“橋”“樓”“看風景的人”等惹人聯(lián)想:水、船、樹、花、竹、山、船歌、鳥鳴……若隱若現(xiàn)的虛化背景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回味無窮。人與物的框架勾勒出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畫。
《斷章》一詩給予你怎樣的生活啟示?
探究一:物與我、我與他、他與你之間都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每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我們在被別人影響,也同樣影響著別人。
探究二:靜靜地看風景,靜靜地讓自己成為別人的風景,不也很快樂嗎?
探究三:“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不必追問,無須深究,此時無聲勝有聲,只是此刻,就很美。
探究四:若能成為你眼中的風景,若能裝飾你的夢,也是我小小價值的體現(xiàn)。
課外閱讀《魚目集》,并嘗試寫小詩。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斷章精品課件ppt,共3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簡介,課文簡介,風雨吟,概括本文主旨,作者介紹,寫作背景,初步感知,整體感知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斷章課文內(nèi)容ppt課件,共1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卞之琳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3* 短詩五首斷章評優(yōu)課ppt課件,共1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新課導入,文題解讀,寫作背景,整體感知,合作探究,本文主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