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走山水足跡感受古人情懷——《赤壁賦》《登泰山記》群文閱讀有著豐厚歷史底蘊的湖北黃州和得天獨厚旅游資源的泰安,聯(lián)名發(fā)起了以“重走山水足跡,感受古人情懷”為主題出游項目設(shè)計征集活動。請同學(xué)參考《赤壁賦》和《登泰山記》,為當(dāng)?shù)卣鲅垣I策。一山一水爭芳華壹登山臨水賞其景貳《赤壁賦》《登泰山記》兩篇文章都描繪了當(dāng)?shù)鬲氂械纳剿谰?,文中哪個畫面是你的“心動點”?如果讓你為當(dāng)?shù)刂谱骱髢?nèi)容,你會選擇哪一處經(jīng)典的景色描寫?《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赤壁水月圖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fù)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fēng)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蛟?,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登高臨雪圖泰山日出圖知人論世感其情叁設(shè)計文旅項目,擬寫項目解說詞,更為重要的是感受古人情懷。為了幫助游客在游覽時更好地與山水共情,一起來探討蘇軾和姚鼐如何在山水中實現(xiàn)了精神突圍。蘇軾的精神困惑——人生失意,被貶黃州水月自然之水月靜謐、朦朧喜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蘇軾的精神困惑——人生失意,被貶黃州水月歷史之水月渺小、短暫悲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蘇軾的精神困惑——人生失意,被貶黃州水月哲理之水月物我合一喜逝,未嘗往;盈虛,卒莫消長;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姚鼐的精神困惑——學(xué)術(shù)分歧,辭官不悅山日壯美恢弘、燦爛蓬勃險峻難攀、壯麗如畫排遣苦悶錘煉意志充滿希望堅定志向蘇軾姚鼐元豐八年 升任朝奉郎知登州元祐四年 政見不合,出知杭州元祐六年 受人攻擊,調(diào)知潁州紹圣元年 新黨執(zhí)政,惠州安置紹圣四年 再貶瓊州,儋州安置乾隆41-43年 主持揚州梅花書院乾隆45-52年 主持安慶敬敷書院乾隆53-54年 主持徽州紫陽書院乾隆55年-嘉慶5年 主持江寧鐘山書院嘉慶20年 卒于江寧中山書院且看《赤壁賦》《登泰山記》后的二人姚面對不公正的人生,果斷舍棄黑暗,尋求另一片天地,迎接新的朝陽,在激蕩中走出坦蕩。堅守本心蘇蘇東坡把儒家用世之意,與道家曠觀之精神,作了一個極圓滿的融合?!~嘉瑩樂觀曠達 請再搜集一些寫泰山或赤壁的詩文,探討文人寄托在泰山和赤壁上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意義,完善解說詞。課后作業(yè)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