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網(wǎng)絡(luò)式”復(fù)習(xí)法:即采用章、節(jié)、標題、要點四個層次對教材進行梳理;
2.提高“回頭率”:為了防止遺忘,就要采用提高“回頭率”的`方法,即看完一節(jié)、一章、一部分之后,再回頭掃視一遍,這樣知識得到了系統(tǒng)的鞏固,效果很好;
3.“空想法”:所謂空想法就是不看課本回想看過的內(nèi)容;或看課本的大綱填充細節(jié);
4.樹形圖:選出一本較有代表性的參考書,通讀全書后,理出該領(lǐng)域研究的主要線索。
5.梳理錯題法:把綜合復(fù)習(xí)階段做過的所有習(xí)題重新瀏覽一遍;
6.“齊頭并進”法:在復(fù)習(xí)過程中,由于要復(fù)習(xí)的學(xué)科多,所以必須合理安排時間。
第07章 力(高頻考點精講)
考點01 力
【高頻考點精講】
一、力和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注意事項:
①一個力的產(chǎn)生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且同時存在。
②單獨一個物體不能產(chǎn)生力的作用。
③力的作用可發(fā)生在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也可以發(fā)生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間(磁體間的吸引力或排斥力)。
(3)判斷力的存在可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來判斷。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是指物體的快慢和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
舉例:小車在推力作用下由靜止變?yōu)檫\動;守門員接住飛來的足球。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舉例:彈簧被拉長,彈弓被拉彎。
二、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圖
1、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N。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有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的三要素。
(1)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
(2)線段末端箭頭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3)線段的起點或者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熱點題型精練】
1.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精彩的賽龍舟比賽在全國各地舉行,如圖,用槳在水中劃龍舟時,使龍舟前進的力是( )
A.水對槳的推力B.槳對水的推力
C.龍舟受到的浮力D.龍舟受到的重力
解:運動員用槳向后劃水,對水施加力的作用,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會對船槳產(chǎn)生向前的反作用力使龍舟前進,因此使龍舟前進的力是水對槳的推力,故A正確。
答案:A。
2.在如圖所示的四個力中,力的作用效果與其他三個力不同的是( )
A.拉力器被拉長 B.橫桿被壓彎
C.彈弓被拉開 D.小球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
解:A、拉力器被拉長,力改變了拉力器的形狀;
B、跳板被壓彎,力改變了跳板的形狀;
C、弓被拉開,手對弓的拉力改變了弓的形狀;
D、小鐵球受到磁鐵吸引力的作用,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由此可知,D中力的作用效果與其它三個力所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答案:D。
3.2022年2月6日,中國女足在亞洲杯決賽中3:2擊敗韓國隊,奪得亞洲杯冠軍。運動員的腳踢在球的恰當位置,球會劃過一道弧線飛轉(zhuǎn)過守門員而使球進入球門,這就是所謂的“香蕉球”。這里“恰當?shù)奈恢谩?,從力的三要素分析是指力的? )
A.大小B.作用點C.方向D.以上都是
解:運動員的腳踢在球的恰當位置,球會劃過一道弧線飛轉(zhuǎn)過守門員而使球進入球門,是因為擊球的作用點不同造成的。
答案:B。
4.下列體育項目中的一些現(xiàn)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來解釋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圖甲中,游泳運動員向后劃水,身體前進
B.圖乙中,鉛球運動員投出鉛球后,身體隨著向前傾倒
C.圖丙中,跳水運動員踩踏跳板,身體向上跳起
D.圖丁中,輪滑運動員用力推墻身體離墻而去
解:A、游泳運動員向后劃水,給水施加了一個向后力,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也會給人的身體一個向前的力,身體前進,故A不符合題意;
B、鉛球運動員投出鉛球后,身體由于慣性會向前傾倒,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來解釋,故B符合題意;
C、跳水運動員踩踏跳板,給踏板施加了一個力,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踏板也會給人的身體一個向上的力,身體向上跳起,故C不符合題意;
D、輪滑運動員用力推墻,運動員給墻施加了一個力,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墻會給身體施加一個力,身體離墻而去,故D不符合題意。
答案:B。
5.如圖所示,用球拍擊球時,球拍變形,同時球被球拍反彈飛出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現(xiàn)象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B.該現(xiàn)象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C.該現(xiàn)象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球拍變形是由于球拍對球的作用力
解:A、用球拍擊球時,球拍變形,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故A正確。
B、球被球拍反彈飛出去,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故B正確。
C、用球拍擊球時,球拍變形,同時球被球拍反彈飛出去,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球拍變形是由于球?qū)η蚺牡淖饔昧Γ蔇錯誤。
答案:D。
6.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如圖所示,在一次大雪過后,一輛汽車陷入雪中,幾名路人自發(fā)組成救助團隊,一起用力將車推了出去,此過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tài) ;路上留下幾人深深的腳印,說明力還可以改變物體的 形狀 。
解:一輛汽車陷入雪中,幾名路人自發(fā)組成救助團隊,一起用力將車推了出去,車由靜止變?yōu)檫\動,此過程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路上留下幾人深深的腳印,說明力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答案:運動狀態(tài);形狀。
7.如圖所示,門把手一般裝在距離門軸較遠的位置,便于打開門,是因為力的 作用點 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解:門把手總是安裝在離門軸較遠的地方而不是較近處,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點有關(guān)。
答案:作用點。
8.如圖所示,某人用12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輕質(zhì)彈簧,彈簧對手的拉力 等于 12N(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體是 彈簧 。
解:(1)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大小相等;故人用12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輕質(zhì)彈簧,彈簧對手的拉力也為12N;
(2)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體是彈簧;
答案:等于;彈簧。
9.小張同學(xué)做了一個實驗,來驗證力的三要素對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如圖所示,用一個彈性較好的鋼片固定在桌邊,在鋼片上用細線掛鉤碼(小張使用的鉤碼規(guī)格相同),通過鋼片受力而發(fā)生的形變來研究問題。
(1)通過(a)和(c)中鋼片的形變程度,可以得出結(jié)論: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大小 有關(guān)。
(2)通過比較(a)和 (b) 中鋼片的形變程度,可以得出結(jié)論: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guān)。
(3)通過比較(a)和(d)中鋼片的形變程度,可以得出結(jié)論: 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guān) 。
(4)在本實驗中,小張采用的研究方法叫做 控制變量 法和轉(zhuǎn)換法。
解:(1)(a)和(c)所掛鉤碼重力不同,位置相同,對鋼片拉力方向也相同,所以,通過(a)和(c)中鋼片的形變程度,可以得出結(jié)論: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guān)。
(2)(a)和(b)中所掛鉤碼的位置不同,重力相同,對鋼片拉力方向也相同,所以,通過比較(a)和(b)中鋼片的形變程度,可以得出結(jié)論: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guān)。
(3)(a)和(d)中所掛鉤碼的重力相等,位置相同,對鋼片的拉力方向不同,所以通過比較(a)和(d)中鋼片的形變程度,可以得出結(jié)論: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guān)。
(4)實驗中,采用了每次控制兩個變量不變,只通過改變一個變量來探究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所以采用了控制變量法。
答案:(1)大??;(2)(b);(3)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guān);(4)控制變量。
考點02 彈力
【高頻考點精講】
一、彈力
1、彈性和塑性
(1)物體受力時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自動恢復(fù)到原來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zhì)叫做彈性。
(2)物體受力時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時不能自動恢復(fù)到原來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zhì)叫做塑性。
2、定義: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例如:壓力,支持力,拉力。
3、產(chǎn)生條件:接觸并擠壓。
二、彈簧測力計
1、彈簧測力計(彈簧秤)工作原理: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伸長量和所受拉力成正比。即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注意:伸長量是彈簧長度的變化量。
2、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注意事項
(1)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過它的測量范圍,否則會損壞測力計。
(2)使用前指針要校零。如果不能調(diào)節(jié)歸零,應(yīng)該在讀數(shù)后減去起始時示數(shù),才是被測力的大小。
(3)被測力的方向與彈簧軸線的方向一致,以免掛鉤桿與外殼之間產(chǎn)生過大的摩擦。
(4)指針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視線要與刻度線垂直。
【熱點題型精練】
10.如圖所示的四種情景,所受到的力不屬于彈力的是( )
A. 跳板對運動員的支持力B.弦對箭的推力
C.竹子對熊貓的拉力D.磁鐵對大頭針的吸引力
解:
A、運動員壓跳板,使跳板變彎,跳板發(fā)生彈性形變產(chǎn)生彈力,跳板對運動員的支持力是彈力,故A不符合題意;
B、運動員拉開弓,弓發(fā)生彈性形變產(chǎn)生彈力,弦對箭的推力是彈力,故B不符合題意;
C、熊貓向下拉竹子,竹子發(fā)生彈性形變產(chǎn)生彈力,竹子對熊貓的拉力是彈力,故C不符合題意;
D、磁鐵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質(zhì)的性質(zhì),不是彈力,故D符合題意。
答案:D。
11.三名運動員用同一根彈簧拉力器測臂力,結(jié)果每個人都能把雙臂伸直,且均未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運動員甲雙臂最長、運動員乙臂力最大、運動員丙最強壯。關(guān)于他們雙臂伸直時對拉力器的拉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員甲的拉力最大
B.運動員乙的拉力最大
C.運動員丙的拉力最大
D.三名運動員的拉力一樣大
解: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彈簧伸長越長,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越大,人對彈簧施加的拉力也越大;
對于甲、乙、丙三名運動員而言,雙臂越長的人,彈簧的伸長量越大,人所用的拉力越大,所以運動員甲雙臂最長,拉力最大,故A正確,BCD錯誤;
答案:A。
12.用橡皮筋、回形針、棉線、小瓶蓋、牙膏盒、鐵絲、鉤碼和刻度尺等,做一個如圖所示的橡皮筋測力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利用相同鉤碼拉伸橡皮筋標注刻度
B.此測力計的刻度值應(yīng)該是上大下小
C.所制作的測力計只能測量物體重力
D.不同橡皮筋做的測力計量程都相同
解:A、鉤碼上標有質(zhì)量的數(shù)值,且每個鉤碼的質(zhì)量相同,故可以用鉤碼拉伸皮筋標注刻度,故A正確;
B、在彈性限度內(nèi),橡皮筋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此測力計的刻度值應(yīng)該是上小下大,故B錯誤;
C、所制作的測力計可以測量重力,也可以測量其它力,例如拉力,故C錯誤;
D、橡皮筋的長短、粗細都影響著測力計的量程,所以不同橡皮筋做的測力計量程不相同,故D錯誤。
答案:A。
13.如圖中甲、乙、丙、丁四根彈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墻上,圖中所示的力F均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為一條直線上,四根彈簧在力的作用下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其長度分別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L甲<L丙 L乙>L丁B.L甲=L丙 L乙=L丁
C.L甲<L丙 L乙=L丁D.L甲=L丙 L乙>L丁
解:由圖可知,圖甲和丙的力都會使彈簧伸長,圖乙和圖丁的力都會使彈簧壓縮;
在圖甲中,力F通過彈簧傳遞給墻,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墻對彈簧施加的力等于F,方向水平向左,所以圖甲和圖丙的作用力情況相同,效果相同,故它們伸長的長度相同,所以L甲=L丙;
在圖乙中,力F通過彈簧傳遞給墻,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墻對彈簧施加的力等于F,方向水平向右,所以圖乙和圖丁的作用力情況相同,效果相同,故它們縮短的長度相同。所以L乙=L丁。
答案:B。
14.一個足球放在一塊長木板上,如圖所示,木板和足球均發(fā)生了彈性形變,關(guān)于它們彈力的情況,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木板被壓彎是由于木板產(chǎn)生彈力造成的
B.足球產(chǎn)生的彈力作用在木板上
C.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因為木板發(fā)生了彈性形變
D.足球產(chǎn)生的彈力就是足球?qū)δ景宓膲毫?br>解:A、木板被壓彎是由于足球產(chǎn)生的彈力造成的,故A錯誤;
B、木板對足球有彈力的作用,物體間力作用是相互的,足球產(chǎn)生的彈力作用在木板上,故B正確;
C、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由木板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故C正確;
D、足球產(chǎn)生的彈力就是足球因為受到重力對木板產(chǎn)生壓力的結(jié)果,故D正確。
答案:A。
15.小欣給爸爸拿圖中所示的茶杯,不小心失手,茶杯蓋和茶杯同時掉落地上。若忽略空氣阻力,茶杯蓋和茶杯在空中自由下落的過程中,二者之間 沒有 (選填“有”或“沒有”)彈力,理由是 二者是相對靜止的,只接觸了,但沒有發(fā)生擠壓 。
解:茶杯蓋和茶杯在空中自由下落的過程中,它們是相對靜止的,二者只接觸了,但沒有發(fā)生擠壓(即沒有發(fā)生彈性形變),所以二者之間沒有彈力;
答案:沒有;二者是相對靜止的,只接觸了,但沒有發(fā)生擠壓。
16.如圖,靜止的彈簧測力計兩端受到方向相反、大小都為6N的力F1和F2,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6 N,測力計中的彈簧伸長了6cm;當范范用力將里面的彈簧拉長了8cm時(此時彈簧仍在彈性限度內(nèi)),范范施加給彈簧的拉力是 8 N。
解:
①靜止的彈簧測力計兩端受到方向相反、大小都為6N的力F1和F2的作用,那么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6N;
②彈簧測力計受到6N拉力時,伸長了6cm,所以伸長了8cm時,受到的拉力為8cm×6N6cmN=8N。
答案:6;8。
17.如圖1,把輕質(zhì)彈簧(忽略彈簧重力)掛在鐵架臺上,并在彈簧旁安裝刻度尺,在彈簧下端掛上鉤碼,測得彈簧的長度1與鉤碼對彈簧的拉力F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2所示。
(1)當彈簧未掛鉤碼時,F(xiàn)= 0 N,彈簧的長度為 4 cm。
(2)當彈簧的長度為6cm時,彈簧上所掛鉤碼重 2 N。
解:(1)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可知,當彈簧未掛鉤碼時F=0N,彈簧的長度為4cm,因此彈簧的原長為4cm;此時伸長的長度為0cm;
(2)由圖中數(shù)據(jù)知,當彈簧的伸長達到6cm時,彈簧上所掛鉤碼重2N。
答案:(1)0;4;(2)2。
18.為研究橡皮筋是否也與彈簧有類似的性質(zhì),某實驗小組的同學(xué)對A、B兩根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橡皮筋進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測力計。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鉤碼(圖甲所示),記錄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長量△x,根據(jù)多組測量數(shù)據(jù)畫出的圖線如圖乙所示。
(1)當在兩根橡皮筋上都懸掛重為6N的鉤碼時,橡皮筋A(yù)的伸長量為 12 cm,橡皮筋B的伸長量為 6 cm。
(2)分別用這兩根橡皮筋制成測力計,則用橡皮筋 B 制成的測力計量程大,用橡皮筋 A 制成的測力計測量的精確程度高(均選填“A”或“B”)。
(3)將本實驗中相同的兩根橡皮筋A(yù)并聯(lián)起來可以制成量程更大的彈簧測力計,能夠測量力的最大值為 20 N。
解:
(1)由圖乙可知,A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0N的情況下,B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5N的情況下,橡皮筋伸長量△x與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變化關(guān)系為一直線,
說明橡皮筋的伸長△x與受到接力F成正比例函數(shù)的關(guān)系,F(xiàn)A=kA△xA,F(xiàn)B=kB△xB,
由圖知,當FA=5N,△xA=10cm;FB=10N,△xB=10cm,
將上面的數(shù)據(jù)分別代入FA=kA△xA、FB=kB△xB得:kA=0.5N/cm、kB=1N/cm,
因此FA=0.5△xA,F(xiàn)B=△xB,
所以,當在兩根橡皮筋上懸掛重力為6N的物體時,
橡皮筋A(yù)的伸長量為△xA=6N0.5cm=12cm,橡皮筋B的伸長量為△xB=61cm=6cm;
(2)測力計是根據(jù)在測量范圍內(nèi),橡皮筋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由圖乙知,A的量程為0﹣10N,B的量程為0﹣15N,則用橡皮筋 B制成的測力計量程大;
由圖乙可知,在測量范圍內(nèi),如F=5N時,用橡皮筋A(yù)制成的測力計伸長10cm,而用橡皮筋B制成的測力計伸長5cm,所以,用橡皮筋A(yù)制成的測力測量的精確程度高;
(3)將兩根A并聯(lián),每根橡皮筋最大受到10N的拉力,根據(jù)合力的知識,兩根橡皮筋并聯(lián)起來的彈簧測力計能夠測量力的最大值應(yīng)為20N。
答案:(1)12;6;(2)B;A;(3)20。
考點03 重力
【高頻考點精講】
一、重力
1、定義: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符號:G,單位:N。
3、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
二、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
(1)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zhì)量成正比。
(2)公式:G = mg 或 ,其中g(shù) = 9.8 N/㎏,粗略計算可以取g = 10 N/kg。
注意:利用公式G = mg進行計算時,質(zhì)量m的單位必須是 ㎏。
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應(yīng)用:根據(jù)重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制成了重垂線來檢查墻壁是否豎直,也可改進后檢查窗臺、桌面是否水平。
3、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1)形狀規(guī)則、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例如,球的重心是它的球心。為了研究問題方便,在受力物體上畫力的示意圖時,常常把力的作用點畫在重心上。
(2)形狀不規(guī)則的物體可以使用“懸掛法”確定重心的位置。
(3)重心越低,穩(wěn)定性越好。
【熱點題型精練】
19.如圖所示,為正在太空中運行的我國天宮空間站,假設(shè)該空間站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則駐留在空間站中的航天員們不能完成的是( )
A.用彈簧測力計測拉力
B.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zhì)量
C.讓筆記本懸浮在空中
D.用握力棒鍛煉臂力
解:
A、太空中雖然失重,但彈簧的彈力依然存在,所以用彈簧測力計測拉力是可以進行的,故A能完成;
B、雖然物體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即質(zhì)量不會隨位置的改變而改變,但質(zhì)量的測量需要借助物體的重力來進行,所以在失重狀態(tài)下,用天平測物體的質(zhì)量是無法實現(xiàn)的,故B不能完成;
C、太空中物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因此,可以讓筆記本懸浮在空中,故C能完成;
D、太空中雖然失重,但彈力依然存在,所以用握力棒鍛煉臂力是可行的,故D能完成。
答案:B。
20.月球?qū)λ砻娓浇奈矬w也有引力,這個力大約是地球地面附近同一物體引力的16,一個連同隨身裝備共120kg航天員達到月球表面,月球?qū)λ囊Υ蠹s是( )
A.120NB.200NC.1200ND.9600N
解:月球?qū)λ囊Γ?br>G=mg月=m16g地=120kg×16×10N/kg=200N;
答案:B。
21.如圖所示的圖象中,能正確反映重力和質(zhì)量關(guān)系的是( )
A. B. C. D.
解:
A、圖象表示物體的重力與質(zhì)量大小無關(guān),故A錯誤;
B、此圖象表示重力隨質(zhì)量增大而減小,故B錯誤;
C、圖象中的開始點未在原點,表示質(zhì)量為0時,物體仍然受到重力作用,故C錯誤;
D、物體的重力G與質(zhì)量m成正比,此圖象能反映G與m間關(guān)系,表示正比例函數(shù),故D正確;
答案:D。
22.北京冬奧會上,我國選手蘇翊鳴取得了一金一銀的好成績。如圖是他在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比賽中的場景,此時他所受重力示意圖正確的是( )
A. B. C. D.
解:從運動員的重心開始,沿豎直向下的方向畫一條有向線段,并在線段末尾標上字母G,即為其所受重力示意圖,由各選項圖可知,AC圖方向錯誤,B圖作用點錯誤,D圖正確。
答案:D。
23.西安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皮卡晨的精彩表演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如圖),“不倒翁”被側(cè)倒后會自動立起來,其原理是( )
A.重力小,可以忽略B.重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C.重心低,更穩(wěn)定D.里面有自動升降的裝置
解:不倒翁的底部填充重物,是用降低重心的方法來提高穩(wěn)定程度。
答案:C。
24.如圖,汽車向右行駛過程中,小球突然向右擺動,此時小球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豎直向下 ,小球共受到 2 個力的作用(忽略空氣阻力)。
解:(1)小球突然向右擺動,重力的方向與小球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此時小球所受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2)通過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可知,若忽略空氣阻力不計,此時小球共受到繩子對它的拉力和地球?qū)λ奈蓚€力的作用。
答案:豎直向下;2。
25.通過銀幕,看著宇航員在失重狀態(tài)下的太空中工作,的確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假如你自己是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員,在你面前有一大塊與你相對靜止的太空巨石,你用力向前將它推開……請你展開想象,你將會怎樣?
向后運動 ,其原因是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解:假如你自己是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員,在你面前有一大塊與你相對靜止的太空巨石,你用力向前將它推開,人會受到巨石的反作用力,故人會向后運動,原因是: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向后運動;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6.小金對太空中的星球比較感興趣,他從網(wǎng)上查得:甲、乙兩個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G)與其質(zhì)量(m)的關(guān)系如圖,從圖中信息可知,相同質(zhì)量的物體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大于 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據(jù)圖可得甲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G與其質(zhì)量m的關(guān)系式是 G=m×15N/kg 。
解:由圖可知,當質(zhì)量都為8kg時,甲的重力為120N,乙的重力為40N,則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甲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120N時,與其質(zhì)量m=8kg的比值為:120N8kg=15N/kg,則重力G與其質(zhì)量m的關(guān)系式為:G=m×15N/kg。
答案:大于;G=m×15N/kg。
27.形狀規(guī)則、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它的重心在它的 幾何中心 上。圖所示為質(zhì)量分布均勻但形狀不規(guī)則帶有小孔的薄木板,請用細棉線、刻度尺、筆和鐵架臺來確定它的重心。
(1)操作方法: ①用細棉線系住小孔將不規(guī)則的薄木板懸掛起來,當木板靜止時,用筆和刻度尺在木板上畫出重力的作用線AB;
②利用同樣的方法再畫出另一重力作用線CD 。
(2)判斷方法: AB、CD的交點 即為薄木板的重心。
(3)實驗中沒有利用到的物理知識: ③ (填寫序號)
①二力平衡的條件
②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③重力的大小跟物體質(zhì)量成正比
解:形狀規(guī)則且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其重心才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上。
(1)①用細棉線系住小孔將不規(guī)則的薄木板懸掛起來,當木板靜止時,用筆和刻度尺在木板上畫出重力的作用線AB;
②利用同樣的方法再畫出另一重力作用線CD;
(2)AB、CD的交點就是薄木板的重心。
(3)木板靜止時,根據(jù)二力平衡知識可知,受到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由于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這樣可保證重心一定在所畫的線上,而兩條線的交點就是重心的位置。
綜上所述,本實驗沒有用到的物理知識的③。
答案:幾何中心;
(1)用細棉線系住小孔將不規(guī)則的薄木板懸掛起來,當木板靜止時,用筆和刻度尺在木板上畫出重力的作用線AB;
②利用同樣的方法再畫出另一重力作用線CD;
(2)AB、CD的交點;
(3)③。
這是一份第20章 電與磁(高頻考點精講)-最新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練(全國通用),文件包含第20章電與磁高頻考點精講原卷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選全國通用docx、第20章電與磁高頻考點精講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選全國通用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5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16章 電壓 電阻(高頻考點精講)-最新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練(全國通用),文件包含第16章電壓電阻高頻考點精講原卷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選全國通用docx、第16章電壓電阻高頻考點精講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選全國通用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4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13章 內(nèi)能(高頻考點精講)-最新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練(全國通用),文件包含第13章內(nèi)能高頻考點精講原卷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選全國通用docx、第13章內(nèi)能高頻考點精講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高頻考點精講與易錯題精選全國通用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3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