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益(748—約829),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唐代邊塞詩人。其詩雖不乏壯詞,但偏于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心情,不復(fù)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diào)。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律體詩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本詩選自《李益詩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內(nèi)蒙古杭錦后旗烏加河北岸。一說,指唐代靈州的受降城,故址在今寧夏靈武西南。
夜上受降城聞笛李 益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詩意:回樂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猶如秋霜。 賞析:第一、二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烽火臺前大漠如雪,受降城外月色如霜,營造了一種荒涼、凄冷的氛圍,展現(xiàn)了邊塞生活的凄苦,為下文表現(xiàn)征人思鄉(xiāng)設(shè)定了情境,也渲染了詩人愁慘凄涼的心境,表達了詩人身處邊塞的孤獨之感。
烽火臺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說,當(dāng)作“回樂峰”,山峰名,在回樂縣(今寧夏靈武西南)。
詩意: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一夜間征人都在眺望故鄉(xiāng)。 賞析:第三句寫登樓所聞之笛聲,蘆笛聲凄涼幽怨,陡然喚醒了“征人” 的思鄉(xiāng)情緒,自然引出第四句的抒情?!耙灰埂睂懗隽苏魅送l(xiāng)時間之長,“盡”表現(xiàn)了這種思鄉(xiāng)之情不局限于一人,而是所有的“征人”,充分表現(xiàn)了“征人”的思鄉(xiāng)之切。
一種笛類樂器,以蘆葉為管。
這首詩通過描寫邊塞的凄冷和戍邊將士“聞笛”時“盡望鄉(xiāng)”的舉動,表達了詩人和將士們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1.理解性默寫。(1)《夜上受降城聞笛》中描寫登城遠望景色,營造了一種荒涼、凄冷的氛圍,展現(xiàn)了邊塞生活的凄苦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夜上受降城聞笛》中寫戍邊將士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這是一份語文七年級上冊(2024)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岑參課文內(nèi)容ppt課件,共1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邊塞詩家國情,邊塞詩,學(xué)習(xí)任務(wù),初讀詩歌感知鄉(xiāng)愁,真正的邊塞詩人,再讀詩歌品讀意象,讀懂詩人比較情感,過去有酒喝,過去有菊賞,因為過去是大唐盛世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教案配套ppt課件,共2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直接抒情,烘托鋪墊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示范課ppt課件,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教學(xué)目標(biāo),重點難點,邊塞詩,讀通詩意,欣賞并領(lǐng)悟詩文,總結(jié)拓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