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能 發(fā)光的物體,月亮 光源。
2.規(guī)律:光在 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3.常見的現(xiàn)象:
(1)影子的形成:光被 的物體擋住形成陰影;
(2)日食、月食;
(3)小孔成像:成 立的 像;像的形狀與物體的形成 ,與孔的形狀 ;像的大小與物距、像距有關,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 。
4.光速:
(1)光在真空(或空氣)速度:c= m/s= km/s;
(2)光的傳播不需要 ;
(3)光在不同介質(zhì)中速度不同;
(4)光源: 單位。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射到物體表面時,有一部分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
2.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內(nèi)。(三線共面)
(2)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 兩側(cè)。(兩線分居)
(3)反射角 入射角。(兩角相等)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三、平面鏡成像
1.原理: 。
2.特點:
(1)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 ;
(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
(3)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
(4)平面鏡成的像是 像。
3.球面鏡
(1)凸面鏡:對光線有 作用;
(2)凹面鏡:對光線有 作用。
四、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zhì) 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傳播方向會發(fā)生 的現(xiàn)象。
2.光的折射定律:
(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 平面內(nèi);
(2)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 ;
(3)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質(zhì)中,折射光線 法線偏折,即折射角 入射角;
(4)當光垂直射向介質(zhì)表面時,傳播方向 。
五、光的色散
1.定義:太陽光通過棱鏡后被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
2.現(xiàn)象:在白屏上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顏色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
3.光的三原色: 。
4.看不見的光:
(1)紅外線:紅光之外的輻射叫做紅外線;
(2)紫外線:紫光之外的輻射叫做紫外線。
高頻考點過關
考點一:光現(xiàn)象辨識
1.(2022?西藏)扎西同學觀察到以下生活現(xiàn)象,其中可以用光的反射解釋的是( )
A.手影B.鉛筆“錯位”
C.貓照鏡子D.三棱鏡分解白光
2.(2022?呼和浩特)日出東方,萬物光明;林間疏影,潭影映人。上面句中,林間疏影與潭影映人,是兩種光學現(xiàn)象,其原理與下面兩幅圖的光學原理相同,這兩幅圖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②和④
3.(2022?淄博)小孔成像現(xiàn)象最早被《墨經(jīng)》記載。下列現(xiàn)象與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B.雨后彩虹C.立竿見影D.海市蜃樓
4.(2022?威海)如圖所示,一輛玩具車放入水中,從側(cè)面看車輪浸入水中的部分變“扁”了,其原因是發(fā)生了( )
A.光的直線傳播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5.(2022?遼寧)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下列詩詞涉及光學知識,對其解釋正確的是( )
A.“起舞弄清影”,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
B.“明鏡可鑒形”,明鏡成像是因為光發(fā)生了折射
C.“潭清疑水淺”,潭水看起來淺是因為光發(fā)生了反射
D.“瀑水噴成虹”,彩虹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
6.(2022?常州)鳥兒白天會將玻璃幕墻看成藍天白云,黃昏會透過玻璃看到明亮室內(nèi)的綠色植物,導致其貿(mào)然飛往撞擊受傷。鳥兒在如圖所示位置所見情景,是因為在玻璃與空氣分界面處分別發(fā)生( )
A.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B.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光的直線傳播
D.光的直線傳播,光的折射
考點二:光的反射、折射特點
7.(2022?寧波)如圖所示是實驗室中的毛玻璃片,一面磨砂,一面平滑。為了分辨這兩個面,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用手去觸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
B.用激光筆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個亮點的一面是平滑面
C.壓力相同時,與同一水平桌面之間滑動摩擦力較大的一面是磨砂面
D.透過毛玻璃片看不清遠處物體,朝向眼睛的一面是平滑面
8.(2022?牡丹江)下列正確表示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的光路是( )
A.B.
C.D.
9.(2022?揚州)在天宮課堂中,航天員王亞平將空氣注入水球,形成的氣泡球與水球的球心都在O點。一束光線從空氣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圖所示,其中球心O與入射點O1的連線為法線。則進入氣泡球的折射光線可能為( )
A.①B.②C.③D.④
10.(2022?盤錦)電影院的幕布表面比較粗糙,這是為了使放映機發(fā)出的光在幕布上發(fā)生 反射,該反射的每一條光線在反射時都 (選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1.(2021?連云港)如圖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筆向空水槽底部固定點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內(nèi)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點,此時光斑在O點 側(cè),這是因為發(fā)生了 現(xiàn)象。打開水槽底部水龍頭緩慢放水,同時觀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 移動。
12.(2021?宜賓)如圖,一束太陽光斜射到三棱鏡上,經(jīng)三棱鏡折射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這是光的 現(xiàn)象(選填“色散”或“反射”);a、b兩條光線可能是紅光或紫光,其中 是紅光(選填“a”或“b”)。
13.(2022?達州)2022年4月28日,君君中午一進家門就激動地喊道:“媽媽快看,太陽好漂亮!”媽媽到陽臺往天空一看,原來達州上空出現(xiàn)了漂亮的日暈。日暈,又叫圓虹,是一種大氣光學現(xiàn)象。它形成的原因是:在高空中有卷層云時,高空中會飄浮著無數(shù)由水蒸氣 (填物態(tài)變化)成的冰晶,當光線射入卷層云中的冰晶后會發(fā)生反射和 ,太陽光被分解成紅、黃、綠、紫等多種色光,這樣太陽周圍就出現(xiàn)一個巨大的彩色光環(huán),稱為暈。
考點三:平面鏡成像特點及應用
14.(2022?濱州)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觀察到的蠟燭的像更清晰
B.只要把光屏放在恰當?shù)奈恢茫湍艹薪拥较灎T的像
C.蠟燭距玻璃板越遠,蠟燭的像就越小
D.只把玻璃板向左平移,蠟燭的像的位置不變
15.(2022?鄂州)起床后,你開始洗漱,洗完臉照鏡子,鏡子里出現(xiàn)了你的像。關于平面鏡成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成的像是實像
B.成像大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有關
C.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D.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16.(2022?貴陽)如圖甲所示,轎車司機從右后視鏡中觀察到同向駛來一輛越野車,下一時刻越野車在后視鏡中的位置如圖乙所示。設兩車均勻速向前行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后視鏡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越野車在轎車司機的左后方行駛
C.越野車比轎車行駛的速度大
D.越野車相對于轎車是靜止的
17.(2022?連云港)一只小鳥在平靜的湖面上飛過,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
A.小鳥在湖中所成的像是實像
B.小鳥靠近湖面時,像遠離湖面
C.小鳥在湖中的像始終和小鳥一樣大
D.小鳥到湖面的距離大于像到湖面的距離
18.(2021?柳州)如圖所示,一塊平面鏡摔碎成大小不同的兩塊鏡片后重新組合在一起,關于兩塊鏡片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塊鏡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B.兩塊鏡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C.兩塊鏡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D.兩塊鏡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19.(2021?玉林)如圖所示,是從平面鏡中看到的掛鐘,掛鐘顯示的實際時間為( )
A.3:00B.3:30C.9:00D.9:30
20.(2021?益陽)檢查視力的時候,視力表往往放在被測者頭部的后上方,被測者識別對面墻上鏡子里的像,要求被測者與視力表像的距離是5m。如圖是小紅同學在一次測量視力時的情景,關于這次視力測量說法正確的是( )
A.視力表中開口向上的“E”,在平面鏡中成的像開口向下
B.視力表中開口指向紙外的“E”,在平面鏡中成的像開口指向紙內(nèi)
C.小紅同學按要求進行視力測量,則L的大小應該是0.6m
D.小紅同學按要求進行視力測量,則L的大小應該是0.3m
21.(2021?蘇州)提詞器是由一個高亮度顯示器和一塊與其成45°角的專用鍍膜玻璃組成,鍍膜玻璃將顯示器上的文稿內(nèi)容反射到演講者前方。如圖當演講者前方呈現(xiàn)“愛我中華”四個字時。他直接看顯示器會看到( )
A.B.C.D.
22.(2022?鎮(zhèn)江)如圖所示,豎直放置的平面鏡能繞水平軸MN轉(zhuǎn)動,小明站在平面鏡正前方,他在鏡中成的是 (選填“實”或“虛”)像;小明垂直鏡面移動8cm,他與像的距離改變 cm;為了讓他站著就能看到鏡中腳的像,可以讓平面鏡繞軸沿 時針方向轉(zhuǎn)動。
考點四:不可見光的應用
23.(2020?綿陽)額溫槍這一非接觸式測溫儀器,成為2020年防控新冠肺炎的一種重點物資。額溫槍通過傳感器接收人體發(fā)出的紅外線,得出體溫數(shù)據(jù)。在用額溫槍測體溫的過程中( )
A.紅外線傳遞體溫信息B.額溫槍傳遞體溫信息
C.紅外線傳遞病毒信息D.額溫槍傳遞病毒信息
24.(2020?益陽)如圖所示,為防疫新冠病毒,學校在用測溫槍檢測體溫。測溫槍的學名是“紅外線測溫儀”或者“紅外線輻射測溫儀”。它的原理是:被動吸收目標的紅外輻射能量,從而獲得物體溫度數(shù)值。下列與紅外線測溫儀有關的說法正確的( )
A.紅外線通過肉眼可觀察到
B.紅外線是聲波的一種
C.紅外線測溫儀是通過測溫槍發(fā)出紅外線來測體溫
D.紅外線測溫儀測體溫說明紅外線能傳遞能量
25.(2022?遼寧)幸福小區(qū)電梯內(nèi)壁是拋光的不銹鋼板。電梯門打開時,小玉看到“自己”,這是由于光發(fā)生 而形成的 像;走進電梯,“像”會 (填“靠近”或“遠離”)她。門上的傳感器通過 (填“紅外線”或“紫外線”)感知乘客是否關門。
36.(2021?德州)“導彈滅火”技術可解決高樓滅火難題,如圖所示,探測器上有兩只眼:“紅外線”和“激光”。當高樓內(nèi)火源不明時,可用 發(fā)現(xiàn)火源,再用 精確測量到火源距離(選填“激光”或“紅外線”)。
考點五:光現(xiàn)象實驗
27.(2022?鹽城)小紅做“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
(1)將平面鏡水平放置,白色硬紙 放在平面鏡上。
(2)如圖甲所示,讓一束光 著紙板射向鏡面上的O點;小紅能從不同方向看到紙板上的光束,是因為發(fā)生了 反射,在紙板上畫出光路,再次改變 的方向,重復上述實驗,取下紙板,用量角器量出光線AO與 (填“ON”或“CD”)的夾角,即為入射角,記下數(shù)據(jù),比較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
(3)為了尋找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構(gòu)成的平面究竟在哪里,小紅用如圖乙所示的裝置對實驗進行改進。光屏安裝在底座上,可以繞水平直徑偏轉(zhuǎn),平面鏡固定在水平底座上,將光屏倒向后方,用激光筆作光源,將激光束沿固定方向照射到平面鏡中心處,水平旋轉(zhuǎn)底座并改變 的角度,設法使光屏上呈現(xiàn)出 的徑跡,如圖丙所示,此時光屏所在的平面就是要尋找的平面。
28.(2022?自貢)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鏡,白色紙板豎直立在平面鏡上,紙板由E、F兩部分組成,可以繞ON翻折。
(1)實驗時,把紙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鏡上,入射光線AO的法線是 ,光線AO的入射角大小是 度;
(2)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的關系,應進行的操作是 ;
A.改變紙板與平面鏡之間的夾角
B.沿ON向后轉(zhuǎn)動紙板E
C.沿ON向后轉(zhuǎn)動紙板F
D.改變?nèi)肷浣堑拇笮?br>(3)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AO射到鏡面上O點,紙板F上會顯示出反射光束OB,接著將紙板F繞ON向后翻折,則紙板F上 (選填“能”或“不能”)顯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 內(nèi)(選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
(4)若讓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鏡,反射光將沿OA方向射出。該實驗現(xiàn)象說明 。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
29.(2022?青島)五代時期名士譚峭所著《化書》中,記載了照鏡子時“影與形無異”的現(xiàn)象。關于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小明用圖甲所示裝置進行了探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目的是便于 。
(2)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 ,證實了“影與形無異”。
(3)改變蠟燭A的位置,進行三次實驗。用直線將物和像的位置連接起來,如圖乙所示,發(fā)現(xiàn)物和像的連線與鏡面 ,用刻度尺測得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4)綜上可得,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 。
(5)蠟燭A的像,是它發(fā)出的光經(jīng)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 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塊木板,蠟燭A (選填“仍能”或“不能”)通過玻璃板成像。
30.(2022?六盤水)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明選擇的實驗器材有:薄玻璃板、兩支蠟燭、刻度尺、火柴、白紙等。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器材選用薄玻璃板而非平面鏡的原因是 。
(2)實驗時,小明將白紙對折,如圖甲所示,鋪在水平桌面上,沿折痕畫線作為玻璃板底邊所在的位置,在實驗過程中應始終保持其與紙面 。
(3)小明將點燃的蠟燭置于玻璃板前,透過玻璃板觀察到蠟燭的像,如圖甲所示。然后將另一支未點燃的蠟燭放到像的位置,在白紙上記錄此時兩支蠟燭的位置,變換點燃蠟燭的位置,重復上述操作。將白紙上像和蠟燭位置的對應點連接,并測量點到平面鏡的距離,如圖乙所示。由此得出結(jié)論: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 相等。
(4)在完成步驟(3)后小明發(fā)現(xiàn),像和蠟燭位置的連線垂直于玻璃板,結(jié)合(3)的結(jié)論,小明認為自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你認為小明對這一規(guī)律的總結(jié)過程是否科學合理? ,原因是 。
考點五:光現(xiàn)象作圖
31.(2022?資陽)如圖所示,潛水員的眼睛在水面以下A處,觀察岸上的物體。圖中的兩個點B1和B2分別是物、像的位置。請在圖中作出潛水員觀察物體的光路圖。
32.(2022?安順)在圖中,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出點光源S發(fā)出的光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過A點的光路圖。
33.(2022?黔西南州)陽光與水平面成60°角射向地面,用平面鏡使陽光豎直射入井底,在圖中畫出平面鏡的位置,并標明反射角的度數(shù)。
第二課 光現(xiàn)象
基礎知識過關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能 自行 發(fā)光的物體,月亮 不是 光源。
2.規(guī)律:光在 同種均勻 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3.常見的現(xiàn)象:
(1)影子的形成:光被 不透明 的物體擋住形成陰影;
(2)日食、月食;
(3)小孔成像:成 倒 立的 實 像;像的形狀與物體的形狀 相同 ,與孔的形狀 無關 ;像的大小與物距、像距有關,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 大 。
4.光速:
(1)光在真空(或空氣)速度:c= 3x108 m/s= 3x105 km/s;
(2)光的傳播不需要 介質(zhì) ;
(3)光在不同介質(zhì)中速度不同;
(4)光源: 長度 單位。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射到物體表面時,有一部分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
2.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同一平面 內(nèi)。(三線共面)
(2)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 法線 兩側(cè)。(兩線分居)
(3)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兩角相等)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三、平面鏡成像
1.原理: 光的反射 。
2.特點:
(1)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 相等 ;
(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相等 ;
(3)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垂直 ;
(4)平面鏡成的像是 虛 像。
3.球面鏡
(1)凸面鏡:對光線有 發(fā)散 作用;
(2)凹面鏡:對光線有 會聚 作用。
四、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zhì) 斜射 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傳播方向會發(fā)生 偏折 的現(xiàn)象。
2.光的折射定律:
(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 同一 平面內(nèi);
(2)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 兩側(cè) ;
(3)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質(zhì)中,折射光線 靠近 法線偏折,即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
(4)當光垂直射向介質(zhì)表面時,傳播方向 不改變 。
五、光的色散
1.定義:太陽光通過棱鏡后被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
2.現(xiàn)象:在白屏上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顏色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
3.光的三原色: 紅、綠、藍 。
4.看不見的光:
(1)紅外線:紅光之外的輻射叫做紅外線;
(2)紫外線:紫光之外的輻射叫做紫外線。
高頻考點過關
考點一:光現(xiàn)象辨識
1.(2022?西藏)扎西同學觀察到以下生活現(xiàn)象,其中可以用光的反射解釋的是( )
A.手影B.鉛筆“錯位”
C.貓照鏡子D.三棱鏡分解白光
【答案】C
【解答】解:A、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故A不合題意;
B、鉛筆“錯位”是由于鉛筆放入水中,鉛筆反射的光線由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方向發(fā)生偏折,使得我們在視覺上感覺鉛筆在水中被折斷了,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故B不合題意;
C、貓照鏡子屬于平面鏡成像,可以用光的反射解釋,故C符合題意;
D、三棱鏡分解白光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2.(2022?呼和浩特)日出東方,萬物光明;林間疏影,潭影映人。上面句中,林間疏影與潭影映人,是兩種光學現(xiàn)象,其原理與下面兩幅圖的光學原理相同,這兩幅圖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②和④
【答案】A
【解答】解:林間疏影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潭影映人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手影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插在水中的筷子變彎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彩虹屬于光的色散現(xiàn)象,光的色散現(xiàn)象的實質(zhì)是光的折射;
由此可知,A正確。
故選:A。
3.(2022?淄博)小孔成像現(xiàn)象最早被《墨經(jīng)》記載。下列現(xiàn)象與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B.雨后彩虹C.立竿見影D.海市蜃樓
【答案】C
【解答】解:A、水中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其實質(zhì)是光的反射,故A錯誤;
B、雨過天晴時,常在天空出現(xiàn)彩虹,這是太陽光通過懸浮在空氣中細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經(jīng)水珠折射以后,分解成各種彩色光,所以說雨后的天空出現(xiàn)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錯誤。
C、立竿見影中的影子是光沿直線傳播現(xiàn)象,故C正確
D、海市蜃樓是光在沿直線方向傳播時,在密度不均勻的空氣層中,經(jīng)過折射造成的結(jié)果,故D錯誤;
故選:C。
4.(2022?威海)如圖所示,一輛玩具車放入水中,從側(cè)面看車輪浸入水中的部分變“扁”了,其原因是發(fā)生了( )
A.光的直線傳播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答案】C
【解答】解:從水中的車輪上反射出的光線由水中進入空氣時,在水面上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會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就會覺得車輪上的花紋變密集了,所以水中部分的車輪看起來變“扁”了,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5.(2022?遼寧)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下列詩詞涉及光學知識,對其解釋正確的是( )
A.“起舞弄清影”,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
B.“明鏡可鑒形”,明鏡成像是因為光發(fā)生了折射
C.“潭清疑水淺”,潭水看起來淺是因為光發(fā)生了反射
D.“瀑水噴成虹”,彩虹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
【答案】D
【解答】解:A、“起舞弄清影”,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形成的像,影子既不是實像,也不是虛像,是一種光沿直線傳播造成的光現(xiàn)象,故A錯誤;
B、“明鏡可鑒形”,明鏡成像是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故B錯誤;
C、“潭清疑水淺”是因為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fā)生了折射現(xiàn)象,故C錯誤;
D、“瀑水噴成虹”,彩虹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故D正確。
故選:D。
6.(2022?常州)鳥兒白天會將玻璃幕墻看成藍天白云,黃昏會透過玻璃看到明亮室內(nèi)的綠色植物,導致其貿(mào)然飛往撞擊受傷。鳥兒在如圖所示位置所見情景,是因為在玻璃與空氣分界面處分別發(fā)生( )
A.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B.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光的直線傳播
D.光的直線傳播,光的折射
【答案】A
【解答】解:鳥兒白天會將玻璃幕墻看成藍天白云,這是因為遠處的藍天白云反射的光在玻璃與空氣分界處發(fā)生了反射進入了鳥的眼睛,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
鳥兒在黃昏時會透過玻璃看到明亮室內(nèi)的綠色植物,這是室內(nèi)綠色植物反射的光通過玻璃與空氣分界處發(fā)生了折射進入了鳥的眼睛,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
故選:A。
考點二:光的反射、折射特點
7.(2022?寧波)如圖所示是實驗室中的毛玻璃片,一面磨砂,一面平滑。為了分辨這兩個面,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用手去觸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
B.用激光筆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個亮點的一面是平滑面
C.壓力相同時,與同一水平桌面之間滑動摩擦力較大的一面是磨砂面
D.透過毛玻璃片看不清遠處物體,朝向眼睛的一面是平滑面
【答案】D
【解答】解:
A、用手去觸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光滑的一面是平滑面,故A可行;
B、用激光筆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個亮點,這說明發(fā)生了鏡面反射,該反射面是平滑面,故B可行;
C、壓力相同時,與同一水平桌面之間滑動摩擦力較大,說明接觸面較粗糙,是磨砂面,故C可行;
D、毛玻璃片不透明,所以通過毛玻璃無法看去遠處的物體,故D不可行。
故選:D。
8.(2022?牡丹江)下列正確表示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的光路是( )
A.B.
C.D.
【答案】C
【解答】解:A、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折射角應小于入射角,而A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故A錯誤;
B、光發(fā)生反射時,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cè),而圖中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法線的同側(cè)了,故B錯誤;
C、光發(fā)生反射時,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cè),反射角與入射角相等,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當光發(fā)生折射時,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質(zhì)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正確;
D、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質(zhì)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圖中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D錯誤。
故選:C。
9.(2022?揚州)在天宮課堂中,航天員王亞平將空氣注入水球,形成的氣泡球與水球的球心都在O點。一束光線從空氣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圖所示,其中球心O與入射點O1的連線為法線。則進入氣泡球的折射光線可能為(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答】解: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會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對于球體而言,入射點與球心所在的直線即法線,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cè),就圖而言,OO2所在的直線即法線,進入氣泡球的折射光線可能為①。
故選:A。
10.(2022?盤錦)電影院的幕布表面比較粗糙,這是為了使放映機發(fā)出的光在幕布上發(fā)生 反射,該反射的每一條光線在反射時都 (選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看電影時,因為電影幕布表面比較粗糙,發(fā)生漫反射,所以各個方向的觀眾都能看到畫面;其中的每一條光線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故答案為:漫;遵循。
11.(2021?連云港)如圖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筆向空水槽底部固定點O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內(nèi)加水使水面上升至A點,此時光斑在O點 側(cè),這是因為發(fā)生了 現(xiàn)象。打開水槽底部水龍頭緩慢放水,同時觀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 移動。
【解答】解:水槽內(nèi)沒有注水時,光沿直線傳播,照射到O點;當向水槽內(nèi)注入適量的水后,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偏向法線,因此水槽底部光斑移動到O點的左側(cè),該現(xiàn)象屬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
打開水槽底部水龍頭緩慢放水,水面下降,折射點向右移動,因此折射光線逐漸向右移動。
故答案為:左;光的折射;右。
12.(2021?宜賓)如圖,一束太陽光斜射到三棱鏡上,經(jīng)三棱鏡折射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這是光的 現(xiàn)象(選填“色散”或“反射”);a、b兩條光線可能是紅光或紫光,其中 是紅光(選填“a”或“b”)。
【解答】解:太陽光經(jīng)過棱鏡時,在光屏上看到七種色光的色帶,顏色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因為紅光的折射率最小,所以a是紅光。
故答案為:色散;a。
13.(2022?達州)2022年4月28日,君君中午一進家門就激動地喊道:“媽媽快看,太陽好漂亮!”媽媽到陽臺往天空一看,原來達州上空出現(xiàn)了漂亮的日暈。日暈,又叫圓虹,是一種大氣光學現(xiàn)象。它形成的原因是:在高空中有卷層云時,高空中會飄浮著無數(shù)由水蒸氣 (填物態(tài)變化)成的冰晶,當光線射入卷層云中的冰晶后會發(fā)生反射和 ,太陽光被分解成紅、黃、綠、紫等多種色光,這樣太陽周圍就出現(xiàn)一個巨大的彩色光環(huán),稱為暈。
【解答】解:(1)水蒸氣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華現(xiàn)象;
(2)太陽光能穿過云層在小冰晶上發(fā)生折射,看上去在太陽的周圍出現(xiàn)一個圓圈,由內(nèi)而外呈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這就是日暈,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
故答案為:凝華;折射。
考點三:平面鏡成像特點及應用
14.(2022?濱州)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觀察到的蠟燭的像更清晰
B.只要把光屏放在恰當?shù)奈恢?,就能承接到蠟燭的像
C.蠟燭距玻璃板越遠,蠟燭的像就越小
D.只把玻璃板向左平移,蠟燭的像的位置不變
【答案】D
【解答】解:A、使用平面鏡時,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確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板時,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確定出像的位置,而且能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故A錯;
B、玻璃板中成的虛像,用光屏承接不到虛像,故B錯;
C、蠟燭距玻璃板越遠時,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蠟燭在玻璃板中的像也會變遠,蠟燭的像大小不變,故C錯;
D、只把玻璃板向左平移時,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沒改變,由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蠟燭的像到玻璃板的距離也不變,即蠟燭的像的位置不變,故D正確。
故選:D。
15.(2022?鄂州)起床后,你開始洗漱,洗完臉照鏡子,鏡子里出現(xiàn)了你的像。關于平面鏡成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成的像是實像
B.成像大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有關
C.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D.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答案】C
【解答】解:A、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故A錯誤;
B、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等,故B錯誤;
CD、平面鏡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16.(2022?貴陽)如圖甲所示,轎車司機從右后視鏡中觀察到同向駛來一輛越野車,下一時刻越野車在后視鏡中的位置如圖乙所示。設兩車均勻速向前行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后視鏡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越野車在轎車司機的左后方行駛
C.越野車比轎車行駛的速度大
D.越野車相對于轎車是靜止的
【答案】C
【解答】解:A、后視鏡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
B、越野車在轎車司機的右后方行駛,故B錯誤;
C、后視鏡中的越野車的像看起來變大了,說明越野車比轎車行駛的速度大,故C正確;
D、越野車相對于轎車是運動的,因為越野車與小轎車的距離變小,相對于小轎車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故D錯誤。
故選:C。
17.(2022?連云港)一只小鳥在平靜的湖面上飛過,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
A.小鳥在湖中所成的像是實像
B.小鳥靠近湖面時,像遠離湖面
C.小鳥在湖中的像始終和小鳥一樣大
D.小鳥到湖面的距離大于像到湖面的距離
【答案】C
【解答】解:由于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小鳥向哪個方向飛,像始終和物體等大,因此在小鳥靠近水面的過程中,小鳥所成的像大小將不變,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18.(2021?柳州)如圖所示,一塊平面鏡摔碎成大小不同的兩塊鏡片后重新組合在一起,關于兩塊鏡片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塊鏡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B.兩塊鏡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C.兩塊鏡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D.兩塊鏡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答案】A
【解答】解:平面鏡所成的像,像和物體形狀、大小相同,與平面鏡的大小無關,半個平面鏡仍能成完整像;平面鏡左右兩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且像的大小都與物體大小相同。
故選:A。
19.(2021?玉林)如圖所示,是從平面鏡中看到的掛鐘,掛鐘顯示的實際時間為( )
A.3:00B.3:30C.9:00D.9:30
【答案】A
【解答】解: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即物像關于平面鏡對稱,從平面鏡中看到掛鐘的指針,此時表的時間為9:00,則實際時間=12:00﹣9:00=3:00。
故選:A。
20.(2021?益陽)檢查視力的時候,視力表往往放在被測者頭部的后上方,被測者識別對面墻上鏡子里的像,要求被測者與視力表像的距離是5m。如圖是小紅同學在一次測量視力時的情景,關于這次視力測量說法正確的是( )
A.視力表中開口向上的“E”,在平面鏡中成的像開口向下
B.視力表中開口指向紙外的“E”,在平面鏡中成的像開口指向紙內(nèi)
C.小紅同學按要求進行視力測量,則L的大小應該是0.6m
D.小紅同學按要求進行視力測量,則L的大小應該是0.3m
【答案】C
【解答】解:(1)平面鏡所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虛像,物像相對于平面鏡對稱。所以視力表中開口向上的“E”,在平面鏡中成的像開口也向上;視力表中開口指向紙外的“E”,在平面鏡中成的像開口也向外,故AB錯誤;
(2)要求被測者與視力表像的距離是5m,由圖知,小紅到平面鏡距離2.2m,
所以視力表的像到平面鏡距離為5m﹣2.2m=2.8m,視力表到平面鏡距離也為2.8m,
L的大小應該是2.8m﹣2.2m=0.6m,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21.(2021?蘇州)提詞器是由一個高亮度顯示器和一塊與其成45°角的專用鍍膜玻璃組成,鍍膜玻璃將顯示器上的文稿內(nèi)容反射到演講者前方。如圖當演講者前方呈現(xiàn)“愛我中華”四個字時。他直接看顯示器會看到( )
A.B.C.D.
【答案】D
【解答】解:當演講者前方呈現(xiàn)“愛我中華”四個字時,這四個字是顯示器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由于像與物體關于鏡面是對稱的,所以他直接看顯示器會看到D的內(nèi)容。
故選:D。
22.(2022?鎮(zhèn)江)如圖所示,豎直放置的平面鏡能繞水平軸MN轉(zhuǎn)動,小明站在平面鏡正前方,他在鏡中成的是 (選填“實”或“虛”)像;小明垂直鏡面移動8cm,他與像的距離改變 cm;為了讓他站著就能看到鏡中腳的像,可以讓平面鏡繞軸沿 時針方向轉(zhuǎn)動。
【解答】解:據(jù)平面鏡所成像的特點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所以小明同學在鏡中的像是虛像;
小明垂直鏡面移動8cm,由于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到平面鏡的距離,所以小明鏡中的像也垂直鏡面移動8cm,那么他與像的距離變化量為8cm+8cm=16cm;
為了讓他站著就能看到鏡中腳的像,應讓平面鏡繞軸沿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使來自腳的光被平面鏡反射后能進入人眼。
故答案為:虛;16;順。
考點四:不可見光的應用
23.(2020?綿陽)額溫槍這一非接觸式測溫儀器,成為2020年防控新冠肺炎的一種重點物資。額溫槍通過傳感器接收人體發(fā)出的紅外線,得出體溫數(shù)據(jù)。在用額溫槍測體溫的過程中( )
A.紅外線傳遞體溫信息B.額溫槍傳遞體溫信息
C.紅外線傳遞病毒信息D.額溫槍傳遞病毒信息
【答案】A
【解答】解:由題意知:額溫槍通過傳感器接收人體發(fā)出的紅外線,利用紅外線傳遞體溫信息,得出體溫數(shù)據(jù),故A符合題意。
故選:A。
24.(2020?益陽)如圖所示,為防疫新冠病毒,學校在用測溫槍檢測體溫。測溫槍的學名是“紅外線測溫儀”或者“紅外線輻射測溫儀”。它的原理是:被動吸收目標的紅外輻射能量,從而獲得物體溫度數(shù)值。下列與紅外線測溫儀有關的說法正確的( )
A.紅外線通過肉眼可觀察到
B.紅外線是聲波的一種
C.紅外線測溫儀是通過測溫槍發(fā)出紅外線來測體溫
D.紅外線測溫儀測體溫說明紅外線能傳遞能量
【答案】D
【解答】解:A、紅外線屬于不可見光,人肉眼是不可以觀察到紅外線的,故A錯誤;
B、紅外線是電磁波的一種,故B錯誤;
C、紅外線測溫儀是通過對物體自身輻射的紅外能量的測量,準確地測定物體表面溫度的儀器,而不是通過測溫槍發(fā)出紅外線來測體溫,故C錯誤;
D、紅外線測溫儀是通過對物體自身輻射的紅外能量的測量,由此說明紅外線能傳遞能量,故D正確。
故選:D。
25.(2022?遼寧)幸福小區(qū)電梯內(nèi)壁是拋光的不銹鋼板。電梯門打開時,小玉看到“自己”,這是由于光發(fā)生 而形成的 像;走進電梯,“像”會 (填“靠近”或“遠離”)她。門上的傳感器通過 (填“紅外線”或“紫外線”)感知乘客是否關門。
【解答】解:拋光的不銹鋼板相當于平面鏡。小玉看到不銹鋼板“里面”的“自己”,這是由于光發(fā)生反射而形成的虛像;
走進電梯,物距減小,屬于像距也會減小,此時“像”會靠近自己;
門上的傳感器通過紅外線感知乘客是否關門。
故答案為:反射;虛;靠近;紅外線。
36.(2021?德州)“導彈滅火”技術可解決高樓滅火難題,如圖所示,探測器上有兩只眼:“紅外線”和“激光”。當高樓內(nèi)火源不明時,可用 發(fā)現(xiàn)火源,再用 精確測量到火源距離(選填“激光”或“紅外線”)。
【解答】解:當高樓內(nèi)火源不明時,可用紅外線發(fā)現(xiàn)火源,再用激光精確測量到火源距離。
故答案為:紅外線;激光。
考點五:光現(xiàn)象實驗
27.(2022?鹽城)小紅做“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
(1)將平面鏡水平放置,白色硬紙 放在平面鏡上。
(2)如圖甲所示,讓一束光 著紙板射向鏡面上的O點;小紅能從不同方向看到紙板上的光束,是因為發(fā)生了 反射,在紙板上畫出光路,再次改變 的方向,重復上述實驗,取下紙板,用量角器量出光線AO與 (填“ON”或“CD”)的夾角,即為入射角,記下數(shù)據(jù),比較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
(3)為了尋找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構(gòu)成的平面究竟在哪里,小紅用如圖乙所示的裝置對實驗進行改進。光屏安裝在底座上,可以繞水平直徑偏轉(zhuǎn),平面鏡固定在水平底座上,將光屏倒向后方,用激光筆作光源,將激光束沿固定方向照射到平面鏡中心處,水平旋轉(zhuǎn)底座并改變 的角度,設法使光屏上呈現(xiàn)出 的徑跡,如圖丙所示,此時光屏所在的平面就是要尋找的平面。
【解答】解:(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中,應將硬紙豎直放在平面鏡上;
(2)要在紙板上看到光束,光束與紙板需在同一平面,因此應讓光束沿著紙板射向鏡面;能從不同方向看到光束,說明光線能從不同方向進入人的眼睛,發(fā)生的是漫反射;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稱為入射角;
(3)改變光屏的角度,當光束與光屏處于同一平面時,光屏上就會呈現(xiàn)出反射光線的徑跡。
故答案為:(1)豎直;
(2)沿;漫;入射光線;ON;
(3)光屏;反射光線。
28.(2022?自貢)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鏡,白色紙板豎直立在平面鏡上,紙板由E、F兩部分組成,可以繞ON翻折。
(1)實驗時,把紙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鏡上,入射光線AO的法線是 ,光線AO的入射角大小是 度;
(2)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的關系,應進行的操作是 ;
A.改變紙板與平面鏡之間的夾角
B.沿ON向后轉(zhuǎn)動紙板E
C.沿ON向后轉(zhuǎn)動紙板F
D.改變?nèi)肷浣堑拇笮?br>(3)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AO射到鏡面上O點,紙板F上會顯示出反射光束OB,接著將紙板F繞ON向后翻折,則紙板F上 (選填“能”或“不能”)顯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 內(nèi)(選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
(4)若讓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鏡,反射光將沿OA方向射出。該實驗現(xiàn)象說明 。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
【解答】解:(1)如圖所示,入射光線AO的法線是ON;紙板ENF與平面鏡垂直放置,圖中的入射角是90°﹣50°=40°;
(2)在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時,為了得出普遍的規(guī)律,應多次改變?nèi)肷浣堑拇笮?,這樣才能避免結(jié)論的偶然性,應進行的操作是改變光線AO與ON的夾角,故D正確;
(3)實驗中將紙板F向向后折轉(zhuǎn),紙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4)讓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鏡,即讓光線逆著原來的反射光線射向鏡面,反射光將沿OA方向射出,即反射光線逆著原入射光線方向射出,該實驗現(xiàn)象說明,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B正確。
故答案為:(1)ON;40;(2)D;(3)不能;同一平面;(4)B。
29.(2022?青島)五代時期名士譚峭所著《化書》中,記載了照鏡子時“影與形無異”的現(xiàn)象。關于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小明用圖甲所示裝置進行了探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目的是便于 。
(2)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 ,證實了“影與形無異”。
(3)改變蠟燭A的位置,進行三次實驗。用直線將物和像的位置連接起來,如圖乙所示,發(fā)現(xiàn)物和像的連線與鏡面 ,用刻度尺測得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4)綜上可得,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 。
(5)蠟燭A的像,是它發(fā)出的光經(jīng)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 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塊木板,蠟燭A (選填“仍能”或“不能”)通過玻璃板成像。
(5)平面鏡成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而且平面鏡成虛像。
【解答】解:(1)實驗時選擇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時觀察到像和代替蠟燭A的蠟燭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玻璃板后面沒有點燃的蠟燭和玻璃板前面點燃蠟燭的像完全重合,說明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與物體大小相等;
(3)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4)用數(shù)學中的知識點可表示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
(5)平面鏡成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所以成的像是虛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塊木板,不影響反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所以在物體一側(cè)還能看到玻璃板內(nèi)點亮蠟燭的像。
故答案為:(1)確定像的位置;(2)相等;(3)垂直;(4)對稱;(5)虛;仍能。
30.(2022?六盤水)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明選擇的實驗器材有:薄玻璃板、兩支蠟燭、刻度尺、火柴、白紙等。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器材選用薄玻璃板而非平面鏡的原因是 。
(2)實驗時,小明將白紙對折,如圖甲所示,鋪在水平桌面上,沿折痕畫線作為玻璃板底邊所在的位置,在實驗過程中應始終保持其與紙面 。
(3)小明將點燃的蠟燭置于玻璃板前,透過玻璃板觀察到蠟燭的像,如圖甲所示。然后將另一支未點燃的蠟燭放到像的位置,在白紙上記錄此時兩支蠟燭的位置,變換點燃蠟燭的位置,重復上述操作。將白紙上像和蠟燭位置的對應點連接,并測量點到平面鏡的距離,如圖乙所示。由此得出結(jié)論: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 相等。
(4)在完成步驟(3)后小明發(fā)現(xiàn),像和蠟燭位置的連線垂直于玻璃板,結(jié)合(3)的結(jié)論,小明認為自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你認為小明對這一規(guī)律的總結(jié)過程是否科學合理? ,原因是 。
【解答】解:(1)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的像和蠟燭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時,像會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無論怎樣移動蠟燭都無法與像重合;
(3)重復3次實驗,每次試驗蠟燭、蠟燭的像玻璃板的距離都相同,可得出結(jié)論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4)合理;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是一個普遍規(guī)律,需要多次測量,小明將每次實驗對應的物體和像的位置在白紙上連線后,發(fā)現(xiàn)這些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在綜合上述實驗的所有結(jié)果,總結(jié)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
故答案為:(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垂直;(3)距離;(4)合理;小明將每次實驗對應的蠟燭和蠟燭的像的位置在白紙上連線后,發(fā)現(xiàn)這些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在綜合上述實驗的所有結(jié)果,總結(jié)出: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
考點五:光現(xiàn)象作圖
31.(2022?資陽)如圖所示,潛水員的眼睛在水面以下A處,觀察岸上的物體。圖中的兩個點B1和B2分別是物、像的位置。請在圖中作出潛水員觀察物體的光路圖。
【解答】解:連接AB2兩點(空氣中用虛線,水中用實線)與水面相交,則交點O為入射點;連接B1O即為入射光線,OA為折射光線,如下圖所示:
32.(2022?安順)在圖中,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出點光源S發(fā)出的光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過A點的光路圖。
【解答】解:先通過平面鏡作出發(fā)光點S的對稱點S′即為S的像;連接S′A交平面鏡于點O,SO為入射光線,OA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
33.(2022?黔西南州)陽光與水平面成60°角射向地面,用平面鏡使陽光豎直射入井底,在圖中畫出平面鏡的位置,并標明反射角的度數(shù)。
【解答】解:因為太陽光豎直射入深井內(nèi),所以反射光線豎直向下,畫出法線,過入射點畫出法線的垂線,即平面鏡的位置;因入射光線與水平面成60°,而反射光線是豎直向下的,所以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為60°+90°=150°,則入射角、反射角為75°.如圖所示:
這是一份中考物理重難點精講講練(全國通用)專題13-1簡單機械第1節(jié)杠桿專題練習(原卷版+解析),共2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杠桿,杠桿平衡,杠桿的分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物理重難點精講講練(全國通用)專題10-1固體壓強專題練習(原卷版+解析),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壓力,壓強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物理重難點精講講練(全國通用)專題09-1力運動和力第1節(jié)力牛頓第一定律專題練習(原卷版+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彈力,重力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