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級
高一年級
科目
地理
課題
第1節(jié)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為人教版必修第一冊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節(jié)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本節(jié)教材重點落實課程標準中“描述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這一內容?;诖耍竟?jié)教材在組織內容時,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行星地球”兩個標題來具體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前者重在“談天”,后者重在“說地”?!罢勌臁笔菫榱恕罢f地”,即天體系統(tǒng)層次的劃分是為了說明地球的位置。對地球而言,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影響來自太陽。因此描述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更多是圍繞地球在太陽系中所處的位置來進行的。因此,由宏觀(可觀測宇宙)到微觀(太陽系)認識地球所處位置與宇宙環(huán)境是本節(jié)內容的主線。
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宇宙、太陽系等是充滿了好奇與探索欲的,目前各類科幻影片層出不窮,學生對宇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知,但這種認知不一定準確、科學。因此本節(jié)在教學時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引入課題,然后將客觀的、科學的宇宙知識傳遞給學生。本節(jié)中關于宇宙、天體與天體系統(tǒng)等知識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小,難度較大的是對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的分析,這一部分內容要給學生足夠的材料,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地球存在生命的宇宙環(huán)境和自身條件。
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運用資料,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
教學目標:
1、結合圖文、視頻材料,了解宇宙并認識宇宙中的天體,學會辨別天體的方法。(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
2、繪制天體系統(tǒng)示意圖,描述地球的宇宙中的位置。(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
3、運用圖文資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環(huán)境和自身條件。(區(qū)域認知、人地協(xié)調觀、綜合思維)
教學重難點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環(huán)境和自身條件。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設計思路
情境導入
觀看視頻:《流浪地球》片段
在科幻小說《流浪地球》中,劉慈欣描述了因為太陽氦閃導致太陽系不宜居,人類將整個地球推動,逃離太陽系泊入比鄰星軌道的故事。根據天文學家的觀測結果,比鄰星距離地球大約4.2光年,這個距離在宇宙尺度下已經是非常小的了。
通過電影片段導入新課,吸引學生興趣,并引出探索宇宙的話題(3分鐘)
任務一:宇宙中有什么?
【小組合作】1、比鄰星距離地球有多遠?宇宙有多大?
2、泊入比鄰星軌道的過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宇宙中的天體?
學生答案參考:
問題1:比鄰星距離地球約4.2億光年,宇宙是無邊無際的。
教師講解: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
宇是空間,宙是時間。
宇宙是無邊無際的空間和無始無終的時間。
材料:2016年3月4日,人類宇宙觀測距離記錄再次被哈勃望遠鏡刷新,成功捕捉到了距離地球達134億光年的GN-z11星系發(fā)出的微光。這個名為GN-z11的星系是一個異常明亮的“嬰兒星系”,位于大熊星座方向。
材料:視頻哈勃望遠鏡的貢獻
學生答案參考:
問題2:可能會遇到行星、彗星、衛(wèi)星等。
教師講解:星云:由氣體和塵埃組成,呈云霧狀。體積大、質量大、密度小。
恒星:由炙熱氣體組成,能自己發(fā)光的球狀天體。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行星:環(huán)繞恒星運行的球狀天體。本身不發(fā)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發(fā)亮。
衛(wèi)星:取環(huán)衛(wèi)運行之意,環(huán)繞行星運轉。自身不發(fā)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發(fā)亮。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wèi)星。
彗星:中文俗稱“掃把星”,拖著一條彗尾。圍繞恒星運行。
流星體:星際空間數量眾多的塵粒和固體小塊。數量眾多,大小不一。
材料:2024年5月3日,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發(fā)射場發(fā)射,之后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6月2日嫦娥六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采樣任務,即將“蟾宮挖寶”。
【自主學習】嫦娥六號是天體嗎?
學生答案參考:
發(fā)射前:不是;進入太空:是;著陸月球后:不是。
教師講解:
天體的條件:①地球大氣層外
②在宇宙獨立運行
小結提升1:天體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依靠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能夠認清楚宇宙及其中的物質特點(時長12分鐘)
任務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什么位置?
【自主學習】根據左邊歌謠,在右圖中畫出太陽、地球、月球相互運動示意圖。
太陽大,地球小,
地球繞著太陽跑;
地球大,月亮小,
月亮繞著地球跑。
【小組合作】宇宙中天體眾多且大多都在不斷運動之中,它們是如何共存的?
學生答案參考:宇宙中的天體相互吸引,相互繞轉,體積質量大的天體吸引體積質量小的天體圍繞其運轉,體積質量小的吸引體積質量更小的天體,形成一級一級的天體系統(tǒng)。
教師講解:
地月系:由地球的月球組成,月球圍繞地球運轉。
太陽系:由太陽和圍繞它運行的行星、彗星小行星等組成。
銀河系:宇宙中的一個星系,包含眾多的恒星,其中一個是太陽。
河外星系:除銀河系以外宇宙中的其他星系。
可觀測宇宙:目前人類可以觀測到的宇宙,由數量龐大的星系組成。
【自主學習】1、太陽系中有幾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到遠如何排列?
2、小行星帶位于哪里?
3、地球與太陽系其他行星和相比有何異同?
學生答案參考:
問題1:太陽系一共有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問題2: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

問題3:
相同點:地球與其他行星相比,體積和質量沒有特殊,與其他行星相似,圍繞太陽進行的公轉運動也與其他行星相似。
不同點:地球是目前唯一已知存在生命,尤其是存在高級智慧的天體。
小結提升2:天體系統(tǒng)與太陽系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小組合作和自主學習的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對天體系統(tǒng)的形成和太陽系有更加深入的認識,進一步認識到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恒星(設計時長12分鐘)
任務三:人類在宇宙中還能投奔誰?
【小組合作】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就一定適宜人類生存嗎,討論地球上存在生命要滿足什么條件?
學生答案參考:不一定適宜人類生存,地球上存在生命是因為地球上有水、空氣和適宜的溫度。
材料: 在電影《流浪地球》中,因為太陽氦閃導致太陽系不宜居,人類計劃將整個地球推動,逃離太陽系泊入比鄰星軌道。太陽及太陽系對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講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環(huán)境是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宇宙環(huán)境安全;②太陽光照穩(wěn)定。
教師講解:地球上存在生命是因為地球與太陽距離適中,有適宜的溫度,因此地球上有液態(tài)水存在。
教師講解:地球上存在生命是因為地球體積質量適中,有適宜的大氣。
小結提升: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探究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給出足夠的材料,引導學生根據材料討論,得出答案并在全班展示交流,最后教師總結。(10分鐘)
拓展探究:比鄰星系真的適合人類生存嗎?
《三體》小說發(fā)表的時候,人們還不知道比鄰星周圍是否真的有行星存在。直到2016年,天文學家才在它周圍發(fā)現了一顆行星,那就是比鄰星b。
比鄰星b是一顆超級地球,也就是質量比地球大的巖石行星。有趣的是,它恰好位于宜居帶內,也就是說,它表面的溫度是允許液態(tài)水存在的,這也引起了人們對這里生命的遐想。
本環(huán)節(jié)根據本節(jié)主情境給出拓展探究問題,學生課后探究,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1分鐘)
課堂演練
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點火發(fā)射,約577秒后,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繞地球飛行,順利將陳冬、劉洋、蔡旭哲3名航天員
送入太空,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距離運行中的神州十四號最近的恒星是( )
A.太陽 B.火星C.地球 D.月球
2.進入太空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所屬的最低級別天體系統(tǒng)是( )
A.可觀測宇宙 B.河外星系C.銀河系 D.地月系
3.神州十四號載人飛船( )
A.發(fā)射前與發(fā)射成功后都是天體B.發(fā)射前不是天體,發(fā)射成功后是天體
C.發(fā)射前與發(fā)射成功后都不是天體D.發(fā)射前是天體,發(fā)射成功后不是天體
【答案】1.A 2.D 3.B
【解析】1.神舟十四號飛船繞地球公轉,飛船和地球都位于太陽系,因此距離神舟十四號飛船最近的恒星是太陽,A正確;火星、地球均為行星,BC錯誤;月球為衛(wèi)星,D錯誤。故選A。
2.運行在太空中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繞地球公轉,屬于地球的衛(wèi)星,屬于地月系的一部分,地月系屬于太陽系,太陽系屬于銀河系,銀河系與河外星系同屬可觀測宇宙。因此它們所屬的最低一級天體系統(tǒng)是地月系。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選D。
3.“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fā)射前在地球上,不屬于天體;發(fā)射成功后有獨立的運行軌道,屬于天體。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天體的判斷依據——“三看”:一是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氣層之外,之外則是,而之內則不是;二是看它是不是附屬于天體的一部分 ;三是看它是不是有獨立的運行軌道,有則是,沒有則不是。
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fā)射升空,并進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針對火星的探測任務,主要包括探索火星的生命活動信息,包括火星過去、現在是否存在生命,火星生命生存的條件和環(huán)境以及對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的探測。下圖為我國火星探測標識“攬星九天”和探測器的軌道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題。
4.在“攬星九天”標識中,代表火星的序號是( )
A.①B.②C.③D.④
5.進入預定軌道的火星探測器離開的天體系統(tǒng)是( )
A.銀河系B.可觀測宇宙C.太陽系D.地月系
6.火星探測器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活動信息的依據可能是其( )
①表面溫度適宜 ②公轉的周期較長 ③衛(wèi)星數量較少 ④有液態(tài)水存在 ⑤質量和體積適中
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⑤
【答案】4.A 5.D 6.B
【解析】4.由圖可知:圖中①為距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火星,A正確;②為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為木星,B錯誤;③為距離太陽第六近的行星,為土星,C錯誤;④為距離太陽第七近的行星,為天王星,D錯誤。故選A。
5.探測器軌道示意圖中所顯示的均為太陽系中的成員,故圖中最高一級的天體系統(tǒng)是太陽系,因而沒有離開太陽系,也就沒有離開銀河系與可觀測的宇宙,ABC錯誤。由探測器軌道示意圖可知,探測器離開了地月系,到達了火星,D正確。故選D。
6.存在生命的條件首先要有適宜的溫度,①正確;公轉周期長短、是否有衛(wèi)星對生命的影響較小,②③錯誤;液態(tài)水是生命形成的必要條件,④正確;質量和體積適中,可以吸附大氣,可以形成大氣層,⑤正確。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外部條件:太陽提高穩(wěn)定的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處于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中。內部條件:有適宜的溫度;有液態(tài)水;恰到好處的大氣成分和大氣厚度。
2023年11月3日,木星沖日。沖日是指某行星在繞日公轉過程中運行到與地球、太陽成一直線,地球位置居中的一種現象。完成下面小題。
7.木星沖日時,太陽、木星、地球三者的位置關系正確的是( )

A B C D
8.木星沖日現象,主要反映了太陽系行星公轉的( )
A.同向性 B.共面性 C.近圓性 D.勻速性
【答案】7.C 8.B
【解析】7.根據材料提示,沖日是指某行星在繞日公轉過程中運行到與地球、太陽成一直線,地球位置居中的一種現象。故木星沖日,為木星和太陽正好分處地球的兩側,排除BD。由于太陽系行星公轉具有同向性,排除A,只有C符合木星沖日時,太陽、木星、地球三者的位置關系,故本題應選C。
8.木星沖日現象,即木星和太陽正好分處地球的兩側,三者幾乎位于同一直線上,只有三者處于同一個平面才可能位于同一直線,B正確,ACD錯誤。因此,本題應選B。
【點睛】同向性就是指行星繞日公轉的方向向著同一個方向 ,共面性就是指行星繞日公轉的軌道面在同一平面上,近圓性指行星繞日公轉的軌道形狀接近圓形。
“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蓋的自然現象,此時月球運行到地球和金星中間,且連成一條直線,與日全食的原理相似。2023年3月24日,我國部分地區(qū)觀測到這一難得的天文奇觀。下圖示意部分天體及其運行軌道。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月掩金星”現象中的天體分別屬于( )
A.恒星、行星 B.行星、行星
C.衛(wèi)星、行星 D.恒星、衛(wèi)星
10.與“月掩金星”現象密切相關的條件是( )
A.天體運動速度時刻變化B.行星公轉軌道具有共面性
C.月球的體積遠小于金星D.金地距離遠大于地月距離
11.本次“月掩金星”現象發(fā)生時,月球和金星可能分別位于( )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
【答案】9.C 10.B 11.D
【分析】9.月球為地球的衛(wèi)星,金星為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因此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天體類型組合分別為衛(wèi)星和行星。ABD錯誤,C正確。故選C。
10.依據材料可知,“月掩金星”現象發(fā)生時,地球、月球和金星大致位于一條直線上,跟天體運動速度無關,A錯誤;依據圖示可以看出,“月掩金星”現象發(fā)生時,地球、月球和金星大致位于一條直線上,行星公轉軌道具有共面性,有利于“月掩金星”現象的發(fā)生,B正確;月球的體積大小和金星體積大小與“月掩金星”的位置關聯不大,C錯;金地距離和地月距離與地球、月球和金星的位置大致在不在一條直線上關聯度也不大。故選B。
11.依據材料可知,“月掩金星”現象發(fā)生時,地球、月球和金星大致位于一條直線上,且月球運行到地球和金星中間,且連成一條直線,與日全食的原理相似。 據圖例中月球、金星、地球的位置,可以斷定為①③,看選項可以確定ABC三項錯誤,D項正確。故選D。
【點睛】天體是指宇宙空間的物質的存在形式,包括行星、恒星、小行星、彗星、流星、星系等各種自然天體。人類發(fā)射進太空的人造衛(wèi)星、宇宙飛船、空間實驗室、各種探測器則被稱為人造天體。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設置較為經典的題型進行當堂考核,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設計時長6分鐘)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內容設計,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課題氛圍較好,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效果還是比較不錯的。本節(jié)課注重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但是,同樣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例如沒有關注到所有學生,同時時間關系,學生的展示和交流還不夠充分。

相關教案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二節(jié)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一等獎教案設計: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二節(jié)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一等獎教案設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一節(jié)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一節(jié)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教學設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多媒體演示,自主探究一,自主探究二,自主探究三,自主探究四,活動探究,課堂總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一節(jié)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教案及反思: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一節(jié)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教案及反思,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課標要求,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具多媒體輔助教學,課時安排1課時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節(jié)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教學設計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節(jié)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教學設計

高中地理第一節(jié)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表格教學設計

高中地理第一節(jié)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表格教學設計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一節(jié)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精品教學設計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一節(jié)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精品教學設計

地理第一節(jié)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教案設計

地理第一節(jié)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教案設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電子課本

第一節(jié) 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

版本: 人教版 (2019)

年級: 必修 第一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