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6 《聲現(xiàn)象》單元達標檢測試卷
滿分100分,答題時間90分鐘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
1.下列選項中,不能傳播聲音的是( )
A.空氣B.真空C.大地D.水
【答案】B
【解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空氣、大地、水都可以傳播聲音,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B正確。
故選:B。
2.如圖所示,將正在發(fā)聲的小電鈴放在連通于抽氣機的密閉玻璃罩內,在用抽氣機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的過程中,所聽到的聲音將會逐漸減弱。則 ( )
A.此實驗現(xiàn)象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B.此實驗現(xiàn)象說明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C.該實驗也能說明真空能傳聲。
D.根據這個實驗,用理想推理法可以得出真空能傳聲的結論。
【答案】A
【解析】A.在用抽氣機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的過程中,罩內空氣越來越少,傳播介質逐漸減少,聲音傳播速度越來越小,當玻璃罩內的空氣被抽干,幾乎處于真空狀態(tài)時,聲音就不能傳播了。所以聽到的聲音將會逐漸減弱。此實驗現(xiàn)象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所以A正確,B錯誤,C錯誤,D錯誤。
3. (2024山西)如圖所示為科技小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時,試管中金屬絲和空氣被加熱,堵住或松開塑料管上不同的孔能發(fā)出不同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琴聲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 琴聲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
C. 琴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D. 按壓不同的孔可以改變音色
【答案】C
【解析】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所以“火焰琴”的琴聲是由塑料管內空氣柱振動產生的,故A錯誤;
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琴聲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B錯誤;
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因此琴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故C正確;
D.按壓不同的孔,振動的空氣柱長短不同,因此物體振動的頻率不同,所以改變的是聲音的音調,故D錯誤。
故選C。
4.如圖所示,小紅同學正在演奏古箏,聽眾分辨出古箏的聲音,是依據聲音的( )
A.響度B.音調C.音色D.速度
【答案】C
【解析】聲音的特性有三個:音調、響度、音色。音調是聲音的高低,響度是人耳處聲音的大小,音色是聲音的品質和特色。
人們能分辨出古箏和琵琶演奏的聲音,主要是依據聲音的音色不同。
故選:C。
5. 上網課時,老師讓回答問題的同學大一點聲,這里的“大一點聲”指的是( )
A.超聲波B.響度大C.音調高D.聲速快
【答案】B
【解析】物理學中把人耳能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響度的大小與聲音的振幅和距離發(fā)聲體的遠近有關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上物理課時,物理老師對某同學說“回答問題時,請聲音大一點”,這里的“大”指的是聲音的響度大,故只有B符合題意。
故選:B。
6.在2023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藝術家與中國音樂家一起相聚云端,共同演唱《一帶繁花一路歌》,唱出了“一帶一路”的團結與繁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歌聲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
B.不同藝術家發(fā)出聲音的音色相同
C.歌聲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D.歌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答案】A
【解析】A.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歌聲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
B.不同人發(fā)聲的音色一般不同,可據音色區(qū)別不同藝術家的發(fā)聲,故B錯誤;
C.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歌聲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C錯誤;
D.歌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故D錯誤。故選A。
7.如圖所示,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輕觸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彈開。彈開的幅度越大,音叉發(fā)出聲音的( )
A.音調越高 B.響度越大
C.音色越好 D.速度越大
【答案】B
【解析】響度是指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它跟發(fā)聲體的振幅和距離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故選B。
8.下列關于聲現(xiàn)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確的是( )
A.圖甲:人發(fā)出的聲音是由空氣振動產生的
B.圖乙:用相同的力敲擊水瓶琴能發(fā)出音調不同的聲音
C.圖丙:蝙蝠利用次聲波傳遞能量確定目標的位置
D.圖?。航锅Q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的
【答案】B
【解析】
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是靠聲帶的振動說話的,故A錯誤;
B.相同玻璃瓶裝不同高度的水,敲擊它們時,由于水的質量不同,所以瓶子和水的振動頻率不同,則發(fā)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B正確;
C.蝙蝠是靠超聲波傳遞信息確定目標的位置,故C錯誤;
D.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故D錯誤。故選B。
9. 如圖是我國最早的樂器之一“塤”,吹奏時能發(fā)出宮、商、角、徵、羽五音,相當于現(xiàn)在的d、re、mi、sl、la。五音是指聲音的( )
A.響度B.音調C.音色D.速度
【答案】B
【解析】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發(fā)聲體的距離有關;音色是由發(fā)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
中國古樂的五個基本音階,每個音階對應的頻率是逐漸增大的,因為頻率越高,音調越高,由此可知d、re、mi、sl、la.五音實際上是指聲音的音調。
故選:B。
10. 下列關于聲現(xiàn)象說法正確的是( )
A.聲音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為3.0×108m/s
B.主要交通道路旁安裝噪聲監(jiān)測儀可消除噪聲
C.與牛的叫聲相比,蚊子發(fā)出的聲音音調高
D.只要有物體在振動人總能聽到振動發(fā)出的聲音
【答案】C
【解析】(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的傳播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真空不能傳聲;
(2)噪聲的減弱辦法有三個:在聲源處減弱;在人耳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音調的高低與頻率有關;
(4)人耳聽到聲音的條件:①物體發(fā)生振動;②介質向外傳聲;③良好的聽覺器官;④頻率在人的聽覺范圍之內;⑤有足夠的響度。
A、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故A錯誤;
B、噪聲監(jiān)測儀只是檢測噪聲的強弱,不能減弱噪聲,故B錯誤;
C、與牛的叫聲相比,蚊子翅膀振動產生的聲音的頻率大,發(fā)出的聲音音調高,故C正確;
D、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一般在20Hz~20000Hz范圍內,在此范圍以外的聲波(超聲波和次聲波),人耳聽不到,故D錯誤。
故選:C。
11. 關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只要物體在振動,一定能聽到聲音
B.蚊子的翅翼每秒振動250~600次,人們聽不到
C.曾侯乙編鐘是戰(zhàn)國早期的編鐘,共64件,均由青銅鑄成,鐘的大小決定了其響度的大小
D.汽車上的倒車雷達是運用的超聲波
【答案】D
【解析】(1)(2)人耳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聲波,高于20000Hz叫超聲波;
(3)音調的高低與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4)汽車上的倒車雷達是運用的超聲波。
A、人耳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是20~20000Hz,超聲波和次聲波都是人耳聽不到的,故A錯誤;
B、人耳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是20~20000Hz,蚊子飛行時翅膀每秒振動的次數為250~600次,在人耳的聽覺頻率范圍內,因此,人耳可能聽到,故B錯誤;
C、編鐘由一套大小不同的鐘組成,質量大、體積大的鐘難振動,頻率小,音調低;相反,質量小、體積小的容易振動,頻率大,音調高,故C錯誤;
D、汽車上的倒車雷達是運用的超聲波,故D正確。
故選:D。
12. (2024天津)發(fā)圖是我國航空母艦上兩位甲板引導員引導飛機起飛的情景。他們工作時要配戴防噪聲耳罩,這種控制噪聲的措施屬于( )
A. 防止噪聲產生B. 監(jiān)測噪聲強弱 C. 防止噪聲進入耳朵 D. 減小噪聲傳播速度
【答案】C
【解析】航母甲板上的工作人員都要佩戴防護耳罩以保護聽力,這是防止噪聲進入耳朵,因為艦載機起飛時所發(fā)出聲音的響度很大,容易對工作人員聽力造成損傷。
故選C。
二、填空題(本大題有11小題,每空1分,共25分)
1.2023年3月26日,永川馬拉松在永川區(qū)興龍湖牌坊鳴槍起跑。運動員聽到槍聲說明聲音是通
過 傳播的,若以興龍湖牌坊為參照物,起跑后的運動員是 的。
【答案】空氣;運動
【解析】(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2)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變化了,物體是運動的;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不變,物體是靜止的。
運動員聽到槍聲說明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的,若以興龍湖牌坊為參照物,起跑后的運動員相對于興龍湖牌坊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運動員是運動的。
2.______指聲音的高低,音調高低由發(fā)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發(fā)聲體1s振動的次數叫_____,單位為赫茲,符號為Hz.
【答案】音調.頻率.
【解析】音調指聲音的高低,音調高低由發(fā)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發(fā)聲體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單位為赫茲,符號為Hz.大多數人的聽覺頻率范圍是從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波,低于20Hz的聲音叫次聲波.人類能聽到的聲叫聲音。
3.______指聲音的強弱,響度與發(fā)聲體的______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與距發(fā)聲體的遠近有關:距發(fā)聲體越近,響度越大。
【答案】響度.振幅.
【解析】響度指聲音的強弱,響度與發(fā)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與距發(fā)聲體的遠近有關:距發(fā)聲體越近,響度越大。
4. (2024四川南充)“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這描寫的是琵琶的聲音,從詩文中可以看出琵琶聲是由琴弦 ________產生,轉軸可以改變琴弦的松緊度,進而改變聲音的 _______(“音調”、“響度”和“音色”)。
【答案】 振動 音調
【解析】由于一切聲音都是由聲源振動產生的,所以琵琶聲是由琴弦的振動產生的。
轉軸可以改變琴弦的松緊度,則琴弦振動的快慢不同,即振動頻率改變了,故發(fā)出聲音的音調不同。
5.接聽電話時,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聲音,這主要是根據聲音的 來判斷的;戴著耳機在嘈雜的公共場所聽音樂時,往往需要增大音量,這是增大了聲音的 ,若長此以往會導致聽力下降.(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答案】音色;響度.
【解析】聲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響度、音色,是從不同角度描述聲音的,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有關;音色是由發(fā)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抓住以上知識,并深入體味生活中的一些說法,就可解題.
人們在不同場合使用手機時需要選擇不同的音量,主要是改變聲音的響度(即聲音的大小或強弱);故改變音量是改變了聲音的響度;
音色是由發(fā)聲體本身決定的,不同的發(fā)聲體,其音調和響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
6.AI智能音箱已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它讓用戶以語音對話的交互方式實現(xiàn)多項功能的操作。當對AI智能音箱發(fā)出調大聲音的指令時,音箱就自動改變聲音的_________,音箱內部揚聲器振動的幅度_________。
【答案】響度;變大
【解析】響度指聲音的強弱,與振幅和發(fā)聲體的距離有關,當對AI智能音箱發(fā)出調大聲音的指令時,音箱內部揚聲器振動的幅度變大,聲音的響度變大。
7. 為了使教室內的學生免受環(huán)境噪聲干擾,我們在教學樓周圍植樹,這是在______減弱噪聲(選填“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外科醫(yī)生常利用超聲波振動除去人體內結石,這是利用了聲波能傳遞______。
【答案】傳播過程中;能量。
【解析】在教學樓周圍植樹,濃密的樹葉可以吸收或反射噪聲,這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由于超聲波具有方向性好、能量易于集中的特點,可以利用超聲波振動除去人體內結石,這是利用了聲波能傳遞能量。
8.上課鈴聲響起后,同學們走進教室開始上課。這是利用了聲可以傳遞 ,鈴聲是通過 傳入同學們耳朵的。
【答案】信息;空氣。
【解析】(1)聲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
(2)物體振動產生聲音。
【解答】(1)上課鈴聲響起后,同學們走進教室開始上課。這是利用了聲可以傳遞信息;
(2)上課鈴聲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
9. (2024江西)在50m短跑測試現(xiàn)場,考生聽到發(fā)令聲立刻起跑,說明聲音能傳遞___________(選填“信息”或“能量”),發(fā)令聲是由物體的___________產生的。
【答案】 信息 振動
【解析】考生聽到發(fā)令聲立刻起跑,這說明聲音能傳遞信息。
根據聲音的產生特點可知,發(fā)令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10. 如圖所示的國產大飛機C919首次執(zhí)飛,此次航班從上海起飛,在首都機場平穩(wěn)降落。中國大飛機飛出安全、更飛出志氣和希望。乘客聽到的轟鳴聲是發(fā)動機________產生的,為了安靜地休息,乘客帶上了耳罩,這是在_______減弱噪聲。周圍觀看的人們聽到飛機的聲音是由_______傳過來的。
【答案】振動;人耳處;空氣。
【解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乘客聽到的轟鳴聲是發(fā)動機振動產生的。
減弱噪聲的途徑有:聲源處、傳播過程中、人耳處。所以為了安靜地休息,乘客帶上了耳罩,這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人們聽到飛機的聲音是由空氣傳過來的。
11. 我國自主研制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完成了萬米級海試。潛水器配備了國際先進水平的聲學系統(tǒng),聲學系統(tǒng)由母船部分和潛水器本體部分組成,為“奮斗者”號實現(xiàn)了水聲通信、精細探測和定位導航。定位導航使“奮斗者”號水下作業(yè)精準高效。由于水下沒有衛(wèi)星定位,必須使用聲學定位。下潛之前,科學家通過設備的標定實驗,使聲學系統(tǒng)可以輸出精確的速度等關鍵數據,再將定位與多普勒測速儀、慣性導航設備組合后進行導航,就能實現(xiàn)萬米海底“大海撈針”,“奮斗者”號僅半小時就收回了之前在海底布放的一些目標物。

(1)由于可見光和電磁波在海水中傳播時衰減很快,因此 是“奮斗者”號與母船之間溝通的唯一方式;
(2)前視成像聲吶設備能發(fā)出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讓潛水器在漆黑的萬米深海中精準避障。這說明聲音能傳遞 (選填“信息”或“能量”);
(3)請寫出“奮斗者”號聲學系統(tǒng)的一個優(yōu)點: 。
【答案】(1)水聲通信;(2)超聲波,信息;(3)精細探測、導航精準.
【解析】(1)由文中可知,水聲通信是“奮斗者”號與母船之間唯一的溝通方式。
(2)聲能傳遞信息和能量,聲吶是利用超聲波能傳遞信息的特點。
(3)“奮斗者”號聲學系統(tǒng)“無線鏈路”靈活、方便;精細探測、導航精準等。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28分)
1.(8分)科學探究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提出問題。本節(jié)探究點撥中指出:“注意從日常生活、自然現(xiàn)象或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注意準確表述這些問題,還應學習尋找問題中的矛盾?!毕旅娴膸讉€問題,符合探究點撥中的哪一點?
(1)我們生活在聲音的海洋里。松濤、鳥語、流水潺潺……讓人心曠神怡;轟鳴、嚎叫、電鋸“吱吱”……讓人心煩意亂。你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聲音又是如何傳到我們耳朵里的呢? 這是從 提出問題的。
(2)學校即將召開春季運動會。初二(3)班的李老師和本班四位參加4X100m接力賽跑的同學到運動場進行賽前訓練。訓練了一會兒,同學們開始討論:甲、乙兩同學都認為丁同學跑步途中的速度越來越慢;丁同學則認為甲、乙的觀察都不準確,他感覺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來越快。李老師看同學們爭論起來,笑了笑說:“同學們,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你們提出了一個關于速度是否變化的問題。接下來,大家議一議,你們應該如何收集證據,證明自己或別人的看法是否正確”。李老師是 提出問題的。
(3)編鐘演奏的樂曲為什么悅耳動聽,木棍敲石頭的聲音為什么不好聽?除了響度和音調的區(qū)別之外,各種聲音還有什么不同呢? 這是在 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的。
(4)你能提出一個探究性的問題嗎? 。
【答案】(1)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2)在學生的爭論中尋找問題中的矛盾。
(3)學習過程中。(4)如:你能聽到你牙齒嚼動聲音而別人卻聽不到等。
【解析】(1)松濤、鳥語、流水潺潺……讓人心曠神怡;轟鳴、嚎叫、電鋸“吱吱”……讓人心煩意亂。這都是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實例。
(2)甲、乙兩同學都認為丁同學跑步途中的速度越來越慢;丁同學則認為甲、乙的觀察都不準確,他感覺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來越快。學生的爭論中尋找問題中的矛盾,從中提出問題。
(3)編鐘演奏的樂曲為什么悅耳動聽,木棍敲石頭的聲音為什么不好聽?除了響度和音調的區(qū)別之外,各種聲音還有什么不同呢? 這是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的。
(4)根據說話聲,為什么你能分辨出甲乙兩個同學的名字?
2. (10分)在探究聲音的傳播時,對課本的實驗進行改進,如圖。
(1)為了避免聲音通過底部固體傳出,利用磁懸浮裝置使發(fā)聲體懸浮于空中,A磁體上端為N極,則B磁體下端為______極;
(2)將內部充有少量空氣的氣球口系緊,并懸掛于玻璃罩內壁,實驗過程發(fā)現(xiàn)氣球體積變大,說明罩內氣壓變______;
(3)罩內空氣不斷減少,最后幾乎聽不到聲音了,但發(fā)聲體上方的輕質小球照舊跳動,說明發(fā)聲體仍在______;
(4)本實驗無法抽成絕對真空,需在實驗基礎上,進一步推理得出:真空______傳聲。寫出一個運用類似研究方法的實驗:______。
【答案】(1)N (2)小 (3)振動 (4)不能 探究牛頓第一定律
【解析】(1)磁懸浮裝置是利用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因此A磁體上端為N極,則與之相對的B磁體下端應為N極。
(2)氣球口系緊,氣球內部空氣的質量一定,當體積不變時氣壓不變,當氣球外部氣壓變小時,氣球內部氣壓大于外部氣壓,內部空氣將氣球向外壓,則氣球的體積變大,因此發(fā)現(xiàn)氣球體積變大時,說明罩內氣壓變小。
(3)輕質小球放在發(fā)聲體上,由轉換法可知,輕質小球跳動說明發(fā)聲體在振動。
(4)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實驗中得出此結論運用了實驗推理法。在研究牛頓第一定律時,得出“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這一結論,也運用了實驗推理法,因為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3.(10分)如圖,為了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小偉設計了下面幾個實驗。
A.硬紙板接觸齒數不同的齒輪
B.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
C.改變薄塑料尺滑過梳子的速度
D.改變吹筆帽的力度
(1)圖中所示的實驗不能夠完成此探究目的的實驗是 (選填選項中的字母)。
(2)如圖B所示,將一把鋼尺緊緊按壓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fā)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鋼尺。比較兩種情況下發(fā)現(xiàn),第一次鋼尺振動得快,它的音調 (選填“高”或“低”),這說明音調與發(fā)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卻幾乎聽不到聲音了,這是由于 。
(3)另外一組同學做了如圖E所示實驗,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個現(xiàn)象除說明空氣可以傳聲以外還可以說明聲波可以傳遞 。若將這個實驗移到月球上去做,則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彈開。
【答案】(1)D;(2)高;振動頻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的聽覺范圍內;(3)能量;不能。
【解析】(1)聲音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音調跟頻率有關,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低;響度跟振幅有關,音色跟材料和結構有關;
(2)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fā)生也停止;響度跟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人能聽到的頻率范圍是20﹣20000Hz。
(3)聲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聲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解答】(1)A、硬紙板接觸齒數不同的齒輪,振動的頻率不同,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調不同,符A能夠完成探究目的;
B、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振動的頻率不同,發(fā)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B能夠完成探究目的;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齒上快慢不同的滑動時,梳子齒振動的頻率不同,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調不同,故C能夠完成探究目的;
D、改變吹筆帽的力度,筆帽振幅不同,響度不同,研究響度跟振幅的關系,故D不能完成探究目的;
故選:D;
(2)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其伸出桌面的一端,第一次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短,振動得快,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高,這說明音調與發(fā)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振動頻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的聽覺范圍內;
(3)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彈起,這個現(xiàn)象說明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如果把這個實驗移到月球上去做,則泡沫塑料球不能被彈起,因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四、計算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17分)
1.(4分)利用超聲波可測海洋深度,已知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103米/秒,若我國深海探測器某次下潛到水面下500米深處靜止時發(fā)出信號,靜待6秒鐘后收到海底反射回來的聲波,求:
(1)探測器此時到海底的距離是多少?
(2)若探測器平均下潛速度為2.5米/秒,從水面潛到海底需要多長時間?
【答案】(1)探測器此時到海底的距離是4500米;
(2)若探測器平均下潛速度為2.5米/秒,從水面潛到海底需要2000s時間。
【解析】(1)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和傳播的時間,利用速度公式計算出聲音傳播的路程,探測器此時到海底的距離為聲音傳播路程的一半;
(2)此處海洋深度等于探測器此時海底的距離加上探測器發(fā)出信號時到海面的距離,利用v=求出從水面潛到海底需要的時間。
【解答】已知聲波的速度v=1.5×103m/s,聲波傳播的時間t=6s,探測器離水面距離s1=500m,
(1)聲波所傳播的路程s2=vt=1.5×103m/s×6s=9000m;
探測器此時到海底的距離:s3=s2=×9000m=4500m;
(2)此處海洋深度s=s1+s3=500m+4500m=5000m,
探測器從水面潛到海底需要的時間t′===2000s。
答:(1)探測器此時到海底的距離是4500米;
(2)若探測器平均下潛速度為2.5米/秒,從水面潛到海底需要2000s時間。
2. (6分)在某段區(qū)間測速路段,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路中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fā)出兩次短促的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第二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若兩次發(fā)出信號的間隔是,超聲波的速度為,求:
(1)汽車從反射第一次信號到反射第二次信號間行駛的路程;
(2)汽車行駛的速度。
【答案】(1)34m;(2)
【解析】(1)第一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所以第一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
汽車反射第一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
第二次發(fā)出信號到測速儀接收到信號用時,所以第二次信號到達汽車的時間為
汽車反射第二次信號時,汽車距測速儀
汽車從反射第一次信號到反射第二次信號間行駛的路程
(2)這34m共耗用時間
所以汽車的車速為
答:(1)汽車從反射第一次信號到反射第二次信號間行駛的路程為34m;
(2)汽車行駛的速度為。
3.(7分)道路限速監(jiān)控管理的一種方式是采用“區(qū)間測速”,就是測算出汽車在某一區(qū)間行駛的平均速度,如果超過了該路段的最高限速即判為超速。
(1)從圖信息可知,該路段限速是多少?
(2)若一輛轎車通過兩個監(jiān)測點的時間如圖所示,監(jiān)測點A、B相距25km,采用“區(qū)間測速”時,請通過計算說明這輛汽車在該路段會不會被判為超速?
(3)若一輛貨車以100km/h的速度勻速通過AB這段路程,則它需要多少分鐘?
【答案】(1)120km/h;(2)150km/h,會被判超速;(3)15min
【解析】(1)如圖標志表示限速120km/h。
(2)由“區(qū)間測速”圖可得
轎車的平均速度
因150km/h>120km/h,故該轎車會被判超速。
(3)由v=s/t得,貨車以100km/h的速度勻速通過AB這段路程需要的時間
答:(1)該路段限速是120km/h;
(2)該車平均速度為150km/h,會被判超速;
(3)貨車通過這段路程的時間是15min。
五、綜合能力素養(yǎng)題(本大題有1小題,共6分)
1.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
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
傳統(tǒng)指紋識別TuchID已成為智能手機的標配。隨著黑科技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SenseID的出現(xiàn),屏下指紋的全面屏手機變得越來越普及。與傳統(tǒng)指紋識別不同,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是通過發(fā)射超聲波掃描緊貼屏幕的指紋,并根據接收到的反射超聲波分析得出指紋的信息,進行比對解鎖。超聲波是頻率超過人類聽覺上限的聲波,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能夠穿透玻璃、鋁、不銹鋼、藍寶石或塑料等。此外,超聲波掃描能夠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響,例如汗水、護手霜或凝露等,從而提供一種更穩(wěn)定、更精確的認證方法。
(1)超聲波是指頻率高于 Hz的聲音,人耳通常 (選填“能”或“不能”)聽到超聲波。
(2)SenseID系統(tǒng)能置于手機內部,是因為超聲波具有 。
(3)SenseID系統(tǒng)利用了仿生學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個選項的生物 。
A.蝙蝠 B.蜘蛛 C.青蛙 D.貓
(4)某手機利用SenseID,從發(fā)出超聲波到接收到指紋反射的超聲波,用時8×10﹣6s,可知SenseID系統(tǒng)到手機屏幕表面的距離為 mm。(超聲波傳播的速度取900m/s,不計SenseID系統(tǒng)的大?。?br>(5)SenseID系統(tǒng)向手指上若干個位置發(fā)射超聲波,檢測到被手指反射的信號時所需的時間隨位置的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由圖可知這些位置指紋的大致形狀,圖2選項最符合的是 。
【答案】(1)20000;不能;(2)較強的穿透能力;(3)A;(4)3.6;(5)A。
【解析】(1)超聲波的頻率高于20000Hz,人耳的聽覺頻率在20Hz~20000Hz;
(2)超聲波有較強的穿透能力;
(3)根據超聲波回聲定位分析;
(4)先求出超聲波到達指紋的時間,再根據速度公式求出距離的大?。?br>(5)超聲波的傳播速度一定,距離越遠,則接收到的超聲波所用的時間越長。
【解答】
(1)超聲波是指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音,不在人耳的聽覺頻率內,所以人耳通常不能聽到超聲波;
(2)SenseID系統(tǒng)能置于手機內部,是因為超聲波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
(3)超聲波指紋識別裝置是利用仿生學原理制成的,在選項中的幾類動物中,蝙蝠可以發(fā)出超聲波,會利用回聲定位捕捉昆蟲和躲避障礙,因此,它模仿的是蝙蝠,而蜘蛛、青蛙、貓都不能發(fā)出超聲波,故A正確;
(4)從發(fā)出超聲波到接收到指紋反射的超聲波,用時8×10﹣6s,則超聲波到達指紋的時間為:t=×8×10﹣6s=4×10﹣6s;
根據v=可知,SenseID系統(tǒng)到手機屏幕表面的距離為:
s=vt=900m/s×4×10﹣6s=3.6×10﹣3m=3.6mm;
(5)檢測到被手指反射的信號時所需的時間隨位置的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超聲波的傳播速度一定,距離越遠,則接收到的超聲波所用的時間越長,所以與1圖對應的指紋的特點是A。

相關試卷

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級上冊期末核心素養(yǎng)達標檢測試卷(2)(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級上冊期末核心素養(yǎng)達標檢測試卷(2)(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附錄4情景化2024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期末核心素養(yǎng)達標檢測試卷2原卷版doc、附錄4情景化2024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期末核心素養(yǎng)達標檢測試卷2解析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6頁, 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級上冊期末核心素養(yǎng)達標檢測試卷(1)(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級上冊期末核心素養(yǎng)達標檢測試卷(1)(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附錄3情景化2024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期末核心素養(yǎng)達標檢測試卷1原卷版doc、附錄3情景化2024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期末核心素養(yǎng)達標檢測試卷1解析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8頁, 歡迎下載使用。

物理第六章 質量與密度優(yōu)秀隨堂練習題:

這是一份物理第六章 質量與密度優(yōu)秀隨堂練習題,文件包含專題65《質量與密度》單元達標檢測試卷原卷版doc、專題65《質量與密度》單元達標檢測試卷解析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優(yōu)秀課后練習題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優(yōu)秀課后練習題

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四章 光現(xiàn)象優(yōu)秀隨堂練習題

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四章 光現(xiàn)象優(yōu)秀隨堂練習題

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三章 物態(tài)變化優(yōu)秀當堂檢測題

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三章 物態(tài)變化優(yōu)秀當堂檢測題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一章 機械運動精品精練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第一章 機械運動精品精練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級上冊(2024)電子課本 新教材

第二章 聲現(xiàn)象

版本: 人教版(2024)

年級: 八年級上冊(2024)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