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圖為人體細胞直接與內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圖中甲、乙和丙表示細胞或結構,A、B和C表示三種不同的細胞外液,圖中箭頭表示液體的移動方向。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乙為毛細血管,血管中的C包括血細胞和血漿
B.由圖可知,B與C中各種物質都可以雙向交換,二者成分相同
C.乙管壁的通透性增加,會引起血漿滲透壓下降
D.若甲為皮膚的真皮細胞,C流經此處后O2濃度會升高
【答案】C
【分析】分析圖可知,圖中甲是組織細胞,乙是毛細血管,丙是毛細淋巴管,A是淋巴液,B是組織液,C是血漿,據此答題即可。
【詳解】A、分析圖可知,乙是毛細血管,C是血漿,A錯誤;
B、分析圖可知,B是組織液,C是血漿,B與C中各種物質并非都可以雙向交換,如正常情況下血漿蛋白不會進入組織液,B錯誤;
C、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滲出,會引起血漿滲透壓下降,C正確;
D、若甲為皮膚的真皮細胞,C血漿流經此處后O2濃度會降低,D錯誤。
故選C。
2.毛細淋巴管壁由單層內皮細胞組成,相鄰內皮細胞的邊緣像瓦片般互相覆蓋,形成向管腔內開放的單向活瓣,內皮細胞間的間隙大,組織液中的各種物質,甚至細菌、癌細胞等都可通過這種活瓣進入毛細淋巴管。下列關于淋巴液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淋巴液是淋巴細胞和淋巴管壁細胞生活的內環(huán)境
B.毛細淋巴管吸收組織液形成淋巴液,該過程不能反向進行
C.協(xié)助機體抵御疾病的淋巴細胞只存在于淋巴液中
D.淋巴液在淋巴管中單向流動,最終匯入血漿
【答案】C
【分析】淋巴液存在于淋巴管中,它是由一部分組織液經毛細淋巴管壁進入毛細淋巴管而形成的,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動,經過淋巴結等淋巴器官,并最終匯入血漿,淋巴液中有大量的淋巴細胞等,可以協(xié)助機體抵御疾病。
【詳解】A、淋巴液中含有淋巴細胞,淋巴管壁細胞的一側是組織液,另一側是淋巴液,所以淋巴液是淋巴細胞和淋巴管壁細胞生活的內環(huán)境,A正確;
B、結合題干毛細淋巴管壁的結構特點,可推測組織液進入毛細淋巴管具有單向性,不能反向進行,B正確;
C、淋巴液在淋巴管中流動,經過淋巴結等淋巴器官,并最終匯入血漿,淋巴細胞存在于淋巴液和血漿等中,C錯誤;
D、淋巴循環(huán)是單向的,所以淋巴液在淋巴管中的流動是單向的,最終匯入血漿,D正確。
故選C。
3.下表為人體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物質組成和含量的測定數(shù)據,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①內缺乏Na+會引起于神經、肌肉細胞的興奮性降低
B.②屬于血漿,若③屬于組織液,②的蛋白質含量減少將導致③增多
C.激素、血紅蛋白和參與細胞呼吸的酶都屬于人體內環(huán)境的組成成分
D.③與④的成分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答案】C
【分析】表格分析:題中表格為人體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的物質組成和含量的測定數(shù)據,根據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確定②③為細胞外液,④為細胞內液;血漿與組織液、淋巴的最主要區(qū)別是血漿中蛋白質的含量高,所以根據蛋白質含量高低可以確定②為血漿,③為組織液或淋巴。
【詳解】A、根據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確定①為細胞外液,其中缺乏Na+會引起于神經、肌肉細胞的興奮性降低,因為鈉離子內流的數(shù)量與動作電位的產生有關,A正確;
B、根據蛋白質含量高低可以確定②為血漿,③為組織液或淋巴。若③屬于組織液,②的蛋白質含量減少將引起組織液滲透壓相對上升,導致③增多,引起組織水腫,B正確;
C、激素屬于人體內環(huán)境的組成成分,血紅蛋白和參與細胞呼吸的酶都存在于細胞內液中,不屬于內環(huán)境成分,C錯誤;
D、③是組織液或淋巴,④為細胞內液,二者之間成分存在差異是由于細胞膜導致的,即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D正確。
故選C。
4.血漿膠體滲透壓與血漿中蛋白質的含量有關,其能維持血漿與組織液的平衡。人體感染某種鏈球菌后會引起急性腎小球腎炎,出現(xiàn)蛋白尿,血漿中能檢測到特異性抗體。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檢測尿液中的蛋白質時要先加雙縮脲試劑A液,后加雙縮脲試劑B液
B.患者出現(xiàn)蛋白尿使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可導致組織液增多
C.肌肉注射治療時,藥物要先進入血漿,后進入組織液
D.血漿中抗體與鏈球菌的結合發(fā)生在內環(huán)境中
【答案】C
【分析】1、雙縮脲試劑的使用:雙縮脲試劑A液為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雙縮脲試劑B液為質量濃度為0.01g/ml的硫酸銅溶液。鑒定蛋白質時先加1ml雙縮脲試劑A液,搖勻后再加3~4滴雙縮脲試劑B液。
2、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通過動態(tài)的有機聯(lián)系,共同構成機體內細胞生活的直接環(huán)境。為了區(qū)別于個體生活的外界環(huán)境,人們把這個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叫做內環(huán)境。
【詳解】A、鑒定蛋白質時先加1ml雙縮脲試劑A液,搖勻后再加3~4滴雙縮脲試劑B液,所以檢測尿液中的蛋白質時要先加雙縮脲試劑A液,后加雙縮脲試劑B液,A正確;
B、組織液主要由血漿通過毛細血管壁滲出到細胞間而形成,大部分物質能夠被重新吸收回血漿,因此者出現(xiàn)蛋白尿使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可導致組織液增多,B正確;
C、肌肉注射時,藥物先進入組織液,由組織液經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漿,C錯誤;
D、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通過動態(tài)的有機聯(lián)系,共同構成機體內細胞生活的直接環(huán)境叫內環(huán)境,血漿中抗體與鏈球菌的結合發(fā)生在內環(huán)境中,D正確。
故選C。
5.人在進行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后,手掌或腳掌上可能會磨出水皰。水皰中的液體主要是組織液,一段時間后水皰可自行消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水皰主要是由血漿中的水大量滲出到組織液形成的
B.水皰中的液體成分只有水
C.水皰自行消失是因為其中的液體可以滲入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D.水皰的形成是消失說明內環(huán)境中物質是不斷更新的
【答案】B
【分析】體液是由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組成,細胞內液是指細胞內的液體,而細胞外液即細胞的生存環(huán)境,它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液等,也稱為內環(huán)境。
【詳解】A、水皰中的液體主要是組織液,水皰主要是由血漿中的水大量滲出到組織液形成的,A正確;
B、水皰形成的原理是血漿中的液體更多地流向組織液,其中含有水、無機鹽、少量蛋白質等,B錯誤;
C、水皰自行消失是因為其中的液體可以滲入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C正確;
D、水皰中的液體主要是組織液,一段時間后水皰可自行消失,水皰的形成和消失說明內環(huán)境中物質是不斷更新的,D正確。
故選B。
6.下列都屬于內環(huán)境成分的一組物質是( )
A.CO2、血漿蛋白、尿素、神經遞質
B.呼吸酶、抗體、胰島素、H2CO3
C.脂肪酸、胰蛋白酶、葡萄糖、H+
D.H2O、性激素受體、組織胺、乳酸
【答案】A
【分析】血漿、淋巴液、組織液中物質,即內環(huán)境的成分:①小腸吸收的物質在血漿、淋巴中運輸:水、鹽、糖、氨基酸、維生素、血漿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細胞分泌物:抗體、細胞因子、神經遞質、激素等。③細胞代謝產物:CO2、水分、尿素等。
【詳解】A、CO2、尿素都是細胞代謝產物存在于內環(huán)境中,神經遞質是細胞分泌物在內環(huán)境中、血漿蛋白位于血漿中,A符合題意。
B、呼吸酶在細胞內部,不在內環(huán)境中,B不符合題意;
C、胰蛋白酶是消化酶,被分泌到消化道,不在內環(huán)境中,C不符合題意;
D、性激素受體位于細胞內,不在內環(huán)境中,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7.圖1是人體某組織結構示意圖,①~④分別表示人體內不同部位的體液;圖2表示四種體液之間的關系,c表示細胞內液。據圖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1中,①②③④分別是淋巴液、血漿、組織液和細胞內液
B.與①③相比,②含有較多的蛋白質
C.圖2中,a表示血漿,d表示淋巴液
D.①②③④共同組成人體的內環(huán)境
【答案】D
【分析】圖1:①②③④分別是淋巴液、血漿、組織液和細胞內液。圖2:abcd分別表示血漿、組織液、細胞內液、淋巴液。
【詳解】A、圖1中①位于淋巴管內則表示淋巴液,②位于血管內則表示血漿,③是組織液,④是細胞內液,A正確;
B、②是血漿,血漿與①淋巴液和③是組織液相比含有較多的蛋白質,B正確;
C、圖2中,d來源于b組織液,最終形成a血漿,則d表示淋巴液,C正確;
D、①淋巴液,②血漿,③組織液都屬于細胞外液,共同組成人體的內環(huán)境;④是細胞內液,不屬于內環(huán)境,D錯誤。
故選D。
8.關于在正常情況下組織液生成與回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生成與回流的組織液中氧氣的含量相等
B.組織液不斷生成與回流,并保持動態(tài)平衡
C.血漿中的有些物質經毛細血管動脈端進入組織液
D.組織液中的有些物質經毛細血管靜脈端進入血漿
【答案】A
【分析】組織液是存在于組織細胞間隙的液體,又叫組織間隙液。它主要由血漿通過毛細血管壁滲出到細胞間而形成,大部分物質能夠被重新吸收回血漿。組織液為細胞提供營養(yǎng)物質,細胞的代謝產物也透過細胞膜進入組織液。絕大多數(shù)細胞都浸浴在組織液中,因此,組織液是體內絕大多數(shù)細胞直接生活的環(huán)境。
【詳解】A、在毛細血管的動脈端,血液運輸?shù)难鯕饨浗M織液進入組織細胞被利用,在毛細血管的靜脈端,組織細胞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經組織液進入血液被運輸?shù)椒?,經呼吸排出體外,因此生成的組織液中的氧氣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組織液中氧氣的含量,兩者氧氣的含量不相等,A錯誤;
B、血漿可以形成組織液,組織液可以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液,也可以回滲到血漿,淋巴液通過淋巴循環(huán)回流到血漿,因此組織液處于不斷生成與回流之中,并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B正確;
C、動脈中的血漿沿動脈流入毛細血管的動脈端,其中的許多物質會透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液,C正確;
D、組織液中包括細胞代謝產物在內的各種物質,大部分能夠被毛細血管的靜脈端吸收進入血漿,D正確。
故選A。
9.圖甲是內環(huán)境的結構圖,其中①②③④分別代表體液中的不同成分,圖乙表示體液中這幾種成分相互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關系,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
A.圖甲中①②③④分別代表圖乙中的A、B、C、D
B.B中的大分子蛋白質不能流到C
C.③小部分可被毛細淋巴管吸收成為①
D.毛細淋巴管管壁細胞生存的內環(huán)境是①和②
【答案】C
【分析】分析甲圖:①為淋巴液,②為細胞內液,③為組織液,④為血漿;分析乙圖:A為組織液,B為淋巴液,C為血漿,D為細胞內液。
【詳解】A、由圖示分析可知,圖甲中①為淋巴液,對應于圖乙中的B;②為細胞內液,對應于圖乙中的D;③為組織液,對應于圖乙中的A;④為血漿,對應于圖乙中的C,A錯誤;
B、B為淋巴液,其中的大分子蛋白質能流到C血漿,B錯誤;
C、③組織液小部分被毛細淋巴管吸收,成為①淋巴液,C正確;
D、毛細淋巴管管壁細胞生存的內環(huán)境是①淋巴液和③組織液,D錯誤。
故選C。
10.下列生理過程能發(fā)生在內環(huán)境中的是( )
A.胰蛋白酶催化蛋白質水解
B.促甲狀腺激素通過血漿運輸
C.氨基酸在核糖體上脫水縮合
D.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mRNA
【答案】B
【分析】人體的細胞外液血漿、淋巴(液)和組織液構成了人體的內環(huán)境,凡是血漿、淋巴、組織液的成分,都是內環(huán)境的成分。內環(huán)境的成分有:機體從消化道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如尿素;機體細胞分泌的物質如激素、分泌蛋白等;氧氣、二氧化碳。
【詳解】A、胰蛋白酶催化蛋白質水解發(fā)生在消化道內,不屬于內環(huán)境,A錯誤;
B、血漿是內環(huán)境的組成成分之一,促甲狀腺激素通過血漿運輸發(fā)生在內環(huán)境中,B正確;
C、氨基酸在核糖體上脫水縮合屬于細胞內的反應,不屬于內環(huán)境,C錯誤;
C、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mRNA是細胞內發(fā)生的過程,不屬于內環(huán)境中進行的反應,D錯誤。
故選B。
11.下圖是食物促進胃上皮細胞分泌胃酸的過程。胃酸除了具有輔助消化功能之外,分泌過量時能導致胃灼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食物和組織胺均可作為信號促進胃上皮細胞分泌胃酸
B.H+/K+-ATP酶通過主動運輸?shù)姆绞綄+運輸?shù)絻拳h(huán)境當中,會導致胃液酸性增加
C.產生胃灼熱的患者可以采取服用抑制組織胺或者抑制H+/K+-ATP酶的藥物來減輕癥狀
D.胃酸分泌時上皮細胞朝向胃腔的膜面積有所增大,有利于胃酸的分泌
【答案】B
【分析】分析示意圖:題圖是食物促進胃上皮細胞分泌胃酸的過程,受到食物刺激時無活性的H+/K+-ATP酶變成有活性的H+/K+-ATP酶并且使上皮細胞朝向胃腔的膜面積有所增大,ATP分解提供能量,胃上皮細胞排出H+,吸收鉀離子,使胃液呈酸性,組織胺的作用和食物刺激類似。
【詳解】A、食物和組織胺作用于胃上皮細胞,會導致胃上皮細胞的H+/K+-ATP酶被激活,促進胃上皮細胞分泌胃酸,A正確;
B、H+/K+-ATP酶將H+泵到胃腔,胃腔不屬于內環(huán)境,B錯誤;
C、組織胺抑制物和H+/K+-ATP酶抑制物均會導致胃酸分泌減少,減輕胃灼熱,C正確;
D、胃酸分泌時上皮細胞朝向胃腔的膜出現(xiàn)皺褶,面積增大,D正確。
故選B。
12.當細胞缺氧時,缺氧誘導因子(HIF-1α)與芳香烴受體核轉位蛋白(ARNT)結合,調節(jié)基因的表達生成促紅細胞生成素(EPO)。EPO 是一種糖蛋白質激素,可作用于骨髓造血組織,促進紅細胞生成,改善缺氧。當氧氣充足時,HIF-1α羥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調節(jié)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缺氧時,HIF-1α結合到DNA上,催化EPO基因轉錄
B.氧氣充足時,HIF-1α被解體以減少EPO的合成,這屬于負反饋調節(jié)
C.與EPO合成和分泌有關的具膜細胞器有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D.EPO作用的靶細胞是紅細胞,紅細胞生活的液體環(huán)境是血漿
【答案】B
【分析】分析題圖:當細胞缺氧時,缺氧誘導因子(HIF-lα)與芳香烴受體核轉位蛋白(ARNT)結合,調節(jié)基因的表達生成促紅細胞生成素(EPO)。EPO是一種糖蛋白質激素,可作用于骨髓造血組織,促進紅細胞生成,改善缺氧。當氧氣充足時,HIF-lα輕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
【詳解】A、缺氧時,HIF-lα與芳香烴受體核轉位蛋白(ARNT)結合,調節(jié)基因表達生成EPO,而不是催化EPO基因轉錄,A錯誤;
B、氧氣充足時,HIF-lα被解體以減少EPO的合成,這屬于負反饋調節(jié),B正確;
C、EPO是一種糖蛋白質激素,與其合成和分泌有關的具膜細胞器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核糖體無膜,C錯誤;
D、EPO作用于骨髓造血組織,促進紅細胞生成,因此其靶細胞不是紅細胞,D錯誤。
故選B。
13.圖是小腸上皮細胞運輸葡萄糖的過程。其中GLUT2是細胞膜上的葡萄糖載體,Na+/K+ATPase是鈉-鉀ATP水解酶。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葡萄糖載體和Na+/K+ATPase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B.葡萄糖進出小腸上皮細胞的運輸方式分別是主動運輸和協(xié)助擴散
C.小腸上皮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huán)境是腸腔液和組織液
D.Na+以主動運輸?shù)姆绞匠鲂∧c上皮細胞時能量來自K+電化學勢能和ATP的水解
【答案】B
【分析】分析圖解:Na+通過Na+驅動的葡萄糖同向轉運載體進入小腸上皮細胞時,是從高濃度向低濃度,屬于協(xié)助擴散,而葡萄糖通過該載體進入小腸上皮細胞時,是由低濃度向高濃度一側運輸,屬于主動運輸,消耗的能量由Na+順濃度梯度運輸時的電化學勢能提供;葡萄糖運出細胞時,是從高濃度向低濃度一側運輸,屬于協(xié)助擴散。
【詳解】A、葡萄糖載體和Na+/K+ATPase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其各自基因中的堿基對排列順序不同,A錯誤;
B、由圖可知,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時,是由低濃度向高濃度一側運輸,屬于主動運輸;而葡萄糖運出小腸上皮細胞時,是從高濃度向低濃度一側運輸,屬于協(xié)助擴散,B正確;
C、小腸上皮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huán)境是組織液,小腸腸腔與外界環(huán)境直接相通,故腸腔液不屬于內環(huán)境,C錯誤;
D、由圖可知,Na+通過Na+/K+ATPase以主動運輸?shù)姆绞匠鲂∧c上皮細胞,消耗的能量由鈉-鉀ATP水解酶水解ATP提供,D錯誤。
故選B。
14.下圖是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與各系統(tǒng)的功能聯(lián)系示意圖,請回答相關問題。
(1)a表示 系統(tǒng),b表示 系統(tǒng),c表示 系統(tǒng),參與內環(huán)境維持的還有圖中的 系統(tǒng)。
(2)CO2不從組織液進入組織細胞的原因是 。
(3)病人呼吸受阻時,肌細胞會因無氧呼吸產生大量乳酸,乳酸進入血液后,會使血液pH有 的趨勢,但乳酸可以與血液中的 發(fā)生反應,使血液的pH維持相對穩(wěn)定。
【答案】(1) 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環(huán)
(2)組織細胞內的CO2濃度高于組織液
(3) 下降 NaHCO3
【分析】細胞代謝會產生許多酸性物質,如碳酸等。人和動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經代謝會產生一些酸性或堿性物質。這些酸性或堿性物質進入內環(huán)境,會使pH發(fā)生偏移,但一般情況下,機體能使pH穩(wěn)定在一定范圍內。
【詳解】(1)分析圖可知,a與外界環(huán)境交換O2和CO2,所以a表示呼吸系統(tǒng),b將養(yǎng)料吸收,所以b表示消化系統(tǒng),c將廢物排出體外,c表示泌尿系統(tǒng)。參與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維持的還有圖中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
(2)二氧化碳的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只能從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所以CO2不從組織液進入組織細胞的原因是組織細胞內的CO2濃度高于組織液中的。
(3)病人呼吸受阻時,肌細胞會因無氧呼吸產生大量乳酸,乳酸呈酸性,所以乳酸進入血液后,會使血液pH有下降趨勢,但乳酸可以與血液中的NaHCO3發(fā)生反應,使血液的pH維持相對穩(wěn)定。
15.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某人皮膚燙傷后,出現(xiàn)水皰,該水皰內的液體主要是指 (填序號)。
(2)人體內環(huán)境主要包括 (填序號)。
(3)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 。
(4)④的化學組成中有H2CO3、NaHCO3等緩沖物質,它們對于維持內環(huán)境 的穩(wěn)定有重要意義。
(5)在37℃時,人的血漿滲透壓約為 kPa。
(6)正常人體液中的水和電解質的含量也是相對穩(wěn)定的。如果腦中缺血,使⑦內Na+濃度升高,會引起細胞 ;如果人體大量失水,④的滲透壓將 ,這些都會影響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
【答案】(1)⑥
(2)①④⑥
(3)37℃
(4)血漿pH
(5)770
(6) 吸水 升高
【分析】分析題圖:①表示淋巴,②表示毛細淋巴管,③表示紅細胞,④表示血漿,⑤表示毛細血管,⑥表示組織液,⑦表示組織細胞。
【詳解】(1)皮膚燙傷出現(xiàn)的水皰,其內液體主要是組織液,即圖中的⑥。
(2)內環(huán)境是由細胞外液構成的,主要包括組織液、血漿、淋巴,即圖中的①淋巴、④血漿、⑥組織液。
(3)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為酶促反應進行提供條件。
(4)④血漿中H2CO3、NaHCO3等物質能緩沖血漿中的pH,能使血漿pH保持穩(wěn)定,保證細胞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5)正常情況下,在37℃時,人的血漿滲透壓約為770kPa。
(6)如果⑦組織細胞內Na+濃度升高,細胞內液滲透壓升高,細胞內外存在濃度差,細胞不斷從胞外吸水。如果人體大量失水,④血漿的濃度升高,滲透壓升高,會影響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
16.腦脊液是存在于腦室及蛛網膜下腔的一種無色透明液體,是腦細胞生存的直接環(huán)境。腦脊液是由血漿在腦室脈絡叢處濾過產生,并可經蛛網膜處重新流入靜脈,回答下列問題:
(1)腦脊液 (填“屬于”或“不屬于”)細胞外液,它與血漿之間的物質運輸是 (填“雙向”或“單向”)的。
(2)腦脊液的作用不僅是腦細胞生存的直接環(huán)境,而且是 的媒介。
(3)機體腦部受到嚴重外傷時可能會引發(fā)腦水腫,其發(fā)病機制主要為腦外傷時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質從血漿進入腦脊液,引起腦脊液滲透壓 ,進而引起腦組織水腫。
(4)地塞米松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上常被用來治療腦水腫,其副作用是停藥后會出現(xiàn)反彈??蒲腥藛T研究發(fā)現(xiàn)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療腦水腫。為了研究ACTH的治療效果,有關醫(yī)療專家做了臨床實驗,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對照實驗類型有空白對照、相互對照、自身對照等,該實驗方案體現(xiàn)了 對照。
【答案】(1) 屬于 雙向
(2)腦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
(3)相對升高/升高
(4)相互對照、自身對照
【分析】體液是指人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其中存在于細胞內的體液稱為細胞內液,約占體液的2/3,存在于細胞外的體液稱為細胞外液,約占體液的1/3。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稱為內環(huán)境,主要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構成,是多細胞生物體內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詳解】(1)由題意可知:腦脊液存在于腦室及蛛網膜下腔的一種無色透明液體,是由血漿在腦室脈絡叢處濾過產生,并可經蛛網膜處重新流入靜脈,因此腦脊液屬于細胞外液,相當于組織液,它與血漿之間的物質運輸是雙向的,即血漿滲出毛細血管成為組織液,組織液滲入毛細血管成為血漿。
(2)腦脊液的作用不僅是腦細胞生存的直接環(huán)境,而且是腦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機體腦部受到嚴重外傷時可能會引發(fā)腦水腫,其發(fā)病機制是腦外傷時引起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質從血漿進入腦脊液,引起腦脊液滲透壓相對升高,腦脊液增加,進而引起腦組織水腫。
(4)由題意可知: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ACTH的治療效果,自變量是藥物的種類,因變量是組織水腫的相關指標。對照實驗類型有空白對照、相互對照、自身對照等,根據實驗結果可知,該實驗方案體現(xiàn)了兩種藥物之間的相互對照,同時還有實驗組治療前后的自身對照。
17.(2022·北京·統(tǒng)考高考真題)有氧呼吸會產生少量超氧化物,超氧化物積累會氧化生物分子引發(fā)細胞損傷。將生理指標接近的青年志愿者按吸煙與否分為兩組,在相同條件下進行體力消耗測試,受試者血漿中蛋白質被超氧化物氧化生成的產物量如下圖。基于此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超氧化物主要在血漿中產生
B.煙草中的尼古丁導致超氧化物含量增加
C.與不吸煙者比,蛋白質能為吸煙者提供更多能量
D.本實驗為“吸煙有害健康”提供了證據
【答案】D
【分析】題意分析,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吸煙與否對血漿中蛋白質被超氧化物氧化生成的產物量的影響,實驗結果顯示,吸煙組血漿中蛋白質被超氧化物氧化生成的產物量高于不吸煙者,而超氧化物氧化生物分子生成物量的積累會引發(fā)細胞損傷,可見吸煙有害健康。
【詳解】A、有氧呼吸會產生少量超氧化物,而有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可見超氧化物主要在活細胞中產生,A錯誤;
B、實驗結果可說明吸煙可能導致超氧化物含量增加,但不能證明是尼古丁的作用,B錯誤;
C、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在細胞中一般不作為能源物質提供能量,C錯誤;
D、據柱形圖可知,吸煙組血漿中蛋白質被超氧化物氧化生成的產物量高于不吸煙者,而超氧化物氧化生物分子生成物量的積累會引發(fā)細胞損傷,因此,本實驗為“吸煙有害健康”提供了證據,D正確。
故選D。
18.(2023·湖北·統(tǒng)考高考真題)維生素D3可從牛奶、魚肝油等食物中獲取,也可在陽光下由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轉化而來,活化維生素D3可促進小腸和腎小管等部位對鈣的吸收。研究發(fā)現(xiàn),腎臟合成和釋放的羥化酶可以促進維生素D3的活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腎功能下降可導致機體出現(xiàn)骨質疏松
B.適度的戶外活動,有利于少年兒童的骨骼發(fā)育
C.小腸吸收鈣減少可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明顯下降
D.腎功能障礙時,補充維生素D3不能有效緩解血鈣濃度下降
【答案】C
【分析】由題目信息可知,維生素D3既可以從食物中獲取,又可以在陽光化由其他物質轉化而來,而腎臟合成和釋放的羥化酶可以促進其活化,從而促進小腸和腎小管等部位對鈣的吸收。
【詳解】A、腎功能下降會導致維生素D3的活性下降,進而減少小腸和腎小管等部位對鈣的吸收,導致機體出現(xiàn)骨質疏松,A正確;
B、因為陽光下皮膚中可以進行維生素D3的轉化,而它又能促進鈣的吸收,因此適度的戶外活動,有利于少年兒童的骨骼發(fā)育,B正確;
C、細胞外液滲透壓主要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提供,小腸吸收鈣減少并不會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明顯下降,C錯誤;
D、腎功能障礙時,維生素D3的活化受阻,只有活化的維生素D3才能促進鈣的吸收,因此補充維生素D3不能有效緩解血鈣濃度下降,D正確。
故選C。
19.(2022·湖北·統(tǒng)考高考真題)人體中血紅蛋白構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與氧的親和力約是T型的500倍,內、外因素的改變會導致血紅蛋白一氧親和力發(fā)生變化,如:血液pH升高,溫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紅蛋白從T型向R型轉變。正常情況下,不同氧分壓時血紅蛋白氧飽和度變化曲線如下圖實線所示(血紅蛋白氧飽和度與血紅蛋白-氧親和力呈正相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體溫升高時,血紅蛋白由R型向T型轉變,實線向虛線2方向偏移
B.在腎臟毛細血管處,血紅蛋白由R型向T型轉變,實線向虛線1方向偏移
C.在肺部毛細血管處,血紅蛋白由T型向R型轉變,實線向虛線2方向偏移
D.劇烈運動時,骨骼肌毛細血管處血紅蛋白由T型向R型轉變,有利于肌肉細胞代謝
【答案】A
【分析】R型血紅蛋白與氧親和力更高,血紅蛋白氧飽和度與血紅蛋白-氧親和力呈正相關,當血紅蛋白由R型向T型轉變,實線向虛線2方向偏移;當血紅蛋白由T型向R型轉變,實線向虛線1方向偏移。
【詳解】A、由題意可知,R型血紅蛋白與氧親和力更高,血紅蛋白氧飽和度與血紅蛋白-氧親和力呈正相關,溫度下降可促使血紅蛋白從T型向R型轉變,故體溫升高時,血紅蛋白由R型向T型轉變時,實線向虛線2方向偏移,A正確;
B、在腎臟毛細血管處血漿要為腎臟細胞提供氧氣,血紅蛋白由R型向T型轉變,實線向虛線2方向偏移,B錯誤;
C、在肺部毛細血管處需要增加血紅蛋白與氧氣的親和力,血紅蛋白由T型向R型轉變,實線向虛線1方向偏移,C錯誤;
D、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細胞氧分壓偏低,血紅蛋白飽和度偏低,血紅蛋白由R型向T型轉變,這樣便于釋放氧氣用于肌肉呼吸,D錯誤。
故選A。
20.(2022·廣東·高考真題)在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上,我國運動健兒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運動員的科學訓練和比賽期間需要監(jiān)測一些相關指標,下列指標中不屬于內環(huán)境組成成分的是( )
A.血紅蛋白B.血糖C.腎上腺素D.睪酮
【答案】A
【分析】內環(huán)境主要由組織液、血漿、淋巴等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與外界相通的,不屬于內環(huán)境;細胞內的成分也不屬于內環(huán)境。
【詳解】A、 血紅蛋白位于紅細胞內,細胞內的物質不屬于內環(huán)境成分,A符合題意;
B、 血糖屬于營養(yǎng)物質,可存在于內環(huán)境中,屬于內環(huán)境的組成成分,B不符合題意;
C、 腎上腺素屬于激素,作為調節(jié)物質(信號分子)可存在于內環(huán)境中,屬于內環(huán)境的組成成分,C不符合題意;
D、 睪酮屬于雄激素,可作為調節(jié)物質(信號分子)存在于內環(huán)境中,屬于內環(huán)境的組成成分,D不符合題意。
故選A。成分mml/L
Na+
K+
Ca2+
M2+
Cl-
有機酸
蛋白質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編號
使用藥物
治療時間
治療前水腫指數(shù)
治療后水腫指數(shù)
停藥兩周后水腫指數(shù)
A組
ACTH(79例)
3個月
4.1~9.6
1.1~2.9
1.1~2.9
B組
地塞米松(79例)
3個月
5.1~7.1
3.3~4.9
5.1~9.8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4章 免疫調節(jié)第4節(jié) 免疫學的應用精品同步測試題,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二生物選擇性必修一44《免疫學的應用》分層練習原卷版docx、人教版高二生物選擇性必修一44《免疫學的應用》分層練習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3節(jié) 免疫失調優(yōu)秀復習練習題,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二生物選擇性必修一43《免疫失調》分層練習原卷版docx、人教版高二生物選擇性必修一43《免疫失調》分層練習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4章 免疫調節(jié)第2節(jié) 特異性免疫優(yōu)秀練習題,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二生物選擇性必修一421《體液免疫》分層練習原卷版docx、人教版高二生物選擇性必修一421《體液免疫》分層練習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