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知道力的單位;
2.會畫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實驗、講解、討論、練習與對比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的嚴謹性,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力的三要素.
【教學難點】
力的圖示.
【教具準備】
多媒體、刻度尺
【教學課時】
1課時
【鞏固復習】
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上一節(jié)內容,并講解學生所做的課后作業(yè)(教師可針對性地挑選部分難題講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新課引入】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或者口頭介紹各種力的作用的例子: 踢足球、抬木頭、拉箱子、扳手腕…… 請學生思考、討論.
師 力作用在物體上所產生的不同效果,與力的哪些因素有關?
生: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運動不同;方向不同,球運動不同;踢球時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運動也不同;同樣 抬木頭時 ……
【進行新課】
力的三要素
1.實驗演示1:用較大的力和用較小的力使刻度尺發(fā)生彎曲,觀察刻度尺彎曲的程度相同嗎?
學生動手實驗后回答:用力越大,形變就越大.
教師總結并得出結論: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
演示實驗2:請兩個同學(一個大個子男生和一個小個子男生),大個子男生在門里離門軸很近處向外推門,小個子男生在門外(遠離門軸的拉手處)向里推門,要求兩人盡自己最大的力推,看誰取勝了.(如圖結果是小個子男生輕松戰(zhàn)勝了大個子男生)
學生分析,得出結論:力的作用效果與所用力的作用點有關.
演示實驗3:用一個鋼球沿不同的方向撞擊另一鋼球,學生觀察鋼球運動軌跡的變化.
學生分析,得出結論: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
師 這在打臺球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應用到,同學們有體會嗎?我們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
總結板書: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注意:力的三要素均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當其中一個要素改變,力的作用效果就會隨之改變,因此表述一個力要把這個力的三個要素都表示出來.兩個完全相同的力必須是這兩個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
例1 (湖南岳陽中考)用一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下部,水瓶會沿桌面滑動,用同樣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礦泉水瓶的上部,水瓶會翻倒.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 )
A.力的大小有關
B.力的方向有關
C.力的作用點有關
D.受力面積有關
【解析】用手推礦泉水瓶的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點不同,使礦泉水瓶發(fā)生了不同的運動情況,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故ABD錯誤;C正確.
答案:C
2.老師給出力的單位(牛頓,用符號N表示),簡單介紹牛頓的事跡。老師對1N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一個形容:兩個雞蛋、 一袋方便面 …… 所受的重力.
力的示意圖
1.力的圖示
用多媒體展示教材P8頁圖7-2-5.
力的圖示: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例2 用水平向右60N的拉小車,畫出力的圖示.
【解析】強調在作圖時,如何規(guī)定一個合適的長度,如何選擇起點、線段的長度、箭頭的畫法、意義等.
答案:
2.力的示意圖
在物理學中,為了方便研究物體受力的情況,往往更多采取力的示意圖的方法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用多媒體展示教材P8頁圖7-2-6)
例3(用多媒體展示)如圖甲,放在水平地面的木箱受到與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10N的拉力作用,作出拉力的示意圖.
【解析】作力的示意圖,必須把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本題中拉力用F表示,其作用點在木箱上,可以畫在右上角等某個位置,也可以是中心處.方向與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作出水平線便于參考畫出斜向上30°角,大小標明10N.
答案:多媒體展示圖乙.
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圖中表示法的特點:
①箭頭標明了受力的方向;
②線段長短粗約表示了力的大??;
③紅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然后歸納、總結,得出力的示意圖特點.
總結板書:物理學中通常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表示出來的圖形叫做力的示意圖.
【教師結束語】
本節(jié)我們學習認識了力的三要素,知道了力的單位,學會畫力的示意圖。力的三要素均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當其中一個要素改變,力的作用效果就會隨之改變,力的示意圖就是 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圖形.
【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對應練習.
教材習題解答
自我評價
1.用力推門時,向里推,門被打開,向外推,門被關閉,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用力較小時,門打開的慢,用力較大時,門打開的快,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力作用在靠近門軸處時,門不容易打開,力作用在門的外邊沿時,門容易打開,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2.力的示意圖如圖所示,對于手拉彈簧的力,施力物體是手,受力物體是彈簧;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彈簧也拉著手,對于這個力來說,施力物體是彈簧,受力物體是手.
3.如圖(1)所示.
4.如圖(2)所示.
本節(jié)教學的內容比較抽象,設計了三個實驗讓學生參與 ,在參與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例題的講解,規(guī)范學生作力的圖示和示意圖,養(yǎng)成科學嚴謹?shù)牧晳T.
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級下冊2 力的描述教案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課標分析,內容和地位分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級下冊1 力教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準備,教學課時,鞏固復習,新課引入,進行新課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級下冊2 力的描述教學設計及反思,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