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讀課文,結合注釋掃清字詞障礙,整體把握文意,積累文言詞語。(重點)抓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把握作者筆下景物的突出特征,學習作者描繪景物的手法。(難點)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和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審美情趣。
吳均(469—520),字叔庠(xiánɡ),吳興故鄣(zhānɡ)(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學家。吳均長于史學,也擅詩文。其小品書札以寫景見長,詩歌亦清新流麗,“文體清拔有古氣”,時人稱為“吳均體”。代表作品有“吳均三書”(《與施從事書》《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等。
吳均通史學,曾私撰《齊春秋》,為梁武帝所惡,以致書稿被焚,官職被罷。仕途遇阻,吳均不免心灰意冷,加上六朝時佛道思想盛行,受其影響,產生了歸隱之情。這在文章中有所流露。
示讀課文,聽讀時注意字詞的讀音,聽清句子的停頓。同學們仿照示讀放聲自由朗讀。
縹碧 湍急 軒邈 戾天 鳶飛夾岸高山 泠泠作響 嚶嚶成韻 窺谷忘反 橫柯上蔽 有時見日
這篇駢文基本上由對偶句和四字句組成,一般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當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有時我們可通過它的音節(jié)讀出有些句子對偶的特點,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等。
本文多用四字對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節(jié)奏感。
借助注解和相關資料把課文通順地譯成現(xiàn)代文。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這個學習任務,每個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
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即“甚于箭”,意思是比箭還快。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這里形容樹密而綠,讓人心生寒意。
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
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擬聲詞,形容水聲清越。
鳴聲嚶嚶,和諧動聽。嚶嚶,鳥鳴聲。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橫斜的樹枝???,樹木的枝干。
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
湍急的江流比箭還快,洶涌的大浪就像飛奔的馬。
夾著江水的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
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遠處伸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國家大事的人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
“轉”同“囀”,鳥鳴,這里指蟬鳴。
“反”同“返”,返回。
古義:表示約數(shù)。 今義:稱贊,允許,或許。
古義:至,到達。 今義:罪過,乖張。
古義:止,息。今義:生活貧困,缺少錢財。
天下獨絕猿則百叫無絕沿溯阻絕
形容詞,絕妙的、獨一無二的
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向上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猿則百叫無絕
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向東或向西
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形容詞用作動詞?!败帯?,爭著往高處伸展;“邈”,爭著往遠處伸展
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息
再讀課文,分析本文的總體結構。
本文是按照“總—分”的結構來寫的。第1段總說富陽到桐廬間的山水之美,點出其特征——“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下文即承“奇山異水”而分寫之:先寫“異水”,再寫“奇山”。
文中的哪一部分寫“異水”?這水又異在何處呢?
第2段寫“異水”?!八钥~碧,千丈見底”是說水都是淺青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說明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四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說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這兩句突出了水之急。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兩岸高山,夾江而立,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由此形成無數(shù)的山峰。
文中哪一部分寫“奇山”?這山又奇在何處?
寫清越的泉聲、悅耳的鳥聲、凄切的蟬聲、凄異的猿聲,是以聲音反襯山林之寂靜,寓視于聽,以動寫靜。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補寫群峰中林深葉茂以突出作者的喜不自勝、流連忘返??梢娚街?。
本文從視覺和聽覺方面寫景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聽覺:如“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泉水泠泠,鳥鳴成韻,蟬聲不斷,猿嘯無絕,組成了一部美妙的交響曲,繪聲繪色,使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視覺: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為我們描繪出在“天”這個廣闊背景下的天清氣朗、明快秀麗的景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既寫出了富春江江水隨山形而曲折變化的特點,也表現(xiàn)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閑適心情?!柏搫莞偵希ハ嘬庡?,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靜止的山寫“活”了,賦予了它們以生命和動感。
本文詳略處理適宜,動靜結合搖曳多姿。請你簡要說明。
詳寫“山”,略寫“水”。寫山水動靜結合又有變化。寫“水”詳寫靜態(tài),略寫動態(tài);寫“山”詳寫動態(tài),略寫靜態(tài)。
我們從作者只言片語的議論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趣?
在這幽靜、安閑、純凈的大自然的懷抱中,作者的感情也得到了升華,山水的美蕩滌了身上所有世俗的塵埃,所有的爭名奪利和憂愁煩惱全部煙消云散。由景生情,因景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明志,這是作者心弦上彈奏出的心音、情韻,既從側面襯托出富春江山水的巨大魅力,更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視和對官場政務的厭倦,體現(xiàn)了作者高潔的情懷。
小結: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畫家宗炳認為,觀山水的目的在于“澄懷觀道”,澄懷方能觀道,觀道適以澄懷。本文作者以澄澈空明的心境來看待山水世事,內心便映照出自然的情韻,自己也就有了悠然自足的人生態(tài)度。
總寫(第1段)——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位于浙江中部的富春江,一頭連著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的杭州西湖,一頭連著人稱“歸來不看岳”的安徽黃山,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著稱于世。千百年來,富春江的美為歷代文人雅士所贊譽,元代山水畫大師黃公望的一幅《富春山居圖》更是將它的韻致描繪得淋漓盡致。黃公望于古稀之年結廬富春江畔,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繪寫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據(jù)說畫中所繪內容大部分是桐廬境內富春江的景色。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與朱元思書授課課件ppt,共2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新課引入,新課講解,作者簡介,寫作背景,文體解析,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疏通文意,同樣的顏色,乘船隨著江流飄蕩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與朱元思書課文ppt課件,共4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生難字,◆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文言句式,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與朱元思書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與朱元思書課文內容ppt課件,共3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與朱元思書,同樣的顏色,表示約數(shù),獨一無二,乘船隨著江流漂蕩,向東或向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青白色,這里形容江水清澈見底,指飛奔的馬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