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幫助孩子系統梳理上學期所學知識。帶領孩子構建完備、扎實牢固的知識體系;
2、幫助孩子預習新學期功課。提前掌握重難點、考點、易錯點,領先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3、假期持續(xù)穩(wěn)定的學習。避免孩子長時間沉迷于電視、手機,養(yǎng)成壞習慣,影響新學期學習。
第07講 兩種電荷
1.認識兩種電荷;
2.認識摩擦起電現象;
3.掌握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4.了解驗電器的構造、原理及其作用及電子流動的方向;
5.了解原子結構,認識導體和絕緣體。
一、摩擦起電
1. 現象探究:摩擦起電現象
物體帶電
一些物體被摩擦后,能夠吸引輕小的物體,人們把這種現場稱為帶了“電”,或者說帶了電荷;
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
4. 帶電的性質:帶電體具有能夠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可以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二、兩種電荷
1. 探究實驗:電荷間相互作用
2.兩種電荷
(1)正電荷: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叫正電荷;用“+”表示。
(2)負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叫負電荷;用“-”表示。
3.電荷間相互作用規(guī)律
三、原子結構 元電荷
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簡稱電荷;單位:庫侖,符號是C。
原子結構:物體由分子、原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且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原子帶的正電荷與負電荷等量,原子不顯電性,呈電中性,物體也呈電中性,但不能說物體沒有電荷。
元電荷:精確的實驗表明,任何帶電體所帶的電荷量總是等于某一個最小電荷量的整數倍,即電子所帶電荷量的整數倍。因此人們把一個電子所帶電荷量的絕對值叫“基本電荷”,也叫“元電荷”(帶電量最小的電荷),用符號“e”表示,則e=1.6×10-19C。
摩擦起電的實質和原因
(1)原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同常情況下原子呈電中性,則由原子組成的物體也呈電中性。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兩個物體的相互摩擦時,哪個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它的一些電子就會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缺少電子而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因為有了多余的電子而帶等量的負電。
(2)實質:摩擦起電,并不是創(chuàng)造了電荷,只是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
(3)特征:相互摩擦后帶電的兩個物體必然帶等量的異種電荷;
(4)條件:①相互摩擦的是不同物質的物體;②相互摩擦的兩個物體彼此絕緣。
四、導體和絕緣體
1. 導體和絕緣體的區(qū)別
2.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
一般情況下,不容易導電的物體,當條件改變時,也有可能導電,變?yōu)閷w。例如,常溫下玻璃板時絕緣體,而在高溫下達到紅熾狀態(tài)時,就變成了導體。
特別提醒:“導電”與“帶電”的區(qū)別
“導電”是自由電荷的定向移動過程,導電體是導體;“帶電”是電子的得失過程,能帶電的物體可以是導體,也可以是絕緣體。
知識點五、驗電器
驗電器是一種可檢驗物體是否帶點及可粗略估計所帶是量的儀器。
驗電器的另類用法
用驗電器不能直接判斷帶電體所帶電荷的種類,但在特定條件下可以間接判斷帶電體帶的是什么電荷,例如,先讓帶電體帶上少量已知電荷,此時金屬箔張開一個小角度,然后再將被檢驗物體接觸驗電器金屬球。
(1)如果金屬球張開角度變大,則被檢驗物體所帶電荷與驗電器所帶電荷是同種電荷;
(2)如果金屬箔張開角度變小,則有兩種可能:被檢驗物體所帶更少量的同種電荷,或者帶更少量的異種電荷;
(3)如果金屬箔先閉合后張開,則被檢驗物體所帶電荷與驗電器所帶電荷是異種電荷;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考點一:摩擦起電
角度1:解釋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例1.
打掃房間時,小剛用干綢布擦拭穿衣鏡,發(fā)現擦過的鏡面很容易粘上細小絨毛,為什么?
【答案】見解析
【詳解】答:用干綢布擦拭穿衣鏡,穿衣鏡因摩擦而帶電,能夠吸引輕小物體,所以擦過的鏡面很容易粘上細小絨毛。
角度2:摩擦起電的實質
例2.
如圖所示,將塑料繩一端扎緊,把繩盡可能撕成更多的細絲,用干燥的手從上向下捋幾下,觀察到的現象如圖所示,這是因為每條細絲與手摩擦后帶上了______(選填“同”或“異”)種電荷而相互______,這種使塑料絲帶電的方法稱為摩擦起電,摩擦起電的實質是______在物體間轉移。
【答案】 同 排斥 電子(電荷)
【詳解】[1][2]塑料細絲與手摩擦,摩擦起電,由于不同的塑料細絲帶有同種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而導致細絲蓬散開來。
[3]這種使塑料絲帶電的方法稱為摩擦起電,通過摩擦使電子在物體間發(fā)生了轉移,從而使物體帶電。
考點二、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guī)律
例3.
小益用絲綢摩擦玻璃棒,然后將玻璃棒靠近用細繩懸掛著的氣球,如圖,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玻璃棒不帶電B.玻璃棒帶負電
C.氣球帶正電D.氣球帶負電
【答案】C
【詳解】AB.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故AB錯誤;
CD.由圖可知,當玻璃棒靠近氣球時,氣球被排斥開,遠離玻璃棒,由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可知,氣球帶正電。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考點三、原子的結構
例4.
人類在探索微觀粒子的過程中,首先發(fā)現的是_________,它的發(fā)現說明了________是可分的。原子核是由帶_______的質子和不帶電的_______組成
【答案】 電子 原子 正電 中子
【詳解】[1][2]人類在探索微觀粒子的過程中,首先發(fā)現的是電子,電子的發(fā)現,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3][4]盧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指出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繞核轉動的電子組成,原子核由帶正電荷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
考點四、導體和絕緣體
例5.
關于導體和絕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金屬、人體、大地和玻璃都是導體B.橡膠、塑料、玻璃和石墨都是絕緣體
C.可以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D.絕緣體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變成導體
【答案】D
【詳解】A.金屬、人體、大地都是導體,玻璃是絕緣體,故A錯誤;
B.橡膠、塑料、玻璃都是絕緣體,石墨是導體,故B錯誤;
C.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故C錯誤;
D.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變成導體,比如干木棒是絕緣體,而濕木棒就是導體,故D正確。
故選D。
考點五、驗電器
例6.
如圖,用玻璃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發(fā)現驗電器的兩片金屬箔片迅速張開,下列關于這個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說明電子發(fā)生了轉移B.不能說明玻璃棒是否帶電
C.說明玻璃棒一定帶正電D.兩片金屬箔片帶上了異種電荷
【答案】A
【詳解】玻璃不是導體,金屬箔片張開,說明兩片金屬片帶同種電荷,電荷的來源不是玻璃上的電荷傳到金屬箔片上的,因為玻璃不是導體不導電,電荷來源是金屬箔片與玻璃之間的靜電作用,玻璃上帶正電,小球和金屬箔片的組合中,負電荷流向小球,發(fā)生了電子的轉移,正電荷流向箔片,兩片金屬箔片都帶有正電荷,因此張開,故BCD錯誤,A正確。
故選A。
1.(2022·湖南湘潭·統考中考真題)通常情況下屬于絕緣體的是( )
A.橡皮擦B.鋼直尺C.鉛筆芯D.銅鑰匙
【答案】A
【詳解】銅鑰匙、鉛筆芯、鋼直尺都容易導電,屬于導體,橡皮擦不容易導電,屬于絕緣體,故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
故選A。
2.(2022·四川宜賓·統考中考真題)如圖,小燁把一段扁平、干燥的塑料繩一端扎緊,把另一端撕開成許多輕質細絲,用干燥的手向下捋幾下,發(fā)現細絲張開了。細絲張開的原因是( )
A.大氣壓的作用B.同名磁極相互排斥
C.分子間有斥力D.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答案】D
【詳解】用干燥的手在塑料細絲上捋幾下,手與塑料細絲反復摩擦,使塑料細絲帶上了同種電荷,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故細絲會張開。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3.(2022·江蘇鹽城·統考中考真題)用相同的絕緣細線將帶正電的輕質甲球和不帶電的輕質乙球懸掛,下列情形正確的是( )
A.B.C.D.
【答案】D
【詳解】用相同的絕緣細線將甲、乙兩個輕質小球懸掛起來,甲球帶正電,乙球不帶電,由于帶電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且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當它們懸掛好后,兩球都將向中央靠攏,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4.(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題)關于電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同種電荷互相吸引,異種電荷互相排斥
B.帶電的物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
C.一個不帶電的泡沫小球與帶負電的物體接觸后帶正電
D.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是因為玻璃棒得到了正電荷
【答案】B
【詳解】A.電荷的最基本的性質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故A錯誤;
B.由帶電體的性質可知,帶電體可以吸引輕小物體,故B正確;
C.一個不帶電的泡沫小球與帶負電的物體接觸后,帶負電的物體一部分電子會轉移到到泡沫小球上,使泡沫小球也帶負電,故C錯誤;
D.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是因為玻璃棒失去了電子,所以帶正電,故D錯誤。
故選B。
5.(2022·山東東營·統考中考真題)關于靜電的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摩擦起電創(chuàng)造了電荷
B.用絲綢摩擦玻璃棒,正電荷從絲綢轉移玻璃棒上
C.用毛皮摩擦橡膠棒,電子從毛皮轉移到橡膠棒上
D.相互吸引的兩個輕小物體,一定是帶了異種電荷
【答案】C
【詳解】A.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荷的轉移,并不是創(chuàng)造電荷,故A錯誤;
B.用絲綢摩擦玻璃棒,玻璃棒上的電子轉移到絲綢上,使得玻璃棒帶正電,故B錯誤;
C.用毛皮摩擦橡膠棒,橡膠棒得到電子帶負電,毛皮失去電子帶正電,電子從毛皮轉移到橡膠棒上,故C正確;
D.帶電體可以吸引帶異種電荷的物體,也可以吸引不帶電的輕小物體,故D錯誤。
故選C。
6.(2022·廣西梧州·統考中考真題)如圖所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驗電器的兩片金屬箔張開,其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互相 ___________,此時金屬箔帶 ___________電。
【答案】 排斥 負
【詳解】[1][2]用毛皮摩擦橡膠棒,由于皮毛上的電子轉移到橡膠棒上,所以橡膠棒帶負電,用它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橡膠棒上多余的電子會轉移到驗電器上,則驗電器也帶上負電,即驗電器的金屬球和兩個金屬箔片上都帶上了負電,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故其兩個金屬箔片會張開。
7.(2022·遼寧盤錦·統考中考真題)如圖所示,油罐車尾部裝有連接大地的導體,這是為了及時導走因___________現象而積累的電荷,避免發(fā)生危險。在行駛過程中將車窗打開,車內的窗簾向外飄,原因是窗外空氣流速大,壓強___________。某段時間內油罐車消耗柴油2kg,這些柴油完全燃燒放出___________J熱量。(柴油熱值4.3×107J/kg)
【答案】 摩擦起電 小
【詳解】[1]油罐車尾部裝有連接大地的導體,這是為了及時導走因油管內因摩擦而產生的電荷聚集,避免產生危險。
[2]在行駛過程中將車窗打開,車內的窗簾向外飄,原因是窗外空氣流速大,根據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可知流速快的地方壓強小,所以窗內外產生壓強差,窗簾向外飄。
[3] 消耗柴油質量為2kg,柴油熱值4.3×107J/kg,故完全燃燒可以放出的熱量為
8.(2022·湖北荊州·統考中考真題)生活中有許多“吸”的現象。用吸管把敞口玻璃杯中的飲料“吸”入嘴里,是利用________的作用;將氣球與頭發(fā)摩擦后相互靠近時,氣球與頭發(fā)“吸”在一起,是因為摩擦后的氣球與頭發(fā)帶有_________(選填“同種”或“異種”)電荷而相互吸引;龍卷風能把物體“吸”起卷入空中,是因為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________(選填“大”或“小”);腌制咸鴨蛋的過程中,鴨蛋會“吸”入鹽分,這是__________現象。
【答案】 大氣壓 異種 小 擴散
【詳解】[1]用吸管吸飲料時,用力吸氣,吸管內的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飲料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口腔內,這是利用了大氣壓的作用。
[2]將氣球和頭發(fā)摩擦后相互靠近時,氣球和頭發(fā)“吸”在一起,說明兩者之間有相互吸引力,根據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可知,摩擦后的氣球和頭發(fā)帶有異種電荷。
[3]龍卷風旋轉速度很大,內側因流速大而壓強小,外側因流速小而壓強大,所以物體在壓強差的作用下被“吸”起卷入空中。
[4]腌制咸鴨蛋的過程中,鴨蛋會“吸”入鹽分,這是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引起的,屬于擴散現象。
1.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上了電荷,摩擦過程中橡膠棒( )
A.得到負電荷B.失去負電荷C.得到正電荷D.失去正電荷
【答案】A
【詳解】不同物體的原子核束縛核外電子的本領不同。用毛皮摩擦橡膠棒時,毛皮原子核束縛電子的能力弱,因此毛皮的一些電子轉移到了橡膠棒上,橡膠棒得到電子帶負電,毛皮失去電子帶正電。
故選A。
2.老師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做了這樣一個小實驗,將兩條粘在講桌上的透明膠帶快速揭起來,當兩膠帶靠近時出現了相互排斥的現象,請你分析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
A.兩膠帶帶上了同種電荷B.兩膠帶帶上了異種電荷
C.兩膠帶中的一個帶電荷D.兩膠帶間的分子存在斥力
【答案】A
【詳解】將兩條粘在講桌上的透明膠帶快速揭起來時,由于膠帶和桌面摩擦起電,則兩條膠帶會帶上同種電荷,因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所以當兩膠帶靠近時出現了相互排斥的現象,與分子間的斥力無關,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3.有甲、乙、丙三個輕質小球,甲球帶負電。將甲分別與乙、丙靠近時,小球相互作用情況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乙?guī)ж撾?,丙不一定帶電B.乙?guī)ж撾姡麕д?br>C.乙?guī)д?,丙帶負電D.乙?guī)д姡灰欢◣щ?br>【答案】A
【詳解】甲帶負電,甲乙相互排開,由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可得,乙?guī)ж撾姾桑欢妆嗷タ拷?,但除了異種電荷相互排斥外,帶電物體還可以吸引輕小物體,所以無法判斷丙是否帶電。
故選A。
4.以下微觀粒子按空間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確的是( )
A.分子、原子核、原子B.原子核、原子、分子
C.原子、分子、原子核D.分子、原子、原子核
【答案】B
【詳解】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的。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5.(多選)如圖將塑料繩撕成絲帶狀用毛巾分別摩擦塑料絲帶和PVC管,然后將塑料絲帶放在PVC管上方,塑料絲帶就會像章魚一樣懸在空中,這就是神奇的靜電“章魚”實驗。這個現象的原理是絲狀塑料和PVC管經毛皮摩擦后( )
A.帶同種電荷B.帶異種電荷C.相互排斥D.相互吸引
【答案】AC
【詳解】用毛巾分別摩擦塑料絲帶和PVC管,毛巾與塑料絲帶和PVC管之間會發(fā)生電子的轉移,使得塑料絲帶和PVC管帶上同種電荷,將塑料絲帶放在PVC管上方,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塑料絲帶會受到PVC管的排斥力而像章魚一樣懸在空中。
故選AC。
6.驗電器的原理是______,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若將這根橡膠棒接觸某個已經帶電的驗電器,其金屬箔張開角度減小,則該驗電器原來帶______電荷。
【答案】 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正
【詳解】[1]驗電器是檢測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工作原理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2]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接觸某個已經帶電的驗電器,其金屬箔張開角度減小,說明有正電荷中和了負電荷,則該驗電器原來帶正電荷。
7.電風扇使用一段時間后需要除塵,這是因為風扇的扇葉在轉動過程中與空氣摩擦帶上了______,可以______,所以灰塵會附著在扇葉上。端午濃情,粽葉飄香。煮粽子時,聞到了粽子的香味,這是______現象。吃粽子時,粽葉上總是粘有米粒,米粒和粽葉不容易分開,這表明______。
【答案】 電荷 吸引輕小物體 擴散 分子間存在引力
【詳解】[1][2]電風扇使用一段時間后需要除塵,這是因為電風扇的扇葉在轉動過程中與空氣摩擦帶上了電荷,可以吸引輕小物體,所以灰塵會附著在扇葉上。
[3][4]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所以我們會聞到粽子的香味,這就是擴散現象;由于分子間存在相互的引力而使米粒和粽葉粘在一起。
8.如圖所示是工廠、加油站里常見的壁掛式靜電清除器。當工人進行靜電清除時,只需用手摸清除器頂部的黑色圓球即可,清除器頂部的黑色圓球是______(選填“導體”或“絕緣體”)。20世紀初科學家發(fā)現,原子也有一定的結構,他的中心是_______,摩擦起電的實質是______的轉移。(后兩空選填“原子核”、“質子”或“電荷”)
【答案】 導體 原子核 電荷
【詳解】[1]當工人進行靜電清除時,只需用手摸清除器頂部的黑色圓球即可,說明電荷從手流動到黑色圓球,導體是容易導電的,絕緣體是不容易導電,黑色圓球容易導電,則清除器頂部的黑色圓球是導體。
[2]原子也有一定的結構,里面是原子核和電子,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
[3]摩擦起電是電子的轉移,電荷的轉移。
9.塑料是______體。去商場購物時,用雙手搓塑料袋使之打開裝物品,塑料袋會“粘”在手上,如圖所示,是因為發(fā)生了______現象,手與塑料袋帶上了______(選填“同種”或“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答案】 絕緣 摩擦起電 異種
【詳解】[1]塑料不容易導電,具有良好的絕緣性,屬于絕緣體。
[2][3]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的現象叫摩擦起電。手與塑料袋摩擦,使電子發(fā)生了轉移,手和塑料袋帶上了異種電荷,由于異種電荷相互吸引,所以塑料袋會“粘”在手上。
10.小榮在家體驗做飯時,不小心將胡椒粉撒到了大粒鹽中,小榮急中生智,拿了一根塑料筷子用干燥的毛巾反復摩擦了幾下,然后將筷子靠胡椒粉,胡椒粉就被吸到筷子上了,成功地將其與大粒鹽分開。請問:
(1)摩擦后的塑料筷子能吸引胡椒粉,這是什么現象?
(2)如果小榮直接用手拿一根金屬筷子,用毛巾摩擦,能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為什么?
【答案】(1)見解析;(2)見解析
【詳解】(1)摩擦后的塑料筷子能吸引胡椒粉,說明摩擦后的塑料筷子帶了電,這是摩擦起電現象;
(2)如果小榮直接用手拿一根金屬筷子,用毛巾摩擦,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因為金屬、人體和大地都是導體,金屬筷子摩擦后帶上的電荷會通過人體被導入大地。
經常使用過的電風扇,電風扇表面往往有一層厚厚的灰
塑料梳子跟頭發(fā)摩擦過后,吸引紙屑
用毛衣摩擦過的氣球可以吸引頭發(fā)
摩擦過的物體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圖示
實驗
將兩根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相互靠近
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互靠近
將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相互靠近
分析
同為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它們所帶的電荷種類一定時相同的,相同電荷之間相互排斥
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與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種類不同,不同種類的電荷之間相互吸引
同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它們所帶電荷種類相同,相同電荷之間相互排斥
探究歸納
(1)電荷間有相互作用;(2)相同電荷間與不同電荷間相互作用不同;(3)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與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不同
現象
說明
兩個小球都帶正電荷,它們相互排斥
兩個小球都帶負電荷,它們相互排斥
兩個小球帶有異種電荷,它們相互吸引
結論
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導體
絕緣體
定義
容易導電的物體
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示例
金屬、石墨、人體、大地,以及各種酸、堿鹽的溶液
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導電或不導電的原因
導體容易導電是因為導體內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動的電荷,電荷從導體的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是因為在絕緣體內電荷幾乎被束縛在原子內,不能自由移動,即絕緣體并非不含電荷,而是缺乏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
構造及作用
金屬球:接觸帶電體
絕緣墊:隔離金屬罩和金屬桿
金屬箔:顯示是否帶電
金屬桿:傳導電荷
接線柱:接大地,確保金屬罩不帶電
金屬罩:可屏蔽周圍帶電體對金屬箔的干擾
使用方法
將被檢驗的物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如果驗電器的兩片金屬箔張開一定角度,則說明物體帶電
原理
(1)利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當用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就有一部分電荷轉移到驗電器的金屬箔上,這兩片金屬箔由于帶同種電荷互相排斥而張開。驗電器金屬箔張開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帶電體傳給驗電器的電荷的多少不同
使用說明
驗電器可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并能粗略估計物體所帶電荷量的多少,對同一個驗電器來說,金屬箔張開的角度越大,說明被檢驗的物體所帶電荷越多
這是一份第15講 變阻器-【暑假銜接】新九年級物理暑假精品課講義(人教版),文件包含第15講變阻器原卷版-暑假銜接新九年級暑假精品課人教版docx、第15講變阻器解析版-暑假銜接新九年級暑假精品課人教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3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14講 電阻-【暑假銜接】新九年級物理暑假精品課講義(人教版),文件包含第14講電阻原卷版-暑假銜接新九年級暑假精品課人教版docx、第14講電阻解析版-暑假銜接新九年級暑假精品課人教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3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12講 電壓-【暑假銜接】新九年級物理暑假精品課講義(人教版),文件包含第12講電壓原卷版-暑假銜接新九年級暑假精品課人教版docx、第12講電壓解析版-暑假銜接新九年級暑假精品課人教版docx等2份學案配套教學資源,其中學案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