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溫度計的使用及其讀數(shù)(共2小題)
1.(2023秋?溆浦縣校級期中)如圖所示,用溫度計測量溫水的溫度,A、B、C三次測得數(shù)據(jù)分別是27.5℃、27.7℃和28.2℃,則此溫水較準確的溫度是( )
A.27.5℃B.27.7℃C.28.2℃D.27.8℃
【答案】C
【解答】解:
A圖,測量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與燒杯壁接觸,B圖,測量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與燒杯底接觸,方法不正確;
C圖,測量方法正確,所以C的測量結果28.2℃較準確。
故選:C。
2.(2023秋?祁陽縣期中)如圖甲所示,溫度計的讀數(shù)是 ﹣16 ℃;如圖乙所示,停表的讀數(shù)為 104 s。
【答案】﹣16;104。
【解答】解:(1)溫度計的分度值是2℃,液面在0℃以下,故圖丙溫度計讀數(shù)為﹣16℃;
(2)在秒表的中間表盤上,1min中間有兩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1”和“2”之間,偏向“2”一側,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1min=60s;在秒表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1s,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44s,即秒表的讀數(shù)為60s+44s=104s。
故答案為:﹣16;104。
二.體溫計的使用及其讀數(shù)(共2小題)
3.(2022秋?禪城區(qū)校級期中)一位年輕的護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體溫計連續(xù)測了甲、乙、丙三人的體溫,中途沒有將水銀甩回玻璃泡內(nèi),結果三人的體溫都是39.5℃,有關三人真實體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三個人體溫都是39.5℃
B.甲的體溫一定是39.5℃
C.乙、丙兩人的體溫都低于39.5℃
D.三個人中有只有一人體溫是39.5℃
【答案】B
【解答】解:甲的體溫等于39.5℃,因為甲測體溫前用的是甩好的體溫計,所以結果準確;給乙和丙測量時沒甩體溫計,結果不一定準確,可能等于、也可能低于甲的體溫,故B正確。
故選:B。
4.(2023秋?定州市期中)體溫計是根據(jù)液體 熱脹冷縮 的規(guī)律制成的。體溫計離開人體后,直管內(nèi)的水銀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自動退回玻璃泡,所以體溫計能離開人體讀數(shù)。圖中的體溫計示數(shù)是 36.5 ℃。
【答案】熱脹冷縮;不能;36.5。
【解答】解:體溫計屬于液體溫度計,玻璃泡內(nèi)裝有液態(tài)的水銀,工作時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來測量人的體溫。
由于體溫計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間有一個很細的彎管,在溫度下降時水銀在細彎管處斷開而不能自動流回到玻璃泡內(nèi),因此體溫計能離開被測人體讀數(shù)。
體溫計的測量范圍為35~42℃,體溫計的一個大格表示1℃,里面有10個小格,分度值為0.1℃,則圖中體溫計的示數(shù)為36.5℃。
故答案為:熱脹冷縮;不能;36.5。
三.熔化與熔化吸熱的特點(共1小題)
5.(2023秋?冷水灘區(qū)期中)把如圖裝碎冰塊的試管插入裝碎冰塊的燒杯中,用酒精燈加熱燒杯,當燒杯中的冰熔化一部分后,試管中的冰塊將( )
A.能夠熔化一部分 B.不能熔化C.全部熔化 D.無法確定
【答案】B
【解答】解:當燒杯中的冰熔化一部分后,燒杯中為冰水混合物,溫度為0℃,若試管中的冰溫度低于0℃,它就可以從燒杯中吸熱,若試管中的冰溫度達到熔點,等于0℃時,就和燒杯中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一樣,就不能從燒杯中吸熱。這時雖然達到了熔點,但不能吸收熱量,所以不會熔化。
故選:B。
四.凝固與凝固放熱的特點(共1小題)
6.(2023秋?江都區(qū)校級期中)如圖,小明利用一段細線、一小塊冰塊和少許鹽表演了個小魔術。他先將打濕的細線搭放在冰塊上,向細線和冰塊的接觸位置撒少許鹽使冰 熔化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從而 吸收 (選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熱,使周圍溫度降低;靜置一分鐘后,在低溫下,繩子里的水就會 凝固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和冰粘在了一起,就可以利用細線把冰塊提起來了。
【答案】熔化;吸收;凝固。
【解答】解:鹽可以降低冰的熔點,撒鹽后,有部分冰會熔化成水,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周圍溫度降低,在低溫下,繩子里的水就會凝固成冰,和冰粘在了一起,就可以利用細線把冰塊提起來了。
故答案是:熔化;吸收;凝固。
五.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共1小題)
7.(2024春?煙臺期中)在學習晶體熔化的知識時,小明和小紅用如圖甲實驗裝置在室溫下探究晶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1)小明將濃鹽水凍成的冰塊(簡稱鹽冰)打碎后放入小燒杯中,這樣做的目的是 使鹽冰受熱均勻 ,然后將溫度計插入碎冰中,某時刻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則此時碎冰的溫度為 ﹣8 ℃。
(2)小明在實驗過程中每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并觀察狀態(tài)變化,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得到如圖乙的圖象,則鹽冰的熔點是 ﹣2 ℃。通過分析圖象還可以知道:晶體熔化過程中,持續(xù)吸熱,溫度 不變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3)小紅用質(zhì)量為m1的鹽冰也探究了該實驗,她繪制的晶體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如圖丙中的a。小紅又用了質(zhì)量為m2(m2>m1))的鹽冰做實驗,得到的圖線可能是圖丙中的 b (選填“b”、“c”或“d”)。
(4)完成探究后,小紅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在正在熔化過程中的鹽冰水混合物中,試管中冰的質(zhì)量將 增加 (選填“增加”、“減少”或“不變”),試管中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 0 ℃。
【答案】(1)使鹽冰受熱均勻;﹣8;(2)﹣2;不變;(3)b;(4)增加;0。
【解答】解:(1)該實驗將濃鹽水凍成的冰塊(簡稱鹽冰)打碎后放入小燒杯中來進行實驗,這樣受熱均勻,效果較好;由圖可知溫度計的最小刻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線下方,因此該溫度計的示數(shù)是﹣8℃;(2)從圖中可知,鹽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2℃不變,所以熔點是﹣2℃;如圖乙所示,鹽冰是晶體,晶體熔化時,繼續(xù)吸熱,溫度不變;
(3)另一組同學實驗時晶體不變,即晶體的熔點不變,仍為﹣2℃,根據(jù)Q=cmΔt知,質(zhì)量大的溫度達到熔點需要的時間長,由于m2>m1,則質(zhì)量大的m2對應的熔化圖象為b;
(4)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而鹽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會向鹽冰水混合物放熱,冰水混合物中的水會達到凝固結冰的條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會變多,試管中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
故答案為:(1)使鹽冰受熱均勻;﹣8;(2)﹣2;不變;(3)b;(4)增加;0。
六.熔點和凝固點的概念(共1小題)
8.(2022秋?江油市期中)幾種物質(zhì)的熔點如表所示,由表中的數(shù)值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A.純鐵掉入鋼水中一定能夠熔化
B.水銀溫度計在氣溫為40℃的地方不能使用
C.電燈泡內(nèi)的燈絲宜用鎢絲制作,因為它的熔點較高
D.用銅鍋冶煉鋼是可以的
【答案】C
【解答】解:A、鐵的熔點比鋼高,故純鐵掉入鋼水中不會熔化,故A錯誤。
B、水銀溫度計在氣溫為40℃的地方是液態(tài),故能使用,故B錯誤。
C、電燈泡內(nèi)的燈絲宜用鎢絲制作,因為它的熔點較高,故C正確。
D、鋼的熔點比銅高,用銅鍋冶煉鋼是不可以的,故D錯誤。
故選:C。
七.沸騰及沸騰條件(共2小題)
9.(2023秋?遵化市期中)如圖所示,甲、乙分別是酒精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熔化和沸騰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固態(tài)酒精是非晶體
B.在﹣117℃時,酒精一定處于液態(tài)
C.酒精溫度計可以用來測量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
D.酒精在沸騰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
【答案】D
【解答】解:A、從圖中信息可知,酒精熔化時有一個固定的溫度,故酒精是晶體,故A錯誤。
B、在﹣117℃時,酒精可能處于液態(tài),也可能是固態(tài)或固液共存狀態(tài),故B錯誤。
C、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是100℃,酒精的沸點是78.5℃,測量溫度超過溫度計的量程,所以不能測量,故C錯誤。
D、酒精是晶體,它在沸騰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故D正確。
故選:D。
10.(2023秋?遵化市期中)紙的著火點約183℃,酒精燈火焰溫度約500℃。如圖所示,用紙鍋裝些水。若將紙鍋放到酒精燈上加熱,水 會 (選填“會”或“不會”)沸騰,紙鍋 不會 (選填“會”或“不會”)燃燒。
【答案】會;不會。
【解答】解:酒精燈火焰溫度約500℃,用酒精燈加熱,能達到水的沸點,故水能沸騰,但水沸點后溫度不再上升,又因為紙的著火點約183℃,高于水的沸點,故紙鍋不會燃燒。
故答案為:會;不會。
八.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共1小題)
11.(2023秋?仁化縣期中)某同學在做“探究水的沸騰”實驗中,小華使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的“溫度﹣時間”圖象如圖乙所示。
(1)實驗中所用溫度計是根據(jù) 液體的熱脹冷縮 的規(guī)律制成的。
(2)某時刻水的溫度如圖甲所示,則此時水的溫度是 96 ℃。
(3)小華發(fā)現(xiàn)水中有如圖丙所示的氣泡上升,說明此時水 沸騰 (選填“沒有沸騰”或“沸騰”)。
(4)從圖乙中可知實驗測得水的沸點是 97 ℃,說明此時實驗室中的大氣壓 低于 1標準大氣壓(選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5)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將 不變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根據(jù)水沸騰時的特點,家里煮雞蛋時,當水沸騰時可以改用 小 (選填“大”或“小”)火繼續(xù)煮較好。
【答案】(1)液體的熱脹冷縮;(2)96;(3)沸騰;(4)97;低于;(5)不變;小。
【解答】解:(1)實驗使用的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的熱脹冷縮的規(guī)律制成的;
(2)由甲圖知,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則此時水的溫度是96℃;
(3)水在沸騰前氣泡上升過程中是變小的,沸騰后氣泡上升變大,如圖丙所示的氣泡上升變大,說明此時水沸騰;
(4)由圖丙知,當水的溫度達到97℃時,溫度不再變化,說明此時是水的沸騰過程,沸點是97℃;1標準大氣壓水的沸點是100℃,沸點低于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所以實驗室中的大氣壓小于1標準大氣壓;
(5)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將不變,根據(jù)水沸騰時的特點,家里煮雞蛋時,當水沸騰時可以改用小火繼續(xù)煮較好。
故答案為:(1)液體的熱脹冷縮;(2)96;(3)沸騰;(4)97;低于;(5)不變;小。
九.液化及液化的放熱特點(共2小題)
12.(2024春?閔行區(qū)期中)如圖所示的四個物態(tài)變化的實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湖中冰化成的水B.草葉上的露珠
C.樹葉上的霜D.落在地上的雪
【答案】B
【解答】解:A、冰化成水,是熔化現(xiàn)象,故A錯誤;
B、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液態(tài)的小水滴,故B正確;
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體的冰晶,故C錯誤;
D、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或水滴凝固而成,故D錯誤。
故選:B。
13.(2023秋?岳池縣期中)冬天,汽車玻璃上會有一層小水珠,這是由于水蒸氣遇冷后發(fā)生 液化 形成的。這層水珠出現(xiàn)在車玻璃 內(nèi) (選填“內(nèi)”“外”)側。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解答】解:冬天,汽車內(nèi)的溫度比窗外高,車內(nèi)熱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窗馬上液化,形成小水珠。
故答案為:液化;內(nèi)。
一十.升華和凝華的定義與特點(共2小題)
14.(2023秋?互助縣期中)“霜降”是中國傳統(tǒng)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霜的形成屬于( )
A.凝固B.凝華C.液化D.升華
【答案】B
【解答】解: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體的冰晶,附著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
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15.(2023秋?東區(qū)校級期中)今年冬天極寒的天氣,學校要求早上暫停拖地。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水發(fā)生 凝固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避免同學們摔倒受傷。晚上外面氣溫驟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戶上會結上一層冰花,這層冰花出現(xiàn)在窗戶玻璃的 內(nèi) (選填“內(nèi)”或“外”)側,當他走到室外,眼鏡上 不會 (選填“會”或“不會”)會蒙上一層水霧。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解答】解:
在低溫下拖地后,地面上的水會變成固態(tài)的冰,屬于凝固現(xiàn)象;
夜晚氣溫如迅速降到0℃以下,室內(nèi)溫度高于室外的溫度,所以,室內(nèi)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很冷的玻璃,會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玻璃的內(nèi)側形成冰花;
由于室外溫度較低,眼鏡片的溫度高于室外空氣中水蒸氣的溫度,水蒸氣不能放熱液化,眼鏡上不會蒙上一層水霧。
故答案為:凝固;內(nèi);不會。
一十一.長度的估測(共1小題)
16.(2023秋?夏津縣期中)下列幾種估測中,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教室內(nèi)天花板離地面的高度約為3200cm
B.中學生正常步行時一步的距離約為2m
C.演奏一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用時約50s
D.一支新中華鉛筆的長度約為17.5dm
【答案】C
【解答】解:A、教室內(nèi)天花板離地面的高度約3.2m,即320cm;故A錯誤;
B、中學生正常步行時一步的距離約0.5m;故B錯誤;
C、演奏一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用時約50s,符合實際;故C正確;
D、新中華鉛筆的長度約為17.5cm;故D錯誤;
故選:C。
一十二.用刻度尺測量長度(共2小題)
17.(2023秋?平邑縣期中)如圖是測量成人一拃的長度,下列正確的是( )
A.視線乙的結果是19cm
B.視線甲是錯誤的讀法,與乙之間差異不叫誤差
C.視線甲的結果比視線乙大,是測量誤差
D.甲、乙兩種讀數(shù)相差無幾,都是正確的
【答案】B
【解答】解:
A、由圖知:刻度尺上10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所以視線乙的結果是 19.0cm,故A錯誤;
B、讀數(shù)時,視線甲沒有與刻度尺的刻度線垂直,視線甲是錯誤的讀法,結果和乙之間差異不叫誤差,故B正確;
C、由圖可知,讀數(shù)時,視線甲沒有與刻度尺的刻度線垂直,讀數(shù)結果偏大,屬于讀數(shù)錯誤,不是誤差,故C錯誤;
D、由圖可知,讀數(shù)時,視線甲沒有與刻度尺的刻度線垂直,屬于讀數(shù)錯誤,故D錯誤。
故選:B。
18.(2021秋?息縣期中)如圖所示,物體的長度是 2.22cm ;在投擲鉛球比賽中,裁判員用皮尺測量比賽成績時,如果在測量時將皮尺拉得過松,則測量值將會 偏大 (選填“偏小”、“偏大”或“不變”)。
【答案】2.22cm;偏大。
【解答】解:(1)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物體左側與0.00cm對齊,右側與2.22cm對齊,所以物體長度為2.22cm;
(2)裁判員用皮卷尺測量比賽的成績,皮卷尺拉的太松,必然在一定的長度內(nèi)卷縮了一些示數(shù),所以會使測量的結果偏大。
故答案為:2.22cm;偏大。
一十三.參照物及其選擇(共1小題)
19.(2023秋?黑山縣期中)在研究物體運動過程中被選作 標準 的物體叫參照物,平時所說“月亮躲進云里”是以 云 為參照物。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解答】解:
(1)在研究物體做機械運動時,被選來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2)月亮躲進云里,被研究的物體是月亮,月亮躲進云里,說明月亮是運動的,云和月亮之間發(fā)生了位置的改變,所以選擇云為參照物。
故答案為:標準;云。
一十四.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共2小題)
20.(2023春?潮州期中)列車車廂里固定桌上有小球b,平直軌道旁有路燈a,情景先后如圖,則( )
A.b相對桌向東運動B.a(chǎn)相對車向東運動
C.b相對a向西運動D.車處于靜止狀態(tài)
【答案】A
【解答】解:AC、由圖可知,小球b相對于桌和路燈a向東發(fā)生了位置的改變,因此,小球b相對于桌是向東運動的,小球b相對于路燈a也是向東運動的,故A正確、C錯誤;
BD、由圖可知,列車相對于路燈a向東發(fā)生了位置的改變,因此,車相對于路燈a是向東運動的,路燈a相對于車是向西運動的,故BD錯誤。
故選:A。
21.(2023秋?平昌縣期中)如圖所示,由于風的緣故,河岸上的旗幟如圖飄揚。在河面上的兩艘船上旗幟如圖狀態(tài),則關于兩條船的運動狀態(tài)的判斷,正確的是( )
A.乙船肯定向右運動B.甲船肯定靜止
C.甲船肯定向右運動D.乙船肯定靜止
【答案】C
【解答】解:圖中河岸上的旗桿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小旗向右飄,說明此時有向右吹的風。
乙船上旗幟向右,有三種可能:一是乙船不動,風把旗幟刮向右;二是乙船向左運動,風相對于旗幟向右,把旗幟刮向右;三是乙船向右運動但運動的速度小于風速,此時風仍能把旗幟刮向右。
對于甲船來講情況相對簡單,風向右刮,要使甲船的旗幟向左飄,只有使甲船向右運動,且速度大于風速。
綜上所述,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一十五.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共1小題)
22.(2022秋?薛城區(qū)期中)在物理學中我們是以“單位時間內(nèi)物體通過路程的多少”來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而在文學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語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下面的成語中與物理學描述運動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離弦之箭B.風馳電掣C.一日千里D.姍姍來遲
【答案】C
【解答】解:這四個選項中的成語都是用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其中“離弦之箭”、“一日千里”、“風馳電掣”這三個成語描述的是物體運動非常得快,而“姍姍來遲”描述的是物體運動的比較慢。但這四個成語中,與物理學描述運動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一日千里”,因為這個成語中既有時間又有路程,“一日”指的是時間,“千里”指的是路程。
故選:C。
一十六.速度的計算和公式的應用(共3小題)
23.(2023秋?岳陽樓區(qū)校級期中)運動會上進行百米賽跑,如果終點的計時員聽到槍聲才開始計時,所記錄的成績比看到槍冒煙就開始計時的成績( )
A.少記2.94sB.多出0.294s
C.少記0.294sD.無法計算
【答案】C
【解答】解:聽到槍聲才開始計時,說明槍聲已經(jīng)傳播100米到達終點時才開始計時,測得時間肯定少了,少的時間為t==≈0.294s
故選:C。
24.(2022秋?烏魯木齊期中)一架戰(zhàn)斗機巡航的速度為500m/s。軍演地點距軍用機場的距離為3600km,則戰(zhàn)斗機從機場起飛到達軍演地點至少需要 2 h,戰(zhàn)斗機飛行過程中需要加油機適時加油,那么當加油機在空中給戰(zhàn)斗機加油時,以加油機為參照物,戰(zhàn)斗機是 靜止 的。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解答】解:戰(zhàn)斗機巡航的速度為v=500m/s=500×3.6km/h=1800km/h;
根據(jù)v=可得,戰(zhàn)斗機從機場起飛到達軍演地點至少需要的時間:
t===2h;
當加油機在空中給戰(zhàn)斗機加油時,以加油機為參照物,戰(zhàn)斗機與加油機之間沒有位置的變化,所以戰(zhàn)斗機是靜止的。
故答案為:2;靜止。
25.(2023秋?青羊區(qū)校級期中)我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正式下線儀式在上海舉行,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飛行之夢,C919的驚艷亮相讓中國人倍感驕傲。C919絕對是個身強力壯、心胸開闊、顏值爆表的“壯小伙”。全機長度39m;翼展近36m,高約12m,設計158個座位。
(1)如圖甲所示,在C919大型客機下線儀式上,牽引車正拉動大飛機以1m/s的速度勻速通過61m長的歡迎人群(歡迎人群可視為相對地面靜止),則該飛機完全通過歡迎人群隊伍需要多少時間?
(2)飛機飛行過程中會經(jīng)歷起飛加速、定速巡航勻速飛行、減速降落等過程,如圖乙所示為該飛機從甲地飛到相距1500km的乙地的s﹣t圖象,則飛機定速巡航勻速飛行階段的速度為多少km/h?
【答案】(1)該飛機完全通過歡迎人群隊伍需要的時間為100s;
(2)飛機定速巡航勻速飛行階段的速度為900km/h。
【解答】解:(1)飛機完全通過人群所通過的路程s=L飛機+L人=39m+61m=100m,
由v=可知,該飛機完全通過歡迎人群隊伍需要的時間:t===100s;
(2)由圖乙可知,從B到C,飛機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成正比,則該段路程為勻速飛行階段,
由圖可知,sBC=1430km﹣80km=1350km,所用的時間tBC=100min﹣10min=90min=1.5h,
飛機定速巡航勻速飛行階段的速度:v′===900km/h。
答:(1)該飛機完全通過歡迎人群隊伍需要的時間為100s;
(2)飛機定速巡航勻速飛行階段的速度為900km/h。
一十七.變速運動與平均速度(共5小題)
26.(2023秋?陵水縣期末)火車0.5h跑了36km,汽車的平均速度為18m/s,則( )
A.汽車的速度大B.火車的速度大
C.兩者的速度一樣大D.無法確定
【答案】B
【解答】解:
火車的速度:v===72km/h=20m/s;
汽車的平均速度為18m/s;所以v火>v汽,火車速度大于汽車速度。
故選:B。
27.(2023秋?松滋市期中)如圖所示是某物體做直線運動時的路程s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由圖象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在第3s末的速度為10m/s
B.10s內(nèi),物體的平均速度為7.5m/s
C.物體在第5s末的速度為10m/s
D.物體在前2s內(nèi)的平均速度比前6s內(nèi)的平均速度小
【答案】C
【解答】解:A、由圖像可知,物體在2~4s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該物體在第3s末的速度為0m/s,故A錯誤;
B、由圖像知,物體10s通過的路程是30m,所以物體的平均速度:v===3m/s,故B錯誤;
C、由圖像知,物體在4~6s內(nèi)做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為v′===10m/s,所以第5秒末物體的速度為10m/s,故C正確;
D、由圖像可知,物體在前2s內(nèi)通過的路程為10m,前6s內(nèi)物體通過的路程30m,由v=得物體在前2s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前6s內(nèi)的平均速度,均為5m/s,故D錯誤。
故選:C。
28.(2023秋?武漢期中)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詩人李白曾在蕪湖感嘆長江的壯美景觀:“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從物理學的角度看,“兩岸青山相對出”和“孤帆一片日邊來”所選的參照物分別是 孤帆 和 青山 。孤帆駛來過程中,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10m/s,則整個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7.5 m/s。
【答案】孤帆;青山;7.5。
【解答】解:“兩岸青山相對出”是指兩岸的青山相對于“孤帆”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所以所選的參照物是“孤帆”;
“孤帆一片日邊來”是指“孤帆”相對于兩岸的青山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所以所選的參照物是“青山”;
設前一半和后一半的路程為s,則孤帆在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時間t1==,
孤帆在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時間t2==,
整個過程中的平均速度v====7.5m/s。
故答案為:孤帆;青山;7.5。
29.(2023秋?上蔡縣期中)小明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從帶刻度尺(分度值為2cm)的斜面頂端由靜止下滑,圖中的圓圈是小車到達A、B、C三處時電子表的顯示(數(shù)字分別表示“小時:分:秒”)。
(1)該實驗的原理是 v= 。
(2)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 小 (填“大”或“小”)。
(3)請根據(jù)圖中信息回答:sAB= 40.0 cm;tBC= 1 s;vAB= 0.2 m/s;vBC= 0.5 m/s。
(4)由實驗看出,小車在下滑過程中速度越來越 大 ,是在做 變速 (填“勻速直線”或“變速”)運動。
(5)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讓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選填“大”或“小”)。
【答案】(1)v=;(2)??;(3)40.0;1;0.2;0.5;(4)大;變速;(5)大。
【解答】解:(1)實驗中用刻度尺測量小車通過的路程,用電子表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故該實驗的原理是v=;
(2)若要計時方便,應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車在斜面上通過的時間更長,便于測量;
(3)讀圖可知:sAB=10.00dm﹣6.00dm=4.00dm=40.0cm;tAB=15:35:22﹣15:35:20=2s;sBC=6.00dm﹣1.00dm=5.00dm=50.0cm;tBC=15:35:23﹣15:35:22=1s;則:
vAB===20cm/s=0.2m/s;
vBC===50cm/s=0.5m/s;
(4)從實驗中可知,小車的速度是變化的,不是定值,速度越來越大,因此小車做的是變速運動;
(5)如果小車過了A點后才開始計時,則時間偏小,由v=可知,會使所測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故答案為:(1)v=;(2)??;(3)40.0;1;0.2;0.5;(4)大;變速;(5)大。
30.(2023秋?奇臺縣校級期中)某同學騎自行車上學時,從家到學校的騎行導航信息如圖所示。某天,該同學因出門晚而選擇了乘坐出租車,他于7:42坐上出租車,出租車沿著騎自行車的路線行駛,8:00到達學校。求:
(1)該同學騎自行車的平均速度;
(2)該同學乘坐出租車用了多少小時;
(3)整個過程中出租車行駛的平均速度。
【答案】(1)該同學騎自行車的平均速度為5m/s;
(2)該同學乘坐出租車用了0.3小時;
(3)整個過程中出租車行駛的平均速度為25km/h。
【解答】解:(1)由圖可知:s=7.5km=7500m,t=25min=1500s,
則騎車的平均速度:v===5m/s;
(2)乘坐出租車用的時間:t′=8:00﹣7:42=18min=0.3h;
(3)出租車行駛的平均速度:v′===25km/h。
答:(1)該同學騎自行車的平均速度為5m/s;
(2)該同學乘坐出租車用了0.3小時;
(3)整個過程中出租車行駛的平均速度為25km/h。
一十八.聲音的產(chǎn)生(共1小題)
31.(2023秋?北票市期中)以下幾個實驗現(xiàn)象,能說明聲音產(chǎn)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鐘罩內(nèi)的電鈴正在發(fā)聲,把玻璃罩內(nèi)的空氣抽出一些后,鈴聲明顯減弱
B.拉小提琴時,琴弦的松緊程度不同,發(fā)出的聲音不同
C.撥動吉他的琴弦發(fā)出聲音時,放在琴弦上的小紙片會被琴弦彈開
D.將耳朵貼在桌面上,在另一端敲擊比在空氣中聽的更清楚
【答案】C
【解答】解:
A、放在玻璃鐘罩內(nèi)的電鈴正在發(fā)聲,把玻璃鐘罩內(nèi)的空氣抽去一些后,鈴聲明顯減弱,說明了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故A不符合題意;
B、拉小提琴時,琴弦的松緊程度不同,發(fā)出的聲音不同,說明音調(diào)不同,故B不符合題意;
C、撥動吉他的琴弦發(fā)出聲音時,放在弦上的小紙片會被琴弦彈開,說明聲音產(chǎn)生原因,故C符合題意;
D、因為固體傳播聲音的效果比氣體好,所以將耳朵貼在桌面上,在另一端敲擊比在空氣中聽的更清楚,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一十九.聲音的傳播條件(共1小題)
32.(2023秋?海州區(qū)期中)把正在發(fā)聲的手機放入一個密封的玻璃罩內(nèi),用抽氣機逐漸抽出罩內(nèi)空氣。在抽氣過程中,我們聽到手機的聲音 減小 ;停止抽氣,再讓空氣進入玻璃罩內(nèi),我們聽到手機的聲音 增大 ;根據(jù)此實驗可以推理得出 真空不能傳聲 。
【答案】減?。辉龃?;真空不能傳聲。
【解答】解:用抽氣機逐漸抽出罩內(nèi)空氣。在抽氣過程中,能傳聲的空氣越來越少,故聽到的手機的聲音減??;停止抽氣,再讓空氣進入玻璃罩內(nèi),能傳聲的空氣變多了,我們聽到手機的聲音變大,故可以得出真空不能傳聲。
故答案為:減小;增大;真空不能傳聲。
二十.聲音在不同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共2小題)
33.(2023秋?宣化區(qū)期中)聲速與介質(zhì)的種類和 溫度 有關;在一個長鐵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可以聽到兩次聲音,第一次是從鐵管傳過來的,原因是聲音在鐵管中的傳播速度 大于 (選填“小于”“大于”或“等于”)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答案】溫度;大于。
【解答】解:聲速與介質(zhì)的種類和溫度有關;在另一端可以聽到兩次聲音,第一次是從鐵管傳過來的,原因是聲音在鐵管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故答案為:溫度;大于。
34.(2023秋?南昌縣期中)有一段長為18m的裝滿水的鐵管,將耳朵貼在裝滿水的鐵管的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聽清 1 次聲音;估測閃電處到自己的距離時通常采用以下方法:看到閃電開始計時,聽到第一聲雷聲停止計時,測得時間為t,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v,利用公式便可估測出閃電處到自己的距離。若不忽略光的傳播時間,則實際閃電處到自己的距離應 > vt。(選填“<”、“>”或“=”)(聲音在鐵、水的傳播速度依次為5200m/s、1500m/s)
【答案】1;>。
【解答】解:聲音在鐵中的傳播時間為:t鐵===0.003s;聲音在水中的傳播時間為:t水===0.012s;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間為:t空===0.053s,因為這三者的時間間隔都小于0.1s,故我們只能聽到一次聲音;因為光的傳播也需要時間,故如果不忽略光的傳播時間,則實際閃電處到自己的距離應大于vt。
故答案為:1;>。
二十一.回聲測距離的應用(共2小題)
35.(2023秋?威遠縣校級期中)為了督促司機遵守限速規(guī)定,交管部門在公路上設置了固定測速儀。如圖所示,汽車向放置在路中的測速儀勻速駛來,測速儀向汽車發(fā)出兩次超聲波信號,第一次發(fā)出信號到接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用時0.5s,第二次發(fā)出信號到接收到反射回來的信號用時0.4s。若測速儀發(fā)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0.9s,超聲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距測速儀136m
B.汽車兩次接收到信號時位置相距34m
C.在該測速區(qū)內(nèi),汽車的速度是20m/s
D.在該測速區(qū)內(nèi),汽車的速度是18.9m/s
【答案】C
【解答】解:
AB、汽車收到第一次信號時,經(jīng)過的時間為:t1=×0.5s=0.25s,
由v=得,汽車接收到第一次信號時,距測速儀:s1=v波t1=340m/s×0.25s=85m,
汽車收到第二次信號時,經(jīng)過的時間為:t2=×0.4s=0.2s,
汽車接收到第二次信號時,距測速儀:s2=v波t2=340m/s×0.2s=68m;
汽車收到兩次信號距離測速儀的距離差:s=s1﹣s2=85m﹣68m=17m,故AB錯誤;
CD、車在兩次信號的間隔過程中行駛了17m,若測速儀發(fā)出兩次信號的時間間隔是0.9s,
則17m共用時間為:t′=Δt﹣t1+t2=0.9s﹣0.25s+0.2s=0.85s,
汽車的車速為:v′===20m/s,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36.(2023秋?雙塔區(qū)校級期中)一輛汽車以20m/s的速度正對山崖行駛,鳴笛后2s聽到回聲,問:
(1)鳴笛處距山崖離多遠?
(2)聽到回聲時,距山崖多遠?(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取340m/s)
【答案】(1)鳴笛處距山崖360m;
(2)聽到回聲時,距山崖320m。
【解答】解:(1)由v=可得,在t=2s的時間內(nèi),車行駛的距離:
s1=v1t=20m/s×2s=40m,
聲音傳播的距離:
s2=v2t=340m/s×2s=680m,
設司機鳴笛時車到山崖的距離為s,
則:2s=s1+s2,所以s===360m;
(2)司機聽到回聲車距山崖的距離:
s′=s﹣s1=360m﹣40m=320m。
答:(1)鳴笛處距山崖360m;
(2)聽到回聲時,距山崖320m。
二十二.音調(diào)與頻率的關系(共1小題)
37.(2022秋?溧水區(qū)期中)編鐘是我國瑰寶,如圖,敲小鐘M處發(fā)出的聲音音調(diào)比敲大鐘N處的高,比敲小鐘P處的低。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編鐘發(fā)出的聲音頻率只與其大小有關
B.敲P處發(fā)出的聲音頻率低于敲N處的
C.敲P處時,鐘的振幅一定比敲M處時大
D.敲N處時,發(fā)出的聲音響度可能比敲M處時小
【答案】D
【解答】解:A、物體發(fā)聲時,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diào)越高。由圖可知,左邊編鐘的質(zhì)量小,右邊編鐘的質(zhì)量大,敲M處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調(diào)比敲N處的高,說明聲音的頻率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在同一個編鐘上敲M處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比敲P處的低,說明聲音的頻率還與物體振動部分的長度有關,故A不符合題意;
B、音調(diào)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頻率有關,物體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diào)越高,P處的音調(diào)比N處的音調(diào)高,說明敲P處發(fā)出的聲音頻率高于敲N處的,故B不符合題意;
CD、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的大小與敲擊的力度有關,與敲擊的位置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二十三.超聲波與次聲波(共2小題)
38.(2023秋?晉安區(qū)期中)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于2023?10?22在杭州開幕,許多“硬核”科技體現(xiàn)祖國的科技實力,更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科技溫情,如圖是智能導盲犬利用超聲波測距、紅外線避障等技術引導視障殘疾人行走,以下關于超聲波觀點中不正確的是( )
A.超聲波可以傳遞信息
B.超聲波可以傳遞能量
C.超聲波比次聲波傳遞的速度大
D.智能導盲犬發(fā)出的超聲波不會干擾人的聽覺
【答案】C
【解答】解:AB、聲音既可以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故AB錯誤;
C、超聲波和次聲波,都是聲波,在同溫度的同種介質(zhì)中,傳播速度是相同的,故C正確;
D、智能導盲犬發(fā)出的超聲波人們聽不見,不會干擾人的聽覺,故D錯誤。
故選:C。
39.(2023秋?射陽縣期中)如圖所示,是在學習“聲現(xiàn)象”一章中常見的幾個探究實驗:
(1)如圖甲,把正在發(fā)聲的音叉靠近懸掛的靜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復彈起。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將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 ,這種思維方法叫做 轉換法 ;
(2)如圖乙,抽氣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聽到手機聲音沒有明顯變化,造成這現(xiàn)象可能原因是: C ;
A.手機聲音的響度太大
B.手機聲音的頻率太高
C.未塞緊瓶塞存在漏氣
D.玻璃罩應該換成金屬罩
經(jīng)調(diào)整使器件完好后經(jīng)過較長的時間后,小明將 還能聽到微弱的 (填“不能聽到”、“還能聽到微弱的”)手機聲音。從實驗現(xiàn)象結合科學方法的運用, 可以 (填“可以”、“不可以”)得出真空不能傳聲的結論。
(3)如圖丙小明把伸出桌邊一端鋼尺的長度逐漸變長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撥動鋼尺,聲音的音調(diào)變 低 (填“高”或“低”),如果鋼尺伸出桌面很長時,撥動鋼尺時,可能聽不到,此時鋼尺發(fā)出的是 次聲波 (選填“超聲波”、“次聲波”或“正常聲波”)。
(4)如圖丁,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慢,一次快,應該觀察 塑料片 (選填“塑料片”、“木梳齒”)發(fā)出聲音的變化。
【答案】(1)將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轉換法;(2)C;還能聽到微弱的;可以;(3)低;次聲波;(4)塑料片。
【解答】解:(1)甲圖乒乓球在實驗中起到的作用是通過乒乓球被彈起呈現(xiàn)音叉的振動,可以將音叉的微小的振動放大,便于觀察。該實驗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該實驗中將音叉的微小的振動轉換為乒乓球的大振動,所以該實驗中用到的這種科學探究方法是“轉換法”。
(2)如圖乙,抽氣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聽到手機聲音沒有明顯變化,說明玻璃罩中空氣沒有減少,故可能為未塞緊瓶塞存在漏氣;經(jīng)調(diào)整使器件完好后經(jīng)過較長的時間后,小明還會聽到微弱的手機上,因為玻璃罩里空氣沒法完全排干凈;建立在實驗基礎上加科學的推理可以得出的。
(3)如圖丙小明把伸出桌邊一端鋼尺的長度逐漸變長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撥動鋼尺,聲音的音調(diào)變低,如果鋼尺伸出桌面很長時,撥動鋼尺時,可能聽不到,此時鋼尺發(fā)出的是次聲波;
(4)如圖丁,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齒上劃過,塑料片一次劃得慢、一次劃得快,應該觀察塑料片發(fā)出聲音的變化。
故答案為:(1)將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轉換法;(2)C;還能聽到微弱的;可以;(3)低;次聲波;(4)塑料片。
二十四.音色(共1小題)
40.(2023秋?阜平縣期中)如圖是中國古代的計程車“記里鼓車”。當車走一里時,車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振動 發(fā)聲,當車走到十里時,車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鐲(古代的樂器),人們由鼓和鐲發(fā)聲次數(shù)確定車行駛的里程,能區(qū)分鼓聲和鐲聲是依據(jù)聲音的 音色 (選填“響度”“音調(diào)”或“音色”)不同。
【答案】振動;音色。
【解答】解:當車走一里時,車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振動發(fā)聲,當車走到十里時,車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鐲(古代的樂器),人們由鼓和鐲發(fā)聲次數(shù)確定車行駛的里程,能區(qū)分鼓聲和鐲聲是依據(jù)聲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為:振動;音色。
二十五.聲與能量(共2小題)
41.(2023秋?澗西區(qū)期中)如圖所示的關于聲現(xiàn)象的情景中,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揚聲器旁的燭焰隨著音樂“跳舞”,說明聲波能傳遞信息
B.乙圖中,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nèi),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能直接驗證真空不能傳聲
C.丙圖中,觀察到乒乓球會被發(fā)聲的音叉彈開,運用轉換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D.丁圖中,蝙蝠可以利用次聲波回聲定位確定目標的位置
【答案】C
【解答】解:A、揚聲器發(fā)出的聲音將能量傳遞給燭焰,說明聲波能夠傳遞能量,故A錯誤;
B、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玻璃罩鬧鐘抽氣實驗”隨著玻璃罩內(nèi)空氣減少,聽到的鈴聲越來越小,并不能直接驗證真空不能傳聲,故B錯誤;
C、觀察到乒乓球會被發(fā)聲的音叉彈開,運用轉換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故C正確;
D、蝙蝠可以利用超聲波回聲定位確定目標的位置,故D錯誤。
故選:C。
42.(2023秋?南京期中)兩位同學分別用棉線連接的“土電話”和燭焰進行實驗?!巴岭娫挕睂嶒灧从陈曇艨稍? 固體 中傳播;大聲喊叫可以使燭焰晃動,說明聲音具有 能量 。
【答案】固體;能量。
【解答】解:
(1)“土電話”利用連接兩個圓紙盒的棉線作為傳播聲音的介質(zhì),將說話的同學發(fā)出的聲音通過棉線振動傳播到另一個同學的耳朵里,說明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
(2)大聲喊叫可以使燭焰晃動。人喊話時由于聲帶振動發(fā)出聲音,聲音通過空氣傳到燭焰處,燭焰的晃動說明聲音具有能量。
故答案為:固體;能量。
二十六.噪聲及其來源(共1小題)
43.(2022春?長安區(qū)校級期中)禪城某小區(qū)一群大媽常跳廣場舞,優(yōu)美的舞曲聲對于大媽們來說是 樂音 ,附近居民樓上的居民來說是 噪聲 (均填“樂音”或“噪聲”)。
【答案】樂音;噪聲。
【解答】解:某小區(qū)一群大媽常跳廣場舞,優(yōu)美的舞曲聲對于大媽們來說是樂音,附近居民樓上的居民來說是噪聲。
故答案為:樂音;噪聲。
二十七.防治噪聲的途徑(共2小題)
44.(2023秋?懷仁市期中)在亞丁灣海域,我國海軍護航編隊使用“金嗓子”(又名“聲波炮”)震懾海盜。它的聲波定向發(fā)射器外觀類似喇叭,能發(fā)出145dB以上的高頻聲波,甚至比噴氣式飛機引擎的噪聲還要刺耳。根據(jù)以上信息,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聲波具有能量
B.“金嗓子”發(fā)出的聲波是次聲波
C.使用“金嗓子”時,護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D.聲波定向發(fā)射器喇叭狀外觀可以減少聲音的分散,從而增大響度
【答案】B
【解答】解:
A、“金嗓子”發(fā)出的“聲波炮”比噴氣式飛機引擎的噪聲還要刺耳,說明“金嗓子”聲波具有很大的能量,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金噪子”發(fā)出的聲波是高頻聲波,是人耳能夠聽到的,因此不是次聲波,該選項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C、使用“金嗓子”時,護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聲波定向發(fā)射器喇叭狀外觀可以減少聲音的分散,從而增大響度,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45.(2023秋?衡山縣期中)噪聲是當代社會的公害之一,有資料顯示,噪聲每經(jīng)過一條100m寬的林帶可降低20~25分貝,從減弱噪聲的途徑看,這是在 傳播過程 中降低噪聲的。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解答】解:噪聲是當代社會的公害之一,有資料顯示,噪聲每經(jīng)過一條100m寬的林帶可降低20~25分貝,從減弱噪聲的途徑看,這是在傳播過程中降低噪聲的。
故答案為:傳播過程;
二十八.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直線傳播(共1小題)
46.(2023秋?天寧區(qū)校級期中)下列語句不涉及光的直線傳播的是( )
A.一葉障目,不見泰山B.如影隨形,形影相伴
C.余音繞梁,三日不絕D.井底之蛙,所見甚小
【答案】C
【解答】解:A、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產(chǎn)生的,故A不符題意;
B、如影隨形,形影相伴中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不符題意;
C、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是指音樂長久地在屋梁上回蕩,形容歌聲高亢、優(yōu)美悅耳,余味無窮,與光的直線傳播無關,故C符合題意;
D、井底之蛙,所見甚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不符題意。
故選:C。
二十九.光直線傳播的應用(共3小題)
47.(2023秋?雨花區(qū)校級期中)《墨經(jīng)》中最早記載了小孔成像現(xiàn)象,如圖為書中繪制的示意圖,下列現(xiàn)象與小孔成像形成原理不同的是( )
A.月食B.陽光下的樹影
C.玻璃幕墻反光D.手影游戲
【答案】C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月食、陽光下的樹影、手影游戲都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的現(xiàn)象,玻璃幕的反光是光的反射應用;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48.(2023秋?江都區(qū)期中)如圖所示,小蘭制成了一個針孔照相機。將點燃的蠟燭置于小孔前的適當位置,觀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點:(1)燭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實像 (填“實像”或“虛像”);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則他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像是 D ;
A.三角形光斑 B.圓形光斑 C.蠟焰的正立像 D.蠟焰的倒立像
(3)保持蠟燭位置不變,將半透明膜靠近小孔,像將 變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晴天正午,小蘭走在公園的樹林下,她看到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地上留下許多大小不同的圓形光斑,這些光斑是 太陽 (填“太陽”、“樹葉的縫隙”或“樹葉”)的 像 (選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樹葉縫隙到地面的高度不同 (填“樹葉間縫隙的大小不同”或“樹葉縫隙到地面的高度不同”)。
【答案】(1)實像;(2)D,(3)變??;(4)太陽;像;樹葉縫隙到地面的高度不同。
【解答】解:(1)實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蠟燭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2)蠟燭的火焰經(jīng)小孔成倒立的實像,像的形狀與蠟焰形狀相同,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即蠟燭在半透明紙上成的像是蠟焰的倒立像,故選D;
(3)小孔成像時像的大小與物距、像距有關,將小孔靠近半透明膜,像距減小了,像也會變??;
(4)小蘭走在公園的樹林下,她看到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地上留下許多大小不同的圓形光斑,這些光斑是太陽的像,像的大小不同原因是樹葉縫隙到地面的高度不同。
故答案為:(1)實像;(2)D,(3)變小;(4)太陽;像;樹葉縫隙到地面的高度不同。
49.(2023秋?溧陽市期中)如圖所示,一束平行太陽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為小鐵球。若小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沿圖中圓形虛線軌跡運動,請在圖乙框中畫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運動的軌跡。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解答】解: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太陽光被小球擋住,所以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從A點向地面作垂線,和地面的交點,即為影子;雖然小球沿圖中圓形虛線軌跡運動,但是在每一點的影子,都是從這一點向地面作垂線,影子都在地面上,由于小球在豎直平面內(nèi)沿圓形軌跡運動,根據(jù)圓的對稱性,所以影子的軌跡在地面上是一條線段。
三十.光的傳播速度與光年(共1小題)
50.(2023秋?吉安期中)如圖在學校運動會上百米賽跑時,起點的裁判打槍后在起點的運動員是 聽到槍聲 (選填“聽到槍聲”和“看見槍冒煙”)后開始跑。如果計時員在聽到槍聲后才開始計時,小強同學的成績?yōu)?2.3s,你認為這個記錄的時長偏 短 (選填“長”或“短”)。
【答案】聽到槍聲;短。
【解答】解:學校運動會上百米賽跑時,起點的裁判打槍跟起點的運動員比較近,聲音傳播的時間可以忽略不計,起點運動員聽到槍聲后起跑;終點計時員看到發(fā)令槍冒煙開始計時,而不是聽到槍聲開始計時,是因為在空氣中光傳播速度比聲音傳播速度大的多,根據(jù)速度公式t=知道,光從起點傳到終點時所用時間要短的多;聽到槍聲再計時,記錄時間會偏短,導致運動員成績偏高,故以冒煙時開始計時要準確一些。聽到槍聲才開始計時,說明槍聲已經(jīng)傳播100米到達終點時才開始計時,比看到冒煙開始計時,記錄時間會偏短,導致運動員成績偏高。
故答案為:聽到槍聲;短。
三十一.光的反射定律的應用(共1小題)
51.(2023秋?南崗區(qū)校級期中)某小組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時進行了如下操作:
(1)按圖那樣,把一面鏡子M平放在平板上,把一個畫有角度的白色硬紙板豎立在鏡面上,硬紙板是由A和B兩塊粘起來的,可以繞接縫ON轉動,ON垂直于鏡面。先使A、B兩塊紙板成為同一平面,讓入射光線沿EO方向射向鏡面上的O點,觀察到從鏡面反射的光線的方向與入射光線的方向 不同 。(選填“相同”或“不同”)
(2)使入射角增大,觀察到反射角 增大 。
(3)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較兩角大小可得: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4)把紙板B向前折或向后折,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實驗結論: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
(5)如果在B硬紙板上讓反射光線逆著原方向射向O點,則在A硬紙板上反射光線逆著原入射光線射出,說明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解答】解:(1)從鏡面反射的光線的方向與入射光線的方向不同;
(2)使入射角變大,觀察到反射角也隨著增大;
(3)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較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把紙板B向前折或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線;實驗結論: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5)讓反射光線逆著原方向射向O點,則在A硬紙板上反射光線逆著原入射光線射出,表明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為:(1)不同;(2)增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不能;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5)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十二.作光的反射光路圖(共1小題)
52.(2023秋?鐵西區(qū)期中)如圖所示,水下有一塊平面鏡,一束光射入水中,再經(jīng)水中的平面鏡反射后恰過P點,請將光路圖補充完整(保留作圖痕跡)。
【答案】見解析圖
【解答】解: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做出水面入射點O在水中鏡面的像O′,
連接入射點的像O′與點P,確定水中光線的入射點,再完成光路圖。
三十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共1小題)
53.(2023秋?西山區(qū)校級期中)某同學站在豎直放置的穿衣鏡前1.5m處,當他向鏡靠近0.5m,此時鏡子里的像和他相距 2 m,像的大小 不變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2;不變。
【解答】解: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因此某同學站在豎直放置的穿衣鏡前1.5m處,當他向鏡靠近0.5m,此時他距離鏡子1.5m﹣0.5m=1m,像距離鏡子也是1m,所以像和他相距2m;像與物大小相等,因此當他靠近鏡子時,像的大小不變。
故答案為:2;不變。
三十四.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共1小題)
54.(2023秋?岳陽縣校級期中)小明同學利用圖1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物質(zhì)
水銀(固)

酒精(固)



純鐵
熔點/℃
﹣39
1083
﹣117
3410
660
1515
1535

相關試卷

第17講 預習綜合訓練(易錯題60題37個考點)(含答案) 2024年新九年級物理暑假提升講義(蘇科版):

這是一份第17講 預習綜合訓練(易錯題60題37個考點)(含答案) 2024年新九年級物理暑假提升講義(蘇科版),文件包含第17講預習綜合訓練易錯題60題37個考點學生版2024年新九年級物理暑假提升講義蘇科版pdf、第17講預習綜合訓練易錯題60題37個考點教師版2024年新九年級物理暑假提升講義蘇科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61頁, 歡迎下載使用。

2024年新八年級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講義(人教版2024)-第22講 預習檢測卷(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4年新八年級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講義(人教版2024)-第22講 預習檢測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22講預習檢測卷原卷版docx、第22講預習檢測卷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5頁, 歡迎下載使用。

2024年新八年級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講義(人教版2024)-第20講 光的色散(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4年新八年級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講義(人教版2024)-第20講 光的色散(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20講光的色散原卷版docx、第20講光的色散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5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4年新八年級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講義(人教版2024)-第19講 光的折射(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新八年級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講義(人教版2024)-第19講 光的折射(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新八年級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講義(人教版2024)-第17講 光的反射(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新八年級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講義(人教版2024)-第17講 光的反射(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新八年級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講義(人教版2024)-第11講 溫度(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新八年級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講義(人教版2024)-第11講 溫度(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新八年級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講義(人教版2024)-第04講 速度的測量(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新八年級物理暑假提升精品講義(人教版2024)-第04講 速度的測量(原卷版+解析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暑假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