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jié)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1.《天工開物》中《墨》記載到“凡墨燒煙凝質(zhì)而為之。取桐油、清油、豬油煙為者,居十之一;取松煙為者,居十之九?!毕铝杏嘘P說法正確的是
A.墨屬于純凈物B.豬油在堿性條件下能發(fā)生水解
C.松煙屬于高分子化合物D.墨的制備不存在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B
【解析】A.墨是用炭黑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碳,屬于混合物,A不正確;
B.豬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甘油酯,在堿性條件下發(fā)生水解生成高級脂肪酸和甘油,屬于水解反應,B正確;
C.松煙是松木燃燒后凝結(jié)的黑灰,主要成分是碳,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C不正確;
D.墨的制備過程中,有單質(zhì)碳生成,存在氧化還原反應,D不正確;故選B。
2.乙炔是最簡單的炔烴,常用氧炔焰來焊接或切割金屬。下列有關其化學用語表達錯誤的是
A.電子式
B.球棍模型
C.C原子雜化軌道電子云輪廓圖
D.基態(tài)C原子價層電子排布圖
【答案】B
【解析】
A.乙炔電子式為,A正確;
B.乙炔球棍模型,B錯誤;
C.乙炔中碳原子采取sp雜化,則C原子雜化軌道電子云輪廓圖為,C正確;
D.乙炔中基態(tài)C原子價層電子排布圖為,D正確; 故選B。
3.下列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向偏鋁酸鈉溶液中加入小蘇打:
B.過量氯氣通入到溶液中:
C.用銅電極電解飽和食鹽水:
D.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氣體:
【答案】A
【解析】A.向偏鋁酸鈉溶液中加入小蘇打(NaHCO3),生成碳酸根和氫氧化鋁,選項所給離子方程式正確,A正確;
B.過量氯氣通入到FeI2溶液中,由于氯氣過量,F(xiàn)eI2完全被反應,F(xiàn)e2+和I?反應比為1:2,故所給離子方程式錯誤,正確離子方程式為3Cl2+2Fe2++4I?=2Fe3++6Cl?+2I2,故B錯誤;
C.用銅電極電解飽和食鹽水,由于銅電極不是惰性電極,陽極銅會溶解,陰極產(chǎn)生氫氣,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Cu+2H2OH2↑+Cu(OH)2,C錯誤;
D.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氣體,酸性HClO>,通入少量CO2,應生成,所以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應生成碳酸氫鈉和次氯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O?+H2O+CO2=HClO+,D錯誤;本題選A。
4.某有機物中間體結(jié)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存在順反異構和對映異構
B.含有4種官能團
C.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面
D.檢驗其中碘元素所用試劑為溶液、稀硝酸、硝酸銀溶液
【答案】A
【解析】A.該有機物結(jié)構中含有的碳碳雙鍵中每個不飽和碳原子連有兩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存在順反異構。該有機物結(jié)構中的飽和碳原子上連有的四個原子或原子團有相同的,沒有手性碳原子,不存在對應異構,A說法錯誤;
B.含有碳碳雙鍵、碳碘鍵、氨基、醚鍵四種官能團,B說法正確;
C.根據(jù)乙烯分子中六個原子共面,苯分子12個原子共面,以及單鍵可以旋轉(zhuǎn),可知該有機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C說法正確;
D.檢驗碘元素先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使碘原子水解,再加硝酸將氫氧化鈉中和,滴加硝酸銀溶液生成黃色沉淀,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A。
5.下列對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鹽橋(裝有含KCI飽和溶液的瓊脂)中的Cl-移向CuSO4溶液
B.圖乙,可用來探究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C.圖丙,可用來制取少量CO2氣體
D.圖丁,可用來驗證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強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還原性
【答案】D
【解析】A.原電池中陰離子移向負極,Cl-移向ZnSO4溶液,A錯誤;
B.兩支試管的溫度不同,不能用來探究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B錯誤;
C.Na2CO3易溶于水且是粉狀,反應過程會溶解并掉落容器底部,關閉右端活塞時,無法使反應停止,不能用碳酸鈉和稀硫酸通過啟普發(fā)生器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氣體,C錯誤;
D.濃硫酸使蔗糖炭化變黑,說明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品紅溶液褪色,說明濃硫酸與碳反應生成二氧化硫,則濃硫酸具有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錳離子和硫酸根離子,說明其具有還原性,D正確;故選D。
6.過渡金屬氧化物離子(以MO+表示)在烴類的選擇性氧化等方面應用廣泛。MO+與CH4反應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速率:步驟IH—O—C
C.若MO+與CH3D反應,生成的氘代甲醇有2種
D.CH4(g) + MO+(g)=CH3OH(g) + M+(g) = E2+E4-E1-E3
【答案】D
【解析】A.步驟I的活化能大于步驟II,反應速率步驟I更小,故A正確;
B.O原子上有兩對孤對電子,排斥力較大,鍵角H—C—H>H—O—C,故B正確;
C.根據(jù)反應機理可知,若MO+與CHD2反應,生成的氘代甲醇可能為CHD2OD或CD3OH,共兩種,故C正確;
D.根據(jù)反應歷程能量變化圖所示,總反應的反應熱為E1-E2+E3-E4,故D錯誤;答案選D。
7.在一定溫度下,向1L的密閉容器中通入1ml和,發(fā)生反應:,起始時總壓強為25.0MPa,點時總壓強為17.0MPa,并且測得一定時間內(nèi)的轉(zhuǎn)化率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20min反應到達a點,在0~20min內(nèi)的
B.反應開始時,投入的的物質(zhì)的量x=4
C.240℃時,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
D.a(chǎn)點和b點,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結(jié)果相反
【答案】D
【解析】A.由圖可知,a點二氧化碳的轉(zhuǎn)化率為40%,則0~20min內(nèi)二氧化碳的反應速率為=0.02 ml/(L·min),故A正確;
B.由圖可知,b點反應達到平衡時二氧化碳的轉(zhuǎn)化率為80%,由題意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由反應前后氣體物質(zhì)的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可得:=,解得x=4,故B正確;
C.由三段式數(shù)據(jù)可知,240℃平衡時,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故C正確;
D.由圖可知,a點反應未達到平衡的狀態(tài),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增大,反應繼續(xù)向正反應方向進行,與溫度對平衡的影響無關,故D錯誤;故選D。
8.已知:碳酸的,;次氯酸的;氫硫酸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向漂白粉的溶液中通入少量的化學方程式:
B.室溫下,溶液的pH大于等濃度的溶液
C.向漂白液中通入少量的離子方程式:
D.NaHS溶液中存在:
【答案】B
【解析】A.向漂白粉的溶液中通入少量生成次氯酸和碳酸鈣沉淀,化學方程式為,A正確;
B.碳酸的大于氫硫酸的,水解程度,故室溫下,溶液的pH小于等濃度的溶液,B錯誤;
C.次氯酸的大于碳酸的,酸性:,故向漂白液中通入少量的離子方程式:,C正確;
D.NaHS溶液中存在質(zhì)子守恒:,D正確;故選B。
9.五種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Q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X的2p軌道半充滿,Y的s能級電子數(shù)和p能級電子數(shù)相等, Z是至今發(fā)現(xiàn)的電負性最大的元素,M在元素周期表中處于周期序數(shù)等于族序數(shù)的位置,Q的單質(zhì)被廣泛用作半導體材料。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元素的第一電離能:XM
【答案】A
【分析】五種短周期主族元素X、Y、Z、M、Q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X的2p軌道半充滿,則X為N;Y的s能級電子數(shù)和p能級電子數(shù)相等,Y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4,則Y為O;Z是至今發(fā)現(xiàn)的電負性最大的元素,則Z是F元素,M在元素周期表中處于周期序數(shù)等于族序數(shù)的位置,M為Al,Q的單質(zhì)被廣泛用作半導體材料,Q為Si。
【解析】A.X、Y、Z為N、O、F,同周期元素第一電離能從左往右逐漸增大,N的2p軌道為半充滿,第一電離能大于O元素,則元素的第一電離能:Yc(H2B)>c(B2-)
【答案】C
【解析】A.pH=2的H2A稀釋100倍時溶液的pH變?yōu)?,說明該酸完全電離,所以為強酸,其電離方程式為H2A═2H++A2-,pH=2氫離子濃度為0.01ml/L,稀釋前c(H2A)=0.005ml/L,故A正確;
B.H2A為強酸,用NaOH滴定H2A溶液時,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劑,故B正確;
C.根據(jù)物料守恒可知,含等物質(zhì)的量的NaHA、NaHB的混合溶液中,c(Na+)=2c(A2-)+2c(HB-)+2c(H2B)+2c(B2-),故C錯誤;
D.H2B是弱酸,NaHB水溶液的pH=10,說明溶液顯堿性,HB-離子的電離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呈堿性,離子濃度大小為:c(Na+)>c(HB-)>c(H2B)>c(B2-),故D正確;故選C。
12.由于核外有空的d軌道,可與一些配體形成配位數(shù)為6的配離子。某同學將淡紫色的晶體溶于水后再依次加KSCN和NaF,發(fā)現(xiàn)溶液出現(xiàn)下列變化:
已知:為淺紫色,為紅色,為無色。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溶液Ⅰ呈黃色,可能是因為水解生成Fe(OH)3所致
B.與形成配位鍵時,S原子提供孤電子對
C.溶液Ⅱ、Ⅲ現(xiàn)象說明與配位強于
D.由于鐵灼燒時無焰色且不會產(chǎn)生發(fā)射光譜,故焰色試驗中可用鐵絲替代鉑絲
【答案】D
【解析】A.根據(jù)為淺紫色, 將晶體溶于水后溶液不是淺紫色而是黃色,是因為Fe3+水解生成紅褐色與紫色共同作用所致,選項A正確;
B.S的電負性于N,SCN-中S、 N都含有孤電子對,所以SCN-與Fe3+形成配位鍵時,S原子提供孤電子對,選項B正確;
C.溶液Ⅰ加NaF后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變?yōu)椋琒CN-與Fe3+配位鍵強度不及F-與Fe3+配位鍵強度,選項C正確;
D.鐵灼燒時產(chǎn)生發(fā)射光譜無特殊焰色,所以焰色試驗中可用無銹鐵絲替代鉑絲,選項D錯誤;答案選D。
13.(17分)制備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的前體的一種流程如下:
資料:i.磷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ii.可溶于水,微溶于水
iii. iv.
(1)①用溶液、溶液分步浸取磷灰石生成HF、和,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和 。
②增大酸浸反應速率的措施有 (寫1條)。
③其他條件不變時,若僅用溶液酸浸,浸取的速率低于用、分步浸取法,原因是 。
(2)制備。將、、混合并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制備。酸性條件下,生成的離子方程式是 。
(3)常溫下,利用NaOH調(diào)節(jié)溶液pH時,得到溶液中含磷各微粒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
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 ____。
A.的電離方程式為:
B.M點時,溶液中
C.時,溶液
D.時,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比純水大
②時,溶液中的,則 ,再加入晶體、溶液使溶液中的,不考慮溶液體積的變化,通過計算說明此時能否產(chǎn)生沉淀 。
(4)的純度及顆粒大小會影響其性能,沉淀速率過快容易團聚。
①研究表明,沉淀時可加入含的溶液,的作用是 。
②配離子的結(jié)構如圖所示,圖中M代表。EDTA中碳原子的雜化方式為 ,的配位數(shù)為 。
③其他條件不變時,工業(yè)上選擇而不是更高的pH制備,可能的原因是 、 (答出2點)。
【答案】(1)①(2分) ②磷灰石粉碎、加熱、攪拌、適當增大酸的濃度等(1分) ③直接用硫酸浸取,生成的硫酸鈣覆蓋在磷灰石的表面,減少了硫酸與磷灰石的接觸面積(2分)
(2)(2分)
(3)①BD(1分,各0.5分,寫錯不得分) ②(2分) 能(1分)
(4)①沉淀時可加入含的溶液,發(fā)生反應,使Fe3+濃度降低,沉淀速率減慢,防止團聚,隨Fe3+濃度降低,逆向移動,生成的Fe3+繼續(xù)被沉淀(2分) ②sp3、sp2(1分,各0.5分,寫錯不得分) 6(1分) ③pH過高容易生成氫氧化鐵沉淀 pH過高的濃度大,因生成沉淀速率過快發(fā)生團聚(2分,各1分)
【解析】(1)①第二步,硫酸和反應生成磷酸,反應方程式為;②根據(jù)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增大酸浸反應速率的措施有:磷灰石粉碎、加熱、攪拌、適當增大酸的濃度等;③直接用硫酸浸取,生成的硫酸鈣覆蓋在磷灰石的表面,減少了硫酸與磷灰石的接觸面積,所以僅用溶液酸浸,浸取的速率低于用、分步浸取法。
(2)酸性條件下,、、混合生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3)①是弱酸,磷酸分步電離,電離方程式為:,故A錯誤;
根據(jù)圖像,M點時,溶液中,故B正確;
根據(jù)電荷守恒,時,,所以溶液,故C錯誤;
時,溶質(zhì)為Na2HPO4,,的水解常數(shù)為,水解大于電離,所以水的電離程度比純水大,故D正確。
②,即,時,溶液中的,則 ; ,,Q=,此時能產(chǎn)生沉淀。
(4)①沉淀時可加入含的溶液,發(fā)生反應,使Fe3+濃度降低,沉淀速率減慢,防止團聚,隨Fe3+濃度降低,逆向移動,生成的Fe3+繼續(xù)被沉淀。②EDTA中單鍵碳原子采用sp3雜化、雙鍵碳原子采用sp2雜化;根據(jù)圖示,6個原子與形成配位鍵,配位數(shù)為6。③其他條件不變時,工業(yè)上選擇而不是更高的pH制備,可能的原因是pH過高容易生成氫氧化鐵沉淀,pH過高的濃度大,因生成沉淀速率過快發(fā)生團聚。
14.(16分)三氯三(四氫呋喃)合鉻(Ⅲ)可催化烯烴加聚,制備的方法加下。
已知:①易潮解,易升華,高溫下易被氧氣氧化。
②氣體有毒,遇水發(fā)生水解產(chǎn)生兩種酸性氣體。
Ⅰ.制備無水:
某化學小組用(沸點76.8℃)和在高溫下制備無水,同時生成氣體,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裝置A用于制備,實驗裝置合理的連接順序為A→G-→F→ →B(填裝置字母標號,可重復使用)。
(2)裝置乙名稱為 ,裝置D中粗導管的作用是 。
(3)尾氣處理時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Ⅱ.合成:
①四氫呋喃(THF)為常見的有機溶劑,沸點66℃,易燃。
②實驗室在非水體系中合成原理為:
實驗操作:按如圖組裝儀器,將步驟Ⅰ所得無水和鋅粉放入濾紙?zhí)淄矁?nèi),雙頸燒瓶中加入無水四氫呋喃(THF),通后關閉,接通冷卻水,加熱四氫呋喃至沸騰,在索氏提取器中發(fā)生反應,回流后再通入冷卻至室溫;取下雙頸燒瓶,在通風櫥中蒸發(fā)至有較多固體析出,冷卻、抽濾、干燥后稱量即得產(chǎn)品。
(4)該反應不能使用明火加熱的原因 。
(5)產(chǎn)品沿索氏提取器的管 (2或3)流回雙頸燒瓶。
(6)已知Cr(Ⅱ)對該反應有催化作用,推斷加入Zn粉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7)實驗所用的四氫呋喃需進行無水處理,下列可以除去四氫呋喃中少量水分的試劑是 。
A.金屬鈉 B.濃硫酸 C.具有吸水能力的分子篩
(8)產(chǎn)品產(chǎn)率為 %(結(jié)果保留小數(shù)點后一位)[已知:的摩爾質(zhì)量為;的摩爾質(zhì)量為]。
【答案】(1)EDC(2分)
(2)長頸漏斗(1分) 防止冷凝為固體后發(fā)生堵塞(寫出“防堵塞”得分)(2分)
(3)(2分)
(4)THF易揮發(fā),易燃,遇明火可能發(fā)生爆炸(2分)
(5)3(1分)
(6)(2分)
(7)AC(2分)
(8)60.1%或60.0%(2分)
【分析】I.制備無水的過程為:利用A裝置產(chǎn)生N2,通入濃硫酸中進行干燥,繼續(xù)通入F中,在熱水浴的作用下將氣態(tài)CCl4帶出,進入E中制備,反應在高溫下進行,以氣態(tài)生成,在D中進行冷凝收集,再通入濃硫酸,防止右邊的水蒸氣進入D中,最后用B裝置吸收產(chǎn)生的氣體;
II.根據(jù)裝置圖分析,首先在圓底燒瓶中加入無水四氫呋喃,在紙質(zhì)反應管加入無水CrCl3和鋅粉,開始加熱四氫呋喃蒸氣通過聯(lián)接管進入提取管在冷凝管中冷凝回流到紙質(zhì)反應管中進行反應,從而生成產(chǎn)物;
【解析】(1)實驗裝置合理的連接順序為A→G→F→E→D→C→B;
(2)裝置乙名稱:長頸漏斗;裝置D中粗導管的作用:防止冷凝為固體后發(fā)生堵塞;
(3)尾氣處理時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4)該反應不能使用明火加熱的原因:THF易揮發(fā),易燃,遇明火可能發(fā)生爆炸;
(5)產(chǎn)品沿索氏提取器的管3流回雙頸燒瓶;
(6)加入Zn粉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7)A.金屬鈉與水反應,與THF不反應,可用于除去THF中的水;
B.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和腐蝕性,不選用濃硫酸除水;
C.孔徑大小與水分子大小接近的分子篩可與除水,可除去THF中的水;故選AC;
(8)物質(zhì)的量為0.01ml,根據(jù)鉻元素守恒,理論可生成0.02ml,即7.49g,其產(chǎn)率:。
15.(18分)替納帕諾片可用于控制正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慢性腎勝病(CKD)成人患者的高磷血癥。替納帕諾片的有效成分I的合成路線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物質(zhì)B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 。
(2)H→I的反應類型為 。
(3)物質(zhì)F中采用雜化的原子個數(shù)為 。
(4)化合物E的結(jié)構簡式為 。
(5)完成G→H的反應方程式: 。
(6)試劑1的分子式為,符合下列條件的試劑1的同分異構體還有 種(不考慮立體異構)。
①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1ml試劑1最多消耗4mlNaOH;
②苯環(huán)上只有三個取代基。
(7)綜合上述信息,以為原料制備的合成路線如下(部分反應條件已略去),其中M、N、Z的結(jié)構簡式分別為 、 、 。
【答案】(1)酮羰基(2分)
(2)加成反應(2分)
(3)7(2分)
(4)(2分)
(5)、(2分)
(6)29(2分)
(7)(2分) (2分) (2分)
【解析】(1)由B的結(jié)構簡式可知,其含氧官能團為酮羰基;
(2)由上述分析可知,2H+→I,該反應為加成反應;
(3)物質(zhì)F中采用雜化的原子有,其中標注為雜化的原子,有7個;
(4)由E與反應生成F的結(jié)構,可知E結(jié)構為;
(5)由G結(jié)構,H結(jié)構可知G→H的反應方程式為:+;
(6)由上述分析可知試劑1的結(jié)構簡式為,分子式為,根據(jù)同分異構體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1ml試劑1最多消耗4mlNaOH,可知結(jié)構中含有的2個與苯環(huán)直接相連,根據(jù)苯環(huán)上只有三個取代基,結(jié)合分子式判斷苯環(huán)上另一個取代基結(jié)構可以為、、、、,其中2個氯原子位置為、、,第3個取代基位置有6種,同分異構體數(shù)目為,去掉試劑1本身,還有29種;
(7)由目標產(chǎn)物采用逆合成分析可知,N為,Z為, 與發(fā)生反應生成M ,即。
16.(13分)乙烯是世界上產(chǎn)量最大的化學產(chǎn)品之一,是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基本化工原料。二氧化碳氧化乙烷脫氫制乙烯為生產(chǎn)乙烯提供了新途徑。一定溫度下,與在催化劑表面發(fā)生如下反應:
Ⅰ.
Ⅱ.
Ⅲ.
Ⅳ.
已知部分共價鍵的鍵能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Ⅱ: ,該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屬于雜化的原子種類有 種。
(2)用惰性氣體與混合作為反應氣體時只發(fā)生反應Ⅰ:,在923K、100kpa恒溫恒壓條件下,將的混合氣體進行脫氫反應,平衡時的轉(zhuǎn)化率為b,則該反應平衡常數(shù) kpa(用含a、b的代數(shù)式表示)。
(3)在一定條件下 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當改變反應的某一條件后,下列變化能說明平衡一定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是________。
A.正反應速率先增大后減小B.混合氣體密度增大
C.反應物的體積百分數(shù)增大D.化學平衡常數(shù)K值增大
(4)反應Ⅱ: 是提高乙烯產(chǎn)率的關鍵,但同時發(fā)生副反應Ⅲ。
①為提高反應Ⅱ的平衡轉(zhuǎn)化率,應選擇的反應條件為 。
A.低溫、高壓 B.高溫、低壓 C.低溫、低壓 D.高溫、高壓
②基于上述反應,在催化劑表面與發(fā)生脫氫制乙烯的總反應為:,該反應溫度??刂圃?00℃左右,其原因是 。
(5)乙烯氯化反應合成1,2-二氯乙烷電化學裝置如圖所示,A、B為多孔鉑電極分別通入乙烯和氯氣。A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離子交換膜為 (填“陰離子”或“陽離子”)交換膜。
【答案】(1) -166(2分) 2(1分)
(2)(2分)
(3)AD(2分,各1分)
(4) B(1分) 600℃左右催化劑活性最大(1分)
(5)(2分) 陰離子(2分)
【解析】(1)焓變=反應物總鍵能-生成物總鍵能, 799×2+436×4-413×4-464×4=-166;該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屬于雜化的原子有甲烷中的C和水中的O,共2種。
(2)在923K、100kpa恒溫恒壓條件下,將的混合氣體進行脫氫反應,平衡時的轉(zhuǎn)化率為b,設乙烷的投料為1ml。
混合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為(1+a+b)ml,則該反應平衡常數(shù)kpa。
(3)A.正反應速率先增大后減小,說明改變的條件為增大反應物濃度,平衡正向移動,選A;
B.混合氣體密度增大,說明分子數(shù)減少,平衡逆向移動,故不選B;
C.反應物的體積百分數(shù)增大,說明平衡逆向移動,故不選C;
D.正反應吸熱,化學平衡常數(shù)K值增大,說明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選D;
選AD。
(4)①A.反應Ⅱ正反應吸熱,降低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增大壓強,反應Ⅲ正向移動,不利于提高乙烯產(chǎn)率,故不選A;
B.反應Ⅱ正反應吸熱,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減小壓強,反應Ⅲ逆向移動,有利于提高乙烯產(chǎn)率,故選B;
C.反應Ⅱ正反應吸熱,降低溫度,平衡逆向移動;低溫不利于提高乙烯產(chǎn)率,故不選C;
D.增大壓強,反應Ⅲ正向移動,不利于提高乙烯產(chǎn)率,故不選D;選B;
②在催化劑表面與發(fā)生脫氫制乙烯,600℃左右催化劑活性最大,為加快反應速率,該反應溫度??刂圃?00℃左右。
(5)根據(jù)圖示,A電極乙烯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1,2-二氯乙烷,A為負極,A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乙烯生成1,2-二氯乙烷,消耗氯離子,所以使用陰離子交換膜。
評卷人
得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評卷人
得分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64分。
共價鍵
C-H
H-H
H-O
C=O
鍵能
413
436
464
799
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題預測卷—化學(北京卷03)(全解全析),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題預測卷—化學(遼寧卷03)(全解全析),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結(jié)束后,將答題卡交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題預測卷—化學(江蘇卷03)(全解全析),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下列化學反應表示不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