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時間:45分鐘 試卷滿分:9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SLC家族成員SLC7A1是一類胱氨酸轉運蛋白,在癌細胞表面異常增多。SLC7A11將胱氨酸轉運到細胞內,被NADH還原為兩個半胱氨酸。當葡萄糖供應限制時,在過度表達SLC7A11的細胞內,NADH不足,胱氨酸及其他二硫化物在細胞內異常積累,誘發(fā)二硫化物應激觸發(fā)細胞程序性死亡,即“雙硫死亡”。下列相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雙硫死亡”是細胞凋亡的一種類型
B.“雙硫死亡”受到環(huán)境因素和內部基因的共同調節(jié)
C.“雙硫死亡”是癌細胞生命歷程中的必經階段
D.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可成為治療癌癥的新方法
2.谷氨酸是維持正常腦功能所必需的興奮性神經遞質,而癲癇病患者腦組織液中谷氨酸濃度顯著升高。圖為谷氨酸在神經組織細胞間的部分代謝過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突觸前神經元以胞吐的方式釋放谷氨酸
B.突觸后神經元的細胞膜上有谷氨酸受體
C.健康人過量攝入谷氨酸會導致癲癇病
D.谷氨酸轉運蛋白不足可能導致癲癇病
3.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chuàng)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的從黃花蒿的葉片中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屠呦呦團隊還發(fā)現雙氫青蒿素能有效緩解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癥狀。我國科學家進行相關實驗結果如下表,其中線粒體的膜電位相對值大小與線粒體的功能呈正相關。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A.青蒿素對線粒體膜電位的影響不存在物種間差異
B.雙氫青蒿素可能導致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免疫力降低
C.青蒿素能殺死瘧原蟲是黃花蒿植株的一種表現型
D.青蒿素是黃花蒿的葉細胞中的基因直接控制合成的
5.西北牡丹在白色花瓣基部呈現色斑,極具觀賞價值。研究發(fā)現,紫色色斑內會積累花色素苷。PrF3H基因控制花色素苷合成途徑中關鍵酶的合成。如圖,分別提取花瓣紫色和白色部位的DNA,經不同處理后PCR擴增PrF3H基因的啟動子區(qū)域,電泳檢測擴增產物。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花瓣紫色與白色部位PrF3H基因的堿基序列存在差異
B.白色部位PrF3H基因啟動子甲基化程度高于紫色部位
C.PrF3H基因啟動子甲基化程度高有利于花色素苷合成
D.啟動子甲基化可調控基因表達說明性狀并非由基因控制
6.圓褐固氮菌可獨立固定空氣中的氮氣,且能夠分泌生長素。巨大芽孢桿菌可將有機磷降解為可溶性磷。二者組合可將有機廚余垃圾迅速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為制備分解有機廚余垃圾的微生物菌劑,某科研小組對兩種菌種進行了最佳接種比例的探究實驗,得出如圖實驗結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圓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桿菌在生長過程中都需要氮源
B.統(tǒng)計活菌數量可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
C.處理該廚余垃圾,兩種菌種的最佳接種比例為1:2
D.兩種菌種的組合菌劑還可制成微生物肥料施用到土壤中,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54分。
31.(11分)為探究外源油菜素內酯(BR)對干旱條件下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影響,研究人員用聚乙二醇(PEG)模擬干旱條件處理玉米幼苗,對玉米幼苗進行了相關實驗,得到部分實驗結果如圖所示(注:CK為對照組)。
回答下列問題:
(1)水在光反應階段被分解產生 ,后者用于C3的還原。
(2)據甲圖分析,用PEG處理玉米幼苗后,葉肉細胞的吸水能力 ,原因是 。
(3)由乙圖可知,PEG能使葉綠素含量降低,葉綠素含量降低對玉米光合作用的影響是 。
(4)實驗結果說明,BR的作用是 。
(5)研究發(fā)現,有些植物采取白天關閉氣孔、晚上開放氣孔的特殊方式以適應干旱環(huán)境,請分析氣孔這一特點利于植物適應干旱環(huán)境的原因: 。
32.(7分)唐魚是華南地區(qū)的小型瀕危雜食性魚類,入侵物種食蚊魚會捕食唐魚。研究人員調查比較了在不同生境中唐魚種群的體長在食蚊魚入侵取樣點與無入侵取樣點間的差異?;卮鹣铝袉栴}:
注:矩形代表體長集中分布區(qū)域,其內黑色橫線表示平均值,垂直線段表示數值的變動范圍,上下兩端分別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體長與魚齡相關。
(1)不同生境中的唐魚種群密度的增長曲線呈 形。區(qū)分溪流群落和農田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
(2)食蚊魚入侵導致唐魚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因素屬于 (填“密度制約因素”或“非密度制約因素”)。食蚊魚入侵不利于唐魚種群數量的增長,根據種群數量特征并結合圖中數據分析,原因是 。
(3)不同生境里,食蚊魚的入侵都使唐魚的種內斗爭激烈程度降低,原因是 。
33.(11分)研究生長素的作用機制對認識植物生長發(fā)育有重要意義。
(1)生長素作為一種植物產生的信息物質,與 特異性結合后引發(fā)細胞內一系列信號轉導過程,影響特定基因的表達,表現出生物學效應。
(2)生長素具有“酸生長”調節(jié)機制,即生長素低濃度時引起原生質體外(細胞膜外)pH降低,促進根生長;高濃度時引起原生質體外pH升高,抑制根生長。如圖1所示,細胞膜上的P1結合生長素后激活H+-ATP酶,產生 根生長的效應。
(3)位于細胞質中的F1和細胞核中的T1均能與生長素結合(如圖1)。分別對野生型擬南芥、F1缺失突變體、T1缺失突變體施加高濃度生長素,統(tǒng)計根生長增長率(施加生長素組根長增長量/未施加生長素組根長增長量),結果如圖2。據圖判斷F1和T1均參與生長素抑制根生長的過程,依據是
。實驗結果還顯示F1和T1參與的生長素響應過程有快慢差異,根據圖1推測存在差異的原因是 。
(4)綜上所述,完善生長素的“酸生長”調控機制的流程圖 。
(5)請分析生長素調節(jié)植物生長的過程中有多種受體參與的意義 。
34.(14分)某昆蟲的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其有眼與無眼由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紅眼與白眼由另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兩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體上。為確定兩種性狀的遺傳方式,以無眼雌蟲與白眼雄蟲為親本進行雜交,根據雜交結果繪制部分后代的系譜圖,如圖所示。不考慮突變和染色體交換的情況。
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可知,有眼性狀的遺傳方式是 ,判斷的依據是 ;可以確定控制白眼性狀的基因是 (填“A”或“a”),在II2,II3個體中a基因與b基因 (填“位于”“不位于”或“可能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
(2)以系譜圖中呈現的昆蟲為實驗材料,通過一次雜交實驗,僅根據子代表型確定紅(白)眼基因與染色體的位置關系??蛇x擇 兩個體相互雜交,若雜交子代中僅有 (填“雌”“雄”或“雌和雄”)蟲出現 性狀,則紅(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3)若該昆蟲白眼性狀產生的分子機制是控制紅眼的基因中間插入了一段較長的DNA片段,則該變異屬于 。以Ⅱ4為實驗材料,設計合適的 擴增控制該對性狀的完整基因序列,電泳檢測PCR產物,若電泳結果為 ,則紅(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4)若確定紅(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Ⅲ1與Ⅲ2雜交子代中出現白眼的概率為 。
35.(11分)磷酸吡哆醛(PLP)是維生素B6的活性形式,是多種酶的重要成分。科研人員從大腸桿菌(E. clik12)中找到了合成PLP的關鍵酶A,通過基因工程構建了高產PLP的工程菌,流程如圖甲所示。圖甲中③過程后將工程菌置于含氨芐青霉素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對篩選出的4個工程菌菌落進一步檢測,結果如圖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DNA復制時,DNA聚合酶沿著磷酸到五碳糖即 (填“5′→3′”或“3′→5′”)的方向合成互補鏈。②過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工作,需要用到的兩種工具酶為 。
(2)由圖乙分析,只有 號菌落才是高產PLP的工程菌菌落,原因是 。
(3)蔬菜是提供維生素的重要食物來源。科學家利用蘇云金芽孢桿菌和具有防病等優(yōu)良性狀的枯草芽孢桿菌進行原生質體融合,構建了多功能工程菌,其對小菜蛾的殺蟲率在59%以上,對防治蔬菜病蟲害具有重要意義。
①蘇云金芽孢桿菌與枯草芽孢桿菌的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可選擇 (填“纖維素酶和果膠酶”“蛋白酶”或“溶菌酶”)對這兩種細菌進行去壁處理,從而獲得兩者的原生質體。
②從培養(yǎng)基類型(物理性質)來講,如何對工程菌進行篩選與擴大培養(yǎng)? 。
評卷人
得分
組別
實驗材料
實驗處理
實驗結果(線粒體的膜電位相對值)
甲
瘧原蟲的線粒體
加入青蒿素
55
乙
不加青蒿素
100
丙
小白鼠細胞的線粒體
加入青蒿素
95
丁
不加青蒿素
100
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題預測卷—生物(全國卷新教材01)(全解全析),共14頁。
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題預測卷—生物(全國卷新教材01)(參考答案),共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題預測卷—生物(全國卷舊教材)(考試版),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生物——選修1,[生物——選修3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