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jīng)歷和事物發(fā)展變化為主要內(nèi)容的一種文體形式。
記敘文常見考點及對策如下: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內(nèi)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四個要素,然后根據(jù)“(何時、何地)誰 干什么 結(jié)果怎樣”或者“什么 怎么樣”的思路組織語言。要準確、清楚、簡潔,不要把概括內(nèi)容變成了原文復(fù)述。
尤其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事件+結(jié)果。同時,要注意題目是否有字數(shù)方面的限制,在字數(shù)范圍之類,盡可能詳細,字數(shù)超過要刪去次要信息。
2.記敘文的人稱及作用:
第一人稱,便于直抒胸臆,讀起來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實感。
第二人稱,如同作者和讀者對話,讀起來給人一種親切感。
第三人稱,不受時空的限制,能從多方面自由敘述。21*教*育*名*師
3.記敘的詳略: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內(nèi)容與什么中心或人物關(guān)系不大,所以略寫。或者是什么內(nèi)容與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關(guān)系密切,能夠更好的表達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現(xiàn)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詳寫?!?1-cnjy*cm
4.記敘的順序及其作用:
常見的有四種:順敘、倒敘、插敘、和補敘。
順敘的作用是:按事情的發(fā)展為序,使敘事的層次更清楚。
倒敘的作用是:構(gòu)成強烈的懸念,吸引讀者閱讀下文。
插敘的作用是:對主要的情節(jié)起純托或補充作用。
補敘的作用是:起補充、豐富、深化敘述的作用,使敘事更嚴謹,有時也起到突處強調(diào)的作用。
5.記敘的線索:
記敘的線索可分為:以人為線,以物為線,以事為線,以人物思想感情變化為線(考查的較多),以時空轉(zhuǎn)移為線。(這類題時常以填寫題目出現(xiàn))
回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看文章的標題,文章的標題往往就是全文的線索;其次是關(guān)注文中反復(fù)出現(xiàn)的關(guān)鍵詞語,這個詞語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線索。
6.記敘文人物描寫方法:
外貌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
概括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
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等。
一般是以這樣的題型出現(xiàn):怎樣的人物形象?對人物刻畫的具體方法?并用例句進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樣的?(比如:“————”句就是通過什么描寫刻畫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7.記敘文里的環(huán)境描寫及其作用:(以自然環(huán)境描寫考查的居多)
自然環(huán)境的作用:表現(xiàn)了人物的心理活動;
渲染氣氛;為下文做鋪墊;
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8.文段的作用:
先弄清該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
在文章的開頭:①引出下文;②開頭點明故事所要描寫(說明、議論)的對象;③照應(yīng)文章標題;④設(shè)置懸念,吸引讀者;⑤為后文的情節(jié)發(fā)展埋下伏筆(作鋪墊),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
在文章中間:①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②為后文的情節(jié)發(fā)展埋下伏筆(作鋪墊),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
在文章的結(jié)尾:①總結(jié)全文;②解釋全文主旨;③照應(yīng)前文;④照應(yīng)文章標題;⑤引人深思。(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每個答案全部都寫上,而是根據(jù)具體情況套用適用的答案)
10.文章的標題有何作用?
標題通常有以下作用:
(1) 全文的線索,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
(2)總結(jié)文章內(nèi)容、點明主旨(突出主題);
(3)形式新穎,吸引讀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變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時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靈活套用)。
11.文中加點詞語有何作用(好處、妙處)?
答題思路如下:
(1)動詞: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什么,(或傳神刻畫了事物……的情狀),表現(xiàn)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詞、副詞:生動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點、情態(tài)(或描繪出一幅……樣的場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12.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或?qū)ξ闹械闹攸c句子進行賞析。
此題的答題思路:分析該句的修辭作用+具體語境作用。
常見修辭答題格式如下: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寫出了(事物)……的特點(情態(tài)),表達了(人物)……的情感。
擬人:把**擬人化(或賦予**人的情感),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的情狀(描繪出……的畫面),寫出了事物……的特點,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齊,氣勢更強烈,強調(diào)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夸張:夸大 (或縮小)了(事物)的大小(長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點。
反問:這個反問句的意思是……以強烈的語氣表達了(人物)……的態(tài)度(觀點、情感)。
設(shè)問:開頭出現(xiàn),其作用通常為:設(shè)置懸念,吸引讀者。文中或結(jié)尾出現(xiàn)其作用通常為:引起了對……問題的關(guān)注(或引人深思),給人以啟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對偶:使文章節(jié)奏鮮明,增強文章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
引用:
(1) 引用詩句,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使文章語言更優(yōu)美(或引用詩句是為了說明……);
(2) 引用故事、神話傳說,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13.文中畫線句(某段)運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先分析屬于何種描寫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
(1)人物描寫(肖語動心):表現(xiàn)了人物**的特點,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質(zhì));
(2))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一種**的氣氛,表達了**人物怎樣的思想感情(心理)
14.請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文中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從文中檢索關(guān)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的描寫,提取出關(guān)鍵詞來分析人物性格,并對結(jié)果進行加工合并。
15.文章運用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有何作用?
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有對比、象征、伏筆、照應(yīng)等,每一種表現(xiàn)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對比:**和**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點。
象征: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
伏筆:對將要出現(xiàn)的**事件作暗示,為情節(jié)發(fā)展作鋪墊。
照應(yīng):使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令主題更加鮮明,使文章(故事情節(jié))更加嚴密。
烘托、渲染:常用來表現(xiàn)環(huán)境、營造氛圍、抒發(fā)感情、突出主題。
16.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wù)勀阕x完本文后的啟示。
此類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卮鸫祟悊栴}時,只要符合題干的要求,聯(lián)系文章的內(nèi)容,有具體的事例說明,表述合理即可。
★練習劃重點★
一、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題。
父母在
金小林
①母親綁著一片湛青色過膝攔腰布,在老屋的鍋灶頭前燒豬食。隔溪對岸,父親在路邊的水泥空地上打豆子。窄窄的河床下,溪水如練,淙淙有聲。一只肚白背灰的鵝,正高高舉著脖子,探頭探腦地率幾只鴨在淺灘上搖臀擺尾。
②仲秋的午后,散落村莊周沿的梯田一片燦黃,微風拂面而過,裹挾著陣陣稻香。陽光正好,是個適宜秋收的日子。
③打豆子的父親坐在一張糙而舊的條凳上,孕育一夏的豆粒,被外力猛烈喚醒后迅速撐破松脆的豆莢,抖動著圓滾滾的身軀,似一群小精更在擂桶內(nèi)歡騰跳躍,沙沙作響。父親總是先敲打十幾下,然后找出“頑固”的豆莢,擠出幾粒“漏網(wǎng)之魚”。整個下午,父親都在重復(fù)這些動作。
④我甫一靠近,父親立馬偏轉(zhuǎn)頭來:“走開點,邋遢得很!”在我家鄉(xiāng),“邋遢”是臟的意思。我穿著一身體面的衣裳,顯然與一切農(nóng)活格格不入。父親老樹根樣的脖頸上,早蒙了厚厚的塵泥。他的頭頂上,靜臥著兩瓣枯黃的豆殼。稀疏的發(fā)叢下,重棗色的頭皮映照著陽光,亮閃閃的。
⑤正堂邊堆著一大垛鮮綠的解放草(野茼蒿),這是母親從田野里新拔回的豬草。近旁地上,擱著一把柴刀、一個千溝萬壑草汁斑斑的樹頭兒。母親還沒來得及切草。我拉了張小板凳坐下,拿起柴刀在樹頭兒上咚咚咚地切起來。母親聞聲,立馬過來阻攔:“別切別切,你切不來!”母親急拽我肩膀,試圖收走我手中的柴刀。母親拗不過我,趕忙找來兩雙麻布手套:“你真要切,把手套戴上,小心點?!绷硪浑p手套,母親讓我給對岸的父親送去:“豆樹刺手,你爸不聽我的,你拿去讓他戴上?!?br>⑥父親終究也沒聽我的:“要戴老早戴了,手套戴著,豆英不好捏?!睘椴宦┫露褂⒗锏拿恳涣6棺?,他寧愿刺手。父親也讓我給母親傳話;豬欄內(nèi)的豬尿等他去鏟,臟。家里養(yǎng)著兩頭豬,早晚兩頓進食前清理豬尿,這是兩位老人每天的必修課。
⑦我戴上手套,繼續(xù)咚咚咚地切豬草。母親在鍋灶頭前料理豬食,時不時轉(zhuǎn)過頭交代一句:“小心點!”細細碎碎切完一大堆解放草后,腰腿酸麻。抬眼時,卻見母親正提著兩桶熱氣蒸騰的豬食,踩著碎步,顫顫顛顛地走在通往豬欄的墻弄里。兩桶豬食隨著腳步的一前一后劇烈地晃動著,湯汁濺溢一路。母親年輕時,兩手可凌空各提一桶三四十斤的豬食健步如飛,桶內(nèi)卻波瀾不驚。如今,她的臂力大不如前。
⑧豬在欄里咂吧咂吧地大口吞咽著,母親時不時彎腰往槽里加點糠調(diào)味。我靜靜地佇立一旁,望著她那滿頭銀絲,忍不住勸她:“你和爸以后活都少干點,明年豬別養(yǎng)了,身體要緊?!痹诔抢锕ぷ鞒杉液?,由于種種羈絆,我每年回家鄉(xiāng)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最讓人擔心的是兩位老人的身體。
⑨“我們都老了,不要緊,不要為我們擔心。你還年輕,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胃不好酒要少喝點……有什么病痛但愿都給我們老人,只要你們孩子們健健康康,我們就放心了?!蹦赣H淡淡地說。
⑩豬已經(jīng)吃飽,打著飽嗝走開了。母親關(guān)上豬欄門,提起兩個空豬食桶,喊我跟著地一起回家。走在母親的背后,我仿佛有一種穿越的感覺——我又做回了兒時母親的“小尾巴”。
?對岸,父親已經(jīng)打好了豆,正從擂桶往蔑蘿里裝豆子。那一粒粒金黃而飽滿的豆子,你挨我,我挨你,密密臣匝地簇擁著,寧靜而祥和。赭紅色的夕陽下,割稻的鄉(xiāng)親們也拖著滿擔沉甸甸的谷子,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村莊的上空,已炊煙裊裊…
?望著家鄉(xiāng)這一幕普普通通的生活場景,我久久地沉浸在這種美妙的情境里,時光若止。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世界上有一種幸福,就叫“父母在”。
(選自《光明日報》)
1.閱讀全文,概括文章描述了關(guān)于父母的哪些場景。
2.品味語言,完成下列問題。
(1)從修辭的角度,賞析第③段劃線的句子。
孕育一夏的豆粒,被外力猛烈喚醒后迅速撐破松脆的豆莢,抖動著國滾滾的身軀,似一群小精靈在擂桶內(nèi)歡騰跳躍,沙沙作響。
(2)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④段劃線的句子。
父親老樹根樣的脖頸上,早蒙了厚厚的塵泥。他的頭頂上,靜臥著兩辯枯黃的豆殼。稀疏的發(fā)叢下,重棗色的頭皮映照著陽光,亮閃閃的。
3.第?段劃線句子能否刪去?為什么?
4.文章的標題“父母在”有何含義?
【答案】
1.母親燒豬食、提豬食,父親打豆子、裝豆子。
2.(1)擬人、比喻,賦予豆粒人的情態(tài),將豆粒比作精靈,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豆粒成熟飽滿的樣子,表達了父親收獲的喜悅。
(2)肖像(外貌)描寫,準確傳神地寫出父親的吃苦耐勞、樸實無華,雖蒼老卻還算健康。
3.不能刪去。景物(環(huán)境)描寫,寫鄉(xiāng)親們挑谷回家,借家鄉(xiāng)最普通的生活場景,烘托寧靜禪和的美妙情境,表達“父母在”的幸福感受。同時也和前文第②段的內(nèi)容相照應(yīng)。
4.父母對子女的無私關(guān)愛,“父母在”的寧靜祥和、溫馨美妙,是這世界上最大的一種幸福:父母漸漸老去,更要珍惜“父母在”的每一天,作 者以“父母在”為題,表達了對父母的感恩和愛,也表達了對父母安在的最美好的祝愿。
【分析】
1.本題考查故事情節(jié)概括。
從第③段的“打豆子的父親坐在一張糙而舊的條凳上……”可概括出,父親打豆子;
從第⑦段的“母親在鍋灶頭前料理豬食”“抬眼時,卻見母親正提著兩桶熱氣蒸騰的豬食,踩著碎步,顫顫顛顛地走在通往豬欄的墻弄里”和第⑧段的“豬在欄里咂吧咂吧地大口吞咽著,母親時不時彎腰往槽里加點糠調(diào)味”可概括出,母親燒豬食、提豬食、喂豬;
從?段的“對岸,父親已經(jīng)打好了豆,正從擂桶往篾籮里裝豆子”可概括出,父親裝豆子。
2.考查賞析句子。
(1)從修辭的角度來看,“被外力猛烈喚醒后迅速撐破松脆的豆莢,抖動著圓滾滾的身軀”賦予豆粒人的情態(tài),為擬人;“似一群小精靈在擂桶內(nèi)歡騰跳躍”,將豆粒比作精靈,為比喻。生動形象地描寫出豆粒成熟飽滿的狀態(tài),表達了父親看到豐收景象后的喜悅之情。
(2)從人物描寫的角度來看,這句話是對父親的外貌描寫,也可以說是肖像描寫?!案赣H老樹根樣的脖頸上,早蒙了厚厚的塵泥”表現(xiàn)了父親的吃苦耐勞?!跋∈璧陌l(fā)叢下”表現(xiàn)了父親的蒼老?!爸貤椛念^皮映照著陽光,亮閃閃的”表現(xiàn)了父親雖然蒼老,但還算是健康。
3.本題考查句段的作用。從內(nèi)容上看,“赭紅色的夕陽下,割稻的鄉(xiāng)親們也挑著滿擔沉甸甸的谷子,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句屬于典型的景物描寫,借鄉(xiāng)親們挑谷回家這一最普通的生活場景,表現(xiàn)祥和與豐收的內(nèi)涵,突出了標題“父母在”的幸福感受。從結(jié)構(gòu)上看,和前文第②段“陽光正好,是個適宜秋收的日子”的內(nèi)容相照應(yīng),使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渾然一體。所以不能刪掉。
4.考查賞析題目的含義。聯(lián)系文本內(nèi)容可知,作者緊扣標題“父母在”,記敘了自己和父母相伴的幾個場景,感受到陪在父母身邊的寧靜祥和、溫馨美妙。雖然父母年老,卻不讓我動手干活,表現(xiàn)了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雖然“父母在”,但他們都不可避免的老去,所以為人子女者應(yīng)珍惜父母尚在的時光,好好盡孝。作者以“父母在”為題,除了表達了對父母的感激和愛以外,還表達了自己的美好祝愿:希望父母永遠都在,這就是世界是最大的幸福。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愛的尊嚴
王永光
①將近“五一”小長假,來銀行取錢的人擠滿了大廳,一個接一個取錢、存錢、轉(zhuǎn)賬的,忙得我頭都要大了。這天快中午的時候,一個30歲左右民工模樣的男人在被我叫了號以后湊上來,一個20多歲的女人也緊跟過來。我生氣地臉一黑喝道:“排隊,叫了號再過來?!笨墒悄桥诉€是沒有回轉(zhuǎn)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沖我笑笑:“我們一起的?!?br>②他把銀行卡遞進來說:“取點零花兒?!蔽乙幌伦泳图绷耍骸叭⌒☆~到外面自動取款機上去取!”他一臉難為情地說:“我們就在這里取吧,排了半天隊了。”
③“給你說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聽不明白呢……”我急了。
④可那民工兄弟還是堅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沒奈何,只好把銀行卡接了過來,沒好氣地說:“取多少?”
⑤民工兄弟說:“看看里面還有多少錢?!?br>⑥在密碼提醒后,他輸入了密碼,我的臉一下子綠了……
⑦怪不得他非要堅持在這里取,因為那卡上的錢在自動取款機上根本就取不出來。我有些嘲笑地說:“還有37元6角——”我故意把聲音拉得很長,大廳里的所有人應(yīng)該都聽得倍兒清楚。
⑧只見民工兄弟臉一紅:“那……那就取30吧。”
⑨我心里想:取這么點兒錢還折騰我,也叫你丟丟人。不一會兒,我把30元錢丟給了男人。
⑩這時中午替班的來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對面的一家面館,因為我早就餓壞了。
?可是走進店里,卻發(fā)現(xiàn)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擺著剛剛盛好的一大碗“擔擔面”,而男人的面前則是一碗亮亮的白開水……
?女人手里拿著筷子,卻怎么也不見落進碗里,表情陰郁。民工兄弟見我走了進來,一下子紅了臉,向里面轉(zhuǎn)了一下頭,大概是因為剛才在銀行里的窘態(tài),有些害羞。
?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幾步來到吧臺對老板娘說:“來一小碗擔擔面,打包帶走?!痹诘让娴膸追昼娎铮衣犚娒窆ば值艿吐晫ε苏f:“吃吧,你吃點吧!不為自個兒,也得為肚子里的孩子。”聲音里明顯帶著哀求。我側(cè)眼一看才發(fā)現(xiàn)女人是個孕婦?!拔抑肋@事兒怨我,我不該把攢的錢借給劉三兒,可人家劉三兒他爹在醫(yī)院里等著救命呢,你叫我說個啥?本以為過年老板還能給咱發(fā)兩千,誰知道工地被質(zhì)監(jiān)局查封。吃吧,吃了這碗面,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貨車走……”
?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臉也跟著一下子紅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剛才那么對他。
?我拿了面,塞給老板娘15元錢,小聲對她說:“再給西邊最北頭那張桌子上碗面,我結(jié)賬!我老家一個兄弟?!比缓罂觳脚艹隽嗣骛^。
?我不想當面說清,是不想讓民工兄弟再難堪。他是個好人:是個同伴遇到難處會毫不猶豫幫一把的好心人,是個懂得疼老婆、對孩子負責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須替他好好維護他那份雖然艱難,但卻高貴的——愛的尊嚴。也讓他覺得這世界上還有和他一樣的好心人,讓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氣把內(nèi)心那份愛的尊嚴繼續(xù)下去、堅持下去……
5.請從文中找出“我”面對民工夫婦情感變化的詞語。
________→嘲笑→________→感動
6.請從人物描寫的角度,分析文章中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1)“給你說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聽不明白呢……”
(2)我心里想:取這么點兒錢還折騰我,也叫你丟丟人。不一會兒,我把30元錢丟給了男人。
7.文中最令你感動的人是誰?請結(jié)合選文說說原因,并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愕母形颉?br>【答案】
5.生氣 后悔
6.(1)運用語言描寫,生動寫出“我”在聽到民工兄弟堅持要在窗口取錢后的疑惑、埋怨、不耐煩與生氣。
(2)運用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形象寫出“我”有意嘲笑民工兄弟的心理和舉動。
7.示例:最令我感動的人是民工兄弟,因為他樂于助人,是個在同伴遇到難處會毫不猶豫幫一把的好心人,是個懂得疼老婆、對孩子負責的好男人。在生活中,如果我們都伸出援助之手,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人人都獻出一份愛,我們的世界會更美好。
【分析】
5.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根據(jù)第一段中的“我生氣地臉一黑喝到”可知第一空應(yīng)填:生氣。根據(jù)第十四段中的“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剛才真不該那么對他”可知第二空應(yīng)填:后悔。
6.本題考查賞析句子。(1)這是我對那位農(nóng)民工說的話,“急了”是我的神態(tài),所以本句運用了語言和神態(tài)描寫。聯(lián)系語境可知,我再三讓他去柜員機取錢,但這位農(nóng)民工堅持要在柜臺取錢,而我已經(jīng)是非常疲憊了,所以這處語言和神態(tài)表現(xiàn)了我對他的疑惑、埋怨、不耐煩與生氣的樣子。(2)“取這么點兒錢還折騰我,也叫你丟丟人”是我在面對這位農(nóng)民工要取三十元錢時的心理活動,“丟給”是我的動作,所以本句運用心理和動作描寫。聯(lián)系“丟丟人”可知,這處心理和動作表現(xiàn)了我有意嘲笑這位民工兄弟。
7.本題考查閱讀啟示,開放類試題,言之成理即可。最令人感動的人可以是這位民工兄弟,因為他把自己的錢借給工友救急,然后為了自己還沒有出生的孩子,也為了妻子,用僅有的錢給她買面吃,他是一個有愛心,對家庭負責任的好男人。最令人感動的人也可以是“我”,因為“我”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后,用一種巧妙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歉意與幫助,維護了民工兄弟那份愛的尊嚴。在擬寫感悟時,應(yīng)結(jié)合文本的主旨表述。比如:在生活當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應(yīng)該及時給予他們幫助,并且在幫助他們時,還要注意維護他們的自尊。
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題。
賣豆?jié){的孩子
魯先圣
①在我居住的小區(qū)門口,有一個天天早晨賣豆?jié){的孩子,這個孩子大約有十一二歲的年齡。他在這個地方賣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從我不久前搬到這里來住,每天早晨的六點多鐘開始,這個小孩子就在小區(qū)門口吆喝他的鮮豆?jié){了。
②最初發(fā)現(xiàn)這個賣豆?jié){的孩子,我以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這幾天有什么事,讓孩子代替幾天罷了,也沒有引起過多的注意。但是,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門口吆喝鮮豆?jié){的卻一直是這個孩子,一種好奇心驅(qū)使著我走出了家門,我實在想了解個究竟。
③有時候買豆?jié){的人很多,只見他很用力地用那個很大的鐵皮瓢一下一下地從那個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jié){機里,又很熟練地在豆?jié){機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jié){。五角錢一份,他很熟練地算賬、找錢、舀豆?jié){,有條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輛三輪車上,因而當賣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夠長了。這時候,他往往就將半個身子趴在桶邊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問與不解,在當今這個時候,這么小的孩子,應(yīng)該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來吃早點去上學了,而他卻早早地在這里賣豆?jié){了。他一定有一個不同尋常的家庭,有著許多同齡孩子所沒有的經(jīng)歷和背景。我總想找個機會與他攀談,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樣子,我雖然想急于了解卻又不忍心打擾他。
④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聲依然準時傳來,我從家里走出來,發(fā)現(xiàn)他依然像往日一樣站在小區(qū)的門口磨著豆?jié){。買豆?jié){的人很少,到我買的時候,我趁著沒有人,就問他:你爸爸媽媽呢,怎么天天就你一個人?他回答說爸爸媽媽在另外兩個地方賣。我又問,你賣了多長時間了?他說一年多了,從10歲開始就賣。看著面前這個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歲,他就開始為生計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幾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擔了家庭中謀生計的一份責任,或者說,他從10歲開始就有了一種職業(yè)。
⑤我問他,賣豆?jié){不影響學習嗎,起這么早?他說沒事,賣完了再去,在班里還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頭虎腦,極壯健,很精神,兩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經(jīng)沒有了一個十一二歲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與嬌氣,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幾分老練、一些骨氣,而且,我還看到了一種生的勇氣與堅強。
⑥當時小雨一直在下,他的頭發(fā)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濕了,這個時候走過來一個領(lǐng)孩子去上學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夾衣,女人給孩子打著一把美麗的傘。那個孩子大約也是十一二歲的年齡。
⑦站在兩個孩子之間,我不由自主地搖了搖頭,那個孩子現(xiàn)在是幸福的,但這個賣豆?jié){的孩子呢?我無言以對。后來,我聽別人講,這個孩子的父母都在一個工廠里上班。工廠停產(chǎn)放假了,就做起賣豆?jié){的生意。
⑧每天見到這個賣豆?jié){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許多苦澀的東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夠責怪孩子的父母讓這樣小的孩子就擔負了生活的責任,或許這個孩子掙的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費或?qū)W費。沒有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讀書了。
⑨賣豆?jié){的孩子天天早上六點鐘就在我居住小區(qū)的門口響亮地吆喊,這個聲音成為了我們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買早點,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總是在聽到這個清脆的聲音之后,放下臺上正在讀的書或停下寫作的思路,走出家門,吸納新鮮空氣,驅(qū)除一夜伏案的勞累。
⑩我總這樣想,這個孩子今天賣豆?jié){的經(jīng)歷,一定是他將來人生的一筆財富。
8.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9.第③段畫線句中加點詞語表現(xiàn)力很強,請結(jié)合具體語境進行賞析。
五角錢一份,他很熟練地算賬、找錢、舀豆?jié){,有條不紊。
10.文章主要寫的是“賣豆?jié){的孩子”,為什么第⑥段還要寫另一個“穿夾衣去上學”的孩子?
11.文末最后一句話含義豐富,請聯(lián)系全文寫出你的感悟。
這個孩子今天賣豆?jié){的經(jīng)歷,一定是他將來人生的一筆財富。
【答案】
8.交代了孩子的年齡和賣豆?jié){的大致情況;引起下文,激發(fā)閱讀興趣。
9.“熟練”一詞是寫孩子對算賬、找錢、舀豆?jié){這些事務(wù)非常熟悉并做得順手,表明他做這件事時間已經(jīng)很長,突出了孩子的懂事、能干、有責任心。
10.對比,突出了賣豆?jié){孩子生活的艱辛和他的堅強獨立。
11.孩子賣豆?jié){的經(jīng)歷,養(yǎng)成了他吃苦耐勞、獨立自強的品格;培養(yǎng)了他對家庭、對生活的責任感;這些都會為他將來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分析】
8.此題考查學生對文章首段作用的理解。答題時要從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兩方面作答。首段如果開篇點題,常有開篇點題,總括全文,點明題旨,表達出作者某種情感;如果開篇沒有點題,首段的作用就有引出下文、為下文埋下伏筆,為下文情節(jié)的展開做鋪墊等作用;如果開篇是環(huán)境描寫,則要答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本文首段“有一個天天早晨賣豆?jié){的孩子,這個孩子大約有十一二歲的年齡”交代了孩子的年齡和賣豆?jié){的情況,為下文“我”好奇想了解真相作鋪墊;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9.本題考查分析詞語表現(xiàn)力。“熟練”的本義指對技術(shù)精通而有經(jīng)驗熟知并做來順手。結(jié)合語境可知,這個詞語在句中表示孩子對“算賬、找錢、舀豆?jié){”的程序非常熟知并且做起來很順手。從中可以看出他賣豆?jié){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梢愿惺艿剿⌒∧昙o非常能干。
10.本題考查重要情節(jié)的作用。第⑥段寫到了另外一個孩子,從“那個孩子現(xiàn)在是幸福的,但這個賣豆?jié){的孩子呢,我無言以對”一句看出,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更有力地襯托出男孩堅強、獨立、成熟的生活態(tài)度。對比的目的是為了突出一個方面,即突出賣豆?jié){孩子的生存狀況及性格特征。
11.此題考查學生對重點句子的含義的理解能力。要仔細讀文本,理解主旨,然后結(jié)合語境分析句子的含義。解答本題注意本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經(jīng)歷”:指孩子賣豆?jié){的經(jīng)歷;“財富”指的是具有價值的東西。聯(lián)系文本內(nèi)容可知,孩子年齡還小,卻獨自在小區(qū)門口賣豆?jié){,這種經(jīng)歷,讓他養(yǎng)成了吃苦耐勞、獨立自強的性格,讓他增強了對家庭的責任感,培養(yǎng)了他獨立生活的能力。這些性格品質(zhì)與能力,會為他今后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會讓他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勇敢地面對風雨,擁有一個完美自強的人生。
四、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向上的背影
曹春雷
①所有人仰望的目光,都聚焦在巖壁的一個背影上。這是個紅色的背影,一點一點向上移動著。人群中還有幾臺攝像機,在仰拍。如果拉近鏡頭,可以看到這個紅色背影的身形是胖的,是個女人,發(fā)絲黑中雜著白的,年齡肯定不小了。
②這個背影此刻正氣喘吁吁,但下面的人聽不到。汗流到她眼里,很癢,但她騰不出手來擦拭,只好使勁眨巴眼。她知道下面有無數(shù)雙眼睛在注視自己,可她只在意其中的一雙眼睛。
③這雙眼睛,來自于坐在輪椅上的那個女孩。她不用往下看就知道,女孩此刻一定坐直了身子,緊緊地捂著嘴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她,心里也一定在喊:媽媽,小心!媽媽加油!
④媽媽會加油的,她在心里回應(yīng)著女兒,一只手緊緊地摳著一道崖縫的邊緣,另一只手向上伸著,尋找新的落點。她覺得此刻自己的腳就是女兒的腳,自己的手就是女兒的手,自己是在替女兒攀爬。
⑤女兒喜歡這個攀巖的電視節(jié)目。只有在電視前看這個節(jié)目時,女兒臉上才有一絲難得的笑容。一場大病后,女兒就站不起來了,醫(yī)生私下告訴她,你要有心理很快,她就手臂無力,酸疼麻木,有幾次腳沒踩穩(wěn),手沒攀住,一下子滑落下去。底下的人們一聲驚呼。幸虧有安全繩。準備,你女兒以后能站起來的可能性不高。
⑥盡管她沒有告訴女兒實話,但女兒仿佛知道了一切,整日里坐在床上,失了神。有時會說,媽,我干脆死了吧,這樣活著有什么意思。她就罵女兒瞎想,然后出門去,找個僻靜的地方哭一場。
⑦來參加這個攀巖節(jié)目,是因為女兒的一句話。當時女兒看到節(jié)目上的那些平常人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都可以攀上巖壁去,就說人家真厲害。她聽了隨口一句,有啥厲害的,我也行。女兒說,你哪行,都五十多歲了,腰疼腿也疼的。她說,我咋不行,我爬給你看。女兒說,我是說著玩的。
⑧但她認了真。
⑨她找到了節(jié)目組。攀巖的教練們卻不同意,歲數(shù)太大了,身體也不好。但她軟磨硬纏,連著幾天都去找,最后講了自己女兒的事。教練們商議了一下,才勉強答應(yīng)。兩周的攀巖課程和基本訓練后,她終于來到這座巖壁下。這陡峭的巖壁好似一個巨人,無聲地站在大家的面前,令人生畏而又有所期待——
⑩和她一起攀爬的都是小伙子大姑娘,年輕力壯,十八米的巖壁,很快就攀到巖頂,探著身為她加油。這時候,她才爬了不到一半。她不敢往下看,她有恐高癥。
?滿眼滿臉的汗水。但她沒止步。爬,再爬。手指磨破了,手背劃破了,兩個膝蓋肯定也磕出血了,生生地疼。爬,繼續(xù)爬?!拔倚?,我一定能行!”她一邊攀著,一邊念叨。腳、手沒力氣了,歇一歇,攢一攢,再使勁。
?終于,她攀上了巖頂!早攀上去的年輕人在為她鼓掌,巖下的人也在為她鼓掌。輪椅上的女兒,巴掌拍得最響。
?她俯身向巖下喊:“慧慧,沒有什么事能難住咱們,今后咱們都要好好地活!”巖壁太高,聲音太輕,容易被風刮走,落不下。這時巖上的人們都俯下身,將手卷成喇叭,一起喊:“要好好地活!……”
?底下的慧慧仰著頭,流著淚,大聲喊:“媽媽,我會的!”她周圍的人也將手卷成喇叭,一起喊“會的!……”
?從巖上落下來的聲音,從巖下飄上去的聲音,碰撞在一起,飄落到山谷里,久久回蕩。
(選文有改動)
1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記述的故事內(nèi)容。
13.文中“她”不適合參加攀巖項目的原因都有哪些?請簡要概括。
14.請結(jié)合語境,品讀下面兩個句子。
(1)第⑨段“這陡峭的巖壁好似一個巨人,無聲地站在大家的面前,令人生畏而又有所期待——”(請從修辭角度賞析)
(2)第?段“爬,再爬。手指磨破了,手背劃破了,兩個膝蓋肯定也磕出血了,生生地疼。爬,繼續(xù)爬?!倚?,我一定能行!’她一邊攀著,一邊念叨。腳、手沒力氣了,歇一歇,攢一攢,再使勁。”(請從描寫的角度賞析)
15.結(jié)合語境,談?wù)勀銓ξ恼碌?段畫波浪線句子的理解。
從巖上落下來的聲音,從巖下飄上去的聲音,碰撞在一起,飄落到山谷里,久久回蕩。
16.文章以“向上的背影”為題,有何妙處?
【答案】
12.選文記述了一位母親為了鼓勵大病后有可能殘疾的女兒堅強站起來,克服種種困難參加攀巖節(jié)目的故事。
13.年齡大,身體不好,有恐高癥。(意思對即可)
14.(1)運用比喻的修辭,將陡峭的巖壁比作巨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巖壁的高和陡,既寫出了選手們的緊張,又有征服巖壁的信念,也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
運用擬人的修辭,“無聲的站在大家面前”一句將巖壁擬人化,寫出了巖壁的高聳陡峭。(任選一種修辭賞析即可)
(2)動作描寫、語言描寫,運用“磨破了”“劃破了”“磕出血”等動作描寫、“我行,我一定能行!”的語言描寫,生動寫出了“她”在爬過程中受傷之多,爬的艱難,烘托出“她”的堅定、堅強,表現(xiàn)“她”對女兒的愛。
15.她在攀巖中表現(xiàn)出的不怕困難、勇敢面對挑戰(zhàn)的生活態(tài)度深深地感染和激勵了女兒,一句“要好好的活”使女兒理解了母親的用心良苦,有了積極面對生活的決心和勇氣,這種精神深深地打動了周圍的人。(意思對即可)
16.“向上的背影”是貫穿全文的脈絡(luò)和線索;“向上的背影”也體現(xiàn)了勇敢堅強、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她攀巖的行為集中體現(xiàn)了她對女兒的愛,突出了主題;設(shè)置懸念,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意思對即可)
【分析】
12.本題考查概括能力。仔細閱讀文本,采用人物+事件的格式概括即可。人物:一位年齡大,身體不好,有恐高癥的母親。事件:為了鼓勵女兒,她克服種種困難參加攀巖節(jié)目。據(jù)此概括為:一位年齡大,身體不好,有恐高癥的母親為了鼓勵女兒,克服種種困難參加攀巖節(jié)目的故事。
13.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把握。
結(jié)合第⑨段“攀巖的教練們卻不同意,歲數(shù)太大了,身體也不好”可知,“她”不適合參加攀巖項目的原因一:年齡大,身體不好。
結(jié)合第⑩段“這時候,她才爬了不到一半。她不敢往下看,她有恐高癥”可知,“她”不適合參加攀巖項目的原因二:恐高癥。
14.(1)本題考查修辭方法及作用。結(jié)合語境首先寫出修辭方法,然后寫出表達效果和體現(xiàn)的情感。結(jié)合劃線句分析。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把“陡峭的巖壁”比喻成“巨人”。運用“生動形象的寫出……,表達了……情感”的模式,寫出表達效果即可。示例: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巖壁的高和陡,既寫出了選手們的緊張,又有征服巖壁的信念,也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側(cè)面襯托出這位母親的堅強。
“無聲地站在大家的面前”,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把“陡峭的巖壁”人格化,生動性的寫出了巖壁的高聳陡峭。側(cè)面襯托出這位母親的勇敢、堅強。
(2)本題考查描寫方法及作用。結(jié)合“爬、磨破了、劃破了、磕出血、攀著”等詞可知,運用了動作描寫,細節(jié)描寫?!拔倚?,我一定能行!”運用了語言描寫。分析?!澳テ屏恕澠屏恕⒖某鲅睂懗隽恕八迸赖倪^程中受了很多傷,表現(xiàn)出“她”爬的艱難,結(jié)合“腳、手沒力氣了,歇一歇,攢一攢,再使勁”“我行,我一定能行!”可知,雖然受了許多傷,但是仍沒有放棄,這些受的傷側(cè)面烘托了“她”的堅強、勇敢,而“她”能這么堅持,是因為要給女兒看,要激勵女兒,表現(xiàn)出對女兒的愛。
15.本題考查句子理解。
“從巖上落下來的聲音”的含義。結(jié)合第?段“慧慧,沒有什么事能難住咱們,今后咱們都要好好地活!”可知,“從巖上落下來的聲音”指母親告訴女兒要勇敢的面對生活的困難,要堅強、樂觀。
“從巖下飄上去的聲音”的含義。結(jié)合第?段“底下的慧慧仰著頭,流著淚,大聲喊:‘媽媽,我會的!’”可知,“從巖下飄上去的聲音”是指女兒懂得了母親的良苦用心,看到母親在攀巖中表現(xiàn)出的不怕困難、勇敢面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精神,深受感動,重新生出了不怕困難、勇敢面對生活的勇氣和樂觀的態(tài)度。巖上和巖下的人都幫忙喊,表現(xiàn)出大家都被他們的精神和愛所感動。
16.本題考查題目作用。結(jié)合第①段“所有人仰望的目光,都聚焦在巖壁的一個背影上”、第③段“她不用往下看就知道,女孩此刻一定坐直了身子,緊緊地捂著嘴巴,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她”等句子可知,文章圍繞“向上的背影”展開記敘,“向上的背影”是貫穿全文的脈絡(luò)和線索,使文章結(jié)構(gòu)更加嚴謹。結(jié)合第?段“慧慧,沒有什么事能難住咱們,今后咱們都要好好地活!”可知,她攀巖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女兒,結(jié)合第⑨段“攀巖的教練們卻不同意,歲數(shù)太大了,身體也不好”和結(jié)合第⑩段“這時候,她才爬了不到一半。她不敢往下看,她有恐高癥”可知,她攀巖遇到許多困難,都一一克服了,故她攀巖的行為集中體現(xiàn)了她對女兒的愛,“向上的背影”也體現(xiàn)了勇敢堅強、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突出了主題。同時“向上的背影”這個題目能引起讀者的疑問,設(shè)置了懸念,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這是一份專題07綜合性閱讀-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考試劃重點(部編版),文件包含專題07綜合性閱讀原卷版-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考試劃重點部編版docx、專題07綜合性閱讀解析版-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考試劃重點部編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05 文言文閱讀-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考試劃重點(部編版),文件包含專題05文言文閱讀原卷版-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考試劃重點部編版docx、專題05文言文閱讀解析版-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考試劃重點部編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8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04 古詩詞閱讀-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考試劃重點(部編版),文件包含專題04古詩詞閱讀原卷版-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考試劃重點部編版docx、專題04古詩詞閱讀解析版-2023-2024學年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考試劃重點部編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8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