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歌鑒賞中考主要考點 (一)主題、內(nèi)容和情感的理解;(二)表達技巧的鑒賞 ⒈ 表達方式 (描寫方法、抒情方式)⒉ 表現(xiàn)手法 ⒊ 修辭方法(三)品味詩歌語言、名句賞析(寫作技巧、表達效果) ⒈ 品味關(guān)鍵詞語的妙用; ⒉ 對詩句進行擴充性描寫。(四)結(jié)構(gòu)形式的鑒賞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意境、語言和表達技巧;2、 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3、古代詩歌鑒賞的基本策略:從語言入手,通過言語變異現(xiàn)象的分析,把握詩歌形象的特點,理解詩歌傳達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析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4、古代詩歌的分類:思鄉(xiāng)詩、送別詩、山水田園詩、詠物詩、 邊塞詩、詠史詩、 詠懷詩、閨怨(宮怨)詩 5、詩歌鑒賞表達公式: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 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xiàn) (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 作用。
考點一:分析內(nèi)容 分析詩歌內(nèi)容就是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歌基本內(nèi)容。詩歌內(nèi)容主要包括:①詩歌的景物;②詩歌敘事的內(nèi)容;③詩人的形象;④詩歌表達的思想情感。這類題目常見的提問方式是“詩歌寫了什么內(nèi)容”“整首詩(或某一句)勾勒(或刻畫)了怎樣的形象”“為什么……,原因是……”等。
考點二:品析語言 品析詩歌語言,主要考查詩人對字詞的錘煉、賞析詩詞曲中的名句、品味詩歌的語言風格等。 常見的題干表述形式為:①某字妙在何處(有何表達效果)?②品析某句在表達上的妙處。③分析詩歌的風格特色等。
煉字:×字原意是……,在句中的意思是……,運用這一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的情景,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富有表現(xiàn)力。賞句:運用了……手法(修辭、寫作技巧等),寫出了……(通過聯(lián)系和想象說明名句字面意思及畫面美),表達了……(深層含義、作者情感或哲理),具有……的表達效果。理解風格:這首詩的風格是……(清新、樸素、平實、華麗、絢麗、幽默、詼諧、莊重、簡約、簡潔、精練、精當、生動、凝練、洗練、含蓄、明快、通俗、口語化、明白如話、豪放、雄奇、直率、婉約、婉轉(zhuǎn)、風趣、工麗、蒼涼雄健、委婉蘊藉、飄逸灑脫、蒼涼悲壯、自然流暢、沉郁頓挫、清新典雅、婉約凄切、新鮮活潑、氣勢磅礴、奇特新穎等)
考點三:領(lǐng)悟情感 領(lǐng)悟情感,即體會詩歌中傳達的思想感情、蘊含的情感基調(diào)以及作者的情緒等。常見的提問方式是:“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詩人情感變化的原因有哪些”等。
考點四:描述畫面 “詩是流動的畫,畫是靜止的詩”,描繪畫面,就是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詩句中展現(xiàn)的畫面。常見的提問方式是:“描繪了怎樣的美麗景色”“用自己的話,描繪某一句(聯(lián))所展現(xiàn)的畫面”。
一、把握主人公的立足點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時空立足點,就可以為貫通全詩提供一個堅實的平臺,是解讀詩歌的重要方法。 抒情類詩的主體分為兩類:一類有詩人設(shè)身代言,即詩人設(shè)想自己就是詩中的人,為他們奔走呼喊,代他們傾訴衷腸;一類是詩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詩人自身的形象。總體看,后一類居多。
二、關(guān)注詩歌的題目 詩歌的題目是詩人寫作意圖的集中體現(xiàn),它像一條紅線,串聯(lián)起散落在詩歌中的珍珠,像一個窗口,讓我們看到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關(guān)注題目,分析題意,同樣是貫通全詩的重要方法。因為并不是所有的詩都能找到立足點,像詠物詩、詠懷詩、詠史詩、哲理詩等,一般就沒有,那就更應該關(guān)注題目。
三、了解詩歌的結(jié)構(gòu) “起承轉(zhuǎn)合”是古典詩歌尤其是近體詩的結(jié)構(gòu)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視角窺探作者的思路,進而貫通全詩。在初三復習備考中,如果我們遵循這種規(guī)律的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著起承轉(zhuǎn)合的程式來寫的詩,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貫通全詩、解讀全詩的鑰匙。
四、答題應緊扣原詩的內(nèi)容 命題者對詩歌鑒賞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們是否真正讀懂了詩歌,因此對思想內(nèi)容和表達技巧的分析,必須結(jié)合原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來進行,千萬不能空泛而談。如果是選擇題則要緊扣原詩詞內(nèi)容進行判斷選擇,否則難以說明自身是否讀懂了原詩。
五、明白選擇題選項常見干擾設(shè)置 句意理解方面:誤解多義字、對象錯位、偷換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無中生有、牽強附會、任意拔高等;表達技巧方面:張冠李戴、想當然等。我們在平時要多加練習,并及時總結(jié)答題規(guī)律。
六、熟悉有關(guān)意象與意境的知識 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xiàn)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講究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天人感應模式,所以我們在鑒賞景或物的同時,往往要聯(lián)系鑒賞詩人的形象。而且這兩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七、清楚詩人的用典 古代的詩人喜歡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澆胸中塊壘,為表達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氣壯一些;三是可以用較少的文字傳遞較多的信息,使表達簡明一些。 一般用典有兩層含義:(1)用歷史舊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既自明心跡,又豐富詩歌的意蘊,提高詩歌的文化品位,用黃庭堅的話來說就是“脫胎換骨”。
八、記誦詩歌鑒賞口訣 從題目認識對象;從字面讀出感覺;從注釋破解難點;從作者了解背景;從原作找到根據(jù);從題干得到啟示;從首聯(lián)找到特點;從尾句參透主旨;從景物把握情感;從意境洞察心胸。
九、掌握詩歌鑒賞題的答題一般程序 (1)認讀感知。讀詩后繼續(xù)仔細閱讀各個選擇項,借助它們進一步再去對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題。另外,還要讀標題,讀注釋,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領(lǐng)悟作者的心情。 (2)啟動情思。熟悉材料以后,或聯(lián)想,或想象,進一步體會詩歌意境,同時對已知選項進行大膽篩選。比如,選擇項中對一些典故或前人詩句的解釋,有些比較冷僻,有些比較牽強,則可以去掉;對作者的評價過高或過小,或武斷,或偏激的,也可視為“不恰當”。
(3)單項核對。選擇項中有的是解釋或分析單項內(nèi)容的,如對詩歌中的修辭項的解釋,我們就可以與詩句逐一核對,去掉那些無中生有的,指鹿為馬的。這樣,又可為鑒賞掃除了一大障礙。 (4)辨析真?zhèn)?。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時會出現(xiàn)似是而非,有時會出現(xiàn)前是后非,有時還會出現(xiàn)自相矛盾,如選擇項出現(xiàn)“都”、“全部”的判斷詞,我們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圓其說,結(jié)合全詩內(nèi)容去偽存真。
1.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春山望月[唐]于良史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1)下列對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此詩描寫春夜山中賞月的樂趣,詩人描繪了一幅雄奇瑰麗的春山夜月圖,流露出一種悠然自得、縱情山水的暢快心情。B.首聯(lián)交代了全篇詩情產(chǎn)生的由頭,寫出了“多勝事”是“賞玩忘歸”之因。接下來的六句是對“勝事”與“賞玩忘歸”的具體描述。C.頸聯(lián)這兩句寫詩人賞玩忘歸,唯興所適,根本不去計算路程的遠近。“欲去”二字又為折入末兩句南望樓臺埋下伏筆。D.尾聯(lián)從近處轉(zhuǎn)向遠方,以聲音引出畫面。展示的雖是遠景,但仍然將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愛憐的筆觸輪廓分明地勾勒了出來。 (2)放飛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頷聯(lián)所展現(xiàn)的畫面。
【答案】(1)A(2)示例: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見月影,好像那一輪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擺弄山花,馥郁之氣溢滿衣衫?!窘獯稹浚?)A項,“雄奇瑰麗”有誤,應改為:詩人描繪出一幅清幽淡遠的春山夜月圖。(2)作答此題,要注意緊扣詩歌的基本畫面:捧起山泉,月影閃爍在手間;撥弄樹枝,香氣滲透著衣衫?!稗渌本鋵懭宄蚊鞒赫找娫掠?,將明月與泉水合而為一;“弄花”句寫山花馥郁之氣溢滿衣衫,將花香衣香渾為一體。完整的描寫出詩中的畫面,添加合適的修飾詞,語言優(yōu)美即可。
2.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送兄別路云初起,離亭葉正稀。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 (1)相傳這首詩是唐朝武則天時期一位七歲女孩所作。請說說她是如何表現(xiàn)“離情別意”的。(2)小詩人所“嗟”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請以她的口吻作描述。(3)假如你就是七歲女孩送別的兄長,請給她留一句話以表惜別。
【答案】(1)①別路、初云、離亭、稀葉、歸雁等景物的烘托渲染;②人與雁處境不同的鮮明對比流露心中離別不舍。(2)①“嗟”,感嘆語氣;②連大雁都能一起作伴同行,人卻不能,我即將要和兄長分離,愁啊愁?。?)示例:妹妹,不用擔心,我們還會再見的,希望再見時,你已經(jīng)出落得亭亭玉立?!窘獯稹浚?)前兩句借景抒情,“云起”既是天氣暗淡、云霧蒙蒙,又是作者心中愁云四起,“葉稀”是說送別的驛亭旁的柳葉越來越稀疏,即柳枝見證了太多的離別,作者用這些送別路上的景物渲染烘托濃重的離愁。后兩句移情于景,作者感嘆人不如雁,把這兩者進行對比,人總是分離,不得同往同歸,表現(xiàn)心境的起伏和哀傷。(2)“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意思是:唉!人與大雁不同,大雁能一起作伴同行,而人卻不能。句子中,“嗟”表示感嘆語氣:人與大雁相比,真的不如它啊!因為大雁都能一起作伴同行,人卻不能。作者為此離愁哀婉傷感。注意要用妹妹的口吻作描述。(3)代入女孩兄長的口吻,表達惜別、贊賞、勉勵之意,同時注意語言要有留別“箴言”的意蘊。
3.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南安軍①文天祥梅花②南北路,風雨濕征衣。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不歸!(一作“如此歸”)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饑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③。【注】①詩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經(jīng)家鄉(xiāng)江西南安軍,曾絕食。②梅花,指梅嶺即大庾嶺。③商亡,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逃進首陽山,采薇充饑,最后餓死。 (1)下面對本詩的理解或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二兩句寫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借“風雨”“征衣”等意象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沉重。B.“歸鄉(xiāng)如不歸”是說這次的北行,本來可以回到故鄉(xiāng)廬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雖經(jīng)故鄉(xiāng)而猶如不歸。C.詩中用伯夷、叔齊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失望,渴望能避世隱居的心理。D.整首詩逐層遞進,聲情激蕩,于質(zhì)樸之中見深厚之性情,可以說是用血和淚寫成的作品。(2)第三聯(lián)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案】(1)C(2)宋朝的山河將存在萬古千秋,城郭卻暫時落入敵手。此聯(lián)運用了對比(借景抒情)的手法,將祖國山河依舊與城郭已面目全非進行對比,突出了詩人的亡國之痛;“千古”與“一時”也形成了對比,意思是“宋朝的山河將存在萬古千秋,城郭卻暫時落入敵手”,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窘獯稹浚?)C項,“渴望能避世隱居的心理”錯,“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表明詩人文天祥寧愿絕食餓死在家鄉(xiāng),也不與元兵合作,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感情,顯示出民族正氣。(2)閱讀詩歌可知,第三聯(lián)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一句,而說“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說,宋朝的山河是永遠存在的,不會被元朝永遠占領(lǐng),言外之意是宋朝還會復興,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是化用“城郭猶是人民非”句意,是說“城郭之非”只是暫時的,也就是說,宋朝人民還要繼續(xù)反杭,繼續(xù)斗爭,廣大的城池不會被元朝永遠占據(jù)。這兩句對仗整飾,將祖國山河萬世永存與城郭一時淪陷進行對比,蘊蓄著極深厚的愛國感情和自信心,突出了詩人恢復大宋江山的堅定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據(jù)此概括作答即可。
(2022·江蘇鎮(zhèn)江·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小宅白居易小宅里間接,疏籬雞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風,庾信①園殊小,陶潛屋不豐。何勞問寬窄,寬窄在心中。【注釋】①庾信,六朝末期的一位大詩人,1.“小宅”除了“小”之外,還有哪些特點?2.詩中提及庾信、陶潛二人,有何用意?3.下列語句中,對自己住處的態(tài)度與《小宅》一詩最不相稱的一項是(?????)A.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B.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C.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案1.地處市井(或“毗鄰百姓”);建筑簡陋(或“屋內(nèi)陳設(shè)簡陋”)。(意思對即可)2.不設(shè)統(tǒng)一答案。示例一:這兩人的園屋和作者的宅院一樣狹小,以此表明自己和他倆一樣,不重物質(zhì)生活,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意思對即可)示例二:運用村托(類比)手法,以“庾信園”“陶潛屋”襯托自己的“小宅”(或“以小宅類比古人的陋室”),隱含以“賢人”自居之意,抒發(fā)自己雖居小宅,但心胸寬廣的情懷。(意思對即可)3.C。A.“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贊美了顏回安貧樂道的品質(zhì)。與《小宅》一致;B.“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表明了陶淵明喜愛遠離俗世的隱居生活,淡泊的情懷。與《小宅》一致;C.“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表現(xiàn)的是杜甫因為自己的茅屋破漏而感到憂傷,并由此想到天下百姓的苦難生活。與《小宅》不一致;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體現(xiàn)了劉禹錫身在陋室,安貧樂道的情懷。與《小宅》一致;故選C。
(2022·遼寧營口·中考真題)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瀑布聯(lián)句李忱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焉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1.首句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2.請簡要分析最后兩句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答案1.運用擬人手法,賦予瀑布以人的情態(tài),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瀑布不畏艱險、勇敢向前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瀑布的贊美之情2.瀑布不滿足于小小溪潤式的安樂,一往無前,最終東歸大海,寄寓了作者不甘平庸、思有作為(不斷追求更高目標)的情懷。
1.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春興武元衡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到洛城?!咀ⅰ孔髡叩募亦l(xiāng)在洛陽附近。(1)對詩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的開頭兩句,從春天的景物寫起,這是一個細雨初晴的春日。B.雨過天晴、花與流鶯。這是一幅典型的早春景物圖畫。C.在整首詩中,“春”扮演了一個貫串始終的角色。它觸發(fā)鄉(xiāng)思,引動鄉(xiāng)夢,吹送歸夢,無往不在。D.這首詩所寫的情事本極平常,但藝術(shù)的想象讓其成就了不平凡的詩句。(2)本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答案】(1)B(2)表達了作者的思鄉(xiāng)、惜春之情。
2. 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春游湖[宋]徐俯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1)這首詩的理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詩人突然一問,從疑問的語氣中表達了遇上燕子時驚訝和喜悅的心情。B.詩人善于抓住本質(zhì)來表現(xiàn)事物,通過桃花開、燕雙飛,描繪春日明媚湖光。C.第三句寫雨后水漲,小橋被淹沒,詩人無法渡橋,表達了稱心快意的春游中無限的遺憾。D.詩句告訴人們,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體現(xiàn)宋詩的理趣。 (2)“夾岸桃花蘸水開”一句中最傳神的字是哪一個?請結(jié)合詩句作賞析。
【答案】(1)C(2)“蘸”字,運用擬人手法,一方面生動形象地寫出桃花開得繁密,把樹枝壓彎了后貼著水面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下過春雨,桃花是濕的,形象地表現(xiàn)了“桃花帶雨”的嬌艷欲滴的動人情形,表達了作者喜悅的心情。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一輪復習通關(guān)課件專題21:七年級下冊詩歌鑒賞(含答案),共3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點概述,課內(nèi)詩歌整理,中考實戰(zhàn),模擬大練兵,考點透視,考綱解讀,重難點突破,《木蘭詩》,詩歌內(nèi)容整理,《竹里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一輪復習通關(guān)課件專題19:課外文言文(含答案),共2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點概述,知識整理,真題講解,模擬練兵,課標要求,考點透視,考點聚焦整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通關(guān)課件專題19:課外文言文 (含答案),共2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點概述,知識整理,真題講解,模擬練兵,課標要求,考點透視,考點聚焦整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