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09 線段上的動點問題 類型一、求線段長度問題 例1.數(shù)軸上有A,B,C三點,A,B表示的數(shù)分別為m,n,點C在B的右側(cè),. (1)如圖1,若多項式是關(guān)于x的二次三項式,請直接寫出m,n的值: (2)如圖2,在(1)的條件下,長度為1的線段(E在F的左側(cè))在A,B之間沿數(shù)軸水平滑動(不與A,B重合),點M是的中點,N是的中點,在滑動過程中,線段的長度是否發(fā)生變化,請判斷并說明理由; (3)若點D是的中點. ①直接寫出點D表示的數(shù)____________(用含m,n的式子表示); ②若,試求線段的長. 例2.已知在數(shù)軸上點A、B、C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a、b、c. (1)如圖1是一個正方體的表面展開圖,已知正方體的每一個面都有一個有理數(shù),其相對面上的兩個數(shù)互為相反數(shù),并且圖2中,點C為線段AB的中點,則a=_____,b=____,c =______; (2)如圖3,若a,b,c滿足, ①=_____,b=_____,c=_____; ②若點A、B沿數(shù)軸同時出發(fā)向右勻速運動,點A速度為2個單位長度/秒,點B速度為1個單位長度/秒.設(shè)運動時間為t秒,運動過程中,當A為BC的中點時,求t的值. 例3.已知:如圖1,M是定長線段AB上一定點,C、D兩點分別從M、B出發(fā)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線BA向左運動,運動方向如箭頭所示(C在線段AM上,D在線段BM上) (1)若AB=11cm,當點C、D運動了1s,求AC+MD的值. (2)若點C、D運動時,總有MD=3AC,直接填空:AM= BM. (3)在(2)的條件下,N是直線AB上一點,且AN﹣BN=MN,求的值. 【變式訓練1】【新知理解】 如圖①,點M在線段AB上,圖中共有三條線段AB、AM和BM,若其中有一條線段的長度是另外一條線段長度的2倍,則稱點M是線段AB的“和諧點”. (1)線段的中點( )這條線段的“和諧點”(填“是”或“不是”); (2)【初步應用】如圖②,若CD=12cm,點N是線段CD的和諧點,則CN=()cm; (3)【解決問題】如圖③,已知AB=15cm,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1cm/s速度沿AB向點B勻速移動:點Q從點B出發(fā),以2m/s的速度沿BA向點A勻速移動,點P、Q同時出發(fā),當其中一點到達終點時,運動停止,設(shè)移動的時間為t,請直接寫出t為何值時,A、P、Q三點中其中一點恰好是另外兩點為端點的線段的和諧點. 【變式訓練2】已知:如圖1,M是定長線段AB上一定點,C、D兩點分別從M、B出發(fā)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線BA向左運動,運動方向如箭頭所示(C在線段AM上,D在線段BM上) (1)若AB=11cm,當點C、D運動了1s,求AC+MD的值. (2)若點C、D運動時,總有MD=3AC,直接填空:AM= BM. (3)在(2)的條件下,N是直線AB上一點,且AN﹣BN=MN,求的值. 【變式訓練3】已知點在線段上,,點、在直線上,點在點的左側(cè).若,,線段在線段上移動. (1)如圖1,當為中點時,求的長; (2)點(異于,,點)在線段上,,,求的長. 類型二、定值問題 例.如圖1,線段AB長為24個單位長度,動點P從A出發(fā),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射線AB運動,M為AP的中點,設(shè)P的運動時間為x秒. (1)P在線段AB上運動,當時,求x的值. (2)當P在線段AB上運動時,求的值. (3)如圖2,當P在AB延長線上運動時,N為BP的中點,MN的長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不變,求出MN的長度.如變化,請說明理由. 【變式訓練1】如圖,數(shù)軸上點,表示的有理數(shù)分別為,3,點是射線上的一個動點(不與點,重合),是線段靠近點的三等分點,是線段靠近點的三等分點. (1)若點表示的有理數(shù)是0,那么的長為________;若點表示的有理數(shù)是6,那么的長為________; (2)點在射線上運動(不與點,重合)的過程中,的長是否發(fā)生改變?若不改變,請寫出求的長的過程;若改變,請說明理由. 【變式訓練2】如圖,點是定長線段上一點,、兩點分別從點、出發(fā)以1厘米/秒,2厘米/秒的速度沿直線向左運動(點在線段上,點在線段上). (1)若點、運動到任一時刻時,總有,請說明點在線段上的位置; (2)在(1)的條件下,點是直線上一點,且,求的值; (3)在(1)的條件下,若點、運動5秒后,恰好有,此時點停止運動,點繼續(xù)運動(點在線段上),點、分別是、的中點,下列結(jié)論:①的值不變;②的值不變.可以說明,只有一個結(jié)論是正確的,請你找出正確的結(jié)論并求值. 【變式訓練3】(1)如圖1,在直線上,點在、兩點之間,點為線段PB的中點,點為線段的中點,若,且使關(guān)于的方程無解. ①求線段的長; ②線段的長與點在線段上的位置有關(guān)嗎?請說明理由; (2)如圖2,點為線段的中點,點在線段的延長線上,試說明的值不變. 類型三、數(shù)量關(guān)系 例.已知線段AB,點C在直線AB上,D為線段BC的中點. (1)若,,求線段CD的長. (2)若點E是線段AC的中點,請寫出線段DE和AB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變式訓練1】如圖,已知線段AB,延長線段BA至C,使CB=AB. (1)請根據(jù)題意將圖形補充完整.直接寫出= _______; (2)設(shè)AB = 9cm,點D從點B出發(fā),點E從點A出發(fā),分別以3cm/s,1cm/s的速度沿直線AB向左運動. ①當點D在線段AB上運動,求的值; ②在點D,E沿直線AB向左運動的過程中,M,N分別是線段DE、AB的中點.當點C恰好為線段BD的三等分點時,求MN的長. 【變式訓練2】已知代數(shù)式M=(a﹣16)x3+20x2+10x+9是關(guān)于x的二次多項式,且二次項系數(shù)為b.如圖,在數(shù)軸上有A、B、C三個點,且A、B、C三點所表示的數(shù)分別是a、b、c,已知AC=6AB. (1)直接依次寫出a、b、c的值: , , ; (2)若動點P、Q分別從C、O兩點同時出發(fā),向右運動,且點Q不超過點A.在運動過程中,E為線段AP的中點,F(xiàn)為線段BQ的中點,若動點P的速度為每秒2個單位長度,動點Q的速度為每秒3個單位長度,則的值是 ?。?(3)若動點P、Q分別從A、B兩點同時出發(fā),都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左運動,動點M從點C出發(fā),以每秒6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右運動,設(shè)運動時間為t秒,若動點P、Q分別從C、O兩點同時出發(fā),3<t時,數(shù)軸上有一點N與點M的距離始終為2個單位長度,且點N在點M的左側(cè),T為線段MN上的一點(點T不與M、N重合),在運動的過程中,若滿足MQ﹣NT=3PT(點T不與點P重合),求出此時線段PT的長度. 【變式訓練3】已知點C在線段AB上,AC=2BC,點D、E在直線AB上,點D在點E的左側(cè), (1)若AB=18,DE=8,線段DE在線段AB上移動, ①如圖1,當E為BC中點時,求AD的長; ②當點C是線段DE的三等分點時,求AD的長; (2)若AB=2DE,線段DE在直線上移動,且滿足關(guān)系式,則= ?。? 專題09 線段上的動點問題 類型一、求線段長度問題 例1.數(shù)軸上有A,B,C三點,A,B表示的數(shù)分別為m,n,點C在B的右側(cè),. (1)如圖1,若多項式是關(guān)于x的二次三項式,請直接寫出m,n的值: (2)如圖2,在(1)的條件下,長度為1的線段(E在F的左側(cè))在A,B之間沿數(shù)軸水平滑動(不與A,B重合),點M是的中點,N是的中點,在滑動過程中,線段的長度是否發(fā)生變化,請判斷并說明理由; (3)若點D是的中點. ①直接寫出點D表示的數(shù)____________(用含m,n的式子表示); ②若,試求線段的長. 【答案】(1),;(2)不變化,理由見解析;(3)①;② 【解析】(1)解:由題可知,n-1=0,7+m=2, ∴, 故答案為:, (2)解:MN的長不發(fā)生變化,理由如下: 由題意,得點C表示的數(shù)為3, 設(shè)點E表示的數(shù)為x,則點F表示的數(shù)為 ∴ , , , , ,, ∵點M是的中點,N是的中點 ∴,,即 (3)解:①∵A,B表示的數(shù)分別為m,n 又點C在B的右側(cè),∴AB=n-m ∵,∴AC= n-m+2 ∵點D是的中點,∴AD=AC= (n-m+2) ∴D表示的數(shù)為:m+ (n-m+2)= ②依題意,點C表示的數(shù)分別為 ∴, ∴, ∵,即 當時., ∵,∴不符合題意,舍去 當時., 綜上所述,線段的長為. 例2.已知在數(shù)軸上點A、B、C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a、b、c. (1)如圖1是一個正方體的表面展開圖,已知正方體的每一個面都有一個有理數(shù),其相對面上的兩個數(shù)互為相反數(shù),并且圖2中,點C為線段AB的中點,則a=_____,b=____,c =______; (2)如圖3,若a,b,c滿足, ①=_____,b=_____,c=_____; ②若點A、B沿數(shù)軸同時出發(fā)向右勻速運動,點A速度為2個單位長度/秒,點B速度為1個單位長度/秒.設(shè)運動時間為t秒,運動過程中,當A為BC的中點時,求t的值. 【答案】(1)-7,3,-2;(2)①-5,-4,3,②當A為BC的中點時,t=3 【解析】(1)解: “a”與“7”相對,“b”與“-3”相對, ∵相對面上的兩個數(shù)互為相反數(shù),∴a=-7,b=3, ∵點C為線段AB的中點,∴c==-2, 故答案為:-7,3,-2; (2)解:①∵|a+5|≥0,2|b+4|≥0,(c-3)2≥0, ∴a+5=0,b+4=0,c-3=0,∴a=-5,b=-4,c=3, 故答案為:-5,-4,3; ②當點A與點C重合時,則2t=3-(-5),解得t=4, 當點B與點C重合時,則t=3-(-5),解得t=8, 可見點A先到達點C, 只存在AB=AC,且點A在點B右側(cè)而在點C左側(cè)的情況, ∴=-5+2t,解得:t=3. ∴當A為BC的中點時,t=3. 例3.已知:如圖1,M是定長線段AB上一定點,C、D兩點分別從M、B出發(fā)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線BA向左運動,運動方向如箭頭所示(C在線段AM上,D在線段BM上) (1)若AB=11cm,當點C、D運動了1s,求AC+MD的值. (2)若點C、D運動時,總有MD=3AC,直接填空:AM= BM. (3)在(2)的條件下,N是直線AB上一點,且AN﹣BN=MN,求的值. 【答案】(1);(2);(3)或 【解析】(1)解:當點C、D運動了1s時,CM=1cm,BD=3cm ∵AB=11cm,CM=1cm,BD=3cm ∴AC+MD=AB﹣CM﹣BD=11﹣1﹣3=7cm. (2)解:設(shè)運動時間為t,則CM=t,BD=3t, ∵AC=AM﹣t,MD=BM﹣3t, 又MD=3AC,∴BM﹣3t=3AM﹣3t,即BM=3AM,∴AM=BM 故答案為:. (3)解:由(2)可得: ∵BM=AB﹣AM∴AB﹣AM=3AM,∴AM=AB, ①當點N在線段AB上時,如圖 ∵AN﹣BN=MN, 又∵AN﹣AM=MN,∴BN=AM=AB,∴MN=AB,即=. ②當點N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時,如圖 ∵AN﹣BN=MN, 又∵AN﹣BN=AB,∴MN=AB,∴=1,即=. 綜上所述=或 【變式訓練1】【新知理解】 如圖①,點M在線段AB上,圖中共有三條線段AB、AM和BM,若其中有一條線段的長度是另外一條線段長度的2倍,則稱點M是線段AB的“和諧點”. (1)線段的中點( )這條線段的“和諧點”(填“是”或“不是”); (2)【初步應用】如圖②,若CD=12cm,點N是線段CD的和諧點,則CN=()cm; (3)【解決問題】如圖③,已知AB=15cm,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1cm/s速度沿AB向點B勻速移動:點Q從點B出發(fā),以2m/s的速度沿BA向點A勻速移動,點P、Q同時出發(fā),當其中一點到達終點時,運動停止,設(shè)移動的時間為t,請直接寫出t為何值時,A、P、Q三點中其中一點恰好是另外兩點為端點的線段的和諧點. 【答案】(1)是;(2)6或4或8c;(3)t為3或或或或或6 【解析】(1)解:若點M是線段AB的中點時,滿足AB=2AM=2BM, ∴線段的中點是這條線段的“和諧點”, 故答案為:是; (2)解:①當N為中點時,CN==6cm; ②N為CD的三等分點,且N靠近C時,CN==4cm; ③N為CD的三等分點且N靠近D時,CN==8cm. 故答案為:6cm或4cm或8cm; (3)解:∵AB=15cm,∴t秒后,AP=t,AQ=15﹣2t(0≤t≤7.5), 由題意可知,A不可能為P、Q的和諧點,此情況排除; ①P為A、Q的和諧點,有三種情況: 1)P為中點,AP=AQ,即t=(15﹣2t),解得t=; 2)P為AQ的三等分點,且P靠近A,AP=AQ,即t=(15﹣2t),解得t=3; 3)P為AQ的三等分點,且P靠近Q,AP=AQ,即t=(15﹣2t),解得t=; ②Q為A、P的和諧點,有三種情況: 1)Q為中點,AP=AQ,即15﹣2t=t,解得t=6; 2)Q為AP的三等分點,且P靠近A,AP=AQ,即15﹣2t=t,解得t=; 3)Q為AP的三等分點,且P靠近Q,AP=AQ,即15﹣2t=t,解得t=. 綜上所述,t為3或或或或或6時,A、P、Q三點中其中一點恰好是另外兩點為端點的線段的和諧點. 【變式訓練2】已知:如圖1,M是定長線段AB上一定點,C、D兩點分別從M、B出發(fā)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線BA向左運動,運動方向如箭頭所示(C在線段AM上,D在線段BM上) (1)若AB=11cm,當點C、D運動了1s,求AC+MD的值. (2)若點C、D運動時,總有MD=3AC,直接填空:AM= BM. (3)在(2)的條件下,N是直線AB上一點,且AN﹣BN=MN,求的值. 【答案】(1);(2);(3)或 【解析】(1)解:當點C、D運動了1s時,CM=1cm,BD=3cm ∵AB=11cm,CM=1cm,BD=3cm ∴AC+MD=AB﹣CM﹣BD=11﹣1﹣3=7cm. (2)解:設(shè)運動時間為t,則CM=t,BD=3t, ∵AC=AM﹣t,MD=BM﹣3t, 又MD=3AC,∴BM﹣3t=3AM﹣3t,即BM=3AM,∴AM=BM,故答案為:. (3)解:由(2)可得: ∵BM=AB﹣AM,∴AB﹣AM=3AM,∴AM=AB, ①當點N在線段AB上時,如圖 ∵AN﹣BN=MN, 又∵AN﹣AM=MN,∴BN=AM=AB,∴MN=AB,即=. ②當點N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時,如圖 ∵AN﹣BN=MN, 又∵AN﹣BN=AB,∴MN=AB,,∴=1,即=. 綜上所述=或 【變式訓練3】已知點在線段上,,點、在直線上,點在點的左側(cè).若,,線段在線段上移動. (1)如圖1,當為中點時,求的長; (2)點(異于,,點)在線段上,,,求的長. 【答案】(1)7;(2)3或5 【解析】(1),,,, 如圖1, 為中點,, ,∴,∴, (2)Ⅰ、當點在點的左側(cè),如圖2, 或 ∵,,點是的中點, ∴,∴,∴, ∵,故圖2(b)這種情況求不出; Ⅱ、如圖3,當點在點的右側(cè), 或 ,,∴, ∴, . ∵,故圖3(b)這種情況求不出; 綜上所述:的長為3或5. 類型二、定值問題 例.如圖1,線段AB長為24個單位長度,動點P從A出發(fā),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射線AB運動,M為AP的中點,設(shè)P的運動時間為x秒. (1)P在線段AB上運動,當時,求x的值. (2)當P在線段AB上運動時,求的值. (3)如圖2,當P在AB延長線上運動時,N為BP的中點,MN的長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不變,求出MN的長度.如變化,請說明理由. 【答案】(1);(2)為定值24;(3). 【解析】(1)解:∵M是線段AP的中點,∴, , ∵,∴,解得. (2)解:∵,,, ∴, 即為定值24. (3)解:當P在AB延長線上運動時,點P在B點的右側(cè). ∵,,,, ∴, 所以MN的長度無變化是定值. 【變式訓練1】如圖,數(shù)軸上點,表示的有理數(shù)分別為,3,點是射線上的一個動點(不與點,重合),是線段靠近點的三等分點,是線段靠近點的三等分點. (1)若點表示的有理數(shù)是0,那么的長為________;若點表示的有理數(shù)是6,那么的長為________; (2)點在射線上運動(不與點,重合)的過程中,的長是否發(fā)生改變?若不改變,請寫出求的長的過程;若改變,請說明理由. 【答案】(1)6;6;(2)不發(fā)生改變,MN為定值6,過程見解析 【詳解】解:(1)若點P表示的有理數(shù)是0(如圖1),則AP=6,BP=3. ∵M是線段AP靠近點A的三等分點,N是線段BP靠近點B的三等分點. ∴MP=AP=4,NP=BP=2,∴MN=MP+NP=6; 若點P表示的有理數(shù)是6(如圖2),則AP=12,BP=3. ∵M是線段AP靠近點A的三等分點,N是線段BP靠近點B的三等分點. ∴MP=AP=8,NP=BP=2,∴MN=MP-NP=6.故答案為:6;6. (2)MN的長不會發(fā)生改變,理由如下: 設(shè)點P表示的有理數(shù)是a(a>-6且a≠3). 當-6<a<3時(如圖1),AP=a+6,BP=3-a. ∵M是線段AP靠近點A的三等分點,N是線段BP靠近點B的三等分點. ∴MP=AP=(a+6),NP=BP=(3-a),∴MN=MP+NP=6; 當a>3時(如圖2),AP=a+6,BP=a-3. ∵M是線段AP靠近點A的三等分點,N是線段BP靠近點B的三等分點. ∴MP=AP=(a+6),NP=BP=(a-3),∴MN=MP-NP=6. 綜上所述:點P在射線AB上運動(不與點A,B重合)的過程中,MN的長為定值6. 【變式訓練2】如圖,點是定長線段上一點,、兩點分別從點、出發(fā)以1厘米/秒,2厘米/秒的速度沿直線向左運動(點在線段上,點在線段上). (1)若點、運動到任一時刻時,總有,請說明點在線段上的位置; (2)在(1)的條件下,點是直線上一點,且,求的值; (3)在(1)的條件下,若點、運動5秒后,恰好有,此時點停止運動,點繼續(xù)運動(點在線段上),點、分別是、的中點,下列結(jié)論:①的值不變;②的值不變.可以說明,只有一個結(jié)論是正確的,請你找出正確的結(jié)論并求值. 【答案】(1)點P在線段AB的處;(2)或;(3)結(jié)論②的值不變正確,. 【詳解】解:(1)設(shè)運動時間為t秒,則, 由得,即 ,,,即,所以點P在線段AB的處; (2)①如圖,當點Q在線段AB上時, 由可知, , , ②如圖,當點Q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時, ,, , 綜合上述,的值為或; (3)②的值不變. 由點、運動5秒可得, 如圖,當點M、N在點P同側(cè)時, 點停止運動時,, 點、分別是、的中點, , , , 當點C停止運動,點D繼續(xù)運動時,MN的值不變,所以; 如圖,當點M、N在點P異側(cè)時, 點停止運動時,, 點、分別是、的中點, , , , 當點C停止運動,點D繼續(xù)運動時,MN的值不變,所以; 所以②的值不變正確,. 【變式訓練3】(1)如圖1,在直線上,點在、兩點之間,點為線段PB的中點,點為線段的中點,若,且使關(guān)于的方程無解. ①求線段的長; ②線段的長與點在線段上的位置有關(guān)嗎?請說明理由; (2)如圖2,點為線段的中點,點在線段的延長線上,試說明的值不變. 【答案】(1)①AB=4;②線段的長與點在線段上的位置無關(guān),理由見解析;(2)見解析. 【詳解】解:(1)①∵關(guān)于的方程無解.∴=0,解得:n=4.故AB=4. ②線段的長與點在線段上的位置無關(guān),理由如下: ∵M為線段PB的中點,∴PM= PB. 同理:PN= AP.. ∴MN=PN+PM= (PB+AP)= AB= ×4=2. ∴線段MN的長與點P在線段AB上的位置無關(guān). (2)設(shè)AB=a,BP=b,則PA+PB=a+b+b=a+2b. ∵C是AB的中點, ,, 所以的值不變. 類型三、數(shù)量關(guān)系 例.已知線段AB,點C在直線AB上,D為線段BC的中點. (1)若,,求線段CD的長. (2)若點E是線段AC的中點,請寫出線段DE和AB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答案】(1)或5 (2),理由見解析 【解析】(1)解:如圖1,當C在點A右側(cè)時, ∵,,∴, ∵D是線段BC的中點,:∴; 如圖2,當C在點A左側(cè)時, ∵,,∴, ∵D是線段BC的中點,∴;綜上所述,或5; (2)解:. 理由是:如圖3,當C在點A和點B之間時, ∵E是AC的中點,D是BC的中點,∴,, ∴; 如圖4,當C在點A左側(cè)時, 同理可得:; 如圖5,當C在點B右側(cè)時, 同理可得:. 【變式訓練1】如圖,已知線段AB,延長線段BA至C,使CB=AB. (1)請根據(jù)題意將圖形補充完整.直接寫出= _______; (2)設(shè)AB = 9cm,點D從點B出發(fā),點E從點A出發(fā),分別以3cm/s,1cm/s的速度沿直線AB向左運動. ①當點D在線段AB上運動,求的值; ②在點D,E沿直線AB向左運動的過程中,M,N分別是線段DE、AB的中點.當點C恰好為線段BD的三等分點時,求MN的長. 【答案】(1),(2)3,(3)12cm或24cm. 【詳解】解:(1)圖形補充完整如圖, ∵CB=AB,∴CA=,,故答案為:; (2)①AB = 9cm,由(1)得,(cm),設(shè)運動的時間為t秒, cm,cm,, ②當時,∵AB = 9cm, cm,∴cm, ∴cm,cm, 運動時間為:18÷3=6(秒),則cm, cm,cm, ∵M,N分別是線段DE、AB的中點.∴cm,cm, cm, 當時,∵AB = 9cm, cm,∴cm,∴cm, 運動時間為:36÷3=12(秒),則cm,cm,cm, ∵M,N分別是線段DE、AB的中點.∴cm,cm, cm, 綜上,MN的長是12cm或24cm. 【變式訓練2】已知代數(shù)式M=(a﹣16)x3+20x2+10x+9是關(guān)于x的二次多項式,且二次項系數(shù)為b.如圖,在數(shù)軸上有A、B、C三個點,且A、B、C三點所表示的數(shù)分別是a、b、c,已知AC=6AB. (1)直接依次寫出a、b、c的值: , , ; (2)若動點P、Q分別從C、O兩點同時出發(fā),向右運動,且點Q不超過點A.在運動過程中,E為線段AP的中點,F(xiàn)為線段BQ的中點,若動點P的速度為每秒2個單位長度,動點Q的速度為每秒3個單位長度,則的值是 ??; (3)若動點P、Q分別從A、B兩點同時出發(fā),都以每秒2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左運動,動點M從點C出發(fā),以每秒6個單位長度的速度沿數(shù)軸向右運動,設(shè)運動時間為t秒,若動點P、Q分別從C、O兩點同時出發(fā),3<t時,數(shù)軸上有一點N與點M的距離始終為2個單位長度,且點N在點M的左側(cè),T為線段MN上的一點(點T不與M、N重合),在運動的過程中,若滿足MQ﹣NT=3PT(點T不與點P重合),求出此時線段PT的長度. 【答案】(1)16,20,﹣8;(2)2;(3)PT=1或PT 【詳解】解:(1)∵是關(guān)于x的二次多項式,二次項的系數(shù)為 ∴a=16,=20,∴AB=4, ∵AC=6AB,∴AC=24,∴,∴, 故答案為:,, (2)設(shè)點P的出發(fā)時間為t秒,由題意得:①當t時, EF=AE﹣AFAPBQ+AB(24﹣2t)(20﹣3t)+4=6, ∴BP﹣AQ=(28﹣2t)﹣(16﹣3t)=12+t,∴2; ②當時,此時點與點重合,即AQ=0,點F對應的數(shù)值為(16+20)=18; 此時點P在點O的右側(cè),即OP=2t﹣8,而PB=|2t﹣8﹣20|=|28﹣2t|, 則點E對應的值為(2t﹣8+16)=t+4,則EF=|18﹣(t+4)|=|14﹣t|, 而BP﹣AQ=PB=|28﹣2t|,故2;故答案為: (3)設(shè)點P的出發(fā)時間為t秒,P點表示的數(shù)為16﹣2t,Q點表示的數(shù)為20﹣2t,M點表示的數(shù)為6t﹣8,N點表示的數(shù)為6t﹣10,T點表示的數(shù)為x, ∴MQ=28﹣8t,NT=x﹣6t+10,PT=|16﹣2t﹣x|, ∵MQ﹣NT=3PT, ∴28﹣8t﹣(x+10﹣6t)=3|16﹣2t﹣x|, ∴x=15﹣2t或x2t, ∴PT=1或PT. 【變式訓練3】已知點C在線段AB上,AC=2BC,點D、E在直線AB上,點D在點E的左側(cè), (1)若AB=18,DE=8,線段DE在線段AB上移動, ①如圖1,當E為BC中點時,求AD的長; ②當點C是線段DE的三等分點時,求AD的長; (2)若AB=2DE,線段DE在直線上移動,且滿足關(guān)系式,則= ?。?【答案】(1)①AD=7;②AD=或;(2)或 【詳解】解:(1)∵AC=2BC,AB=18,∴BC=6,AC=12, ①∵E為BC中點,∴CE=3, ∵DE=8,∴CD=5,∴AD=AC﹣CD=12﹣5=7; ②∵點C是線段DE的三等分點,DE=8, ∴CE=DE=或CE=DE=, ∴CD=或CD=, ∴AD=AC﹣CD=12﹣=或12-=; (2)當點E在線段BC之間時,如圖, 設(shè)BC=x,則AC=2BC=2x,∴AB=3x, ∵AB=2DE,∴DE=1.5x, 設(shè)CE=y(tǒng),∴AE=2x+y,BE=x﹣y, ∴AD=AE﹣DE=2x+y﹣1.5x=0.5x+y, ∵,∴,∴y=x, ∴CD=1.5x﹣x=x,∴; 當點E在點A的左側(cè),如圖, 設(shè)BC=x,則DE=1.5x, 設(shè)CE=y(tǒng),∴DC=EC+DE=y(tǒng)+1.5x, ∴AD=DC﹣AC=y(tǒng)+1.5x﹣2x=y(tǒng)﹣0.5x, ∵,BE=EC+BC=x+y,∴, ∴y=4x,∴CD=y(tǒng)+1.5x=4x+1.5x=5.5x,BD=DC+BC=y(tǒng)+1.5x+x=6.5x, ∴AB=BD﹣AD=6.5x﹣y+0.5x=6.5x﹣4x+0.5x=3x, ∴, 當點E在線段AC上及點E在點B右側(cè)時,無解, 綜上所述的值為或. 故答案為:或.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