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學們,初三應該是比較辛苦的一個階段,尤其是現(xiàn)在,我們正處于中考沖刺階段,我給同學們談談備考計劃及復習策略,以供參考。1、夯實基礎知識。語文學科是一個基礎性很強的科目,在復習備考時要將基礎知識夯實。要仔細復習各個年級的課本,重點是八年級和九年級的內容。2、理解和掌握考點。中考語文的內容很龐大,但只有理解和掌握了考點,才能在考試中高效地解決問題。重要的考點有:詞語辨析、古詩文的理解、作文寫作技巧等。3、多做試題。做試題是考試前的重要準備工作,可以幫助同學們熟悉考試形式和掌握解題技巧。4、閱讀提高。語文考試中涉及到的閱讀理解題數(shù)量很大,閱讀能力是至關重要的。要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天讀一些優(yōu)秀的文章,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5、作文練習。作文是語文考試的重中之重,要用心準備作文寫作。要多讀一些優(yōu)秀的作文,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并練習寫不同類型的作文,如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6、考前復習策略。在考試前的最后一個星期,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可以將每個學科的要點和難點做成復習卡片,每天復習一定數(shù)量的卡片。
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高頻考點15
考點15:辨析修辭作用
考點15:辨析修辭作用
對于語言表達來說,語法是解決通不通的問題,邏輯是解決對不對的問題,修辭是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修辭本義就是修飾言論,也就是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利用多種語言手段以收到盡可能好的表達效果的一種語言活動。廣義的修辭包括煉詞、煉句等許多問題;狹義的修辭是指運用修辭手法來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修辭手法是初中階段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從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來看,修辭方法類的試題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見修辭方法的能力。 一是將修辭手法滲透在閱讀理解中考查,考查方式是:①某個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分析其表達作用;②從文中找出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有時自由找,有時指定段落),并分析其表達作用;③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 二是將修辭手法融合在各種寫句題中考查,如仿寫,或擬寫含有某種修辭手法的廣告語、宣傳語、開場白等。
例1:朱自清《春》(部編版七上)“思考探究”三: 作者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你怎樣理解這些比喻?你還能發(fā)揮想象,另寫一些比喻句來描繪春天嗎? 【答案示例】這些比喻以人為喻,人是喻體,春天是本體。一方面通過這三種人寫出了春天不同方面的特點:“娃娃”是新的、生長著的,“小姑娘”是漂亮的、歡快的,“青年”是強盛的、有力的。另一方面通過人從小到大、由弱轉強的變化,來表現(xiàn)春天的動態(tài)進程,非常生動形象。 示例:春天像美麗的新娘,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春天像調皮的娃娃,拽一下綠葉,吻一吻花蕊,又呼啦啦地跑過廣闊的原野。
例2:老舍《濟南的冬天》(部編版七上)“思考探究”三: 品味下列語句,體會句中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答案示例】“暖和安適地睡著”“把他們喚醒”運用了擬人手法,把山水當成人,具有人一樣的動作——“睡著”和“喚醒”,增添了趣味性。幾個句子組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優(yōu)美、溫馨的意境。
一、常見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一、常見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①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于理解。 ②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③夸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④排比。條理清晰,節(jié)奏鮮明,增強語勢,長于抒情,使語言更有表現(xiàn)力,更有氣魄。 ⑤對偶。使句式整齊,結構一致,形式優(yōu)美,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⑥反復。強調某種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題,觀點鮮明,抒情強烈,富有感染力。 ⑦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fā)思考。
⑧反問。態(tài)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⑨引用。豐富文章內涵,增加文化底蘊;使內容更真實、準確、深刻、精密。 ⑩反語。增加諷刺意味,使表達更深刻,更有力度。 ?對比。形成強烈反差,加強讀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二、答題模式: ①比喻。這個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比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事物)的……特點,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表達了作者……情感。 ②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事物)的……特點,表達了作者……情感。
例:【2022年江蘇連云港中考】《當家園只剩下一個籍貫》: 請從修辭的角度分析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它變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鎮(zhèn)與現(xiàn)代村莊一樣,橫平豎直,條分縷析,板著一張被整過容的制式的臉。 【參考答案】這句話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被篡改的村莊”比作“整過容的臉”(將村莊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村莊在城市化和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被格式化般篡改而僵化成千篇一律的狀態(tài),表達了作者的無奈、失望和痛惜。
③夸張。這個句子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烘托氣氛,增強聯(lián)想,給人啟示,增強了表達效果。 ④排比。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優(yōu)美,節(jié)奏鮮明,增強文章氣勢,抒發(fā)……強烈感情(或使……觀點更鮮明),增加了感染力。
例:【2023年安徽中考】《中國地圖》: 請從修辭方法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 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窩里還沒撲騰夠呢! 【參考答案】運用夸張、比喻的修辭方法,形象生動,充滿感情色彩,表現(xiàn)了爺爺對時代、對事業(yè)、對生活的熱愛。
例:【2023年內蒙古赤峰中考】《洞茶》: 回應第二處批注,賞析畫線句。 ⑤從此我與這磚茶朝夕相伴,它溫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腦,成為我無聲的知己。 【參考答案】排比,增強語勢,表現(xiàn)與磚茶朝夕相伴,磚茶撫慰了我的心靈,表達“我”對磚茶、對高原生活的懷念。
例:【2023年青海中考】文學作品閱讀: 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讀書方法。請你對第?段劃波浪線的句子自選角度進行批注。 ?攤開一張白紙,我就擁有一大片故鄉(xiāng)的雪;淌下一滴藍墨水,我就擁有故鄉(xiāng)的一方湛藍天空;輕叩一個鍵鈕,我就發(fā)掘出一眼故鄉(xiāng)河流邊上清澈的沙泉。 【參考答案】第?段劃線的句子,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將“白紙”比作“故鄉(xiāng)的雪”,將“藍墨水”比作“湛藍天空”,將“鍵鈕”比作“清澈的沙泉”,連用三個比喻構成排比,句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強烈地抒發(fā)了作者對故鄉(xiāng)和母親的眷戀之情。
⑤對偶。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工整,音韻和諧,內容呼應,意蘊鏗鏘,讀起來朗朗上口。 ⑥反復。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文章主題,抒情強烈,富有感染力。 ⑦設問。自問自答,吸引讀者,引發(fā)讀者的思考,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例:【2022年浙江紹興中考】《太陽和蜉蝣》: 關注語言表達技巧。聯(lián)系上下文,品析反復手法的表達效果。(3分) 小小的蜉蝣從一株草飛到另一株草,從一朵花飛到另一朵花。 小小的蜉蝣從草尖飛到樹梢,從低的樹飛到高的樹。 【參考答案】“小小的”反復出現(xiàn),強調蜉蝣這一生命的微小,與故事中其它生命形成對比?!皬摹健钡姆磸?,強調了小蜉蝣努力飛舞、努力欣賞、努力體驗的生命狀態(tài),展現(xiàn)了它短短一天里對更廣大世界的探尋。同時,反復手法能形成故事回環(huán)往復的敘事節(jié)奏。
例:【2023年天津中考】《水鄉(xiāng)尋夢》: 請簡要分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③可是,這水墨畫般的夢里水鄉(xiāng),究竟承載著人們怎樣的夢呢? 【參考答案】第③段承上啟下,承接了上文對水鄉(xiāng)美麗圖景的描繪,引出下文水鄉(xiāng)尋夢的主要內容,通過設問引發(fā)讀者的興趣和思考。
⑧反問。加強語氣,強烈表明……的態(tài)度,抒發(fā)了……的情感。 ⑨引用。這個句子運用了引用的修辭手法,引經(jīng)據(jù)典,含蓄典雅,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表現(xiàn)力,收到言簡意明的效果。使內容更真實、準確、深刻、嚴密。 ⑩反語。這個句子運用了反語的修辭手法,顯得幽默風趣,諷刺了……,流露出作者……的感情。 ?對比。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把……與……進行對比,突出了……的特點,加強讀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例:【2020年陜西中考改編】《黃河一掬》: 請結合語境,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品味下列語句。 從《詩經(jīng)》到龔自珍,哪一句不是黃河奶出來的? 【參考答案】運用擬人和反問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黃河哺育、滋養(yǎng)了中華文化,豐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強烈表達了作者對黃河的景仰之情。
例:【2021年江蘇淮安中考】《治愈的荷》: 文章第⑥段引用蘇東坡的《村居》有何用意?(4分) 也恰似蘇東坡的《村居》詩:“細雨無聲草木蔥,無蹤布谷慢催耕。云來云去了無意,道隱無名萬物榮?!彼膫€“無”字恐怕也是荷葉們“隱”的智慧吧! 【參考答案】①使語言簡潔、凝練,增強文章的感染力;②有利于作者表情達意,贊美了荷葉“隱”的智慧;③有利于讀者在閱讀中產生聯(lián)想或共鳴;④引用蘇軾的詩句,豐富文章內涵,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蘊。
三、答題步驟: 1.判斷。指出句段使用的是何種修辭,明確相應的表達效果。比喻、擬人,表達效果是“生動形象”;夸張、排比、反復、反問、設問,一般是起“突出強調”的作用;對偶、排比,“語言工整”“富有節(jié)奏”等等。
2.分析運用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被修辭對象的什么特點。如“露似珍珠月似弓”,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露珠像粒粒珍珠一樣晶瑩、一輪彎彎的新月精巧美麗的特點;“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睂⒈⊙┧迫嘶?,賦予了人的動作和神態(tài),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夕陽斜照下呈粉色的薄雪如少女般害羞和小山的可愛、嬌美的特點;“飛流直下三千尺”,突出了廬山瀑布山高水急、瀑流直下的特點……
3.分析作用。首先分析內容上的作用,用“特點+主旨”的方式進行分析、概括??捎眠@樣的句式:(生動形象地/突出強調了/語言工整、富有節(jié)奏地)寫出了被修辭對象的××特點,表達了××情感,或表現(xiàn)了人物××品質,或突出了文章××中心。其次,分析結構上的作用。如為下文××作鋪墊,或照應上文的××內容。
4.組織語言。在前三步分析的基礎上,組織語言,完成賞析。 如“看,像牛毛,像毛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苯Y合前三個步驟,進行整合,完成賞析: 這里運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針”和“細絲”,寫出了春雨的密、細、柔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2019年湖南衡陽中考】轉 身李漢榮 ①一轉身,那個動人的身影就不見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撈到她,再次與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谠诙际?、在廣場、在車站、在機場、在大街、在超市、在鄉(xiāng)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經(jīng)有這種感受:轉身,就是永別?! 、勰且淮挝以诒本┗疖囌镜溶?。在擁擠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邊的年輕人。我正準備道歉或接受責備,卻看見轉過來一張文雅謙和的臉,他說:“對不起,我擋著你了。”我竟然被感動了,只顧欣賞這張善良、有教養(yǎng)的臉,只顧欣賞這江南的表情,卻忘了對他說聲謝謝,把誠摯的心情告訴他。當我忽然記起,正要張口表達,人潮猛然涌了過來,一轉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見攢動的人頭,閃動的各色衣服……
④還記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嶺深處行走,山路兩旁開滿野花:燈芯花、野草莓花、苜?;?、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鏡,溫柔如綢,淙淙的水聲像母親輕喚誰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樹、柏樹、樺樹和茂密灌木覆蓋。聞著花香,聽著水聲,看著山色,我恍然似已進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時,迎面走來一位小女孩,她頭上插了幾朵野花,手里拿著一束菖蒲,好看的臉上滿是羞澀,渾身洋溢著純真的自然氣息。但我不便過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驚嚇。于是我停下來,給她讓路,然后靜靜地看她遠去,欣賞著她的背影,卻記不清她的眼睛和臉究竟是什么樣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朧感覺。也許,或者是一定的,我這一生只有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這一次,在她還是小女孩的時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悵。怎么辦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細些。我想在記憶里逼真地收藏一個像野花一樣純真的秦嶺女孩。這也許是她一生里最生動的瞬間,我記起了泰戈爾的詩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麗,你像花一樣盲目?!蔽仪椴蛔越剞D過身來,沿著小女孩走的方向走著,走到山路轉彎的地方,出現(xiàn)了個三岔路口。我已經(jīng)無法知道小女孩走進了哪一條路徑。就那么一轉身,她消失在命運的路徑,也許就是我此生永遠都不能踏上的路徑……
⑤冬天,已經(jīng)很冷了,西伯利亞寒流遠道而來,遭遇襲擊的當然是窮人,最可憐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觸動和喚醒我們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見一位衣服襤褸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趕回家,拿上我去年穿過的那件防寒服給他。可是來到南大街,已看不見他,于是我在東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沒有找到。最后我來到丁字路口,還是沒有找到他,卻遇到了一個老年乞丐,一轉身,苦難轉換了方向,交換了背影,但苦難的身份沒有改變,都是苦難。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這位貧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體溫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溫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亞洲的窮人,非洲的窮人,全世界的窮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轉身,他們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輕輕拉起那襤褸的衣襟,或者握著那空空的手,仔細看看他們的眼睛?他們到哪里去了,一轉身? ?、抟晦D身,車窗外的河流已經(jīng)不知去向;一轉身,門前的那只鳥不見蹤影;一轉身,天上的那座虹橋已經(jīng)悄然消失;一轉身,水里的魚已經(jīng)沒入深淵;一轉身,父親已經(jīng)走遠,新壘的墳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轉身變成落日,青絲一轉身變成白發(fā),愛情一轉身變成婚姻,詩一轉身變成散文,羊群一轉身變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轉回來?
1.標題“轉身”的深層含義是什么? 【解析】此題考查對記敘文標題的理解。記敘文的標題多有深意,要結合文章的主題分析。作者字里行間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如“想再次打撈到她,再次與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轉身,就是永別”“一轉身,我已找不到他”“就那么一轉身,她消失在命運的路徑,也許就是我此生永遠都不能踏上的路徑”“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轉身,他們到哪里去了”及第⑥⑦段整段文字,都告訴我們:自然景物變化或人類的種種人生經(jīng)歷,常在你“轉身”的瞬間,就不知不覺地發(fā)生了變化。結合最后一段可知,把真實的“轉身”瞬間,升華到深層含義,即人生的種種時間變化,“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轉回來”呼喚人們珍惜愛護當前的“真善美”,不要給自己留遺憾。
1.標題“轉身”的深層含義是什么? 【答案】“轉身”的深層含義是:不管是自然的景物變化,還是人類的種種人生經(jīng)歷,它都不依你的意志為轉移,自然地隨時間變化而變化,這個變化常在你不知不覺中就發(fā)生了,短的就像你“轉身”一樣,身邊的一切都不是從前了。我們要珍惜當下的人和事,不要給自己留遺憾。
?2.文中第④段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其表達作用。 燈芯花、野草莓花、苜?;ā⑵压⒒ā废旅娴男『?,清澈如鏡,溫柔如綢,淙淙的水聲像母親輕喚誰的乳名。 【解析】本題考查修辭手法及其作用。首先對句子進行定性,看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其次結合句子的這一特點及內容分析作用,即寫出了什么?!奥废旅娴男『樱宄喝珑R,溫柔如綢”把小河比作“鏡”“綢”,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淙淙的水聲像母親輕喚誰的乳名”,賦予小河以人的行為,使其充滿靈性和人的感情,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然后依據(jù)比喻、擬人修辭的答題模板“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的寫出了××事物的……特點,表達作者……的情感”進行答題。這里要寫的對象是小河,“清澈”“溫柔”“淙淙”等詞句寫出了水的清、柔、和諧的特點,表達的是作者對小河的喜愛之情;“燈芯花、野草莓花、苜?;?、蒲公英花……”,是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春花之繁多。排比的作用是節(jié)奏和諧,讀來瑯瑯上口,意境優(yōu)美,強化人物感情,表現(xiàn)了作者對花的喜愛。
?2.文中第④段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其表達作用。 燈芯花、野草莓花、苜?;?、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鏡,溫柔如綢,淙淙的水聲像母親輕喚誰的乳名。 【答案】畫線句子使用了排比、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用排比表現(xiàn)了作者所見的春花多,水的清、柔、和諧;比喻、擬人的運用使自然的花、水充滿靈性和感情,讀來瑯瑯上口,意境優(yōu)美,沁人心脾,回味悠長。
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本文重點描寫了三次“轉身”的動人情景,分別為:在車站,善良的年輕人轉身沒人入群,我來不及道歉;秦嶺深處,一個美麗的女孩轉身消失在命運的路徑;南大街路口,我想幫助的一位貧苦的中年乞丐轉身而逝。 B.第①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撈到她”一句中, “打撈”這個詞用得極妙,與前文中的“人海”相呼應,說明人海茫茫,縱然可以尋找也不可能再找到她的影子。 C.第②段“轉身,就是永別”這句話,總括了作者個人的體驗與感悟,為全文奠定感情基調,同時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本文以作者的感情變化為線索,采取“概括——具體——概括” 的結構模式,表達出了對真善美的熱切追求。 E.本文主要采用抒情和議論相結合的方式,深刻揭示了“轉身”的內在意蘊,使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讓人讀之耳目一新?!?br/> 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本文重點描寫了三次“轉身”的動人情景,分別為:在車站,善良的年輕人轉身沒人入群,我來不及道歉;秦嶺深處,一個美麗的女孩轉身消失在命運的路徑;南大街路口,我想幫助的一位貧苦的中年乞丐轉身而逝。 E.本文主要采用抒情和議論相結合的方式,深刻揭示了“轉身”的內在意蘊,使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讓人讀之耳目一新。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A和E有誤。 A.作者是寫了三次,但第一次只是個引子,是略寫的; E.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明顯是以敘述和描寫為主,兼有抒情和議論。 【答案】A、E
4.簡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解析】本題考查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要先熟知最后一段的作用:1.內容上,畫龍點睛,點明主旨,深化中心,升華主題。本文結尾段的一串排比句,把前文的真實的“轉身”瞬間,升華到人生的種種時間變化,用“等一等,能否再轉回來”呼喚人們珍惜愛護當前的“真善美”,深化了文章的主題。2.結構上,總結全文,照應開頭,使文章結構更加完整。尾段對前文具體事件做了一個總的概括,起總結全文的作用。 【答案】最后一段,從結構上看是對前文細節(jié)描述的一個全面總結在全文中起總結全文的作用;從立意上看,他把前文的真實的“轉身”瞬間,升華到人生的種種時間變化,然后呼喚人們珍惜愛護當前的“真善美”,使文章主題的進一步深化。
【2023年吉林中考】破冰迎春歸喬忠延 ?、倭⒋簳r節(jié),黃河灣。 ②風在刮,冰在響。隨著冰面的破裂,粗獷的吼聲噴薄而出:春天醒來吧—— ③冰面的窟窿越破越大,吼聲越來越高: ④春天門開啦! ⑤春天回家吧! ⑥破冰,破冰!一群腰粗膀圓的彪形大漢,持鋼釬,舞棍棒,砸的砸,撬的撬……這畫面雄壯豪邁,看一眼,就像是一碗火辣辣的酒咕咚咚下肚,滾燙了臉膛也滾燙了胸口,只想甩掉帽子,扔下棉襖,扎進破冰的人群中干他個滿身大汗!
⑦春江水暖鴨先知,黃河水暖草先綠。緊靠黃河的長旺村,鄉(xiāng)親們早早就看到了鮮嫩的綠草。別看這春色不多彩,不紛紜,沒有花開時的五顏六色,僅僅只是一色翠綠,卻讓人愛得像是抱著襁褓里的嬰兒,一刻也放不下?;蛟S正是因為這份純真的愛心,盡管長旺村的春色來得比別處早,可鄉(xiāng)親們總嫌遲,早早就想冰消雪融,將漫長冬天里被嚴寒覆蓋的生機解放出來。 ⑧是啊,春天一到,雪化了,冰消了,凍土如鐵的大地松軟了。不待百花競艷,就可以趕著黃牛犁地播種了。撒下的是種子,收獲的是糧食,是棉花,是囤里糧冒尖,是身上衣服暖,是一家人歡樂的笑顏。無數(shù)個冬夜里的美夢,早就與春天交融在一起了:地已耕好,肥已施足,種子躺在里面舒服得使勁往上長,長得小麥金黃金黃,長得棉花雪白雪白,長得豆角好長好長,長得西瓜好甜好甜……這哪是做夢,分明是農家在早早謀劃春天、構思春天。一年之計在于春,早籌措,早動手,把一冬天積蓄在血脈里、骨骼中的勁頭釋放出來,才會有好光景、好日子。人勤春早,這是祖祖輩輩的信條。那不僅是書頁里記載的文字,更是黃河灣里令人陡生豪情的生動場景—— ⑨破冰迎春歸!
⑩掄起鋼釬破冰,揮舞棍棒破冰,硬生生把河面覆蓋的冰打破,戳開一個大窟窿??窗?,冰下奔騰著滾滾激流,翻卷著騰騰熱浪。那激流,那熱浪,恰似春潮撲面而來。 ?突然,有人俯下身去,背起撬開的冰塊,跑上岸去,邊跑邊喊:河冰破開了—— ?有人緊跟著效仿,不過他那舉止更威猛,甩掉棉襖,光著膀子,背起冰塊,跑往村里,邊跑邊喊:春天來到了—— ?光著脊梁的人們,背冰迅跑,競相結隊,吶喊聲形成黃河岸邊的第一波春潮。春潮震蕩了村莊,驚動了暖屋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跑到了村巷,看著光脊背冰的漢子,禁不住喝彩叫好。孩童們更是蹦蹦跳跳,手舞足蹈。幾位年邁的長者,激動地豎著拇指連聲夸道:背冰!亮膘! ?背冰!亮膘! ?破冰年年干,背冰代代傳,春潮歲歲涌,相沿成習,早已成為這里極具魅力的迎春風俗。
?這風俗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就是在申報項目的這一年,那口口相傳多少代的話語需要凝結在紙面?!氨潮焙脤?,“亮膘”則有不同見解。有人寫“亮膘”,有人寫“亮彪”。不同寫法的人,后來握手言和,二者共存。亮膘,亮出健壯肢體!亮彪,亮出彪悍膽魄!踔厲奮發(fā),敢為人先,攻堅克難,勢不可擋! ?歲月更迭,日新月異。如今,這背冰更具時代風采。你看,他們來了—— ?一個個光脊梁的黃河漢,黃幘巾,綠短褲,背著紅綢帶拴牢的雪白冰塊,好彪悍,好威武。最威武的當數(shù)背冰陣前的領頭旗,莫說那旗有多長、有多寬,單說旗桿,那是一根撐頂瓦房的立柱,粗如木桶,重達百斤。若不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杰,哪個扛得起這稀世罕見的旗幟?只見陣前旗一擺,霹靂轟鳴,震耳欲聾,聲浪直沖云霄。哈呀,背冰漢手中的鑼鼓敲響了,這排山倒海之勢,飛揚出石破天驚的豪氣! ?破冰迎春歸,人勤春來早,黃河灣早早翻滾起春天的大潮。春潮洶涌澎湃,涌向五湖四海,涌向八方九州?。ㄟx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讀畫面】 1.選文圍繞“迎春”風俗著重描繪了哪兩個畫面?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的分析、概括。 根據(jù)第⑥段“破冰,破冰!一群腰粗膀圓的彪形大漢,持鋼釬,舞棍棒,砸的砸,撬的撬……”,第⑨段“破冰迎春歸!”等概括為:破冰迎春圖; 根據(jù)第?段“光著脊梁的人們,背冰迅跑,競相結隊,吶喊聲形成黃河岸邊的第一波春潮。”,第?段“破冰年年干,背冰代代傳,春潮歲歲涌,相沿成習,早已成為這里極具魅力的迎春風俗”可概括為:背冰亮膘圖。 【答案】“破冰迎春圖和背冰亮膘圖”或“破冰圖和背冰圖”。
2.請從下面語句中任選其一,按要求品析表達效果。 (1)一群腰粗膀圓的彪形大漢,持鋼釬,舞棍棒,砸的砸,撬的撬……(從詞語運用角度品析) 【解析】根據(jù)第⑥段“一群腰粗膀圓的彪形大漢,持鋼釬,舞棍棒,砸的砸,撬的撬……”可知,這是動作描寫,運用“持”“舞”“砸”“撬”等一系列動詞,生動傳神地寫出黃河漢充滿力量和激情的動作; 根據(jù)第⑥段“這畫面雄壯豪邁,看一眼,就像是一碗火辣辣的酒咕咚咚下肚,滾燙了臉膛也滾燙了胸口,只想甩掉帽子,扔下棉襖,扎進破冰的人群中干他個滿身大汗!”、第⑨段“破冰迎春歸!”等可知,這里描繪了雄壯豪邁的破冰畫面,表達了黃河漢對春天的渴盼之情,表達作者對黃河漢的贊美。 【參考答案】運用“持”“舞”“砸”“撬”等動詞,生動傳神地寫出黃河漢充滿力量和激情的動作,描繪了雄壯豪邁的破冰畫面,表達了黃河漢對春天的渴盼之情,表達作者對黃河漢的贊美。
2.請從下面語句中任選其一,按要求品析表達效果。 ?(2)地已耕好,肥已施足,種子躺在里面舒服得使勁往上長,長得小麥金黃金黃,長得棉花雪白雪白,長得豆角好長好長,長得西瓜好甜好甜……(選擇一種修辭手法品析) 【解析】根據(jù)第⑧段“地已耕好,肥已施足,種子躺在里面舒服得使勁往上長,長得小麥金黃金黃,長得棉花雪白雪白,長得豆角好長好長,長得西瓜好甜好甜……”可知,這里運用排比修辭,增強語勢; 根據(jù)第⑧段“無數(shù)個冬夜里的美夢,早就與春天交融在一起了”、“一年之計在于春,早籌措,早動手,把一冬天積蓄在血脈里、骨骼中的勁頭釋放出來,才會有好光景、好日子”等可知,描繪了想象中的豐收圖景,表達了人們對豐收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熱愛)。 【參考答案】運用排比修辭,增強語勢,描繪了想象中的豐收圖景,表達了人們對豐收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熱愛)。
【讀思路】 3.小博同學認為,在朗讀時間受限時,可以刪除第?段。你認同他的觀點嗎?請從內容或結構方面簡要說明理由。 【解析】本題考查句段的作用和觀點。 本題答案不唯一,圍繞句段內容或結構方面方面談論,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示例一:不認同。內容上,本段主要交代“背冰”的精神內涵表達了對黃河漢踔厲奮發(fā)、敢為人先、攻堅克難、勢不可擋精神的贊美;使文章內容更充實,主旨突出。結構上,承接上文“迎春風俗”,為后文寫背冰的時代風采和深化主旨做鋪墊。
【讀思路】 3.小博同學認為,在朗讀時間受限時,可以刪除第?段。你認同他的觀點嗎?請從內容或結構方面簡要說明理由。 【解析】本題考查句段的作用和觀點。 本題答案不唯一,圍繞句段內容或結構方面方面談論,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示例二:認同。內容上,本段主要交代“背冰”的精神內涵,此內容在前文中已通過形象的描寫表現(xiàn)得很充分,后文通過描寫“打領頭旗”的場景表現(xiàn)這風俗的時代風采;刪除此段,內容依然完整,且表達含蓄,意蘊豐富。結構上,刪除此段,從第?段到第?段,自然過渡,由迎春風俗“極具魅力”到“更具時代風采”,進而引出迎春風俗的時代意義,表達連貫完整。
【讀情感】 4.深入理解文章,會使朗讀更具有感染力。聯(lián)系全文,談談第?段中作者表達的情感。請答出兩點。 ?破冰迎春歸,人勤春來早,黃河灣早早翻滾起春天的大潮。春潮洶涌澎湃,涌向五湖四海,涌向八方九州!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情感的把握。 根據(jù)第?段“破冰迎春歸,人勤春來早”,通過描述破冰迎春風俗,表達了作者對勤勞人民的贊美; 根據(jù)第?段“破冰年年干,背冰代代傳,春潮歲歲涌,相沿成習,早已成為這里極具魅力的迎春風俗”、第?段“歲月更迭,日新月異。如今,這背冰更具時代風采。你看,他們來了”、第?段“春潮洶涌澎湃,涌向五湖四海,涌向八方九州!”可知,表達作者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贊美,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期盼弘揚民族精神,也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
【讀情感】 4.深入理解文章,會使朗讀更具有感染力。聯(lián)系全文,談談第?段中作者表達的情感。請答出兩點。 ?破冰迎春歸,人勤春來早,黃河灣早早翻滾起春天的大潮。春潮洶涌澎湃,涌向五湖四海,涌向八方九州! 【答案】通過描述破冰迎春風俗,表達了作者對勤勞人民的贊美,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贊美,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對弘揚民族精神的期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熱愛)。
這是一份考點07:分析段落作用-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高頻考點精講課件(全國通用),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分析段落作用,考點目錄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考點34:分析段落作用-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高頻考點精講課件(全國通用),共4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點目錄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考點33:體會詞句作用-備戰(zhàn)2024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高頻考點精講課件(全國通用),共5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點目錄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