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魯迅及其作品,識記“侍候”“傷疤”“不屑置辯”等重點詞語。
把握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了解小說的結構。(重點)
關注文中的神態(tài)、外貌、語言、動作描寫,分析其背后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復雜性和豐富性。(重點)
了解以笑寫悲的寫法,體會作者的深意。(難點)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了解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及其作用。
討論歸納小說的主題思想,感受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病態(tài)社會的冷酷。
一、研讀探討
1.閱讀課文的前三語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說一開始沒有直接寫孔乙己,而是介紹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顧客的情況。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學法指導】分析社會環(huán)境描寫及其作用
答題思路:(1)明確社會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①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②暗示人物的前途命運;③渲染故事的環(huán)境氣氛;④深化小說的主題思想。
(2)結合具體文段做具體分析,對號入座。
小說開頭對咸亨酒店的介紹,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岸桃聨汀迸c“穿長衫的”涇渭分明的階級對立,人和人之一短一長,一站一坐,一外一里,間冷酷的關系,這樣一個勢利、冷酷、虛偽的社會環(huán)境,為我們渲染了一種冷漠、悲涼的社會氣氛,為下文人物悲劇性結尾的情節(jié)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咸亨酒店可以說是當時中國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縮影。
2.再談社會環(huán)境:小說中眾人對孔乙己的態(tài)度如何?
在笑聲中出場: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
①誰在笑??
②笑什么?
小說中多次寫到人們的“笑”,找出具體語句,看看人們每次都是為了什么而笑。作者用“笑”來貫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四次笑,實際上寫的是眾人四次戲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尷尬狼狽、窮于招架的樣子讓他們很快活。他們意識不到自己與孔乙己同樣在封建制度中處于受壓迫的地位,同樣可悲可憐,他們對孔乙己這樣一個不幸者不但沒有同情,反而只知道哄笑取樂。眾人的冷酷、麻木、對弱者的踐踏由此可見一斑。
用眾人的哄笑來貫穿這樣一個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強了小說的悲劇效果。以樂境寫哀,更令人悲哀,表明孔乙己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作品反封建的意義就更加深刻了。
二、品讀探究
1.體會“以笑寫悲”的巧妙構思
“笑聲”貫穿全篇,孔乙己在笑聲中出場,在笑聲中茍活,最后在笑聲中走向死亡。小說對各種人物的笑,描寫越是生動,越是具體,我們就越是感到悲涼。這樣讓悲劇在喜劇的氣氛中進行,以“喜”襯“悲”,更增強了小說的悲劇效果。
2.這篇小說是從什么視角來講述故事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篇小說以一個不諳世事的酒店小伙計的口吻,不動聲色地講述著孔乙己的凄慘遭遇,貌似平淡輕松,實則蘊含著深沉的批判力量。經(jīng)過了二十多年的世事變遷,當年的小伙計早已人到中年,卻仍然對窮困潦倒的孔乙己及自己在當時對待孔乙己的態(tài)度念念不忘,其中復雜的內(nèi)心隱曲是可想而知的。但作者又刻意隱藏了“我”內(nèi)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只是以一種含蓄平淡的口吻徐徐道來,增添了小說的藝術魅力。
3.小說以酒店小伙計“我”的視角講述了孔乙己的七個片段。哪些是“我”親歷的?哪些是“我”間接了解到的?
“我”親歷的:
眾人取笑孔乙己偷書,他爭辯“竊書不能算偷”。
眾人嘲笑孔乙己沒撈到半個秀才,他“不屑置辯”。
孔乙己教“我”“回”字的四種寫法。
孔乙己給孩子們分吃茴香豆。
孔乙己坐著用手走到咸亨酒店來喝酒。
“我”間接了解的:
孔乙己的大致經(jīng)歷。(“聽人家背地里談論”)
孔乙己到丁舉人家偷東西被打折了腿。(“一個喝酒的人說道”)
4.孔乙己被酒客揭短后竭力爭辯,為什么言語中要夾些“難懂的話”?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
孔乙己說一些“難懂的話”是為了體現(xiàn)讀書人的身份,為自己辯護,掩飾窘相;同時也是為了保全讀書人的面子,維護殘存的尊嚴。作者通過個性化的語言,來表現(xiàn)孔乙己迂腐窮酸、自命清高、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等性格特點。
5.課文第5段采用了哪種記敘順序?有什么作用?
【學法指導】分析插敘在小說中的作用
插敘,是指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表達的需要,幫助展開情節(jié)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對主要事件的敘述,插入一段或幾段與主要情節(jié)相關的情節(jié)(或講述故事,或追述往事,或預示未來,或另有其他交代)的敘述方法。
常見的考查形式:(1)第×段采用了哪種記敘順序?有什么作用?(2)請用簡潔的語句概括插敘的主要內(nèi)容,并分析其作用。(3)文中的第×段與文章的核心內(nèi)容看似無關,實則聯(lián)系緊密,請說明理由。
答題技法:
1.明確具體概念。
2.了解主要作用。
答題模式:運用了插敘的方法,插入(交代、講述)了……的內(nèi)容,突出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性格更加突出,文章結構更加緊湊,行文更有起伏,主題更加鮮明。
插敘,交代孔乙己的身世和經(jīng)歷,說明他偷竊的原因,揭示其好喝懶做卻又守信的矛盾性格,為下文寫他偷丁舉人家埋下伏筆。
6.本文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來刻畫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請結合具體內(nèi)容概括說明。
(1)外貌描寫
第4段:他身材很高大……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第11段:他臉上黑而且瘦……用草繩在肩上掛住。
地位低下、好喝懶做、死要面子
(2)語言描寫
第4段:“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竊書不能算偷……”
第7段:“我教給你……寫賬要用?!?br>第8段:“多乎哉?不多也?!?br>自命清高、賣弄學問、熱忱善良
(3)動作描寫
第4段:便排出九文大錢。
第8段: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
第11段: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
虛榮自負、窮困潦倒
一處用“排”,一處用“摸”,分別傳達出孔乙己怎樣的境況?
“排”字有擺的意思,活畫出孔乙己擺闊氣、炫耀的神態(tài),從深層揭示出他的窮酸本相。
“摸”字有從口袋里往外掏的意思,孔乙己被打斷腿后生活更苦,只能“摸出四文大錢”,與上文“排”字對照,鮮明地表現(xiàn)出他后來的生活已到了貧困不堪的地步。
(4)神態(tài)描寫
第4段: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
第6段: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
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撈”字表現(xiàn)了問話人怎樣的口吻?“籠”字又揭示出孔乙己怎樣的心態(tài)?
“撈”字,顯示出問話人鄙視和嘲弄的口吻。
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里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
“籠”字,揭示出孔乙己的自尊被戳痛時難受、不安的表情。
7.葉圣陶評價《孔乙己》一文時說:“小說中最妙的文字是‘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甭?lián)系上下文,說說這“最妙的文字”妙在何處。
從結構上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從內(nèi)容上看,既寫出了孔乙己無足輕重的社會地位,更巧妙地揭示了人情的冷漠和世態(tài)的炎涼。
8.“掌柜也不再問,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賬”一句中的“仍然”一詞表現(xiàn)出掌柜怎樣的心理?請簡要分析。
掌柜聽說孔乙己被打折了腿,有可能死了的消息后,并沒有震驚和同情,而是繼續(xù)慢慢地算他的賬,表現(xiàn)了他麻木與冷漠的心理。
9.第11段第一句話屬于什么描寫?該句有什么表達作用?
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
自然環(huán)境描寫(景物描寫)。作用:用蕭索、凄清的自然環(huán)境營造悲涼的氛圍,使孔乙己的出場具有悲劇意味,暗示了他的悲劇結局。
三、合作探究
1.讀完了孔乙己的故事,你覺得造成孔乙己悲劇的原因有哪些?
個人因素:熱衷科舉,性格迂腐,自命清高,鄙視體力勞動者
制度因素:封建科舉制度及封建教育制度的犧牲品
社會因素:民眾的麻木、冷漠、缺乏同情
根本因素:封建社會制度
2.孔乙己是一個怎樣的人?談談你的理解。
3.掌柜說的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在文章中反復出現(xiàn)四次,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
孔乙己的命運,掌柜漠不關心,唯一使他記起和遺憾的是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作者讓這句話反復出現(xiàn),充分表現(xiàn)了掌柜的唯利是圖、冷酷貪婪,同時也揭露了當時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和國民的麻木愚昧、冷酷無情。
4.第13段中的“大約”和“的確”是否矛盾?為什么?
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不矛盾。因為孔乙己是個可有可無的小人物,無人關心,不能確切地知道他的死活,只能估計說“大約”;但他已失去最起碼的生存能力,在那個世態(tài)炎涼、自私冷漠的社會,人們麻木不仁、冷酷無情、落井下石,孔乙己只有死路一條,所以又說“的確”。作者用這看似矛盾的詞語,更加深刻地表現(xiàn)了孔乙己的悲劇命運,含蓄地表達了一種深沉的抗議與批判。
5.這篇小說的主題眾說紛紜,請說說你的理解。
我認為這篇小說意在批判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反映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揭示封建制度必然崩潰的命運。
這篇小說表現(xiàn)了孔乙己這一人物的思想僵化、不知覺悟,圍觀民眾的冷漠麻木以及當時社會對不幸者的冷酷。所以,我認為小說的主題在于批判冷漠麻木、思想僵化的國民。
在社會變革中,小人物遵循固有體制,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找不到自己的出路,最終要么自我放棄,在庸碌麻木中度過余生,要么在無望中垂死掙扎,最后在絕望中毀滅。這篇小說反映了社會變革中小人物的無奈與辛酸。
四、課堂總結
小說通過講述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慘結局,塑造了孔乙己這一“苦人”形象,表達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復雜感情,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深刻地批判了人們冷漠麻木的精神狀態(tài)以及病態(tài)的社會。
五、拓展延伸
1.名家眼中的孔乙己
魯迅——一個遭一般社會涼薄的苦人。
葉圣陶——潦倒、不幸的讀書人。
劉再復(美學家)——貧賤而悲慘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嚴與資格、被社會所恥的下層知識分子。
錢理群(北大教授,魯迅研究專家)——值得同情與焦慮的,有著悲劇性、荒謬性地位和命運的知識分子。
2.材料鏈接
嘆 命
孟 郊
三十年來命,唯藏一卦中。
題詩還問易,問易蒙復蒙。
本望文字達,今因文字窮。
影孤別離月,衣破道路風。
歸去不自息,耕耘成楚農(nóng)。
【賞析】作者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成功,該詩寫的即是作者落第后的慨嘆。《嘆命》一詩寫得十分悲觀:讀書毫無用處,還不如去耕地。這種近似黑色幽默的自嘲,背后積藏了作者太多的苦恨與辛酸。
六、隨文寫作
外貌描寫:
孔乙己是文學人物畫廊里一個不朽的藝術形象,這個藝術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借助于人物的外貌描寫。請你自選寫作對象,寫一段描寫人物外貌的文字。(150字左右)
課文在線: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寫作指導:
①善于觀察,抓住外貌特征。如“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作者就抓住了孔乙己胡子“亂”和“花白”,突出了他懶惰和年齡大的特點。②按照一定順序。如先整體寫孔乙己“身材很高大”,再局部寫“青白臉色”。③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增加描寫語言的生動性。
寫作示范:
鐘老師是一位年輕女教師,她長得又瘦又高。一頭烏黑的長發(fā),隨意地披在肩上,時常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白凈的鵝蛋臉上嵌著一雙迷人的丹鳳眼。她愛笑,一笑就會露出兩個淺淺的小酒窩。她的聲音很輕柔,像三月枝頭黃鸝的歌唱。每次她用這樣的嗓音朗讀經(jīng)典美文,我們都沉醉其中。
抓住鐘老師的外貌特征,如“又瘦又高”“白凈的鵝蛋臉”“丹鳳眼”“淺淺的小酒窩”,一位年輕女教師的形象躍然紙上。
七、課后作業(yè)
1.這篇小說以酒店小伙計的視角敘述故事,試著換個視角簡單講述這個故事。
2.課外閱讀魯迅的《示眾》《藥》等小說,以《魯迅筆下的看客形象》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孔乙己第一課時教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自主學習,具體研讀,名家論孔乙己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孔乙己教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學習目標,作者簡介,背景鏈接,文體知識,讀音釋義,整體把握,合作探究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5 孔乙己教案設計,共10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