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 單元復(fù)習(xí) 思維導(dǎo)圖 知識梳理分類練 知識點01 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發(fā)生力的作用時,一定有物體存在。(3)直接接觸的物體間可以發(fā)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間也能發(fā)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鐵間的吸引力。2、力的單位:國際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N。托起兩個雞蛋的力大約是1N。3、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2)使物體發(fā)生形變。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5、力的示意圖: (1)力的示意圖是在分析物體受力時,只需要標(biāo)明物體受力的大致情況,只畫力的方向、作用點、不用畫標(biāo)度和大小。(2)畫法:首先找到力的作用點;其次從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直線;最后用箭頭標(biāo)出力的方向。 6、相互作用力: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同時增大,同時減小,同時存在,同時消失,沒有先后之分。 1.以下關(guān)于力的概念中,不正確的是(????) A. 力不可以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 B. 力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C. 不接觸的物體間可能有力的作用 D. 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一定有力的作用 2.下列關(guān)于施力物體、受力物體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小明用槳向后劃水,使船前進的力的施力物體是小明B. 一人打太極時,只有施力物體,沒有受力物體C. 人用繩子拉車,車所受拉力的施力物體是繩子D. 發(fā)生力的作用時,先有施力物體,后有受力物體 3.如圖,分別在A、B、C處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可以感受到在A點用力容易把門推開.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下列哪個因素有關(guān)?(????) A. 力的大小 B. 力的作用點 C. 力的方向 D. 力的單位 知識點02 彈力、彈簧測力計 1、彈力概念: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后,力圖恢復(fù)其原來的形狀,而對另一個物體產(chǎn)生力,這個力叫做彈力。 2、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量就越長。 3、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使用口訣:看量程、看分度、要校零;一順拉、不摩擦、不猛拉;正對看、記數(shù)值、帶單位。 使用方法: (1)所測的力不能大于測力計的測量限度;(2)使用前,應(yīng)使指針指在零刻度線;(3)要使彈簧測力計的軸線方向與受力方向一致,讀數(shù)時,視線與刻度盤垂直。 【知識拓展】 1、物體形狀的改變叫做形變,不受力時能自動恢復(fù)原來形狀的形變叫彈性形變;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叫做彈力。物體的彈性形變程度越大,產(chǎn)生的彈力越大。 2、日常所稱的拉力、壓力、支持力等,其實質(zhì)都是彈力。例如,桌面對茶杯的支持力,其實質(zhì)就是桌面發(fā)生了微小的形變后對茶杯向上的彈力。 注意: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就不能完全復(fù)原。 4.用手壓彈簧如圖所示,列選項中,由于彈簧形變產(chǎn)生的力是(????) A. 手對彈簧的壓力 B. 彈簧本身的重力 C. 地面對彈簧的支持力 D. 彈簧對手的彈力 5.如圖所示物體正常使用時,不屬于彈性形變的是(????) A. 壓彎的跳竿 B. 拉長的彈簧C. 拉開的弓 D. 捏成團的橡皮泥 6.如圖所示,將兩只重力忽略不計的彈簧測力計A、B掛鉤拉在一起,然后用手同時沿水平方向左右拉彈簧測力計的圓環(huán),當(dāng)左邊彈簧測力計A的讀數(shù)為8N時,兩個彈簧測力計均保持靜止,那么右邊彈簧測力計B的讀數(shù)及手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分別是(????) A. 0N?8N B. 8N?0N C. 8N?8N D. I6N?16N 7.如圖甲所示的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有些下垂,但彈簧和原先一樣,是完好的,當(dāng)它不測量時,指針不指零。該彈簧測力計______ (選填“能”或“不能”)拿來直接測量物體的重力或拉力,需先______ ,否則測得的值比真實值偏______ 。當(dāng)它未校零受到某一拉力時,指針如圖乙所示,則這個拉力的大小等于______ 。 8.小明在使用彈簧時發(fā)現(xiàn),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被拉伸得越長。于是他設(shè)計實驗探究了“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彈簧所受外力的關(guān)系”,以下是他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 (1)請在圖12中描出鉤碼對彈簧的拉力為2?N時的彈簧伸長的長度的數(shù)據(jù)點,并繪制出彈簧伸長的長度Δl?隨彈簧所受外力F變化的圖線。 (2)根據(jù)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若該彈簧在彈性限度內(nèi)伸長的長度Δl?為8?cm時,彈簧所受外力為___________N。 (3)根據(jù)上述實驗結(jié)果可制成的測量工具是___________。 9.(1)如圖甲所示,分別用同樣大小的力向下壓和向上拉彈簧,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______;還說明力的______可以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撤去力之后,彈簧會恢復(fù)原狀,說明彈簧具有______。 (2)小明對A、B兩根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橡皮筋進行研究。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鉤碼(圖乙所示),記錄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長量Δx,根據(jù)多組測量數(shù)據(jù)作出的圖線如圖丙所示。用A橡皮筋制成的測力計最大量程是______N,用B橡皮筋制成的測力計,每伸長1cm需要的拉力為______N。若把A橡皮筋的一端與B橡皮筋的一端相連,如圖丁所示,則它的最大測量值為______N。 知識點03 重力 1、概念: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zhì)量成正比。 公式: 其中:G——重力,單位:N m——質(zhì)量,單位:kg g=9.8N/㎏,粗略計算可以取g=10N/kg (2)方向:豎直向下。據(jù)此制成了重垂線來檢查墻壁是否豎直,也可改進后檢查窗臺、桌面等是否水平。 注意:豎直向下與垂直向下不同,所謂豎直向下是指向下且與水平面垂直,其方向是固定不變的。(3)作用點:重心。有些力作用在物體上的作用點不好確定,我們在作力的示意圖時,也常把這些力的作用點畫在物體的重心處。 10.如圖所示,小明用常見生活材料制成在水面上使用的天平:在橫板正中垂直釘豎板,兩板成“⊥”狀,在豎板正中用細線掛上重錘,在橫板兩端下方粘相同的空飲料瓶,在橫板兩端上方粘相同的塑料盤。使用時,左盤放物體,右盤放砝碼。使用前發(fā)現(xiàn)細線與豎板的中線不重合,若重錘線偏向豎板的右側(cè),則可在橫板的______ (選填“左”或“右”)端粘橡皮泥作調(diào)整。某次測量過程中,左盤物體的質(zhì)量大于右盤砝碼的質(zhì)量時,重錘線與水面______ (選填“仍然”或“不再”)垂直,這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______ 的。 11.乘坐中國自行設(shè)計研制的“嫦娥”三號探月衛(wèi)星“親近”月球,實施無人登月探測。已知月球車在月球上的引力是它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的六分之一,若將一個在地球上重為1200N的月球車放到月球上,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__ N,質(zhì)量是______ kg。(g取10N/kg) 12.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guān)”實驗中,得到如表數(shù)據(jù): (1)本實驗中用到的測量器材有:天平和______ ;(2)分析如表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的質(zhì)量為0.7kg時,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__ N;(3)以下四個圖象中,關(guān)于物體重力的大小與其質(zhì)量的關(guān)系,正確的是______ ;(4)圖D中所示的墻體向______ (選填“左”或“右”)傾斜. 13.重為6N的物塊靜止在斜面上,如圖所示,用力的圖示法畫出它所受到的重力. 知識點04 摩擦力 1.滑動摩擦力: (1)定義: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會受到阻礙它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2)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3)測量:利用彈簧測力計可以粗略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2.靜摩擦力:(1)概念:物體在有相對運動趨勢時,接觸面阻礙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做靜摩擦力。(2)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相反,但與運動方向可以相反(阻力)也可以相同(動力),還可以成任意角度。(3)判斷靜摩擦力大小的方法:靜摩擦力可以在0到最大靜摩擦力之間變化,其大小由外界條件決定,因此它是被動力。3.滾動摩擦: 是指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滾動時產(chǎn)生的摩擦。例如滾動軸承中的滾珠在軸承內(nèi)滾動時的摩擦。車輪在地面滾動時車輪與地面間的摩擦。 4.摩擦的利用與防止: (1)增大有益摩擦: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2)減小有害摩擦: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用滾動代替滑動;使接觸面分離:加潤滑油,氣墊導(dǎo)軌,磁懸浮。 【知識拓展】 1.滑動摩擦力產(chǎn)生條件:接觸面粗糙;接觸擠壓;在接觸面上相對運動。 2.運動方向和相對運動方向的區(qū)別,f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但與運動方向可以相反(阻力)也可以相同(動力),注意:滑動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3.“假設(shè)法”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和方向。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但有些情況相對運動趨勢很難判斷。我們可以用假設(shè)法判斷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假設(shè)接觸面光滑,物體若會相對滑動,則說明原來有靜摩擦力,且相對滑動的方向就是相對滑動趨勢的方向。 14.以下各種摩擦中,屬于滑動摩擦的是______ ;屬于靜摩擦的是______ ;屬于滾動摩擦的是______ 。(均填字母) A.旱冰運動員溜冰時,鞋與地面之間的摩擦 B.滑冰時,冰刀與冰面之間的摩擦 C.小孩從滑梯上滑下時與滑梯之間的摩擦D.撐竿跳運動員起跳后手與撐竿之間的摩擦 E.車輪在原地打滑時與地面之間的摩擦 F.推車前進時,鋼珠與軸承內(nèi)外圈之間的摩擦 G.擰開瓶蓋時,手指與瓶蓋之間的摩擦 15.學(xué)習(xí)摩擦力時,老師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將牙刷放在木板上,向左拉動牙刷,觀察到刷毛向右彎曲;保持牙刷不動,向右拉動木板,觀察到刷毛還是向右彎曲。 (1)刷毛彎曲,說明力能使物體發(fā)生______ ; (2)無論是向左拉牙刷還是向右拉木板,刷毛均會向右彎曲,若以木板為參照物,也可把牙刷看成向左運動,所以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______ 相反。 16.如圖所示,用水平力F把重力為G的正方體物塊緊壓在豎直墻壁上,正方體處于靜止?fàn)顟B(tài)。關(guān)于正方體受到墻壁的摩擦力f,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正方體受到的摩擦力f=F B. 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摩擦力f也隨之增大 C. 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摩擦力f一定不變 D. 減小水平力F的大小,摩擦力f一定不變 17.如圖所示,小明用一個沿斜面的力將大箱子推進車廂,請畫出箱子沿斜面向上運動時的受力示意圖。(點O為箱子的重心) 18.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小明用完全相同的木塊分別做了如圖所示的甲、乙、丙三個實驗。 (1)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______直線拉動木塊,根據(jù)______知識可知,此時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2)甲、乙兩個實驗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______有關(guān);______兩個實驗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 (3)小明認(rèn)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觸面的面積有關(guān),于是他在上述實驗的基礎(chǔ)上,將木塊沿豎直方向切成兩部分繼續(xù)進行實驗。這種做法______(選填“是”或“不是”)合理的。 (4)同學(xué)們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如圖丁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拉住木塊,水平向左拉動木板。木塊所受的摩擦力方向為水平向______(選填“左”或“右”)。 (5)在圖甲實驗中,若木塊所受拉力突然變大,木塊做加速運動時,其所受摩擦力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規(guī)律方法提優(yōu)練 19.如圖所示,為水平儀放置于某桌面上時的情形,則該桌面(????) A. 右面高,左面低 B. 左右相平,前高后低 C. 左面高,右面低 D. 左右相平,前低后高 20.關(guān)于彈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兩物體相互接觸,就一定會產(chǎn)生相互作用的彈力B. 兩物體不接觸,也可以產(chǎn)生相互作用的彈力C. 彈力是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D. 只有彈簧才能產(chǎn)生彈力 21.關(guān)于彈簧測力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根據(jù)在一定范圍內(nèi),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這一性質(zhì)制成的B. 彈簧測力計使用前要對指針進行調(diào)零C. 彈簧測力計只能豎直或水平方向拉動物體D. 彈簧測力計使用時要是彈簧的伸長方向和拉力方向在同一直線上 22.如圖是用手壓彈簧,選項圖中使彈簧形變的力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A. B. C. D. 23.如圖所示,A、B是兩個物塊的重力分別為3N、4N,彈簧的重力不計,整個裝置沿豎直方向處于靜止?fàn)顟B(tài),這時彈簧的彈力F=2N,則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壓力有可能是(????) A. 天花板所受的拉力為1N,地板受的壓力為6N B. 天花板所受的拉力為5N,地板受的壓力為6N C. 天花板所受的拉力為1N,地板受的壓力為2N D. 天花板所受的拉力為5N,地板受的壓力為6N 24.如圖所示,小明沿著豎直的桿勻速上爬,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______ (選填“向上”“豎直向上”“向下”或“豎直向下”)。 25.如圖所示,物體甲重40N,被50N的水平壓力F甲壓在豎直墻壁上保持靜止。物體乙重60N,在35N的水平拉力F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勻速向右運動,則物體甲受到的摩擦力f甲為______N,方向是______。物體乙受到的摩擦力f乙為______N.方向是______。 26.如圖所示,將一袋大米放在勻速向右運動的輸送帶上,開始時米袋與輸送帶間有一段距離的相對滑動,然后米袋隨輸送帶一起勻速運動。當(dāng)輸送帶突然制動時,米袋會繼續(xù)向前滑動一段距離后停下。請回答下列問題:(填字母) 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 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C.不受力 (1)米袋剛放上輸送帶的瞬間,米袋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況為____。? (2)當(dāng)米袋隨輸送帶一起勻速運動時,米袋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況為____。? (3)當(dāng)將輸送帶突然制動時,米袋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況為___。 27.某學(xué)習(xí)小組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的實驗時,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 A.與壓力的大小有關(guān); B.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 C.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guān)。 為了驗證以上猜想是否正確,該小組同學(xué)利用各面粗糙程度都相同的長方體木塊按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在水平面上進行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1)本實驗中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由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得出的,要______ 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木塊做______ 運動,這時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 (2)由序號1、2、3的實驗,可驗證猜想______ (填字母); (3)要驗證猜想B,應(yīng)選擇序號是______ 的三組實驗; (4)要驗證猜想C,小明在實驗時將甲圖中木塊沿豎直向下切去一半,如圖乙所示,測得摩擦力大小是圖甲中的一半,于是得出,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成正比。你認(rèn)為此結(jié)論是否正確?______ (是/否)為什么?______ ,請你幫小明改進一下方案:______ ; (5)實驗后交流過程中,小明發(fā)現(xiàn)小華將甲圖改為圖丙所示實驗裝置:將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另一端鉤住木塊,木塊下面是一長木板,實驗時拉著長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運動,這樣改的優(yōu)點______ (寫出一點即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力不能離開物體獨立存在,至少有兩個物體,故A正確;B、力是物體對物體的相互作用,故B正確;C、不接觸的物體間可能有力的作用,如兩個磁鐵不接觸也有力的作用,故C正確;D、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如放在墻角的籃球與豎直墻壁之間就沒有力的作用,故D錯誤。故選:D。分析:正確理解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要產(chǎn)生力至少有兩個物體,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另一個物體是受力物體,力分接觸力與非接觸力;力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考查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分接觸力與非接觸力,注意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答案】C? 【解析】【分析】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是力的相互作用性,類似的問題很多,如人走路、游泳、火箭的發(fā)射等等。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總是成對同時出現(xiàn)的。【解答】解:A、劃船時,用漿向后劃水,槳給水一個向后的力,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對槳也施加了一個向前的力,這個力就是船前進的動力,則使船前進的施力物體是水,故A錯誤;B、一人打太極時,人對空氣施加了力,既有施力物體,又有受力物體,故B錯誤;C、人用繩子拉車,車所受的拉力是繩子施加的,所以車受力的施力物體是繩子,故C正確;D、發(fā)生力的作用時,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是同時出現(xiàn)的,故D錯誤。故選C。 3.【答案】B? 【解析】解:分別在A、B、C處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可以感受到在A點用力容易把門推開,是因為力的作用點不同.故選:B.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本題考查了學(xué)生對力的三要素的掌握,屬于基礎(chǔ)知識的考查,比較簡單. 4.【答案】D? 【解析】【分析】理解彈力概念,可解答此題。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叫彈力,彈力作用在與形變物體接觸的物體上。【解答】由于彈簧形變產(chǎn)生的力是彈簧對手的彈力。故ABC錯誤,D正確。 5.【答案】D? 【解析】解:A、壓彎的跳竿,跳桿具有彈性,撤去外力能恢復(fù)原狀,是彈性形變,故A不符合題意;B、被拉長的彈簧(未超出彈性限度),撤去外力能恢復(fù)原狀,是彈性形變,故B不符合題意;C、拉彎的弓具有彈性,撤去外力能恢復(fù)原狀,是彈性形變,故C不符合題意;D、捏成團的橡皮泥不會恢復(fù)原來的形狀,故D符合題意。故選:D。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彈性,在彈性形變范圍內(nèi)外力消失后可以恢復(fù)原狀。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彈形變的了解和掌握,較為簡單,屬于基礎(chǔ)題。 6.【答案】C? 【解析】解:彈簧秤A的讀數(shù)為8N時,說明彈簧測力計A的彈簧受力為8N,由于彈簧測力計A處于靜止,受平衡力作用,則左側(cè)手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應(yīng)為8N;而彈簧測力計整體要處于平衡狀態(tài),即右邊彈簧測力計B對彈簧測力計A的拉力也是8N;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右邊彈簧測力計B拉力也應(yīng)為8N;即右邊彈簧測力計B的讀數(shù)是8N,故C正確。故選:C。彈簧測力計使用時總是在平衡狀態(tài)下使用的,即彈簧測力計在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下工作的,此時彈簧測力計受到一對平衡力的作用。此題根據(jù)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分析,要學(xué)會用二力平衡的知識來分析彈簧測力計。 7.【答案】不能? 調(diào)零? 大? 3.4N? 【解析】解:在使用彈簧測力計前,要注意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分度值,并檢查指針是否對準(zhǔn)0刻度線,若指針不指零,指針有些下垂,該彈簧測力計不能拿來直接測量物體的重力或拉力,需先調(diào)零,否則測量值將偏大。如圖乙所示,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2N,則這個拉力的大小等于3.6N?0.2N=3.4N。故答案為:不能;調(diào)零;大;3.4N。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1)首先看清彈簧測力計的量程,也就是彈簧測力計上的最大刻度即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能超出這個范圍。(2)認(rèn)清彈簧測力計上最小刻度值,即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以便用它測量時可以迅速讀出測量值。(3)測量前要把指針調(diào)到零點,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指針相平。(4)測量時,要使測力計內(nèi)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一致,不可用力猛拉彈簧或讓彈簧測力計長久受力,以免損壞。此題考查了彈簧測力計的使用規(guī)則和讀數(shù)方法,使用前觀察量程、分度值,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調(diào)整指針的位置直接影響到讀數(shù)的準(zhǔn)確性,絕對不能忽視。 8.【答案】(1);(2)4;(3)彈簧測力計。? 【解析】【分析】(1)根據(jù)表格信息,先描出鉤碼對彈簧的拉力為2?N時的彈簧伸長的長度的數(shù)據(jù)點,然后把圖象上的各數(shù)據(jù)點用直線段連起來;(2)由表格數(shù)據(jù)知,彈簧伸長的長度為1?cm時受到的拉力大小,據(jù)此求出該彈簧在彈性限度內(nèi)伸長的長度Δl?為8?cm時彈簧所受拉力;(3)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彈簧測力計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的。【解答】解:根據(jù)表格信息,描出鉤碼對彈簧的拉力為2?N時的彈簧伸長的長度的數(shù)據(jù)點,以及繪制出彈簧伸長的長度Δl?隨彈簧所受外力F?變化的圖線,如下:(2)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該彈簧在彈簧限度內(nèi)每伸長1?cm,所需要的拉力為0.5?N,則當(dāng)伸長的長度Δl?為8?cm,彈簧所受拉力F=8?cm×0.5?N/cm=4?N;(3)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利用這個道理做成的測力計,叫做彈簧測力計。【點評】本題考查了彈簧受到的拉力與伸長的長度的關(guān)系,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彈簧測力計就是根據(jù)這個原理制成的。 9.【答案】(1)形狀? 方向? 彈性? ? (2)10? 1? 10? 【解析】(1)用力壓彈簧和用力拉彈簧,施加的力的方向是不同的,壓彈簧,彈簧就縮短,拉彈簧,彈簧會伸長,說明力能使彈簧發(fā)生形變,且力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是由于力的方向不同造成的,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關(guān);撤去力之后,彈簧會恢復(fù)原狀,說明彈簧具有彈性;(2)在彈性限度內(nèi),A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0N,即單獨用A橡皮筋制成的測力計最大測量值是10N;由圖乙可知,在彈性限度內(nèi),如F=5N時,用橡皮筋B制成的測力計伸長5cm,每伸長1cm需要的拉力為5N5=1N;將兩根橡皮筋串聯(lián)起來代替彈簧測力計使用時,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它們受到的拉力是相同的,B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5N,A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0N,所以兩根橡皮筋串聯(lián)起來的彈簧測力計能夠測量力的最大值應(yīng)為10N。故答案為:(1)形狀;方向;彈性;(2)10;1;10。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即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點,力的三要素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彈性是指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發(fā)生形變,當(dāng)外力撤消后能恢復(fù)原來形狀的性質(zhì);(2)將本實驗中相同的兩根橡皮筋串聯(lián)起來代替彈簧測力計使用時,根據(j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求能夠測量力的最大值。本題考查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測力范圍、測量準(zhǔn)確程度,難度不大,要掌握。 10.【答案】左? 仍然? 豎直向下? 【解析】】解:(1)空置時,若重垂向右偏,說明橫板右邊的質(zhì)量太大,應(yīng)在木板左端粘橡皮泥作調(diào)整;(2)測量過程中,如果左盤物體的質(zhì)量大于右盤砝碼的質(zhì)量時,重錘線與水面仍然垂直,因為重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故仍然垂直水面。故答案為:(1)左;(2)仍然;豎直向下。(1)浮力天平的調(diào)節(jié)方法與托盤天平相同,遵循左偏右調(diào),右偏左調(diào)的原則;(2)重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本題主要考查天平的使用,天平平衡的常識,需要掌握重力的方向,牢記重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是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 11.【答案】200? 120? 【解析】解:由題意可得,月球車放到月球上,它受到的重力為:G′=16G=16×1200N=200N;根據(jù)G=mg可得月球車在地球上的質(zhì)量:m=Gg=1200N10N/kg=120kg;因質(zhì)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和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位置、溫度無關(guān),所以月球車在月球上的質(zhì)量仍然為120kg。故答案為:200;120。根據(jù)題意求出月球車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根據(jù)m=Gg求出月球車在地球上的質(zhì)量,因質(zhì)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和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位置、溫度無關(guān),只和物體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有關(guān),據(jù)此可知月球車在月球上的質(zhì)量。此題考查了重力計算公式的應(yīng)用和對質(zhì)量屬性的理解,是一道基礎(chǔ)題。 12.【答案】(1)彈簧測力計;(2)6.86;(3)A;(4)左。?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guān),考查了所需的實驗器材、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以及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圖象。 (1)根據(jù)表格所列數(shù)據(jù)可知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天平、彈簧測力計;? (2)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Gm=9.8N/kg,據(jù)此計算當(dāng)質(zhì)量為0.7kg時物體的重力;?(3)Gm=9.8N/kg為正比例函數(shù),再結(jié)合選項進行判斷.?(4)重力的方向在任何情況下都是豎直向下的,重垂線是利用重物靜止時線總是豎直下垂的原理制造的儀器?!窘獯稹?1)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需要測量物體的質(zhì)量和重力,故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天平和彈簧測力計;(2)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重力與質(zhì)量的比值Gm=9.8N/kg,當(dāng)物體的質(zhì)量為0.7kg時,它受到的重力為:G=m×9.8N/kg=0.7kg×9.8N/kg=6.86N;(3)Gm=9.8N/kg為正比例函數(shù),說明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zhì)量成正比,圖象過坐標(biāo)原點,故選A圖.(4)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線檢查墻壁是否豎直,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終是豎直向下的.由圖可知重垂線上端與墻緊靠,下端垂線的位置在墻的左側(cè),故墻向左傾斜.故答案為:(1)彈簧測力計;(2)6.86;(3)A;(4)左。 13.【答案】? 【解析】【分析】畫力的圖示與畫力的示意圖不同,在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的同時,還一定要附上標(biāo)度.此題考查了力的圖示的畫法,力的圖示比示意圖要求更加嚴(yán)格,在作圖時,注意線段的長度必須與標(biāo)度統(tǒng)一起來。【解答】選取標(biāo)度為3N,過物塊重心,沿豎直向下的方向畫一條有向線段,使線段長度為標(biāo)度的2倍,并標(biāo)明G=6N,如圖所示: 14.【答案】BCE? DG? AF? 【解析】解:A.旱冰運動員溜冰,旱冰鞋下面有小輪子,因此鞋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屬于滾動摩擦;B.滑冰時,冰刀與冰面之間發(fā)生相對滑動,因此它們之間的摩擦屬于滑動摩擦;C.小孩從滑梯上滑下時與滑梯之間發(fā)生相對滑動,因此它們之間的摩擦屬于滑動摩擦;D.撐竿跳運動員起跳后手與撐竿之間保持相對靜止,因此它們之間的摩擦屬于靜摩擦;E.車輪在原地打滑時與地面之間發(fā)生相對滑動,因此它們之間的摩擦屬于滑動摩擦;F.推車前進時,鋼珠與軸承內(nèi)外圈之間進行滾動,因此它們之間屬于滾動摩擦;G.擰開瓶蓋時,手指與瓶蓋之間相對靜止,因此它們之間的摩擦屬于靜摩擦。故答案為:BCE;DG;AF。(1)當(dāng)物體與接觸面之間僅存在相對運動的趨勢,而并未產(chǎn)生相對運動時產(chǎn)生的摩擦稱為靜摩擦;(2)當(dāng)物體與接觸面之間已產(chǎn)生相對運動,且物體與接觸面之間直接接觸,產(chǎn)生相對滑動,這種摩擦稱為滑動摩擦;(3)當(dāng)物體與接觸面之間并未直接接觸,中間隔有可滾動的物體,如滾珠、圓柱或滾針等,或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自由滾動,這種摩擦稱為滾動摩擦。本題考查了摩擦力的種類,關(guān)鍵是分析出物體發(fā)生的相對運動是何種運動方式——滑動、滾動、有運動趨勢(相對靜止)。 15.【答案】形變? 相對運動的方向? 【解析】解:(1)當(dāng)有力作用在刷毛上時,刷毛彎曲,刷毛的形狀發(fā)生改變,由此可知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2)當(dāng)向右拉木板時,若以木板為參照物,也可把牙刷看成向左運動,而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右的,所以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故答案為:(1)形變;(2)相對運動的方向。(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2)摩擦力的性質(zhì)是阻礙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是和物體運動方向相反,注意區(qū)分。 16.【答案】C? 【解析】解:A、物塊保持靜止?fàn)顟B(tài)(平衡狀態(tài)),合力為零;對物塊進行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上的推力F和墻壁對它向右的支持力N是一對平衡力,則F=N;豎直方向上的重力G和靜摩擦力f是一對平衡力,則f=G,摩擦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故A錯誤;BC、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即增大壓力F),物體仍靜止,所以摩擦力與重力仍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f=G,摩擦力大小不變;故B錯誤,C正確。D、減小水平力F的大小(即減小壓力F),物體可能靜止,也可能下滑;若物體下滑,則摩擦力f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