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作品?!对娊洝酚址Q為《詩》或《詩三百》,到漢代,儒家把它奉為經典,才稱《詩經》,共311篇?!对娊洝穬热葚S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鏡子。
內容上分為《風》《雅》《頌》 表現手法上分為“賦”“比”“興”
《風》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具有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宮廷樂歌,用來祈豐年、頌祖德?!洞笱拧返淖髡呤琴F族文人,但對現實政治有所不滿,除了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諷刺詩?!缎⊙拧分幸灿胁糠置窀?。
《頌》共有40篇。 對于《頌》的釋義,最早見于《詩·大序》:“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苯鷮W者也多以為《頌》是宗廟祭祀之樂。
“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1)“賦”直陳其事,即直接描述一件事情的經過;(2)“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包括比喻與象征。(3)“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即從一個事物聯(lián)想到另一個事物。有兩種方式:一是情觸于物而發(fā)為歌詠。二是借助某事某物起韻。
風、雅、頌、賦、比、興合稱為“詩經六義”。
《伐檀》是一首伐木者之歌。一群伐木者在河邊給奴隸主砍伐檀樹造車,他們一邊費力地勞動,一邊聯(lián)想到奴隸主既不種地也不打獵,卻占有大量的財富,過著不勞而獲的寄生生活,不由得非常氣憤,于是唱出這支歌,對剝削者進行了辛辣的嘲諷,發(fā)泄了強烈的不滿。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砍伐檀樹聲坎坎,棵棵放倒堆河邊,河水清清微波轉。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播種來不收割,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
不冬狩來不夜獵,為何見你庭院懸掛著貉子呢?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那些貴族大老爺,不會白吃飯的!
強烈的諷刺語氣:斥責奴隸主階級剝削和壓迫勞動群眾
坎坎伐輻兮,寘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
砍下檀樹做車輻,放在河邊堆一處。河水清清水波不興。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不播種來不收割,為何取稻三百捆呢?
直的波紋,表示水波不興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
不冬狩來不夜獵,為何見你庭院掛著獸肉呢?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那些貴族大老爺,不會白吃飯的!
坎坎伐輪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
砍下檀樹做車輪,棵棵放倒堆河邊。河水清清起波紋。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播種來不收割,為何三百捆禾要獨吞呢?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
不冬狩來不夜獵,為何見你庭院掛著鵪鶉呢?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那些貴族大老爺,可不白吃飯!
廛,通“纏”,束??h,通“懸”,掛著。億,通“繶”。
彼君子兮 古義:地位高的人。 今義:人格高尚的人。不素餐兮 古義:白吃飯。 今義:素的飯食。
1、全詩三章,各節(jié)之間句數相同,句式一致,相同位置的句子中絕大多數的詞語也相同,只更換了幾個關鍵詞語。把這些詞語找出來,并思考:這樣更換有什么作用?2、“河水清且漣猗”“ 河水清且直猗”“ 河水清且淪猗”這幾句有什么作用?3、“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這個句子有什么特點?有什么表達效果?
1、“伐檀”“伐輻”“伐輪”;“三百廛”“三百億”“三百囷”;“縣貆”“縣特”“縣鶉”。
“伐檀”“伐輻”“伐輪”的更換反映了伐木者勞動的繁重與艱辛。從這些詞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伐完檀還要伐輻,伐完輻還要伐輪;他們總有干不完的活,流不完的汗,吃不完的苦,受不完的罪,這樣日夜操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頭來還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這樣的日子,這樣的生活,怎能不叫人度日如年?
“三百廛”“三百億”“三百囷”的更換,有力地突出了統(tǒng)治者無償占有勞動成果的數量之大。他們占有了三百廛,還不滿足,又占有了三百億;占有了三百億,仍不滿足,又占有了三百囷。這樣就淋漓盡致地揭露了統(tǒng)治者的貪婪的本性。
“縣貆”“縣特”“縣鶉”的更換形象地突出了統(tǒng)治者占有勞動者勞動成果的品種之多,簡直無所不包。
各節(jié)之間在句數上、句式上、字數上以及大部分詞語的運用上都基本相同,只是更換幾個關鍵詞的手法,就叫作重章疊句、反復詠唱,這種手法是《詩經》結構上最突出的特點之一。通過在反復中更換關鍵詞語,擴展了詩歌的內容,加大了詩歌的容量,從而使詩歌的主題更加鮮明、更加突出。
2.都是寫河水的清漣,這樣美好的自然景色,引起奴隸們的思索和內心的不平,他們不禁聯(lián)想到自己成年累月,辛勞不已,河水清清而世道不清,觸景生情,對剝削者的憤怒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來了,托此物以引發(fā)他物,即托物起興,這種手法叫“興”。
3、運用了反問與反語,來對剝削者進行了質問和嘲諷。
反問 :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反語: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總結 《伐檀》諷刺了奴隸主統(tǒng)治階級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丑惡本質,表達了勞動人民內心的怨恨。 被剝削階級意識的覺醒,奴隸已經向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吸血鬼大膽地提出了正義的指問!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上冊一 伐檀優(yōu)質課件ppt,共1頁。
這是一份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上冊第三單元一 伐檀完整版授課課件ppt,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課前熱身,《詩經》二內容分類,《詩經》三藝術手法,文學價值,后世影響,背景資料,誦讀詩歌,詞句釋義,字詞歸納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上冊一 伐檀教學演示課件ppt,共3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文學常識,朗讀欣賞,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