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朗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掌握本課生字詞;了解作者相關(guān)文化常識。2.整體感知課文,理清作者的觀點,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思路。(重點)3.探尋作者的思想境界,領(lǐng)會文章的內(nèi)涵。(重點)4.品讀文章,感受哲理散文的語言藝術(shù)。(難點)
上一課時我們了解到生命具有永久性的特點,同時也深刻認識到生命的個體性特征。是的,生命如此短暫,正如《永久的生命》中的感嘆,“我們都非??蓱z”。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也許我們該做點什么,換句話說,也許我們應(yīng)該先弄清楚:我們?yōu)槭裁椿钪?今天,讓我們聆聽英國哲學(xué)家羅素的解讀。
羅素(1872—1970),英國哲學(xué)家、數(shù)學(xué)家、作家,也是20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xué)者和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之一。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以表彰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xù)不斷地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被認為是“20世紀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xué)家”之一,還被無數(shù)人視為是“未來時代的先知”;他還是著名的數(shù)學(xué)家、邏輯學(xué)家、社會活動家,又被公認為是“富有鼓動天才的辯論家”。以95歲高齡完成《羅素自傳》的寫作。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學(xué)史》《哲學(xué)原理》《物的分析》等。
三、初讀感知,誦讀“生命”
2. 思考本文作者的觀點。羅素為什么而活著?
(我)活著的理由。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
3. 作者怎樣論述自己的觀點?
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首先提出問題;然后分析問題,具體闡述“我”活著的三個理由;最后總結(jié)全文。
1. 羅素渴望愛情的原因?
追求愛情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愛情可以帶來狂喜;二是愛情可以解除孤寂;三是愛情的結(jié)合可以使人看到圣賢和詩人們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縮影。在這里,作者把愛情描寫得極其美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題目鏈接:羅素一生有過幾段愛情,他曾這樣說過:“在我所愛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們,我的心地將偏狹得多。”愛情讓他的胸懷變得更寬廣、更博大。
2. 羅素尋求哪些領(lǐng)域的知識?
追求知識有三個方面:一是了解人的心靈;二是了解星辰為什么發(fā)光;三是理解畢達哥拉斯的思想威力。這三方面實際上包含了人類知識的幾個重要方面:人、自然科學(xué)、社會科學(xué)。
題目鏈接:從這三方面可以看出他的博學(xué),他的知識面非常廣,羅素一生著書71種,論文幾千篇,集中在哲學(xué)、數(shù)學(xué)、政治、歷史、宗教、社會學(xué)等各個方面,78歲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以95歲高齡完成《羅素自傳》的寫作,知識的力量在他的身上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
3.羅素同情的人類苦難,具體指哪些?
“苦難”指“饑餓的兒童,被壓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兒女視為負擔的無助的老人,以及充滿孤寂、貧窮和痛苦的整個世界”。他能看到這些不幸并希望減輕這些不幸,這一切都源于他對人類苦難的同情和對人類的關(guān)愛,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悲憫。
題目鏈接:羅素從小失去雙親,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關(guān)愛人類:反對戰(zhàn)爭,反抗獨裁專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輕時他因反戰(zhàn)而入獄,在晚年,他仍致力于禁核運動,為此奔走呼號,創(chuàng)立和平基金會。89歲高齡的羅素因參與核裁軍的游行被拘禁7天。1967年他和薩特還成立了民間法庭——“羅素法庭”,揭露美國的戰(zhàn)爭罪行。就在他逝世的當天,他還為以阿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zāi)難而憂心忡忡。
理散文語言優(yōu)美雋永,讓我們一起品讀課文,欣賞作者的語言藝術(shù)。
(1)這三種感情就像颶風(fēng)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鑒賞 :“像颶風(fēng)一樣”說明感情無比強烈,“深深的苦?!敝傅氖侨松目嚯y,“瀕臨絕望的邊緣”指的是作者渴望減輕這些苦難但是無能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這個句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說明了這三種感情對作者人生強有力的影響。而“苦?!薄敖^望”則表明這三種感情給他帶來快樂的同
時也帶來不安和痛苦。面對追求過程中遇到的挫折,他只能為自己的渺小感到無奈和絕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得文章的語言含蓄生動,充滿激情,富于浪漫色彩。
(2)其次是因為愛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顆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測的深淵。“深淵”“指什么?
“深淵”指冰冷死寂、深不可測、沒有愛情的世界。這個句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形象而充滿詩意的語言,描述了人于孤寂中的情感體驗。“冰冷死寂”“深不可測”揭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越是反襯出愛情的可貴美好,從而表達了作者對愛情的熱切追求。
(3)我尋求愛情,最后是因為在愛情的結(jié)合中,我看到圣賢和詩人們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縮影。這就是我所尋求的,雖然它對人生似乎過于美好,然而最終我還是得到了它?!跋删场敝甘裁?
“仙境”是非常美好的地方,在那里沒有苦難,人們都幸福地生活著,在這里作者告訴我們愛情給人類生活帶來美好的體驗。
文中作者活著的理由有三個,三種追求中的哪一個更讓他執(zhí)著、痛苦呢?從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羅素?
愛情和知識,盡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總把我?guī)Щ貕m世。 渴望愛情、追求知識是理想,而同情苦難則是現(xiàn)實。渴望愛情、追求知識是為了自己,同情苦難則是為了他人。對人類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作者追求愛情和知識的真正動力。作者追求愛情和知識,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個輝煌的夢:關(guān)愛人類,救人類于水火之中。
從這里也能體現(xiàn)出一個思想家渴望拯救人類于苦難的良知。作者想減輕人類的不幸,但是又無能為力,無可奈何,所以這樣的人生帶給作者不安和痛苦,因而他說激情將他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但是,即使痛苦,他也沒有放棄追求。 羅素是一個具有社會關(guān)懷的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他充滿正義、良知、睿智、溫情。本文在平淡質(zhì)樸的敘述中,充分顯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懷和崇高的人格。
人生之于歲月,只是一瞬;人生之于宇宙,何其短暫。古往今來,無數(shù)人追問自己:我為什么而活著?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成為匆匆過客;有人搜古尋今,苦思冥想,終其一生也未能參透玄機。但也有許多仁人志士為拯救民眾于苦難而不懈努力奮斗,活出自己的人生價值,如下面列舉的這幾位仁人志士。
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阿諾德:同情,使軟弱的人覺得這個世界溫柔,使堅強的人覺得這個世界高尚?!〗Y(jié):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修養(yǎng)、不同境遇的人有不同的生存觀、不同的人生追求,故而有了不同的結(jié)果。
學(xué)習(xí)了這篇課文,我相信,我們的身心深深地受到了震撼。那么讓我們也來叩問一下自己的心靈:我們又應(yīng)該為什么而活著呢?
每個人的人生追求都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人生各個階段的追求也會有所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擔負著責任,我們有責任好好活著,為自己,也為他人。
這兩篇文章選擇材料、寫作角度不同,但都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揭示出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用生動的形象或自己的一生,展現(xiàn)了對生命的探索,詮釋了豁達奉獻的人生追求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第一部分:提出自己人生的三大追求
第二部分:對人生三大追求進行具體闡述
第三部分:總結(jié)全文——“這就是我的一生,我覺得我活著值得”
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yīng)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奧斯特洛夫斯基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 ——冰心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6* 散文二篇我為什么而活著教學(xué)演示ppt課件,共1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本課學(xué)習(xí)目標,一課前預(yù)習(xí)要求,我為什么而活著,同情苦難,渴望愛情,追求知識,帶來狂喜,解除孤寂,看到天堂,人的心靈方面的知識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八年級上冊我為什么而活著課文內(nèi)容課件ppt,共1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課文導(dǎo)入,作者簡介,學(xué)習(xí)目標,字詞積累,課文講解,朗讀課文注意,細讀課文品析語言,合作交流把握主旨,拓展延伸,總結(jié)課文拓展延伸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