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口恒大中學2023-2024學年上9月化學模擬考試
高二化學
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75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銅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A)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
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Fe-56 Ag-108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升高溫度能使化學反應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降低了反應活化能
B.有氣體參加的化學反應,增大壓強一定可以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C.增大反應物濃度,可提高單位體積內(nèi)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從而使有效碰撞次數(shù)增大
D.催化劑的加入能提高單位體積內(nèi)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從而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2.隨著聚酯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氯氣的需求量和氯化氫的產(chǎn)出量也隨之迅速增長??茖W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了直接氧化制備的反應:。如圖為某剛性容器中,進料濃度比分別等于1:1、4:1、7:1時,的平衡轉化率隨溫度變化的關系:
下列關于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相同條件下,升高溫度可以提高的產(chǎn)率
B.曲線II表示進料濃度比
C.進料濃度比越大,平衡常數(shù)越小
D.若和的初始濃度均為,則
3.一定量的CO2與足量的碳在體積可變的恒壓密閉容器中反應:C(s)+CO2(g)2CO(g)。平衡時,體系中氣體體積分數(shù)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氣體分壓(p分)=氣體總壓(p總)×體積分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550℃時,若充入稀有氣體,v正、v逆均減小,平衡不移動
B.T℃時,反應達平衡后CO2的轉化率為50%
C.T℃時,若充入等體積的CO2和CO,平衡不移動
D.925℃時,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表示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p=24.0p總
4.已知:N2(g)+3H2(g) 2NH3(g) △H=?92.4 kJ?mol?1。在一個密閉容器內(nèi),加入反應物為N2和H2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1mol和3mol,在不同壓強和溫度下,反應達到平衡時,體系中NH3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如表: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逆反應速率增大,正反應速率減小
B.反應達到平衡時,放出的熱量均等于92.4 kJ
C.在不同溫度和壓強下,反應達到平衡時,NH3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可以相等
D.在400℃,50MPa條件下,在反應開始到平衡的時間為20min,則氨氣反應速率為0.075mol·L?1·min?1
5.下列關于燃燒熱的說法正確的是
A.燃燒反應放出的熱量就是該反應的燃燒熱
B.1mol可燃物發(fā)生氧化反應所放出的熱量就是燃燒熱
C.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就是燃燒熱
D.101KPa時,1mol純物質(zhì)完全燃燒生成指定產(chǎn)物(C元素變?yōu)镃O2氣體、H元素變?yōu)橐簯B(tài)H2O等)時所放出的熱量就是燃燒熱
6.將4mol A和2mol B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如下反應:,若經(jīng)2s后測得C的濃度為0.6mol/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物質(zhì)B表示2s內(nèi)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6
B.2s時物質(zhì)B的濃度為0.7mol/L
C.2s內(nèi)物質(zhì)A的轉化率為70%
D.用物質(zhì)A表示2s內(nèi)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7
7.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Zn(s)+CuSO4(aq)=ZnSO4(aq)+Cu(s)△H=-216kJ?mol-1,則反應總能量>生成物總能量
B.常溫下反應2Na2SO3(s)+O2(g)=2Na2SO4(s)能自發(fā)進行,則△H<0
C.CaCO3(s)=CaO(s)+CO2(g)△H>0,△S>0,則不論在何種條件下都不可能自發(fā)
D.已知C(s)+O2(g)=CO2(g)△H1;C(s)+O2(g)=CO(g)△H2;則△H1<△H2
8.在體積均為1.0L的恒容密閉容器甲、乙中,起始投料量如表,在不同溫度下發(fā)生反應:CO2(g)+C(s)2CO(g)。CO的平衡濃度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容器
n(CO2)/mol
n(C)/mol
n(CO)/mol
甲
0.1
0.3
0
乙
0
0
0.4
A.曲線Ⅰ對應的是甲容器
B.a(chǎn)、b兩點所處狀態(tài)的壓強大小關系:9pa>14pb
C.c點:CO的體積分數(shù)>
D.900K時,若起始向容器乙中加入CO、CO2、C各1mol,則v(正)>v(逆)
9.充分燃燒一定量丙烷氣體放出的熱量為xQ,完全吸收它生成的CO2恰好轉化成酸式鹽需6 mol·L-1的NaOH溶液100 mL,則丙烷的燃燒熱為
A.-16xQ B.-5xQ C.-4xQ D.-2xQ
10.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A.加入催化劑能使合成氨的反應速率加快
B.紅棕色的NO2加熱后顏色變深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應,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劑
D.H2、I2、HI平衡時的混合氣體加壓后顏色變深
二、不定項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兩項符合題目要求。若正確答案只包括一個選項,多選時,該小題得0分;若正確答案包括兩個選項,只選一個且正確的得2分,選兩個且都正確的得4分,但只要選錯一個,該小題得0分。
11.某溫度下,在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氣體A和氣體B發(fā)生反應生成氣體C,反應過程中各組分的物質(zhì)的量隨反應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1時刻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B.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300
C.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A+3B2C
D.0~10min內(nèi)平均速率v(B)=0.09mol·L-1·min-1
12.溫度為T時,向2.00 L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00 molCH4, 發(fā)生反應:2CH4(g)C2H2(g)+3H2(g),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達到平衡。反應過程中測定的部分數(shù)據(jù)見下表:
t/s
0
5
15
25
35
n(CH4)/mol
1.00
0.84
0.81
0.80
0.80
改變溫度,測得不同溫度下達平衡時C2H2的物質(zhì)的量的變化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溫度T時,前5sH2平均速率為0.024mol/(L·s)
B.溫度T時,b點v(逆)>v(正)
C.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隨溫度升高逐漸減小
D.溫度T時,若向2.00 L恒容密閉充入2.00 molC2H2和6.00 molH2,達到平衡時,C2H2轉化率大于80%
13.已知可逆反應(A、B、C均為氣體)在內(nèi)的平均反應速率為,,。則x為(????)
A. B. C. D.
14.如圖分別代表溴甲烷和三級溴丁烷發(fā)生水解的反應歷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Ⅰ:CH3Br+ NaOH→CH3OH+NaBr
Ⅱ:(CH3)3CBr+NaOH→(CH3)3COH+NaBr
A.反應I的△H>0
B.反應Ⅱ有兩個過渡態(tài)
C.增加氫氧化鈉的濃度可使反應Ⅰ和Ⅱ速率都增大
D.反應過程中反應Ⅰ和Ⅱ都有C?Br的斷裂和C?O鍵的形成
15.在容積為2L的剛性密閉容器中加入和,發(fā)生反應:。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溫度對反應的影響如圖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
B.A點時,的轉化率為
C.T2時,反應達到平衡時消耗的平均反應速率
D.T2時,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為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0分。
16.(10分)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課外興趣小組用實驗方法進行探究。
(1)取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等體積的 H2O2溶液分別進行 H2O2的分解實驗,實驗報告如下表所示(現(xiàn)象和結論略)。
序號
溫度/℃
催化劑
現(xiàn)象
結論
1
40
FeCl3溶液
2
20
FeCl3溶液
3
20
MnO2
4
20
無
①實驗 1、2 研究的是 對 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
②實驗 2、3 的目的是 。
(2)查文獻可知:Cu2+對 H2O2分解也有催化作用,為比較 Fe3+、Cu2+對 H2O2 分解的催化效果,該小組的同學分別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回答相關問題:
①定性分析:如圖甲可通過觀察 ,先定性比較得出結論。有同學提出??將 CuSO4溶液改為 CuCl2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 。
②定量分析:如圖乙所示,實驗時以收集到 40 mL 氣體為準,忽略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的因素,實驗中需要測量的數(shù)據(jù)是 。
17.(14分)隨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八種短周期元素(用英文小寫字母 表示)原子半徑的相對大小、最高正價或最低負價的變化如下圖所示。
根據(jù)判斷出的元素回答問題:
(1)g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 ;
(2)比較d、f 簡單離子的半徑大小(用化學式表示,下同) ,比較 g、h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酸性 ;
(3)d 的氫化物沸點高于 y 的氫化物沸點的原因 ;
(4)寫出 f 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與 h 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 的水化物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5)由元素 f、h 形成的物質(zhì)X與由元素 x、z 形成的化合物 Y 可發(fā)生以下 反應:
①寫出 M 的電子式 ;
②寫出 X 溶液與 Y 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18.(12分)合成氨是人類科學技術上的一項重大突破,工業(yè)合成氨的簡式流程圖如下
(1)天然氣中的H2S雜質(zhì)常用氨水吸收,寫出足量的H2S與氨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步驟II中制氫氣的原理如下:
①CH4(g)+H2O(g)CO(g)+3H2(g)??ΔH=+206.4kJ·mol-1
②CO(g)+H2O(g)CO2(g)+H2(g)???ΔH=-41.2kJ·mol-1
對于反應①,一定可以提高平衡體系中H2的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應速率的措施是 。
a.升高溫度????b.增大水蒸氣濃度?????c.加入催化劑??????d.降低壓強
利用反應②,將CO進一步轉化,可提高H2的產(chǎn)量。若1molCO和H2的混合氣體(CO的體積分數(shù)為20%)與H2O反應,得到1.18molCO、CO2和H2的混合氣體,則CO的轉化率為 。
(3)下圖表示500℃、60.0MPa條件下,原料氣投料比與平衡時NH3體積分數(shù)的關系。根據(jù)圖中a點數(shù)據(jù)計算H2的平衡體積分數(shù) 。
(4)依據(jù)溫度對合成氨反應的影響,在下圖坐標系中,畫出一定條件下的密閉容器內(nèi),從通入原料氣開始,隨溫度不斷升高,NH3物質(zhì)的量變化的曲線示意圖 。
(5)上述流程圖中,使合成氨放出的能量得到充分利用的主要步驟是 (填序號)。簡述本流程中提高合成氨原料總轉化率的方法 。
19.(14分)研究NO2、SO2、CO等大氣污染氣體的處理具有重要意義。
Ⅰ.利用反應:6NO2+8NH37N2+12H2O處理
Ⅱ.一定條件下NO2與SO2可發(fā)生反應:NO2(g)+SO2(g)SO3(g)+NO(g)-Q??(Q>0)
Ⅲ.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應方程式為:CO(g)+2H2(g)CH3OH(g)
(1)硫離子的電子結構示意圖為 ,氨氣分子的電子式為 ,氨氣分子屬于 分子(填“極性”或者“非極性”)。
(2)C、O、S這三種元素中屬于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屬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能證明其遞變規(guī)律的事實是 。
a.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b.氣態(tài)氫化物的沸點
c.單質(zhì)與氫氣反應的難易程度???????????d.其兩兩組合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
(3)對于Ⅰ中的反應,120℃時,該反應在一容積為2L的容器內(nèi)反應,20min時達到平衡,10min時電子轉移了1.2mol,則0~10min時,平均速率v(NO2)= 。
(4)對于Ⅱ中的反應,將NO2與SO2以體積比1:2置于密閉容器中反應,下列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
a.體系壓強保持不變???????????????b.NO2濃度保持不變
c.NO2和SO3的體積比保持不變?????d.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保持不變
參考答案:
1.D
【分析】
【詳解】A.升高溫度能使化學反應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大了反應物分子的能量,更多的分子變?yōu)榛罨肿?,而反應活化能不變,A錯誤;
B.有氣體參加的化學反應,若是容器的容積不變,向其中加入與體系無關的物質(zhì),使體系壓強增大,但各物質(zhì)的濃度不變,化學反應速率不變,B錯誤;
C.增大反應物濃度,可提高單位體積內(nèi)分子總數(shù),活化分子數(shù)目增大,從而使有效碰撞次數(shù)增大,但是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不變,C錯誤;
D.催化劑的加入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提高單位體積內(nèi)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從而增大化學反應速率,D正確;
故選D。
2.D
【詳解】A.據(jù)圖示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升高溫度,的轉化率降低,即平衡逆向移動,的產(chǎn)率降低,A錯誤;
B.越大,的轉化率越低,則時對應曲線,B錯誤;
C.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C錯誤;
D.若和的初始濃度均為,即進料濃度比,溫度為時的轉化率為84%,應用三段式計算:
初始濃度/)?????????????????0??????????0
變化濃度/??????????????
平衡濃度/??????????????
,D正確;
故選D。
3.C
【詳解】A. 550℃時,在體積可變的恒壓密閉容器中充入稀有氣體,等效于擴容減壓,v正、v逆均減小,平衡右移,A錯誤;
B. T℃時,CO2和CO體積分數(shù)為50%,1-x=2x,x=反應達平衡后 ,B錯誤;
C. T℃時,充入等體積的CO2和CO,CO2和CO體積分數(shù)仍為50%,不影響原來平衡狀態(tài),平衡不移動,C正確;
D. 925℃時,CO的體積分數(shù)為96%,則CO2的體積分數(shù)都為4%,所以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表示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D錯誤;
答案選C。
4.C
【詳解】A.升高溫度,逆反應速率增大,正反應速率增大,升溫向吸熱反應進行即逆向移動,故A錯誤;
B.該反應都是可逆反應,N2和H2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1mol和3mol在容器中反應,當反應達到平衡時,放出的熱量均小于92.4kJ,故B錯誤;
C.在不同溫度和壓強下,根據(jù)圖中信息,反應達到平衡時,450℃、50MPa 的NH3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與400℃,壓強在30MPa~40Mpa的NH3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可能相等,故C正確;
D.在400℃,50MPa條件下,在反應開始到平衡的時間為20min,,根據(jù)題意得到,a=0.75,但由于容器的體積不知,因此無法計算出氨氣反應速率,故D錯誤。
綜上所述,答案為C。
5.D
【詳解】A.可燃物燃燒可以是完全燃燒也可以是不完全燃燒,而燃燒熱必須是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選項A錯誤;
B.燃燒熱是1mol可燃物燃燒生成穩(wěn)定氧化物放出的熱量,一般H→H2O(l),C→CO2(g),S→SO2(g),選項B錯誤;
C.燃燒熱是1mol可燃物燃燒生成穩(wěn)定氧化物放出的熱量,選項C錯誤;
D.時,純物質(zhì)完全燃燒生成指定產(chǎn)物(C元素變?yōu)镃O2氣體、H元素變?yōu)橐簯B(tài)H2O等)時所放出的熱量就是該物質(zhì)的燃燒熱,選項D正確。
答案選D。
6.B
【詳解】
A.所以用物質(zhì)B表示2s內(nèi)的平均反應速率為,選項A錯誤;
B.2s時物質(zhì)B的濃度為0.7mol/L,選項B正確;
C.2s內(nèi)物質(zhì)A的轉化率為,選項C錯誤;
D.用物質(zhì)A表示2s內(nèi)的平均反應速率為,選項D錯誤。
答案選B。
7.C
【詳解】A.反應Zn(s)+CuSO4(aq)=ZnSO4(aq)+Cu(s)△H=-216kJ?mol-1、是放熱反應,則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故A正確;
B.反應2Na2SO3(s)+O2(g)=2Na2SO4(s)的熵變△S<0,常溫下反應2Na2SO3(s)+O2(g)=2Na2SO4(s)能自發(fā)進行,則△H-T△S<0,即△H<T△S<0,故B正確;
C.CaCO3(s)=CaO(s)+CO2(g) △H>0,△S>0,則該反應在高溫下能自發(fā)進行,故C錯誤;
D.C(s)+O2(g)=CO2(g)△H1,C(s)+O2(g)=CO(g)△H2,則|△H1|>|△H1|,但燃燒反應的焓變?yōu)樨?,所以△H1<△H2,故D正確;
故選C。
8.C
【詳解】A.固體物質(zhì)不應平衡移動,乙投入0.4mol一氧化碳相當于投入0.2mol二氧化碳,所以乙相當于兩個甲容器加壓,無論平衡如何移動,乙中一氧化碳濃度一定大于甲,故圖中曲線Ⅰ對應的是乙容器,A錯誤;
B.甲容器b處
乙容器a處
若a、b兩點所處溫度相同,壓強比等于物質(zhì)的量之比,pa:pb=(0.12+0.16):(0.02+0.16)=14:9,即9pa=14pb,由于b點溫度更高,故a、b兩點所處狀態(tài)的壓強大小關系:9paC;同一主族從上到下,非金屬性減弱,故O>S;
a.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與非金屬性一致,但氧元素無最高正價,a不合題意;
b.氣態(tài)氫化物的沸點是物理性質(zhì),與非金屬無關,b不合題意;
c.單質(zhì)與氫氣反應的難易程度,與非金屬一致,c符合題意;
d.其兩兩組合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顯正價的說明非金屬性較弱,顯負價的說明非金屬較強,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O>C;cd;
(3)根據(jù)Ⅰ中的反應6NO2+8NH37N2+12H2O分析可知,每轉移24mol電子,消耗6molNO2,故120℃時,該反應在一容積為2L的容器內(nèi)反應,20min時達到平衡,10min時電子轉移了1.2mol,即消耗了0.3molNO2,故則0~10min時,平均速率(NO2)== 0.015mol/(L·min),故答案為:0.015mol/(L·min);
(4) a.分析反應可知,反應前后氣體的體積保持不變,故體系壓強保持不變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a不合題意;???????????????
b.各組分的濃度、百分含量保持不變,說明達到化學平衡,故NO2濃度保持不變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b符合題意;
c.假設一開始加入的NO2為xmol,反應轉化了ymol,則NO2和SO3的體積比保持不變可推知:x-y=y,故y為特定值,即達到化學平衡,c符合題意;
d.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在數(shù)值上等于氣體的平均摩爾質(zhì)量等于氣體的總質(zhì)量除以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氣體的總質(zhì)量和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均保持不變,故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保持不變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化學平衡,d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bc。
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開學化學試題,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下列化學用語表達正確的是,下列各組物質(zhì),一定是同系物的是,下列分類或歸類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qū)周口恒大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題含答案,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下列物質(zhì)中屬于弱電解質(zhì)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qū)周口恒大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題含答案,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下列事實與膠體性質(zhì)無關的是,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