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講 Fe(OH)2、Fe(OH)3、鐵鹽
必備知識
一、Fe(OH)2 、Fe(OH)3
化學(xué)式
Fe(OH)2
Fe(OH)3
色態(tài)
白色固體
紅褐色固體
與鹽酸反應(yīng)
Fe(OH)2+2H+===Fe2++2H2O
Fe(OH)3+3H+===Fe3++3H2O
受熱分解
2Fe(OH)3Fe2O3+3H2O
制法
可溶性亞鐵鹽與堿溶液反應(yīng)
Fe2++2OH-===Fe(OH)2↓
可溶性鐵鹽與堿溶液反應(yīng)
Fe3++3OH-===Fe(OH)3↓
二者的關(guān)系
在空氣中,F(xiàn)e(OH)2能夠非常迅速地被氧氣氧化成Fe(OH)3,現(xiàn)象是白色絮狀沉淀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化學(xué)方程式為4Fe(OH)2+O2+2H2O===4Fe(OH)3
二、亞鐵鹽和鐵鹽
1. Fe2+鹽Fe2+
鹽
溶
液
配制
保存
NaOH溶液
還原性
氧化性
顏色
配制亞鐵溶液時常加少量相應(yīng)的酸抑制Fe2+的水解,
加少量鐵屑防止Fe2+被氧化。
Fe2++2OH-===Fe(OH)2↓(白色沉淀)
5Fe2+ + MnO4- + 8H+ == 5Fe3+ + Mn2+ 4H2O
3Fe2++4H++NO===3Fe3++NO↑+2H2O
2Fe2++H2O2+2H+===2Fe3++2H2O
Zn+Fe2+===Fe+Zn2+
淺綠色
1. Fe3+鹽Fe3+
鹽
溶
液
配制
NaOH溶液
氧化性
顏色
配制Fe3+的溶液時常加少量相應(yīng)的酸抑制Fe3+的水解
Fe3++3OH-==Fe(OH)3↓(紅褐色沉淀)
2Fe3+ + SO+ H2O == 2Fe2+ + + 2 H+
腐蝕印刷電路版:2Fe3++Cu ===2Fe2++Cu2+
2Fe3++S2-===2Fe2++S↓
棕黃色
S2-、I-、SO、Cu
水解
Fe3+的水解:Fe3++3H2O ? Fe(OH)3(膠體)+3H+
氫氧化鐵膠體制備:FeCl3+3H2O Fe(OH)3(膠體)+3HCl
雙水解:Fe3+ + 3HCO3- == Fe(OH)3↓ + 3CO2↑
工業(yè)上常用調(diào)節(jié)pH方法除去溶液中的Fe3+離子
3.Fe2+、Fe3+的檢驗
樣
品
溶
液
K3[Fe(CN)6]溶液
顏色
氯水或
雙氧水
KSCN溶液
淺綠色:可能為Fe2+
無現(xiàn)象
溶液變紅色,證明含有Fe2+
NaOH溶液
白色沉淀,迅速變成灰綠色,最終變?yōu)榧t褐色,證明有Fe2+
生成Fe3[Fe(CN)6]2藍(lán)色沉淀,證明有Fe2+
(1)Fe2+的檢驗
(2)Fe3+的檢驗
樣
品
溶
液
苯酚溶液
顏色
KSCN溶液
棕黃色:可能為Fe3+
溶液變紅色,證明含有Fe3+
NaOH溶液
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證明有Fe3+存在
溶液呈紫色,證明有Fe3+
(3)含F(xiàn)e2+、Fe3+的混合溶液中Fe3+、Fe2+的檢驗
酸性
KMnO4溶液
K3[Fe(CN)6]溶液
混合溶
液
溴水
淀粉KI試紙
試紙變藍(lán)色,說明含有Fe3+
溶液變紅色,證明含有Fe3+
酸性KMnO4溶液紫紅色褪去,說明含有Fe2+
溴水褪色,說明含有Fe2+
KSCN溶液
生成Fe3[Fe(CN)6]2藍(lán)色沉淀,說明含有Fe2+
4.有關(guān)Fe2+、Fe3+的除雜
溶
液
除
雜
FeCl3溶液中含有少量FeCl2
氯水
或H2O2
FeCl3溶液,2Fe2++Cl2===2Fe3++2Cl-
FeCl2溶液中含有少量FeCl3
FeCl2溶液中含有少量CuCl2
過量鐵粉
過濾
過量鐵粉
過濾
FeCl2溶液,2Fe3++Fe===3Fe2+
FeCl2溶液,Cu2++Fe==Cu+Fe2+
混合溶
液
除
雜
Mg2+溶液
中含有Fe3+
氧化劑
如H2O2
加入Mg、MgO、MgCO3、Mg(OH)2中之一,調(diào)pH
Fe(OH)3↓
過濾
Mg2+溶液
Cu2+溶液
中含有Fe3+
加入CuO、CuCO3、Cu2(OH)2CO3中之一,調(diào)pH
Fe(OH)3↓
過濾
Cu2+溶液
Mg2+溶液
中含有Fe2+
Cu2+溶液
中含有Fe2+
氧化劑
如H2O2
加入Mg、MgO、MgCO3、Mg(OH)2中之一,調(diào)pH
加入CuO、CuCO3、Cu2(OH)2CO3中之一,調(diào)pH
Fe(OH)3↓
Fe(OH)3↓
過濾
過濾
Mg2+溶液
Cu2+溶液
5.混合溶液中Fe3+、Fe2+的除去
易混易錯點
一、與Fe2+的還原性和Fe3+的氧化性有關(guān)的易混易錯點
1.FeO、Fe3O4、Fe(OH)2與足量HNO3反應(yīng)時,均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Fe2+被HNO3氧化生成Fe3+。
2.Fe2O3、Fe3O4、Fe(OH)3與足量HI反應(yīng)時,均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Fe3+被I-還原生成Fe2+。
二、與Fe2+、Fe3+的檢驗有關(guān)的易混易錯點
1.檢驗Fe2+時不能先加氯水后加KSCN溶液,也不能將加KSCN后的混合溶液加入到足量的新制氯水中(新制氯水能氧化SCN-)。
2.Fe3+、Fe2+、Cl-同時存在時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檢驗Fe2+(Cl-能還原酸性KMnO4,有干擾)。
3.檢驗Fe3+也可用苯酚(C6H5OH),在FeCl3溶液中滴加苯酚,溶液顯紫色。
三、與Fe(OH)2制備有關(guān)的易混易錯點
1.Fe(OH)2具有很強的還原性,易被氧化為Fe(OH)3。在實驗室中制備Fe(OH)2,并使Fe(OH)2長時間保持白色沉淀狀態(tài),需注意以下兩個要點:
(1)溶液中不含F(xiàn)e3+和O2等氧化性物質(zhì);
(2)制備過程中,保證生成的Fe(OH)2在密閉的隔絕空氣的體系中。
2.實驗室中制備Fe(OH)2常用的三種方法
方法一:有機(jī)層覆蓋法
將吸有NaOH溶液的膠頭滴管插到液面以下,并在液面上覆蓋一層苯或煤油(不能用CCl4),以防止空氣與Fe(OH)2接觸發(fā)生反應(yīng),如圖1所示。
方法二:還原性氣體保護(hù)法
用H2將裝置內(nèi)的空氣排盡后,再將亞鐵鹽與NaOH溶液混合,這樣可長時間觀察到白色沉淀,如圖2所示。
方法三:電解法
用鐵作陽極,電解NaCl(或NaOH)溶液,并在液面上覆蓋苯(或煤油),如圖3所示。
四、與FeCl3溶液發(fā)生反應(yīng)時的顏色變化有關(guān)的易混易錯點
(1)向FeCl3溶液中加幾滴KSCN溶液后,溶液呈紅色。
(2)FeCl3與NaOH溶液反應(yīng)生成紅褐色沉淀。
(3)向FeCl3溶液中通入H2S氣體,生成淡黃色沉淀。
(4)向FeCl3溶液中加入幾滴Na2S溶液,生成淡黃色沉淀,當(dāng)加入的Na2S溶液過量時,又生成黑色沉淀。
(5)向FeCl3溶液中加入過量Fe粉,溶液變成淺綠色。
(6)向FeCl3溶液中滴入淀粉碘化鉀溶液,溶液變成藍(lán)色。
(7)向FeCl3溶液中滴入苯酚溶液,溶液變成紫色。
(8)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繼續(xù)加熱至液體呈紅褐色,生成紅褐色Fe(OH)3膠體。
細(xì)剖精析·易混不混·易錯不錯
1.如何證明一瓶FeSO4溶液是否變質(zhì)?
【細(xì)剖精析】
用潔凈的試管取少量(1~2mL)的樣品溶液,向其中滴入KSCN溶液(或NH4SCN溶液)1~2滴,若溶液立即顯紅色證明該溶液已被氧化。
2.用NaOH溶液和苯酚溶液是否能證明FeSO4溶液是否變質(zhì)?
【細(xì)剖精析】
NaOH不能證明,因為OH-與Fe2+反應(yīng)生成的Fe(OH)2能夠迅速被氧化為Fe(OH)3,不易觀察現(xiàn)象。苯酚溶液能證明,因為Fe3+與苯酚發(fā)生顯色反應(yīng)。
3.有兩瓶顯黃色的溶液,它們是溴水和FeCl3溶液。
(1)如何鑒別它們?(至少說出兩種方案)
【細(xì)剖精析】
(1)①用KSCN溶液或苯酚溶液
②用NaOH或其它堿溶液
③用AgNO3溶液
④用銅片
⑤用苯或CCl4
(2)用鐵片(或鐵粉)能否鑒別?
【細(xì)剖精析】
(2)不能,因為二者均與Fe反應(yīng)生成Fe2+
4.檢驗Fe2+時能不能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為什么?
【細(xì)剖精析】
不能,因為若溶液中含有Fe3+時,就無法排除其干擾。
5.怎樣保存鐵鹽和亞鐵鹽?
【細(xì)剖精析】
亞鐵鹽溶液中加少量鐵屑以防止Fe2+被氧化,滴入少量相應(yīng)的酸溶液以防止Fe2+水解。鐵鹽溶液中加入少量相應(yīng)的酸溶液以防止Fe3+水解。
6.教材中有關(guān)Fe(OH)2的制備方法,實際上只能瞬間觀察到的白色Fe(OH)2沉淀(幾乎分辨不出來)。為什么不容易觀察到白色的Fe(OH)2沉淀呢?可采取哪些措施使Fe(OH)2沉淀能夠維持較長時間不被氧化呢?
【細(xì)剖精析】
Fe(OH)2極易被氧化,轉(zhuǎn)化為Fe(OH)3。要想長時間觀察到白色沉淀的生成,關(guān)鍵是降低反應(yīng)體系中氧氣的存在量和操作過程中氧氣的引入量。就教材中的實驗來說,常采用的方法有:
(1)采用新制備的純亞鐵鹽溶液(Fe2+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Fe3+);
(2)將溶解亞鐵鹽的蒸餾水煮沸(除去溶解在蒸餾水中的氧氣);
(3)將堿直接加到亞鐵鹽溶液的底部(使Fe(OH)2與空氣隔離);
(4)在亞鐵鹽溶液液面上加隔氧劑(如加入苯等密度比水小,而又不溶于水的有機(jī)溶劑)。
對點訓(xùn)練
一、氫氧化亞鐵、氫氧化鐵的性質(zhì)
1.鐵有+2價和+3價兩種價態(tài),下列有關(guān)反應(yīng)中不涉及鐵元素價態(tài)變化的是
A.鐵與稀硫酸反應(yīng)
B.鐵在氧氣中燃燒,其產(chǎn)物溶于鹽酸中可得到兩種鹽
C.氫氧化亞鐵是白色固體,在空氣中迅速變成灰綠色,最終變成紅褐色
D.氫氧化鐵受熱分解
【答案】D
【解析】
A.Fe與稀硫酸反應(yīng)生成FeSO4和H2,鐵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升至+2價;涉及鐵元素價態(tài)變化,A不符合題意。
B.Fe在氧氣中燃燒生成Fe3O4,鐵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B不符合題意。
C.白色氫氧化亞鐵固體在空氣中迅速變成灰綠色,最終變成紅褐色,發(fā)生反應(yīng):4Fe(OH)2+O2+2H2O=4Fe(OH)3,鐵元素的化合價由+2價升至+3價;C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鐵受熱分解生成Fe2O3和水,反應(yīng)前后鐵元素的化合價均為+3價;不涉及鐵元素價態(tài)變化,D符合題意。
故選D。
2.下列實驗操作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將溶于HI溶液中:
B.向溶液中通入:
C.將通入水中:
D.向裝有Fe片的試管中加入稀硫酸:
【答案】C
【解析】
A. 鐵離子有較強氧化性、HI具有強還原性,溶于HI溶液中:,A錯誤;
B. 鹽酸酸性大于碳酸,向溶液中通入不發(fā)生反應(yīng),B錯誤;
C. 將通入水中反應(yīng)生成硝酸和NO:,C正確;
D. Fe與稀硫酸反應(yīng)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D錯誤;
答案選C。
3.以下8種化合物中,能通過化合反應(yīng)直接生成的有
①Fe3O4 ②Fe(OH)3 ③FeCl2 ④Cu2(OH)2CO3 ⑤Al(OH)3 ⑥Na2CO3 ⑦NaHCO3 ⑧Na2O2
A.5種 B.7種 C.3種 D.4種
【答案】B
【解析】
①Fe3O4可由反應(yīng)3Fe+2O2 Fe3O4制得:屬于化合反應(yīng),②Fe(OH)3可由反應(yīng)4Fe(OH)2+O2+2H2O=4Fe(OH)3制得,屬于化合反應(yīng), ③FeCl2可由反應(yīng)2FeCl3+Fe=3FeCl2制得,屬于化合反應(yīng),④Cu2(OH)2CO3可由反應(yīng)2Cu+O2+CO2+H2O=Cu2(OH)2CO3制得 ,屬于化合反應(yīng),⑤Al(OH)3只能由反應(yīng)AlCl3+3NH3?H2O=Al(OH)3↓+3NH4Cl制得,屬于復(fù)分解反應(yīng);由于Al2O3與H2O不反應(yīng),故不能由化合反應(yīng)制得,⑥Na2CO3可由反應(yīng)Na2O+CO2=Na2CO3制得,屬于化合反應(yīng),⑦NaHCO3可由反應(yīng)Na2CO3+H2O+CO2=2NaHCO3制得,屬于化合反應(yīng),⑧Na2O2可由反應(yīng)2Na+O2Na2O2制得,屬于化合反應(yīng),綜上所述可知,除⑤不能由化合反應(yīng)制得外,其余7個物質(zhì)均能由化合反應(yīng)制得,故B正確。
故答案為:B。
4.如圖是制備Fe(OH)3膠體的示意圖,下列關(guān)于制備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將FeCl3稀溶液滴入溫水中即可
B.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
C.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加熱沸騰的水中
D.將濃氨水滴入沸騰的飽和FeCl3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A.將FeCl3稀溶液滴入溫水中,由于水解程度小,不能制備Fe(OH)3膠體,故A錯誤;
B.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生成Fe(OH)3沉淀,即Fe3++3OH-=Fe(OH)3↓,故B錯誤;
C.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繼續(xù)加熱煮沸得到紅褐色液體即可,是實驗室制備膠體的方法,即Fe3++3H2OFe(OH)3(膠體)+3H+,故C正確;
D.將濃氨水滴入沸騰的飽和FeCl3溶液中,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生成Fe(OH)3沉淀,即Fe3++3NH3·H2O=Fe(OH)3↓+3,故D錯誤;
答案為C。
5.下列操作規(guī)范且能達(dá)到實驗?zāi)康牡氖?br />
A.利用裝置甲可證明非金屬性強弱:Cl>C>Si
B.利用裝置乙準(zhǔn)確稱得0.1775gNaCl固體
C.利用裝置丙證明氨氣極易溶于水
D.利用裝置丁制備Fe(OH)2并能較長時間觀察到白色
【答案】C
【解析】
A.非金屬性強弱可通過最高價氧化物對應(yīng)的水化物的酸性來比較,即比較Cl、C、Si的非金屬性強弱應(yīng)該用、、,描述錯誤,不符題意;
B.托盤天平讀數(shù)只能讀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不能到小數(shù)點后4位,描述錯誤,不符題意;
C.引發(fā)噴泉的操作:擠壓膠頭滴管的膠頭,使少量水進(jìn)入圓底燒瓶,此時由于氨氣極易溶于水,燒瓶內(nèi)壓強減小,形成噴泉,描述正確,符合題意;
D.裝置丁中不能使用酒精液封,因為酒精與水互溶不能隔絕空氣,不能防止被氧化,描述錯誤,不符題意;
綜上,本題選C。
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為白色固體,易被空氣氧化
B.工業(yè)上常用和直接化合的方法生產(chǎn)氯化氫以制得鹽酸
C.實驗室常用溶液吸收多余的以避免污染
D.某溶液中加入,層顯紫色,證明原溶液中存在
【答案】D
【解析】
A.為白色固體,易被空氣氧化,反應(yīng)方程式為:4Fe(OH)2+O2+2H2O=4Fe(OH)3,A正確;
B.H2能夠在Cl2中安靜地燃燒生成HCl,故工業(yè)上常用和直接化合的方法生產(chǎn)氯化氫以制得鹽酸,B正確;
C.由于Cl2有毒且Cl2+2NaOH=NaCl+NaClO+H2O,故實驗室常用溶液吸收多余的以避免污染,C正確;
D.I2易溶于CCl4中顯紫色,I-難溶于CCl4中,故某溶液中加入,層顯紫色,證明原溶液中存在I2,D錯誤;
故答案為:D。
7.如圖所示裝置,可用以制取和觀察在空氣中被氧化時顏色的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前,應(yīng)事先煮沸溶液除去溶解氧
B.裝置Ⅰ可制取溶液并排盡裝置內(nèi)空氣
C.關(guān)閉止水夾可觀察到裝置Ⅱ中溶液進(jìn)入裝置Ⅰ中
D.取下裝置Ⅱ的橡皮塞可觀察沉淀顏色變化
【答案】C
【分析】
氫氧化鈉溶液中有少量氧氣,需要加熱煮沸除去氧氣;打開止水夾,鐵屑和稀硫酸反應(yīng)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利用反應(yīng)產(chǎn)生的氫氣排裝置內(nèi)的空氣,然后關(guān)閉止水夾,試管Ⅰ形成密閉體系,利用反應(yīng)產(chǎn)生的氫氣的壓強作用,把硫酸亞鐵溶液壓入到裝置Ⅱ中,產(chǎn)生氫氧化亞鐵白色沉淀,氫氧化亞鐵遇到空氣后,變?yōu)榛揖G色,最后變?yōu)榧t褐色。
【解析】
A.氫氧化鈉溶液中有少量氧氣,氫氧化亞鐵易被氧氣氧化,所以實驗前,應(yīng)事先煮沸溶液除去溶解氧,故A正確;
B.結(jié)合以上分析可知,裝置Ⅰ可制取溶液并排盡裝置內(nèi)空氣,故B正確;
C.結(jié)合以上分析可知,關(guān)閉止水夾可觀察到裝置Ⅰ中溶液進(jìn)入裝置Ⅱ中,故C錯誤;
D.結(jié)合以上分析可知,氫氧化亞鐵具有強還原性,能夠被氧氣氧化,顏色發(fā)生變化,所以取下裝置Ⅱ的橡皮塞可觀察沉淀顏色變化,故D正確;
故選C。
8.下列實驗方案可以得到白色純凈的 Fe(OH)2 的是
A.在 FeCl2 溶液上加一層苯,然后將滴管插入到 FeCl2 溶液液面以下,慢慢滴加 NaOH溶液(溶液中不能有氣泡,配制 FeCl2 溶液和 NaOH 溶液的蒸餾水必須加熱煮沸)
B.將鐵粉與稀硫酸充分反應(yīng),然后再加入過量的氨水
C.在 Fe2(SO4)3 溶料中加入過量的鐵粉,過濾,在濾液中加入過量的 NaOH 溶液
D.在生成 Fe(OH)3 的懸濁液中加過量的鐵粉
【答案】A
【解析】
A.溶液配制的蒸餾水要煮沸,排除溶解氧,加一層苯隔絕空氣,可以得到白色純凈的 Fe(OH)2,故A正確;
B.將鐵粉與稀硫酸充分反應(yīng),然后再加入過量的氨水,溶液配制蒸餾水要煮沸,排除溶解氧,故B錯誤;
C.沒有排除溶液中的溶解氧,也沒有防止Fe(OH)2被氧化的保護(hù)措施,故C錯誤;
D.氫氧化鐵固體不與鐵粉反應(yīng),則該方法無法獲得純凈的氫氧化亞鐵,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二、亞鐵鹽、鐵鹽的性質(zhì)
9.Fe(NO3)2溶液呈淺綠色。若向Fe(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則
A.綠色加深 B.綠色變淺 C.溶液變棕黃色 D.沒有變化
【答案】C
【解析】
若向Fe(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由于發(fā)生離子反應(yīng):3Fe2++4H++=3Fe3++NO↑+2H2O,故溶液顏色由淺綠色變?yōu)樽攸S色,故答案為:C。
10.向含和的溶液中,投入一定量的,則錯誤的是
A.有氣泡產(chǎn)生 B.有紅褐色沉淀
C.最后所得溶液一定有 D.最后得到溶液可能呈酸性
【答案】C
【解析】
A.向含和的溶液中,投入一定量的,先與水反應(yīng)生成NaOH和O2,有氣泡產(chǎn)生,A正確;
B.生成的NaOH與反應(yīng)生成Fe(OH)2,F(xiàn)e(OH)2被空氣氧化生成Fe(OH)3紅褐色沉淀,B正確;
C.生成的NaOH與反應(yīng)生成Al(OH)3,至于是否還有NaOH與Al(OH)3反應(yīng)生成,則不能確定,C錯誤;
D.和均是強酸弱堿鹽,其溶液顯酸性,與反應(yīng)生成NaOH反應(yīng)生成沉淀和Na2SO4,Na2SO4顯中性,故當(dāng)和有剩余時,最后得到溶液呈酸性,D正確;
故答案選C。
11.下列實驗的現(xiàn)象與對應(yīng)結(jié)論均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
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A
將少量Fe(NO3)2加水溶解后,滴加稀H2SO4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變成血紅色
Fe(NO3)2已變質(zhì)
B
將碳酸氫鈉分解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CaCl2溶液
產(chǎn)生白色沉淀
CO2與CaCl2溶液反應(yīng)
C
向某無色溶液中先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
無法證明原溶液中是否存在SO
D
用潔凈鉑絲蘸取溶液進(jìn)行焰色反應(yīng)
火焰呈黃色
原溶液中有Na+、無K+
【答案】C
【解析】
A.將少量Fe(NO3)2加水溶解后,滴加稀H2SO4酸化,酸性條件下Fe2+能被NO氧化為Fe3+,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成血紅色,不能說明Fe(NO3)2已變質(zhì),故A錯誤;
B.碳酸氫鈉分解產(chǎn)生二氧化碳?xì)怏w,二氧化碳和CaCl2溶液不反應(yīng),二氧化碳通入CaCl2溶液中沒有沉淀生成,故B錯誤;
C.向某無色溶液中先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硝酸,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SO或Ag+,故C正確;
D.用潔凈鉑絲蘸取溶液進(jìn)行焰色反應(yīng),火焰呈黃色,說明原溶液中有Na+,不能判斷有無K+,故D錯誤;
選C。
12.為了探究溶液和溶液的反應(yīng)是否存在一定的限度,取溶液中滴加溶液5~6滴,充分反應(yīng),下列實驗操作能說明該反應(yīng)存在限度的是
A.再滴加溶液,觀察是否有黃色沉淀產(chǎn)生
B.再加入振蕩后,觀察下層液體顏色是否變?yōu)樽霞t色
C.再加入振蕩后,取上層清液,滴加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
D.再加入振蕩后,取上層清液,滴加溶液,觀察溶液是否變血紅色
【答案】D
【解析】
A.加入FeCl3溶液5~6滴,物質(zhì)的量較少,由于有KI的剩余,滴加AgNO3溶液,肯定會有黃色沉淀生成,不能判斷2Fe3++2I-?I2+2Fe2+是否存在限度,故A錯誤;
B.由于加入FeCl3溶液,將碘離子氧化為碘單質(zhì),加入CCl4振蕩后,生成的碘單質(zhì)溶于CCl4而顯紫紅色,只能說明生成了碘單質(zhì),而不能判斷是否存在限度,故B錯誤;
C.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存在,由于氯離子不參與離子反應(yīng),即氯離子始終存在于溶液中,所以不能判斷是否存在限度,故C錯誤;
D.滴加KSCN溶液,觀察溶液是否變血紅色,說明溶液中存在鐵離子,由于加入FeCl3溶液較少,若不存在限度,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是不變色,說明該反應(yīng)存在限度,故D正確;
故選:D。
13.下列有關(guān)物質(zhì)的檢驗其中正確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鹽酸酸化的溶液,溶液呈血紅色,則該溶液中一定含
B.用潔凈的鉑絲蘸取某溶液進(jìn)行焰色反應(yīng),火焰呈黃色,則溶液中一定含
C.將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該氣體一定是
D.某溶液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則溶液中一定含
【答案】B
【解析】
A.若原溶液中含有NO和Fe2+,再加入鹽酸酸化后Fe2+會被氧化為Fe3+,遇KSCN也會變紅色,故A錯誤;
B.Na元素的焰色反應(yīng)為黃色,故B正確;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C錯誤;
D.硫酸根、碳酸根、銀離子都能與產(chǎn)生白色沉淀,故D錯誤;
故選B。
14.物質(zhì)的用途與其性質(zhì)有關(guān),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溶液能與反應(yīng),可用于蝕刻印刷電路板
B.金屬鈉具有強還原性,可與溶液反應(yīng)制取金屬
C.可用作耐火材料,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
D.鈉一鉀合金通常狀況下呈液態(tài),可作原子反應(yīng)堆的導(dǎo)熱劑
【答案】B
【解析】
A.印刷電路板中含銅,溶液能與反應(yīng),A正確;
B.鈉易與溶液中的水反應(yīng)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不能置換出溶液中的金屬,B錯誤;
C.氧化鋁的熔點高,故可用作耐火材料,小蘇打可與胃酸反應(yīng),故可治療胃酸過多,C正確;
D.K、合金熔點低,通常狀況下呈液態(tài),可作原子反應(yīng)堆的導(dǎo)熱劑,D正確;
故選B。
15.在硫酸鐵溶液中,加入銅粉至完全溶解后,又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yīng)后有殘余固體,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只含Cu2+ B.殘余固體一定全部是銅
C.殘余固體可能為鐵、銅混合物 D.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3+
【答案】C
【分析】
根據(jù)2Fe3++Cu=2Fe2++Cu2+,Cu完全溶解,有2個可能①剛好反應(yīng)完全,溶液中有Fe2+和Cu2+,②Cu不足,溶液中有Fe2+、Cu2+和Fe3+,再根據(jù)加入Fe后2Fe3++Fe=3Fe2+優(yōu)先反應(yīng),最后有固體殘余,這一步的反應(yīng)鐵沒有不足,否則就不會有殘余,接下來反應(yīng): Fe+ Cu2+=Fe2++Cu,不管鐵有多少,過量和不足都會有剩余,也就是剛好反應(yīng),就是Cu剩余,F(xiàn)e過量,則就是Cu和Fe剩余。
【解析】
A.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一定會有亞鐵離子,可能含有銅離子,A項錯誤;
B.殘余固體可能為鐵、銅混合物,也可能是剩余的金屬銅,B項錯誤;
C.殘余固體可能為鐵、銅混合物C項正確;
D.在有金屬剩余時,剩余的金屬會和三價鐵離子反應(yīng),則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不含F(xiàn)e3+,D項錯誤;
答案選C。
16.下列各組物質(zhì)反應(yīng)后,滴入KSCN溶液,顯紅色的是
①FeS+HCl(稀);②FeCl2(溶液)+Cl2;③Fe+CuSO4(溶液);④Fe2O3+H2SO4(稀)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
①FeS+HCl(稀)生成氯化亞鐵,反應(yīng)后,滴入KSCN溶液,不顯紅色,故不符合題意;②FeCl2(溶液)+Cl2生成氯化鐵,反應(yīng)后,滴入KSCN溶液,顯紅色,故符合題意;③Fe+CuSO4(溶液)生成硫酸亞鐵,反應(yīng)后,滴入KSCN溶液,不顯紅色,故不符合題意;④Fe2O3+H2SO4(稀)生成硫酸鐵,反應(yīng)后,滴入KSCN溶液,顯紅色,故符合題意;②④符合題意,故選A。
17.在FeCl3、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F(xiàn)e3+、Cu2+、Fe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3:2:1,現(xiàn)加入適量鐵粉,使溶液中三種離子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變?yōu)?:2:4,則參加反應(yīng)的鐵粉和原溶液中Fe3+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A.2:1 B.1:2 C.1:3 D.1:4
【答案】C
【解析】
在FeCl3、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F(xiàn)e3+、Cu2+、Fe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3:2:1,現(xiàn)加入適量鐵粉,使溶液中三種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變?yōu)?:2:4,假設(shè)Fe3+、Cu2+、Fe2+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3mol、2mol、1mol,加入鐵后發(fā)生2Fe3++Fe=3Fe2+,則三種離子物質(zhì)的量分別變?yōu)?mol、2mol、4mol,說明有2mol Fe3+和1mol Fe反應(yīng)變?yōu)?mol Fe2+,因此參加反應(yīng)的鐵粉與原溶液中Fe3+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3,故C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答案為C。
提升訓(xùn)練
一、選擇題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純鐵為灰黑色,屬于黑色金屬 B.鐵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C.鐵粉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鐵 D.鐵在潮濕環(huán)境中更容易生銹
【答案】D
【解析】
A.純鐵為白色或銀白色, A錯誤;
B.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鋁,B錯誤;
C.鐵粉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C錯誤;
D.潮濕環(huán)境中有充足的氧氣和水,鐵更容易生銹,D正確;
故選D。
2.根據(jù)古代文獻(xiàn)記載的化學(xué)知識,下列相關(guān)結(jié)論或應(yīng)用錯誤的是
選項
文獻(xiàn)記載
結(jié)論或應(yīng)用.
A
《開寶本草》中記載了中藥材鐵華粉的制作方法:“取鋼煅作葉如笏或團(tuán),平面磨錯令光凈,以鹽水灑之,于醋甕中陰處埋之一百日,鐵上衣生,鐵華成矣”
中藥材鐵華粉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亞鐵
B
《天工開物》記載:造瓦“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則堆積窖;中燃薪舉火”“澆水轉(zhuǎn)釉(主要為青色),與造磚同法”
造瓦時澆水轉(zhuǎn)釉后,鐵元素主要以氧化鐵形式存在
C
《抱樸子內(nèi)篇》記載:“曾青涂鐵,鐵赤色如銅”
描述了濕法冶銅的原理
D
南北朝時期陶弘錄說:“水銀,能消化金、銀使成泥,人以鍍物是也”
汞、金、銀形成的合金可用于器物上鍍金、銀。
【答案】B
【解析】
A.于醋甕中陰處埋之一百日,鐵上衣生,鐵華成矣,說明Fe與醋酸反應(yīng)生成鐵華粉,因此鐵華粉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亞鐵,A正確;
B.氧化鐵是紅棕色,氧化亞鐵為黑色,造瓦時澆水轉(zhuǎn)釉后,鐵元素主要以氧化亞鐵形式存在,因此磚瓦呈青色,B錯誤;
C.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是鐵置換銅,說明Fe與CuSO4在溶液中發(fā)生置換反應(yīng)產(chǎn)生Cu和FeSO4,這是濕法冶銅的化學(xué)反應(yīng)原理,C正確;
D.將金或者銀與水銀混合形成合金,將合金涂在物品的表面上,水銀揮發(fā)后,金或者銀便浮在物品的表面,D正確;
故合理選項是B。
3.下列實驗操作正確能達(dá)到實驗?zāi)康牡氖?br />
A.用裝置甲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硫酸 B.用裝置乙灼燒碎海帶
C.用裝置丙將粗碘提純 D.用裝置丁制取沉淀
【答案】C
【解析】
A.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硫酸,不能直接把濃硫酸倒入容量瓶中,故不選A;
B.用坩堝灼燒碎海帶,故不選B;
C.碘易升華,用裝置丙將粗碘提純,故選C;
D.易被氧氣氧化為,不能用裝置丁制取沉淀,故不選D;
選C。
4.鐵片加入下列溶液中,鐵片溶解,溶液質(zhì)量增加的是
A.硫酸銅溶液 B.氯化鈉溶液 C.鹽酸 D.硝酸銀溶液
【答案】C
【解析】
A.把鐵片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鐵能把銅置換出來,即Fe+CuSO4=FeSO4+Cu,由反應(yīng)時的質(zhì)量關(guān)系可知,每56份質(zhì)量的鐵可置換出64份質(zhì)量的銅,因此溶液的質(zhì)量會減輕,故A不符合題意;
B.由于鈉的活動性要比鐵更強,所以把鐵片放入氯化鈉溶液中不會發(fā)生反應(yīng),鐵片不會溶解,溶液的質(zhì)量不變,故B不符合題意;
C.把鐵片放入鹽酸中,鐵與鹽酸反應(yīng),生成FeCl2和H2,即Fe+2HCl=FeCl2+H2↑,由反應(yīng)時的質(zhì)量關(guān)系可知,每56份質(zhì)量的鐵可置換出2份質(zhì)量的氫氣,因此溶液的質(zhì)量會增加,故C符合題意;
D.把鐵片放入硝酸銀溶液中,鐵能把銀置換出來,即Fe+2AgNO3=Fe(NO3)2+2Ag,由反應(yīng)時的質(zhì)量關(guān)系可知,每56份質(zhì)量的鐵可置換出216份質(zhì)量的銀,因此溶液的質(zhì)量會減輕,故D不符合題意;
答案為C。
5.在給定條件下,下列選項所示的物質(zhì)間轉(zhuǎn)化均能實現(xiàn)的是
A.Na2CO3 (s) NaOH(aq)
B.Al(s)NaAlO2 (aq)Al(OH)3(s)
C.N2(g)NH3(g)Na2CO3(s)
D.Fe2O3(s) Fe(s)FeCl3(aq)
【答案】A
【解析】
A.碳酸氫鈉受熱分解可以生成碳酸鈉,碳酸鈉和飽和石灰水反應(yīng)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A符合題意;
B.偏鋁酸鈉與過量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氯化鋁溶液,B不符合題意;
C.氨氣、二氧化碳通入NaCl溶液析出碳酸氫鈉,C不符合題意;
D.鐵與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氯化亞鐵,D不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答案為A。
6.常溫下,鐵在濃硝酸中發(fā)生鈍化時,生成化學(xué)式為的化合物,該化合物可以看作是由和組成的復(fù)雜化合物,該化合物可以表示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A.FeO3Fe2O3中鐵原子和氧原子個數(shù)比為7:10,不符合8:11,A不符合題意;
B.2FeO3Fe2O3中鐵原子和氧原子個數(shù)比為8:11,符合8:11, B符合題意;
C.FeO2Fe2O3中鐵原子和氧原子個數(shù)比為5:7,不符合8:11,C不符合題意;
D.2FeOFe2O3中鐵原子和氧原子個數(shù)比為4:5,不符合8:11,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B。
7.下列離子檢驗操作、結(jié)論均合理的是
A.用AgNO3溶液檢驗Cl-時,先加入適量稀鹽酸以排除干擾
B.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呈紅色,說明不含F(xiàn)e2+
C.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呈紅色,說明原溶液含有Fe2+
D.某無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后溶液呈棕色,再滴加淀粉溶液顯藍(lán)色,說明原溶液中含有I-
【答案】D
【解析】
A.加入稀鹽酸會引入Cl-,而干擾Cl-的檢驗,應(yīng)該先加入稀硝酸以排除干擾,A錯誤;
B.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呈紅色,說明其中含有Fe3+,但不能證明是否含F(xiàn)e2+,B錯誤;
C.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呈紅色,只能說明加入氯水后的溶液中含有Fe3+,該Fe3+可能是原溶液含有Fe2+被氯水氧化產(chǎn)生的,也可能是原溶液中本來就含有Fe3+,C錯誤;
D.某無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后溶液呈棕色,再滴加淀粉溶液顯藍(lán)色,說明反應(yīng)后的溶液中含有I2,I2是氯水將溶液中的I-氧化產(chǎn)生了I2而使溶液變?yōu)樗{(lán)色,故可以說明原溶液中含有I-,D正確;
故合理選項是D。
8.向一定量的的混合物中,加入的鹽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標(biāo)況)氣體,所得溶液加溶液無血紅色出現(xiàn),那么若用足量的在高溫下還原相同質(zhì)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鐵
A. B. C. D.
【答案】C
【解析】
鹽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鹽酸沒有剩余,向反應(yīng)所得溶液加KSCN溶液無血紅色出現(xiàn),說明溶液為FeCl2溶液,根據(jù)氯元素守恒可知n(FeCl2)=0.5n(HCl)=0.5×0.1L×2mol/L=0.1mol;用足量的CO在高溫下還原相同質(zhì)量的混合物得到鐵,根據(jù)鐵元素守恒可知n(Fe)=n(FeCl2)=0.1mol,質(zhì)量為0.1mol×56g/mol=5.6g;
答案選C。
9.硫酸亞鐵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部分轉(zhuǎn)化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KSCN溶液可以檢驗FeSO4是否變質(zhì)
B.制納米Fe3O4時通入的O2需過量
C.制FeCO3時應(yīng)將FeSO4溶液加入飽和Na2CO3溶液中
D.生成(NH4)2Fe(SO4)2·6H2O的反應(yīng)為氧化還原反應(yīng)
【答案】A
【分析】
硫酸亞鐵在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氧氣發(fā)生反應(yīng)生成納米四氧化三鐵;硫酸亞鐵和碳酸鈉反應(yīng)生成碳酸亞鐵沉淀;硫酸亞鐵加入硫酸銨發(fā)生反應(yīng)生成(NH4) 2Fe(SO4)2·6H2O。
【解析】
A.若FeSO4變質(zhì),其中含有Fe3+,遇KSCN溶液會變?yōu)檠t色,故可據(jù)此檢驗是否變質(zhì),A正確;
B.四氧化三鐵中鐵元素化合價+2價、+3價,氧氣過量會氧化亞鐵為+3價,不能得到四氧化三鐵,B錯誤;
C.制FeCO3時,應(yīng)將Na2CO3溶液緩慢加入到盛有FeSO4溶液的反應(yīng)容器中,避免生成氫氧化亞鐵沉淀,C錯誤;
D.生成(NH4)2Fe(SO4)2·6H2O中鐵元素化合價為+2價,反應(yīng)過程中無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因此反應(yīng)不是氧化還原反應(yīng),D錯誤;
故合理選項是A。
10.關(guān)于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u和稀硫酸的混合體系中加入硝酸鐵有氣體產(chǎn)生,說明Fe3+為該反應(yīng)的催化劑
B.可將FeCl3晶體溶于濃鹽酸后稀釋得到FeCl3稀溶液
C.MgCl2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yīng)生成Mg(OH)2,證明NaOH的堿性比Mg(OH)2強
D.Fe和Cu與氯氣反應(yīng)的氧化產(chǎn)物分別為FeCl3和CuCl2,可推斷Fe的金屬性比Cu強
【答案】B
【解析】
A.向Cu和稀硫酸的混合體系中加入硝酸鐵,引入硝酸根離子,在酸性條件下與銅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生成氣體,與的催化無關(guān),A項錯誤;
B.鐵鹽在水中比較容易水解成,酸可抑制其水解,故可將晶體溶于濃鹽酸后稀釋得到稀溶液,B項正確;
C.與NaOH發(fā)生復(fù)分解反應(yīng)生成難溶物,不可用此比較兩者堿性強弱,C項錯誤;
D.不能根據(jù)金屬失電子多少判斷金屬性,D項錯誤;
故選:B;
11.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碳酸氫銨溶液與過量濃氫氧化鈉溶液反應(yīng):NH+OH-=NH3↑+H2O
B.碘化亞鐵溶液中通入過量數(shù)氯氣:2Fe2++2I-+2Cl2=2Fe3++I2+4Cl-
C.在Fe(NO3)2稀溶液中滴加少量NaHSO4溶液:Fe2++NO+2H+=Fe3++NO2↑+H2O
D.用FeCl3溶液腐蝕銅線路板:2Fe3++Cu=2Fe2++Cu2+
【答案】D
【解析】
A.氫氧化鈉過量,銨根和碳酸氫根都會反應(yīng),離子方程式為:,A錯誤;
B.碘化亞鐵溶液中通入過量氯氣:,B錯誤;
C.在Fe(NO3)2稀溶液中滴加少量NaHSO4溶液,二價鐵會被氧化為三價鐵,方程式為:,C錯誤;
D.用FeCl3溶液腐蝕銅線路板是三價鐵氧化銅單質(zhì),方程式為:2Fe3++Cu=2Fe2++Cu2+,D正確;
故選D。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標(biāo)準(zhǔn)狀況下,含有的分子數(shù)為NA
B.一定條件下2.3gNa與一定量氧氣反應(yīng)生成和的混合物,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一定為0.1NA
C.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5mol/L的溶液中,含有的數(shù)目為NA
D.0.2molFe與足量水蒸氣反應(yīng),生成的分子數(shù)目為0.3NA
【答案】B
【解析】
A.標(biāo)準(zhǔn)狀況下,水不是氣態(tài),無法計算物質(zhì)的量,故A錯誤;
B.Na與一定量氧氣反應(yīng)生成和的混合物,都是+1價Na,故0.1molNa反應(yīng)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一定為0.1NA,故B正確;
C.體積未知,故無法計算物質(zhì)的量,故C錯誤;
D.高溫下,0.2molFe與足量水蒸氣反應(yīng),根據(jù)方程式,
可知生成的H2分子數(shù)目為,故D錯誤;
故選B。
13.已知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檢驗FeSO4?7H2O的所有分解產(chǎn)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時應(yīng)先打開K,緩緩?fù)ㄈ隢2,再點燃酒精噴燈
B.乙、丙、丁中可依次盛裝無水CuSO4、品紅溶液、BaCl2溶液
C.還應(yīng)在丁裝置后面連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氣瓶
D.甲中殘留固體加稀硫酸溶解,滴加K3[Fe(CN)6]溶液,出現(xiàn)藍(lán)色沉淀,說明FeSO4?7H2O未完全分解
【答案】B
【解析】
A.加熱時,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因此實驗時,應(yīng)先通入將裝置中的空氣排盡,再點燃酒精噴燈,故A正確;
B.應(yīng)先檢驗再檢驗,因經(jīng)過品紅溶液易被吸收生成而不逸出,故B錯誤;
C.不能被品紅溶液完全吸收,需用NaOH溶液進(jìn)行尾氣處理,故C正確;
D.根據(jù)題目所給信息得出甲中殘留固體,加稀硫酸溶解后滴加K3[Fe(CN)6]溶液,出現(xiàn)藍(lán)色沉淀,則甲中仍有亞鐵離子,說明FeSO4?7H2O未完全分解,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14.下列除去雜質(zhì)(括號中的物質(zhì)為雜質(zhì))的方法不正確的是
A.溶液(FeCl3):加入適量,過濾
B.固體(Al2O3):加入足量的鹽酸,過濾
C.氣體(CO2):通過溶液洗氣后干燥
D.固體中混有少量:加熱
【答案】B
【解析】
A.2FeCl3+Fe=3FeCl2,沒有引入新雜質(zhì),故A正確;
B.Al2O3+6H+=2Al3++3H2O,F(xiàn)e2O3+6H+=2Fe3++3H2O,應(yīng)用氫氧化鈉溶液,故B錯誤;
C.CO2是酸性氧化物,CO不屬于酸性氧化物,通過NaOH溶液吸收CO2,然后干燥,得到純凈的CO,故C正確;
D.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可以用加熱方法除去碳酸鈉固體中的碳酸氫鈉,故D正確;
答案選B。
15.下列各組物質(zhì)反應(yīng)后,滴入KSCN溶液,顯紅色的是
①FeS+HCl(稀);②FeCl2(溶液)+Cl2;③Fe+CuSO4(溶液);④Fe2O3+H2SO4(稀)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
①FeS+HCl(稀)生成氯化亞鐵,反應(yīng)后,滴入KSCN溶液,不顯紅色,故不符合題意;②FeCl2(溶液)+Cl2生成氯化鐵,反應(yīng)后,滴入KSCN溶液,顯紅色,故符合題意;③Fe+CuSO4(溶液)生成硫酸亞鐵,反應(yīng)后,滴入KSCN溶液,不顯紅色,故不符合題意;④Fe2O3+H2SO4(稀)生成硫酸鐵,反應(yīng)后,滴入KSCN溶液,顯紅色,故符合題意;②④符合題意,故選A。
16.在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0.01mol的混和溶液中,加入0.015mol的鐵粉,經(jīng)充分?jǐn)嚢韬?,產(chǎn)生的變化是
A.鐵溶解,沒有任何金屬生成 B.鐵溶解,析出銀,且溶液中不含有Fe3+
C.析出0.01molAg和0.01molCu D.析出0.01molAg和0.005molCu
【答案】D
【解析】
氧化性:Zn2+
這是一份第19講 化學(xué)鍵-2023-2024學(xué)年高一化學(xué)易混易錯巧講精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共3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化學(xué)鍵,離子鍵離,共價鍵,共價鍵分類,電子式,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的比較,化學(xué)鍵類型與物質(zhì)類別的判斷,化學(xué)鍵對物質(zhì)性質(zhì)的影響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16講 金屬材料-2023-2024學(xué)年高一化學(xué)易混易錯巧講精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合金,常見金屬材料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14講 Fe、鐵的氧化物-2023-2024學(xué)年高一化學(xué)易混易錯巧講精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共2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8g·cm-3,5n=0,2gB.5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