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高考化學三年(2021-2023)模擬題匯編-04氧化還原反應
一、單選題
1.(2023·吉林·統(tǒng)考二模)我國自主發(fā)明的“鈦戰(zhàn)甲”——鈦合金材料,為實現(xiàn)萬米深潛的“奮斗者”號建造了世界最大、搭載人數(shù)最多的潛水器載人艙球殼。四氯化鈦()是生產(chǎn)鈦合金的重要原料,某化學實驗小組以和足量為原料制取,裝置如下圖:
物質
熔點/℃
沸點/℃
其他性質
-23
76.8
與互溶
-25
136
遇潮濕空氣產(chǎn)生白霧
有關物質的性質如上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B.實驗開始時,點燃A處的酒精燈,再點燃B處
C.D中盛裝的是堿石灰,防止生成的遇到空氣中的水溶解變質
D.欲分離C裝置中的,應采用的實驗操作為蒸發(fā)
2.(2023·吉林·統(tǒng)考二模)固氮是將游離態(tài)的氮轉變?yōu)榈幕衔?,一種新型人工固氮的原理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轉化過程中所涉及的元素均呈現(xiàn)了兩種價態(tài)
B.反應①②③均為氧化還原反應
C.Li是催化劑,只有是中間產(chǎn)物
D.整個過程的總反應可表示為
3.(2023·吉林·統(tǒng)考二模)下列轉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劑才能實現(xiàn)的是
A. B. C. D.
4.(2022·吉林·校聯(lián)考模擬預測)天然海水中主要含有Na+、K+、Mg2+、Cl-、SO、Br-、CO、HCO等離子?;鹆Πl(fā)電時燃煤排放的含SO2的煙氣可利用海水脫硫,其工藝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天然海水pH≈8的原因是由于海水中的CO、HCO水解
B.“氧化”是利用氧氣將H2SO3、HSO、SO等氧化生成SO
C.“反應、稀釋”時加天然海水的目的是中和、稀釋經(jīng)氧化后海水中生成的酸
D.“排放”出來的海水中SO的物質的量濃度與進入吸收塔的天然海水相同
5.(2022·吉林長春·校聯(lián)考模擬預測)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鋁和過量NaOH溶液反應:Al+4OH-=+2H2O
B.惰性電極電解MgCl2水溶液:2Cl- +2H2O2OH-+Cl2↑十H2↑
C.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與草酸溶液反應:5+2+16H+ = 2Mn2++10CO2↑+8H2O
D.水玻璃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碳:+2CO2+2H2O = H2SiO3↓+2
6.(2022·吉林長春·統(tǒng)考模擬預測)《天工開物》中“治鐵"原典中記載:“凡治鐵成器,取已炒熟鐵為之……凡爐中熾鐵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即用煤炭也別有鐵炭一種,取其火性內攻、焰不虛騰者,與炊炭同行而有分類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熟鐵是純凈的鐵單質,生鐵是鐵和碳的混合物
B.治鐵過程只涉及化合反應與置換反應,
C.鐵炭和炊炭均為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
D.治鐵用到的煤炭和木炭均可還原鐵的氧化物
7.(2022·吉林白山·統(tǒng)考一模)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溴蒸氣與氨氣相遇產(chǎn)生“白煙",化學方程式為8NH3+3Br2=N2+6NH4Br。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生成14gN2時,反應中還原劑的分子數(shù)目為4NA
B.標準狀況下,11.2LBr2參與反應時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NA
C.0.5mol·L-1的NH4Br溶液中含有Br-的數(shù)目為0.5NA
D.當生成29.4gNH4Br時,消耗NH3分子的數(shù)目為0.4NA
8.(2022·吉林·校聯(lián)考模擬預測)根據(jù)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組號
參加反應的物質
生成物
①
MnO4-、Cl-···
Cl2、Mn2+···
②
Cl2(少量)、FeBr2
FeCl3、FeBr3
③
KMnO4、H2O2、H2SO4
K2SO4、MnSO4…
A.第①組反應中生成0.5mol Cl2,轉移1mol電子
B.第②組反應中參加反應的Cl2與FeBr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
C.第③組反應的其余產(chǎn)物為O2和H2O
D.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MnO4-> Cl2>Fe3+>Br2
9.(2022·吉林·校聯(lián)考模擬預測)分別由下表中的實驗和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
現(xiàn)??象
結??論
A
用熔融氯化鋁做導電性實驗
電流指針不偏轉
氯化鋁是共價化合物
B
向FeBr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再加 CCl4振蕩
CCl4層無色
Fe2+的還原性強于Br-
C
相同的鋁片分別與同溫同體積,且c(H+)=1mol·L-1的鹽酸、硫酸反應
鋁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氣泡較快
可能是Cl-對該反應起到促進作用
D
向盛有2mL0.l 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滴0.1mol/L的NaCl溶液,振蕩,再加入10滴0.1 mol/L的NaI溶液,再振蕩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產(chǎn)生黃色沉淀
Ksp(AgI)Fe3+。
【詳解】A.由信息可知,MnO4-氧化Cl-為Cl2,Cl元素化合價由-1價升高為0價,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是氯氣的2倍,生成0.5 mol Cl2,轉移1mol電子,A正確;
B.由元素化合價可知,反應中只有亞鐵離子被氧化,根據(jù)電子轉移守恒2n(C12)=n(FeBr2),即n(C12):n(FeBr2)=1:2,故B正確;
C.反應中KMnO4→MnSO4,Mn元素化合價由+7價降低為+2價,根據(jù)電子轉移守恒,H2O2中氧元素化合價升高,生成O2,根據(jù)H元素守恒可知還生成H2O,C正確;
D.氧化劑氧化性強于氧化產(chǎn)物氧化性,由③可知氧化性:MnO4->Cl2,由②可知氧化性:Cl2>Fe3+,由②可知Fe3+不能氧化Br-,氧化性Br2>Fe3+,D錯誤;
故合理選項是D。
【點睛】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的計算及氧化性強弱比較,把握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變化為解答的關鍵,注意電子守恒的應用,側重考查分析與應用能力。
9.D
【詳解】A. 氯化鋁為分子晶體,熔融狀態(tài)下以分子存在,所以熔融狀態(tài)不導電,是共價化合物,故A正確;
B. 向FeBr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再加 CCl4振蕩,CCl4層無色,說明溴離子沒有被氧化,從而可證明Fe2+的還原性強于Br?,故B正確;
C. 氫離子濃度相同,但陰離子不同,鋁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氣泡較快,可能是Cl?對該反應起到促進作用,故C正確;
D. 滴加10滴0.1mol/L的NaCl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再加入0.1mol/L的NaI溶液,硝酸銀過量,均為沉淀生成,則不能比較Ksp大小,故D錯誤;
故答案選D。
10.A
【詳解】A.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和性質不發(fā)生改變,根據(jù)過程,O3只參與反應,沒有O3的生成,因此O3不是催化劑,選項A錯誤;
B.根據(jù)過程,反應III:CH2=CHCH3和O3參與反應,生成HCHO、CH3CHO、O2,即反應方程式為CH2=CHCH3 +2O3→HCHO+CH3CHO+2O2,選項B正確;
C.根據(jù)反應過程,反應Ⅱ生成甲醛和乙醛,因此光化學煙霧中含有甲醛和乙醛等有機物,選項C正確;
D.反應I:O3+3NO=3NO2,存在化合價的變化,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反應Ⅲ:CH2=CHCH3 +2O3→HCHO+CH3CHO+2O2,存在化合價的變化,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選項D正確;
答案選A。
11.A
【詳解】A.“五谷”一般為稻、黍、稷、麥、菽,主要成分為淀粉,淀粉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且自然界存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正確;
B.同系物的官能團相同、官能團數(shù)目也相同,葡萄糖、蔗糖、纖維素的官能團不同,不是同系物,B錯誤;
C.油脂只含C、H、O三種元素,蛋白質含C、H、O、N等元素,C錯誤;
D.維生素C因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因此常用作抗氧化劑,D錯誤;
綜上所述答案為A。
12.B
【分析】W、X、Y、Z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Z是同周期中金屬性最強的元素,且W、X、Z分別位于不同周期,可知,Z為Na,W為H;X、Y位于第二周期,由超分子的結構示意圖知,X連四條鍵、Y連兩條鍵,則X為C,Y為O,據(jù)此解答。
【詳解】A. H+核外沒有電子,半徑最小,Na+、O2-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核電荷數(shù)越大,半徑越小,則簡單離子半徑:O2->Na+>H+,故A錯誤;
B. O與H可形成H2O、H2O2,O與C可形成CO、CO2,O與Na可形成NaO、Na2O2,故B正確;
C. C的氫化物為烴,含C原子數(shù)少的烴為氣態(tài)或液態(tài),含C原子數(shù)多的烴為固態(tài),O的氫化物為H2O、H2O2,呈液態(tài),則C的氫化物的沸點不一定比O的氫化物的沸點低,故C錯誤;
D. 1molNaH和H2O發(fā)生反應生成1molH2,NaH+H2O= H2↑+NaOH,1molNaH反應轉移1mol電子,故D錯誤;
故選B。
13.C
【詳解】A.根據(jù)圖示中各微粒的構造可知,該過程有H2O參與,故A正確;
B.硫酸鹽(含SO、HSO)氣溶膠中含有HSO,轉化過程有水參與,則HSO在水中可電離生成H+和SO,則硫酸鹽氣溶膠呈酸性,故B正確;
C.根據(jù)圖示的轉化過程,NO2轉化為HNO2,N元素的化合價由+4價變?yōu)?3價,化合價降低,得電子被還原,做氧化劑,則NO2的是生成硫酸鹽的氧化劑,故C錯誤;
D.根據(jù)圖示轉化過程,中,H2O分子中一個氧氫鍵斷裂,故D正確;
答案選C。
14.(1) NH4Cl+ NaNO2NaCl+N2↑+2H2O 將部分NO轉化為NO2
(2) 三頸燒瓶(或三口燒瓶) 1. 5
(3) 吸收尾氣 防倒吸
(4) 乙 產(chǎn)品可能混有 5 + 2 +6H+=2Mn2+ +5 + 3H2O
(5)99. 8%
【分析】A中銅與稀硝酸反應制取NO,B中間斷性通入適量的O2,其目的是將部分NO轉化為NO2,C中發(fā)生NO2 + NO+ Na2CO3=2NaNO2 + CO2,2NO2 + Na2CO3= NaNO2 + NaNO3 +CO2,D中吸收尾氣。
【詳解】(1)利用飽和NH4Cl溶液和飽和NaNO2溶液在加熱條件下反應可制得N2,同時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4Cl+ NaNO2NaCl+N2↑+2H2O。實驗時,應間斷性通入適量的O2,其目的是將部分NO轉化為NO2。故答案為:NH4Cl+ NaNO2NaCl+N2↑+2H2O;將部分NO轉化為NO2;
(2)裝置C中盛裝飽和Na2CO3溶液的儀器的名稱是三頸燒瓶(或三口燒瓶);NO不能單獨被純堿溶液吸收,為了使NOx完全被堿液吸收且產(chǎn)品純度高,根據(jù)NO2 + NO+ Na2CO3=2NaNO2 + CO2,N與O原子個數(shù)比為2∶3,x=1. 5。故答案為:三頸燒瓶(或三口燒瓶);1. 5;
(3)裝置D的作用是吸收尾氣,采用“倒置漏斗”措施的目的是防倒吸。故答案為:吸收尾氣;防倒吸;
(4)實驗甲中NaNO2是強堿弱酸鹽水解后溶液呈堿性,甲正確;實驗丙中 具有還原性,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強氧化性,振蕩,酸性KMnO4溶液褪色,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丙正確;上述實驗乙 (填標號 )的結論不可靠,理由是產(chǎn)品可能混有,在酸性條件下,、均具有氧化性。經(jīng)實驗測得實驗丙反應后的溶液中氮元素僅以的形式存在,酸性KMnO4溶液與反應生成Mn2+、,離子方程式為5 + 2 +6H+=2Mn2+ +5 + 3H2O。故答案為:乙;產(chǎn)品可能混有;5 + 2 +6H+=2Mn2+ +5 + 3H2O;
(5)取0.001gNaNO2樣品溶于蒸餾水配成1000mL稀溶液,濃度為10-6 g·mL-1,取4.00mL該稀溶液測得吸光度為2.7000,對比標準曲線數(shù)據(jù)可知,亞硝酸鈉的濃度為=0.998μg·mL-1 ,該亞硝酸鈉產(chǎn)品純度為 99. 8%。故答案為:99. 8%。
15.(1) 球形冷凝管 平衡壓強,使漏斗內的液體順利流下
(2)
(3)
(4) 防止草酸分解 水浴加熱
(5)b
【分析】三口燒瓶中氯酸鈉和草酸反應生成ClO2,用穩(wěn)定劑吸收ClO2生成NaClO2,向NaClO2溶液中加稀鹽酸放出ClO2氣體,用淀粉碘化鉀溶液檢驗ClO2的生成,最后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ClO2氣體,防止污染。
【詳解】(1)根據(jù)裝置圖,可知儀器b的名稱是球形冷凝管, c是恒壓滴液漏斗、d是分液漏斗,實驗中c能平衡漏斗和三口燒瓶內的壓強,使漏斗內的液體順利流下。
(2)在酸性條件下,氯酸鈉被草酸還原為ClO2,草酸被氧化為二氧化碳,反應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為;
(3)在ClO2釋放實驗中,NaClO2和鹽酸反應只釋放出ClO2一種氣體,說明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歧化反應生成ClO2和Cl-,發(fā)生的離子反應方程式是;
(4)草酸100 ℃可以升華,150℃左右開始分解,為防止草酸分解,制備ClO2時實驗需在60 ℃~100 ℃進行,為便于控制在此溫度范圍內加熱,則裝置中需水浴加熱
(5)a.ClO2有類似Cl2的性質,儀器a中NaOH溶液可以中和硫酸,停止反應,并吸收多余的ClO2,故a正確;
b.ClO2有類似Cl2的性質,NaClO2加酸只釋放出ClO2一種氣體,裝置e主要用于檢驗有ClO2放出,故b錯誤;
c.儀器f是球形干燥管,可以防止ClO2溶于氫氧化鈉形成倒吸,故c正確;
選b。
16.(1)+1
(2) 藍 膽礬或藍礬
(3)
(4)
(5)用HCl氣流帶走產(chǎn)生的水蒸氣,提供酸性環(huán)境抑制水解的發(fā)生,防止CuCl被氧化
【詳解】(1)中硫元素為-2價,則銅元素的化合價為+1;
(2)無水常用于檢驗物質中是否含有水,吸水后會形成藍色硫酸銅晶體,俗稱膽礬或藍礬;
(3)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銅、水、二氧化碳,;
(4)Cu與稀鹽酸在持續(xù)通入空氣的條件下反應生成,對該反應有催化作用,銅生成銅離子化合價升高,根據(jù)電子守恒可知,M生成中鐵元素化合價降低,故為亞鐵離子;
(5)氯化銅加熱水解生成氫氧化銅和揮發(fā)性酸,HCl可抑制其水解,CuCl中銅具有還原性易被空氣中氧氣氧化,在HCl氣流中熱分解可以制備CuCl,其中HCl的作用是用HCl氣流帶走產(chǎn)生的水蒸氣,提供酸性環(huán)境抑制水解的發(fā)生,防止CuCl被氧化。
17.(1)增大接觸面積,加快打漿速率并提高原料利用率
(2)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使氯氣被氫氧化鈣充分吸收而反應,可以提高氯氣轉化率
(3) CaCO3 Ca(OH)2 <
(4) 蒸發(fā)濃縮 冷卻結晶
【分析】電石渣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鈣和碳酸鈣,加入水打漿,然后通入氯氣,可生成次氯酸鈣,次氯酸鈣進一步轉化為氯酸鈣,過濾后在濾液中加入KCl轉化生成KClO3,經(jīng)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可得晶體氯酸鉀。
【詳解】(1)將電石渣進行粉碎,可增大接觸面積,加快打漿速率并提高原料利用率
(2)氯氣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次氯酸鈣,化學方程式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奥然睍r要適當減緩通入Cl2速率的目的是,使氯氣被氫氧化鈣充分吸收而反應,可以提高氯氣轉化率
(3)碳酸鈣不溶于水,與氯氣不反應,氫氧化鈣微溶,因此濾渣的主要成分為CaCO3、Ca(OH)2。由于氯氣還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次氯酸鈣、氯化鈣和水,因此濾液中Ca(ClO3)2與CaCl2的物質的量之比n[Ca(ClO3)2]∶n[CaCl2]<1∶5。
(4)根據(jù)圖象可知氯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最大,因此從該溶液中盡可能多地析出KClO3固體的方法是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
18.(1)增大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原料的轉化率
(2) SrCO3+2CSr+3CO↑ 堿性耐火磚
(3) 為了增大氫氧化鍶的浸取率,減少雜質氫氧化鈣的溶解 Ca(OH)2
(4)Sr(OH)2+ (NH4)2CO3=SrCO3 +2NH3·H2O
(5)6
(6) 增大 Ni(OH)2+OH--e-=NiOOH+H2O
【分析】菱鍶礦(含80~90% SrCO3,少量MgCO3、CaCO3、BaCO3等)與焦炭經(jīng)過粉碎后立窯煅燒,轉化成Sr、CaO、BaO、MgO等物質,加入熱水浸取,將不溶于熱水的氧化鎂、Ca(OH)2、C等雜質除去,再加入稀硫酸后,除去鋇離子,結晶后析出了氫氧化鍶晶體,氫氧化鍶和碳酸氫銨反應最終轉化成碳酸鍶,據(jù)此分析解題。
【詳解】(1)反應物的顆粒越小,比表面積越大,即反應物的接觸面積越多,反應速率越快,則菱鍶礦、焦炭混合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加快反應反應速率,故答案為: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加快反應反應速率;
(2)分析流程圖信息可知,碳酸鍶和碳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鍶和一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SrCO3+2CSr+3CO↑,由于石英砂磚中的SiO2在高溫下能與SrCO3反應而腐蝕石英砂磚,故該裝置的內層“襯里”應選擇堿性耐火磚做耐火材料,故答案為:SrCO3+2CSr+3CO↑;堿性耐火磚;
(3)氫氧化鍶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氫氧化鈣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則“浸取”中用熱水浸取而不用冷水的原因是增大氫氧化鍶的溶解度,使氫氧化鈣析出;在立窯煅燒時MgCO3生成氧化鎂,氧化鎂是不溶物,濾渣1含有焦炭、Ca(OH)2和MgO,故答案為:為了增大氫氧化鍶的浸取率,減少雜質氫氧化鈣的溶解;Ca(OH)2;
(4)沉鍶”反應中氫氧化鍶和NH4HCO3發(fā)生反應,產(chǎn)物除了碳酸鍶外,還有水和一水合氨,則化學反應方程式為Sr(OH)2+NH4HCO3=SrCO3↓+NH3?H2O+H2O,故答案為:Sr(OH)2+NH4HCO3=SrCO3↓+NH3?H2O+H2O;
(5)鍶鐵氧體是由鍶和鐵的氧化物組成的復合磁性材料。某種鍶鐵氧體(xSrO·yFe2O3)中Sr與Fe的質量比為0.13,則有:,解得為6,故答案為:6;
(6)①放電一段時間后,負極反應式為Cd-2e-+2OH-=Cd(OH)2,正極反應式為2NiOOH+2e-+2 H2O=2Ni(OH)2+2OH-,根據(jù)電極反應式知,負極消耗的n(OH-)等于正極生成的n(OH-),則溶液中n(OH-)不變,但消耗了電解質中的水,導致溶液中c(OH-)增大,則溶液的pH增大,故答案為:增大;
②放電時正極反應式為NiOOH+e-+H2O=Ni(OH)2+OH-,則充電時陽極反應式為Ni(OH)2+OH--e-=NiOOH+H2O,故答案為:Ni(OH)2+OH--e-=NiOOH+H2O。
19.(1) +3 CO 4NA(或2.408×1024)
(2) 適當增大c(H+)(或升高溫度、攪拌等其他合理答案) ZnFe2O4+8H+=2Fe3++Zn2++4H2O H2O2+2Fe2++2H+=2Fe3++2H2O CuS、ZnS
(3) Cu2+ B
【分析】將鋅焙砂(主要含ZnO、ZnFe2O4,還含有少量FeO、CuO等氧化物雜質)酸浸,發(fā)生反應ZnFe2O4+8H+=2Fe3++Zn2++4H2O、ZnO+2H+=Zn2++H2O、FeO+2H+=Fe2++H2O、CuO+2H+=Cu2++H2O,向溶液中加入雙氧水,發(fā)生反應 2Fe2++2H++H2O2=2Fe3++2H2O,調節(jié)溶液的pH將Fe3+轉化為Fe(OH)3沉淀,調節(jié)溶液pH時不能引進新的雜質,可以用ZnO,所以X為ZnO,然后向溶液中加入ZnS,發(fā)生反應Cu2++ZnS=Zn2++CuS,然后過濾,所以Y中含有CuS,最后電解得到Zn,據(jù)此分析解題。
【詳解】(1)(1)①ZnFe2O4中Zn是+2價,O是-2價,根據(jù)化合物中正負價代數(shù)和為0可知Fe的化合價是+3價;
②反應中Fe元素化合價從+2價升高到+3價,碳元素化合價從+3價部分降低到+2價,部分升高到+4價,所以還原產(chǎn)物是CO;根據(jù)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 mol ZnFe2O4轉移的電子的物質的量是4 mol,總數(shù)是4NA(或2.408×1024);
(2)(2)①酸浸時要將鋅焙砂粉碎,其目的是提高酸浸效率,為達到這一目的,還可采用的措施是增大硫酸的濃度或升高溫度、攪拌等。ZnFe2O4溶于酸的離子方程式為ZnFe2O4+8H+=2Fe3++Zn2++4H2O;
②凈化I中H2O2參與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2++2H++H2O2=2Fe3++2H2O;
③由于ZnS過量,則凈化Ⅱ中Y的主要成分是CuS、ZnS;
(3)(3)①由圖可知,在pH=3時,不會發(fā)現(xiàn)Cu(OH)2沉淀,銅元素以銅離子形式存在。
②要除去Fe3+的同時必須保證Cu2+不能沉淀,因此pH應保持在4左右。
20. 漏斗、燒杯、玻璃杯 硫酸鉛 H2C2O4+O32CO2+O2+H2O pH升高后,F(xiàn)e3+生成Fe(OH)3,降低催化效果 2.3 1.5×10-4 草酸加熱會分解,變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 SO2+H2O+C2O=HSO+HC2O
【分析】由題意知,方法①為氧化法,加入鹽酸酸化后,在酸性條件下,草酸被O3氧化為CO2,F(xiàn)e3+在反應中充當催化劑作用,方法②為沉淀法,加入PbSO4后,草酸轉化為PbC2O4沉淀,經(jīng)過濃硫酸酸化后,PbC2O4又轉化為PbSO4(重復利用)和H2C2O4,過濾后濾液主要含H2C2O4,經(jīng)過結晶、過濾、干燥操作獲得草酸晶體。
【詳解】(1)過濾操作中用到的玻璃儀器為漏斗、燒杯、玻璃杯;由分析知,過濾后得到的PbSO4可重復利用;
(2)根據(jù)題意,方法①為將草酸氧化為CO2,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和元素守恒配平得方程式為:H2C2O4+O32CO2+O2+H2O;
(3)pH升高后,溶液中Fe3+水解生成Fe(OH)3沉淀,使催化活性降低,所以pH增大,草酸去除率降低,故酸性越強,草酸去除率越高;加入Fe3+的濃度為c==3.125×10-4 mol/L,要使得Fe3+的催化效果最好,則Fe3+不能開始沉淀,根據(jù)Ksp[Fe(OH)3]=c(Fe3+)·c3(OH-),則c(OH-)= =2×10-12mol·L-1,c(H+)= =5×10-3mol·L-1,pH=-Lgc(H+)=-lg5×10-3=2.3;
(4)反應PbSO4(s)+H2C2O4(aq)PbC2O4(s)+2H+(aq)+(aq)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 ==1.5×10-4;
(5)草酸加熱會分解,變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故干燥不能高溫;
(6)根據(jù)草酸和亞硫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大小可知,少量SO2通入Na2C2O4溶液中,反應能將離子生成,不能生成H2C2O4,同時生成,故離子方程式為:SO2+H2O+=+。
21. Fe(OH)3 KSCN(寫“NH4SCN”“苯酚”“亞鐵氰化鉀”也可以) 坩堝 泥三角 分液漏斗 鹽酸會被Co2O3氧化為氯氣污染空氣,無法除盡Pb2+ 作氧化劑將Fe2+氧化為Fe3+,作還原劑將Co3+還原為Co2+ Ni2++2HCO=NiCO3↓+CO2↑+H2O 溫度太低反應速率太慢,溫度太高分解
【分析】由題給流程可知,向工業(yè)廢料中加入硫酸和雙氧水,酸性條件下,氧化鈷與雙氧水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亞鈷離子,氧化亞鐵與雙氧水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鐵離子,氧化亞鎳溶于硫酸生成亞鎳離子,PbO轉化為硫酸鉛沉淀,二氧化硅不溶解,過濾得到含有氫離子、亞鈷離子、鐵離子、亞鎳離子的酸浸液;調節(jié)酸浸液的pH,鐵離子轉化為氫氧化鐵沉淀,過濾得到含有亞鈷離子、亞鎳離子的濾液;向濾液中加入萃取劑,萃取分液得到含有亞鈷離子的水相和含有亞鎳離子的有機相;向水相中加入氨水,亞鈷離子離子轉化為Co2(OH)2CO3沉淀,高溫煅燒,Co2(OH)2CO3與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氧化鈷、二氧化碳和水。含有亞鎳離子的有機相進行反萃取得到含亞鎳離子的水溶液,加入碳酸氫銨沉鎳生成NiCO3,硫酸溶解得到NiSO4,最后加入氫氧化鈉得到Ni(OH)2,據(jù)此解答。
【詳解】(1)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調節(jié)pH沉淀鐵離子,則濾渣2的主要成分是Fe(OH)3;鐵離子可以用KSCN溶液檢驗,則檢驗其中陽離子可選用的化學試劑為KSCN溶液。
(2)操作X是煅燒,實驗室中進行操作X用到的硅酸鹽儀器除酒精燈外還有坩堝、泥三角;萃取分離用到的儀器是分液漏斗。
(3)由于鹽酸會被Co2O3氧化為氯氣污染空氣,無法除盡Pb2+,所以“酸浸”時不使用鹽酸酸化。
(4)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酸浸”時H2O2的作用是作氧化劑將Fe2+氧化為Fe3+,作還原劑將Co3+還原為Co2+。
(5)“沉鎳”時根據(jù)原子守恒可知還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則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i2++2HCO=NiCO3↓+CO2↑+H2O;由于溫度太低反應速率太慢,溫度太高分解,所以此步驟加熱時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22. 堿浸 2Fe2++H2O2+2H+=2Fe3+ +2H2O 溫度過高會導致過氧化氫分解 3.2≤pH<6.2(或3.2~6.2) 2Ni2++ClO-+4OH-=2NiOOH↓+ Cl-+H2O 蒸發(fā)濃縮 冷卻結晶
【分析】由流程可知,向廢鎳催化劑中加入NaOH溶液進行堿浸,可除去油脂,并發(fā)生反應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2O3+4NaOH=4NaAlO2+2H2O,將Al及其氧化物溶解,得到的濾液①含有NaAlO2,濾餅①為Ni、Fe及其氧化物和少量其他不溶性雜質,加稀H2SO4酸浸后得到含有Ni2+、Fe2+、Fe3+的濾液②,F(xiàn)e2+經(jīng)H2O2氧化為Fe3+后,加入NaOH調節(jié)pH使Fe3+轉化為Fe(OH)3沉淀除去,再控制pH濃縮結晶得到硫酸鎳的晶體,以此解答該題。
【詳解】(1)油脂可以在堿性環(huán)境中水解生成可溶于水的甘油和高級脂肪酸鹽,所以油脂在“堿浸”過程中被處理;
(2)根據(jù)分析可知濾液①中含有的無機陰離子除OH-離子外還有鋁以及氧化鋁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的;
(3)轉化過程中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為雙氧水氧化亞鐵離子生成鐵離子,根據(jù)電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離子方程式為2Fe2++H2O2+2H+=2Fe3+ +2H2O;溫度過高會導致過氧化氫分解,所以“轉化”過程宜控制較低溫度;
(4)調節(jié)pH的目的是使Fe3+完全沉淀,但不使Ni2+沉淀,根據(jù)題目所給數(shù)據(jù)可知范圍為3.2≤pH<6.2(或3.2~6.2);
(5)根據(jù)題意可知堿性溶液中Ni2+被ClO-氧化為NiOOH,化合價升高1價,ClO-被還原為Cl-,根據(jù)電子守恒可知Ni2+和ClO-的系數(shù)比應為2:1,再結合元素守恒可得離子方程式為2Ni2++ClO-+4OH-=2NiOOH↓+ Cl-+H2O;
(6)操作I可以從濾液中得到硫酸鎳晶體,所以為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
23. MnO2+BaS+H2O=Ba(OH)2+MnO+S 能 MnO2為兩性氧化物,過量的MnO2會消耗反應產(chǎn)生的Ba(OH)2,從而使Ba(OH)2的量達到最大值或會減小; 漏斗、玻璃棒 H2O2 4.9 Mn2+++NH3?H2O=MnCO3↓++H2O
【分析】軟錳礦粉(主要成分為MnO2,含少量Fe3O4、Al2O3),加入硫化鋇溶液進行反應,主要發(fā)生MnO2+BaS+H2O=Ba(OH)2+MnO+S,過濾得到Ba(OH)2溶液,經(jīng)蒸發(fā)結晶、過濾、干燥得到氫氧化鋇;濾渣用硫酸溶解,得到的濾液中主要金屬陽離子有Mn2+、Fe2+、Fe3+、Al3+,得到的濾渣為不溶于稀硫酸的硫磺;之后向濾液中加入合適的氧化劑將Fe2+轉化為Fe3+,然后加入氨水調節(jié)pH,使Fe3+、Al3+轉化為沉淀除去,過濾得到的廢渣為Fe(OH)3和Al(OH)3,此時濾液中的金屬陽離子只有Mn2+,向濾液中加入碳酸氫鈉、氨水,Mn2+和碳酸氫根電離出的碳酸根結合生成碳酸錳沉淀,過濾、洗滌、干燥得到高純碳酸錳。
【詳解】(1)MnO2與BaS反應轉化為MnO,Mn元素的化合價由+4價降低為+2價,根據(jù)元素價態(tài)規(guī)律可知-2價的S元素應被氧化得到S單質,則MnO2與BaS的系數(shù)比應為1:1,根據(jù)后續(xù)流程可知產(chǎn)物還有Ba(OH)2,結合元素守恒可得化學方程式為MnO2+BaS+H2O=Ba(OH)2+MnO+S;一般來說,升高反應的溫度可以加快反應速率,故可通過加熱的方式加快該反應的速率;
(2)MnO2為兩性氧化物,所以當MnO2過量時,會消耗反應產(chǎn)生的Ba(OH)2,從而使Ba(OH)2的量達到最大值或會減??;
(3)在實驗室進行過濾操作時,除了使用鐵架臺和燒杯以外,還需要的玻璃儀器為漏斗、玻璃棒;
(4)凈化時為更好的除去Fe元素,需要將Fe2+氧化為Fe3+,為了不引入新的雜質,且不將Mn元素氧化,加入的試劑X可以是H2O2;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F(xiàn)e(OH)3和Al(OH)3為同類型沉淀,而Al(OH)3的Ksp稍大,所以當Al3+完全沉淀時,F(xiàn)e3+也一定完全沉淀,當c(Al3+)=1.0×10-5mol/L時,,所以c(H+)=10-4.9mol/L,pH=4.9,即pH的理論最小值為4.9;
(5)碳化過程Mn2+和碳酸氫根電離出的碳酸根結合生成碳酸錳沉淀,促進碳酸氫根的電離,產(chǎn)生的氫離子和一水合氨反應生成銨根和水,所以離子方程式為Mn2+++NH3?H2O=MnCO3↓++H2O。
24. O3 Fe(OH)3 6Fe2O34Fe3O4+O2↑ 2I-+2Fe3+=2Fe2++I2
【分析】無色氣體Y為O2,同素異形體的分子式是O3,且X中含有鐵元素,結合“紅褐色”沉淀灼燒后能得到X,可以推斷得到X為氧化鐵,再根據(jù)X分解得到Y與Z的量的關系可知,Z為Fe3O4,W為FeCl3,紅褐色沉淀為Fe(OH)3。由于FeCl3具有較強的氧化性,所以將FeCl3溶液滴加在淀粉-KI試紙上時會有I2生成,而使試紙變藍色,據(jù)此分析解答。
【詳解】無色氣體Y為O2,同素異形體的分子式是O3,且X中含有鐵元素,結合“紅褐色”沉淀灼燒后能得到X,可以推斷得到X為氧化鐵,再根據(jù)X分解得到Y與Z的量的關系可知,Z為Fe3O4,W為FeCl3,紅褐色沉淀為Fe(OH)3;由于FeCl3具有較強的氧化性,所以將FeCl3溶液滴加在淀粉-KI試紙上時會有I2生成,而使試紙變藍色,
(1)無色氣體Y為O2,其同素異形體的分子式是O3;紅褐色沉淀為Fe(OH)3;
故答案為:O3;Fe(OH)3;
(2)X為Fe2O3,Y為O2,Z為Fe3O4,F(xiàn)e2O3在隔絕空氣條件下受熱高溫分解為Fe3O4和O2,化學反應方程式為6Fe2O34Fe3O4+O2↑;
故答案為:6Fe2O34Fe3O4+O2↑;
(3)W為FeCl3,F(xiàn)eCl3具有較強的氧化性,能將KI氧化為I2,試紙變藍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I-+2Fe3+=2Fe2++I2;
故答案為:2I-+2Fe3+=2Fe2++I2。
【點睛】本題中學生們由于不按要求作答造成失分,有兩點:
①第(1)問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學生將化學式寫成名稱;②第(3)問錯將離子方程式寫成化學方程式;學生們做題時一定要認真審題,按要求作答,可以用筆進行重點圈畫,作答前一定要看清是讓填化學式還是名稱,讓寫化學方程式還是離子方程式。學生們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不要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這是一份新疆高考化學三年(2021-2023)模擬題匯編-03氧化還原反應,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實驗題,工業(yè)流程題,填空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西高考化學三年(2021-2023)模擬題匯編-03氧化還原反應,共4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工業(yè)流程題,實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西高考化學三年(2021-2023)模擬題匯編-03氧化還原反應,共4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工業(yè)流程題,實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