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測評]1.易錯易混辨析(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SO2 是還原性氣體,不能用濃硫酸干燥。(
(2)因為氫氣無毒,制備氫氣時多余的尾氣可以直接排放到空
(3)1 ml MnO2 與含有 4 ml HCl 的濃鹽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
生成標準狀況下 22.4 L 氯氣。(
(4)制備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應。(
(5)氨氣通入氯化鋁溶液中,現(xiàn)象是先有白色沉淀后溶解。
錯因:SO2 不與濃硫酸反應,能用濃硫酸干燥。
錯因:氫氣屬于可燃性氣體,在空氣中易發(fā)生爆炸。錯因:隨著反應的進行,鹽酸濃度下降,稀鹽酸不與
錯因:大理石和稀硫酸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
錯因:氫氧化鋁能溶于強堿,而不溶于弱堿一水合氨。
2.(2021 年佛山南海摸底測試)對于下面的實驗裝置及其實驗
目的,表述錯誤的是(甲
A.裝置甲后加接裝有堿石灰的球形干燥管,才能獲得純凈干
B.裝置乙改用水浴加熱,才能用于實驗室制備乙酸乙酯C.充分冷敷裝置丙中圓底燒瓶后,打開止水夾,可見“噴泉”
D.裝置丁可用于實驗室制備 SO2答案:B
3.某實驗小組探究實驗室制備無水氯化鎂的方法,設計了如圖
(1)分液漏斗中的 A 物質(zhì)是______________(填試劑名稱)。(2)利用中學常見的儀器,將空白方框內(nèi)的實驗裝置補充完整。
A.稀 NaOH 溶液C.稀硫酸
B.無水氯化鈣D.濃硫酸
(3)假設實驗過程中 MgCl2·6H2O 未水解,不用任何試劑,用最簡單的方法檢驗 MgCl2·6H2O 是否完全轉(zhuǎn)化為 MgCl2,寫出實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稱量反應后的產(chǎn)物,若質(zhì)量為
答案:(1)濃硫酸 (2)
g,則說明 MgCl2·6H2O
完全轉(zhuǎn)化為 MgCl2,否則未完全轉(zhuǎn)化
考點一 物質(zhì)制備的一般方法
1.限定原料,制備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
2.用含雜質(zhì)的物質(zhì)為原料,提取某一純凈物。
3.由給定廢料,回收、提取、制備某一種或某幾種物質(zhì)。4.實驗設計:實驗原料→實驗原理→途徑設計(途徑Ⅰ、途徑Ⅱ、途徑Ⅲ……)→最佳途徑→實驗儀器及裝置→目標產(chǎn)物。
要求:原料豐富、價格低廉、原子利用率高、環(huán)境污染少、
步驟簡單、操作簡化的原則,選擇最佳反應路線。
考點二 氣體物質(zhì)的制備1.氣體制備流程
2.實驗室常見氣體制備裝置(選擇依據(jù):反應物狀態(tài)和反應條
3.常見氣體的凈化和干燥(1)裝置
洗氣瓶 球形干燥管
①易溶于水或能與水反應不生成其他氣體的氣體雜質(zhì)用水吸收。如 H2(HCl)、N2(NH3)、NO(NO2)(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氣體,下同),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水的 A 裝置來除去。②酸性雜質(zhì)用________吸收劑吸收,堿性雜質(zhì)用________吸收劑來吸收。如 CO(CO2),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盛 NaOH 溶液的 A裝置,或盛堿石灰的 B 裝置(或 C 裝置或 D 裝置)來除去雜質(zhì)。
③還原性雜質(zhì),可用__________較強的物質(zhì)作吸收劑來吸收或轉(zhuǎn)化;氧化性雜質(zhì),可用__________較強的物質(zhì)作吸收劑來吸收。例如 CO2(CO),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盛灼熱CuO的 E 裝置來除
④選用能與氣體中的雜質(zhì)反應生成難溶性物質(zhì)或可溶性物質(zhì)的試劑作吸收劑來除去雜質(zhì)。如 O2(H2S),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__________溶液的 A 裝置除去雜質(zhì)。
(3)常見干燥劑及其應用
4.常見氣體的收集裝置
5.常見尾氣的處理(選擇依據(jù):氣體有無毒性和污染性)
通常有毒和有污染的尾氣必須適當處理。常見的裝置儀器如
(1)吸收溶解度較小的尾氣(如 Cl2、H2S 等)用圖____裝置。(2)吸收溶解度較大的尾氣(如 HCl、NH3 等)用圖____或____裝置。(3)CO 等氣體可用點燃或收集于塑料袋(氣球)中的方法除去,如圖____或____。
(1)有氧化性的干燥劑(如濃硫酸)不能干燥有還原性的氣體(如
(2)不能用 CaCl2 干燥 NH3,因為 CaCl2 與 NH3 能反應。(3)當氣體中含有多種雜質(zhì)時,若采用洗氣裝置除雜,通常是
除雜在前,干燥在后。若用加熱裝置除雜,通常是干燥在前,除雜在后。
(4)尾氣處理裝置應與大氣相通,如圖所示的裝置就不能作為尾氣處理裝置。
6.防倒吸裝置的理解與應用
(1)肚容式:對于 NH3、HCl 等易溶于水的氣體吸收時,常用倒置的小漏斗、干燥管、雙耳球等防倒吸,裝置如圖所示。
(2)分液式:把導氣管末端插入氣體溶解度小的液體中,不會發(fā)生倒吸,氣體進入上層液體被充分吸收。像 HCl、NH3 均可用如圖所示裝置吸收。
(1)制備同種氣體時,要注意原理不同選擇的裝置也不同,如制備氧氣,用高錳酸鉀分解,選固—固加熱裝置;用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作用下分解,選擇固—液不加熱裝置。
(2)進行氣體制備時,不要忘記對裝置進行氣密性檢驗,檢驗時首先對裝置密封,如關閉活塞、塞緊瓶塞,把導管插入水中進行水封等。
(3)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除了考慮氣體的密度大小外,還要考慮是否與空氣反應,如 NO 能被氧氣氧化,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
考點三 幾種重要非氣態(tài)物質(zhì)的制備
1.氫氧化鋁(1)原理
①鋁鹽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偏鋁酸鹽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氫氧化鋁是________氫氧化物,能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但不溶于________,制備時一般用可溶性鋁鹽與________反應。
③鋁鹽和偏鋁酸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Fe(OH)2 有強________性,易被空氣中的O2 氧化而迅速變色,因此用于配制硫酸亞鐵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的蒸餾水常通過______除去水中溶解的________。②將吸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膠頭滴管______硫酸亞鐵溶液液面下,再將氫氧化鈉溶液擠出。③還可在硫酸亞鐵溶液上方加一層________,以減少與空氣的接觸。
離子方程式:Fe2++2OH-===Fe(OH)2↓。
3.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H2O+CO2↑
考點四 有機物的制備1.有機物的制備(1)苯的取代反應
溶解乙醇、反應乙酸、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2.有機制備實驗題的解題“三步曲”(1)分析制備流程
三頸燒瓶 滴液漏斗 分液漏斗 直形冷凝管 球形冷凝管
(1)反應裝置:有機物易揮發(fā),常采用冷凝回流裝置減少有機
物的揮發(fā),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產(chǎn)物的產(chǎn)率。
(2)蒸餾裝置:利用有機物沸點的不同,用蒸餾方法可以實現(xiàn)
4.提純有機物的常用方法
有機制備實驗有反應物轉(zhuǎn)化率低、副反應多等特點,制得的產(chǎn)物中常混有雜質(zhì),根據(jù)目標產(chǎn)物與雜質(zhì)的性質(zhì)差異,可用如下方法分離提純。
如苯與液溴發(fā)生取代反應后,產(chǎn)物為棕褐色,混合物中含有目標產(chǎn)物溴苯、有機雜質(zhì)苯、無機雜質(zhì) Br2、FeBr3、HBr 等,提純溴苯可用如圖所示的工藝流程。
考向1 常見的氣體制備、凈化、收集、尾氣處理及性質(zhì)驗證裝置的選擇與判斷1.(2022 年濟南模擬)實驗室中某些氣體的制取、收集及尾氣處理裝置如圖所示(夾持和凈化裝置省略)。僅用以下實驗裝置和表中
提供的物質(zhì)完成相關實驗,最合理的選項是(
解析:濃氨水與堿石灰不加熱可以制取氨氣,但是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A 錯誤;濃硝酸與 Cu 反應產(chǎn)生 NO2氣體,NO2 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但 NO2 是大氣污染物,若用水吸收,會發(fā)生反應:3NO2+H2O===2HNO3+NO,產(chǎn)生的NO 仍然會污染空氣,B 錯誤;濃硫酸與 Na2SO3 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產(chǎn)生Na2SO4、H2O、SO2,SO2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SO2是大氣污染物,可以用 NaOH 溶液吸收,發(fā)生反應為 SO2+2NaOH===Na2SO3+H2O,為防止倒吸,安裝了倒扣漏斗,從而達到環(huán)境保護的目的,C 正確;稀硝酸與 Cu 反應產(chǎn)生 NO 氣體,NO 與空氣中的氧氣會發(fā)生反應,所以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D 錯誤。
2.(2022 年濰坊模擬)圖中a、b、c表示相應儀器中加入的試劑,
可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制取、凈化、收集的氣體是(
解析:亞硫酸鈉和濃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與堿石灰反應,不能用堿石灰來凈化二氧化硫,A 錯誤;鹽酸和碳酸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鹽酸有揮發(fā)性,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有氯化氫,氯化氫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飽和的碳酸氫鈉和二氧化碳不反應,所以可用飽和碳酸氫鈉洗氣,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B 正確;銅和稀硝酸反應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一氧化氮,C 錯誤;銅和濃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濃硝酸有揮發(fā)性,所以二氧化氮中有硝酸,硝酸能和堿反應,二氧化氮和堿也反應,所以不能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氣,D 錯誤。
考向2 常見的非氣體制備與性質(zhì)實驗3.(2022 年長沙模擬)四氯化鈦是生產(chǎn)金屬鈦及其化合物的重要中間體,室溫下四氯化鈦是無色液體,沸點為 136 ℃,極易水解。在 650~800 ℃高溫下,將 Cl2 通入 TiO2 和炭粉的混合物可得到 TiCl4 和一種有毒氣體。如圖所示是實驗室制備 TiCl4 的部分裝
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裝置 A 同樣適合實驗室制備氨氣
B.裝置 B 中試劑是飽和食鹽水,其作用是除 HCl 氣體C.裝置 C 處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Cl2+C+TiO2
D.裝置 D 處的直形冷凝管可更換為球形冷凝管
解析:將生石灰放入圓底燒瓶內(nèi),分液漏斗中加入濃氨水,用裝置 A 可制備氨氣,A 正確;因為四氯化鈦極易水解,所以裝置 B 中試劑是濃硫酸,其作用是干燥氯氣,B 錯誤;裝置 C 中生成的有毒氣體應為CO,化學方程式為2Cl2+2C+TiO2TiCl4+2CO,C 錯誤;因為蒸氣在球形冷凝管中冷凝后,很難完
全流出,所以裝置D處的直形冷凝管不能換成球形冷凝管,D錯誤。
4.(2022年新安模擬 ) 實驗室用Ca與H2 反應制取氫化 鈣
(CaH2)。下列實驗裝置和原理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裝置甲制取 H2C.裝置丙制取 CaH2
B.裝置乙凈化干燥 H2D.裝置丁吸收尾氣
解析:裝置甲利用稀鹽酸與鋅粒在簡易裝置中制取 H2,實驗裝置和原理能達到實驗目的,A 正確;裝置乙利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氫氣中的氯化氫氣體、利用濃硫酸干燥氫氣,起到凈化干燥H2 的作用,實驗裝置和原理能達到實驗目的,B 正確;裝置丙利用純凈的氫氣在加熱條件下與鈣反應制取 CaH2,實驗裝置和原理能達到實驗目的,C 正確;裝置丁是用于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及氧氣進入與鈣或 CaH2 反應,實驗原理與吸收尾氣不符合,過量氫氣應收集或點燃,D 錯誤。
考向3 常見有機物的制備5.(2022年焦作模擬)實驗室利用苯與濃硝酸、濃硫酸制取并提
純硝基苯的實驗過程中,下列裝置未涉及的是(
解析:制備硝基苯的實驗,一般步驟為 a.配制一定比例的濃硫酸和濃硝酸的混合酸,加入反應器中;b.向冷卻后的混合酸中逐滴加入一定質(zhì)量的苯,充分振蕩,混合均勻;c.用水浴加熱在50~60 ℃下發(fā)生反應,直至反應結(jié)束;d.除去混合酸后,粗產(chǎn)品依次用蒸餾水和5%NaOH 溶液洗滌,最后再用蒸餾水洗滌,其間進行多次分液操作;e.將用無水 CaCl2 干燥后的粗產(chǎn)品進行蒸餾,得到純硝基苯。故實驗中發(fā)生反應需要用到水浴加熱裝置②、除雜過程需要用到分液操作裝置③,最后分離出純硝基苯還要用到蒸餾裝置①,只有④⑤裝置未涉及,D 正確。答案:D
6.(2022 年龍巖模擬)某興趣小組設計圖甲裝置用于制備一定
量的乙酸乙酯,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增加甲中燒瓶上方的導管長度,可減少原料的損失
B.反應前,甲中燒瓶內(nèi)先加入少量濃硫酸,后加入適量冰醋
C.甲中接收裝置可以替換成乙或丙D.飽和碳酸鈉的作用是吸收乙酸乙酯
解析:增加甲中燒瓶上方的導管長度,長直導管可以起冷凝回流作用,故可減少原料的損失,A 正確;濃硫酸密度大,溶于乙醇放出大量的熱,不宜先加,反應前甲中燒瓶內(nèi)試劑添加順序為乙醇、少量濃硫酸,混合均勻并冷卻到室溫后,再加適量冰醋酸,B 錯誤;乙圖中多孔球泡能防倒吸,同時可增大與碳酸鈉溶液的接觸面積,除雜效果更好,丙圖裝置能防倒吸,但 CCl4 能溶解乙酸乙酯,使產(chǎn)率降低,C 錯誤;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D 錯誤。
考向4 陌生有機物的制備
7.(2022 年青島模擬)苯甲酸乙酯(無色液體,難溶于水,沸點213 ℃)天然存在于桃、菠蘿、紅茶中,稍有水果氣味,常用于配制香精和人造精油,也可用作食品添加劑。實驗室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在環(huán)己烷中通過以下反應制備。
已知:環(huán)己烷沸點為 80.8 ℃,可與乙醇和水形成共沸物,其混合物
沸點為 62.1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時最好采用水浴加熱,且冷卻水應從 b 口流出B.分水器可及時放出水層,避免水層升高流入燒瓶C.環(huán)己烷的作用是在較低溫度下帶出生成的水,促進酯化反應向右進行D.實驗時應依次向圓底燒瓶中加入碎瓷片、濃硫酸、苯甲酸、無水乙醇、環(huán)己烷
解析:由題干信息,該反應需控制溫度不超過 80.8 ℃,因此最好采用水浴加熱的方式,冷凝管的冷凝水應該下進上出,即從 a 口流入,b口流出,A 正確;合成反應中,分水器中會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上層是油狀物,下層是水,當油層液面高于支管口時,油層會沿著支管口流回燒瓶,以達到反應物冷凝回流,提高產(chǎn)率的目的,當下層液面高度超過距分水器支管約 2 cm 處時,及時放出水層,避免水層升高流入燒瓶,B 正確;根據(jù)信息“環(huán)己烷沸點為 80.8 ℃,可與乙醇和水形成共沸物,其混合物沸點為 62.1 ℃”,可知環(huán)己烷的作用是在較低溫度下帶出生成的水,促進酯化反應向右進行,C 正確;實驗時應依次向圓底燒瓶中加入碎瓷片、苯甲酸、無水乙醇、環(huán)己烷,攪拌后再加入濃硫酸,D 錯誤。
8.(2022 年九江模擬)實驗室制備 1,2-二溴乙烷的反應原理如下:CH3CH2OH―→CH2==CH2+H2O,CH2==CH2+Br2―→BrCH2CH2Br??赡艽嬖诘闹饕狈磻幸掖荚跐饬蛩岬拇嬖谙略?40 ℃脫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備 1,2-二溴乙烷的裝置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1)在此制備實驗中,要盡可能迅速地把反應溫度提高到170 ℃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引發(fā)反應c.防止乙醇揮發(fā)
b.加快反應速度d.減少副產(chǎn)物乙醚生成
(2)三頸瓶內(nèi)加入一定量的乙醇-濃硫酸混合液和少量粗砂,加入粗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斷該制備反應已經(jīng)結(jié)束的最簡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將 1,2-二溴乙烷粗產(chǎn)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蕩后靜置,
產(chǎn)物應在________(填“上”或“下”)層。
(5)連接有長玻璃管的裝置 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產(chǎn)物中有少量副產(chǎn)物乙醚,可用______的方法除去。(7)反應過程中應用冷水冷卻裝置 D,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又不能過度冷卻(如用冰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實驗室制備 1,2-二溴乙烷的反應原理為先發(fā)生乙醇
的消去反應生成乙烯,反應為 CH3CH2OH
H2O,在此實驗中,要迅速地把反應溫度提高到170 ℃左右,乙醇在濃硫酸的存在下在 140 ℃脫水生成乙醚,其最主要目的是減少副產(chǎn)物乙醚生成。(2)三頸瓶內(nèi)加入一定量的乙醇和濃硫酸的混合液和少量粗砂,由于反應需要加熱,因此加入粗砂的目的是防止暴沸。(3)乙烯和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 1,2-二溴乙烷,1,2-二
溴乙烷為無色,D 中溴顏色完全褪去說明反應已經(jīng)結(jié)束。(4)1,2-二溴乙烷的密度大于水,將 1,2-二溴乙烷粗產(chǎn)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蕩后產(chǎn)物應在下層。(5)連接有長玻璃管的裝置 B 的作用為安全瓶,可以防止倒吸。(6)兩者均為有機物,互溶,但 1,2-二溴乙烷與乙醚的沸點不同,用蒸餾的方法將它們分離。(7)溴在常溫下,易揮發(fā),乙烯與溴反應時放熱,溴更易揮發(fā),冷卻可避免溴的大量揮發(fā),但 1,2-二溴乙烷的凝固點(9 ℃)較低,不能過度冷卻,過度冷卻會使其凝固而使氣路堵塞,導致 B 中長導管內(nèi)液面上升。
答案:(1)d (2)防止暴沸(3)溴水的顏色完全褪去
(5)安全瓶 (6)蒸餾
(7)乙烯與溴反應放熱,冷卻能避免溴的揮發(fā) 1,2-二溴乙烷的凝固點低,過度冷卻會使其凝固堵塞氣路
1.(2022 年廣東卷)實驗室用 MnO2 和濃鹽酸反應生成 Cl2 后,按照凈化、收集、性質(zhì)檢驗及尾氣處理的順序進行實驗。下列裝
置(“→”表示氣流方向)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解析:濃鹽酸易揮發(fā),制備的氯氣中含有 HCl,可用飽和食鹽水除去 HCl,Cl2 可用濃硫酸干燥,A 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A正確;氯氣的密度大于空氣,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B 裝置能收集氯氣,B 正確;濕潤的紅布條褪色,干燥的紅色布條不褪色,可驗證干燥的氯氣不具有漂白性,C 正確;氯氣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應用 NaOH 溶液吸收尾氣,D 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D錯誤。
2.(2021 年湖南卷改編)1-丁醇、溴化鈉和 70%的硫酸共熱反應,經(jīng)過回流、蒸餾、萃取分液制得 1-溴丁烷粗產(chǎn)品,反應裝置如圖所示。
CH3(CH2)3Br+
已知:CH3(CH2)3OH+NaBr+H2SO4NaHSO4+H2O
①裝置 I 中回流的目的是減少物質(zhì)的揮發(fā),提高產(chǎn)率②裝置Ⅱ中 a 為進水口,b 為出水口③用裝置Ⅲ萃取分液時,將分層的液體依次從下口放出④經(jīng)裝置Ⅲ得到的粗產(chǎn)品干燥后,使用裝置Ⅱ再次蒸餾,可得到更純的產(chǎn)品
解析:根據(jù)題意 1-丁醇、溴化鈉和 70%的硫酸在裝置Ⅰ中共
熱發(fā)生 CH3(CH2)3OH+NaBr+H2SO4
CH3(CH2)3Br+NaHSO4
+H2O得到含CH3(CH2)3OH、CH3(CH2)3Br、NaHSO4、NaBr、H2SO4的 混 合 物 , 混 合 物 在 裝 置 Ⅱ 中 蒸 餾 得 到 CH3(CH2)3OH 和CH3(CH2)3Br 的混合物,在裝置Ⅲ中用合適的萃取劑萃取分液得CH3(CH2)3Br 粗產(chǎn)品。濃硫酸和 NaBr 會產(chǎn)生 HBr,1-丁醇以及濃硫酸和 NaBr 產(chǎn)生的 HBr 均易揮發(fā),用裝置Ⅰ回流可減少反應物
的揮發(fā),提高產(chǎn)率,①正確;冷凝水應下進上出,裝置Ⅱ中 b 為進水口,a 為出水口,②錯誤;用裝置Ⅲ萃取分液時,將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③錯誤;由題意可知經(jīng)裝置Ⅲ得到粗產(chǎn)品,由于粗產(chǎn)品中各物質(zhì)沸點不同,再次進行蒸餾可得到更純的產(chǎn)品,④正確。故選 B。
3.(2021 年北京卷)實驗室制備下列氣體所選試劑、制備裝置及
解析:KMnO4 是固體物質(zhì),加熱分解產(chǎn)生 O2,由于 O2 難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的方法收集,故不可以使用 a、d 裝置制取和收集 O2,A 錯誤;Zn 與稀 H2SO4 發(fā)生置換反應產(chǎn)生 H2,塊狀固體與液體反應制取氣體,產(chǎn)生的 H2 難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可以使用裝置 b、e 制取 H2,B 正確;Cu 與稀 HNO3 反應產(chǎn)生 NO 氣體,NO 能夠與 O2 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NO2氣體,因此不能使用排空氣的方法收集,C 錯誤;CaCO3與稀硫酸反應產(chǎn)生CaSO4 、CO2 氣體,CaSO4微溶于水,使制取CO2氣體不能持續(xù)發(fā)生,因此不能使用該方法制取 CO2 氣體,D 錯誤。
4.(2020 年江蘇卷)實驗室以 CaCO3 為原料,制備 CO2 并獲得CaCl2·6H2O 晶體。下列圖示裝置和原理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制備CO2 B.收集CO2 C.濾去CaCO3
D.制得CaCl2·6H2O

相關課件

10.3物質(zhì)的制備(課件)-2024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全國通用):

這是一份10.3物質(zhì)的制備(課件)-2024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全國通用),共5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點一氣體的制備,考點三有機物的制備,鏈接高考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4屆高考化學復習專題物質(zhì)的制備課件:

這是一份2024屆高考化學復習專題物質(zhì)的制備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點一氣體的制備,知識梳理,夯實必備知識,略低于,一小團棉花,要墊石棉網(wǎng),要加碎瓷片或沸石,插入液面以下,塊狀固體和液體反應,NH3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化學全程一輪總復習第十章化學實驗基礎微專題大素養(yǎng)26化學工藝流程__物質(zhì)的制備與提純課件:

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化學全程一輪總復習第十章化學實驗基礎微專題大素養(yǎng)26化學工藝流程__物質(zhì)的制備與提純課件,共3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資源礦產(chǎn),O2或空氣,F(xiàn)e3+,2~62,提高鎳回收率,KSCN溶液,一元弱,高溫焙燒,2循環(huán)物質(zhì)的確定,3副產(chǎn)品的判斷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課件 更多

2023版高考化學一輪總復習第十一章第三節(jié)物質(zhì)的制備課件

2023版高考化學一輪總復習第十一章第三節(jié)物質(zhì)的制備課件

2023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 第十章  化學實驗基礎 第三節(jié) 物質(zhì)制備實驗的設計與評價

2023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課件 第十章 化學實驗基礎 第三節(jié) 物質(zhì)制備實驗的設計與評價

2022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第10章化學實驗第4講物質(zhì)的制備及性質(zhì)探究課件

2022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第10章化學實驗第4講物質(zhì)的制備及性質(zhì)探究課件

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第10章化學實驗第4講物質(zhì)的制備及性質(zhì)探究課件

高考化學一輪復習第10章化學實驗第4講物質(zhì)的制備及性質(zhì)探究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