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專題51 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1.無論采用哪一種實驗方案進行驗證,都要弄清楚實驗的原理是什么,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2.熟悉常用的速度的測量方法:打點紙帶、光電門、速度傳感器、位移替代法等.
1.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可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在滑塊A和B相碰的端面上裝上彈性碰撞架,它們的上端裝有等寬的擋光片.
(1)實驗前需要調(diào)節(jié)氣墊導(dǎo)軌水平,借助光電門來檢驗氣墊導(dǎo)軌是否水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為了研究兩滑塊所組成的系統(tǒng)在彈性碰撞和完全非彈性碰撞兩種情況下的動量關(guān)系,實驗分兩次進行.
第一次:將滑塊A置于光電門1的左側(cè),滑塊B靜置于兩光電門間的某一適當(dāng)位置.給A一個向右的初速度,通過光電門1的時間為Δt1,A與B碰撞后又分開,滑塊A再次通過光電門1的時間為Δt2,滑塊B通過光電門2的時間Δt3.
第二次:在兩彈性碰撞架的前端貼上雙面膠,同樣讓滑塊A置于光電門1的左側(cè),滑塊B靜置于兩光電門間的某一適當(dāng)位置.給A一個向右的初速度,通過光電門1的時間為Δt4,A與B碰撞后粘連在一起,通過光電門2的時間為Δt5.
為完成該實驗,還必須測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
A.擋光片的寬度d
B.滑塊A的總質(zhì)量m1
C.滑塊B的總質(zhì)量m2
D.光電門1到光電門2的距離L
(3)在第一次實驗中若滑塊A和B在碰撞的過程中,若滿足的表達式為________(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則動量守恒.
(4)在第二次實驗中若滑塊A和B在碰撞的過程中,若滿足的表達式為________(用已知量和測量量表示),則動量守恒.
答案 (1)使其中一個滑塊在導(dǎo)軌上運動,看滑塊經(jīng)過兩光電門的時間是否相等,若相等,則導(dǎo)軌水平 (2)BC (3)m1=-m1+m2 (4)m1=(m1+m2)
解析 (1)使其中一個滑塊在導(dǎo)軌上運動,看滑塊經(jīng)過兩光電門的時間是否相等,若相等,則導(dǎo)軌水平.
(2)本實驗需要驗證動量守恒定律,所以在實驗中必須要測量質(zhì)量和速度,速度可以根據(jù)光電門的擋光時間求解,而質(zhì)量通過天平測出,同時,擋光片的寬度可以消去,所以不需要測量擋光片的寬度,故選B、C.
(3)在第一次實驗中,碰撞前A的速度為v0=
碰撞后A的速度為vA=-
B的速度為vB=
在A、B碰撞過程中若滿足m1=-m1+m2
即m1=-m1+m2
則動量守恒.
(4)在第二次實驗中,碰撞后A、B速度相同,根據(jù)速度公式可知
v1=,v2=
A、B碰撞過程若滿足
m1=(m1+m2)
則動量守恒.
2.“探究碰撞中的不變量”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小車A前端貼有橡皮泥,后端連一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后,讓小車A以某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與置于木板上靜止的小車B相碰并粘在一起,繼續(xù)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周期為0.02 s.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A.本實驗中應(yīng)盡可能減小摩擦力的影響
B.實驗時先推動小車A,再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
(2)若獲得的紙帶如圖乙所示,從a點開始,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其中a、b、c、d、e都為計數(shù)點,并測得相鄰計數(shù)點間距分別為ab=20.3 cm、bc=36.2 cm、cd=25.1 cm、de=20.5 cm,已測得小車A(含橡皮泥)的質(zhì)量mA=0.4 kg,小車B(含撞針)的質(zhì)量mB=0.3 kg.由以上測量結(jié)果可得碰前系統(tǒng)總動量為________ kg·m/s,碰后系統(tǒng)總動量為______ kg·m/s.(結(jié)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 (1)A (2)1.45 1.44
解析 (1)本實驗中要盡可能減小摩擦力的影響,這樣可減小實驗誤差,故A正確;
實驗時應(yīng)先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再推動小車A,故B錯誤.
(2)碰前小車A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由bc段求得v0=
解得v0=3.62 m/s
則碰前系統(tǒng)總動量p0=mAv0≈1.45 kg·m/s
碰后A、B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由de段求得v=
解得v=2.05 m/s
則碰后系統(tǒng)總動量p=(mA+mB)v≈1.44 kg·m/s.
3.某校同學(xué)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圖中,水平氣墊導(dǎo)軌上裝有光電門C和光電門D,滑塊A、B 放在導(dǎo)軌上,位置如圖所示.滑塊A的右側(cè)裝有彈性彈簧片,滑塊B的左側(cè)也裝有彈性彈簧片,兩滑塊上方都固定有寬度相同的遮光片,光電門C、D分別連接著光電計時器(未完全畫出)可以記錄遮光片通過光電門的時間.
實驗步驟:
A.測量滑塊A(含彈簧片、遮光片)的質(zhì)量mA、滑塊B(含彈簧片、遮光片)的質(zhì)量mB
B.測量滑塊A的遮光片的寬度d1、滑塊B的遮光片的寬度d2
C.給滑塊A 一個向右的瞬時沖量,觀察A的運動情況和A與B相碰后A、B各自的運動情況
D.記錄下與光電門C相連的光電計時器記錄的時間第一次時間ΔtC1、第二次時間ΔtC2
E.記錄下與光電門D相連的光電計時器記錄的時間ΔtD
實驗記錄:
mA
mB
d1
d2
ΔtC1
ΔtC2
ΔtD
100 g
300 g
1.00 cm
1.00 cm
2.500 ms
4.900 ms
5.100 ms
數(shù)據(jù)處理(請完成以下填空,所有結(jié)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1)碰撞前A的速度大小v0=4.00 m/s,碰撞后A的速度大小v1=________ m/s.
(2)碰撞前后A的動量變化量大小Δp=________kg·m/s.
(3)碰撞后B的速度大小v2=1.96 m/s.
(4)碰撞前后B的動量變化量大小Δp′=0.588 kg·m/s.
(5)本實驗的相對誤差的絕對值可表達為δ=||×100%,若δ≤5%,則可以認為系統(tǒng)動量守恒,本實驗中δ=________.
答案 (1)2.04 (2)0.604 (5)2.65%
解析 (1)滑塊A在碰撞前、后的瞬時速度大小分別為v0、v1,則v0==4.00 m/s;
v1== m/s≈2.04 m/s.
(2)碰撞前后A的動量變化量大小Δp=mAv1-mA(-v0)=0.604 kg·m/s.
(5)δ=||×100%=||×100%≈2.65%.
4.如圖甲所示,沖擊擺是一個用細線懸掛著的擺塊,彈丸擊中擺塊時陷入擺塊內(nèi),使擺塊擺至某一高度,利用這種裝置可以測出彈丸的發(fā)射速度.
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天平測出彈丸的質(zhì)量m和擺塊的質(zhì)量M;
②將實驗裝置水平放在桌子上,調(diào)節(jié)擺線的長度,使彈丸恰好能射入擺塊內(nèi),并使擺塊擺動平穩(wěn),同時用刻度尺測出擺長;
③讓擺塊靜止在平衡位置,扳動彈簧槍的扳機,把彈丸射入擺塊內(nèi),擺塊和彈丸推動指針一起擺動,記下指針的最大偏角;
④多次重復(fù)步驟③,記錄指針最大偏角的平均值;
⑤換不同擋位測量,并將結(jié)果填入表中.
擋位
平均最大偏角θ/度
彈丸質(zhì)量m/kg
擺塊質(zhì)量M/kg
擺長l/m
彈丸的速度v/(m·s-1)
低速擋
15.7
0.007 65
0.078 9
0.270
5.03
中速擋
19.1
0.007 65
0.078 9
0.270
6.77
高速擋
θ
0.007 65
0.078 9
0.270
7.15
完成下列填空:
(1)現(xiàn)測得高速擋指針最大偏角如圖乙所示,請將表中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θ=________.
(2)用上述測量的物理量表示發(fā)射彈丸的速度v=________.(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3)為減小實驗誤差,每次實驗前,并不是將指針置于豎直方向的零刻度處,常常需要試射并記下各擋對應(yīng)的最大指針偏角,每次正式射擊前,應(yīng)預(yù)置指針,使其偏角略小于該擋的最大偏角.請寫出這樣做的一個理由:________.
答案 (1)22.4(22.1~22.9均正確) (2) (3)見解析
解析 (1)分度值為1°,故讀數(shù)為22.4°.
(2)彈丸射入擺塊內(nèi),系統(tǒng)動量守恒,則有mv=(m+M)v′,擺塊向上擺動,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m+M)v′2=(m+M)gl(1-cos θ),聯(lián)立解得v=.
(3)以較大的速度碰撞指針,會損失較多的機械能(其他理由,如“擺塊在推動指針偏轉(zhuǎn)時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指針擺動較長的距離損失的機械能較多”等,只要合理即可).
5.某同學(xu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圖中a、b是兩個半徑相等的小球.實驗步驟如下:
①在平木板表面釘上白紙和復(fù)寫紙,并將該木板豎直立于緊靠斜槽軌道水平段槽口處,將小球a從斜槽軌道上某固定點由靜止釋放,撞到木板并在白紙上留下痕跡O;
②將木板向右平移一定距離并固定,再將小球a仍從固定點由靜止釋放,撞在木板上并在白紙上留下痕跡B;
③把小球b靜止放在斜槽軌道水平段的最右端,讓小球a仍從原固定點由靜止釋放,與小球b相碰,兩球撞在木板上并在白紙上留下痕跡A和C.
回答下列問題:(1)若碰撞過程中沒有機械能損失,為了保證碰撞后a球向右運動,a、b兩球的質(zhì)量m1與m2的大小關(guān)系是m1________m2(選填“>”“=”或“ (2)b (3)CD (4) =+ (5)能
解析 (1)在小球碰撞過程中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可得
m1v0=m1v1+m2v2
碰撞前后系統(tǒng)動能不變,故有
m1v02=m1v12+m2v22
解得v1=v0
若要使a球的速度方向不變,應(yīng)滿足m1>m2.
(2)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時間t=
則初速度為v==x
可知平拋運動的初速度與下降高度二次方根的倒數(shù)成正比,碰后b球的速度較大,則下落高度h較小,痕跡A是小球b在白紙上留下的.
(3)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可得m1v0=m1v1+m2v2
代入初速度與下落高度的關(guān)系可得=+
由上述表達式可知,需測量的物理量有a球和b球的質(zhì)量m1、m2和O點到A、B、C三點的豎直距離y1、y2、y3,故選C、D.
(4)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若關(guān)系式=+成立,則動量守恒.
(5)由實驗原理可知,若碰撞過程中有機械能損失,不影響碰撞過程動量守恒的驗證,故第(4)問中的關(guān)系式成立,能驗證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
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課時加練第7章 微專題51 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含解析),共6頁。
這是一份2023版高考物理總復(fù)習(xí)之加練半小時 第七章 微專題51 實驗: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共8頁。
這是一份專題實驗7 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備戰(zhàn)2023年高考物理實驗專題突破,文件包含專題實驗7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備戰(zhàn)2023年高考物理實驗專題突破解析版docx、專題實驗7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備戰(zhàn)2023年高考物理實驗專題突破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36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