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二年級上冊課桌有多長完美版ppt課件
展開
這是一份數學二年級上冊課桌有多長完美版ppt課件,文件包含北師版數學二年級上冊62課桌有多長pptx、62課桌有多長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0頁, 歡迎下載使用。
北師二上第六單元《測量》 第2課時 課桌有多長課題折一折,做一做課型新授課教材分析 《課桌有多長》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6單元《測量》的內容。本單元內容在全冊教材中為學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以他們的觀察、操作活動拉近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距離,從有別于數的另一個角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而“課桌有多長”則是學生學習長度單位的起始課,要讓學生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體會同意測量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能估測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為學習長度單位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學情分析 學生年齡雖小,但都已經大略認識尺子(學生尺每個學生都見過),以他們的經驗出發(fā),知道尺子能用來做什么,怎么使用(當然不一定很準確地使用,所具有的知識也未必全面)。當全班一起了解物體長度時,有個別學生最先試著用尺測量,就會帶動其他學生效仿。二年級的學生都有模仿和好動的習慣,知道的學生會向不知道的同學甚至全班傳授,公布結果;而不知道的學生會轉身,回頭,甚至下座位,問、看別人怎么做。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學中就要給他們時間,有要求、有目的地讓他們表達自己,在爭論與探索中獲取知識。教學策略鑒于學生的認識,課堂上教師應盡量引導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們在學習中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動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融入其中,體驗到動腦的樂趣。比如說:學生在集體中具體認識尺子后,說明尺子上數字的作用;教師指明“從一個數字到下一個數字之間的長度即是1厘米”,及時加深學生對厘米的認識,鞏固、肯定(或糾正)他們原有的看法,利用這點使他們做到舉一反三。認識尺子之后,是練習鞏固。由學生自己測量同一物體,出現(xiàn)不同答案時,討論找出原因:怎么會這樣?起點位置對嗎?無論討論是否能立刻給學生一個結果,起碼每個學生都動腦筋思考了這個問題,達到了討論的目的——參與、思考。這也就是讓他們先自己探索獲取信息的一種途徑,同時也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 教科書第51-52頁教學目標1、初步體會到建立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測量方法的多樣性。2、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起1厘米的長度概念,能對長度進行估測。3、學會用刻度尺對物體長度進行測量。4、在合作中去發(fā)掘知識,掌握知識,并體驗到學校的樂趣。教學重點認識厘米。教學難點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能估測較小物體的長度,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教學準備繪制放大的尺子圖,制作幻燈直尺圖,直尺、米尺、卷尺,拓寬學生認識尺子的知識面。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環(huán)節(jié) 導學案一、創(chuàng)設情境。 讓學生試著估計一下自己的桌子長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劃著估,估好后,舉手交流結果。在這里若出現(xiàn)大多數學生已經很熟練地說出×ד厘米”,在后面的學習中請學生留心找一找答案是什么?【這部分安排,讓學生對一個物體的長度提前有一個不具體的感官認識,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估測能力。】二、探究新知,經歷過程測量:在學生估計得數后,求證一下,(先避開用尺子,給個假設)如果不用尺子,你還能想出什么辦法來量桌子呢?展開討論,再由各小組匯報用什么方法?(用文具盒、書、筆等。)測量的桌子是多長呢?(希望是幾個文具盒長,幾本書長……)多提問幾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總結。師:為什么測出的桌子長度的說法都不一樣呢?桌子真的都不一樣長嗎?總結:使用的工具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只有當工具一樣時,結果才會相同,所以,我們才會找一個統(tǒng)一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經過測量,你們認為統(tǒng)一的工具最好是什么呢?(引入尺子,并為介紹尺子做鋪墊。)【旨在使學生體會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同時感受生活中測量方法的多樣性?!浚?/span>3)認識尺子師:尺子有很多種,不止是你們手中用的這種,還有這些。(出示各類尺子,拓寬知識面,讓學生多認識一些尺子。以一句話“它們用在各自不同的地方”,結束對尺子種類的介紹。)而在我們的學習中,最常用的就是你們這種(從學生手中取過)學生尺。(同時,黑板上貼出放大的直尺圖。)師:那么,請你們看看,常用的學生尺上有些什么呢?(把這個問題交給學生討論再匯報。這樣可避免部分學生不觀察或觀察不仔細,漏掉東西。)生1:有數字。生2:有一些小線、小格。師:這是刻度線,小格就是由這些刻度線分出來的,你們仔細數一數,每一個數字和下一個數字之間,也就是最長的兩條刻度線之間有幾個小格。(幫助學生認準尺子)生3:有字母cm。師:你觀察得很仔細。(激起其他學生關注。)教師再講講cm的含義——c和m合在一起,表示厘米的意思,說明“cm”和“厘米”可以互相替換,而且指出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板書:長度單位——厘米(cm)。教師在學生開始估測時,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做出解答。請學生說,我們的桌子單位是××厘米。師:在尺子上找到“0”了嗎?它在什么位置上表示什么意思?(生:尺子最左邊,表示開始起點。)師提醒:量物時,一般從起點0刻度線量起。師:尺子上還有些數字是什么意思?(引出厘米的長度。)請找到尺子上從“0~1”這一段,從0~1是幾厘米?(從學生的經驗和認識出發(fā)。)學生先猜,再互相交流。師:從一個數字到下一個數字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那么0~1就是(生:“1厘米”)。在黑板直尺圖上用彩色筆畫出0~1之間是1厘米。以搶答形式,再讓學生說一說,5~6、9~10、0~2、0~6之間分別是幾厘米等問題。(緩解,調動情緒,及時給予表揚,對最難的問題答對者以獎勵,激勵大家多思考。)在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手比劃感受一下“1厘米有多長”,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你見到過什么東西是1厘米長的?(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多給予肯定。)(4)量物要求學生取出統(tǒng)一物體(學具中的大三角形),找到長邊(正好整數),小組討論試著量,再匯報。面對結果不統(tǒng)一時,大家討論原因,說明最好從0刻度量起。并找一人上臺演示,在學生演示過程中,教師跟著演示一步步說明要求:量物體時,先把一端對準0刻度線,再看另一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再量這個大三角形(等腰)的一個短邊,不夠整數,全班交流該讀作多少。師:離哪個刻度線比較近,就是大約幾厘米。 三、達標檢測練習例如:1、打開書看第51頁第3題,判斷誰量得對。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出錯誤原因。指出從一個整刻度到另一個整刻度測量也是對的。2、練一練第三題 找同學說出圖上的物體多長?3、練一練第四題 找同學說出思路 四、課堂小結通過學習這一節(jié)課,知道了我的課桌有多長,用尺子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長度單位有厘米,厘米也可以cm表示,測量時,要從0刻度開始,也可以從整刻度開始,1厘米有多長,等等。五、教學板書課桌有多長起點、刻度、刻度線、長度單位:厘米 cm 1厘米=1cm六、教學反思上完課發(fā)現(xiàn),學生已有的基礎是教師始料不及的,致使原先設計好的課無法正常進行下去,課上雖也根據突發(fā)情況靈活變動了,但因種種原因,變動后課堂把握不是很成功,許多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能激活課堂氣氛的構想沒能淋漓盡致發(fā)揮作用。面對突發(fā)事件,課堂的駕馭能力還要提高,備課時也要多方面思考周全,方能以不變應萬變。
相關課件
這是一份小學數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六 測量課桌有多長圖文ppt課件,共2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也可以寫作cm,厘米有多長,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左端與0刻度對齊,右端剛好與5對齊,還可以這樣量,-2=5厘米,估一估量一量,方法不唯一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數學課桌有多長多媒體教學課件ppt,共1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拃zhǎ長,認一認,刻度表示起點,長度單位cm,或厘米,厘米1cm,指一指,找一找,橡皮的厚度,釘書釘的長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數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課桌有多長課文課件ppt,共1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量一量,智勇大沖關,火眼金睛,第一關,高厘米,小小操作家,第二關,我是畫畫家,畫一條長4厘米的線,第三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課件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