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晝 耕耘 桑樹 破曉 蝴蝶 螞蚱 櫻桃 拔草瞎鬧 鏟子 鋤頭 分割 承認 拴住 水瓢 逛街
晝:中間部分是“日”,不要錯寫成“目”,注意不要丟掉最下面的一橫。耘:左半邊是“耒”,不要錯寫成“豐”。曉:右半邊是“堯”,注意不要多加一點。拔:右半邊是“犮”,不要錯寫成“發(fā)”。割:左半邊中間部分是“豐”,不要少寫一橫。承:中間共有三橫,不要多寫或少寫。逛:半包圍結構,不要將“犭”錯寫為部首。
ABB式詞語:胖乎乎 圓滾滾 明晃晃 毛嘟嘟 藍悠悠 孤零零 AABB式詞語:馬馬虎虎 整整齊齊 忙忙碌碌 平平安安 干干凈凈ABAC式詞語:順風順水 百發(fā)百中 自由自在 人來人往描寫景色的詞語:煙波浩渺 風光旖旎 無邊無垠 鳥語花香 山清水秀
1.讀詩句,說說眼前浮現的畫面,體會其中的樂趣。(1)“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畫面:小孩子雖然不懂得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蔭下學著種瓜。一個“學”字使兒童天真的形象躍然紙上。不僅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可愛,還表現了他們耳濡目染大人們的勤勞,從小就熱愛勞動的優(yōu)秀品質。
(2)“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br/>畫面: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將夜間凍結在盆中的冰塊脫下,用彩絲穿起來,提在手中當鉦來敲。這兩句詩主要對稚子進行了動作描寫,“脫”“穿”等動詞生動表現了稚子弄冰的動作。
(3)“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br/>畫面: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把家還;拿著一支短笛,隨口吹著,也沒有固定的聲腔。“橫”坐不是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著,表現了牧童的天真頑皮。
2.圍繞一個情景寫句子。
太陽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鉆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黑暗的地方飛出來。分析:在描寫情景的時候,可以先總寫事物特點,再具體表現。這樣能讓我們更直觀地理解、體會到所描寫的情景。
【舉例】忙——他最近工作特別忙,忙得常常來不及吃飯,忙得一周只能回家兩次。我每次看到他,他都像一個旋轉的陀螺,一直轉個不停。冷——瑟瑟的寒風呼呼地刮過,吹起了地上的落葉,各家的窗戶都緊緊實實地關著,似乎人們都不歡迎“威風凜凜”的寒風。街上空無一人,只有寒風在街上徘徊。吵——下課了,教室里立刻吵鬧起來,像炸開了的鍋一樣,又像鞭炮廠起了火,噼里啪啦的,亂成了一鍋粥。
靜——教室里出奇的靜,鐘表嘀嗒嘀嗒的聲音聽得清清楚楚,假如掉根針在地上,或許也能聽得見。快——號令一響,他便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奔而去,兩條腿擺動的頻率之快使人很難分清左右腿,他跑過的地方仿佛有風呼嘯而過,一眨眼他就沖到了終點。辣——這碗面可真辣?。±钡盟翘?、眼淚直流,辣得他不停地打噴嚏。
3.運用對比手法寫句子。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分析:表達時可以通過兩種事物的對比,凸顯其中一種事物的特點。
【舉例】這里的飯菜再香,也比不上媽媽做的菜香。菊花,雖不如牡丹富貴,不如玫瑰濃艷,不如百合芳香,但它淡雅清新,頗受人們青睞(lài)。
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榆樹的葉子比喻成蚌殼,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葉子在陽光照耀下發(fā)出光亮的樣子。
(1)比喻句:太陽一出來,榆樹的葉子就發(fā)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
(2)排比句: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蒙湖上,在無邊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
這句話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連用四個“在”字,寫出了作者在世界各地都見到過月亮,突出了他鄉(xiāng)所見月亮之多。
這句話運用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睡醒”“逛”“說話”等詞語將“花”“鳥”“蟲子”等擬人化了,使所寫之物更加形象、親切,并且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充分說明園中的一切都是鮮活的,作者的心情也是快樂、自由的。
(3)擬人、排比句: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4)擬人句:“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br/>這句話運用擬寫的修辭手法,把黃瓜當成人來寫。園子里的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是完全自由的。不光“我”是自由自在的,就連這里的植物、動物仿佛也是自由的,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沒有人來干涉。
這句話運用對比的手法,把世界各地的月亮與故鄉(xiāng)的小月亮作對比,表達自己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5)對比句:“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xiāng)多遠,我的心立刻就飛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6)每逢望夜,一輪當空,月光閃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數頃,而且荷香遠溢,宿鳥幽鳴,真不能不說是賞月勝地。
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朗潤園的美麗月景。既有視覺描寫月光閃耀、碧波、空蒙、一碧數頃 ,又有嗅覺描寫荷香 ,還有聽覺描寫宿鳥幽鳴 ,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美妙的“荷塘月色圖”。
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外祖父竭力地贊美梅花的精神,贊美梅花高貴的品質和頑強的生命力。通過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秉性、骨氣的熱情謳歌,說明梅花是祖國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5.含義深刻的句子: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
6.轉述句:我看祖父還在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給你看。”(改為轉述句)
我看祖父還在笑,就說,他不信,我到屋里拿來給他看。
(6)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一件大事就是買雜拌兒。這是用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干果與蜜餞摻和成的。孩子們喜歡吃這些零七八碎兒。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各種玩意兒——風等、空竹、口琴等。(兒化音)臘月和正月,在農村正是大家最閑在的時候。(北京口語)
“雜拌兒”指各種干果與蜜餞摻和而成的?!傲闫甙怂閮骸敝噶闶场⒘阕靸??!巴嬉鈨骸敝竿婢??!伴e在”指清閑自在。這幾個帶有“京味兒”的詞通俗易懂,體現了北京的地方特色,讀起來倍感親切,富有韻味。
古詩概述1.《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xiāng)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園詩,其三十一是其中的一首,描寫了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2.《稚子弄冰》中孩子弄冰的場景,充滿了樂趣,繪聲繪色地表現出兒童以冰為鉦、自得其樂的盎然意趣。3.《村晚》描寫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后兩句表現了鄉(xiāng)野黃昏晚景的可愛,村童牛背吹笛,悠然自得,純樸無邪而快樂,給人一種恬靜悠遠的美好感覺。
1.《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作者宋代詩人范成大,能體現夏日農忙的詩句是“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從中能體會到村子里大人們勤勞能干的特點。大人 耘田 、績麻,孩子 學種瓜 ,從中體會到農村緊張勞動氣氛和富有情趣的生活,農村孩子的勤勞純樸、天真爛漫。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晝]白天。 [耘田]在田間鋤草。 [績麻]把麻搓成線。 [解]理解,懂得。 [供]從事。 [傍]靠近。[陰]樹蔭。譯文:白天鋤地,夜晚搓麻,農家男女各自忙著各自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織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樣子,在靠近桑樹的下面學著種瓜。
【句解】?寫農家夏忙時大人的勞動場面,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勤勞品質的贊揚。“晝”“夜”“兒”“女”等詞,從時間、人物的角度表現出農家耕織的場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莊上下,一片繁忙。?寫農家夏忙時兒童的活動場面,表達了詩人對鄉(xiāng)村兒童熱愛勞動的品質的贊賞。這兩句寫得意趣橫生,“未解”“也”“學”等詞讓人想象到兒童學種瓜時生疏、笨拙的樣子,表現出鄉(xiāng)村兒童的天真可愛。
2.《稚子弄冰》作者宋代詩人楊萬里,詩中的孩子在早晨用彩絲穿取一塊冰。當敲打時,發(fā)出玉磬般的聲音,可孩子正在高興時,忽然冰碎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在做這種游戲時心情由快樂到失望的,從中體會到他們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zhēng。?敲成玉磬qìng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脫曉冰]早晨從金屬盆里把冰取出來。③[鉦]一種金屬打擊樂器。 ④[磐}一種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⑤[玻璃]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現在的玻璃。譯文:兒童早晨起來,從結成堅冰的銅盆里剜冰,用彩線穿起來當錚。提著銀鑼似的冰塊在樹林里邊敲邊跑,忽然冰鑼敲碎碎落地,那聲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樣。
【句解】?這兩句通過對小孩“脫”“穿”等動作的描寫,刻畫出一個天真、快樂的兒童形象?!爸伞奔冉淮诵『⒌哪昙o小,又是“詩眼”。小孩不怕寒冷,在冬天玩冰塊,突顯了其活潑、愛玩的天性。?輕輕敲打,清脆的響聲穿林而過。忽然冰塊落地,發(fā)出的聲音就像玉磬發(fā)出的聲音。這樣描寫生動具體,使人如聞其聲?!扒贸捎耥啻┝猪憽笔刮覀兎路鹂吹搅诵『⑶帽鶋K時的得意?!昂觥睖蚀_寫出了冰塊碎落得猝不及防,讓人更容易想象出當時小孩瞬間由開心到失望的神態(tài)變化。
3.《村晚》是宋代詩人雷震所寫。詩中描寫山村傍晚自然景色的句子是:“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泵鑼懩镣脑娋涫牵骸澳镣瘹w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①[陂]池岸。 ②[漪]水中的波紋。③[腔]曲調。 ④ [歸去]回去。⑤[信口]隨口。譯文:在一個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淹沒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的樂曲。
【句解】?這兩句寫景,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的綠草碧水、青山落日圖。兩個“滿”字,寫出了池塘水草茂盛、池水高漲的景象?!般暋弊稚鷦有蜗蟮卣宫F了落日掛在山頭的景象?!敖弊稚鷦拥孛枥L了落日青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這兩句寫牧童的活動?!皺M牛背”和“信口吹”生動地表現了牧童的調皮天真和悠閑自在。
1.《祖父的園子》選自《呼蘭河傳》,作者為女作家蕭紅,原名張迺瑩。通過描寫祖父的園子里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園子里干活、游戲的場景,展現了作者快樂、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
(1)蜜蜂則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比喻】【疊詞】“我”把蜜蜂比作小毛球,并用疊詞“胖乎乎、圓滾滾”來形容它,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蜜蜂的可愛姿態(tài)。
(2)祖父大笑起來,笑夠了,把草拔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祖父對“我”鏟苗留草沒有絲毫責備,反而寬容地笑,說明祖父非常疼愛“我”。
(3)我跑到屋里拿了一個谷穗,遠遠地拋給祖父,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動作描寫】【語言描寫】“遠遠地拋”這一動作和“這不是一樣的嗎”這句話,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天真可愛。
(4)玩膩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但不是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上一揚,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
【語言描寫】通過“揚”“大喊”的動作,描寫出“我”拿水瓢灑水時高興的子,“我”頑皮的天性在園子中得到張揚。
3.本文寫了“我”童年時代在園中快樂玩耍的哪些情景?
①觀賞昆蟲、花草、大榆樹。②跟隨祖父栽花、拔草、種菜、鏟地、澆菜。③摘黃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螞蚱。④沐浴陽光,感受花、鳥、蟲等景物的自由。⑤用草帽遮臉睡覺。
4.“我”為什么將家里的園子稱為“祖父的園子”?
因為“我”經常和祖父在園子里玩,在祖父的寬容和寵愛下,“我”在園子里度過了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童年時光?!白娓傅膱@子”深切地表達出了“我”對祖父的懷念。
1.《月是故鄉(xiāng)明》是季羨林先生寫的。老先生以月作為抒情線索,通過對故鄉(xiāng)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特別是對故鄉(xiāng)月色的動人描寫,抒發(fā)了自己對故鄉(xiāng)永遠的思念與牽掛。
(1)每個人都有個故鄉(xiāng),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xiāng)的月亮。
【開門見山】開篇點題,借助月亮表達對故鄉(xiāng)的熱愛、思念之情。
(2)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煙波浩渺之勢。
【對比】將故鄉(xiāng)的大葦坑與洞庭湖對比,表現了“我”對故鄉(xiāng)的大葦坑的喜愛。
(3)月是故鄉(xiāng)明,我什么時候能夠再看到故鄉(xiāng)的月亮?。?br/>【直抒胸臆】直接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4)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直抒胸臆】表面看是“我”忘不掉故鄉(xiāng)的月亮,實際表達的是永遠忘不掉家鄉(xiāng)。
3.文中作者回憶了哪些童年趣事?請簡要概括。
①躺在坑邊場院的地上數星星;②在古柳下面點起篝火,搖樹捉知了;③在大葦坑邊望月。
4.作者為什么要寫世界各地美妙絕倫的月亮和朗潤園的奇景?
為了與故鄉(xiāng)的月亮對比,襯托故鄉(xiāng)的月亮格外令人思念,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5.請你結合課文內容,思考課文標題“月是故鄉(xiāng)明”的含義。
作者將故鄉(xiāng)和月亮聯系在一起,借月亮表達自己對童年、對故鄉(xiāng)深深的懷念之情。
1.《梅花魂》圍繞梅花依次寫了讀唐詩宋詞流淚、珍愛梅花圖、不能回國哭泣、贈送梅花圖、碼頭送別這五件事,充分表現了外祖父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和對家鄉(xiāng)的眷念之情?!对率枪枢l(xiāng)明》和《梅花魂》這兩篇課文表達的情感都是思念家鄉(xiāng)。 梅花魂包含了三層意思:一是梅花的精神;二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三是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梅花象征著堅韌不拔、不屈不撓、自強不息。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獨書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對比】“不甚在意”與“分外愛惜”形成對比,突出了外祖父對這幅墨梅圖極其珍愛。
(2)訓罷,便用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
【動作描寫】“輕輕刮去”“慢慢抹凈”等動作寫出了外祖父的小心翼翼,充分體現出外祖父對墨梅圖的珍愛。
(3)“是啊,鶯兒,你要好好保存!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的!
【對比】將梅花與別的花對比,并用四個魂、最有骨氣“愈”和三個“最”,贊美梅花不畏嚴寒、不向惡勢力低頭的品格,這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
(4)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jié)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經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比喻】外祖父對梅花和中華民族有氣節(jié)的人物的贊譽,包含著他對“我”的希望和教誨,也是他自己心靈的獨白,雖然他在國外多年,但愛國心從未改變。這里“梅花的秉性”是指梅花的精神,也就是“梅花魂”的內涵,呼應主題。
3.課文寫了外祖父三次流淚,你覺得這三次流淚有什么共同之處?
這三次流淚都表現了外祖父對祖國、對故土的思念和熱愛。
4.通讀全文,作者寫了外祖父的哪幾件事?這些事表現了外祖父怎樣的思想感?
①教“我”讀唐詩宋詞時落淚;②因“我”弄臟了墨梅圖大發(fā)脾氣;③因年齡大無法回國而哭;④離別前送“我”墨梅圖;⑤離別時送給“我”一塊繡著梅花的手絹。這些事表現了外祖父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以及他渴望回國返鄉(xiāng)的心。
5.結合全文,說說你是如何理解課文題目“梅花魂”的。
“梅花魂”不僅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精神的體現,也是外祖父思鄉(xiāng)之情、愛國之情的寫照,更是中國人堅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游子吟 游子指的是離家遠游的人。吟是詩歌體裁的一種。 文中的游子指的是唐代詩人孟郊。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边@兩句詩用形象的比喻,寄托了游子對慈母發(fā)自肺腑的愛
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①臨:將要。 ②意恐:擔心。 ③歸:回來,回家。 ④誰言:言:說。⑤寸草心: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子女。心:子女的心意。⑥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暉:陽光。譯文: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1.《古詩三首》:①考查古詩的背誦和默寫;②考查詩句的意思和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都寫了古代鄉(xiāng)村兒童的生活,表現了兒童的純真、可愛)。2.《祖父的園子》:①考查祖父的園子里有什么;②考查“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了什么;③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對祖父的依戀與熱愛,對童年生活的懷念);④考查作者在園中景物上寄托的感情(自由)。
3.《月是故鄉(xiāng)明》:①考查從文中直抒胸臆的語句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鄉(xiāng)之情;②考查“月”在文中所象征的思鄉(xiāng)之情。4.《梅花魂》:①考查文中寫了哪幾件事;②考查對課題“梅花魂”的理解(不僅是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精神的體現,也是外祖父思鄉(xiāng)之情、愛國之情的寫照,更是中國人堅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③考查課文表達了外祖父怎樣的感情(思念家鄉(xiāng),眷戀祖國)。
這是一份第一單元-2022-2023學年四年級語文下冊期末復習單元知識梳理課件(部編版),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基礎知識小結,易讀錯的字,易寫錯的字,形近字組詞,近義詞,反義詞,詞語積累,古詩積累,課文知識梳理,古詩詞三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一單元-2022-2023學年六年級語文下冊期末復習單元知識梳理課件(部編版),共5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北京的春節(jié),重點詞語,易錯字音,帶點字解釋,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品讀句子,知識拓展,臘八粥,多音字,古詩三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六單元-2022-2023學年五年級語文下冊期末復習單元知識梳理課件(部編版),共4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基礎知識小結,易讀錯的字,易考多音字,形近字,易寫錯別字,近義詞,反義詞,詞語歸類,課文知識梳理,自相矛盾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