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xué)年重慶市南渝中學(xué)八年級(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
一、選擇題(共18小題,每題2分,共36分,每題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
1.(2分)下列數(shù)據(jù)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  )
A.中學(xué)生步行的速度約為9m/s
B.一名普通初中學(xué)生受到的重力約為520N
C.一個雞蛋的質(zhì)量約為10kg
D.一支鉛筆的長度約為0.8cm
2.(2分)宇宙之中的一切物體,都存在著互相吸引的力,也就是萬有引力。最早總結(jié)出這一規(guī)律的科學(xué)家是(  )
A.愛因斯坦 B.帕斯卡 C.牛頓 D.伽利略
3.(2分)如圖中表示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正確的是( ?。?br /> A. B.
C. D.
4.(2分)如圖四種情景中,屬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的是( ?。?br /> A.湖中倒影 B.墻上手影
C.水“斷”鉛筆 D.鏡中的陶罐
5.(2分)下列事例中,屬于減小壓強的是( ?。?br /> A.切芒果的刀磨得很薄 B.鐵軌下鋪枕木
C.用針繡花 D.細線切雞蛋
6.(2分)廣安火車站并列停著兩列客車,突然,坐在甲車上的小穎看到乙車正在后退。則下列判斷中一定錯誤的是(  )
A.甲、乙兩車都靜止在原位置不動
B.甲車靜止不動,乙車正在后退
C.甲車正在前進,乙車靜止不動
D.甲車正在前進,乙車正在后退
7.(2分)關(guān)于壓強公式p=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壓力大,壓強一定大
B.受力面積大,壓強一定小
C.該公式只適用于計算固體產(chǎn)生的壓強
D.壓力和受力面積的比值大,壓強一定大
8.(2分)關(guān)于壓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br /> A.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就是物體的重力
B.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guān)
C.壓力的大小一定與重力大小有關(guān)
D.豎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9.(2分)在“研究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實驗中,使兩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與一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學(xué)方法是(  )
A.控制變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建立模型法 D.轉(zhuǎn)換法
10.(2分)如圖為一次檢查視力的示意圖,視力表放在被檢查者老張的頭部后上方,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已在示意圖中標(biāo)出。已知在標(biāo)準(zhǔn)的視力測量中視力表與眼睛的距離為5m,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視力表在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5.2m
B.視力表在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2.3m
C.檢查中測出的視力可能比老張的真實視力要好
D.檢查中測出的視力可能比老張的真實視力要差
11.(2分)小明雙手沿水平方向向兩邊拉彈簧,左、右手所用的力都是10N,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
A.5N B.10N C.20N D.0N
12.(2分)一個文具盒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r /> A.文具盒受到的重力施力物體是桌子
B.文具盒受到的重力與文具盒對桌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C.文具盒受到的重力與桌面對文具盒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桌子受到的重力與桌子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13.(2分)一只容積為V的鋼瓶內(nèi)儲有壓縮氣體,氣體的密度為ρ,質(zhì)量為m、若從瓶中放出一半質(zhì)量的氣體,則瓶內(nèi)剩余氣體的質(zhì)量、密度和體積分別是( ?。?br /> A.質(zhì)量為,密度為 B.體積為V,密度為ρ
C.質(zhì)量為,體積為 D.體積為,密度為
14.(2分)在下列慣性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個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其慣性越大
B.運動的足球的慣性比它靜止時的慣性大
C.運動的火車很難立即停下是因為火車受到慣性的作用
D.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15.(2分)兩個正方體物體分別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們質(zhì)量相同,體積之比是8:1.這兩個物體對地面的壓強之比是(  )
A.8:1 B.1:8 C.1:4 D.1:2
16.(2分)甲、乙兩實心長方體,重疊放置于水平面上,如圖a所示,當(dāng)它們分別受到F1=5N和F2=8N的水平拉力時保持靜止;如圖b所示,當(dāng)甲受到F3=15N的拉力時,甲、乙一起以1m/s的速度勻速向右運動;如圖c所示,當(dāng)乙以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乙受到水平向右的推力F4。甲、乙表面和地面的粗糙程度均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圖a中甲對乙的摩擦力為5N,水平向左
B.圖a中乙對地面的摩擦力為3N,水平向左
C.圖b中甲、乙之間的摩擦力為12N
D.圖c中F4的大小為15N
17.(2分)如圖所示,兩個質(zhì)量分布均勻、體積相等的實心圓柱A、B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A>pB,現(xiàn)對其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Δh,則圖中能正確表示剩余部分對地面壓強p與Δh的關(guān)系圖像是( ?。?br />
A. B.
C. D.
18.(2分)如圖所示,形狀大小相同的實心長方體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甲、p乙?,F(xiàn)沿豎直方向截取相同體積,并將截取部分疊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方,若甲對地面的壓強變化量大于乙對地面的壓強變化量,則(  )

A.p甲一定大于p乙 B.p甲可能等于p乙
C.p甲一定小于p乙 D.p甲可能小于p乙
二、填空作圖題(19-26題每空1分,27題每圖2分,共20分)
19.(2分)為了紀(jì)念科學(xué)家的杰出貢獻,人們會用他的名字作為其研究領(lǐng)域相關(guān)量的單位。如以    的名字作為力的單位,以    的名字作為壓強的單位。
20.(2分)古時排蕭又叫做“參差”,是由長短不一的竹管組成,所以人們都說“參差不齊”,如圖所示,簫聲是由其竹管內(nèi)的空氣柱    產(chǎn)生的;竹管參差不齊,是為了吹出不同   ?。ㄌ盥曇舻奶匦裕┑暮嵚?。

21.(2分)鋁的密度是2.7×103kg/m3,將質(zhì)量為1kg的鋁塊截去一半后,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kg/m3;質(zhì)量為152g的金屬塊,其體積是20cm3,該金屬材料的密度是    kg/m3。
22.(2分)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和物體A保持靜止?fàn)顟B(tài),則物體A的質(zhì)量為   kg;物體在月球上所受的重力是它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若用此彈簧測力計在月球上測另一物體B的重力,測得結(jié)果如圖所示,則物體B的質(zhì)量是   kg。(g=10N/kg)

23.(2分)如圖所示,一束激光AO從空氣斜射入玻璃磚,折射后從另一面射出,其出射點可能為圖中   ?。ㄌ钭帜福c;若增大入射角,出射點的位置會    (選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變”)。

24.(2分)有一個邊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重力為50牛,放在光滑墻角處,如圖所示,受到水平方向力F1=150牛,豎直方向力F2=15牛的作用,墻壁所受壓強為    Pa,地面所受壓強為    Pa。

25.(2分)甲、乙兩輛汽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其路程s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從圖像可知,甲車的速度大小為    m/s;第5s時,兩車相距    m。

26.(2分)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兩個由同種材料制成的均勻正方體金屬塊甲和乙,其密度為3×103kg/m3,它們的邊長之比為1:2,甲的邊長為10cm,則甲對地面的壓強    Pa,若乙沿水平方向切割一部分疊放在甲的正上方,此時甲、乙對地面的壓強相等,則乙正方體切去的厚度為Δd=   cm。(g取10N/kg)

27.(2分)請畫出入射光線經(jīng)凹透鏡后的光路圖。

28.(2分)請在圖中畫出在空中飛行的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22分)
29.(7分)如圖所示,用一只礦泉水瓶和一塊海綿等器材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實驗時,通過觀察    來比較礦泉水瓶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
(2)在圖1A、B、C的操作中,觀察圖A和圖    可知: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
果越明顯;觀察圖B和C可知:受力面積一定時,   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若將礦泉水瓶放在石塊上,如圖1D所示。圖D與圖A比較,礦泉水瓶對石塊和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   ?。ㄌ睢跋嗤被颉安幌嗤保?,理由是    。
(4)如圖2甲所示,一質(zhì)地均勻的長方體磚塊放在水平地面上。現(xiàn)將磚塊切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圖2乙所示,此時磚塊對地面的壓強為2000Pa;將圖2乙中的磚塊倒置后如圖2丙所示,此時磚塊對地面的壓強為3000Pa。則圖2甲中磚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    Pa。
30.(8分)小齊和同學(xué)們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等器材進行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如圖甲所示,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透鏡的另一側(cè)移動光屏,在距透鏡10cm處的光屏上接收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凸透鏡對光有    (選填“會聚”或“發(fā)散”)作用,該凸透鏡的焦距約為    cm。
(2)小齊和同學(xué)們團結(jié)協(xié)作,組裝并調(diào)節(jié)好裝置,把凸透鏡放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處,調(diào)節(jié)蠟燭和光屏位置如圖乙所示,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  ?。ㄟx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清晰的像,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guī)律工作的。
(3)把光屏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發(fā)現(xiàn)光屏上燭焰的像變模糊了,移動蠟燭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在此過程中像的大小變化情況是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不移動蠟燭,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將一個    (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片放在凸透鏡和燭焰之間。
(4)實驗前為了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可采取的辦法是調(diào)整燭焰、   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隨著實驗的進行,蠟燭燃燒逐漸變短,為使像仍然能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這時最合理的調(diào)整是    (選填下列選項前的字母)。
A.只需將凸透鏡向下移動適當(dāng)?shù)木嚯x
B.只需將光屏向上移動適當(dāng)?shù)木嚯x
C.將凸透鏡和光屏都向下移動適當(dāng)?shù)木嚯x
31.(7分)利用托盤天平(最大測量值200g,分度值0.2g)、量筒、水、食鹽、燒杯、白紙、滴管、勺子等器材配置鹽水,步驟如下:

(1)調(diào)節(jié)天平時,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將游碼移至標(biāo)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若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cè),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    調(diào)節(jié),使指針對準(zhǔn)分度盤的   ??;
(2)為稱量出2g鹽,先將一張白紙放在左盤上,僅移動游碼,游碼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則白紙的質(zhì)量為    g;接下來,應(yīng)該先將游碼移至    處,再用勺子向左盤的白紙上逐漸加鹽,直至天平再次平衡,這一過程叫做“去皮”;
(3)用量筒量取50mL的水,并全部倒入燒杯中,再將2g鹽全部倒入燒杯中(假設(shè)加鹽后燒杯中水的體積不變),則鹽水密度為    kg/m3;
(4)用該托盤天平和燒杯制作“密度計”。測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50g,然后在燒杯中加水,使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100g,并在水面位置處做好標(biāo)記,如圖乙所示。測量液體密度時,將待測液體加至“標(biāo)記”處:
①測某液體時,總質(zhì)量m為80g,則該液體的密度為    g/cm3;
②該密度計的最大測量值為    g/cm3。
四、計算題(31題6分,32題8分,33題8分,共22分;解答應(yīng)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步驟和公式,只寫出最后結(jié)果不給分。)
32.(6分)如圖所示,兩個正方體木塊A和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的面積0.5m2,物塊A和B的邊長分別為10cm和5cm,它們的質(zhì)量分別為4kg和2kg,則:
(1)物體A對物體B的壓強是多少?
(2)物塊B對桌面的壓強是多少?

33.(8分)一底面積為60cm2圓柱形容器內(nèi)結(jié)滿了冰,且冰面正好與杯口相平,待冰完全熔化后,測出水深6cm,再放入一個實心鋁球,水面正好與杯口相平,如圖甲所示,此時容器、水與鋁球的總質(zhì)量是528g。接著又放入一個較小的實心銅球,如圖乙所示,此時容器、水與兩個球的總質(zhì)量是607g。(ρ冰=0.9×103kg/m3,ρ鋁=2.7×103kg/m3,ρ銅=8.9×103kg/m3,ρ水=1.0×103kg/m3)
求:(1)冰的質(zhì)量為多少g?
(2)鋁球的質(zhì)量為多少g?
(3)銅球的體積是多少cm3?

34.(8分)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實心圓柱體甲和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分別沿水平方向在甲、乙的上表面切去一定高度,其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與切去的高度h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已知甲的密度為4×103kg/m3。g=10N/kg,求:
(1)圓柱體甲的高度;
(2)當(dāng)切去的高度為5cm時,圓柱體乙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
(3)當(dāng)切去的高度均為h0時,圓柱體甲、乙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相等,此時把甲切去的部分疊放在乙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若S乙=2S甲,求疊放后乙對地面的壓強。


2022-2023學(xué)年重慶市南渝中學(xué)八年級(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8小題,每題2分,共36分,每題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
1.(2分)下列數(shù)據(jù)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  )
A.中學(xué)生步行的速度約為9m/s
B.一名普通初中學(xué)生受到的重力約為520N
C.一個雞蛋的質(zhì)量約為10kg
D.一支鉛筆的長度約為0.8cm
【分析】新課程標(biāo)準(zhǔn)要求我們能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測一些物理量。例如:長度、質(zhì)量、時間、溫度、力、速度、電功率、電流、電壓等。解答估測選擇題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一些數(shù)據(jù)作為根據(jù),進行單位換算,有時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解:A、中學(xué)生步行的速度約為1.1m/s,故A錯誤;
B、一名普通初中學(xué)生的質(zhì)量約為50kg,受到的重力約為:G=mg=50kg×10N/kg=500N,接近520N,故B正確;
C、一個雞蛋的質(zhì)量約為50g=0.05kg,故C錯誤;
D、一支鉛筆的長度約為18cm,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對速度、重力、質(zhì)量、長度的估測,注重理論與實際差異的應(yīng)變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2.(2分)宇宙之中的一切物體,都存在著互相吸引的力,也就是萬有引力。最早總結(jié)出這一規(guī)律的科學(xué)家是( ?。?br /> A.愛因斯坦 B.帕斯卡 C.牛頓 D.伽利略
【分析】根據(jù)物理學(xué)家的在物理學(xué)方面的貢獻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我們知道牛頓精心研究了歷史上其他科學(xué)家的研究成果后提出:宇宙間的物體,大到天體,小到塵埃,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點評】物理學(xué)中,很多物理量的單位都是用科學(xué)家的名字來命名的,這是為了紀(jì)念科學(xué)家們對科學(xué)做出的貢獻,我們應(yīng)該認識并分清他們。
3.(2分)如圖中表示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正確的是( ?。?br /> A. B.
C. D.
【分析】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作用點在支持面上,方向與支持面垂直且指向支持面。據(jù)此對照各圖逐一進行分析即可做出判斷。
【解答】解:A、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的受力物體是支持面,作用點在支持面上,圖中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的作用點畫在了物體的重心上了。故A錯誤;
B、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的受力物體是支持面,作用點在支持面上,方向與支持面垂直且指向支持面,圖中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的方向與支持面不垂直。故B錯誤;
C、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的受力物體是支持面,作用點在支持面上,方向與支持面垂直且指向支持面,圖中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的作用點畫在了物體重心上了,故C錯誤;
D、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的受力物體是支持面,作用點在支持面上,方向與支持面垂直且指向支持面。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此題考查力的示意圖的畫法,關(guān)鍵是搞清壓力的作用點和方向,這也是力的示意圖中容易出錯的地方。
4.(2分)如圖四種情景中,屬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的是( ?。?br /> A.湖中倒影 B.墻上手影
C.水“斷”鉛筆 D.鏡中的陶罐
【分析】(1)光在同一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光沿直線傳播的實例有:小孔成像、激光準(zhǔn)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照在不同介質(zhì)面上時,會發(fā)生反射現(xiàn)象,平面鏡成像就是具體應(yīng)用;
(3)光從一種介質(zhì)斜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光的傳播方向就會發(fā)生偏轉(zhuǎn),即光的折射現(xiàn)象,凸透鏡成像就是具體應(yīng)用。
【解答】解:A、湖中的倒影,是光在湖面形成的虛像,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故A不符合題意;
B、墻上手影屬于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現(xiàn)象,故B不符合題意;
C、水“斷”鉛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題意;
D、看到鏡子中的陶罐,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此題通過幾個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考查了對光的折射、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學(xué)習(xí)過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學(xué)知識解釋有關(guān)現(xiàn)象,達到學(xué)以致用的目的。
5.(2分)下列事例中,屬于減小壓強的是( ?。?br /> A.切芒果的刀磨得很薄 B.鐵軌下鋪枕木
C.用針繡花 D.細線切雞蛋
【分析】壓強大小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guān)。
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在壓力一定時,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
減小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在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
【解答】解:A.切芒果的刀磨得很薄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增大壓強,故A錯誤;
B.鐵軌下鋪枕木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來減小壓強的,故B正確;
C.用針繡花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增大壓強,故C錯誤;
D.細線切雞蛋,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掌握壓強大小的影響因素,利用控制變量法解釋生活中有關(guān)增大和減小壓強的問題。
6.(2分)廣安火車站并列停著兩列客車,突然,坐在甲車上的小穎看到乙車正在后退。則下列判斷中一定錯誤的是( ?。?br /> A.甲、乙兩車都靜止在原位置不動
B.甲車靜止不動,乙車正在后退
C.甲車正在前進,乙車靜止不動
D.甲車正在前進,乙車正在后退
【分析】由“坐在甲車上的小穎看到乙車正在后退”可知,此題研究的是乙車的運動狀態(tài),根據(jù)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欲判斷乙車是向后運動的,首先應(yīng)考慮乙車與所選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肯定發(fā)生了變化,并存在以下幾種情況:甲車靜止不動,乙車正在后退;甲車正在前進,乙車靜止不動;甲車正在前進,乙車正在后退;甲、乙兩車都在向同一方向運動,但乙車的速度大于甲車的速度。
【解答】解:若甲、乙兩車都靜止在原位置不動,那么甲、乙兩車之間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不管以哪一輛車為參照物,另一輛車都是靜止的,坐在甲車上的小穎不會看到乙車正在后退。故選項A錯誤。符合題意;
以甲車為參照物,至少可能有三種情況:一是若甲車靜止不動,乙車正在后退;二是甲車正在前進,乙車靜止不動;三是甲車正在前進,乙車正在后退。
在以上這三種情況中,乙車與甲車之間的相對位置都發(fā)生了變化,乙車相對于來說是運動的,其運動方向是向后的,所以坐在甲車上的小穎看到乙車正在后退。故選項B、C、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xué)生對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如果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得出的結(jié)論是可以不同的。
7.(2分)關(guān)于壓強公式p=的說法正確的是( ?。?br /> A.壓力大,壓強一定大
B.受力面積大,壓強一定小
C.該公式只適用于計算固體產(chǎn)生的壓強
D.壓力和受力面積的比值大,壓強一定大
【分析】(1)壓強是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可根據(jù)壓強公式p=,并結(jié)合控制變量法對個選項進行分析;
(2)定義式p=具有普適性,適用于固體、液體和氣體。
【解答】解:A、只有在受力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壓力越大,壓強越大,因此只知壓力大,而受力面積的大小不確定,無法判定壓強大小,故A錯誤;
B、只有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因此只知受力面積大,而壓力的大小不確定,無法判定壓強大小,故B錯誤;
C、對于液體,已知液體產(chǎn)生的壓力和受力面積,也可利用p=計算壓強,故C錯誤;
D、根據(jù)壓強的定義可知,壓力和受力面積的比值大,壓強一定大,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xué)生對壓強大小比較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正確理解壓力和壓強的概念。
8.(2分)關(guān)于壓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br /> A.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就是物體的重力
B.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guān)
C.壓力的大小一定與重力大小有關(guān)
D.豎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分析】(1)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壓力不都是由重力產(chǎn)生的,有時也是人為產(chǎn)生的。只有物體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才等于重力。
(2)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guān)。
(3)壓力是由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發(fā)生擠壓而產(chǎn)生的,它實質(zhì)上也是一種彈力。
【解答】解:A、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對地面壓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但壓力和重力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力,故A錯誤;
B、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guān),故B正確;
C、重力和壓力是不同的兩個力,即壓力和重力的性質(zhì)不同;壓力和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相等,只有物體放在水平面上,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才等于重力,故C錯誤;
D、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不是豎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此題考查了壓力的概念以及壓力與重力的關(guān)系;壓力屬于彈力的一種,不同于重力。
9.(2分)在“研究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實驗中,使兩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與一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學(xué)方法是( ?。?br /> A.控制變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建立模型法 D.轉(zhuǎn)換法
【分析】本題考查物理實驗方法。
【解答】解:“研究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實驗中,使兩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與一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這是運用了等效替代法,用一個力代替了原來的兩個力。
故選:B。
【點評】先認識各種實驗方法,再進行選擇。
10.(2分)如圖為一次檢查視力的示意圖,視力表放在被檢查者老張的頭部后上方,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已在示意圖中標(biāo)出。已知在標(biāo)準(zhǔn)的視力測量中視力表與眼睛的距離為5m,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視力表在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5.2m
B.視力表在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2.3m
C.檢查中測出的視力可能比老張的真實視力要好
D.檢查中測出的視力可能比老張的真實視力要差
【分析】(1)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根據(jù)物像到平面鏡距離關(guān)系判斷視力表和視力表像之間的距離,求出人和視力表像之間的距離;
(2)將求出人和視力表像之間的距離與在標(biāo)準(zhǔn)的視力測量中視力表與眼睛的距離進行比較得出答案。
【解答】解:AB、如圖,視力表到平面鏡的距離是2.6m+0.3m=2.9m,根據(jù)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所以視力表像到平面鏡的距離也是2.9m,則視力表在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2.9m+2.6m=5.5m,故AB錯誤;
CD、由題意可知,在標(biāo)準(zhǔn)的視力測量中視力表與眼睛的距離為5m,而圖中人與視力表的像的距離為5.5m,大于5m,由于測量的距離變大,故檢查中測出的視力比老張的真實視力要差,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點評】牢記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所在,解答此題時要注意認真審題(包括圖示),搞清題干的問題和各已知條件的關(guān)系。
11.(2分)小明雙手沿水平方向向兩邊拉彈簧,左、右手所用的力都是10N,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br /> A.5N B.10N C.20N D.0N
【分析】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等于掛鉤一端對彈簧的拉力大小。
【解答】解:彈簧測力計的兩端受的力均為10N,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掛鉤一端受的力為10N,所以示數(shù)為10N。
故選:B。
【點評】本題結(jié)合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考查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的問題,較為基礎(chǔ),但易錯。
12.(2分)一個文具盒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r /> A.文具盒受到的重力施力物體是桌子
B.文具盒受到的重力與文具盒對桌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C.文具盒受到的重力與桌面對文具盒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桌子受到的重力與桌子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分析】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一對平衡力應(yīng)滿足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解答】解:
A、文具盒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chǎn)生的,施力物體是地球,故A錯誤;
B、文具盒受到的重力與文具盒對桌面的壓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且方向相同,因此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
C、文具盒受到的重力與桌面對文具盒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都作用在文具盒上,所以是一對平衡力,故C正確;
D、桌子受到的重力與桌子對地面的壓力方向相同、受力物體不同、大小不同,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此題考查了對物體的受力分析及平衡力的辨別,要仔細對照平衡力的四個條件,難度不大,但較易出錯。
13.(2分)一只容積為V的鋼瓶內(nèi)儲有壓縮氣體,氣體的密度為ρ,質(zhì)量為m、若從瓶中放出一半質(zhì)量的氣體,則瓶內(nèi)剩余氣體的質(zhì)量、密度和體積分別是( ?。?br /> A.質(zhì)量為,密度為 B.體積為V,密度為ρ
C.質(zhì)量為,體積為 D.體積為,密度為
【分析】質(zhì)量是物體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氣體體積與所儲存氣體的容器容積相等。氣體的密度變化可由公式ρ=分析得出。
【解答】解:若從瓶中放出一半質(zhì)量的氣體,氣體質(zhì)量變?yōu)樵瓉硪话?,即瓶?nèi)剩余氣體的質(zhì)量為,
氣體仍然充滿整個鋼瓶,故氣體體積不變,仍為V。
由ρ=可知,質(zhì)量減半,體積不變,氣體密度變?yōu)樵瓉硪话?,即瓶?nèi)剩余氣體的密度為。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氣體質(zhì)量、體積、密度變化分析,重點考查密度公式的應(yīng)用能力,注意容器中氣體體積不變這一隱含條件。
14.(2分)在下列慣性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個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其慣性越大
B.運動的足球的慣性比它靜止時的慣性大
C.運動的火車很難立即停下是因為火車受到慣性的作用
D.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分析】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
【解答】解:A、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與物體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guān),故A錯誤;
B、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與物體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故B錯誤;
C、運動的火車很難立即停下是因為火車具有慣性,但不能說受到慣性的作用,故C錯誤;
D、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對慣性的理解和慣性大小影響因素的認識,屬基礎(chǔ)題,難度不大。
15.(2分)兩個正方體物體分別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們質(zhì)量相同,體積之比是8:1.這兩個物體對地面的壓強之比是(  )
A.8:1 B.1:8 C.1:4 D.1:2
【分析】已知兩正方體物體的體積之比,根據(jù)V=a3可知邊長之比,進一步求出底面積之比,已知兩個物體的質(zhì)量相等,則可知對地面的壓力之比,根據(jù)p=可求出它們對地面的壓強之比。
【解答】解:
已知兩正方體物體的體積之比是8:1,由V=a3可知,它們的邊長之比為a1:a2=2:1,
由S=a2可知,它們的底面積之比為S1:S2=4:1,
由于兩個物體的質(zhì)量相等,所以兩物體的重力相等,
又因為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時,水平地面受到的壓力等于重力,所以壓力之比為F1:F2=1:1,
由p=可得,兩物體對地面的壓強之比:p1:p2=:=×=×=。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壓強公式的應(yīng)用,關(guān)鍵是根據(jù)數(shù)學(xué)知識求出兩個正方體的底面積之比。
16.(2分)甲、乙兩實心長方體,重疊放置于水平面上,如圖a所示,當(dāng)它們分別受到F1=5N和F2=8N的水平拉力時保持靜止;如圖b所示,當(dāng)甲受到F3=15N的拉力時,甲、乙一起以1m/s的速度勻速向右運動;如圖c所示,當(dāng)乙以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乙受到水平向右的推力F4。甲、乙表面和地面的粗糙程度均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圖a中甲對乙的摩擦力為5N,水平向左
B.圖a中乙對地面的摩擦力為3N,水平向左
C.圖b中甲、乙之間的摩擦力為12N
D.圖c中F4的大小為15N
【分析】把甲、乙看做整體,先根據(jù)同一條直線上的二力合成求出F1和F2的合力,根據(jù)整體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得出地面對乙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乙對地面的摩擦力和地面對乙的摩擦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圖b中,當(dāng)甲受到F3=15N的拉力時,甲、乙一起以1m/s的速度勻速向右運動,對甲受力分析,由二力平衡條件可得,乙對甲的摩擦力,根據(jù)甲對乙的摩擦力與乙對甲的摩擦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可知,甲對乙的摩擦力大小;
圖c中用推力F4水平向右推乙,乙以2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處于平衡狀態(tài)
【解答】解:A.甲受到向右的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大小相等,乙對甲的摩擦力為5N,方向水平向左,甲對乙的摩擦力為5N,方向水平向右,故A錯誤;
B.甲、乙整體受到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拉力以及摩擦力,三力平衡,地面對乙的摩擦力為8N﹣5N=3N,
方向水平向右,故乙對地面的摩擦力為3N,方向水平向左,故B正確;
C.甲、乙一起勻速向右運動,甲相對于乙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所以甲處于平衡狀態(tài),
故甲受到的拉力與乙對甲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則乙對甲的摩擦力為15N,故甲、乙之間的摩擦力為15N,故C錯誤;
D.由圖b中,甲、乙一起勻速向右運動,甲、乙整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甲、乙整體受到摩擦力等于拉力15N,
圖c中,只有物體c,對地面壓力減小,故地面對乙的摩擦力小于15N,
圖c中用推力F4水平向右推乙,乙以2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F4的大小與乙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相等,也小于15N,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摩擦力的大小,計算摩擦力時正確的選取研究對象是關(guān)鍵。
17.(2分)如圖所示,兩個質(zhì)量分布均勻、體積相等的實心圓柱A、B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A>pB,現(xiàn)對其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Δh,則圖中能正確表示剩余部分對地面壓強p與Δh的關(guān)系圖像是( ?。?br />
A. B.
C. D.
【分析】根據(jù)壓強公式p======ρgh,結(jié)合題圖中的已知條件判斷出實心圓柱A、B的密度關(guān)系,然后根據(jù)A、B密度的關(guān)系和壓強公式p=ρgh判斷出A、B對地面的壓強變化的快慢,由A的高度小判斷出A、B的圖像的變化情況。
【解答】解:實心圓柱A、B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A>pB,又hA<hB,根據(jù)壓強公式p======ρgh可得,ρA>ρB,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Δh,則減小的壓強ΔpA>ΔpB,則剩余的壓強隨Δh變化中,pA的變化量大于pB,且pA先減小到0,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本題是典型的柱狀固體的壓強問題,要根據(jù)已知條件,靈活選用壓強計算式p=和p=ρgh(適用于實心柱體對支撐面的壓強)進行分析解答。
18.(2分)如圖所示,形狀大小相同的實心長方體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強分別為p甲、p乙?,F(xiàn)沿豎直方向截取相同體積,并將截取部分疊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方,若甲對地面的壓強變化量大于乙對地面的壓強變化量,則( ?。?br />
A.p甲一定大于p乙 B.p甲可能等于p乙
C.p甲一定小于p乙 D.p甲可能小于p乙
【分析】甲乙原來的體積相同,截取相同的體積后,剩余的體積也相同。將截取部分疊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方后,兩物體對地面的壓力不變。由于甲乙物體都是各自上下一樣粗細的長方體,沿豎直方向截取相同體積切割相同體積后,剩余部分的體積占原來體積的比例相同。分別表示出甲、乙兩物體的壓強變化量,根據(jù)甲對地面的壓強變化量大于乙對地面的壓強變化量,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假設(shè)剩余的體積占整體的比例為x,由于甲乙物體都是各自上下一樣粗細的長方體,沿豎直方向截取相同體積后,剩余的底面積占比例也是x,甲對地面的壓強變化量是:,
乙對地面的壓強變化量是:
,
題目中已知,甲對地面壓強的變化量大于乙地面壓強的變化量,故,

即p甲一定大于p乙。
故選:A。
【點評】本題解答需要一定分析理解能力,有一定難度。
二、填空作圖題(19-26題每空1分,27題每圖2分,共20分)
19.(2分)為了紀(jì)念科學(xué)家的杰出貢獻,人們會用他的名字作為其研究領(lǐng)域相關(guān)量的單位。如以  牛頓 的名字作為力的單位,以  帕斯卡 的名字作為壓強的單位。
【分析】力的單位是牛頓,壓強的單位是帕斯卡。
【解答】解:以牛頓的名字作為力的單位,以帕斯卡的名字作為壓強的單位。
故答案為:牛頓;帕斯卡。
【點評】物理學(xué)中各個物理量都有自己的符號和國際單位,不要將各符號和各單位相互混淆。
20.(2分)古時排蕭又叫做“參差”,是由長短不一的竹管組成,所以人們都說“參差不齊”,如圖所示,簫聲是由其竹管內(nèi)的空氣柱  振動 產(chǎn)生的;竹管參差不齊,是為了吹出不同  音調(diào)?。ㄌ盥曇舻奶匦裕┑暮嵚暋?br />
【分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發(fā)聲體振動的頻率不同,音調(diào)也不同。
【解答】解:演奏時,竹管內(nèi)的空氣柱振動發(fā)出聲音;
不同長度的竹管內(nèi)空氣柱長短不同,因而空氣柱的振動頻率也不同,所以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也會不同。
故答案為:振動;音調(diào)。
【點評】解決此類問題要結(jié)合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和音調(diào)與振動快慢的關(guān)系進行分析解答。
21.(2分)鋁的密度是2.7×103kg/m3,將質(zhì)量為1kg的鋁塊截去一半后,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2.7×103 kg/m3;質(zhì)量為152g的金屬塊,其體積是20cm3,該金屬材料的密度是  7.6×103 kg/m3。
【分析】(1)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不隨體積和質(zhì)量而改變;
(2)利用ρ=求出該金屬材料的密度。密度有兩個單位:kg/m3、g/cm3,其換算關(guān)系為1×103kg/m3=1g/cm3。
【解答】解:鋁塊截去一半后,此時質(zhì)量變小,體積也變小,但仍然是鋁,密度保持不變;
金屬材料的密度為:
ρ===7.6g/cm3=7.6×103kg/m3。
故答案為:2.7×103;7.6×103。
【點評】本題是考查對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單位的換算,屬于基本內(nèi)容。
22.(2分)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和物體A保持靜止?fàn)顟B(tài),則物體A的質(zhì)量為 0.3 kg;物體在月球上所受的重力是它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若用此彈簧測力計在月球上測另一物體B的重力,測得結(jié)果如圖所示,則物體B的質(zhì)量是 1.8 kg。(g=10N/kg)

【分析】(1)使用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時,首先明確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再根據(jù)指針位置讀數(shù);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就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根據(jù)m=即可求得物體的質(zhì)量;
(2)由圖可知物體B在月球上的重力,就可以知道物體B在地球上的重力,根據(jù)m=計算出物體B在地球上的質(zhì)量,而質(zhì)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的位置改變而改變,所以物體B在地球和月球上質(zhì)量相等。
【解答】解:(1)由圖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的0.2N,示數(shù)為3N,則物體A的重力GA=3N,
物體A的質(zhì)量:
mA===0.3kg;
(2)由圖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3N,則物體B在月球上的重力GB月球=3N,
因為物體在月球上所受的重力是它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
所以物體B在地球上的重力:
GB地球=6GB月球=6×3N=18N,
物體B在地球上的質(zhì)量:
mB地球===1.8kg,
質(zhì)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不隨物體的位置改變而改變,所以物體B的質(zhì)量是1.8kg。
故答案為:0.3;1.8。
【點評】本題考查了重力公式的應(yīng)用以及對質(zhì)量屬性的理解,注意:質(zhì)量不隨物體的形狀、位置、狀態(tài)和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23.(2分)如圖所示,一束激光AO從空氣斜射入玻璃磚,折射后從另一面射出,其出射點可能為圖中  C?。ㄌ钭帜福c;若增大入射角,出射點的位置會  往右移?。ㄟx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變”)。

【分析】光線從空氣斜射進入玻璃磚,折射光線應(yīng)該靠近法線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增大。
【解答】解:如圖所示,一束激光AO從空氣斜射入玻璃磚,光線從O點斜射入玻璃中發(fā)生折射現(xiàn)象,折射光線向靠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其出射點可能為C;
若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增大,出射點會遠離法線,即往右移。
故答案為:C;往右移。
【點評】本題考查了光的折射規(guī)律及其應(yīng)用,知道光的折射規(guī)律的內(nèi)容是解題的關(guān)鍵。
24.(2分)有一個邊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重力為50牛,放在光滑墻角處,如圖所示,受到水平方向力F1=150牛,豎直方向力F2=15牛的作用,墻壁所受壓強為  15000 Pa,地面所受壓強為  6500 Pa。

【分析】(1)固體可以大小不變的傳遞壓力,水平方向物體對墻的壓力和力F1對物體的壓力相等,然后根據(jù)壓強公式求出這時豎直墻壁所受壓強;
(2)物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等于物體的重力和力F2的之和,然后根據(jù)壓強公式水平地面所受壓強。
【解答】解:(1)豎直墻壁所受的壓力:
F=F1=150N,
豎直墻壁所受壓強:
p===15000Pa;
(2)水平地面所受壓力:
F′=F2+G=15N+50N=65N,
水平地面所受壓強:
p′===6500Pa。
故答案為:15000;6500。
【點評】本題考查了壓強的定義和計算,要注意物體靜止放在墻腳處時,水平方向受到的力和豎直方向上受到的力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考慮水平方向的力,不用考慮豎直方向的力。
25.(2分)甲、乙兩輛汽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其路程s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從圖像可知,甲車的速度大小為  20 m/s;第5s時,兩車相距  40 m。

【分析】根據(jù)圖中信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甲、乙的速度,比較可知甲、乙的速度大小關(guān)系;由圖可知乙5s內(nèi)通過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甲5s內(nèi)通過的路程,甲、乙兩車5s內(nèi)通過的路程之差即為第5s時兩車之間的距離。
【解答】解:由圖可知,甲車3s內(nèi)通過的路程s甲=60m,甲車的速度:v甲===20m/s;
乙車在5s內(nèi)通過的路程s乙=60m,乙車的速度:v乙===12m/s,
所以甲車的速度大于乙車的速度;
由v=可知,甲車在5s內(nèi)運動的路程:s′甲=v甲t=20m/s×5s=100m,
乙車在5s內(nèi)運動的路程是60m,第5s時兩車相距:Δs=s′甲﹣s乙=100m﹣60m=40m。
故答案為:20;40。
【點評】本題考查速度公式的靈活運用以及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能從圖中獲取相關(guān)信息是解題的關(guān)鍵。
26.(2分)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兩個由同種材料制成的均勻正方體金屬塊甲和乙,其密度為3×103kg/m3,它們的邊長之比為1:2,甲的邊長為10cm,則甲對地面的壓強  3000 Pa,若乙沿水平方向切割一部分疊放在甲的正上方,此時甲、乙對地面的壓強相等,則乙正方體切去的厚度為Δd= 2 cm。(g取10N/kg)

【分析】(1)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據(jù)p=====ρgh,求出甲對地面的壓強;
(2)將乙物塊沿水平方向切下部分的高度為Δd,切下的部分放在甲物塊上,根據(jù)G=mg=ρVg=ρShg表示出切去部分的重力,此時甲物塊對水平面上的壓力等于甲的重力加上乙切去部分的重力,根據(jù)p=求出此時甲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強,根據(jù)p=ρgh表示出乙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強,利用此時甲、乙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強相等得出等式即可求出乙切去的高度。
【解答】解:(1)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p======ρgh,
則甲對地面的壓強:
p甲=ρgh甲=3×103kg/m3×10N/kg×0.1m=3000Pa;
(2)將乙物塊沿水平方向切下部分的高度為Δd,切下的部分放在甲物塊上,
則切去部分的重力:
△G乙=△m乙g=ρ乙△V乙g=ρ乙S乙Δdg,
此時甲物塊對水平面上的壓力:
F甲=G甲+△G乙=ρ甲S甲h甲g+ρ乙S乙Δdg,
已知它們的邊長之比為1:2,則它們的面積之比為S甲:S乙=1:4,
甲的邊長為h甲=10cm=0.1m,則乙的邊長為h乙=20cm=0.2m,
此時甲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強:
p甲′==ρ甲gh甲+ρ乙gΔd=ρ甲gh甲+4ρ乙gΔd
此時乙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強:
p乙′=ρ乙g(h乙﹣Δd),
因此時甲、乙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強相等,
所以,ρ甲gh甲+4ρ乙gΔd=ρ乙g(h乙﹣Δd),
已知同種材料制成,ρ甲=ρ乙,將h甲=10cm=0.1m,h乙=20cm=0.2m代入上式,
解得:Δd=0.02m=2cm。
故答案為:3000;2。
【點評】本題考查是固體壓強的計算,但這里需要我們理解,正方體固體平放在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可以用公式p=ρgh進行計算,題目有一定的難度。
27.(2分)請畫出入射光線經(jīng)凹透鏡后的光路圖。

【分析】在作凸透鏡、凹透鏡的光路圖時,先確定所給的光線的特點再根據(jù)透鏡的光學(xué)特點來作圖。
【解答】解:延長線過另一側(cè)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如圖所示:

【點評】凹透鏡三條特殊光線的作圖:①延長線過另一側(cè)焦點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③過光心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
28.(2分)請在圖中畫出在空中飛行的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分析】根據(jù)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過重心做豎直向下的力即可。
【解答】解: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過足球重心(球心)畫一條帶箭頭的豎直向下的有向線段,用G表示,如圖所示:

【點評】本題考查了重力的示意圖的作法,不管物體怎樣運動,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22分)
29.(7分)如圖所示,用一只礦泉水瓶和一塊海綿等器材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實驗時,通過觀察  海綿的凹陷程度 來比較礦泉水瓶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
(2)在圖1A、B、C的操作中,觀察圖A和圖  B 可知: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
果越明顯;觀察圖B和C可知:受力面積一定時, 壓力 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若將礦泉水瓶放在石塊上,如圖1D所示。圖D與圖A比較,礦泉水瓶對石塊和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  相同?。ㄌ睢跋嗤被颉安幌嗤保?,理由是  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都相等 。
(4)如圖2甲所示,一質(zhì)地均勻的長方體磚塊放在水平地面上?,F(xiàn)將磚塊切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圖2乙所示,此時磚塊對地面的壓強為2000Pa;將圖2乙中的磚塊倒置后如圖2丙所示,此時磚塊對地面的壓強為3000Pa。則圖2甲中磚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  2400 Pa。
【分析】(1)(2)本實驗通過海綿的凹陷程度來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轉(zhuǎn)換法;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guān),實驗時應(yīng)采用控制變量法,
即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關(guān)系時應(yīng)控制壓力的大小不變;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guān)系時應(yīng)控制受力面積的大小不變,據(jù)此分析回答;
(3)根據(jù)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分析;
(4)由F=pS算出乙、丙兩圖中壓力,利用壓力相等,求出面積比,再將乙丙組合成柱狀固體,利用p=算出組合體的壓強,根據(jù)柱狀固體壓強p=====ρgh判斷出圖甲中磚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解答】解:(1)實驗時,通過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來比較礦泉水瓶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
(2)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關(guān)系,要控制壓力大小一定,在圖A、B、C操作中,觀察圖A和B可知: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guān)系時應(yīng)控制受力面積的大小不變,只改變壓力大小,故觀察圖B和C可知: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由(2)知,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guān)。若將礦泉水瓶放在石塊上如圖D所示。圖D與A比較,因壓力和受力面積都相同,故對石塊和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相同,壓強相等;
(4)設(shè)圖乙中磚塊重力為G1,底面積為S1,圖丙中磚塊底面積為S2,
由F=pS可知,圖乙中磚塊對地面壓力:F1=p1S1=2000Pa×S1;
圖丙中磚塊對地面壓力:F2=p2S2=3000Pa×S2;
又因為圖乙、丙中為同一磚塊且均水平自然放置,磚塊對地面壓力:F1=F2=G1,
即:2000Pa×S1=3000Pa×S2,解得:S2=S1;
將乙、丙兩圖組裝為一組合長方體,則F總=2G1,S總=S1+S2=S1,
組合長方體磚塊對地面的壓強:p===1.2×2000Pa=2400Pa,
柱形均勻固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p=====ρgh,由于圖甲和組合長方體的密度和高度均相同,所以圖甲中磚塊對地面的壓強p'=p=2400Pa。
故答案為:(1)海綿的凹陷程度;(2)B;壓力;(3)相同;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大小都相等;(4)2400。
【點評】本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主要考查控制變量法及轉(zhuǎn)換法的應(yīng)用,體現(xiàn)了對過程和方法的考查。
30.(8分)小齊和同學(xué)們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等器材進行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如圖甲所示,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透鏡的另一側(cè)移動光屏,在距透鏡10cm處的光屏上接收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凸透鏡對光有  會聚?。ㄟx填“會聚”或“發(fā)散”)作用,該凸透鏡的焦距約為  10 cm。
(2)小齊和同學(xué)們團結(jié)協(xié)作,組裝并調(diào)節(jié)好裝置,把凸透鏡放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處,調(diào)節(jié)蠟燭和光屏位置如圖乙所示,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 放大?。ㄟx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清晰的像,
 投影儀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guī)律工作的。
(3)把光屏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發(fā)現(xiàn)光屏上燭焰的像變模糊了,移動蠟燭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在此過程中像的大小變化情況是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不移動蠟燭,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將一個  近視?。ㄟx填“近視”或“遠視”)眼鏡片放在凸透鏡和燭焰之間。
(4)實驗前為了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可采取的辦法是調(diào)整燭焰、 凸透鏡 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隨著實驗的進行,蠟燭燃燒逐漸變短,為使像仍然能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這時最合理的調(diào)整是  C?。ㄟx填下列選項前的字母)。
A.只需將凸透鏡向下移動適當(dāng)?shù)木嚯x
B.只需將光屏向上移動適當(dāng)?shù)木嚯x
C.將凸透鏡和光屏都向下移動適當(dāng)?shù)木嚯x
【分析】(1)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凸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會聚的點到其光心的距離為焦距;
(2)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及其應(yīng)用之一:當(dāng)2f>u>f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3)根據(jù)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來解答;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近視眼用凹透鏡矯正,遠視眼用凸透鏡矯正。由此分析解答。
(4)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須使?fàn)T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隨著蠟燭燃燒而變短,根據(jù)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方向,像會向上移動,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可以使蠟燭向上移動,或凸透鏡和光屏都向下移,或光屏向上移。
【解答】解:(1)凸透鏡能將平行的太陽光會聚在焦點,因焦距指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此時成最小最亮的光斑處到凸透鏡的距離即為焦距f=10cm;
(2)圖中把燭焰放在距凸透鏡50cm﹣35cm=15cm處時,即2f>u>f時,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3)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當(dāng)把光屏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像距變大,像變大;
若不移動蠟燭,應(yīng)使光線發(fā)散一些,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所以在蠟燭和透鏡之間放置一個合適的凹透鏡(近視鏡),光屏上的像又變清晰;
(4)為了讓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須使?fàn)T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隨著實驗的進行,蠟燭燃燒逐漸變短,即物體向下移動,因為凸透鏡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像向上移動,要使像成在光屏上,可以把蠟燭升高或向上移動光屏或?qū)⑼雇哥R和光屏都向下移動一些,由于C將凸透鏡和光屏都向下移動一些,使得凸透鏡、燭焰、光屏的中心仍然在同一高度上,所以C最合理;
故答案為:(1)會聚;10;(2)放大;投影儀;(3)變大;近視;(4)凸透鏡;C。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凸透鏡焦距的確定及成像規(guī)律和實際應(yīng)用,屬于基本技能的考查和基本規(guī)律的應(yīng)用,難度不大,熟練掌握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是解決此類問題的前提。
31.(7分)利用托盤天平(最大測量值200g,分度值0.2g)、量筒、水、食鹽、燒杯、白紙、滴管、勺子等器材配置鹽水,步驟如下:

(1)調(diào)節(jié)天平時,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將游碼移至標(biāo)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若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cè),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  右 調(diào)節(jié),使指針對準(zhǔn)分度盤的  中央??;
(2)為稱量出2g鹽,先將一張白紙放在左盤上,僅移動游碼,游碼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則白紙的質(zhì)量為  0.4 g;接下來,應(yīng)該先將游碼移至  2.4g 處,再用勺子向左盤的白紙上逐漸加鹽,直至天平再次平衡,這一過程叫做“去皮”;
(3)用量筒量取50mL的水,并全部倒入燒杯中,再將2g鹽全部倒入燒杯中(假設(shè)加鹽后燒杯中水的體積不變),則鹽水密度為  1.04×103 kg/m3;
(4)用該托盤天平和燒杯制作“密度計”。測出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50g,然后在燒杯中加水,使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為100g,并在水面位置處做好標(biāo)記,如圖乙所示。測量液體密度時,將待測液體加至“標(biāo)記”處:
①測某液體時,總質(zhì)量m為80g,則該液體的密度為  0.6 g/cm3;
②該密度計的最大測量值為  3 g/cm3。
【分析】(1)天平使用前調(diào)節(jié)平衡時,要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規(guī)則是“右偏左調(diào),左偏右調(diào)”,即指針向右偏就向左調(diào)平衡螺母,指針向左偏就向右調(diào)平衡螺母,調(diào)左側(cè)的還是右側(cè)的平衡螺母都一樣;
(2)根據(jù)標(biāo)尺的分度值結(jié)合游碼的位置讀出白紙的質(zhì)量,然后加上鹽的質(zhì)量即為游碼移動到的位置;
(3)知道水的體積和密度,根據(jù)ρ=求出水的質(zhì)量,然后加上鹽的質(zhì)量即為鹽水的質(zhì)量,加鹽后燒杯中水的體積不變,利用ρ=求出所配置的鹽水密度;
(4)①知道空燒杯的質(zhì)量、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兩者的差值即為燒杯內(nèi)水的質(zhì)量,根據(jù)ρ=求出燒杯內(nèi)水的體積即為待測液體的體積,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可求液體的質(zhì)量,根據(jù)ρ=求出液體的密度;
②托盤天平稱量達到最大測量值時,液體的質(zhì)量最大,對應(yīng)液體的密度達到最大。
【解答】解:(1)由題意可知,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且將游碼移至標(biāo)尺左端的“0”刻度線處,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cè),
由“右偏左調(diào),左偏右調(diào)”的規(guī)則可知,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使指針對準(zhǔn)分度盤中央的刻度線;
(2)由甲可知,標(biāo)尺的分度值為0.2g,則白紙的質(zhì)量為0.4g,
要稱量出2g鹽,可以先將游碼移至2.4g處,再用勺子向左盤的白紙上逐漸加鹽,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3)水的體積V水=50mL=50cm3,
由ρ=可得水的質(zhì)量:m水=ρ水V水=1.0g/cm3×50cm3=50g,
則鹽水的質(zhì)量:m鹽水=m水+m鹽=50g+2g=52g,
加鹽后燒杯中水的體積不變,則鹽水的體積等于水的體積,
則小紅所配置的鹽水密度ρ鹽水===1.04g/cm3=1.04×103kg/m3;
(4)①由題意可知,空燒杯的質(zhì)量m0=50g,然后在燒杯中加水,使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m1=100g,
則燒杯內(nèi)水的質(zhì)量:m水=m1﹣m0=100g﹣50g=50g,
燒杯內(nèi)水的體積:V水=50cm3,
測量液體密度時,將待測液體加至“標(biāo)記”處,用天平稱量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zhì)量m,
則液體的體積:V液=V水=50cm3,
則燒杯內(nèi)液體的質(zhì)量:m液=m﹣m0=80g﹣50g=30g,
液體的密度ρ液===0.6g/cm3;
②當(dāng)托盤天平稱量達到最大測量值200g時,液體的質(zhì)量最大,密度最大,
m液=200g﹣50g=150g,
ρ液===3g/cm3。
故答案為:(1)右;中央;(2)0.4;2.4g;(3)1.04×103;(4)0.6;3。
【點評】本題考查了液體密度的測量實驗,涉及到托盤天平的使用和密度公式的靈活應(yīng)用等,利用好最后一問中待測液體的體積和水的體積相等是關(guān)鍵,有一定的難度。
四、計算題(31題6分,32題8分,33題8分,共22分;解答應(yīng)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步驟和公式,只寫出最后結(jié)果不給分。)
32.(6分)如圖所示,兩個正方體木塊A和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的面積0.5m2,物塊A和B的邊長分別為10cm和5cm,它們的質(zhì)量分別為4kg和2kg,則:
(1)物體A對物體B的壓強是多少?
(2)物塊B對桌面的壓強是多少?

【分析】(1)物體A對物體B的壓力等于A的重力,根據(jù)F=G=mg求出其大小,受力面積等于B的底面積,根據(jù)p=求出物體A對物體B的壓強;
(2)根據(jù)G=mg求出物體B的重力,物體B對桌面的壓力等于物體A和物體B的重力之和,受力面積等于B的底面積,根據(jù)p=求出物體B對桌面的壓強。
【解答】解:(1)物體A對物體B的壓力:
FA=GA=mAg=4kg×10N/kg=40N,
B的底面積:
SB=LB2=(5cm)2=25cm2=2.5×10﹣3m2,
則物體A對物體B的壓強:
pA===1.6×104Pa;
(2)物體B的重力:
GB=mBg=2kg×10N/kg=20N,
物塊B對桌面的壓力:
FB=GA+GB=40N+20N=60N,
物塊B對桌面的壓強:
pB===2.4×104Pa。
答:(1)物體A對物體B的壓強是1.6×104Pa;
(2)物塊B對桌面的壓強是2.4×104Pa。
【點評】本題考查了壓強的計算,分清兩種情況下的壓力和對應(yīng)的受力面積是關(guān)鍵,要注意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33.(8分)一底面積為60cm2圓柱形容器內(nèi)結(jié)滿了冰,且冰面正好與杯口相平,待冰完全熔化后,測出水深6cm,再放入一個實心鋁球,水面正好與杯口相平,如圖甲所示,此時容器、水與鋁球的總質(zhì)量是528g。接著又放入一個較小的實心銅球,如圖乙所示,此時容器、水與兩個球的總質(zhì)量是607g。(ρ冰=0.9×103kg/m3,ρ鋁=2.7×103kg/m3,ρ銅=8.9×103kg/m3,ρ水=1.0×103kg/m3)
求:(1)冰的質(zhì)量為多少g?
(2)鋁球的質(zhì)量為多少g?
(3)銅球的體積是多少cm3?

【分析】(1)已知在未放兩球前水的體積,根據(jù)密度公式可求水的質(zhì)量;冰的質(zhì)量等于水的質(zhì)量;
(2)容器的容積等于冰的體積,根據(jù)密度公式得出冰的體積,進而得出容器的容積和鋁球的體積,根據(jù)密度公式得出鋁球的質(zhì)量;
(3)已知放入一個實心鋁球時,容器、水與鋁球的總質(zhì)量和又放入一個較小的實心銅球時,容器、水與兩個球的總質(zhì)量,根據(jù)質(zhì)量關(guān)系及密度公式可得出銅球的體積。
【解答】解:(1)在未放兩球前,水的體積是V水=60cm2×6cm=360cm3,
水的質(zhì)量m水=ρ水V水=1g/cm3×360cm3=360g;
(2)冰的質(zhì)量等于水的質(zhì)量為360g,
ρ冰=0.9×103kg/m3=0.9g/cm3,
容器的容積等于冰的體積,即V=V冰===400cm3,
冰的質(zhì)量m冰=ρ冰V=0.9g/cm3×400cm3=360g;
(2)鋁球的體積V鋁=V﹣V水=400cm3﹣360cm3=40cm3,
ρ鋁=2.7×103kg/m3=2.7g/cm3,
鋁球質(zhì)量m鋁=ρ鋁V鋁=2.7g/cm3×40cm3=108g;
(3)容器的質(zhì)量為m容器=m1﹣m水﹣m鋁=528g﹣360g﹣108g=60g;
設(shè)又放入一個較小的實心銅球的體積為V銅,則此時溢出水的體積等于V銅,
溢出水的質(zhì)量m溢=ρ水V溢=ρ水V銅,
ρ銅=8.9×103kg/m3=8.9g/cm3,
銅球的質(zhì)量m銅=ρ銅V銅,
此時,容器、水與兩個球的總質(zhì)量是m2=607g,
則m1﹣m溢+m銅=m2,
即:528g﹣1g/cm3×V銅+8.9g/cm3×V銅=607g,解得:V銅=10cm3。
答:(1)冰的質(zhì)量為360g;
(2)鋁球的質(zhì)量為108g;
(3)銅球的體積是10cm3。
【點評】本題考查密度公式的應(yīng)用,有一定難度。
34.(8分)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實心圓柱體甲和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分別沿水平方向在甲、乙的上表面切去一定高度,其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與切去的高度h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已知甲的密度為4×103kg/m3。g=10N/kg,求:
(1)圓柱體甲的高度;
(2)當(dāng)切去的高度為5cm時,圓柱體乙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
(3)當(dāng)切去的高度均為h0時,圓柱體甲、乙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相等,此時把甲切去的部分疊放在乙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若S乙=2S甲,求疊放后乙對地面的壓強。

【分析】(1)均勻?qū)嵭膱A柱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ρgh,
由圖可知,開始時甲對水平桌面的壓強,根據(jù)p=ρgh可得圓柱體甲的高度;
(2)同(1),由圖可知,開始時乙對水平桌面的壓強,根據(jù)p=ρgh可得圓柱體乙的高度;
當(dāng)切去的高度為5cm時,根據(jù)p=ρgh可得圓柱體乙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
(3)當(dāng)切去的高度均為h0時,圓柱體甲、乙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相等,即p甲′=p乙′,
且S乙=2S甲,根據(jù)密度公式得出甲乙切去部分的質(zhì)量,根據(jù)p=ρgh可得求疊放后乙對地面的壓強。
【解答】解:(1)由圖可知,開始時甲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為p甲=8000Pa,因均勻?qū)嵭膱A柱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ρgh,
所以圓柱體甲的高度h甲===0.2m=20cm;
(2)由圖可知,開始時乙對水平桌面的壓強p乙=6000Pa,高度h乙=30cm=0.3m,
由p=ρgh可得圓柱體乙的密度ρ乙===2×103kg/m3;
當(dāng)切去的高度為5cm時,圓柱體乙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p乙′=ρ乙g(h乙﹣h)=2×103kg/m3×10N/kg×(0.3m﹣5×10﹣2m)=5000Pa;
(3)當(dāng)切去的高度均為h0時,圓柱體甲、乙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相等,p甲′=p乙′,
由p=ρgh得:ρ甲g(h甲﹣h0)=ρ乙g(h乙﹣h0),
即:4×103kg/m3×10N/kg×(0.2m﹣h0)=2×103kg/m3×10N/kg×(0.3m﹣h0),
解出h0=0.1m,
甲切去部分的質(zhì)量為m1=ρ甲V甲=4×103kg/m3×S甲×0.1m=400kg/m2×S甲,
乙切去部分的質(zhì)量為m2=ρ乙V乙=2×103kg/m3×S乙×0.2m=400kg/m2×S乙,
已知S乙=2S甲,乙對地面的壓強為p乙′====6000Pa。
答:(1)圓柱體甲的高度為20cm;
(2)當(dāng)切去的高度為5cm時,圓柱體乙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為5000Pa;
(3)當(dāng)切去的高度均為h0時,圓柱體甲、乙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相等,此時把甲切去的部分疊放在乙剩余部分的上表面,若S乙=2S甲,疊放后乙對地面的壓強為6000Pa。
【點評】本題考查壓強的計算,關(guān)鍵是從圖中找出有用信息,并將壓強公式靈活應(yīng)用。

相關(guān)試卷

2023-2024學(xué)年重慶市渝中學(xué)區(qū)三十中學(xué)九上物理期末監(jiān)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這是一份2023-2024學(xué)年重慶市渝中學(xué)區(qū)三十中學(xué)九上物理期末監(jiān)測模擬試題含答案,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廣東省惠州市惠南學(xué)校2022-2023學(xué)年下學(xué)期八年級物理第一次月考試卷:

這是一份廣東省惠州市惠南學(xué)校2022-2023學(xué)年下學(xué)期八年級物理第一次月考試卷,共3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計算題,綜合能力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重慶市渝東三校2022-2023學(xué)年八年級下學(xué)期期中物理試卷:

這是一份重慶市渝東三校2022-2023學(xué)年八年級下學(xué)期期中物理試卷,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數(shù)據(jù)與實際最接近的是, 有關(guān)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2023年重慶市南渝中學(xué)中考物理二模試卷

2023年重慶市南渝中學(xué)中考物理二模試卷

重慶市巴渝學(xué)校2022-2023學(xué)年九年級上學(xué)期期中物理試卷 (含答案)

重慶市巴渝學(xué)校2022-2023學(xué)年九年級上學(xué)期期中物理試卷 (含答案)

重慶市第一中學(xué)2022-2023學(xué)年九年級上學(xué)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含答案)

重慶市第一中學(xué)2022-2023學(xué)年九年級上學(xué)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含答案)

重慶市巴渝學(xué)校2022-2023學(xué)年九年級上學(xué)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含答案)

重慶市巴渝學(xué)校2022-2023學(xué)年九年級上學(xué)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卷(含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xí)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xí)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xí)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