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1.拜為上卿上卿:戰(zhàn)國時最高的官階。春秋時,周朝及諸侯國都有卿,是高級長官,分為上、中、下三級(即上卿、中卿、下卿)。戰(zhàn)國時作為爵位的稱謂,一般授予勞苦功高的大臣或貴族。相當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睞。2.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禮前,潔身清心,以示虔誠。3.召有司案圖有司:官吏的通稱。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所以稱官吏為“有司”。
4.臣請就湯鑊湯鑊:古代的一種酷刑,用滾水烹煮。鑊,古代的一種大鍋。5.為刎頸之交刎頸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古人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多種稱法。不同的朋友關系之間的稱謂不同。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jié)交的朋友叫“貧賤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金蘭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jié)成的朋友叫“患難之交”;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叫“竹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輩分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跡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貴賤的變化而改變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車笠交”;在道義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見過面的朋友)。
6.《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彪、班固、班昭、馬續(xù)等合著,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稘h書》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7.漢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對老人和長輩的尊稱。如“子路從而后,遇丈人”(《論語》)。唐朝以后,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
8.單于出獵單于:匈奴人對他們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專稱。意為廣大之貌。此稱號始創(chuàng)于匈奴著名的冒頓單于之父頭曼單于,之后該稱號一直沿襲至匈奴滅亡。而東漢三國之際,有烏丸、鮮卑的部落使用單于這個稱號。至兩晉十六國,皆改稱為大單于,但地位已不如以前。
9.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駙馬:中國古代帝王女婿的稱謂。又稱帝婿、主婿、國婿等。因駙馬都尉得名。漢武帝時始置駙(副)馬都尉,駙,即副。駙馬都尉,掌副車之馬。到三國時期,魏國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駙馬都尉,以后又有晉代杜預娶晉宣帝之女安陸公主,王濟娶司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皆授官駙馬都尉。魏晉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駙馬都尉稱號,簡稱駙馬,非實官。以后駙馬即用以稱帝婿。清代稱額駙。
10.匈奴與漢和親和親:西漢為緩和漢、匈關系,嫁宗室女與匈奴單于。使兩個對立民族停止戰(zhàn)爭,捐棄仇怨,轉(zhuǎn)而建立和平、友好、親睦的關系。這不是自然形成的形態(tài),而是經(jīng)由兩個民族的政治、軍事當局協(xié)商并用正式條約(口頭或文字)規(guī)定了的一種民族關系形態(tài)。11.《后漢書》: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南朝宋時的范曄所著,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八志自司馬彪《續(xù)漢書》補入)。全書主要記述了從公元25年起至公元220年的195年的歷史。
12.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三輔:漢朝以京兆尹(原為官名,漢朝也作政區(qū)名)、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這三個地區(qū)在今陜西西安附近。太學:古代設在京城的全國最高學府。太學之名始于西周。漢代始設于京師。太學初建時為50人,漢昭帝時增至100人,王莽時增至10 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賦役的特權(quán)。博士弟子入選,內(nèi)由太常負責選擇,外由郡國察舉。武帝還下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tǒng)。太學和郡國學主要是培養(yǎng)統(tǒng)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傳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晉至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或兩者同時設立,均為傳授儒家經(jīng)典的最高學府。
13.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孝廉: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以選拔任用官員的一種科目,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這個稱呼,也變成明朝、清朝對舉人的雅稱。14.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陰陽: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lián)的大自然現(xiàn)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這個概念。
15.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太史令:也稱太史,官職名,相傳夏代末已有此職。西周、春秋時太史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祭祀等,為朝廷大臣。秦漢設太史令,職位漸低。魏晉以后修史的任務劃歸著作郎,太史僅掌管推算歷法。16.衡下車,治威嚴下車:官吏初到任。語出《禮記·樂記》:“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薊。”
17.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視事:官員到職工作。多指政事而言。乞骸骨:封建社會,大臣年老了請求辭職為“乞骸骨”,意思是請求賜還自己的身體,回家鄉(xiāng)去。
二、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18.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釋其義(1)臣愿奉璧往使 通______,____________(2)召有司案圖 通______,______________(3)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通______,________(4)拜送書于庭 通______,_______(5)可予不 通______,______(6)信義安所見乎 通______,_______
“捧” 雙手捧著
(7)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通______,_______(8)與旃毛并咽之 通______,____________(9)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通______,_______(10)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______,_______(11)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通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
(12)前以降及物故 通______,________(13)員徑八尺 通______,________(14)形似酒尊 通______,_________(15)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
“擒” 擒拿、捕捉
19.解釋下列句中加顏色的實詞(1)竊計欲亡走燕:________(2)使人遺趙王書: ________(3)曲在趙: _______(4)均之二策: ______________(5)臣請完璧歸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6)相如奉璧奏秦王: _________(7)禮節(jié)甚倨: _______(8)不如因而厚遇之: _____________
把和氏璧完好無缺地送回趙國。比喻原物完整無損地歸還本人
(9)左右欲刃相如:_______________(10)于是秦王不懌: ______________(11)位在廉頗之右: _______(12)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_______________(13)武帝嘉其義: ________(14)因厚賂單于:_____________(15)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______
(16)武復窮厄: ______________(17)獨有女弟二人: ________(18)游于三輔: _______(19)遂通五經(jī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公車特征拜郎中: ____________(21)再遷為太史令: _______(22)又多豪右: ___________(23)視事三年: _______________(24)上書乞骸骨: ___________________
指《詩》《書》《禮》《易》《春秋》五部經(jīng)書
20.解釋下列句中加顏色的古今異義詞的古義(1)璧有瑕,請指示王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指示下級或晚輩的話或文字。(2)于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向前行進,思想進步。(3)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惫帕x:___________今義:表示政府的公告。
兩個詞,指,指出;示,給人看。
兩個詞,走上前去進獻。
(4)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古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tǒng)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5)漢亦留之以相當古義: __________今義:副詞,表程度,但不到“很”的程度。(6)皆為陛下所成就古義:________________今義:事業(yè)上的成績。
內(nèi)外親屬,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親屬等。
(7)兄弟親近古義: 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親密地接近。(8)公車特征拜郎中古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可以作為事物特點的征象、標志等。(9)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古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漢字的一種書體,如大篆、小篆等。
特,特地;征,征召。是兩個詞。
(13)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在學術(shù)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4)小學而大遺古義: _________________今義: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給兒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礎教育。(15)吾從而師之古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表目的和結(jié)果的連詞。
泛指求學的人,讀書人。
動詞“從”和連詞“而”,“從”譯為“跟從”。
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_______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____________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______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_____廉頗聞之,肉袒負荊____
數(shù)通使相窺觀_______單于使陵至海上______
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______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______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_____旁征博引______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_____公車特征拜郎中______挾天子以征四方______
觀太學______大王見臣列觀_____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______玄都觀里桃千樹______啟窗而觀_______
22.指出下列加顏色詞語的活用類型并釋義(1)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__________________(2)間至趙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3)卒廷見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肉袒負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 __________________(6)怒發(fā)上沖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臣乃敢上璧: _________________
名詞作狀語,在朝廷上。
名詞作狀語,“肉”作“袒”的狀語。
名詞作動詞,向上、豎起。
(8)舍相如廣成傳: ______________________(9)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趙王鼓瑟:_________________(11)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左右欲刃相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寧許以負秦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大王必欲急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且庸人尚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名詞作動詞,安置住宿。
名詞作動詞,穿,懷里藏著。
形容詞作動詞,擅長,善于。
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承擔。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羞。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先,以……為后。
(17)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___________________(18)畢禮而歸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單于壯其節(ji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輿歸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空以身膏草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杖漢節(jié)牧羊: ____________________(23)大將軍鄧騭奇其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24)衡少善屬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25)妙盡璇機之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回去。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壯烈)。
名詞作動詞,用車子拉著。
使動用法,使……肥美。
意動用法,以……為奇。
盡,形容詞作動詞,研究;正,形容詞作名詞,正確的道理。
三、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23.重點虛詞系列練指出下列句中“因”字的意義和用法(1)相如因持璧卻立: _______________(2)不如因而厚遇之: _____________(3)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____________(4)因人之力而敝之: ______________(5)伺者因此覺知: ______________(6)因以諷諫:___________________(7)于今無會因: ______
四、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2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1)藺相如者,趙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_____________________(3)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 ____________(4)君何以知燕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使不辱于諸侯:______________(6)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賓語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固定句式,“孰與”譯為“和……相比,哪一個”
(8)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9)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________(10)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語后置句,“留在漢匈奴使者”
賓語前置句,“未有之也”
五、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5.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權(quán)衡(或“比較”)這兩個對策,寧可答應秦國的請求使它承擔理虧的責任。
解析 “之”,這;“負”,使動用法。
26.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實在害怕被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讓人拿著和氏璧回去,已從小路到達趙國了。
解析 “見……于”,表被動;“間”,名詞活用為狀語。
27.漢亦留之以相當。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漢朝也扣留他們來相抵押。
解析 “當”是抵押的意思。
28.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蘇武留在匈奴共十九年,當初在壯年時出使,等到回到漢朝,胡須頭發(fā)全白了。
解析 “凡”譯為“共”;“以”介詞,在。
29.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譯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鄧騭認為他才華出眾,多次征召他,他也不去應召。
解析 奇,意動用法,以……為奇。
這是一份新高考語文第6部分 專題9 必修4 ——《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張衡傳》課件PPT,共3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熟”仔細,“廷”朝廷,“否”不給,“現(xiàn)”表現(xiàn),“叛”背叛,“氈”毛織的氈毯,“弆”收藏,“無”沒有,“沾”沾濕,“襟”衣襟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全國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件第6部分 專題9 必修3 ——《寡人之于國也》《勸學》《過秦論》《師說》 (含詳解),共4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又”再,“智”智慧,荒年谷物收成不好,細密的網(wǎng)池塘,餓死的人,尊敬父母敬愛兄長,檢查省察,磨刀石,下層人民,古代君主的自稱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全國版)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件第6部分 專題9 必修2 ——《蘭亭集序》《赤壁賦》《游褒禪山記》 (含詳解),共3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以前過去,代詞這,農(nóng)歷每月十五,名詞太空,動詞往,表分數(shù)十分之一,不平常,解釋下列多義詞,數(shù)量詞一些,數(shù)詞一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