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過關練]
1.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用來制造電線電纜的聚乙烯樹脂屬于熱塑性高分子材料
B.研發(fā)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以減少“白色污染”
C.棉、麻、羊毛及合成纖維完全燃燒都只生成CO2和H2O
D.硅橡膠()可由(CH3)2SiCl2經(jīng)水解、縮聚兩步反應制得
C [A.聚乙烯樹脂是乙烯經(jīng)聚合制得的一種熱塑性樹脂,屬于高分子材料,常用來制造電線電纜,A正確;B.聚乙烯塑料,性質(zhì)穩(wěn)定,不容易降解,是“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研發(fā)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代替聚乙烯塑料,可以減少“白色污染”,B正確;C.羊毛屬于蛋白質(zhì),為含氮化合物,合成纖維除含碳元素,氫元素外,有的還含有其他元素,如腈綸和錦綸含氮元素等,他們完全燃燒都不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錯誤;D.(CH3)SiCl2經(jīng)水解可生成(CH3)Si(OH)2(該物質(zhì)不穩(wěn)定,會脫水),(CH3)Si(OH)2經(jīng)縮聚反應得,D正確。]
2.最近科學家發(fā)明了一種酶電池,該電池的電解質(zhì)溶液中含有酶,酶分解纖維素會產(chǎn)生氫離子,氫離子與空氣混合產(chǎn)生水,從而形成電流。其結構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電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電池屬于燃料電池
B.a(chǎn)為該電池的正極
C.工作一段時間后,溶液的pH增大
D.H+向a極移動
C [纖維素、氧氣分別在兩個電極放電,屬于燃料電池,A正確;根據(jù)圖示 a電極O2→H2O,氧元素得電子化合價降低,發(fā)生還原反應,a為該電池的正極,B正確;工作一段時間后,溶液的pH不變,C錯誤;a為該電池的正極,b是負極,H+向a極移動,D正確。]
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設計出一種“松果結構”的鉑金屬催化劑,在催化電解水制氫效果不變的情況下,鉑金屬的用量降低到傳統(tǒng)商業(yè)催化劑的eq \f(1,7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催化劑的結構會影響催化效果
B.使用“松果結構”的鉑金屬催化劑能夠極大提高水的轉化率
C.使用鉑金屬催化劑能夠降低電解水的活化能
D.氫能是一種高能、潔凈的可再生能源
B [A.“松果結構”的鉑金屬催化劑的表面積更大,在催化電解水制氧效果不變的情況下,其用量降低到傳統(tǒng)商業(yè)催化劑的eq \f(1,75),即催化劑的結構能影響其催化效果,A正確;B.催化劑不能使平衡移動,故不能提高其轉化率,B錯誤;C.催化劑能改變反應路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C正確;D.氫能燃燒后生成水,水分解又得到氫能,故氫能是高效、潔凈的可再生能源,D正確。]
4.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化學家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在表面化學領域研究所取得的開拓性成就。某反應在Pd/Al2O3/Ba催化劑表面吸附與解吸作用的機理如下圖所示(圖中HC表示碳氫化合物,nitrate指硝酸鹽),該機理研究是指( )
A.汽車尾氣催化轉化機理
B.鋼鐵生銹機理
C.合成氨工業(yè)催化氧化機理
D.氫氧燃燒電池電極反應機理
A [A.從機理圖上分析,氣體的吸附和解吸可知,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氣體在催化劑表面轉化為無毒氣體二氧化碳和氮氣,屬于汽車尾氣的催化轉化機理,正確。B.鋼鐵生銹機理是原電池的反應鐵作負極被水膜中的氧氣氧化,發(fā)生吸氧腐蝕,錯誤;C.工業(yè)合成氨是高溫高壓催化劑作用下氮氣和氫氣在催化劑表面反應生成氨氣,錯誤;D.氫氧燃料電池是氫氣和氧氣發(fā)生的氧化還原反應,是原電池反應,錯誤。]
5.中國科學家在合成氨(N2+3H22NH3 ΔH
這是一份蘇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2專題1 揭示物質(zhì)結構的奧秘第三單元 物質(zhì)結構研究的意義課時作業(yè),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化學蘇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2專題1 揭示物質(zhì)結構的奧秘第三單元 物質(zhì)結構研究的意義一課一練,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由事實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化學蘇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2第四單元 分子間作用力 分子晶體達標測試,共10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