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質(zhì)世界
第一節(jié) 宇宙和微觀世界教學案
學習目標
1、知道宇宙是物質(zhì)組成的,物質(zhì)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
2、了解原子的結(jié)構(gòu);
3、了解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的微觀模型;
4、對物質(zhì)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納米技術(shù)材料的應用和發(fā)展前景。
課前預習
一、宇宙的組成和原子結(jié)構(gòu)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體都是由________組成的。物質(zhì)處于不停的運動和發(fā)展之中。物質(zhì)是由 組成的。分子又由 能組成的。原子是由處于中心的 和 ___________組成的。研究發(fā)現(xiàn),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 ___________和 組成的。 保持了物質(zhì)原來的性質(zhì)。
二、 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的微觀模型
我們身邊的物質(zhì)一般以 、 、 、的形式存在。物質(zhì)處于不同狀態(tài)時具有不同的 。
固態(tài)物質(zhì)中分子排列十分緊密,粒子間有很強的作用力,因而,固體具有一定的 和 ;液態(tài)物質(zhì),分子間距離比較大,粒子間的作用比固體的小,因而,液體沒有固定的 ,具有 ;氣體物質(zhì),分子間距離較大,粒子間的作用力極小,容易被 ,因此,氣體具有 。
三、納米技術(shù)
納米是一個 單位,符號是 。6nm= m,一般分子的直徑大約是有 。
課堂達標
1.宇宙是由 組成的,物質(zhì)是由 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組成的,原子核是由 和 組成的
2.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物質(zhì)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的直徑大約是0.3~0.4nm,那么0.4nm=__________m。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分子能用肉眼看到,而原子不能
C.能夠保持物質(zhì)原來性質(zhì)的粒子叫分子
4.從微觀的角度看,固體的的體積一般比液體的體積小的原因是( )
A、固體的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中振動,粒子間的作用力比較小
B、固體的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
C、液體分子排列十分緊密,粒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
D、固體的分子排列十分緊密,粒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
課后鞏固
一、基礎訓練
1、我們知道物質(zhì)一般以_____態(tài)、液態(tài)、______態(tài)的形式存在。物質(zhì)處于不同狀態(tài)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從實驗,我們看到物質(zhì)在一般情況下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體積_________,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體積_________。
2、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任何物質(zhì)都是由 的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保持了物質(zhì) 的性質(zhì),我們把這種粒子叫做 。原子又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組成。
3、穿越銀河系要十萬的 。一個直徑為0.3nm的分子,直徑合 cm。
4、在下列各項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數(shù)量級由大到小的是( )
A、銀河系、地球、原子、分子 B 、銀河系、太陽系、分子、電子
C、銀河系、地球、電子、分子 D、銀河系、地球、原子核、分子
5、以下關于分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r />
A、分子是組成物質(zhì)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組成物質(zhì)的仍能保持其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微粒
C、分子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二、能力提升
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氣體很容易被壓縮,是由于氣體分子間相互吸引力很大
B.固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它們的分子間沒有空隙
C.液體容易流動,是因為它們的分子間沒有吸引力
D.晶體熔化時吸收熱用于破壞分子的有規(guī)則排列,所以溫度不升高
7、20世紀初,科學家發(fā)現(xiàn)原子的結(jié)構(gòu)與圖中所列事物結(jié)構(gòu)最相近的是( )
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晴朗的夜晚,我們看見天上的銀河繁星點點,可見銀河系是太陽系的一部分
B、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恒星
C、廣闊的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物質(zhì)組成的
D、構(gòu)成物質(zhì)的分子、原子是最基本的粒子,它們不可能再分
9、人類從沒有停止對宇宙的探究,下列說法中正確反映人類探究結(jié)果的是( ?。?br />
A、原子核由質(zhì)子和中子組成
B、質(zhì)子是不可再分割的粒子
C、固體是分子緊密相連,分子間沒有空隙
D、原子是保持物質(zhì)原來的性質(zhì)的最不微粒
第二節(jié) 質(zhì)量及其測量學案
學習目標
1.知道質(zhì)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2.能熟練的換算各質(zhì)量單位.3.理解質(zhì)量的含義,知道質(zhì)量跟什么有關.4.提高自學能力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信心.
自學指導
仔細閱讀課本P94-P96的內(nèi)容,并通過討論初步總結(jié)出天平的使用方法.然后測驗一下你的自學效果.
課前預習
1.國際單位制中質(zhì)量的單位是_______,比它小的單位有______和______,比它大的單位有_______.
2.:0.45t=________kg=_______g;
20mg=______g=______kg
3.物體的質(zhì)量只與________________有關,而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無關.
4.實驗室中測量質(zhì)量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盤中.
5.天平在使用前應先_________,此時游碼位于________處,使用時要用_______來取放砝碼,被測物體放在_____盤中,砝碼放在_____盤中.
典型例題例1.質(zhì)量相同的木塊和鐵塊相比較( )
A 木塊的體積較大,所以所含物質(zhì)較多 B 鐵塊較重,所以所含物質(zhì)較多
C 木塊和鐵塊質(zhì)量相同,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是一樣的
D 無法比較其物質(zhì)含量的多少
思路引導:因為質(zhì)量是物體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木塊和鐵塊的________相同,所以含物質(zhì)的多少______,故應選_____.
例2.試判斷3×107mg所表示的質(zhì)量可能是( )
A 一朵玫瑰花 B 一只羊 C 一頭大象 D 一杯水
思路引導:將不熟悉的毫克換算成較為熟悉的千克.
3×107mg=________g=______kg
例3.一質(zhì)量為5kg的鋁塊,在下列情況下,它的質(zhì)量將發(fā)生變化的是( )
A 把鋁塊熔化后,全部鑄成鋁壺 B 把鋁塊制成鋁板
C 把鋁塊從赤道拿到南極去 D 把鋁塊銼成一個規(guī)則的零件
思路引導:質(zhì)量是物質(zhì)的一種屬性,只與物體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有關,它不隨______、_____、______而改變,故應選______.
例4.用天平稱一本書的質(zhì)量,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的砝碼一個100g,一個20g,一個10g,游碼的讀數(shù)為2.5g,則這本書的質(zhì)量為________.
思路引導:被測物體的質(zhì)量=右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游碼在標尺上所對應的刻度值
課堂達標
1.以下關于質(zhì)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把鐵條拉成很細的鐵絲,質(zhì)量變小了 B 密閉容器中的冰熔化成水,質(zhì)量變大了
C 宇航員在太空中的質(zhì)量比在地面上小 D 1kg的鐵塊和1kg的棉花質(zhì)量一樣大
2.一只雞蛋質(zhì)量更接近于( )
A 50mg B 50g C 0.5kg D 100mg
3.航天員費俊龍把圓珠筆從地球帶到了太空中,則圓珠筆一定不變的是( )
A 位置 B 質(zhì)量 C 溫度 D 體積
4.用托盤天平稱物體的質(zhì)量,當橫梁平衡時,右盤中有砝碼10g的一個,20g、2g的各兩個,游碼的位置如圖所示,則物體的質(zhì)量為( )
A 32.52g B 54.52g C 54.56g D 32.54g
課后鞏固
1、1kg鐵的質(zhì)量比1kg棉花的質(zhì)量( )
A 小 B 大 C 一樣大 D 無法確定
2.關于物體的質(zhì)量,下面說法哪種正確( )
A 同一鐵塊,做成鐵錘質(zhì)量大,做成鐵管質(zhì)量小
B 一塊鉛熔化后成液體時,質(zhì)量變小了
C 一塊銅在地球上的質(zhì)量比在月球上的質(zhì)量大
D 一塊銅的質(zhì)量不隨它的形狀、狀態(tài)、位置、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3、一物體質(zhì)量為60000mg,這個物體可能是( )
A 一張課桌 B 一塊橡皮 C 一塊磚 D 一個雞蛋
4、小麗同學用調(diào)好的天平稱一個物體的質(zhì)量,當右盤中放一個50g和兩個20g的砝碼,游碼移至2.6g位置時,天平平衡,則物體的質(zhì)量為( )
A 90g B 90.3g C 92.6g D 92.3g
5、實驗室中測量物體的質(zhì)量用________,它分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使用天平時,如果加減砝碼都不能使天平平衡,則需要撥動游碼,在標尺上撥動游碼相當于在_____盤中加砝碼.
6、用天平稱液體質(zhì)量,通常的方法是:先稱出______的質(zhì)量m1,再稱出______的質(zhì)量m2,則被稱液體的質(zhì)量m=_______.
7、以下是用天平測量水的質(zhì)量的實驗步驟,其中步驟_____是錯誤的,請先找出改正,然后填出合理的步驟序號__________________.
A.把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 B 調(diào)節(jié)橫梁上的螺母,使橫梁平衡
C 在右盤中加減砝碼,并移動游碼的位置使天平平衡 D 將空燒杯放在左盤里
E 右盤中砝碼的總質(zhì)量與游碼在標尺上的讀數(shù)之和就是空燒杯的質(zhì)量
F 把游碼放在標尺的零刻線處
G 把裝水后的燒杯放在天平的右盤中,稱出燒杯和水的質(zhì)量
H 燒杯與水的總質(zhì)量與空燒杯的質(zhì)量之差就是燒杯中水的質(zhì)量
8.如何稱出一個大頭針的質(zhì)量?在下面寫出你的測量方法.
天平的使用學案
學習目標
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會利用托盤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zhì)量
我要掌握
天平的基本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
2.調(diào)節(jié)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3.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并調(diào)節(jié)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為了保持天平測量精確,使用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不能超過稱量.每臺天平能夠稱的最大質(zhì)量叫做天平的稱量.用天平稱的物體的質(zhì)量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用鑷子往盤子里加減砝碼并調(diào)節(jié)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2.保持天平干燥、清潔.不要把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直接放在天平盤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碼,不要把砝碼弄濕弄臟,以免銹蝕.
用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zhì)量:
1.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觀察天平的稱量及游碼標尺上的分度值
2.把游碼放在標尺的零刻線處,調(diào)節(jié)橫梁上的螺母,使橫梁平衡.
3.用天平稱出被測固體的質(zhì)量.(左盤放物體,右盤放砝碼)
4.用天平稱出燒杯中水的質(zhì)量(想一想應該怎樣稱)
A 燒杯的質(zhì)量m1 B 燒杯和水的總質(zhì)量m2 C 燒杯中水的質(zhì)量m=________
思考:如果按上述步驟測量液體質(zhì)量時兩個質(zhì)量反了,會造成什么結(jié)果?
課后鞏固
1.使用天平測測量物體質(zhì)量的過程中,下列操作不規(guī)范的是( )
A 被測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砝碼放在天平的右盤
B 用鑷子夾取砝碼,以免使砝碼銹蝕
C 不用天平測量質(zhì)量過大的,超過天平測量范圍的物體
D 在測量中,調(diào)節(jié)橫梁右端的螺母,使指針指到分度盤的中線處,然后讀出質(zhì)量
2.在用天平測物體的質(zhì)量時,向右盤中添加砝碼,應當按___________順序(選填“質(zhì)量由小到大”或“質(zhì)量由大到小”),在調(diào)換砝碼時發(fā)現(xiàn),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碼嫌大,而取出最小的砝碼又嫌少,這是應采用_________的方法使天平恢復平衡.
3.在已經(jīng)調(diào)節(jié)好的天平左盤內(nèi)放入一橡皮塊,用鑷子向右盤內(nèi)加減砝碼,各種質(zhì)量的砝碼上、下試過多次,當怎么也不能使天平恢復平衡,此時應該( )
A 調(diào)節(jié)天平的平衡螺母 B 把物體放在天平右盤內(nèi)測量
C 把兩個托盤對調(diào) D 使用游碼
4.小明同學用天平測量一個物體的質(zhì)量,可是在測量中犯了一個錯誤,他將物體放在天平的右盤,而將砝碼放在天平的左盤,天平平衡時,盤中砝碼有50g一個,20g兩個,5g一個,游碼顯示質(zhì)量數(shù)為2.2g,則物體的真實質(zhì)量為_______g
5.調(diào)節(jié)天平橫梁平衡時,觀察橫梁是否平衡,其標志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天平稱液體的質(zhì)量,通常的方法是:先稱出__________的質(zhì)量m1,再稱出_______的質(zhì)量m2,則被稱液體的質(zhì)量m=________.
7.用一架天平、一個空瓶測一杯鹽水的質(zhì)量,有如下操作的實驗步驟:
A 調(diào)節(jié)天平使橫梁平衡 B 用天平稱出瓶和鹽水的總質(zhì)量
C 算出瓶內(nèi)鹽水的質(zhì)量 D 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撥到標尺的零位置
E 用天平稱出空瓶質(zhì)量
合理的實驗步驟是:____________.
8.一臺托盤天平橫梁平衡調(diào)節(jié)前,指針偏向分度盤左側(cè),此時要使橫梁平衡,可采用下列措施中的( )
A 將左側(cè)平衡螺母向右旋 B 將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
C 將左端平衡螺母向左旋 D 將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
9.在用調(diào)好了的天平稱量物體時,發(fā)現(xiàn)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右側(cè),這時應當( )
A 減小盤中的砝碼 B 向右移動游碼
C 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 D 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
第三節(jié) 密度學案
學習目標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2.能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3.記住純水的密度ρ=1×103kg/cm3
典型例題
例1.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則剩下的半瓶油的密度( )
A 密度為原來的一半 B 質(zhì)量為原來的一半 C 體積為原來的一半
D 質(zhì)量、體積和密度都為原來的一半
思路引導:食用油用掉一半后,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變?yōu)樵瓉淼腳______,但密度是物質(zhì)的_______,只與___________有關,所以應選______.
例2.某種金屬的質(zhì)量為316g,體積是40cm3,則這種金屬的密度是多少?合多少kg/m3?如果將其切去1/3,則剩余部分的質(zhì)量是多少?密度又是多少?
解:
方法總結(jié):根據(jù)密度公式計算時要注意單位要統(tǒng)一,
g/cm3= kg/ m3
課堂達標
1.蠟燭在燃燒過程中,它的( )
A 質(zhì)量不變,體積變小,密度變大 B 質(zhì)量變大,體積變小,密度不變
C 質(zhì)量變小,體積變小,密度不變 D 質(zhì)量、體積、密度都變小
2.一長為10cm,寬為5cm,高為8cm的長方體鋁塊的質(zhì)量是1080g,則這個鋁塊的密度為多少kg/m3?
3.在國際單位制中,密度的單位是_________,水的密度是_________,其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7.8×103kg/m3=_________g/cm3; 4500ml=______L=______dm3
5.鋁的密度為2.7×103kg/m3,則0.5m3的鋁的密度為( )
A 5.4×103kg/m3 B 2.7×103kg/m3 C 1.35×103kg/m3 D 無法確定
6.關于物體的質(zhì)量、體積和密度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密度大的物體,其質(zhì)量一定大 B 密度小的物體,其體積一定大
C 質(zhì)量相同的物體,其密度一定相同 D 質(zhì)量不同的物體,其密度可能相同
7.一只使用了多年的鉛球,下列物理量中沒有發(fā)生變化的是( )
A 質(zhì)量 B 密度 C 體積 D 狀態(tài)
8.為了研究物質(zhì)的某種特性,某同學分別用鐵塊和木塊做實驗,下表是他測得鐵塊和木塊的質(zhì)量和體積關系的實驗記錄,請你求出表格最后一欄的質(zhì)量和體積的比值.
物質(zhì)
實驗次數(shù)
質(zhì)量(g)
體積(cm3)
質(zhì)量/體積(g/cm3)
鐵塊
1
79
10
2
158
20
木塊
3
5
10
4
15
30
(1)分析上表中實驗次數(shù)1與2或3與4中質(zhì)量跟體積的比值關系,可歸納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實驗次數(shù)_________,可歸納出的結(jié)論是:相同體積的鐵塊和木塊,它們的質(zhì)量不相等.
(3)分析上表中鐵塊和木塊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關系可歸納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質(zhì)量為250g,容積為800cm3的空瓶內(nèi)裝滿油時,總質(zhì)量為0.95kg,求油的密度是多少?如果裝滿水,其總質(zhì)量又為多少千克?
第四節(jié) 測量物質(zhì)的密度學案
學習目標
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生活中密度有關的物理現(xiàn)象.3.學會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實驗設計
一、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固體的密度.
1. 用天平稱出固體的質(zhì)量m.2.在量筒里倒入適量的水,記下體積V1;
2. 用細線懸吊著固體慢慢沒入水中,記下總體積V2;4.固體的密度
二、用天平和量筒測量液體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盛液體,稱出總質(zhì)量m; 2.把玻璃杯中的鹽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記下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 3.稱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鹽水的質(zhì)量m1;4.鹽水密度
典型例題
例1.在測定液體和石子密度的實驗中,某同學記錄了如下操作步驟:
A 用天平測得石子的質(zhì)量為m1 B 用天平測得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m2
C 用天平測得盛放適量液體的燒杯的質(zhì)量為m3
D 用量筒測得燒杯中液體的體積為V1
E 將石子放入量筒中,讀出量筒中液面達到的刻度V2
(1)測定液體密度所需的上述實驗步驟為___________,測定液體的密度ρ液=_________
(2)測定石子密度所需的上述實驗步驟為___________,測定石子的密度ρ石=_________
例2.下面是“測量油的密度”的實驗步驟:
A.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記下量筒中油的體積v
B.用天平稱出玻璃杯的質(zhì)量m0,再把筒中的油倒入玻璃杯中,稱出它們的質(zhì)量m1;
C.在玻璃杯中盛油,用天平稱出它們的質(zhì)量m
D.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的密度ρ
E.稱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油的質(zhì)量m2
F.將游碼移至橫梁標尺左端零刻線上,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的紅線
G.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觀察天平的最大稱量值及橫梁標尺上的分度值.
請選出最佳的實驗步驟(可去掉無用步驟),按照實驗的操作順序:_________________
課堂達標
1.用天平和量筒測量石塊的密度:
(1)實驗所依據(jù)的原理是_________;(2)調(diào)節(jié)天平時,應把天平放在_______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________處,若天平左盤下沉,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旋轉(zhuǎn),使指針指到分度盤的中線處.(3)測量石塊質(zhì)量時,應把石塊放在______盤里,在_____盤里放50g砝碼一個,游碼在標尺上的讀數(shù)為3.4g,此時天平平衡,則石塊的質(zhì)量為________g
(4)把石塊放入盛有60cm3水的量筒內(nèi)后,水面到達的位置為80cm3,則石塊的體積為______cm3.(5)石塊的密度為_______kg/m3
2.下面是甲乙兩位同學在用天平和量筒測鹽水密度的實驗中設計的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一:①用天平稱出盛有鹽水的玻璃杯的總質(zhì)量m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鹽水倒入量筒中,測出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③稱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鹽水的總質(zhì)量m2;④
方案二:①用天平稱出空玻璃杯的質(zhì)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適量的鹽水,稱出它們的總質(zhì)量m2;③把玻璃杯中的鹽水倒出量筒中,測出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④
(1) 哪種方案測出的鹽水密度較準確?為什么?
答:
(2) 所測不準確的鹽水密度是偏大還是偏小?答:____________
3.給你一臺托盤天平和一套砝碼,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一個燒杯,適量的水,則測量牛奶密度的實驗步驟為:
(1)稱出牛奶的質(zhì)量:①稱出________的質(zhì)量,記為m1,②稱出_______的質(zhì)量,記為m2,③牛奶的質(zhì)量m=_______.
(2)測量牛奶的體積:①在倒入量筒內(nèi)質(zhì)量為m的牛奶液面處做一個記號,記為V1,然后將牛奶倒入原牛奶杯中;②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內(nèi),使______的體積與質(zhì)量為m的牛奶的體積_______;③稱出倒入量筒內(nèi)水的質(zhì)量為m水;④計算出水的體積V水=_____,則牛奶的體積等于_________的體積.
(3)計算牛奶密度的公式ρ=__________.
質(zhì)量和密度復習學案
復習目標1.知道什么是質(zhì)量和密度,并知道質(zhì)量、體積和密度的單位及單位換算.2.知道同種物質(zhì)質(zhì)量和體積的關系,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3.會使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4.能利用密度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典型例題
例1.一杯鹽水,用去半杯,剩下的半杯鹽水( )
A 密度減半,質(zhì)量減半 B 質(zhì)量減半,但密度不變
C 體積減半,密度也減半 D 質(zhì)量、體積和密度都減半
思路引導:質(zhì)量只與_________________有關,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無關;密度只與___________有關,與物體的________和_________無關,故選_______.
例2.給金屬表面噴漆,每噴1m2的面積用漆50cm3,那么噴在金屬表面的漆層厚度是多少?如果油漆密度為1.8g/cm3,則5kg的油漆可噴多大面積?
課堂達標
1、7.8t=_________kg=_______g; 3500mg=________g=________kg
2、7×103kg/m3=_________g/cm3 500cm3=__________dm3=___________m3
2. 銅的密度為8.9×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某醫(yī)院中有一個氧氣瓶,里面有質(zhì)量為m,密度為ρ的氧氣,當用去一半后,剩余的氧氣( )
A 質(zhì)量為原來的一半,密度為原來的一半 B 質(zhì)量為原來的一半,密度與原來的相同
C 質(zhì)量為原來的一半,密度為原來的兩倍 D 質(zhì)量為原來的一半,密度為原來的1/4
4. 一定質(zhì)量的水結(jié)成冰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質(zhì)量不變,體積變小,密度不變 B 質(zhì)量不變,體積變大,密度變小
C 質(zhì)量變小,體積變大,密度變小 D 質(zhì)量變大,體積變大,密度變小
5.為研究物質(zhì)的某種特性,某同學測得四組數(shù)據(jù),填在下列表中:
實驗次數(shù)
物體
質(zhì)量(g)
體積(cm3)
質(zhì)量/體積(g/cm3)
1
鋁塊1
54
20
2.7
2
鋁塊2
108
40
2.7
3
木塊3
108
216
4
木塊4
10
20
0.5
(1)將上表填寫完整
(2)比較第1、2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jié)論:同一種物質(zhì),它的質(zhì)量跟它的體積成______
(3)比較第2、3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jié)論:質(zhì)量相同的不同物質(zhì)體積是________的.
(4)比較第1、4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jié)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綜合可得到結(jié)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測定形狀不規(guī)則的金屬塊的密度,(1)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當使用托盤天平測金屬塊的質(zhì)量時,首先要把游碼___________,然后調(diào)節(jié)_______,再把被測金屬塊放在天平_____盤中.
(3)若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請?zhí)顚懕韮?nèi)所缺的數(shù)據(jù).
金屬塊的質(zhì)量(g)
量筒內(nèi)水的體積(cm3)
量筒內(nèi)放入金屬塊后水面刻度(cm3)
金屬塊體積
(cm3)
金屬塊密度
(kg/m3)
445
30
80
7.一只容積為3×10-4m3的瓶內(nèi)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烏鴉每次將一塊質(zhì)量為0.01kg的小石子投入瓶中,當烏鴉投入25塊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1)瓶內(nèi)石塊的總體積;(2)石塊的密度.
第十二章 運動和力
第一節(jié) 運動的描述學案
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2.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3.會選擇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典型例題
例1.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一名法國飛行員在兩千米高空飛行時,發(fā)現(xiàn)臉旁似乎有一條“小蟲”,他伸手抓來一看,竟然是一顆德國子彈,此時子彈相對于_______是運動的,相對于_________是靜止的.
方法總結(jié):
課堂達標1
1.卡車和聯(lián)合收割機以相同的速度前進收割麥子,則收割機相對于________是運動的,相對于_________是靜止的.
2.建國50周年國慶閱兵式上,我國向世界展示了空中加油機,當加油機在空中給戰(zhàn)斗機加油時,它相對于________是靜止的.
3.當我們乘坐電梯上樓時,則相對于________我們是運動的,而相對于________我們是靜止的.
4.在站臺上并列的兩列火車上,甲車上的乘客看到乙車向東運動,乙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樹木也向東運動,如果以站臺為參照物,則( )
A甲車向西運動,乙車向東運動 B 甲車向東運動,乙車向西運動
C甲乙兩車都向西運動,但甲車比乙車運動快.
D甲乙兩車都向西運動,但甲車比乙車運動慢.
例2.坐在行駛的輪船內(nèi)的乘客說岸邊的樹木向后運動,則他選擇的參照物是________,岸邊的人則說輪船在飛速前進,則岸邊的人選擇的參照物是_________.
方法總結(jié):
課堂達標2
1.清晨,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則以________為參照物,太陽是運動的.
2.歌詞“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前句是以______為參照物,后句是以_______為參照物.
3.“我坐在奔馳的汽車里,靜靠在椅背上,欣賞著窗外的景物,只見路旁的樹木急速向后退去……”文中的描述所選擇的參照物分別是:“靜靠”______;“奔馳”________;
“后退”_________.
4.詩句:“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來迎”和“是船行”所選的參照物分別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課后鞏固
1.一汽車沿著湖邊的公路以54Km/h的速度行駛,則它在水中的倒影相對于汽車是________的.
2.說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_____為參照物;云彩遮住太陽是以______為參照物.
3.平直的路上,甲乙丙三人騎自行車順風行駛,但甲感覺順風,乙感覺逆風,丙感覺無風,由此判斷三人騎車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
4.下列兩個物體可以認為保持相對靜止的是( )
A 地球和太陽 B 月球和地球 C 地球和它的同步衛(wèi)星 D 人行走時左腳和右腳
5.甲、乙、丙三人各乘一臺升降機,甲看見樓房在勻速上升,乙看見甲勻速上升,甲看見丙勻速下降,則他們相對于地面( )
A 甲上升 B 乙下降,但比甲快 C 乙下降,但比甲慢 D 丙下降,但比甲快
6.站在商場自動扶梯上徐徐下降的顧客,看到地面在上升,他選的參照物是( )
A 電梯 B 地面 C 商場的柜臺 D 柜臺前購物的顧客
7.媽媽送小云上了火車,忽然聽見火車一聲長鳴,只見旁邊并列的列車徐徐向后離去,于是媽媽急著要下車,而小云從另一側(cè)窗外看了看車站,又看了看手表,對媽媽說:“別急,我們乘的車還沒開呢!”母女倆結(jié)論不同的原因是( )
A 她們聽到的火車鳴叫聲不同 B 母女倆所處的地點不同
C 母女倆所處的時間不同 D 母女倆所選擇的參照物不同
8.據(jù)報道,某地的一幢高樓正在施工,天氣突變,一片烏云飛快的飄過高樓上空.突然有人驚叫“樓要倒了!”結(jié)果引起鄰近大批人驚叫狂奔.造成這種判斷失誤是由于這些人選用的參照物是( )
A 地面 B 烏云 C 自己 D 高樓
9.宇航員楊利偉乘坐神州五號升空的過程中,地面上的人看到他快速向高空飛去,而他在艙內(nèi)卻感覺不到自己運動,則地面上的人和楊利偉分別以______和______為參照物.
10.一小說中寫到:“一陣大風,將院內(nèi)的一口井吹到了籬笆之外”.這句話所選擇的參照物是( )
A 井 B 地面 C 院子 D 籬笆
課堂小結(jié)
合上你課本檢驗一下你學會了這些知識了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機械運動.
2.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要看以另外哪個物體作標準,這個被選為標準的物體叫做_________.
3.用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________.
第二節(jié) 運動的快慢學案 (第1課時)
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速度.2.知道速度的物理意義.3.知道計算速度的公式及其各物理量的單位.4.會進行m/s和km/h之間的換算.5.會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6.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義.7.應用速度公式進行計算.
8.正確使用速度公式進行計算.
課前預習
1.速度是表示物體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速度等于運動物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們用符號_____表示路程,用符號______表示時間,用符號_____表示速度,則計算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為___________.其中路程的單位是______;時間的單位是_______;速度的單位是_______.另外在交通運輸中還常用_________做速度的單位.
4.1m/s=________km/h 20m/s=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m/s
典型例題
例1.1992年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我國選手楊文意在女子50m自由泳決賽中榮獲冠軍,還以24.79S的優(yōu)異成績刷新了她自己保持的24.98S的世界紀錄.假如她以25s的時間勻速游完全程,則她的速度是多少m/s?是多少km/h?
課堂達標 1
1.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勇奪110m跨欄金牌,成績?yōu)?2.91S.則他的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輛行駛中的摩托車的速度表指示為36km/h,則哪個速度比較快?
2.一架飛機在2h內(nèi)飛行了1440km,則它的速度是多少?
例2.火車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間的運營速度約為104km/h,兩地之間的鐵路線長為1463km,則火車從北京到上海大約需要多長時間?
課堂達標 2
1.南京和上海之間的高速路長約300km,如果一輛汽車以100km/h的速度跑完全程,則需要多長時間?
2.獵豹是動物世界的短跑冠軍,速度可達28m/s,則經(jīng)過0.5min,它能跑多遠?
解題方法總結(jié)
1.用速度公式計算時,各物理量的單位要統(tǒng)一.如果路程的單位是m,則時間的單位是_____,速度的單位是________.如果時間的單位是h,則路程的單位是______,速度的單位是________.
2.要學會公式的正確變形.由v=s/t可得:t=_______;s=________.
第二節(jié) 運動的快慢學案 (第2課時)
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2.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3.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4.會計算平均速度.
5.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6.平均速度的計算.
7.平均速度的計算
典型例題
一、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
例1.根據(jù)勻速直線運動公式v=s/t,可知( )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 速度跟時間成反比
C 速度不變,路程跟時間成反比 D 以上說法都不對
課堂達標1
1.如圖所示是路程—時間的圖像,其中能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圖像是( )
A B C D
2.如圖所示是速度—時間的圖像,其中能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 B C D
3.甲乙兩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甲乙的速度之比為5:4,它們在相等時間內(nèi),甲乙通過的路程之比是__________;
二、“過橋”問題
例2.一座大橋長1.6km,一列長200m的火車以10m/s的速度通過此橋,則所需要的時間為( )
A 120s B 140s C 160s D 180s
課堂達標2
1.一列火車長300m,以36km/h的速度勻速通過1.2km的大橋,則共需要的時間為_______.
2.一列火車長300m,以36km/h的速度勻速通過一座大橋,由車頭上橋到車尾全部離開大橋,共用3min,則這座大橋長為_______m
3.一列火車通過長4200m的隧道用去時間5min,若其速度為15m/s,則火車長_____m.
4.長300m的火車,用5min時間通過了一條長3.3km的隧道,火車的速度是_______,火車在隧道內(nèi)行駛的時間為________.
三、平均速度概念的考查.
例3.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先以10m/s的速度勻速行駛100m,接著又以20m/s的速度勻速行駛了300m,則該汽車在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為多少?
方法總結(jié):
課堂達標3
1.“龜兔賽跑”新傳:龜兔同時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條道路向同一目標前進,兔子半途睡了一覺,醒來時發(fā)現(xiàn)龜離目標很近了,撒腿就跑,結(jié)果龜兔同時到達終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在這段時間內(nèi),龜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
B在這段路程內(nèi),龜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兔子睡覺前一段時間內(nèi),龜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無論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龜?shù)钠骄俣?
2.小明家距學校1.5Km,一天,小明騎自行車上學,他以4m/s的速度行駛到剛好一半路程時,車扎帶他只好停下來,補胎用了5min,接著又以6m/s的速度到達學校,則小明騎車從家到學校的平均速度約為( )
A 4.8m/s B 5m/s C 2.45m/s D 4.8km/h
3.汽車從A城開往B城,全程所用的時間為2小時,前一個小時汽車的平均速度為40m/s,后一個小時的平均速度為60m/s,那么汽車全程的平均速度為多少米每秒?
第三節(jié) 長度、時間及其測量學案
學習目標1.知道國際單位制的來源.
2.知道長度的基本單位及其換算單位.
3.初學會用刻度尺測量一般的長度.
4.知道時間的單位,并會用鐘表測量時間.
5.知道什么是誤差以及減小誤差的方法.
6 .長度的基本單位及其單位之間的換算.
7.用刻度尺測量長度以及刻度尺的讀數(shù).
8.誤差及其產(chǎn)生原因,誤差和錯誤的區(qū)別.
典型例題
一、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
例1.某同學的身高是1.6m,則他的身高應為_______cm.
例2.某原子的半徑為20nm,則相當于__________m.
方法總結(ji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堂達標1.下列單位換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
A 3.75m=3.75m×100=375cm B 3.75m=3.75m×100cm=375cm C 3.75m=3.75×cm=0.375cm D 3.75m=3.75×100cm=375cm
2.單位換算:4×105μm=_______m;
7.84×106m=______km 25nm=________m
15km=__________cm 3.6m=__________nm
3×105km=______mm
3.我國的長江全長6300km,如果換算成以米為單位,當相當于__________m
二、刻度尺的讀數(shù).
例2.如圖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____,木塊的長度為_________.
方法總結(jié):
課堂達標21.如圖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___,此物體的長度為_______cm
2.下圖所示是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直尺測量一物體的長度,甲同學的讀數(shù)為41毫米,乙同學的讀數(shù)為41.0毫米,丙同學的讀數(shù)為16毫米,丁的讀數(shù)為16.0毫米.上述四位同學中讀數(shù)正確的是_______.
三、誤差和平均值法測量物體的長度.
例3.一個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四次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L1=2.45cm;L2=2.46cm;
L3=2.47cm;L4=2.48cm,那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__________cm
方法總結(jié):
課堂達標31.某同學測量物體的長度,四次測量結(jié)果分別是5.51cm,5.51cm,5.53cm,5.55cm,則這個物體的長度應記作( )
A 5.51cm B 5.52cm C 5.525cm D 5.53cm
2.某同學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測量某物體的長度,分別為:8.46cm、8.45cm、8.56cm、8.44cm、8.47cm,那么錯誤的是________,該物體的長度是______.
課后鞏固
1.一位同學測量了一些物體的長度,忘記了寫單位,你幫他填上合適的單位:
小明的身高為1.64_____;課桌寬46____;物理課本的長為250______,一枚硬幣的厚度為2_____.小紅的鞋長為24_______,金星到南麻的距離為40_____.劉翔在奧運會上跑的距離為110_____.
2.無線電波在1s內(nèi)通過的距離為:3×105km=__________cm=__________mm.
3.用測量工具測量時,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就是誤差,誤差不能______,只能盡量________.誤差不是錯誤,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讀數(shù)時粗心造成的,是不該發(fā)生的,是能夠_______的.
4.有關誤差的正確說法是( )
A.對一個物體的長度進行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誤差。
B.在測量中應力求準確,避免錯誤,而誤差是不能絕對避免的。
C.只要使用精密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正確,就不會產(chǎn)生誤差。
D.天平?jīng)]有調(diào)節(jié)就進行測量,會造成較大的誤差。
5.如圖所示,用某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則此物體的長度為_______cm.
6.某人用一刻度尺三次測量一木板長度分別為14.50dm、14.52dm和14.52dm.則該木板的長度為______dm.
7.同一長度的四次測量記錄是:2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顯是錯誤的,它是________,根據(jù)以上測量記錄,這一物體的長應記作________.
8.小明上學路上用了15min,合________h,我校一節(jié)課的時間為40min,合________S
某同學在學校運動會上參加200m比賽,跑完全程所用的時間是24S,則相當于____min.
第四節(jié) 力
學習目標
1.形成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的認識。
2.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產(chǎn)生的效果: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和改變物體的形狀。
學習過程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學之間進行扳手腕比賽,比一比誰能取得勝利,誰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
1. 活動一: 體驗力
請同學們來互相展示幾個力,并仔細體驗(也可不借助于器材)??茨囊唤M設計的又多又好,并請仿照著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例
手搬桌子
手
搬
桌子
1
2
3
4
【體會】
要想有力的話,需滿足什么條件?
2. 我的體驗: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樣的
1. 活動二:感受力的作用
請用手拍桌子,雙手互拍,同伴間推手,再結(jié)合身邊的其它器材來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樣的?
2. 我的感受: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力的同時,______物體對______物體也施了力,這說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
討論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這一知識嗎?并請試著加以解釋.
三、力的作用效果
討論思考你是怎樣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學是否用了力呢?
1. 活動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請把你認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實例展示給大家。試一試,你能行的!并請仿照著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例
手拉彈簧
彈簧的長度變長
1
2
3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體的 ____________發(fā)生改變(簡稱形變),力也可以使物體的 ___________________發(fā)生改變。
加油站
物體由靜到動、由動到靜,以及運動快慢和方向的改變,都叫做____________發(fā)生了改變。
小結(jié)
1.我學到的知識:
2.我用到的方法:
3.我的感悟和體會:
4.我還想知道……
課后鞏固
1.運動員用網(wǎng)球拍擊球時(如圖),球和網(wǎng)拍都變了形。這表明兩點:一是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_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此外,網(wǎng)拍擊球的結(jié)果,使球的運動方向和速度大小都發(fā)生了變化,表明力還可使物體的________________發(fā)生改變。
2.一本書放在桌面上(如圖),書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這個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書對桌面也會產(chǎn)生壓力F′,這個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
3.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這是因為( )
A.一個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會只有一個巴掌
C.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個物體也可以產(chǎn)生力的作用
4.請判斷:“只有相互接觸的物體才會發(fā)生力的作用”這句話是否正確,并舉例說明。
5.請大家回憶“神舟七號”升空的情景,試著說出其中所蘊含的力的知識。
第五節(jié) 牛頓第一定律學案(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知道力和運動的關系的發(fā)展過程.2.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和含義.3.知道理想實驗是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方法.4.再次運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的過程.
課前預習力可以使運動的物體______,可以使靜止的物體_______,也可以使物體速度的______、_______發(fā)生改變.力還可以使物體發(fā)生_______.所以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總結(jié)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學指導
1.閱讀課本19頁的第一段以及插圖,想一想運動的物體為什么會停下來.通過所學的知識分析出運動的物體停下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19頁第二段,了解一下亞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頓的觀點分別是什么.
牛頓第一定律的發(fā)展過程:
伽利略的觀點:
上述觀點哪一個是正確的,需要通過實驗來證明,課本上的實驗叫“伽利略斜面小車實驗”
在這個實驗中,再次用到了控制變量法,實驗中讓每次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讓小車在進入水平表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這樣才能比較小車在不同表面運動的情況.如下圖所示,是小車從斜面上滑下后,在平面上最終停下的位置.
在下表中的空格填寫完整.(填“大”、“較大”或“小”)
表面狀況
阻力的大小
小車運動的距離
毛巾
木板
玻璃
分析上表得出結(jié)論: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_____,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速度減小的越______.如果小車不受阻力,小車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理:如果物體不受力,它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實驗證明__________的觀點是正確的.后來,_____國物理學家________總結(jié)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條重要的物理規(guī)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
說明:1.該定律說明力并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條件,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車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到阻力,所以才會慢慢停下來,當給車施加的牽引力并不是維持車的運動,而是去克服受到的阻力,這樣才能使車不停地運動,如果牽引力變大,大于阻力,那么車就會加速運動,從而改變車的運動狀態(tài),進一步說明了這個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2.任何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直到有其它物體對它施加作用了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3.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推理的方法而概括出來的規(guī)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規(guī)律,是整個力學的基礎和出發(fā)點.所以它不能用實驗驗證,因為任何物體都受到其它物體的作用,但是它能經(jīng)受住實踐的檢驗.
典型例題例.正在路上行駛的汽車,突然受到的所有的力消失,那么它會( )
A 突然停止 B 慢慢停下來 C 做勻速直線運動 D 加速運動
方法總結(jié):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原來靜止的物體不受外力,將繼續(xù)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突然不受外力,將以力撤銷的那一瞬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原來靜止的物體 不受力 永遠保持靜止狀態(tài)
原來運動的物體 不受力 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
課堂達標
1.下列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它是通過日常生活推導出來的 B 它是通過理論推導出來的
C 它是通過實驗直接證明的 D 它是以實驗事實為基礎,通過推理而概括出來的
2.在下圖所示的實驗中,每次必須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這是為了使小車在三種平面上開始滑行時有_________,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車受到的__________越小,它運動的距離越_______,它的速度________得越慢,進一步推理可得出這樣得結(jié)論:如果物體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物體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平桌面上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體,讓小車自斜面頂端同一高度、從靜止開始滑下,小車在不同表面運動的距離見下表,通過探究,我們可以反駁下列說法中的哪一個( )
表面情況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車運動的距離/m
0.27
0.42
0.79
A 摩擦力越小,小車的速度減小得越慢 B 小車受到力就運動,不受力就不運動
C 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車的速度將保持不變,永遠運動下去
D 運動物體不受力,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4.正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若所受的各力突然消失,則物體( )
A 仍做勻速直線運動 B 繼續(xù)向前運動,且速度越來越快
C 慢慢停下來 D 立即停下來
5.足球比賽中,運動員用頭頂球,球在向上飛,若此時受到的力都消失,則球?qū)? )
A 靜止 B 做勻速直線運動 C 下落 D 無法判斷
6.用繩子拴住一個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圓周運動,若繩子突然斷裂,小球?qū)? )
A 保持原來的圓周運動狀態(tài) B 保持繩斷時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
C 小球運動速率減小,但保持直線運動狀態(tài) D 以上三種都有可能
第五節(jié) 慣性學案(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知道慣性的定義,知道一切物體都有慣性.2.會用慣性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3.知道慣性和慣性規(guī)律的區(qū)別.
課前預習1.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2.原來靜止的物體,如果不受任何力,則保持______________.
3.原來運動的物體,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則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學指導1.閱讀課本21頁第一段,找出慣性的概念,并填寫下空.
物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叫做慣性,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叫慣性定律.___________都有慣性.
2.閱讀課本上的“想想做做”部分,猜想一下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自己找一塊橡皮,放在一張紙條上,快速把紙條抽出,看一下有什么現(xiàn)象?
3.閱讀課本21頁最后幾段,了解一下日常中常見的慣性現(xiàn)象,學會解釋現(xiàn)象的方法,然后合上課本,自己試著用慣性的知識解釋一下,最后再考慮一下下面的問題:
(1)當汽車開動時,站在車上的人為什么向后仰?
(2)解釋一下課本圖6.5-5中錘頭為什么能緊套在錘柄上?
4.閱讀課本21頁的“想想議議” 部分,想一想跳起后你會落在哪里,為什么?
典型例題
1.慣性現(xiàn)象的識別
例1.飛機投彈時,不是飛到目標的正上方投彈,而是要提前投擲才能命中目標,這是因為( )
A 炸彈有向前的沖力 B 炸彈受到向前慣力的作用
C 炸彈具有慣性 D 炸彈受到重力的作用
2.慣性現(xiàn)象的解釋
例2.人走路時,被石頭絆會向前倒,這是為什么?
思路引導:人走路時,腳被石頭絆住,由于________,上身仍要保持原來的________狀態(tài),而向前傾倒.
【課外補充】物體的慣性越小,運動狀態(tài)越容易改變,物體的慣性越大,運動狀態(tài)越不容易改變.例如:為了能夠靈活地改變速度,調(diào)整方向,殲擊機不僅做得輕巧,作戰(zhàn)中有時還需要甩掉副油箱;讓足球和鉛球都靜止在地面上,足球輕輕一踢就能運動起來,但要使鉛球運動起來卻不那么容易;小轎車轉(zhuǎn)彎靈活,起步很快,而火車起步卻很慢;這些現(xiàn)象充分說明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容易程度與物體的_______有關,即物體的慣性與物體的_______有關,且物體的______越大,慣性越大.
課堂達標
1.騎自行車高速行駛時(尤其是下坡),往往要剎后閘,這是因為當剎前輪時,前輪被剎住而停止運動,由于_____,后輪仍要保持原來的________狀態(tài),而容易向前翻車.
2.在一個水杯的口上放上一張硬紙片,上面放一個雞蛋,用力在水平方向上彈紙片,將會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運動員百米沖刺后,并不能立即停下來,這是因為運動員( )
A 失去了慣性 B 具有慣性 C 不受力的作用 D 慣性大于阻力
4.下列現(xiàn)象,不能用慣性知識解釋的是( )
A 人走路時腳被絆了一下,會向前倒下 B 投出去的籃球會繼續(xù)向前飛行
C 關閉了發(fā)動機的汽車會向前滑行 D 熟透了的桃子會從樹上掉下來
5.下列現(xiàn)象或做法與慣性有關的是( )
A 騎車駕駛員必須系好安全帶 B 水從高處流向低處
C 多數(shù)人習慣用右手寫字 D 電動機通電時轉(zhuǎn)動
6.下列現(xiàn)象不能用慣性知識解釋的是( )
A 運動員跳遠時往往要助跑 B 子彈離開槍口后仍能繼續(xù)高速向前飛行
C 空中籃球正在落向地面 D 古代打仗時,使用絆馬索將敵方飛奔的戰(zhàn)馬絆倒
7.摩托車做飛躍障礙物的表演時為了減少向前翻車的危險( )
A 應該前輪先著地 B 應該后輪先著地
C 應該前后輪同時著地 D 哪個車輪先著地與翻車的危險沒有關系
8.慣性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利有弊,下面現(xiàn)象有弊的是( )
A 錘頭松了,把錘柄在地上撞擊幾下,錘頭就緊緊的套在錘柄上
B 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塵土
C 往鍋爐內(nèi)添煤時,不用把鏟子送進爐灶內(nèi),煤就隨著鏟子運動的方向進入灶內(nèi)
D 汽車剎車時,站在車內(nèi)的人向前傾倒
9.許多高檔轎車中安裝了安全氣囊,特定情況下它會“蹦”出來,以免身體直接撞到車身上而受傷,安全氣囊最有可能“蹦”出來的情況是轎車在( )
A 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駛時 B 盤山公路上緩慢行駛時
C 剛開始突然啟動時 D 與前方物體發(fā)生猛烈碰撞時
10.下列有關物體慣性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靜止時,它沒有慣性 B 不運動的物體沒有慣性
C 船在水中勻速行駛時,一人在船尾處豎直向上拋出一物體,物體落下時將掉入水中
D 子彈離開槍口后,仍能繼續(xù)高度向前飛行,是由于子彈具有慣性
11.閱讀下面一則新聞報道,找出一處科學性錯誤,在錯誤字句的下面畫上橫線.
遇險情急剎車 乘客受傷
本報訊 今天清晨6:30,本市21路公共汽車在行駛途中遇險情,司機緊急剎車,有三名坐在后排的乘客由于突然失去慣性向前急沖而受傷.
第六節(jié) 二力平衡學案(第1課時)
學習目標1.認識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也能夠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知道物體的兩種平衡狀態(tài).3.知道平衡力的概念.4.知道二力平衡的條件.
知識回顧1.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任何力的時候,總保持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如果一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叫做那兩個力的____,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則這兩個力的合力為____
3.地球上的物體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都受到____力的作用,它的方向是___________.
課前預習1.閱讀課本23頁第一段,了解一下什么是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
平衡狀態(tài)是指物體保持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盡管受到力的作用,但是這幾個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所以相當于不受力,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受到的各個力的合力為_____.
判斷下列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是( )
A.放在桌面上書 B.空中飛行的小鳥 C.隨傳送帶一塊上升的物體. D.正在起步的汽車
E.懸吊著的電燈 F.圍繞地球轉(zhuǎn)動的衛(wèi)星 G.勻速上升的電梯 H.勻速下落的跳傘運動員 I.百米沖刺中的運動員 J.樹上的蘋果.K.勻速行駛的汽車上的物體
2.閱讀課本23頁最后幾段,找出二力平衡的四個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問題:懸掛的電燈受到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一對平衡力.如果電燈受到的重力是5N,則電線對它的拉力是____N;放在桌子上的書受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一對平衡力,如果這本書重3N,則桌子對它的支持力是_____N;在水平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受到的________和_______是一對平衡力,如果牽引力是5×104N,則它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N;跳傘運動員在空中勻速直線下降,已知人和傘總重為700N,則他受到的阻力是_____N.
典型例題例1.一本書放在水平桌面上靜止時,在下列各對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
A 書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B 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桌子的支持力
C 書受到的重力和書對桌面的壓力 D 書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思路引導:A:書對桌面的壓力受力物體是______,桌面對書的支持力受力物體是______,這兩個力不是作用在________上,所以它們不是平衡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受力物體是_____,地面對桌子的支持力受力物體是______,這兩個力大小_______,所以它們不是平衡力;C:書受到的重力受力物體是______,書對桌面的壓力受力物體是_______,這兩個力不是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所以它們______平衡力;D書受到的重力受力物體是_____,桌面對書的支持力受力物體是_____,這兩個力大小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上,所以它們_____平衡力.
例2.分析下列各對力是否是平衡力,如果不是,寫出原因.
A B C D E
A.圖中兩個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圖中兩個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圖中兩個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圖中兩個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圖中兩個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吊車以2m/s的速度將1×104N的重物豎直向上勻速提起,這時鋼索對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N,若吊車改為2m/s的速度使重物勻速下降,則鋼索對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N,若吊車改為4m/s的速度使重物勻速下降,則鋼索對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N.
方法總結(jié):因為重物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所以重物處于_______狀態(tài),那么重物在豎直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自身的重力是一對_________,它們的大小相等,所以鋼索對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__N.
解這類題,首先要看一下物體處于什么運動狀態(tài),從而判斷物體是否受平衡力,如果是,則根據(jù)二力平衡的知識判斷出力的大小.甚至可以判斷出物體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課堂達標
1.學校舉行升旗儀式,當國旗勻速直線上升時,下列幾對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
A 旗受到的重力和繩對旗的拉力 B 旗對繩的拉力和繩的旗的拉力
C 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對地球的引力 D 旗對繩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2.值日時,小東提著一桶水走進教室,下列情況中,屬于彼此平衡的兩個力是( )
A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對人的拉力 B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對水桶的拉力
C 水桶對人的拉力和人對水桶的拉力 D 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對地球的引力
3.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汽車所受的牽引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B 汽車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 汽車所受的牽引力和阻力是一對平衡力
D 汽車所受的牽引力和阻力的合力為零
4.起重機臂下吊一個質(zhì)量為5t的重物,下列情況中鋼絲繩所受的拉力T應為( )
A 只有靜止時,T=4.9×104N B 勻速上升時,T>4.9×104N
C 勻速下降時,TP2 B P1=P2 C P1Pb=Pc D PaFB,PA=PB B FAPB D FA=FB,PAP2 B P1=P2 C P1
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級全冊第十六章 電壓 電阻第3節(jié) 電阻學案設計,共3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自主學習,共同探究,歸納整理,達標檢測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物理九年級全冊第2節(jié) 歐姆定律學案,共4頁。學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作業(yè)布置,課后反思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物理九年級全冊第3節(jié) 安全用電學案及答案,共1頁。學案主要包含了信息與評價,學習目標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