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曾經(jīng)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弊怨乓詠碓S多文人墨客都喜歡游山玩水,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歌詠自然山水的優(yōu)美詩文。如:蘇軾的“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崩畎椎摹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备忻虾迫坏摹熬G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边@些優(yōu)秀的詩句真是不勝枚舉,今天,我們要走進(jìn)的這篇文章,更是被稱為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是一首“流動的山水詩”,既像畫又是詩,那會是一篇怎么樣的文章呢?我們一起來感受和學(xué)習(xí)這篇《答謝中書書》。
積累重點文言詞語,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背誦并默寫課文。把握文意,領(lǐng)會文章的意境,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點。感受作者熱愛自然山水的情感,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
陶弘景(456—536),南朝齊梁時思想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后隱居茅山,搜集整理道經(jīng),創(chuàng)立了茅山派。
入齊,為諸王侍讀,除奉朝請,征左衛(wèi)殿中將軍。齊永明十年(492年)辭官赴句曲山(茅山)隱居,從孫岳游學(xué),并受符圖經(jīng)法,遍歷名山,尋訪仙藥。梁武帝禮聘不至,卻每每就咨朝廷大事,時人稱為“山中宰相”。其思想源于老莊,并受葛洪道教影響,亦雜有儒佛觀點。主張儒、佛、道三家合流,鼓吹“百法紛湊,無越三教之境”。
又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中國古代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起源于漢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或"駢四儷六" 。全篇以雙句(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如吳均的《與顧章書》、《與朱元思書》、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都屬于此類。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xiàn)積極進(jìn)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shù)筆力,創(chuàng)作了具有相當(dāng)美學(xué)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吳均的《與朱元思書》,都是傳誦千古的山水名篇,其風(fēng)格雅淡、文字清麗,堪與山水詩媲美,此二文被人譽為“駢文雙璧”。
謝中書即謝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舍人,所以稱之為謝中書。南北朝時,政局動蕩,社會矛盾尖銳,不少文人隱居山林,從自然中尋求精神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描
山畫水,表明自己所好,同時也是對友人的安慰?!洞鹬x中書書》就是陶弘景隱居時回復(fù)謝中書的一封信。
“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信札”,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多用來記事陳情。它的文學(xué)功能多樣,可抒情,可寫景;可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談?wù)撜?;還可以勉勵后學(xué)等。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wù)摰摹N《氲纳椒迓柸朐贫?,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五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都有。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yù)其奇者。
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猿、鳥此起彼伏地鳴叫著;夕陽快要落山了,水中潛游的魚爭相躍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仙境啊。自從南朝宋山水詩人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悟”的意思。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文章雖然只有短短的一段,但層次分明,試說明課文的層次結(jié)構(gòu)。
文章說:“山川之美,古來共同?!弊髡吖P下的景色美在哪里?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美在山水相映。高山峻峭,水流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
美在色彩配合?!拔迳惠x”“青林翠竹”,藍(lán)天作背景,綠水為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
美在晨昏變化。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息樹,游魚躍水。
美在動靜相襯。高峰為靜,流水為動(形體);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光色);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聲響)。
“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表達(dá)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這兩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字里行間,含有與謝公比肩之意,表達(dá)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作用:(1)內(nèi)容上,是作者針對眼前的“山川之美”發(fā)出的感慨和展開的議論,突出了山水之景的奇絕,表達(dá)了作者期望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閑適自得之情。(2)結(jié)構(gòu)上,總結(jié)全文并呼應(yīng)開頭,將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
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什么作用?內(nèi)含作者什么感情?
這句話總領(lǐng)全文,從古至今,以“共談”概說人人皆愛,以“美”點明全文中心。當(dāng)中部分則具體敘寫山川之美。有高雅情懷的自豪感以及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2.“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從哪種視角來描寫景物的?
3.“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從哪些角度寫出景物怎樣的特點?
這幾句用平遠(yuǎn)、高遠(yuǎn)的視角極目遠(yuǎn)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xiàn)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fā)的生命力。
4.“猿鳥亂鳴”一句中的“亂”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它寫出了“鳴”的狀態(tài),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寫出了晨景的熱烈歡躍的氣氛。
5.沉鱗競躍”一句中的“競”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
它寫出“躍”的狀態(tài),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靜中有動,寫出熱鬧的氣氛。
6.這十句作者擇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組合,動靜相襯之美??陀^景物不會單調(diào)劃一,散文寫法也切忌呆板凝滯。作者很注意動與靜的變幻與配搭,試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加以說明。
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以上各種景物,交相作用,互為影響,構(gòu)成了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軸。
7.文中所提到的“康樂”是指誰?作者舉他有什么深意?
謝靈運;說明能夠欣賞領(lǐng)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現(xiàn)作者有與謝公比肩之意的自得之情。
8.本文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什么?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表達(dá)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山水相映之美、俯仰結(jié)合之美
沉醉山水的愉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閑適自得
本文通過對景物進(jìn)行全方位、立體化的描寫,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達(dá)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三、總寫 抒懷——仙都、未復(fù)
曉霧、猿鳥夕日、沉鱗
高峰、清流兩岸、五色青林、四時
一、名句默寫(1)高峰入云,__________________。(2)兩岸石壁,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四時俱備。(4)______________,猿鳥亂鳴;____________,沉鱗競躍。(5)在《答謝中書書》中,陶弘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了夕陽西下時潛游的魚兒爭先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6)《答謝中書書》中描寫山高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曉霧將歇 夕日欲頹
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
高峰入云 清流見底
二、統(tǒng)編課下注釋1. 五色交輝 交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四時俱備 四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曉霧將歇 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夕日欲頹 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沉鱗競躍 沉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實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仙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悟”的意思
沒有擺脫世俗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的境界,這里指人間
1. 古來共談 共:___________________2. 高峰入云 入:___________________3. 四時俱備 俱:___________________4. 猿鳥亂鳴 亂:___________________5. 沉鱗競躍 競:___________________6.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奇:___________________
夕日欲頹 ___________________
實是欲界之仙都 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點句子翻譯青林翠竹,四時俱備。2. 實是欲界之仙都。3. 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都有。
這里實在是人間仙境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六、思考探究1. (教材思考探究)《答謝中書書》所寫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結(jié)尾說:“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毕胍幌?,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答案】《答謝中書書》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凈,絢爛多彩,充滿無窮生機。結(jié)尾一句,含有三層言外之意:其一,康樂是“能與其奇者”,表現(xiàn)出作者對謝靈運的欽慕;其二,自謝靈運之后,不再有人能“與其奇”,惋惜于世人對秀美山水的無動于衷;其三,“我”是繼謝靈運之后又一“與其奇者”,為自己的審美情趣而自許,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 (教參問題探究)《答謝中書書》一文結(jié)尾為何提及“康樂(謝靈運)”?【答案】對山水的審美古已有之,但在六朝時人看來,至高位而多次歸隱田園、暢游山澤的謝靈運無疑是最值得效仿的對象。且謝靈運長于賦詩,將自然美景引入詩歌創(chuàng)作,堪稱山水詩的宗匠。作者于文中稱引謝靈運,有追慕前賢之意,兼有自己也能得山水之妙的自矜意味。除此之外,陶文所描繪的或許是永嘉的山水,而謝靈運寫有不少歌詠永嘉山水的詩歌。欣賞對象相同,都能領(lǐng)悟山水之奇,作者將謝靈運引以為知音,也是很自然的事。
3. (教材思考探究改編)文章在句式、節(jié)奏等方面有什么特點?【答案】作者是南北朝時期人,作品帶有駢文的特點,多用四字句構(gòu)成對偶,句式整齊,節(jié)奏感較強;間用散句,參差錯落,于整齊中有變化。多用尋常詞匯,淺顯易懂,但為了形式的整齊,選詞用字頗多斟酌。
4. (教參問題探究改編)請從語言的細(xì)微之處賞析這篇短文?!敬鸢浮课闹械摹肮病迸c“未復(fù)”,前后呼應(yīng),形成對比。既彰顯古人的雅量深致,也感嘆今人的粗陋無文,隱含自矜自得之意,猶言自己不僅能比肩康樂,直可追比古人。文中寫景部分的詞語使用極為精妙?!皩ⅰ薄坝倍?,賦景物以動態(tài),而動中自然有靜;“亂”“競”極寫動態(tài),打破清晨傍晚的寧靜,使得景物極具生命力。巖壁五色斑斕,著一“交”字則有目眩神迷之意;竹樹青翠欲滴,用一“俱”字則現(xiàn)終年常綠之色。前者絢爛已極,然繁華易落;后者素樸已極,然終歲不改,自然之趣,萬物之理,正在此處。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答謝中書書教學(xué)課件ppt,共3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長江三峽,夕陽余暉中的長江,微風(fēng)泛漣漪,不畏浮云遮望眼,山中宰相,說說題目的含義,答謝中書書,朗讀課文理清結(jié)構(gòu),四季之景,晨昏之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0-2021學(xué)年答謝中書書作業(yè)課件ppt,共2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交相輝映,將要墜落,借代魚,考慮想到,形容水的澄澈,陶弘景,華陽隱居,陶隱居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人教部編版答謝中書書多媒體教學(xué)ppt課件,共5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新課導(dǎo)入,學(xué)習(xí)目標(biāo),重點字注音,文體知識,答謝中書書,陶弘景,作者簡介,背景材料,走進(jìn)課文,高峰入云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