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白镕,字小山,順天通州人。嘉慶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典福建鄉(xiāng)試。十八年,大考二等,擢贊善。督安徽學政,詔密詢地方利弊,疏言:“安徽錢糧,惟鳳陽、泗州遭湖、河之害,積逋較巨。遇豐稔之年,循例帶征舊額。在小民以一年而輸數(shù)年之賦,雖樂歲不免拮據(jù);而官吏懼譴,規(guī)避多方,積重難返。與其存征之名,致小民日受追呼,國計依然無補,何如核征之實,使官吏從容措理,舊額尚可漸清。請嗣后二屬錢糧,每年只帶征一年,倘遇歉收,再行遞緩,民力漸紓,催科者自顧考成,行之必有效?!痹t允行。青陽有孝子曰徐守仁,幼孤,事母孝。母沒,廬墓三年。镕造廬贈賻,題請旌表。訪求明臣左光斗遺裔,取列縣。按試所至,集士人講學,以正人心厚風俗為本。累遷少詹事。道光元年,督廣東學政。歷詹事、內(nèi)閣學士。七年,擢工部侍郎,調(diào)吏部。九年,偕尚書松筠赴直隸按外委白勤被誣冤斃獄,護理總督屠之申以下降黜有差。督江蘇學政。尋偕侍郎寶興勘視南河垛料,舉實以聞。十一年,擢左都御史,召還京,未至,命查勘江南災賑。時尚書穆彰阿、朱士彥亦奉命勘湖、河泛溢狀,穆彰阿先回京,镕遂偕士彥履勘沿河閘壩工程,與總督陶澍定議以工代賑。赴安徽,周歷太平、寧國、池州、安慶、廬州各郡,先后疏劾飾災侵賑諸弊。次年,回京,署翰林院掌院學士,典順天鄉(xiāng)試。十三年擢工部尚書典武會試故事武闈雙好不足額始取單好是科雙好不盡取中坐降大理寺卿十九年,乞病歸,卒于家,年七十四。镕事母孝,教子弟嚴。宣宗嘗嘉其家法之善,以勉朝臣云。(選自《清史稿·白镕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十三年擢/工部尚書典武會試/故事/武闈雙好不足額/始取單好/是科雙好不盡取中/坐降大理寺卿/B.十三年/擢工部尚書/典武會試/故事/武闈雙好不足額/始取單好/是科雙好不盡取/中坐降大理寺卿/C.十三年/擢工部尚書/典武會試/故事/武闈雙好不足額/始取單好/是科雙好不盡取中/坐降大理寺卿/D.十三年擢/工部尚書典武會試/故事/武闈雙好不足額/始取單好/是科雙好不盡取/中坐降大理寺卿/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嘉慶,皇帝的年號。年號是古代帝王紀年的名號,始于漢武帝,從此我國古代典籍只用年號紀年法。B.鄉(xiāng)試,明清時在各省省城和京城舉行的科舉考試??贾姓叻Q為舉人,具備做官資格,可參加次年在京城舉行的會試。C.學政,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大都由朝廷從中央選派進士出身者到地方擔任,俗稱學臺。D.庠,古代學校的一種稱謂。取其“教養(yǎng)教導”“培養(yǎng)教化”之意。商代稱“序”,周代稱“庠”,后來用“庠序”統(tǒng)稱學校。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白镕宅心仁厚,主張寬政恤民。任安徽學政期間,秘密查訪地方政事利弊,上疏請求減免賦稅來舒緩民力,獲得皇帝認可。B.白镕重視民俗,擅長教化百姓。他奏請皇上表彰徐守仁,厚待明臣左光斗的后裔,重視學校教育,意在使民心向善。C.白镕明察秋毫,不容作奸犯科。勘察江南賑災期間,親自巡視沿河工程,先后彈劾了諸多虛報災情、侵吞賑災錢糧的官吏。D.白镕極具政治才能,堪稱治政能臣。他曾經(jīng)三次擔任學政,兩次主持鄉(xiāng)試,彈劾弊案,巡視賑災,功勛卓著。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青陽有孝子曰徐守仁,幼孤,事母孝。母沒,廬墓三年。(2)镕遂偕士彥履勘沿河閘壩工程,與總督陶澍定議以工代賑。    5白镕上疏提出賦稅制度改革的理由是什么?(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閻禹錫字子與,洛陽人。負氣自許,不肯脂韋世俗,亦不事邊幅,與物無忤。童時穎敏,讀書日記萬言,長博極群書。純孝,九歲時哭其父,幾至滅性。正統(tǒng)甲子,年十九,舉于鄉(xiāng)。明年,授昌黎訓導。丙寅,以母喪,徒步歸,廬于墓,終制。有強暴見化、白蟻出集之應。有司以聞,詔旌其閭。既而,聞河汾薛文清瑄講明濂洛關閩學,遂謝舉業(yè),去洛從之游,得其大指而歸。以考功員外郎紀振薦,為開州訓導,遂以其所得為教,四方從者日眾,學舍幾不能容。州之民無少長皆化之,稍涉不義,即相誡曰:“毋令閻先生知之?!闭盹喰?,人以比司馬端明之在洛云。天順丁丑,時李賢、王翱、姚夔相繼薦為國子學正。尋升監(jiān)丞諸生之事干謁者悉不得行不遂者或以賈怨癸未謫徽州府經(jīng)歷諸生詣闕奏留者至再甲申升南京國子監(jiān)助教復轉監(jiān)丞,掌京衛(wèi)武學事。世祿子弟悉知讀書由禮,登甲科者相望,而中外擁貂蟬、握虎符,號為儒將者,亦多出其門。四典文衡,尤號得人。久之,聲望愈隆,超拜御史,提督畿內(nèi)學校。禹錫慨然有造就人材之志,勵名節(jié),敦士風,抑詞章之習,明本原之學,取周子《太極圖》《通書》,為士子講明之,一時人士皆粗知性理。又疏場屋數(shù)十弊陳之,皆賜施行,時論稱快焉。世方仰其有為,成化丙申,無疾正衣冠而逝。公卿大臣多惜之,士子如失所怙恃。宦游三十年,清苦蕭索如吳隱之。每去任,囊無一錢如劉寵。死之日,環(huán)堵蕭然,門生屬吏賻而殯之。著述甚富,有《自信集》《晦庵要語》《二程全集》等行于世。(節(jié)選自《中州人物考·閻禹錫傳》,有刪改)①薛瑄:明代著名理學家,謚號文清。濂洛關閩學:宋代理學的四個學派。濂洛關閩分別指濂溪周敦頤,洛陽程顥、程頤,關中張載,以及講學于福建的朱熹。②司馬端明:司馬光,曾以端明殿學士銜知永興軍,故稱。《宋史·邵雍傳》:“司馬光兄事雍,而二人純德尤鄉(xiāng)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飭曰:‘毋為不善,恐司馬端明、邵先生知。’”③文衡:判定文章高下以取士的權力。評文如以秤衡物,故云。④場屋:指科舉考試。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尋升監(jiān)丞/諸生之事/干謁者悉不得行/不遂者/或以賈怨/癸未/謫徽州府/經(jīng)歷諸生詣闕奏留者至再/甲申/升南京國子監(jiān)助教/B.尋升監(jiān)丞/諸生之事/干謁者悉不得/行不遂者/或以賈怨/癸未/謫徽州府經(jīng)歷/諸生詣闕奏留者至再/甲申/升南京國子監(jiān)助教/C.尋升監(jiān)丞/諸生之事干謁者/悉不得/行不遂者/或以賈怨/癸未/謫徽州府/經(jīng)歷諸生詣闕奏留者至再/甲申/升南京國子監(jiān)助教/D.尋升監(jiān)丞/諸生之事干謁者/悉不得行/不遂者/或以賈怨/癸未/謫徽州府經(jīng)歷/諸生詣闕奏留者至再/甲申/升南京國子監(jiān)助教/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終制指父母去世服滿三年之喪。古代官員丁憂期間一律回原籍守孝三年。B.舉業(yè)指為應科舉考試而準備的學業(yè),又稱舉子業(yè)。明清兩代專指八股文。C.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下調(diào)兵遣將權力的信物,為虎形,多以銅鑄之。D.怙恃是父母的代稱。語出《詩經(jīng)·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閻禹錫為人孝順,恪守儒家禮制。他天性至孝,九歲時哭悼父親,幾乎危及生命;母親去世,他徒步返鄉(xiāng),為母守孝,孝心極為感人,受到朝廷表彰。B.閻禹錫化民成俗,形成良好風尚。任開州學正時,州人不分老少,只要稍做不義之事,就相互告誡,生怕他知道。人們敬重他,將他比作宋代司馬光。C.閻禹錫教導有方,門下人才濟濟。他掌管京衛(wèi)武學事務時,貴族子弟們都知道讀書守禮,中進士者接連不斷,朝廷和地方上的貴臣重將多為其門生。D.閻禹錫為官廉潔,生活清寒貧苦。他任官多年,守貧刻苦蕭條冷落猶如吳隱之;每次離職,囊無一錢猶如劉寵。死后幸有學生等人捐贈,才辦完喪事。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負氣自許,不肯脂韋世俗,亦不事邊幅,與物無忤。(2)世方仰其有為,成化丙申,無疾正衣冠而逝。    5閻禹錫去世后,為何“士子如失所怙恃”?請結合文本簡要作答。(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晉人也,亡入戎,能晉言。聞繆公賢,故使由余觀秦。秦繆公示以宮室積聚。由余曰:“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亦苦民矣?!笨姽种瑔栐唬骸?/span>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政,然尚時亂,今戎夷無此,何以為治,不亦難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國所以亂也。夫自上圣黃帝作為禮樂法度,身以先之,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驕淫。阻法度之威,以責督於下,下罷極,則以仁義怨望于上,上下交爭怨而相篡弒,至于滅宗,皆以此類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span>于是繆公退而問內(nèi)史廖曰:“孤聞鄰國有圣人,敵國之憂也。今由余賢,寡人之害,將奈之何?”內(nèi)史廖曰:“戎王處辟匿,未聞中國之聲。君試遺其女樂,以奪其志;為由余請,以疏其間;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間,乃可虜也。且戎王好樂,必怠于政?!笨姽唬骸吧?。”因與由余曲席而坐,傳器而食,問其地形,與其兵勢,盡察,而后令內(nèi)史廖以女樂二八遺戎王。戎王受而說之,終年不遷。于是秦乃歸由余。由余數(shù)諫不聽。繆公又數(shù)使人間要由余,由余遂去戎降秦。繆公以客禮禮之,問伐戎之形。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過賀繆公以金鼓。三十九年,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鋮虎,亦在從死之中。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君子曰:“秦繆公廣地益國,東服疆晉,西霸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棄民,收其良臣而從死。且先王崩,尚猶遺德垂法,況奪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復東征也?!笨姽铀氖?,其太子鎣代立,是為康公。(選自《史記·秦本紀》)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B.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C.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D.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泛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即遠古華夏族所居住的中原地區(qū)。B.黃帝:古華夏部落聯(lián)盟首領,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C.西戎:古代族名,狹義上指氐羌族諸部,廣義上包括中國西部各民族。D.太子: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秦繆公治國有方,自視甚高。他向由余炫示秦國的宮室和財寶,但由余以為這太勞苦百姓。B.秦繆公從善如流,收效頗豐。他采用內(nèi)史廖的計策,運用美人計和反間計為國家除去禍患。C.秦繆公稱霸西戎,大受贊譽。他平定西戎以后,周天子特意派召公前來賜予金鼓表示祝賀。D.秦繆公開疆拓土,功業(yè)卓著。他東敗強晉,西服戎夷,百姓都認為他應該成為諸侯的盟主。9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ā读婀賯餍颉罚?/span>(2)繆公又數(shù)使人間要由余,由余遂去戎降秦。    10文中由余認為“中國”亂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1.C2.A3.A4(1)青陽有一個孝子叫徐守仁,幼年時父親就去世了,侍奉母親非常孝順。母親去世后,在墳墓旁邊建草廬(守孝)三年。(2)白镕就和朱士彥親自步行勘察沿河的閘壩工程,和總督陶澍商定用勞作來代替賑濟。5①百姓一年繳納幾年拖欠的賦稅,生活拮據(jù)。②官員想方設法規(guī)避譴責,催征賦稅,致百姓居無寧日,對國家大計沒有好處。③官員根據(jù)實際情況緩征拖欠賦稅,缺額能夠逐漸清理,也能使民力舒緩。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對比四個選項,共有兩處斷句不同。根據(jù)句意,是白镕于道光十三年被提拔為工部尚書,主持武科會試,“十三年”是表時間狀語,一般斷開,因此排除A項和D項;句中的“中”為錄取考中之意,不解釋為“中傷”,從文意來看,白镕確實在此處有過錯,因此不能“中坐”連在一起,“坐降”是連動,中間不能斷開,因此排除B項。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從此我國古代典籍只用年號紀年法”錯誤,漢武帝后,古代典籍除用年號紀年外,還用干支紀年等紀年法。故選A。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上疏請求減免賦稅”錯誤,原文表述為“每年只帶征一年,倘遇歉收,再行遞緩”,并沒有“減免”。故選A。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孤”,幼年時父親就去世;“沒”,通“歿”,去世;“廬”,名詞活用為動詞,建草廬。(2)“偕”,和……一起;“履”,步行;“賑”,賑濟。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白镕先談實際情況,再談現(xiàn)有賦稅制度中的弊端,然后提出解決方案?,F(xiàn)有賦稅制度的弊端就是他改革的理由,共有三個層面:百姓層面、官員層面和國家層面。分層論述即可。百姓層面,“小民以一年而輸數(shù)年之賦,雖樂歲不免拮據(jù)”,百姓一年繳納幾年拖欠的賦稅,生活拮據(jù)。官員層面,“官吏懼譴,規(guī)避多方,積重難返。與其存征之名,致小民日受追呼,國計依然無補”官員想方設法規(guī)避譴責,催征賦稅,致百姓居無寧日,對國家大計沒有好處。國家層面,“核征之實,使官吏從容措理,舊額尚可漸清”,官員根據(jù)實際情況緩征拖欠賦稅,缺額能夠逐漸清理,也能使民力舒緩。參考譯文白镕,字小山,是順天府通州人氏。嘉慶四年考中進士,被推選作庶吉士,授予翰林院編修職務,主持福建省鄉(xiāng)試。嘉慶十八年,在升級考試中考中二等,被提拔為贊善。擔任安徽學政,皇帝下詔秘密訪查地方政事利弊,白镕上疏說:“安徽地區(qū)的稅收,只有鳳陽和泗州遭受洪澇災害,積累拖欠的錢糧較多。遇到豐收年景,按照慣例附帶征收前幾年拖欠的額度。平民百姓在一年的時間里往往要繳納幾年的賦稅,即使是豐收年景也免不了經(jīng)濟困難;而地方官員又害怕受到責難,總是想方設法催征,以至于積重難返。與其用征收賦稅的名義,導致百姓一天天地被呼來攆去,對國家大計依然沒有用處,不如詳細核查實際能征收的稅額,讓官員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處理,以前的缺額還能夠逐漸清理。請求在這之后將征收的錢、糧分別管理,每年只附帶征收一年的賦稅,如果遇上歉收年景,再延續(xù)到下一年,百姓的財力、物力漸漸舒緩了,催繳的官吏自然顧及考核的政績,這樣做必然有效。”皇帝下詔允許。青陽有一個孝子叫徐守仁,幼年時父親就去世了,侍奉母親非常孝順。母親去世后,在墳墓旁邊建草廬(守孝)三年。白镕親自到他的廬舍贈送財物治喪,并上奏請求表彰。探訪到明代臣子左光斗的后代,讓他進學校學習。按照考試成績?nèi)雽W,召集讀書人開壇講學,致力于形成人心向善的風俗。多次升遷后做少詹事。道光元年,擔任廣東學政。歷任詹事、內(nèi)閣學士等職。道光七年,升任工部侍郎,后來又調(diào)到吏部。道光九年,與尚書松筠一起到直隸審查額外委派的白勤被誣陷而死的案件,護理總督屠之申以下的官員都分別受到降職和免職處罰。擔任江蘇學政。不久和侍郎寶興勘察巡視南河的垛料情況,詳細地將實際情況匯報給皇上。道光十一年,升任左都御史,被召還京城,還未至京,又被任命查驗江南的賑災情況。當時尚書穆彰阿、朱士彥也奉命勘察江南水災情況,穆彰阿先回到京城,白镕就和朱士彥親自步行勘察沿河的閘壩工程,和總督陶澍商定用勞作來代替賑濟。又到安徽,巡視了太平、寧國、池州、安慶、廬州各郡,先后上疏彈劾了虛報災情、侵吞賑災錢糧的諸多舞弊案。第二年,回到京城,代理翰林院掌院學士,主持順天府鄉(xiāng)試。道光十三年,升任工部尚書,主持武科會試。按照舊例,武科考試中文武皆優(yōu)者不足名額,才錄取武科最優(yōu)者。這次考試中文武皆優(yōu)者沒有全部錄取,(就錄取了武科單優(yōu)的)犯罪被貶作大理寺卿。道光十九年,稱病請求辭官歸家,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白镕侍奉母親非常孝順,教導子弟非常嚴格。宣宗曾經(jīng)贊賞他的家法好,來勉勵朝臣。 一、【答案】1.D2.A3.B4(1)憑仗氣節(jié)自我期許,不愿茍同流俗,也不講究服飾儀表,處世態(tài)度隨和,與人無所抵觸。(2)世人正仰仗他大有所為,(不想)成化丙申年,(他卻)沒有生病,端正衣冠,就此去世了。5①他有知人之明,主持科舉考試,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②他學識淵博,重視人才培養(yǎng),為士子傳道授業(yè)。③他立身端正,整頓學風,針砭科舉之弊。(意思對即可,答出任意兩點即可)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中“諸生之事干謁者”意為那些走門路、通關節(jié)的諸生?!笆赂芍]”作“諸生”的后置定語,“之”“者”是定語后置的標志,故不能在“事”后斷開,排除AB項?!跋げ坏眯小币鉃槿紵o法施展其伎倆。“悉不得”作“行”的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敖?jīng)歷”為官名,明清都察院、通政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等置經(jīng)歷,職掌出納文書,斷到“經(jīng)歷”前語義不通,這樣就排除C項。斷句后,疏通語意為:不久升任監(jiān)丞。那些走門路、通關節(jié)的諸生,全都無法施展其伎倆。請托不成,有的人就對(他)心懷怨恨。癸未年,貶官徽州府經(jīng)歷,諸生兩次赴京上奏,請求讓他留任。甲申年,升任南京國子監(jiān)助教。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古代官員丁憂期間一律回原籍守孝三年”過于絕對。喪禮規(guī)定,官員丁憂,須回籍守孝三年,但朝廷對大臣要員,可命其不必去職,以素服辦公,不參加吉禮。故選A。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B.“開州學正”錯誤,原文,“為開州訓導,遂以其所得為教,四方從者日眾,學舍幾不能容。州之民無少長皆化之,稍涉不義,即相誡曰:‘毋令閻先生知之’”,可見正確的應該是“開州訓導”。故選B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句關鍵得分點為:“負氣”,憑仗氣節(jié);“自許”,自我期許,含有自負、自信之意;“脂韋”本指油脂和軟皮,比喻阿諛或圓滑;“不事邊幅”,不講究服飾儀表;“物”,人;“忤”,違反,抵觸。第(2)句關鍵得分點為:“方”,時間副詞,正,正在;“仰”,依賴,仰仗;“正”,形容詞使動用法,使……端正,這里指把衣冠穿戴得整整齊齊的。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內(nèi)容的能力。(1)由“四典文衡,尤號得人”的意思是閻禹錫四次主持科舉考試,尤有知人之明。由此可得出:閻禹錫有知人之明,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2)由“禹錫慨然有造就人材之志,勵名節(jié),敦士風,抑詞章之習,明本原之學,取周子《太極圖》《通書》,為士子講明之,一時人士皆粗知性理。又疏場屋數(shù)十弊陳之,皆賜施行,時論稱快焉”可得出:閻禹錫學識淵博,重視人才培養(yǎng),為士子傳道授業(yè)。(3)“又疏場屋數(shù)十弊陳之,皆賜施行,時論稱快焉”,意為又條列科舉考試的幾十種弊端上奏朝廷,(建議)均被采納,付諸實行,當時輿論一致稱快。由此概括出:閻禹錫立身端正,整頓學風,針砭科舉之弊。參考譯文閻禹錫字子與,是(河南)洛陽人。憑仗氣節(jié)自我期許,不愿茍同流俗,也不講究服飾儀表,處世態(tài)度隨和,與人無所抵觸。小時候極為聰慧,每天讀書能記萬字,長大后博覽群書。天性至孝,九歲時哭悼父親,過于悲傷,幾乎危及生命。正統(tǒng)甲子年,他十九歲,考中舉人。第二年,授官昌黎訓導。丙寅年,因母親去世,徒步返鄉(xiāng),在墓旁搭建小屋,服滿三年之喪。有強橫兇暴者為之感化、白蟻出洞聚集的感應。官員報告朝廷,(皇帝)下詔在其里巷大門豎立旗桿表彰他的孝行。不久,聽說河汾薛瑄(謚號“文清”)講解闡明濂洛關閩之學,于是放棄科舉(非進士出身者任官后仍可參加科舉考試),離開洛陽,跟隨薛瑄學習,領悟講學要旨后方才返回。因考功員外郎紀振推薦,擔任開州訓導,就以所學知識教育(諸生),各地來求學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校舍幾乎容留不下。州人不分老少,都被其教化,稍做不合道義之事,就相互告誡說:“不要讓閻先生知道了?!保ㄋ┒苏陨恚孕信e止謹嚴合禮,人們把他在開州比為司馬光在洛陽。天順丁丑年,李賢、王翱、姚夔接連推薦他擔任國子學正。不久升任監(jiān)丞。那些走門路、通關節(jié)的諸生,全都無法施展其伎倆。請托不成,有的人就對(他)心懷怨恨。癸未年,貶官徽州府經(jīng)歷,諸生兩次赴京上奏,請求讓他留任。甲申年,升任南京國子監(jiān)助教。又轉任監(jiān)丞,掌管京衛(wèi)武學(古代培養(yǎng)軍事人才的學校)事務。貴族(古有世祿之制,貴族世代享有爵祿)子弟都知道應該讀書、遵循禮教,考中進士(明清通稱進士為甲科)者接連不斷,朝廷和地方上的顯貴大臣、重要將領,以及號稱儒將的人,也多出自他的門下。四次主持科舉考試,尤有知人之明。時日一久,聲望愈高,超升御史,提督京畿學校。閻禹錫情緒激昂,有(為國)造就人材之志,砥礪名節(jié),勸勉士風,抑制雕章琢句的習氣,闡明關于本原的學問,選用周敦頤《太極圖》《通書》,為士人講解闡明其義蘊,一時人士都略知人性與天理之學(即宋儒性理之學)。又條列科舉考試的幾十種弊端上奏朝廷,(建議)均被采納,付諸實行,當時輿論一致稱快。世人正仰仗他大有所為,(不想)成化丙申年,(他卻)沒有生病,端正衣冠,就此去世了。公卿大臣多深感痛惜,讀書人悲傷如喪考妣。任官三十年,清貧刻苦如吳隱之(東晉著名廉吏)。每次離職,身無分文像劉寵(東漢著名廉吏)。去世時,室中空無所有,門生屬官資助錢財為他出殯。著述非常豐富,有《自信集》《晦庵要語》《二程全集》等流傳于世。二、【答案】6.A7.D8.D9.(1)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憾。給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親的愿望。(2)繆公又屢次派人暗中邀請由余,由余于是離開戎王,投降了秦國。10.君主驕奢淫逸,依仗著法律制度威嚴來監(jiān)督民眾;百姓疲憊至極就怨恨君主,要求實行仁義;上下互相怨恨,導致篡奪殺戮。析】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在上位者懷著淳厚的仁德來對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懷著忠信來侍奉君上,整個國家的政事就像一個人支配自己的身體一樣,無須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國家啊。從對稱句式的角度來看,“上含淳德以遇其下”和“下懷忠信以事其上”結構一致,所以中間斷開,排除BD;“一國之政”是主語,“猶”是謂語,“一身之治”是賓語,主謂賓俱全,賓語后斷開,“此……也”是判斷句,“此”是主語,“此”前斷開,排除C。故選A。7.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D.“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錯誤,太子是帝王的兒子中已經(jīng)確定繼承帝位或王位的,不可指“其他兒子”。故選D。8.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百姓都認為它應該成為諸侯的盟主”錯。結合原文“君子曰:‘秦繆公廣地益國,東服疆晉,西霸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文中“君子”非百姓,并且認為他沒有成為諸侯盟主也是應該的。故選D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者,……也”,判斷句;“恨”,遺憾;“與”,給;“其”,一定;“乃”,你的。第二句中,“數(shù)”,多次,屢次;“使”,派遣;“間”,暗中;“要”通“邀”,邀請;“去”,離開。10.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由余的原話是“夫自上圣黃帝作為禮樂法度,身以先之,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驕淫。阻法度之威,以責督於下,下罷極,則以仁義怨望于上,上下交爭怨而相篡弒,至于滅宗,皆以此類也”,他認為君主驕奢淫逸,依仗著法律制度的威嚴來監(jiān)督民眾;百姓疲憊至極就怨恨君主,要求實行仁義;上下互相怨恨,導致篡奪殺戮。參考譯文戎王派由余(出使)到秦國。由余,他的祖先是晉國人,逃亡到戎地,(所以)他能說晉國方言。戎王聽說繆公賢明,特意派由余去考察秦國。秦繆公向由余炫示了宮室和積聚的財寶。由余說:“(這些宮室財寶)如果是讓鬼神經(jīng)營,就會讓鬼神勞累啊;如果是讓百姓經(jīng)營,也會讓百姓受苦了?!笨姽X得他的話奇怪,問道:“中原各國借助詩書禮樂和法律處理政務,卻還不時地出現(xiàn)禍亂,現(xiàn)在戎族沒有這些,用什么來治理國家,不也很困難嗎?”由余笑著說:“這些正是中原各國發(fā)生禍亂的原因所在。自上古圣人黃帝創(chuàng)造了禮樂法度,親自帶頭貫徹執(zhí)行,也只是實現(xiàn)了小的太平。到了后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驕奢淫逸。憑借法律制度的威嚴,來要求和監(jiān)督百姓,百姓疲憊到極點就會怨恨君主不仁不義。上下互相怨恨,篡奪屠殺,甚至滅絕家族,都是由于禮樂法度這些東西啊。而戎族卻不是這樣。在上位者懷著淳厚的仁德來對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懷著忠信來侍奉君上,整個國家的政事就像一個人支配自己的身體一樣,無須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國家啊?!?/span>繆公退朝之后,就問內(nèi)史王廖說:“我聽說鄰國有圣人,這是敵對國家的憂患?,F(xiàn)在由余有才能,這是我的禍害,我該怎么辦呢?”內(nèi)史王廖說:“戎王地處偏僻,不曾聽過中原地區(qū)的樂曲。您不妨試試送他歌舞伎女,來改變他的心志;替由余向戎王求請,來使他們關系疏遠;留住由余不讓他回去,使他延誤回國的日期。戎王感到奇怪,一定會懷疑由余。他們君臣之間有了隔閡,就可以俘獲他了。再說戎王喜歡上音樂,一定會懈怠于政事?!笨姽f:“好?!庇谑强姽c由余座席相連而坐,互遞杯盞一塊兒吃喝。繆公向由余詢問戎地的地形和兵力,把情況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命令內(nèi)史王廖送給戎王十六名歌舞伎女。戎王接受了,非常喜歡,整整一年不讓她們回去。這時候,秦國才讓由余回國。由余多次向戎王進諫,戎王都不聽??姽謱掖闻扇税抵醒堄捎?,由余于是離開戎王,投降了秦國??姽再e客之禮相待,向他詢問伐戎的情勢。三十七年,秦穆公用由余的計謀討伐戎王,增加了十二個附屬國,開拓了方圓千里的地界,于是稱霸西戎。周天子派召公前來賜給繆公金鼓表示祝賀。三十九年,繆公死,葬于雍。殉葬者共一百七十七人,秦的賢臣中有子輿氏三人,名叫奄息、仲行、鍼虎,也在殉葬者之列。秦人為之哀痛,為他們作了《黃鳥》的詩歌。君子說:“秦繆公開拓土地、增加附屬國,東面降服強晉,西面稱霸戎夷,然而不能做諸侯盟主,也是應該的。死后丟下人民,還要把自己的賢臣也帶去殉葬。先王去世,尚且要留下好的道德和法度,何況是奪走百姓為之哀痛的好人和賢臣呢?因此知道秦不能再東征了?!鼻乜姽膬鹤铀氖?,他的太子鎣代之而立,就是康公。 

相關試卷

新教材高一語文下學期暑假訓練8寫作含答案:

這是一份新教材高一語文下學期暑假訓練8寫作含答案,共11頁。

新教材高一語文下學期暑假訓練1信息類文本閱讀含答案:

這是一份新教材高一語文下學期暑假訓練1信息類文本閱讀含答案,共20頁。

新教材高一語文下學期暑假訓練5古代詩歌鑒賞含答案:

這是一份新教材高一語文下學期暑假訓練5古代詩歌鑒賞含答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請簡要賞析頸聯(lián)的表達效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 0

    資料籃

  • 在線客服

    官方
    微信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 官方微信

    官方
    微信

    關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 免費福利

    免費福利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