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書P77。
?教學目標
1.加深對圓和扇形的理解和認識,鞏固圓的周長、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與圓有關的實際問題。
2.掌握整理和復習的方法,提高歸納知識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自主整理、構建圓的知識網(wǎng)絡。
?教學難點
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提示】
此環(huán)節(jié)雖然只是學生初步的回顧,但還是要引導學生盡可能說完整,為后面的梳理打基礎。
一、談話引入,初步回顧
師: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平面圖形——圓?;仡櫼幌拢覀儗W習了圓的哪些知識?
學生自由交流。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回答出本單元的部分知識,可能有重復或遺漏,也可能是雜亂無序的,需要同學之間的互相補充。
【設計意圖】談話聊天的形式,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回顧前面所學知識。
二、自主整理,構建知識網(wǎng)絡
1.學生自主整理。
師:對本單元的知識,大家都掌握得比較好,但知識都是零散的。我們已經(jīng)學過整理知識的方法,能否將這些零散的知識整理一下,形成一個知識體系?(能)
師:誰能說說你準備怎樣進行整理?
【學情預設】經(jīng)過六年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一些整理的方法,他們會說利用表格、樹狀圖、集合圖、大括號等進行整理。
師:這些方法都非常好,能有序地將重點知識進行梳理呈現(xiàn),能在此基礎上溝通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F(xiàn)在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剛才我們回憶的各個知識點按一定的順序或規(guī)律整理出來。
學生獨立整理。(此處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教師要耐心指導。)
【設計意圖】整理復習課,其價值追求的不僅僅是鞏固所學知識,獲得整理知識、建構知識網(wǎng)絡的能力,形成建構的意識顯得更為重要。這種能力和意識是在學生經(jīng)歷自主整理、主動建構的過程中獲得的。這樣的復習課不再是只回顧舊知識,而是讓學生有了新的學習內(nèi)容,學習興趣明顯增強。
2.交流、匯報整理的結果。
師:你們能把整理的情況向大家匯報一下嗎?
學生展示匯報,進行師生、生生互評。
【教學提示】
學生的整理方式不全相同,在匯報交流時,注重引導學生有序、全面地梳理知識點。要讓學生感受到雖然整理形式不一樣,但是知識體系是相同的。
【學情預設】學生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整理,有的學生可能整理得不夠完善,需要在匯報交流中引導學生進行調(diào)整補充。【教學提示】
此處的交流內(nèi)容很多,注意不要讓少數(shù)學生代替教師的講解,要照顧到全體學生,盡可能讓全體學生都參與。
在學生交流、評價和教師指導下,形成以下知識結構圖。
3.梳理內(nèi)化,細化知識點。
師:你能對照知識結構圖為大家介紹每個知識點的相關知識嗎?
在教師的引導下,有序地回顧、剖析本單元的每個知識點。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對每個知識點進行介紹和剖析:圓是一個什么樣的圖形?什么叫圓心?怎樣確定一個圓的圓心?什么是圓的半徑、直徑?在同圓或等圓中,它們有什么關系?什么是圓的周長?什么叫圓的面積?怎樣求?怎么推導出公式?圓周率表示什么?是一個什么樣的數(shù)?不同圓的圓周率一樣嗎?扇形是一個什么樣的圖形?……
結合學生的交流,課件完善知識結構圖。
【設計意圖】整理出知識結構圖,整理的目的并沒有完全完成,還需對知識進行剖析和內(nèi)化,溝通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這樣才能將知識縱向成線、橫向成片。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師:我們回顧梳理并內(nèi)化了圓的相關知識,下面我們一起走進生活,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課件展示教科書P77第1題。
(1)認識圓。
師:說說你是怎樣找到這兩幅圖的圓心和直徑的。
【學情預設】學生會根據(jù)正方形、圓的軸對稱性來找圓心和直徑。左圖,利用正方形橫、縱兩條對稱軸相交,找到圓心和直徑。右圖,利用正方形兩條對角線相交,找到圓心和直徑。
【教學提示】
增加的問題不是很難,但是計算量有點大,需要給足時間便于學生自主解答。
(2)利用圓的面積解決問題。
師:如果左圖中圓的半徑是2c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嗎?如果右圖中正方形的面積是16cm2,你能求出圓的面積嗎?
學生自主解答。
【設計意圖】本題是教科書P77的原題,為了能讓此題囊括更多知識點,教學時在此題完成后又提出了兩個問題,借機對外圓內(nèi)方和外方內(nèi)圓的知識進行鞏固,力求達到一題多練,體現(xiàn)精練的效果。
2.綜合性練習。
課件展示教科書P77第2題。
(1)學生獨立解答。
(2)分析理解。
師:第(1)小題怎么解答?
【學情預設】第(1)小題是求圓桌的面積,直接運用公式計算,一般學生都會解答。
師:第(2)小題你們是怎么想的?
【學情預設】學生容易將一個人需要的寬度看成是面積,直接運用第(1)小題中算出的面積除以0.5。要引導學生辨析,每個人需要的寬度實際上是長度。先要求出圓桌面的周長,再看有幾個這樣的寬度。
師:你們見過帶轉(zhuǎn)盤的桌面嗎?這里又是求什么?
【學情預設】問題中沒有提供直觀圖,需要學生想象出桌面的形狀,對于部分學生有點難度,需要教師引導。
(3)解答交流。
師:通過剛才的分析,自己檢查一下,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
學生自主檢查。
師:誰愿意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結合學生的交流,在評價反饋中,課件依次呈現(xiàn)第(1)、(2)、(3)小題的正確解答結果。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習題,結合實際生活鞏固圓的面積、周長以及圓環(huán)的面積計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提示】
要注意組織學生有規(guī)則地進行搶答,也要盡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不能為了速度而只有少數(shù)反應快的學生參與。
3.搶答競賽。
(1)師:關于圓的知識,同學們都掌握得比較好,下面我們來進行搶答競賽,看誰反應快。(課件出示習題)
學生迅速搶答,并用手勢表示對錯。
(2)師:第2題,選擇題,舉手搶答,其他同學判斷搶答得是否正確。(課件出示習題)
【設計意圖】兩道題考查本單元的基礎知識和關鍵知識點,均采用搶答的形式,提高學生做題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情緒,讓學生在愉快、開心的氛圍中思考問題。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整理和復習了圓這一單元的知識,這些整理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知識的整理。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對本單元的內(nèi)容進行鞏固練習。
?教學反思
由于復習課既不像新授課那樣具有新鮮感,也不像練習課那樣具有成就感,很多時候反復練習成了復習課的代名詞,機械重復的訓練導致學生不喜歡上復習課。本節(jié)課中,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在交流評價中建構知識體系。最后采用搶答的形式鞏固本節(jié)課的核心知識點,讓學生在自主、寬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效果較好。
?作業(yè)設計
見《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對應課時作業(yè)P45第一、四、五、六題。
一、想一想,填一填。
1.用圓規(guī)畫一個直徑為8cm的圓,圓規(guī)的兩腳之間的距離應取( )cm,所畫的圓的面積是( )cm2。
2.大圓半徑與小圓半徑的比是3∶1,大圓直徑與小圓直徑的比是( ),大圓周長是小圓周長的( )倍,大圓面積是小圓面積的( )倍。
3.一個時鐘的分針長6cm,當分針正好轉(zhuǎn)一圈時,它掃過的面積是( )cm2;經(jīng)過一晝夜,分針的尖端走了( )cm。
四、求下面各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五、求各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六、一個圓形桌面,直徑是2m?,F(xiàn)在在桌面上鋪上桌布,桌面周圍均勻下垂20cm,這塊桌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參考答案
一、1.4 50.24 2.3∶1 3 9 904.32
四、1.周長:10.28m 面積:6.28m2
2.周長:27.42dm 面積:50.13dm2
五、1.4×8=32(cm2)
×(8÷2)2-8×(8÷2)÷2×2=18.24(cm2)
六、20cm=0.2m
桌布半徑:(2+0.2×2)÷2=1.2(m) 3.14×1.22=4.5216(m2)
這是一份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圓的整理和復習(第1課時) 人教版,共6頁。
這是一份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1 分數(shù)乘法教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提示,學情預設,設計意圖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及反思,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直接揭示課題,基礎練習,自主解答,以題為例,積累經(jīng)驗,自主練習,鞏固落實,課堂小結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