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娜麗莎( 77cm×53cm 1503-1506 木板油畫 )(意大利)達.芬奇
不同角度欣賞《蒙娜麗莎》●畫面信息●構(gòu)圖●尺寸●手法●創(chuàng)新部分●畫面人物●作者簡介
一位女子雙手交叉搭在扶椅上 人物面帶微笑頭戴一條深褐色的頭紗背景中有山崖,小徑,樹叢,石橋等
打破了中世紀僵硬呆板、了無生氣的肖像畫,真實反映了人物的內(nèi)心狀態(tài)。改變了以往畫肖像畫是采用側(cè)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習慣,代之以正面胸像的構(gòu)圖。
關于《蒙娜麗莎》的模特兒是誰,據(jù)記載,蒙娜麗莎原是佛羅倫薩一位皮貨商的妻子,當時年僅24歲。畫面中的蒙娜麗莎呈現(xiàn)著微妙的笑容,眉宇間透出內(nèi)心的歡愉。畫家以高超的繪畫技巧,表現(xiàn)了這位女性臉上掠過的微笑,特別是微翹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麗莎的笑容平靜安祥而又意味深長。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產(chǎn)階級有教養(yǎng)的婦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現(xiàn),不少美術史家稱它為"神秘的微笑"。
列奧納多·達·芬奇,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fā)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y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筑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于藝術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xiàn)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shù)學、地質(zhì)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他的藝術實踐和科學探索精神對后代產(chǎn)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500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時覺得她笑得舒暢溫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有時甚至顯出譏嘲和揶揄。在一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能像在雕塑中、產(chǎn)生那樣大的差別。但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隱時現(xiàn),為她的雙眼與唇部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xiàn)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xiàn),沒有明確的界線,因此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學應用“情感識別軟件”分析出蒙娜麗莎的微笑包含的內(nèi)容及比例:高興 83%,厭惡 9%,恐懼 6%,憤怒 2%。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杰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chǎn)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yōu)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fā)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著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nèi)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jié)合,對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
蒙娜麗莎的微笑之所以忽隱忽現(xiàn),也正是因為我們觀看角度的不同。 僅僅靠觀察外表和淺層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這幅作品。一幅畫的美不但是表面的還有很多內(nèi)在東西需要你去細細品位。
感悟式鑒賞形式鑒賞社會學鑒賞比較式鑒賞
感悟式鑒賞就是把思維和激情深切投入畫面的觀賞方式適合于寫意性和表現(xiàn)性的藝術作品
蛙聲十里出山泉(中國畫 紙本 1951)(現(xiàn)代)齊白石
?在畫中你看到了什么?從這幾個點中分別聯(lián)想到了什么?
●墨點→●墨團→●墨線→●畫面→
●這幅畫的高妙之處就在于用圖像來表現(xiàn)聲音,讓人仿佛聽到蛙聲
富春山居圖(中國畫 紙本)(元)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72歲時為無用師所繪,用三、四年時間才畫成,畫面表現(xiàn)出秀潤淡雅的風貌,氣度不凡,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是黃公望的代表作。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圖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每天不思茶飯的觀賞臨摹。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幸被吳洪裕的侄子及時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前段較小,稱“剩山圖”;后段畫幅較長,稱“無用師卷”。 “剩山圖”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館,而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則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美術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線條、色彩、材料、構(gòu)圖、形體等。
蓮池(油畫 布面 1899)(法國)莫奈
鑒賞式方式偏重于對作品內(nèi)容,意義、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意圖等方面的理解這種方法適合于對再現(xiàn)性的、故事性或者情節(jié)性較強的美術作品的鑒賞
夜巡(油畫 布面 1638-1642)(荷蘭)倫勃朗
原畫表現(xiàn)的是白天,因長期煙薰,顏色變黑人們誤稱為“夜巡”。這幅杰出的藝術佳作卻滿足不了槍手們的趣味而導致畫家迅速步入不幸之中!它引發(fā)了17世紀荷蘭的藝術贊助人的價值觀與畫家個人追求之間微妙的關系。
有比較,才有鑒別。用比較的鑒賞方法來鑒賞美術作品往往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比較的方法: 橫向:同一主題的藝術家采用哪些不同的手法去表現(xiàn) 縱向:同一主題在不同的時代環(huán)境中,藝術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處理手法和表現(xiàn)形式
麗人行(局部1941)(現(xiàn)代)傅抱石
宮女(約20世紀40年代)(現(xiàn)代)林風眠
用比較式鑒賞方法觀看兩幅圖
感悟式鑒賞側(cè)重情感,形式鑒賞離不開觀察,而社會學式鑒賞更需要探究,光憑想象是不夠的。比較式鑒賞要多思考,多比較。我們怎樣欣賞一幅畫,其實就是多動腦,多去想,去問自己,去和畫面交流就像和畫家本人去交流。真正的欣賞,不光是用眼看,還要用腦去“看”。希望今天的課能給同學們下面的學習帶來啟示和幫助。
這是一份湘美版美術鑒賞(選修)第三課 我們怎樣運用自己的眼睛說課課件ppt,共2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感悟式鑒賞,形式鑒賞,社會學鑒賞,比較式鑒賞,構(gòu)圖手法色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湘美版美術鑒賞(選修)第三課 我們怎樣運用自己的眼睛課前預習課件ppt,共1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四種鑒賞方法,感悟式鑒賞,比較式鑒賞,社會學式鑒賞,形式鑒賞,課后討論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湘美版美術鑒賞(選修)第一單元 美術與眼睛第三課 我們怎樣運用自己的眼睛課前預習課件ppt,共2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社會學式鑒賞,感悟式鑒賞,形式鑒賞,比較式鑒賞,畫面的構(gòu)成,豎構(gòu)圖,橫構(gòu)圖,濃墨為面淡墨為背,前濃后淡,圓渾勁拔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